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人真的会「心碎」吗?当代医学对于心脏有何新理解? -> 正文阅读

[心理咨询]人真的会「心碎」吗?当代医学对于心脏有何新理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真的会“心碎”吗?这一设问隐含着一个前提,即:心是我们情感的核心。在当代人的认知中,心脏经由现代科学与医学的祛魅,成为身体里的一个负责泵血的零部件。…
当我们感到伤心时、难过时,“心碎”的感受相信很多人都有,特别是失恋的时候,心脏如同被电击似的,失常般的收缩舒张,最后碎了一地。没有体会过失恋的朋友,肯定也看过爱情片,当男女主分手之痛溢出屏幕时,心脏也会咯噔一下,也可能会不自主的捂住胸口,这也是心碎的感觉。


虽然心碎是一种比喻,但心作为我们情感的核心,是个体灵魂与精神的所在,因此,心是真的会“碎”,心碎产生的胸痛、憋气,就是心痛的感觉。而在医学上,心当然不可能因为悲伤碎裂成片,但是可能出现一种疾病,叫做“心碎综合征”。
心真的可以「碎」,你的情绪正在改变心脏内部的结构形态
心碎综合征是一种以左心室的短暂性局部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属于一种应激性心肌病,类似于心肌梗死,但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或急性斑块破裂的血管造影证据,于1991 年被日本心内科医生佐藤光首次描述,因其左心室造影与日本用来捕章鱼的罐子相似而得名。


心碎综合征的病理特征之一就是左室心尖部形状呈现气球样变,就像章鱼想要钻进颈窄基底宽的罐子,你别说,还真像~
后期由于相似病历逐渐被报道,命名也更为多样,也叫做Takotsubo 综合征(术语)、心尖样气球综合征,壶腹型心肌病等。


为什么会发生心碎综合征?哪些人容易患?


Takotsubo 综合征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为止已讨论并提出了各种假说(如上图),但基本都提到与神经体液调节相关。根据研究表明TTS患者血清中所含儿茶氨酚浓度是心肌梗死患者的2-3倍[1]。因此主流认为该疾病是由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或作为药物治疗的儿茶酚胺的急性释放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和心肌细胞对应激激素敏感性增加的受试者,从而导致长期短暂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并继发心肌炎症。


至于发病人群,高发于更年期女性。
2012年,美国一项发表在《Am Heart J》杂志的研究[2],根据全国的住院记录进行分析,得出了TTS的患病率以及年龄、性别等交互作用等数据,经分析发现,在全国住院患者中,TTS的患病率为0.02%,夏季为该疾病住院的高峰季节。在6 837 例Takotsubo 综合征中超过90%以上为女性患者,且更年期女性及老年女性的比例约九成,年龄50岁以下的发病率仅为10%,55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为55岁以下女性的4.8倍,好发于有吸烟史、酗酒史、焦虑状态及高脂血症的老年女性。


此外,德国的TTS研究机构发表在《Int J Cardiol》杂志中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3],研究发现确诊该病的患者,91%为女性,其主要年龄分布在( 68±12 ) 岁;男性仅为9%,主要年龄分布在( 66 ±12) 岁,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更年期女性雌激素缺乏,导致雌激素调控心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异常,更易出现精神压力应激。
哪些情况会诱发你的「心碎」
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基础病,是不用太担心的。基于精神及躯体应激因素能诱发Takotsubo 综合征事件,在2015年ESC将其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常以急性心脏症状就医,应激诱发因素不明确)和继发性TTS(存在精神/躯体应激因素)两种。
2015年,国际心碎综合征登记[4]处将心碎综合征病人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进行了比较,心碎综合征病人的精神疾病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显著升高,1750例病人中,有485例病人有明确的情绪触发因素,其中,4.1%的患者发病时处于积极的情绪事件中,95.9%的患者有负面的情绪。
躯体应激主要是基础疾病,如脑出血、COPD恶化、克罗恩病、癌症、手术、麻醉等,精神诱因如抑郁、争吵、意外甚至正面的情绪等(具体见下图[5])。而男性患者以躯体应激为主,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绪诱因的影响,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TTS患者中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为78%,远高于ACS患者[6]。


