| |
|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为什么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 正文阅读 |
|
[心理咨询]为什么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为什么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心理学 抑郁症 人生意义 为什么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
你知道我什么开始觉得人生是没有意思的吗? 5岁。 5岁的时候我爸因为肺癌去世了,我当时还处于一个不知道爸爸是什么东西的年龄。扛着死沉死沉的遗像,跟着大人和邻居走了好远好远,等着火化,等着所有人遗体告别。 一群群他的邻居朋友哭的稀里哗啦的,然后他的兄弟姐妹却因为曾经关于遗产的纠纷连来都没来。我妈跪在我右边泣不成声,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哭,于是我装作哭了(当然后来我因为这个自责过很久)。 那天我刚明白人是会死的,刚刚还笑着说想吃葡萄的人,下一分钟就变得冰冷僵硬,最后变成一小盒灰,所有经历、感情、回忆化作虚无。 后来一直到10岁,因为我妈白天要上班,没人能管我。只要不上学,特别是假期,没人可以陪我,只能经常被锁在家里…… 中午我妈拜托邻居给我送饭,或者是亲戚,有时候恰好没人来就饿着,自己get了一个技能:冷水泡面(那时候不知道泡面用热水)。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坐在阳台上听楼下的声音,然后读书,在书上画画,难过就打开电视看广告。 因为总是看书,所以我看书的进度总比别人快,比同龄人更早的看到更多的书。从来没有幼稚过,总是懂事体贴的。 还有一段时间遭遇了校园暴力,就是言语上的,再加上孤立我,性格有点孤僻,虽然心里想的是:你们这帮幼稚的小孩……然后该干嘛干嘛。 当时看什么东西什么人都有一种不真实感,我看人间的人事物,如书中的人事物一样。 我一直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我感觉不到活着的乐趣,或者说“意思”。 但是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欲望,那个欲望支撑我活下去:我想要得到大家都有的东西——拥有平常的生活。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生活,有热乎乎的饭菜,有朋友…… 我只是想过得更好一点,真的。 就能吃上热饭,能常常见到妈妈,能不要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呆着,能笑出来就行,真的。 我还想要看看自己生命经验之外的更大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海洋、山峰、沙漠…… 再后来我有了好多好多的爱好,学了很多的东西,也去了很多地方,想要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我学会了只依靠自己,也学会了面对孤独而虚无的人生。也找到了我想要什么, 很多人觉得我挺厉害,但其实换个角度,很多东西只是填补自己生活的方式。 14岁的时候,有一次课间我坐在窗边的座位上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窗外是绽放的桃花、杏花,暖风习习,花瓣落在我的书上。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身边的声音都消失了,我真的相信他写的每一个字。 我真的觉得世间种种皆是我的表象,主宰这个世界的就是意志。生命本来就是虚无,除了自身的繁衍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和目的,是我的意志让它有了意义和目的。 是呀,因为我产生了一种欲望,因为我给了事物一个自我赋予的意义,我才走到今天。 可是谁又不是这样呢? 选择一个人,难道不是因为自己的欲望? 选择一个学校或公司,难道不是因为你认为它好?在那里让你快乐?或者对你更有利? 选择做一件事,难道不是因为你自己喜欢? …… “人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你所有的行为,都出自你的意志。 那么,为什么总觉得人生没有意思?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动力去努力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换个角度想,很多东西它本身没意思,而是人们赋予了它意义,因为想要所以觉得重要,因而人们感觉到了乐趣(意思)。 高中的时候,我的同班同学,一个平时特别开朗,而且挺博学的妹子得了抑郁症。高一上学期期末突然考了第一,然后就去住院了。 她特别喜欢研究哲学问题,总是拉着老师和少数几个同学聊天。老师们后来曾说她是因为懂得太多,走火入魔了(这说法特别迷)。 她创造了一个理论:人生是终将毁灭的列车,找各种人讨论。似乎只有我给了肯定的回复: 我觉得挺对的,人生就是这样的。 不论高矮胖瘦、不论聪明还是愚蠢、丑陋还是美丽,贫穷还是富有,最终都会化成一小盒灰。 这是我爸在五岁的时候送我的人生的第一课。 向死而生 本身就是一种必然,因为我们每一秒都在向死亡走,逃避不了,推迟不了。 讲真,生死这个话题大了去了,且不论人类终极关怀的宏大命题,就是讲中国古代各种生死观,咱们跟这儿说三天也说不完、辩不清。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 因其有限,所以珍贵。 如果你不觉得有“意思”, 那就去找“意思”。 没有人有责任告诉你的“意思”是什么, 别人的“意思”不同于你的“意思” 更没有人有权利决定你的意志、你的选择, 你要自己找。 你是要金钱、名望、权力,还是爱、乐趣…… 如果还不知道,那就静静等。 但是别纠结于“意思”,平添痛苦,浪费生命。 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存活的意义,或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依靠惯性向前:学习,工作,结婚生子,退休,死亡…… 问这个的兄弟啊,听我一句劝, 既然已经存活,先向前走,尝试更多的东西,总会有你所爱,找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有的时候人需要的是顿悟,而不是苦思。 读书学习要经历一个信→疑→信的过程, 人生也需要经历一个信→疑→信的过程: 一开始因为真的什么都不懂,最后什么都明白却如新生儿一样好奇、乐观、勇敢、善良。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020-1-8 补充:其实写完了这个回答已经过去了三年,我曾经以为自己活明白了,但是这三年一直在很抑郁的状态中反复挣扎。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人和我都可以越来越好吧? 2020-6-10日更新,二月起我开始了解命理学,先看的西方星盘,后学的紫微斗数。某种程度上借助第四维的力量获得了慰藉,放下了很多执迷不悟的东西。 二月末我妈妈突发脑溢血,送去抢救,我依然是在生离死别极度冷静的人。等救护车的时候,我收拾好所有可能用到的证件和东西,然后平静的进了救护车。一直到做完手术,都一滴眼泪没掉,还要安慰其他亲戚朋友家人,内心极度平静。 后来住院,最艰难的两周衣不解带地照顾我妈妈,太难了开头几天疫情的原因找不到护工,连着三天没怎么睡,夜里怕她叫不醒我,握着她的手窝着坐着睡。年纪太小了不会照顾人,哭着求护士姐姐跟我一起半夜给她翻身。 然后那段时间正好我在备考一个北大国发院的经双考试,然后得到通知考试取消了,无限制延期…但其实当时我知道自己接下来几个月肯定考不了了… 最终也是熬过来了,现在康复了三个月,我妈妈从偏瘫到基本走路没问题了。 至此,如今22岁的我也算经历过父母双亲的死别和重病了。如果说我父亲的死教给我的是死亡是什么,那么我妈妈教给我的就是健康多可贵。之前的二十年,我妈妈几乎是拿命换钱,半夜两三点甚至四五点睡觉,一年365天连轴转,春节也没办法正经休息。 没真正直面父母/自己重病和死亡,人往往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也不知道自己的求生本能有多强。写下这个回答后四年时间里,无数人给我发了私信,请原谅我实在回复不过来,很多是时隔很久后才看到然后回复的。但是通过天南海北老老少少的人的私信,真的很多人生活的太苦了。众生皆苦啊。有些事我真的无能为力,无法为你们提供更多帮助。但是我还是希望能通过文字和自身经历给予你们一些慰藉和温暖。 最近在学命理,未来可能会考应用心理学的硕士+研究东西方命理术数。新做了个自媒体账号,普及紫微斗数知识技巧,想要自己学习或者研究一下的,请移步到bilibili,账号名称叫仙女斗数。 现在我常常把人生当做一场有期限的体验游戏,如果你从命理学来看,很多事情的确是注定的,也就是你得出场设定(大概70%),人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出厂设置的。但是公平的是时间都是你自己的,并且你有相当大的自由去实际操纵这个角色,支配你的人生。有的人常说自己命不好,其实不全对,没有纯粹的好命也没有纯粹的坏命,每个人的命必然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求而不得的东西。然而,后天努力起码还是有空间的,能实现很多东西。关于命运,就不展开了。欢迎关注仙女斗数,评论区跟我探讨?。 如果实在痛苦,则需要释然,需要放下,需要超脱。死是超脱的一种极端方式,但不是唯一手段。有些时候,人只是不想活,而未必是真想死。活的的确确是痛苦的,死能最快的结束痛苦,但死后是怎么样的我也无法告诉你,没有人知道。在过去几年,我也曾抑郁到很严重的程度,而且无法得到我妈妈的理解,那段时间我大概每周能哭七天,几乎笑不出来。最严重的时候能连续哭四五个小时,反反复复想自杀,而且尝试过。 我走出来有很重要的几个原因,最重要的是有我男朋友给予了我无限的爱和安全感,一直陪伴我,甚至在我反复想要自杀的时候,他提出我走了他也陪我,连后事都安排好了。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妈妈的病,她生病改变了我人生的优先级,放下了我很多的执迷不悟。 我以前是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只追求超我,而压抑本我,又十分偏执,对于自己的一些失败和不完美之处耿耿于怀。我的痛苦来自于不肯放过自己。后来,我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允许自己存在本我的欲望,学会欣赏自己,放弃放不下的执念。 就像美丽心灵里的纳十,如果你还想进行这个游戏,而又无法解决问题,那就学会与痛苦和不完美共存。 最后希望所有看到这个回答的人,平安而幸福,想要得到的都努力,改变不了的都释然。向死而生的路上,要勇敢而踏实的过每一天啊。 2021-10再更 最近做了一个公众号:仙女斗数(b站有视频和,公众号有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欢迎关注呀~短期内只讲紫微斗数,以后可能会涉及到奇门遁甲、周易、中医等等的知识和技巧。 今天更新了一个视频: 【紫微应用| 容易有心理困扰甚至自杀倾向的配置-哔哩哔哩】https://b23.tv/KDUxr8 |