心碎综合征诱发因素不少,我会成为那0.02%吗?
从以上可以看出,TTS综合征的诱发因素还真不少,那一不小心成了人群中的那0.02%[2]该怎么办?预后如何?
研究显示,TTS患者通常预后良好,96%的患者几乎完全恢复[7]。但是如果本身有基础病,那就不一定了。2016年一项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显示,不同的应激源对心碎综合征的预后影响,结果发现在死亡率、复发和再入院方面,躯体应激因素较精神应激因素导致心碎综合征者可表现出较差的短期和长期预后[8]。


换句话说,男性虽然不如女性好发,但中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更多发,所以一旦发作起来可更危险。大约5%的TTS患者经历了心脏骤停,急性期的TTS患者易并发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心尖部血栓、室性心动过速等。这些多来自躯体应激因素,患者猝死率增大的原因来自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所以准确判断该疾病并及时救治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9]。
如何辨别心碎综合征?伤心过度只会引起「心碎」吗
TTS发病前常有强烈的精神/躯体应激,应激距离发病数分钟-数小时不等,可表现为类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电图ST段改变等,部分患者以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
TTS患者的病情风险呈动态变化,除了全面检测和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情绪管理及康复运动都应应贯穿TTS治疗全过程。


最好的办法还是将碎就碎,顺其自然心碎得太猛,还需警惕高通气综合征
过度悲伤,有时候也不止「心碎」,有些人潸然泪下,越哭越厉害,甚至感觉呼吸困难,这也可能是出现了「高通气综合征」。
这是由于通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所需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简单的说就是受到刺激之后呼吸频率过快,不受控制,平衡被打破)。这些人多存在精神创伤史或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或心理压力过大等诱因,常以急性发作为主,时间多为10-30min,严重时长达1h,累及多器官系统,轻重不一。


它的发病机制在于呼吸调节丧失稳定性,功能紊乱,网状激活系统功能过强,过度通气使得PaCO2 降低导致血浆碳酸氢盐减少和呼吸性碱中毒,引起脑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缺氧等,为了便于理解,我做了一张图:


高通气综合征可以通过安抚、逐步控制过快的呼吸频率等来自行缓解,若持续过度通气,可以用纸袋罩住口鼻,也就是自己呼出的气体再自己吸回去,来维持酸碱平衡。当然,最重要的来使需要消除内心恐惧,解除精神负担。


参考^Neurohumoral features of myocardial stunning due to sudden emotional stress[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5,352(6):539-548.^abPrevalence of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in the United States〔J〕.Am Heart J,2012; 164( 1) : 66-71.^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manifestation of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J〕.Int J Cardiol, 2013; 166( 3) : 584-8.^Cardiomyopathies:the happy heart syndrome.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2016,13:246-247.^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Takotsubo Syndrome (Part I):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athophysiology(Takotsubo综合征国际专家共识)^Anxio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chronic psychological stress are associated with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New Physiopathological Hypothesis[J]. Circ J,2013,77(1):175-180.^Four-year recurrence rate and prognosis of the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7,50(5):448-452.^Secondary forms of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a whole different prognosi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5(4):308-316.^Reverse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8,6(23):460.
心脏健康和情绪有密切的关联,人在紧张焦虑时,可能感到心悸。在情绪波动时,也可能出现胸痛或心前区不适等感觉。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疾病就是“心碎综合征”,这个疾病的名称,与原问题非常匹配了。
心碎综合征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 Tako Tsubo Syndrome,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心尖球形综合征、章鱼壶心肌病等。[1]这是一种由应激引起的心肌病,包括剧烈的情绪波动(悲伤、恐惧、愤怒、震惊),或者躯体的应激(高热、脑卒中、癫痫发作、呼吸困难、出血、低血糖等)均可诱发。心碎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但是各个年龄的男女患者中均有报道。有焦虑、抑郁的人群中也容易出现该疾病。
这一疾病的机制有一系列解释。简单的表述是,由于剧烈应激,身体产生大量肾上腺素等物质,直接作用于心肌,会造成心肌功能的异常,表现为收缩无力。此外,由于心脏受到自主神经的控制,也受到内分泌机制的影响,所以儿茶酚胺类和神经肽类物质、自主神经、心肌自身的损害和基础疾病都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过程。
常见情况下,心尖部也会变为球形,在超声心动图上可以看到心尖部的扩张[2]。


https://www.jacc.org/cms/asset/a02c9fbc-d626-46ba-9e0f-c48c66a5c457/fx1.jpg
患者症状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大汗、头晕等,临床表现和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有一定相似之处,化验检查也可能发现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标志物[3]异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类似。所以为了鉴别诊断,诊疗流程中也要进行冠脉造影,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目前这一疾病没有标准治疗或者特效药物[4],在首次接诊的诊疗流程中,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执行。[5]
由于心碎综合征在严重时,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可危及生命,所以患者发病初期需要严密监测和及时对症治疗。但是通过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是一过性的,在检查和鉴别诊断、充分监测和支持治疗、康复训练后可以恢复健康。
参考^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broken-heart-syndrome^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18.07.072^https://heart.dxy.cn/article/104157^http://kpzg.people.com.cn/n1/2022/0701/c404214-32462824.html^Ghadri JR, Wittstein IS, Prasad A, Sharkey S, Dote K, Akashi YJ, Cammann VL, Crea F, Galiuto L, Desmet W, Yoshida T, Manfredini R, Eitel I, Kosuge M, Nef HM, Deshmukh A, Lerman A, Bossone E, Citro R, Ueyama T, Corrado D, Kurisu S, Ruschitzka F, Winchester D, Lyon AR, Omerovic E, Bax JJ, Meimoun P, Tarantini G, Rihal C, Y-Hassan S, Migliore F, Horowitz JD, Shimokawa H, Lüscher TF, Templin C.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Takotsubo Syndrome (Part I):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athophysiology. Eur Heart J. 2018 Jun 7;39(22):2032-2046. doi: 10.1093/eurheartj/ehy076. PMID: 29850871; PMCID: PMC5991216. https://heart.dxy.cn/article/570354
人确实会『心碎』,在现代医学中,有一种病名就叫“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又叫应激性心肌病,是指人因经历重大外部事件打击,比如突发躯体疾病、亲人的死亡或者争吵等情绪激动,在产生极度哀伤或愤怒的心理时,所引发的严重胸痛、憋气、呼吸短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
在患上“心碎综合征”的时候,心脏虽然没有明显病变,也不是真的碎了,但在发病时心脏会扩大呈一个球形,日本学者又称该综合征为“墨鱼瓶心肌症 ”,因患者发病时的心室形状会类似日本一种捕捉墨鱼的装置。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同时,由于短期内儿茶酚胺分泌量急剧增加,直接造成心脏毒性;再加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管持续痉挛,心痛感极其剧烈难忍,就像“心碎了一样”。
有多痛呢?
急性心绞痛的痛感被描述为:胸骨后压榨感,窒息性疼痛。意思是痛得快要窒息。
急性心梗的胸痛感被描述为:持续、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伴有濒死感。意思是痛得感觉马上就要死了,自己都觉得就剩一口气儿了。
至于心碎综合征,该病患者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甚至能达到急性心梗的2-3倍,可能由于血管持续痉挛而心跳骤停猝死。
“心”即我,并且是构成“我”此刻所有感觉、情绪与思想的核心。当我们对外物或他人产生情绪波动或情感——无论是仇恨还是喜爱——时,真正说的其实是位于我们身体中的“心”对此所做出的主动反应。
“心”与“心脏”的联系与差异
在菲格雷多《超凡之心》的中译本中,译者往往把“heart”翻译成“心脏”,虽然有些地方也使用“心”,但依旧会在这一字之差中错失古今关于“heart”的微妙认知差异。
其实在菲格雷多所建构的“心(脏)之文化史”中,总有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是各种文化中医学对于人体之中作为器官的心脏的研究;二是在更广泛意义上人们对于“心”这一意象的使用,虽然它在某种程度上建立在当时关于心脏的医学认知上,但却始终并未受其限制,反而在这一基础上建构出了庞大且复杂的关于“心”的文化意义系统。
由于古人科学与医学技术的有限,关于心脏的医学认知中往往充斥着大量的推理与臆测,更重要的是这些认知往往受制于当时特定的认识论框架,因此对于古希腊人来说,认识心脏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探索人类灵魂寄居于何处这一哲学问题,因此才会出现心脏中心论者(cardiocentrist)和大脑中心论者(cerebrocentrist)之争,前者以亚里士多德与盖伦为滥觞,后者则以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为代表。在希腊人的观念中,亚里士多德对于心脏与灵魂关系的联系或许是特例,但菲格雷多在其他古代文化中——如苏美尔、古埃及、古中国和古印度等——则发现,他们“都是心脏中心论者,他们认为心脏才是人体内情感、思想和智力的所在,而不是大脑”。