总以为,等我把工作搞好,今天做好这个文案,明天把项目计划拿出来,就会等到领导的赏识; 总以为,等我存够钱了,就可以去一直计划着要去的地方旅游,心情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难受; 总以为,等我跑步变瘦了,会化妆打扮变漂亮了,我喜欢的人也会喜欢我; 总以为,等我有了房子车子,我在这个城市就会有根; ......... 我以为,等我把这些总以为都做到了,我就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真正属于我的生活 可是,现在的生活其实就是我的生活。 |
因为有些人活着,确实就是没意思的。如果一个人无法在生活中感到快乐,他就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很多人不知道并且也不相信,心理健康的普通人,人生的基调,是平静而快乐的。当一个人能时时感到快乐,他就不会觉得活着没意思,也不会去追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而有些人的人生基调,是焦虑而痛苦的。这类人便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而究其原因,往往是他的人生真的没有意义。 这两类人的区别在于:第一类人,平常的生活,他能感到快乐,琐碎的事情也其乐无穷,起床高兴,出太阳了高兴,下雪了高兴,吃饭了高兴……碰到什么好事就更加高兴,只有在碰到难题、悲剧或者被侮辱被损害的时候,才会出现相应的负面情绪。但他们也会努力去解决问题,只要问题能得到解决,就又能恢复到平静而快乐的状态。 当然,也有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有些人的心理就会产生变化,失去心理健康,失去这种状态。 第二类人,平常的生活,他往往是无感的,甚至是情绪低落的,碰到好事大概会有开心的感觉,但是稍纵即逝,碰到特别好的事情可能会有能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兴。小小的难题便会让他焦虑,大一点的坏事他就会痛苦,特别坏的事情就很容易让他崩溃。 而生活往往是由琐碎的不好不坏的事情组成的,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特别好的事情。所以这种人很难感受到快乐,就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这种感觉其实很正确,并不是什么错觉,也不是开解一两句就能解决的。产生这种感觉的人往往是由于什么原因失去了心理健康,并且现行的生活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这种感觉是一种警示,叫你引起注意,去找回自己,找到正确的路。 排名第一的答案我很不赞同。我知道他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就是去追求那个特别好的事情,所谓的盼头。当特别好的事情来临的时候,快乐终于降临了。但这个快乐只是暂时的,事情过掉之后它就会消退。于是你必须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成功,而没有人是会永远不停地成功的。并且当快乐只有在成功的当时才出现那就更可怕。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同样不快乐,因为当成功的那个瞬间过掉,生活又平静下来之后,那个焦虑或者低落而又痛苦的基调又出现了。 所谓的盼头,得到之后往往是空虚。 还有一些人的盼头是永远得不到的,怎么办?本来就体会不到什么快乐,再加上求而不得的痛苦,更容易把一个人毁掉。于是人们便会去沉迷黄赌毒之类的,通过不断地获得快感来解决,哪怕前方就是地狱。 那些有钱有势的不快乐者如果使用排名第一的答案的方法就更可怕。因为当你已经站在一定的高度,想再取得更高的成就就非常难。或者已经站得够高无法更高了,大部分事情都无法再成为你的盼头了。于是只好也转向快感。这时候由于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这个快感可能就是普通人的噩梦。当这个快感是性变态或者杀戮等等的时候,大量的黑暗面就出来了。 所以,为了所谓的盼头根本不是解决人生的意义的办法。 相反,健康的心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能获得付出的充实感,能力提升的快乐等等。这一整个追求目标的过程都是充实而快乐的,不会生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感觉。就算最终不能成功,会痛苦,但负面情绪退潮之后,也能坦然接受,生活继续向前。 不健康的心理才是努力的过程毫无快乐,常觉得人生没意思。这样就会无比渴求那个盼头。一旦得不到很容易情绪崩溃。但就算得到了,短暂的快乐过后很可能又是空虚。 所以,当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和人生的道路,是否健康,是否正确。 而不是更加去强化一个盼头,好让自己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无法回头。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顺应自己的情绪。可能有人会吃惊,为什么是顺应情绪,而不是理智?因为人的智商有高低,很多时候,理智并不能看得全面。并且有很多高智商者为了损人利己的目的,投放了大量的虚假法则在社会上。你的理智可能会被蒙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去照做其实并不会给你带来想要的结果,也无法解决你的问题。 比如排名第一的答案,多少人觉得很有道理。虚假法则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电视剧就是很常见的一种。 我没看过那个电视剧,就只根据那个答主描述的内容回复了。比如那个北京男人。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同类的陪伴,长期孤单一个人产生心理问题很正常,缺爱的人产生想死的念头也很正常。 当这些不良情绪来袭的时候,需要去正视它,解决它。比如想办法把老婆调到北京,或者自己调回去团聚。这些负面情绪其实就是告诉他,为了社保、公积金、看病统筹等等放弃家庭团聚是个错误的选择。自己会出心理问题,异地很久的老婆其实也会出心理问题或者出轨,长期见不到父亲的孩子心理会不健康。 从生存竞争的角度来说,后代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健康的后代就算物质条件上差一点,也比物质条件稍好但心理不健康的后代具备更大的竞争力。 所以这个男人留在北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孰轻孰重其实他根本就看不清,他的理智完全不够用。 但是他的情绪是很真实且有效的。估计他早早就感受到了孤单痛苦和想死,但初期他可能是一直压制的。如果他当初就顺应情绪,早点解决问题,就不会人到中年,积累了半辈子的东西,更舍不得放手,陷入更难的抉择,难到想死。 但那一番劝说只能暂时缓解他想死的情绪,就和那些心灵鸡汤一样,看的时候情绪高潮一下,等情绪退潮了,如果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想死的念头会继续出现。这碗鸡汤只是让他在邪路上走得更远,更无法回头而已。 就算他最终真的奋斗到了一家团聚,长年的隔阂已经形成,夫妻能不能好好相处都很难说。如果有孩子的话,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已经造成,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善。都是得不偿失。 所以顺应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尤其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有些人对快乐的普通甚至贫穷的人的生活是不屑一顾的,当他因为痛苦而不得不去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他从那些生活里找不出意义! 这是因为他不明白心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这几乎是最重要的东西。 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繁衍,生存竞争,是永恒的主题。做个心理健康的快乐的人,你能把这份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 我个人认为,人类历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很多是因为天生基因杰出,而这种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每个人的后代中都有可能产生基因杰出者。 但是一对糟糕的父母却可能把杰出基因的孩子给毁掉,让他们无所作为或者成为高智商连环杀手、变态杀人狂之类的。这就是恶性循环。 而一对心理健康的父母,则能教育出积极正面的孩子,不会浪费了大自然给的好基因。 这就是很多普通人快快乐乐地活着,快快乐乐地生儿育女的意义。 生活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循环组成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规律。 而人生不但是一场长跑,还是一场接力赛。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不快乐者也能够敛积巨大的财富,但他们往往容易养育出同样心理不健康的后代,或自杀,或败光财富,或财富被人谋夺等等,同样是生育竞争中的失败者。 基因杰出,天赋技能强大的人,可以为种族做出很大的贡献,推动整个种族的进步,这很有意义。这是自我实现的意义,和生育竞争的意义不同,于是很多人只能看到这一点,就看不到普通人的意义。却忘了,有的父母毁掉了这样的孩子,有的父母成就了这样的孩子。 做一个能成就这样的孩子的祖先,也很有意义啊。不管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好好爱他,让他把好的心理状态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就是很重要的意义。 常觉得活着没意思的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或者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法自我实现的人。这是大自然在通过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向你示警呢。 其实我觉得能感受到生活没意思的人挺好的,至少还能觉醒,情绪功能还在有效运行。自己去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还能自我修复,自我完善,恢复心理健康,找到自我实现的路。 