《超凡之心》,作者: [美] 文森特·M.菲格雷多,译者: 武忠明,版本: 未读·探索家 / 未读|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3年10月
那么为什么心脏会成为诸多古文明中关于人类情感、思想和智力的核心呢?《超凡之心》的作者对此并未深究,但却也给了一些蛛丝马迹的线索,即“这些古代文明都认同,跳动的心脏代表生命”,重点便在于心脏是能够“跳动”且始终处于这样一种动态之中的,而当它停止跳动时,个体的生命也便随之结束。因此,“跳动着”(beat-ing)本身就代表着生命之流的活跃,象征着人的存在就是不断地运动。在诸多人体器官中,心跳对于个体的感知而言是最直接的,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把它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由此也为其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功能,如思考与情感能力等。相比之下,大脑则始终处于静默之中,人们难以直接感受到它的运作以及对于我们生命的持续有什么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古人的认知中,它的功能自始至终都是隐而不显的,只有伴随着解剖学、生物学与生理学等科学研究的进步,人们才能发现人体的运作模式及其秘密。对于古人来说,直接的感受与生命的存在状态更加贴近,而非以一种客观的知识系统来统摄我们感知觉所形成的直观。


电影《机械心》剧照。
也正因此,我们应该稍加注意,当古人提及“心”的时候,他们所指的往往不仅仅只是人体内跳动的心脏,还有围绕这一器官所形成的一系列象征功能与文化。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古人所谓的“心”及其内涵往往大于作为“器官之王”的心脏,即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尤其在现代医学的知识中,古人对于心脏的功能理解往往是有限或错误的,对于心脏所承担的诸多文化意义的想象也大都武断且随意。尤其伴随着17世纪西方科学开始把心脏仅仅看作是供给人体内血液循环的一个机械泵时,古代围绕着心脏而建构起的“心”之功能与文化原本应该随之崩塌,但有趣的是,它们不仅没有伴随着心脏的机械化转向而衰败,反而依旧拥有强势的力量影响着以后的人类文化与人们对于心脏的看法。因此在关于“心脏的文化史”中还潜藏着另一条线索,即“心”与“心脏”的联系与纠缠,两者彼此影响的同时又彼此独立地发展。当心脏的“器官之王”身份被现代医学所推崇的大脑所取代后,“心之文化”却并不需要为之陪葬。
尤其当中世纪天主教会把亚里士多德与盖伦关于心脏的认识——“灵魂居住于心脏”——认定为唯一可接受的人类解剖学和生理学真理时,不仅医学对于心脏的研究受其制约与影响,而且也由此催生出更加生动且复杂的“心”之文化。如在11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中,“心脏的形象开始代表耶稣的心”,随之衍生的便是心脏的新含义,如“成为忠诚和真理的象征……代表对家庭或对上帝的爱”,以及我们当代依旧在使用的心形符号的雏形也开始出现,从宗教到世俗文化,再被其后资本主义的商业文化征收与发扬,进而通过西方强势的文化影响力而传遍于世界。菲格雷多发现,“现代的心形是一种表意文字,一种抽象图案,而非解剖学上的正确呈现”,由此也再次印证我们所说的“心”与“心脏”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电视剧《问心》剧照。
心脏的衰落与理性的升起
在《超凡之心》中,菲格雷多以一种线性史观来重现心脏地位不断衰落的历史,尤其伴随着17世纪诸多医学与科学家的研究,他们渐渐修改了古人关于心脏的看法且指斥其中存在诸多谬误。英国国王御医威廉?哈维最终在1628年的《论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中描述了心血循环系统——“心脏如何向全身‘泵’血”——由此他使用了一个新的比喻来重塑心脏的形象与地位,认为它就像在17世纪已经广泛使用的各种机械泵一样,承担着一种机械的功能,而并非古人所以为的是灵魂的寄居之处,“但哈维仍公开表示心脏是情感的所在,并没有挑战它形而上学的一面(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性命安全)”。现在,“心脏只不过是一个泵”,是人体这个复杂的机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零件而已。