但很多人会羡慕那些没有这种感受的人。如果是羡慕的那些真正快乐的心理健康的人也就罢了。很多人羡慕的是那些已经错得离谱但是麻木不仁的人。 当你的感受觉醒的时候,周围也会有人这样打击,说你就是想得太多了,不想不就行了!想让你也变得和别人一样麻木不仁,一条道走到黑。 可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痛苦的感受,开始思考人生,想出了答案,重新走上了正确的路,获得了快乐的人生,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也有很多作家终其一生都没能想出答案,最终还是自杀了。 但能产生这种感觉的人,我认为都是灵智已开,想回到麻木不仁的状态是不可能的了,只会更痛苦。 并且有的还是天赋技能强大,应该为种族做出很大贡献,但是被父母和社会破坏了心理健康,逼迫着走另外一条路,无法施展自己的天赋技能的人。这种人会更加痛苦,更加觉得活着没意思! 想出答案,自我完善到心理健康,找到自我实现的路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没有其它路可走。 很多人是卡在不让自己去想,想让自己变得麻木不仁那里不上不下很多年,断断续续地痛苦; 或者被虚假法则骗,继续在错误的路上蹉跎,有的是蹉跎了一生,真的变成了一生都活得没有意思。 发的时候不小心又瞄到了我上面的上面的答案。说是因为自己无能。这又是虚假法则。 人天生基本都是心理健康的,小时候并不会因为贫穷而痛苦。心理健康一般是因为各种人为因素而被破坏掉的。比如因为贫穷而遭到的侮辱或者伤害等等。 如果就算家境贫寒但是父母有爱,人也并不会失去心理健康,常觉得活着没意思。 人的能力天生有差异,但是留在自己出生的阶层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人一般只要不低于自己出生的阶层,就不会因为没钱而痛苦。相反,一般人往往是可以比出生过得稍微好一点的,比如农村的到了小镇上,小镇的到了小城市等等。这都不需要太大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一般人都只会嫉妒自己身边的人,不会去嫉妒比自己好了十万八千里的人。很少有普通出生的人因为自己不是亿万富翁而痛苦。当然,心理不健康的人会。 所以心理健康与否和金钱、权势没有直接关系,从贫困阶层到权贵阶层,都有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快乐的和不快乐的。 区别就是贫困阶层因为遭受侮辱和伤害的机率更大,所以保证自己和后代的心理健康更难。 但人常觉得活着没意思,和能力的关系不是特别大。因为大部分人都能过上比出生好一点点的生活。这已经能足够保障你的心理健康了。 高能力者能够过上比出生好较多的生活。 而且人生在世,跌宕起伏,还会有高潮和低谷,高潮的时候可能腰缠万贯,低谷的时候可能吃不上饭。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上能下的,不会因为高潮就癫狂,也不会因为低潮就想死。 他会一直很坦然努力地面对生活,哪怕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落入贫困或者欠债。 所以和能力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还是自己的心理。 内心强大的人能够面对能力的不足,生活的起伏,安于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生活。做个快乐的普通人。 |
一直喜欢的女生说要结婚,我那个时候工作忙的昏头昏脑,突然愣住,只能回一句“挺好的,祝久久。” 甲方规定的日子就快到了,挂了电话,我突然想去喝酒,但是没有时间。 分手的时候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曾经千百般想象,以为自己会直接订一张机票飞去她那里,穿越人海,抱住她说“别闹了。” 可是现在,连腾出个伤心的时间都没有。想了想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母亲的声音传出来的时候,我什么话都没有了。 我只是说,工作不忙,日子挺好,有希望有朋友。母亲听了很高兴,叫父亲也说两句。挂电话之后,我觉得我又要活着,要努力活着。 只是觉得自己像一头眼前挂着胡萝卜的驴,我为了那个胡萝卜走了很多很多路,但是它总和我保持着距离。 后来有一天,一个人对我说:“蠢驴,你一辈子都追不上那个胡萝卜。” 于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意识到,我只是一头拉磨的驴,为着一个得不到的东西累死累活。但是我也不能停下,停下来就会被做成驴肉火锅。 我没有了喜欢的驴妹,但有驴爹驴妈,于是我只能不停不停的走下去。我不想活着,也不想死去。 后来觉得,自己的生活真是看不到一点可能性,或者说未来的所有可能性都看尽了,其中没有我想要的那一种,那么活着不也就这样吗,挺没意思的。 朝九晚五一天一天,直到最后老去。 所要不能得到,所爱不能相爱,我竟如此过了一生,实在没有意义,实在惭愧。 |
谢邀。 如果你想改变你抑郁的状态,你必须要有办法不断的产生不抑郁的记忆。 |
|
|
|
这两张的粉红色部分是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大脑被激活的位置, |
|
|
|
这两张的粉红色位置是我们在想象的时候,大脑被激活的位置。 我们把这四张图并列排放: |
|
|
|
我们在想象的时候,使用的是记忆的位置。 “活着没有意思”代表着我们对未来没有激情的幻想,这来自我们大脑里面存放着大量糟糕的记忆。 下面我给出一些能够产生不抑郁的记忆的方法,是我从业这些年处理抑郁症状得出的一些经验: 1.糟糕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身体亚健康 重度抑郁是看的出来的, 眼神涣散,代表着注意力难以集中,说明了此时此刻大脑的混乱,各种记忆片段不断干扰着现在的你。 瞳孔正下方眼眶部位发黑,代表着血液流通速度缓慢,休息差,缺乏运动。 皮肤暗黄,代表着新陈代谢能力低。 到底是抑郁症导致一个人生活方式极差,还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差导致抑郁症,这点还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但是起码有一点是得到实证证明的:身心互相影响,身体状况的调整可以影响心理状况。 这些年我也了解了不少调整身体状况的方法,其中见效最快的是内家拳,其中太极这种讲求“生生不息”的拳法尤其有效。 其次是,“在阳光下做可以出汗的运动”比如长跑,长跑不仅仅可以调整身体状况,还可以提高意志力。之所以强调阳光,是因为阳光的照射会影响交感神经,更容易让人“清醒”。 不少精神分裂较为严重的病人是害怕“清醒”的,因为清醒也以为着要直面痛苦,所以本能的,他们畏惧阳光。 2.糟糕的氛围带来的长时间心境低落 我一位同行是做面对面咨询的,有一次他和我讲过一个他观察到的现象,他有一个咨询了一年半的来访者,这位来访者每隔三周,他的母亲都会在外面陪同一次,等他咨询结束之后回家。 每次这位来访者的母亲坐在外面,他就会不愿打开心扉,即使他能意识到母亲是听不到他的任何一个字的。 我的这位同行解释到:这就是母亲这个符号带来的一种氛围,这是一个让来访者本能自我封闭的氛围。 我是做线上咨询的,我的体验要更明显一点,一些找我咨询的大学生,当他们假期在家的时候,即使他们很确定房间外的父母是肯定听不到他说话的,但是在家里,在父母在的状况下,他就会非常本能的逃避讨论深入的问题。 我们父母这一辈,他们是没有心理疾病的概念的,除非一些依旧不断学习的父母能有这种意识,当双亲中的任意一方,是有心理疾病的时候,她就会本能的把自己的内在氛围外放,比如焦虑型的父母会不断指责、打断、控制孩子,当孩子处于一种弱小的位置的时候,他是没有能力中和这种氛围的,只能不断被这种氛围压抑。 现在除了父母外,又增加了“糟糕的舍友”、“糟糕的伴侣”两类。 如果让你一下子离开这个氛围,可能不现实,又或者你根本不抱能离开的希望。 所以,现在你要做的是“集聚离开的力量”和“在你的记忆力添加离开的可能性”。 第一步,足够了解氛围的源头,足够了解氛围产生的原因,停止自我责怪。 现在我每次带朋友回家,我都会告诉他们,我们家原本就是不说话的,不是因为你,你不用去思考是不是自己不被欢迎,或者做错了什么,这只是我的家庭氛围而已,与你无关。 每次我在生活中有新的朋友,我也会告诉他,因为我的职业病,我的大脑是一直运转,不断的分析,不断的观察,我可能会有分神或者沉默,这都是我的问题,不是因为我对你不感兴趣。 我前几天在我的公号更新过一篇文章,对校园暴力里面每一个角色进行了心理侧写与精神分析,其中一位读者就评论,他告诉我感谢这篇文章,让她更了解当初她遭遇这些,并不是她自己的错,而是无数巧合的累积,老师也是有感情的,他们不是绝对正确的,他们也有私心,也有弱小,也有恶毒。 说实话,当时我写的时候,压根没想到还有这功能。 当你能足够了解氛围的产生原因,你就能从恐慌和自责中解脱,你就不会被情绪主宰,你能站在一个高度审视你的生活。 第二步,以家为圆心,试着扩大生活半径。 家只是睡觉和吃饭的地方,他不适合学习,不适合工作,他可以给你安全,但很难带来快乐。 试着去图书馆或者咖啡店读书,趴到肯德基店的桌子小憩,当你生活里面有更多的时间在家以外的地方生活,你就更有自信离开家。 第三步,多去听一听别人对生活的理解。 长时间看着一个字会失真,我自己写出的这篇文章到底怎样,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们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面,会越来越无法感知到自己的生活,只有脱离自己的生活,才能感知到自己的生活。 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北大学生那么高比例的空心病是不可思议的,他们有那么好的未来,其实他们自己感知不到“北大学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只有在我们这些非名校的学生的角度,才能感知到名校的意义,他也只有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幸福。 作为心理咨询师,有一项很重要的生活任务:能量恢复,我有一位前辈,他干了很多年,依旧精神饱满,他的秘诀就是,他大部分时间是用非咨询师的身份生活的,他会经常去朋友家做客,和朋友生活一段时间,按照朋友的作息生存,他通过这种方式恢复能量,所以每次重新回到咨询师身份,他会特别开心:这世界上,哪有比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更幸福的事情啊。 第四步,建构多圆心生活方式。 沉迷网络,其实就是双圆心生活方式,他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方式,但是因为两个圆心相互排斥,这样又是一个不稳定状态。 其实到了第四步,你已经具备了离开原有氛围的心态,但是未必具备离开的能力,因为很简单的一点,钱哪里来。 如果你沉迷网络,但是你能通过网络有收入,就没人说你,但是你没有,就等着现实生活的全面攻击吧,你的另外一个圆心,一定要有提供生活基本支持的能力。 3.错误的认知方式,导致流动的记忆不断被糟糕化 记忆的内容不会变,但是对记忆的感受是会变化的。 在外部创伤治疗有过一个经典的案例,一个女孩被强奸之后,大脑不断闪回那些糟糕的记忆,即使过去很久却好像历历在目。 当时的主治医师让该女孩在服用某一类肾上腺激素药物之后,让女孩书写那时候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方式维持了六周。 六周以后通过音频播放女孩第一次书写的内容,用生物反馈仪反应女孩的情绪,女孩由那段记忆激发的痛苦下降30%,所有量表都表明,女孩已经到了正常指标。女孩自己也表示,没那么痛苦了,随着痛苦的消退,那段记忆出现的次数也在降低。 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是痛苦的,很有可能你的认知方式是有问题的。 我自己做过一个案例,我自己感觉也有点艺术化,有一位来访者最初填写的表格是轻度抑郁,希望我帮助恢复自信,但是等我们真的聊天的时候,他开始大哭,并且讲述自己多次的自杀经历。 当时我就慌了,这哪是轻度抑郁啊,也算是巧合,当天我正好看过一句话: 作为心理咨询师,当你一不小心接到重度抑郁的病人的时候,你需要转介,但是,如果他和你讨论自杀了,请不要回避。 我当时告诫自己,不能回避,我大致想了一下,就按照自己的直接感受来吧,我说:“你的自杀方式蛮有欧洲中世纪贵族风格的。” 他居然笑了,他可能是把“欧洲中世纪贵族风格”和他自杀时的情景相联系了,他被这个画面逗笑了。他之后开始药物治疗,再一次回访的时候他告诉我,现在每次想自杀的时候都想笑,总觉得自己像一个穿着苏格兰长裙的绅士在做某种仪式。 这个巧合给我的启发很大,往往我们的糟糕认知是需要通过“脱敏”的方式才能改变的。 我有一个跟了我1年多的来访者,强迫症,人际敏感,我们咨询到中期的时候,发现非常难以推进,因为“不是什么都和你有关”这点,他知道,但是做不到。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脱敏治疗总是很正式的,要立出靶症状,要进行分级,在咨询过程中可不可以无形的添加进去呢? 在一次咨询中,他打了一个呵欠,她和我抱歉,她刚才分神了,这次我没有说没关系,而是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差?觉得我就是个垃圾的咨询师,根本就是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我真的太糟糕了,你只是在强忍着厌恶继续和我咨询,一定是这样的。”为了让他不误会,我故意使用了夸张的语气。他开始安慰我:“不是你想的这样的,我就是昨天太困了...你太敏感了。”我继续很敏感的对待他,说:“你一定是安慰我,我知道自己很糟糕的,像你这么优秀... ...。” 他突然冷静了下来,问我:“我以前真的有这么搞笑吗?” 这次之后,他的转变很大,以前都是他告诉我,别人怎么怎么看不起他,之后他总是先自己总结出来,我又开始特别敏感了... ... 那么,如何自己脱敏?来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错误认知? 角色扮演,当你发觉自己在某个情景中很痛苦的时候,把自己代换到另一个位置,然后感受那个原本应该是自己的人,思路是否正确,如果有条件可以请朋友帮忙。 4.如果你孤单一人,请寻求帮助 先寻找心理医生,吃药是有用的,但是你要看这个心理医生的态度,一般不同的病人开药是不一样的,起码不同的人,那个蓝色药丸的剂量就是不一样的。 如何可以信任一个心理医生?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测量标准,他是否有耐心去了解你的现状,是否觉得不断和你接触,调整剂量是有必要的。 如果心理医生说你不用吃药,可以寻找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也是有匹配与否的,这只能根据你的感觉了。 如果你经济困难,可以拨打一些公益电话和公益咨询,你担心他觉得你烦?觉得你烦的时候,换一个电话打不就得了。 所有的求助,都是平等交换,你都不可以依赖他们。 总结:这是一场关于记忆资源的争夺战。 |
即使在毫不抑郁的情况下,自杀的念头都从来没有离开过, 一直不太畏惧死亡,对我而言那是一种甜蜜召唤。 然而,要好好活着,只是被动地存在着,只是因为肩负着爱与期望,承担着生而为人的责任。 每天很努力的工作,只是为了将空洞的生活填满。其实并没有那么渴望成功,心里很清醒,即使成功了,也不会多快乐。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很不开心。觉得世界太不够完美,从来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时不时的,总有一种被生活罚站的羞愧感,在人前总有一种游离在外格格不入的出戏感。 不喜欢的一切的一切里,包括我自己。 所以很努力地寻找和记录,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很努力地无视和忘记,它肮脏龌龊的一面。 是为了让自己有生活下去的理由。 写过那么多正能量的文字,其实想要洗脑的只是自己。 要骗自己相信爱,要骗自己努力就能获得幸福。要骗自己未来会变得更好……需说服自己的事太多了。 有的时候,骗着骗着,自己都编不下去了……每天写鸡汤的人,有一颗最颓废破碎的内心。 我知道,一切毫无意义。 我知道,这一切只是幻想。 |
你在等一辆永远不会来的公交车,你招手,想打辆永远不会停下的的士,你望向天空,摘了眼镜,发现没什么不同,而等你低了头,眼前一片模糊。你走在路上,你疲惫不堪。 你远离故土,做一份完全不感兴趣的工作,你身边没什么朋友,每次下班你一个人回家,每次在路上都会单曲循环一首歌。 在路上你想起今天是12月21日,四年前你和她互发短信等待着世界末日。你把她的手机号删了21次,但云盘里的通讯录你一次都没删过。 你妄想人生可以Ctrl+z。 淘宝收货地址上有一个是你最想去又最不敢去的地方。 你的每一天都是相同的,走同一条路,一遍又一遍,吃不难吃的食物,偶尔想起什么人,但大多都断了联系。 你觉得身处都市,却又与世隔绝,你觉得这个城市根本不爱你,就像她一样。 你讨厌所有的节日,除了清明节。 你不爱社交,没有朋友圈,你早就删光了自己的微博,每次只有喝了酒才有勇气点开她的微博。你知道了她的新男友,你觉得他就是个傻逼,但她爱他,他爱她,你永远都不承认,没有你她可以过得更好。 终于,你想到了太宰治的那句话。 “活着,真没意思” 但你却丝毫没有歉意的这样对自己说道。 +++++++++++12月22日更新 想转发就转发吧,表明出处就好。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说的自己,我不说是也不说不是,但一定有你们的影子。或者说是千万人影子的合集吧。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被别人补的最后一刀。 我知乎上写过一篇同格调的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看下—— 老照片(分享自知乎网)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189203 以及,我没有抑郁症和想自杀的念头-_-|| |
我时常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厌世的资格。 我的父母和睦,没给过我任何不愉快的感受。 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体都还不错,经常催我早点结婚,让他们抱重孙子。 我的家境普通,但不愁温饱。 我有关系很好的朋友,也有过美好真诚的爱情。 我从未经受过欺凌,也没经历过什么绝望的事情。 我身体健康,不高不矮不丑不帅,除了内向不爱说话,我也没嫌弃过自己什么。 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一路读书毕业走下来。 世界待我尚可,我实在找不出有什么让我怀疑人生的理由。 然而什么也不缺,也会像什么都没有一样。 我过着尚可的日子,每天都觉得我所用掉的时间,仿佛毫无意义。 没有经历过救亡图存的爱国热血、没有视野和机遇去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没有世界末日、没有小说里精彩曲折的故事…… 有的只有尚可的生活、只有两三琐碎爱好、只有等待消磨的时间、只有负起责任,按部就班的完成社会和家庭给予的一个个任务…… 甚至连一件“必须的事情”都没有。没有疯狂、没有奔跑、没有非如此不可、没有坚定不移的终极梦想。 人们在暗夜中行走,虽有照亮前路的人间灯火,却没有一颗燃烧着的太阳。虽有许多冰冷黑暗的未知区域,却只能簇拥在人群中取暖。 从我小时候,知道了人是进化出来的时候起,我就已经开始明白:创造人类的世界,并没有给人类任何意义,一切只是条件符合而已。人类的意义全部都是人类自己定义的。 我开始怀疑一切,怀疑所有的正确答案、怀疑一眼看到头的主流路线……我去看了很多对于人生意义的解释,但几乎全部都是自欺之法,而直到我绝望放弃的时候起,我才明白,接受人生的没有意义,正是可以真正追求意义的第一步。这个世界残酷且黑暗,我们要去热爱它,两者并不矛盾。 就是这样,我越是认识到人生的没有意义,也就越是去追求意义。越是悲观厌世,也越是努力挣扎着不死。 我小心仔细的经历当下的每一刻,像小时候收集水浒人物卡一样收集有意义的事情。我走在夜路上,看到满头星空就会矫情的热泪盈眶。我会在暴雨前,逆着人流跑到海边看半宿闪电。正是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才得以放肆任性的胡作非为。纵然明知路的尽头只是谎言,才要更加坚定疯狂的为之努力。即便永远也追不到太阳,也要面朝着太阳的方向死去。 正是因为没有意义,才可以赋予给自己意义。 我始终坚信这一生,为的只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一两件必须的事情。只是几个足以铭记一生的瞬间,是使我人生里所有星辰甘愿同时坠落的绝美景象,便到了临死时回忆起来,也觉得值得了。 |
就在一个月前,我和导师聊过这个问题。 下面是我发给导师的一封邮件: 那天走在校园里,但见绿树成荫,阳光明媚,斑斑驳驳地洒了一地。望着碧绿的湖水,湖中央有两只野鸭,自由自在地游荡来游荡去。我拎着沉重的电脑包,脚步急匆匆,没有时间驻足。突然之间,一个问题蹦入我的脑海——这么美好的天气,这么美丽的风景,我到底在忙碌着什么? 这个念头突如其来,却是一个对自己永恒的疑问。总有那么一瞬间,会觉得生活挺没意思——每天吃同样的食堂,走同样的路,过同样的生活。努力读书,努力运动,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购物,努力买房买车,努力娶妻生子——他妈的,人的一辈子就在不断“努力”中茫茫然度过,到头来究竟是何滋味,竟有些说不清。 室友劝我不要想这些形而上的哲学问题,他说:“你看,大家不都是这样过完了一辈子,想那么多干嘛?”我说:“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那生活对个人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多数人都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实现梦想的总是那20%的少数人?” 对于这种人生命题的思考,从高中就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十分苦闷,就像将一株才抽出嫩芽的君子兰,关进了不见天日的仓库,本该在释放青春活力的年纪,却要每天躬着身埋头死读书,背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一遍一遍地重复算题。很多人说好怀念高中时代,好想再回到高中那段时期。对不起,我真的没有一点怀念,真的不想再过一遍“监狱”生活。 