电影《机械心》剧照。
菲格雷多并未对哈维把心脏比喻成“泵”做过多的解释,但依旧给出了相关的线索,即区别于古希腊的盖伦等人对于心脏的比喻,哈维所处的启蒙时代以及诸多机械的发明,使得他能够为心脏赋予一个符合他所处时代的形象,而在这背后所涉及的恰恰就是认识论的改变。就如西尔维娅?费代里奇在其《超越身体边界》中所指出的,在16世纪的西方,对于身体机械化的灵感模型恰恰来自于那些从外部移动的工具,如泵或杠杆,它们为理解人体及其运作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框架,因此从17世纪到18世纪,身体开始被想象成一种有机的、能够自我移动的机器,伴随着活力论与“本能”理论的兴起,身体内的诸多器官如今被认为能够如机械一般在内在动力的触发下,自主且完美地运动,而不需要依赖任何外力。哈维对于心脏是个“泵”的比喻恰恰就出现在这样的认识论背景中,不仅心脏是一个机械,其他的人体器官同样如此,它们既彼此联系又互相独立,完美且完善地驱动着身体这个机械。而伴随着“本能”的发现,曾经寄居于人体的灵魂也不再必要,肉体和灵魂由此分离,而这一范式在笛卡尔那里达到巅峰。


《超越身体边界》,作者: [意]西尔维娅·费代里奇,译者: 汪君逸,版本: 光启书局 2023年7月
正是在这场认识论战争中,心脏失败了,它不仅失去了自己曾经“器官之王”的身份,而且也“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所在,也不再是上帝与人交流的地方”,“心脏只是一个器官,只对我们的情绪和感觉做出反应”,它不得不拱手让出曾经被赋予的诸多功能。如今,它们都属于大脑,大脑成了个体智力、情感和行动的核心中枢。
心自有其理,非理性所能及
心脏虽然从人类的情感与精神中退场了,但围绕着“心”的各种文化却并未随之衰退,菲格雷多指出,“心脏变得仅仅在比喻上是爱、勇气和欲望的源泉,但这个比喻一直深入人心”。尤其在各种艺术中。菲格雷多称其为“heART”(心艺),“心”中本就有艺术(art)。围绕着“心”的各类元素、形象与隐喻的表现层出不穷,且不仅仅只出现在宗教艺术与文本中,而是普遍地成为西方艺术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并且还被各种大众文化吸收,如菲格雷多发现在15世纪印刷机发明后所出现的商业生产的扑克牌上,红心便代表着神职人员;不仅如此,“心”还在各种语言中承担着重要的意义,菲格雷多在第二十八章《“heart”一词》中便主要罗列了它在英语中的各项含义、使用和意义,而它们大都围绕着我们祖先们对于“心”的看法,“心脏创造了情感,给予了勇气,承载了记忆,并容纳了灵魂”。
医学视野中的心脏及其历史属于现代医学领域,对于一般人而言则大都是各种晦涩的专业术语与名词,心脏作为一个对象被认知,既与我们有关,却又似乎与我们无关。曾经古人赋予其上的灵韵如今已被科学的目光所清除,剩下的就是实验台和心脏科医生手里的一个器官。正是这一对象化的科学实践,才让现代人得以避免诸多心脏疾病,甚至就连心脏移植这一在古人看来耸人听闻的行为在如今都已经变得习以为常。


《唐顿庄园》剧照。
我们离心脏很近,却又很远,它依旧在我们的身体中跳动着,主宰着我们的生命。那些科学知识似乎依旧不会影响我们所继承或说是切身感受到的诸多关于“心”的情绪与感觉,它们既是构成我们自我认知的重要文化,也是不断创造着人类关于可能性的源头,因为当我们听到“心悦你”、看到心形的时候,依旧能立刻明白它所表达的含义,而非仅仅指代我们胸膛中跳动的这颗心脏。就像作者在第十七章引用了英剧《唐顿庄园》中老夫人的话所暗示的,“我不是个浪漫的人,即便如此我也不得不承认,心脏不仅仅是用来泵送血液的”,而这恰恰是现代医学与科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即人真的会“心碎”吗?心脏真的仅仅只是一个机械而与我们的情感毫无关系吗?如果我们不是由“心”决定的,那我们又是谁?


电影《机械心》剧照。
菲格雷多在最后一部分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医学对于心脏的新理解,认为它与大脑并非如17世纪启蒙医学所认为的那样非此即彼,而更可能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更加深刻的联系与互动。所谓“心脑连接”,心脏不仅仅只是泵血那么简单,它同样“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活力,它与大脑共同负责,确保我们的心理、精神和身体健康”。因为无论是个体还是我们的身体都不仅仅只是一台全自动的有机机械,它同样是一个承载着复杂且繁盛的感知觉的存在,因为它就是生命,而生命本身则是流动不息的。无论医学如何能够精准且深入地研究出各类人体器官的功能及其运作原理,最终他们还是无法忽略人体具有的内在感受力,就好像他们始终无法解释人们所谓的“心悦”是什么样的喜悦、“心碎”是怎样的痛苦?它们是无法被计量与统计的,而仅仅是感觉的强度,是康德所谓的快与不快(pleasant/unpleasant),关乎我们自身,且无概念依傍。这同样是人类/人体的宝贵能力,是古人寄于“心”中的生命力量
《超凡之心》的作者最终以帕斯卡尔《沉思录》中的一句话结束本书,“心自有其理,非理性所能及”。菲格雷多就此说:“我认为帕斯卡尔说得对,我们知道某些事情是真的,但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而是因为我们全心全意地相信”。或许,这才是人类最精彩也是最让人不安的地方,我们有一颗始终跳动的心,而它的每一次跳动都意味着新的差异和未知的诞生,由此生命之流才会奔涌不断,我们的生活才是值得的。
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作者:重木;编辑:走走;校对:薛京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失恋、受侮等总会引发强烈的“心灵痛苦”,而“心灵痛苦”作为一种“负面情感”,往往伴随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激素分泌、表情呈现、肌肉异常、心跳异常、呼吸异常……而急遽的生理反应,可能会带来身体伤害而产生“肉身痛苦”。
比如,有些人在急剧的悲痛之下,交感神经快速激活,儿茶酚胺等激素大量释放,心脏出现缺血缺氧甚至收缩异常,以致感到心碎胸痛甚至休克猝死——这便是与心脏病症状相似的“应激性心肌病”,也就是“心碎综合征”。1
附图:“心碎综合征”——日本学者佐藤在1990年首先报道此病例,由于患者的左心室会扩张得像一种捕捉章鱼的罐子,所以最初被称为“章鱼壶心肌病”