高中时期,把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和音乐全部抛弃了。可直到如今,我喜欢的还是这些东西,想要从事的职业也还是这些。那么,如果当年有机会,有资源,有家庭的支持和老师的指导——如果当年就开始学习并从事相关领域,是不是今天的我已经实现了人生理想,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现实从来不存在如果。 我依旧感激现在的生活,至少我知道自己花费毕生精力要做的是什么了。有了方向,就不怕迷失,需要的只是投入时间和精力,找到合适的方法,恰当的渠道,一步步实现。从这一点出发,我比很多人幸运,又比他们不幸。因为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是为了活着而生活,恰恰如此,他们也省却了许多思考人生的烦恼。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是不能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命题。 为了家庭?为了事业?为了成就?为了爱情?同样是一辈子的时间,谁说应有尽有的人一定比一无所求的人过的快乐呢?谁说庄子就比孔子一生更落魄呢?想来人活着最重要的还是遂心如意。也许人生从来就没有确定的意义,只有建构的意义,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有趣味,值得过,索性放手大胆去活一次就好了,有时候一万元也买不来说一句真话的乐趣,不是吗? 这注定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而我能做的,便是立足当下,过好自己的生活,从实践中不断探寻答案。 ……(此处省略一些私事) 以下是导师的回复: 我看你邮件的时候,你师母在我旁边。我对她说:XX这孩子,喜欢文艺,热爱思考,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孩子。你师母说:这孩子,今后一定有出息。 XX,每个人都会遭遇人生困顿的时候。其实,人生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常常不得不面对那么多窘迫的困境,甚至是绝望的挣扎!那么多空白的时间,做着身不由己的事情,总是疲惫,总是迷茫,大家一刻不停地在怀疑自己,总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别人,胆战心惊地在诺大的世界里循规蹈矩,试图找到安全的藏身处,背负着平庸的原罪,受着不公平的委屈,赚不到足够的钱,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似乎很无奈! 90年前,胡适的同学朱子平问过胡适一问题: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胡适的完整答案如下: 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 这段话,写给你并与你共勉! 另,关于红楼梦的大作,我还要花时间去细品。 ——手动分割线—— 直到现在,我依然会在某一瞬间,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生活毫无乐趣,活着挺没劲的。 可是,我并不想死,不想颓废,不想让自己陷入悲观的情绪,不想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 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计划要完成,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到,还有很多风景没有看过,还有很多有趣的人没有遇到,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结实…… 我还没有实现理想,还没有赚到足够的钱,还没有能力在南方给妈妈买一套房,还没有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生活依旧艰难,社会依旧现实,人生本来就很残忍。 于是,我试图扬起嘴角的微笑,继续迎接生活中每一份“没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啊。 ——写散文和小说的Oren,欢迎大家和我交流“生活的意义”—— |
1、缺乏心流体验 小时候的口头禅是“没意思”,每次家人催促我做点家务或者要去体育锻炼时,这种“无聊感”或者焦虑感就会充盈在脑袋里,使得我对于别人安排的事务产生抗拒,这个时候他们越是催促我,这种感觉就愈加强烈。 反倒是不经意间能够进入的“心流体验”会让我忘记时间的存在,比如看一部电影,片头并不怎么吸引人,但如果能耐着性子看下去,就可能进入一种沉浸式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没有焦虑、没有无聊,时间也会变快。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道:焦虑把人从对“世界”的沉溺带回。日常的熟悉感崩溃导致人的存在模式从“安住于世”进入“无所立足”。当人从“对世界的沉溺”中被带回,事物的意义被剥除时,就会因面对世界的孤寂、无情和虚无而焦虑。 如果不想让自己持续地身处焦虑的泥潭,你就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流体验,或者找到能让你沉溺其中的事情。 |
|
2、意义怪 抑郁症的一个核心症状是兴趣索然,他们对各种事情缺乏动力,认为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当家人朋友建议看看书、跑跑步、适度建立社交时,他们通常会拒绝——做了这些能有什么用呢?人生不一样还是一片晦暗? 一部分抑郁患者陷入到对“意义”的追寻,甚至开始思考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往何处”,然而大多数人并不能给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新学到一个词“意义怪”——他们凡事都要找寻意义,在开始一件事情开始之前就要明确动机、目标、过程和收获,要把一件事情的附加值摊开在桌面上,12345列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件事情必须有意义才会想要去完成,没意义的事就没有必要去做。 你或许认为只有工作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正事儿,任何的娱乐放松都是浪费时间,所以看闲书、打游戏时会带着强烈的自责感。结果往往是“正事儿”没做好,娱乐的时候也充满了愧疚。 我不想否认对于“意义”的追求是有价值的事情,但是简单地把事情归类为“有意义”或“无意义”并不可取,这样反而会限制你的行动,你可以尝试寻找生活中“有意思”的部分,这可能才能保证你持续地对生活产生热情。 |
|
3、轻易断言“人生毫无意义” 一个抑郁症患者在看过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后就断言“人生毫无意义”,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努力。因为任何阶段目标和意义都会在事情达成的瞬间就消失不见。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努力学习、考个不错的成绩可能是他们的目标和意义,而对于少部分人,他们会质疑“考了好成绩之后呢?又能怎样呢?” 无独有偶,持此种态度的哲学家还不在少数,19世纪哲学悲观主义的代言人叔本华就曾说过“为了任何目标而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从宇宙的尺度来看,目标会瞬间消失”。人不可能获得快乐和达成目标,它们都不过是未来的幻影或者是已经消逝的过去。 但有趣的是,有许多事情对叔本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他一生都在积极写作,努力说服别人相信“人生毫无意义”,反对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事哲学思考而不是选择自杀。 意义是人为赋予的价值,如果一件事情本身是重要的,他们就不需要意义来支持其重要性。反而我们越是陷入对意义的追求,就越不可能发现意义,因为它就像快乐一样,无法直接求得。意义和快乐只不过是参与生活的副产品。 |
|
|
心理上有这样一种体验,叫情感钝化。情感钝化,英文叫做 emotional numbness,指的是一种情绪麻木的状态。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这种状态的人来说,往往很难想象它是什么样的感觉。情感钝化的人会把这种状态描述为是——感觉空虚或者沮丧,也有人认为那种感觉好像是——自己不真的在意别人的情绪,也确信别人不在意自己是否真的快乐或幸福,就像孤岛一样。 还有来访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情感钝化体验,他说:「我常常觉得自己像是个隐形人,别人不会特别留意到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出现在别人面前,就像我是鬼。我看着我的家人朋友相互间沟通互动,感觉有一个看不见的障碍让我无法加入他们。」 可见情感钝化是种实实在在的心理体验,我们把这种心理体验称呼为一种人格特质,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妥之处。说它合理,是因为情感钝化的状态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模式,但说它不妥,是因为没有人真正拥有「情感钝化」这样的性格特质,这样称呼暗示了它的不可改变,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之所以在这将情感钝化归为一个独立的人格特质,是因为集体主义文化使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从小就没有情绪体验和表达的安全和自由,因此更容易体验到情绪钝化,这种所谓人格特质,实质上是一种不但普遍而且深入的隐形创伤,存在于很多人的内部系统中,这导致我们不仅在个人层面,还有社会层面体会到的空虚无望等痛苦。 在心理咨询领域看到的情感钝化表现 心理学家大多将情感钝化作为一个现象/症状进行研究,尤其在那些得了焦虑症,创伤后应激综合症,抑郁症等心理或情绪疾病的人身上,看到情感钝化/情绪麻木/情感隔离的普遍和高频存在。 比如说常常感到抑郁的来访者卡尔就这样描述自己的体验:他说,「我出去和同事吃饭,回家听老婆说话,晚上看孩子做作业,但都是按部就班,我会记着该做什么,嘱咐自己去做这些好丈夫好员工好爸爸该做的事,但我常常觉得生活是苍白的,活着就是挨捶,没什么希望也没什么意义,我把我该做的做了,大家相安无事就好。 刚结婚那会儿老婆常常和我吵架,觉得我不爱她不关心她,说实话即使是谈恋爱那会儿我也没什么爱不爱的体验,就是大家都在做该做的事,到年龄了还能不结婚不成?我最受不了的就是老婆孩子闹情绪,我不知道该怎么体会了解其他人的情绪,这对我来说很难,让我不知所措。 我就像一艘漂流在水底,尚未被发现的潜水艇,感知情绪都要通过声纳,迟钝得很。如果你问我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我也无法告诉你,我不快乐,也不痛苦,我就是觉得活着没意思,死又很麻烦。」 就像卡尔描述的这样,情感钝化的人即使是在亲密伴侣或家人面前,依然感到自己在扮演角色,对于他人的情绪,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他们都很难敏锐觉察,更难真诚的做出回应,提供情绪上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寻求婚姻咨询帮助的夫妻,往往有一个觉得自己不断的被情感钝化的伴侣所伤害、所忽视、所否认,另一个觉得自己不断的被情绪化,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伴侣所折磨,所压迫,认为自己的逃避和攻击是不得不做的自我保护。 听到这里你大概也能想象到,情感钝化的人更有可能拥有表演型人格特质,在漫长的生活中,他们往往已经了解到,要维持关系、稳定家庭、保护婚姻,需要自己去表现出合适的回应,他们或许也会觉得自己的麻木和隔离并不妥,但也无力改变,为了尽量减少生活中的痛苦,表演正确的回应就是他们的适应方法。 这个方法让他们真实的状态和情绪更难被别人知道,加深了情感钝化个体的「生如孤岛」「人生无望」的体验,长年累积也会让中年危机极度痛苦,老年阶段情绪脆弱,心理和身理健康都会受损。 这就是我们了解情感钝化个体的第三个层面,通过看到他们的整体生命体验,来了解其形成和发展。 对于情感世界更加钝化的人来说,他们很难感知情绪,而没有体验到的就不会成为信念,因此无法相信有什么人是真正和自己心连心的,真正能持续稳定的给到自己情感支持和呵护的,即使被爱,他们对于被爱被关心的体验也是迟钝的,同时对于别人的伤害欺骗背叛也是自带过滤,他们这种全面的自我情绪的麻木,会让他们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感受同等的钝化。 我需要做出区分的是,这种情绪感知力的钝化和我们常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有着本质不同的,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
|
|
应该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吧—— 工作很忙却只是在不断重复,找不到意义;休息时做以前喜欢的娱乐,却体会不到以前的那种快乐;莫名暴躁、心烦,“迷茫”“无聊”“没意思”成为了口头禅...... 其实,常常觉得活着没意思,找不到生活价值的状态,产生的根源是人的异化。 被异化了的人不再能够感知到自身的存在,时常感觉自己是被设置好的程序,停不下来,却也不知道自己继续做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聊这个话题,但看到这个问题有必要再强调一次,“异化”是如何剥夺我们的生活的。 01. 异化是怎么发生的? 异化,alienation,也可以说dehumanization,指的是人变得不那么像人的过程,是人的行为脱离人的需要的过程,也是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失去人性的过程。最早对“异化”进行全面阐述的是马克思,在他看来,异化是人作为客体被动地、接受地体验世界和自身。 异化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无法感知内心的真实需要,即便感知到了,也没有勇气去面对,我们变成了与自身关系极为遥远的人。同时,异化也让我们难以信任他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益交换,不再能够交心。 异化通过这个社会的多种机制影响着我们,具体说来,可分为生产、消费、娱乐、关系四个方面。 1.“不仅是螺丝钉,更是毫无感情的生产零件” 异化首先表现在生产当中。在庞大的生产体系中,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剥夺,我们只是位于生产流程上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环节前后是什么与我们无关,我们也并不了解,只是机械地按照既定规则进行自己的工作,最终沦为一个功能性的组件。 有时我很羡慕从前的手工匠,他们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承载着个人思想的作品,而我就像个没有感情的零件,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需要不断地运作。想辞职又不敢停下来,不知道这样虚空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Leo,男,27,广东2.“东西越买越多,却不知道为什么买” 消费原本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似乎成为了人的“义务”。 它带给我们的感觉也不再是满足,而是焦虑,我们陷入“必须要消费”的压迫之中,追求不必要的消费欲望,为自己无法实现某种消费而焦虑、痛苦。而这正是一种物凌驾于人之上的表现。 3.“娱乐不能带来放松,反而让人耗竭” 娱乐也被异化。浸染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的娱乐成为被安排好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娱乐:打游戏、刷视频、看综艺……我们被娱乐投喂,被线上活动填满,却很难在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愉悦。 4.“找不到爱情,朋友也不能走心”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的体验也在被异化。关系从情感性转向功能性,我们需要自己对别人有“用”,也需要别人对自己有“用”,甚至在恋爱、婚姻中也是如此。当人被简化为一个扁平的功能性符号,我们感受到了越来越少的连接,以及越来越强烈的孤独。 我身边围绕着很多人,他们都有各自适合的“角色”:名义上的男朋友,饭友酒友,py,打游戏的队友,逛展拍照的伙伴,听live的小圈子……我总是可以在要做某件事的时候,约到适合的伙伴,他们就好像一个个分工明确的工具人,各有功能。 所以,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不缺人陪,但他们却不知道,我每次情绪崩溃难过得要命时,连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朋友越多越孤单,生活越热闹越感觉寂寥,人与人的连接在这种浅浅的,功利化的关系中越来越薄弱,越来越难以触碰了。 ——草莓,女,24岁,上海 在异化的包裹之下,我们将自己隔离在狭小的空间中,逐渐远离了真实的生活。 |
|
02. 异化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异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这个社会持续而高效地运转。在异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像零件一样,各司其职,我们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不停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以换取生活资源。在这个没有创造性的过程中,我们心照不宣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避免了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高效。 然而,高效背后的代价是失去人性。我们陷入不断运转、无法停下的工作中,不再感知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甚至不敢面对它,因为我们知道在尝试改变之前,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无能为力的自己。而同样,我们也不再与他人有连接,在各取所需的过程中,失去了信任他人的能力。 最终,异化让我们撕裂,成为不再与自己相连,也不再与他人相连的人。 03. 我们该如何对抗异化的影响? 这个时代有很多难以言说的痛苦,本质都是由人的异化带来的。我们被巨大的空虚和焦虑所裹挟,不再感知自己是否快乐,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痛苦。 要解决这种空虚感,找寻到存在的意义,我们必须直面异化这个问题,反抗人的异化,重新找到自己作为人的完整性。 对抗异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进行生产性的工作 调整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位,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做事,而不是被它操控。 其实大部分工作都有重复烦人的内容,换工作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调整自己面对工作的方式态度。从被动完成任务,到主动写规划做优化,尝试无人涉足的创新项目。虽然还是会累,但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是作为一个人在实现价值,而不再像一个机器去运作。 ——Rust,女,28,北京2.让消费重新变回“需求的满足”,而不是“必须要消费什么” 很多时候,简化生活才能够丰盈生活。我们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让每一次的消费成为为自己服务的活动,让消费变成我们的主动选择,不再因外界声音嘈杂而忽略了自己的心声。 30岁我作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调整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年纪大了越来越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多余的钱没必要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算贵一些也会买。生活变简单了很多,质量却提升了不少,购物重新和自己的需求关联在一起,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掌控度和幸福感。 ——三老师,30,女,江苏3.尝试一些非电子化、有创造性的娱乐方式 过于依赖电子设备,会让我们越来越丧失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线下娱乐活动,做做手工,比如玩乐高、拼图,在动手的过程中,感知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性,从而获得满足感。 |
|