可见,心灵受伤时的“心如刀绞”并非只是一种比喻。
而且,不仅于此——“心灵痛苦”和“肉身痛苦”背后有着重叠的“情感”和“脑区”。
也就是说,当我们失去亲人、恋人、友人,当我们被人拒绝、排斥、鄙视,此类“心灵伤害”所激发的“痛苦情感”,与“肉身伤害”的“痛苦情感”很可能并无不同。
此既“疼痛重叠理论”。
附:心灵之痛
2000年,基普林·威廉姆斯(Kipling Williams)进行一项经典的社会排斥实验。
他让两位实验员甲与乙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假装并不认识。
之后,请被试丙进入实验室,此时甲顺手将旁边的一个网球传给乙,乙便顺势传给丙,丙在甲的示意下便将球传给了甲,甲便又顺势传给了乙……
而就在三人莫名其妙又顺理成章地愉快循环时,甲与乙突然一反常态,开始彼此传球而至丙于不顾……
一段时间之后,从实验室出来的被试怅然若失、郁郁不乐。
随后, 基普林对遭受冷落的被试进行了脑部扫描,并请他们对自己的心痛程度进行打分。
结果发现,被试大脑的“前脑岛”、“背侧前扣带回”、“右腹侧前额叶皮层”都有明显激活,而且,被试报告的心痛程度与“背侧前扣带回”的激活程度呈现正相关。2
也就是说,在甲乙断开与丙的连接之时,即使这种连接莫名其妙、一文不值,但丙依旧遭受了社会层面的“心灵伤害”,陷入了社会纽带的“断裂之痛。
……
附图:“脑岛”与“前扣带回”参与“肉身伤害”的“痛苦情绪”——“心灵伤害”与“肉身伤害”所引发的“痛苦体验”在神经层面有所重叠。


^ 2014年2月25日,亚冠联赛小组赛,山东鲁能主场1比1战平小组最烂的(这么说他似乎也不太准确?)泰国武里南。一名鲁能球迷看台突然发病出现了昏阙,尽管现场医生进行及时救治,甚至送往了医院抢救,但在山东省立医院该球迷还是抢救无效去世。^此间,“背侧前扣带回”的激活程度往往与“右腹侧前额叶皮层”((right ventral prefrontal cortex,RVPFC))的激活程度呈现负相关,可见,负责高级认知的“前额叶”对负责情绪的“背侧前扣带回”具有调节抑制的功能。
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
有时候会遭遇亲近人的离去或是遭遇巨大的挫折时,感到一种强烈的痛感,那种感觉仿佛心被狠狠的撕裂了一般。


心碎,这一情感似乎与现代医学的理解相去甚远,但实际上,科学界一直在努力解读这一神秘的感觉。
那么,我们时常提及的“心碎”,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在现代医学的视角下,心脏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古代人总说,心脏是情感的源泉,承载着我们的喜怒哀乐。那个时候,人们觉得心脏不仅是各种情绪的发源地,更在解剖学上位于胸腔的中心位置,它的跳动与生命紧密相连。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现代医学的解释下,心脏的功能被简化了,仅仅被作为泵血的器官,即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但是经过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心脏的复杂性。
科学家们发现,当人们经历极度的悲痛或创伤时,心脏的电活动和生理状态确实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能导致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症状,甚至引发一些心脏疾病。
这种生理反应与我们常说的“心碎”的感觉是相吻合的。
如今,人们对于心脏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泵血功能,而是一个具有高度智能的“生物计算机”。心脏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需求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
此外,心脏与大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仅仅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还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是越来越依赖于医生和科技来解决情感问题。
然而,过度依赖可能会带来一种“异化”的感觉,让我们与自己的情感世界渐行渐远。
而情感问题不仅仅是生理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既要充分利用医学的进步,也要关注自身的情感需求。
面对“心碎”的感觉,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它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拥抱这些情感,而不是逃避。
其次,寻找适当的释放途径。无论是与朋友倾诉、进行冥想,还是进行身体锻炼,都是缓解内心压力的有效方式。
再次,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这可能包括培养乐观的态度、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或者是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等。