4.尝试建立深入的关系,缩小人际圈 为了获得存在感,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连接,但只有小而深的人际圈才能够抵御异化,大而广的交友模式不仅耗费精力,还会让关系浮于表面,更加难以收获深入的灵魂碰撞。 以前我每周末都会强迫自己认识新朋友,但是我很难从中感觉到快乐,甚至会觉得像kpi一样充满了压迫感。直到我强迫自己削减社交,大部分时间和几个老朋友呆在一起,我逐渐找回了那种和人之间亲密、深入、信任的感觉。有了一个稳定的小圈子,心里也有了安稳的依赖和归属。 ——109,女,29,上海5.简化你的世界,切断不必要的联系 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我们不缺信息,却缺乏安宁。我们的精力被分割成片,仿佛所有的事都与自己有关,反而在线上生活的拉扯中,脱离了自身的真实生活。而当我们只关注当下的生活,只与自己需要的,而不是必要的事情相连,才能够有效地肃清生活,获得快乐。 我曾经一度因为嘈杂的外界信息频繁的情绪爆炸,逐渐迷失了自己的节奏和规划。于是我做了个实验,尝试关闭社交:不看朋友圈,卸载微博和社交软件,退出闲聊摸鱼的群聊。刚开始不太习惯,但渐渐的,焦虑和烦躁好像也随着这些东西一起被清理掉。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热闹”,舍弃不必要的碎片,给自己的心留出空间才能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铃木,男,23,北京 6.用私人化的、微小的事情,对抗千篇一律的标准 异化与全球化有关,我们比以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却只是将自己变成了毫无特点的人,发挥着功能,却丧失了情感。对此,我们需要通过私人化、充满烟火气息的事情来对抗宏大世界的异化,活在此时此地,与身边的人产生连接,体验到脚踏实处的落地感。 北漂五年,我放弃了在北京的一切回了老家,这个决定很难,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庆幸。我找回了很久很久以前的发小,花时间和父母待在一起,我的爱好变成了逛菜场,从外卖生活回归到了在家一日三餐,踏实的烟火气让我身心都变得“满满的”。人要找到自己的根,找到和这个世界真实的连接,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一个被社会塑造的角色。 ——安姐,女,33,湖北 这是我们对抗异化的意义所在:当我们不再能够感知生活的美好,我们需要去做出行动,让自己重新回归生活,立足于自身的内在力量,主动与他人联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踏实而丰富的人生。 这种方式同样是正念的,我们将自己看作完整的人,不带评判地活在当下,生活的幸福和宁静会自然地生发。来自上海的冬至对此颇有心得,“洗澡时,能看见花洒的水流在灯光中的样子;下班路上,我会经过一段林荫道,调整呼吸慢慢走路,非常放松;吃饭时细嚼慢咽,吃得更有滋味。” 此时,便不再会觉得“活着没意思”,而是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里,感知自己、感知世界。 愿你也能同样自由而敞开,认真享受生活带给你的每一次吹拂。 Reference: Bi, L., & Zhang, Q. (1989). Ma ke si guan yu rende gai nian. Tai bei shi: Nan fang cong shu. 点击查看往期高赞回答: 男性在恋爱和择偶方面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心思? 你是怎么放下喜欢了好久的那个人呢? 如何看待人们在网上说话阴阳怪气的现状? |
1.很多人心里想吃的是蜂蜜,但吃到的只是糖,觉得也凑合,于是就继续吃。 2.时间一长,不但对蜂蜜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还不能摆脱糖的控制。慢慢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了。 3.很多人活着没意思多是求而不得。现代社会求而不得的核心不是不得,而是永远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原因参考上面两条。 如果对自己没有觉知,生活会一步步瓦解你。 |
人生online玩家,将近30级。 蹲在小城市,一个人打怪,不想找伴侣。 家人一直发消息催,特别烦。 夜深人静没怪打的时候就会想很多,越想就越觉得这游戏真没意思。 这游戏必须按照主线任务流程找对象结婚生娃养娃直到被踢下线吗? 这个开始时你无法选择,进行中无法重来的游戏真的很没意思呀。 而且看着世界频道里玩家们勾心斗角乌烟瘴气,感觉十分心累,妈哒这破游戏质量太差人家不想玩了。 以至于很多次都想要强行退出游戏。 但是,因为无聊就要做这样的选择吗?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jpg 大概还是要培养一些爱好,多做点愉悦的支线任务,比如说练练烹饪呀钓鱼呀缝纫呀之类的副职业技能。让自己充实起来,强大起来。 也要多加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有事没事互相分享所见所得,互相有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觉,相约一起下个副本啥的,以免自己闲着没事瞎想。 或许找个真正能互相理解的有趣的好友,就不会再觉得没意思了吧。虽然会觉得这游戏没意思但还是要继续玩下去,努努力多走走看看,说不定就会遇到了呢。 (一条单身狗的胡言乱语) |
|
—————— 平安夜更新:看了今敏的《东京教父》,一本治愈。适合圣诞的温暖人心的故事啊。 感谢点赞和评论的大家,本汪十分惶恐。大家圣诞快乐新年快乐啦。 |
为什么经常有人觉得活着有意思? |
常常觉得人活着没意思,是因为很多人的脑子出了问题。 我们的脑子从小就被教育出了一种路径依赖:遇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 但其实,人生中,绝大多数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甚至对于运气并不特别好的孩子来说, 竭力尝试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大。 遇到问题,思考,没有好的解决方案,选了一个执行, 问题更大了,思考,连坏的解决方案也没了…… 想要钱?没有。想办法?行。结果呢?一折腾更穷了…… 想要对象?没有。想办法?行。结果呢?一舔更注孤生了…… 想要房子车子?没有。想办法?行。结果呢?一加班攒钱,更买不起了…… 我们中的有一小撮人,无法接受这种情况,大脑分泌多巴胺的部分罢工了。 于是,他们想要自杀。 还有一些人,大脑还没有罢工,就骂我极端。 我不极端,你就能越折腾越富了? 这不过就是一种回避现实的可笑行为罢了。 剩下的人,能够意识到这和别人无关, 能够意识到,干啥啥不行,倒霉第一名,就是普通人与生俱来的特质。 从此,这些人就会开始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 归根结底啊,还是脑子出了问题。 大脑永远无法得到路径依赖中的正反馈, 活着的确让人感觉不到有意思。 那么,是反馈机制出问题了吗? 不是的,是脑子出问题了。 从小,你父母给你灌输考第一名的理念,于是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 考不到第一名你就不会有快乐,就不会有动力继续学,这特么能怪学习本身反人类吗? 学习的过程是探索和积累的过程,探索和积累中, 知识增加了,不能给你带来快乐, 只有使用知识赢,才能给你带来快乐, 这是谁的问题? 从小,你的父母给你灌输财富最重要的理念, 于是,无论你创造了多少价值,赚不到钱你就不会快乐, 就不会有动力继续创造,这能怪创造本身反人类吗? 创造的过程是人类探究极限,突破极限的过程, 在创造的过程中,你无法从你自身的产出获得满足感, 你只能从他人对你的产出进行认可的过程里获得满足感, 这,是谁的问题? 反馈机制就是市场,市场永远是对的。 错的只会是你。 你等不到你想要的正反馈,你等不及大脑生产多巴胺,说明什么? 说明,是你的大脑期待多巴胺的路径,出现了问题。 也就是你从小受到的, 那些通过解决问题,通过赢,获得多巴胺的路径,是不对的。 你练功已经走火入魔了。 你已经失去了热爱生活的能力。 你马上要失去的是,热爱自己生命的能力。 想要回归正常,首先就要战胜自己的心魔。 告别以前那些扇贝一样的路径依赖。 人生短短几十年,请好好珍惜。 让我们玩点想玩的,让我们玩点大的。 学会“遇到问题,关我屁事”的精神, 竭力追求无上的快乐,用各种角度满足你自己的灵魂,你就不会觉得没意思了。 我们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 但我认为,在我们离开之前,后悔的东西越少越好。 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为自己无法成为马云痛哭流涕上。 有朋友要反驳了,可我只是想要一个女朋友啊,这么简单的需求,为什么无法被满足呢? 简单吗?不好意思,对于有些人来说,你成为马云比你拥有一个女朋友可能简单很多。 面对它。 朱自清当年写过,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年轻的时候,我也奉若珍宝,真是有道理有逼格有意境的朴素真言。 但是,当我三十好几,路过曾经的小学,看到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奔跑在夕阳下的样子…… 我就想问朱自清,他们也什么都没有,但他们怎么就热闹极了? 小孩子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玩具, 哭两回合拍拍屁股就走回去玩自己的了, 你长大了,怎么就不行了呢? |
|
电视剧《武林外传》里有一集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中年男人,为了社保、公积金、看病统筹等等事情而无法与老婆团聚,两人长年异地恋,从而产生想死的念头。于是他穿越到了古代,想让“地球上最危险人物”莫小贝打死自己。 这哥们好容易到了同福客栈,却发现莫小贝还是个孩子,根本弄不死他。 他特难受,三番五次让莫小贝打他。 却把小贝的手指头弄骨折了。 然后,在一个深夜,这哥们和白展堂闲着无聊坐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苦水就上来了。他讲了自己的苦楚,讲到自己生活不完美,觉得活着没意思,想死。 然后,他问老白: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老白喝了杯酒,说:你这不算什么,你看我们掌柜的,从小没出过远门,第一次结婚还没嫁出去,相公就死了,一个人带着个孩子在外孤苦伶仃;吕秀才,祖上是知府,三代单传,回回考科举回回不中,明年还得再考,把祖上的房子都卖了,你在看李大嘴··· 说着说着,说到了自己,老白就哭了。 然后老白接着说: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一个盼头吗?没钱的时候想着有钱,日子差的时候想着怎么能过好,没媳妇想着娶个老婆,分离的时候想着团聚,正是因为一个盼头,才让人觉得活着有意思,才让人有活下去的勇气! 那哥们听后,茅塞顿开,两人对饮一夜,笑谈人生。 |
|
我们读书,理解人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形成哲学,但无论再高深得学问,不都是为了解决我们最初的那个疑惑吗? 人活着不就是这样吗? 有盼头,一切都有了意义。你觉得没意思,是因为你从来没听到过父母在别人面前谈起自己孩子是多么骄傲,是你没见过你媳妇在被人欺负时是多么希望她老公在身边,是你好兄弟在接受你帮助时心中暗暗发誓此生为你两肋插刀。仅仅一句没意思,你便想毁了你精彩的一生。 那么,不是人生没意思,是你这个人太没意思了。 |
|
辞职死不了人,被分手死不了人,亲人离去是必然的,世界就这样缓慢而坚定的向前推进,我们在历史的车辙中只是蝼蚁,但历史从来没说过:蝼蚁不能有自己的快乐。 在上班,回家给大家查查是哪集。大家有没上班的吗?可以看一下。对了:平安夜快乐,圣诞快乐! 经 @Flyingshen 同学仔细观看,发现这是第21集,感谢这个小伙子哦! 有的朋友希望转载,当然可以,不过请注意转载规范哦,谢谢大家转载之前尊重我,询问了我的意见。 |
“我本想这个冬日就去死的。可正月里有人送了我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作为新年礼物。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那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太宰治 《叶》) 有人说,人会因为小小的期待而活下去。 而反过来,有人会因为小小的绝望而想死啊。 出门发现鞋买小了,走路走的脚疼,不想活了。 ——这很有病吧,我也知道有病啊。 呵呵。 ———————————— 2016.12.30 深夜更新: 偶然间发现了一首歌,《我曾经想过死》。 分享amazarashi的单曲《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http://music.163.com/song/405612712/?userid=34040558 (来自@网易云音乐) 『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我曾经想死 靴紐が解けたから 因为 鞋带松开了 結びなおすのは苦手なんだよ 不擅长重新系起 人との繋がりもまた然り 与人的牵绊亦是如此 』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
|
狭窄房间里关了灯,屏幕泛着光,遇到了一首这样的歌。 『 死ぬことばかり考えてしまうのは 尽考虑着死的事 きっと生きる事に 一定是因为 真面目すぎるから 太过认真地活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我曾经想死 まだあなたに 因为还未 出会ってなかったから 与你相遇 あなたのような人が生まれた 因为有像你这样的人出生 世界を少し好きになったよ 我对世界稍微有了好感 あなたのような人が生きてる 因为有像你这样的人活在这个世上 世界に少し期待するよ 我对世界稍微有了期待 』 |
我来写这个回答,是想反对上面某些人包括如 @吕不同 的文章。 我自杀过两次。被救活了,其中一次,很多年前,我吃过安眠药,后来睡了3天,大小便失禁。 而最近的一个月里,我几乎又有两次想逃离这个世界,幸好,我又挺了过来。 曾经有句话是这样的说的,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想说的是,没有真正体验过人生的孤独和无望之后的人,也绝对不会有想结束生命的体验。没有经历,没有调查,没有研究,靠着给别人讲鸡汤和人生大道理腹诽出来的答案,会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力,我想,这些大V们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吧。 在知乎上,这些大V只会在一些关注点比较高的问题下面写下故事,段子,小说,鸡汤,自拍,等等诸如此类,然后看着那个小铃铛上每天都有点赞收藏,粉丝数目成倍增长,私信里接到广告,自媒体,出版社这些地方发来的邀请和授权,把鸡汤变成钱,把粉丝变成钱,成为一个又一个咪蒙,所不同的是,咪蒙的文章可能更粗俗一些罢了。 我想求求那些靠着关注过百的热门话题写鸡汤的大V们,请你们在写故事的时候,斟酌,再斟酌。 隔着屏幕,如同一个走过人生的过来人一般,谆谆教诲,夸夸其谈,这很容易,也很容易吸粉。 但凡真正想不开的人(此处不包括那些嘴上随便说说的),和精神抑郁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正相反,我们会比平时想的更多,千头万绪,甚至一花一草都会让人觉得生活的无趣,会从小想到大,从生想到死,从古想到今,想的很多很多,但是,不愿意说,即使说了,也没人会听。 很抱歉,我语言有些偏激,我拿我自己举例子吧。 大概从上个月27号之后,我开始觉得人生无趣,具体的表现,感兴趣的人请看我的文章如下,我在此并不多言。 知乎专栏 孤独,无望,人生无趣,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从儿童时代开始到现在,所有的苦都会一遍一遍的在脑子里放电影,精神上的压力让我一夜一夜的睡不着,吃不下,一天晚上,我从一座桥上跳下去,万幸桥并不高,河水冻的也并不结实,我站在河水里,冷的浑身发抖,腿都麻了,我觉得我会冻死在这儿,其实我是怕死的,很怕很怕,从生到死和从死到生,结果都很容易,不容易的是这个过程。我上来以后,自己在街边哭,我恨自己的懦弱,这份懦弱,不是因为有想轻生的念头,而是恨自己怕死。 后来我尝试过跳楼,从五楼跳下去,肯定活不成,当然,也没跳成,因为我怂了,这不丢人,我觉得。 在那段时间里,所有的想法汇集到了最后都会变成不被理解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无人可说的,有人可说的孤独,可能也就不是孤独了吧。在这种时候,我需要的是被理解,被人从无助的边缘拉回来,而不是有些人在旁边的指责“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和“根本就不想死,想死早就死了”,也不是需要那种写着“人生的意义在于参与,勇敢的正视,敢于修正想法”这种毫无帮助的有毒鸡汤,相比较之下,那种大言不惭的高高在上的说教鸡汤,会更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他们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的有话语权读过书的人。 道理,谁都懂,但是,如何活下去,他们从来不知道。 当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给别人讲道理讲鸡汤的人生导师的位置的时候,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很多时候恰恰是杀死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怜的人,孤独的人,轻生的人,抑郁的人,这些人一直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偶尔被大V拎出来教育一番,以增加自己的粉丝数目和点赞数目,更多地时候,这些人从不被人发现,他们心理上的问题需要的是专业人士来治疗,疏导,开解,而不是成为吸粉的手段和工具。 当写下任何一段话语的时候,你就变成了文章的奴隶。如果你没有能力把自己的文章当成救人的良药,也请不要把自己的文章当成杀人的匕首。你未曾经历地狱,你怎知地狱的黑暗? 万望,万望,请千万不要胡说八道。 以上。 |
小时候被老师要求写周记,于是我写了和父亲爬山看日出的事情—— “今天早上,被闹钟叫醒后,我陪爸爸早起爬山。一路上看到很多爷爷奶奶一样在爬山锻炼身体,也看到很多五颜六色的花朵和高大的树木。走了快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山顶,此时太阳刚好也升了起来。看着红彤彤的太阳,虽然走得很累,流了很多汗,但还是觉得很高兴。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到了第二个星期,我因为偷懒,所以又交了一篇爬山看日出的周记给老师,结尾依然是“真是有意义的一天”,然后被老师批评道:“这件事你上次已经写过,以后就应该写点别的事情。一件事你第一次经历会觉得有意义,之后再做不过是重复罢了,哪还有什么意义。” 长大至今,我在想,如果将自己的人生拍成一部电影会是什么样子,仔细思索过后,我又不禁丧气:自己至今近二十四年的人生,能值得回忆、记录的事情不过点滴,而人生的其他大部分时间,不过是在不断重复着自己昨天的生活罢了。 如果只是拍电影,这些时间只会简单化作一句“X年后”,然后镜头一转,大家就能看到一个已经成长起来,和以前大不相同的主角。但在现实生活中,更普遍的情况是,我们即使经历了大量重复且枯燥的生活,却依然等不到自己所期望看到的变化。 又或者说,正是因为我们太习惯于“重复”和“等待”,所以生活才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拧螺丝钉的工作就算重复一千遍,自己依然只懂拧螺丝钉,而接触不到其他更有技巧,更能改善自己生活的工作;站在沙漠里就算再怎么祈祷,再看多少鸡汤语录,但这里始终是沙漠,你永远等不到能载你经历星辰大海的那条船。 曾经我们都幻想自己是屠龙的少年,长大后自己会提着剑,骑着马,走遍地图的每一个角落,书写自己的传说。但后来,我们多数人都沦落为一名NPC,每天站在同一个地方,做着同样的事情,成为一名被现实压力和自身的惰性所禁锢的囚徒。 生活,真TM无聊啊! 年初给自己定下计划,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来改变自己,但总是到年末才发现,自己一年来做得最多的事情,不是努力去寻求改变,而是保持原来的生活。如果以一天为刻度,无论有没有努力,每天的生活似乎都差不多,明天的自己也不会仅仅因为自己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有多好。但如果用一年来作为刻度,却能看到坚持努力后与去年完全不同的自己。但能在这种无聊的生活中一直保持动力的人只能是少数,不然知乎又怎么会隔三差五地冒出这类问题,希望能通过别人的答案来给自己提供信心和动力,过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却又回归到原来的状态,感叹一句“自己始终败给了生活”。 如果将人生拍为电影,电影的最后一幕,我会这样拍—— 又重复了庸碌的一天后,自己躺在床上进入梦乡。梦里,自己回到了十年前,坐在教室里,桌子上摆着一张作文纸,纸上只写了标题《十年后的我给自己的一封信》,于是我拿起笔,在纸上写道:“辜负了你的期望,过上了如此无聊的生活,实在抱歉……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
天赋真的比努力更有用吗? |
很想脱离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办? |
内心强大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
女生在比较私密的部位纹身,都是什么心理? |
鬼拿活人抓交替是不是一种很自私很缺德的行 |
敢不敢说出你一直不敢说出口的小秘密? |
微信头像会影响第一印象吗? |
你为什么讨厌抖音? |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三观不正? |
你做过最阴暗最龌龊的事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