当一个人感到伤心时,会说“我的心都碎 了”。
心碎不只是一种比喻。巧合的是, 有一种疾病就叫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是指,人因经历重大外部事件打击,在产生极度哀伤或愤怒的心理时,所引发的胸痛、憋气、 呼吸短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
近期,JAMA 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一项研究,在新冠疫情期间,心碎综合征发生率是疫情爆发前的4 ~5倍。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主要与人们的心理、社会、 经济压力均剧增有关,而并非新冠病毒直接作用或者新冠病毒感染的后遗症。


什么是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又叫章鱼壶心肌病,在1990 年时由日本学者发现,由强烈的情绪或躯体应激诱发。
为什么心碎综合征又叫章鱼壶心肌病 呢?
因为大部分人发病时,会造成心尖不收缩,心脏收缩时形状像极了日本渔夫捕章鱼使用的章鱼壸,因而得名。
心碎综合征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心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通常由强烈的情绪或躯体应激诱发。
最常见的物理触发因素包括手术和急性呼吸衰 竭;
最常见的情感触发因素是亲人的死亡、关系冲突、恐惧、愤怒和焦虑。
精神或神经系统障碍患者可能易于发生。
心碎综合征最常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和晕厥,分别占所有症状的 75.9%、46.9% 和 7.7%。
约 10% 的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肢体发冷、少尿或呼吸窘迫、精神状态异常等休克表现。
绝经期女性心碎综合征的患病率更高。
女性患心碎综合征的比例是男性的7.5 倍,并且常见于绝经后女性。
相关研究表明,约90% 的心碎综合征患者,是绝经后的女性(交感活性增强、内皮功能障碍、 焦虑、抑郁、睡眠障碍)。
尽管男性患病率总体比女性低,但男性心碎综合征更有可能由物理应激源触发,更容易出现死亡。


如何治疗
由于尚未对该患者人群进行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因此缺乏有关心碎综合征管理的指南。
目前,治疗策略仅仅基于临床经验和专家共识。
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持性的,一直持续 到左心室功能自我恢复,这通常发生在心碎综 合征发作后的 21 天内。
由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阿司匹林、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或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的 治疗。
如果心脏容量超负荷过重和肺水肿,则应使用静脉利尿剂。
心脏运动功能严重减弱,或有心室血栓形成的患者,抗凝则是必须的。
对于一些危重病例,甚至可能需要用到血管活性药物、左室辅助装置、体外膜氧合 (ECMO)等。


病后恢复如何
心碎综合征的恢复情况目前在学界还有争议。
有的观点认为,心碎综合征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约95%的患者可在几周内恢复完全的心脏功能。
根据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该研究从1600 多名心碎综合征患者中收集了数据,发现 复发率较低,年发生率约为1.5%,而 6 年时的 复发累积发生率约为 5%。
但其他研究并没有这么乐观。
2017 年发表在《循环》杂志的一项研究提示,心碎综合征 有长期持续的临床表现,将来可能逐渐发展为持续的、长期的心力衰竭。 不管恢复得快还是慢,情绪过于激动都会损伤心脏和身体。
我是 知乎 @唐博士,一个喜欢装X的干货答主。
期待和你成为朋友?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章鱼壶症候群,以心脏形变类似于日本一种名为章鱼壶的器皿而得名。发病时伴随急性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有生命危险的可能。及时得到治疗可以有效恢复。
应激性心肌病通常发病于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精神冲击后,即个体因受到强烈的应激精神刺激而导致心脏形变,因此俗称为“心碎综合征”。
心碎可不是单纯的比喻,那是写实。
参考视频:
心碎通常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用来形容极度的情感痛苦或心理上的崩溃。然而,在医学上,心碎并不是指心脏本身出现了物理上的破裂或损坏。
尽管心碎不是真正的生理现象,但情感压力和心理痛苦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当代医学对于心脏的理解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以下是一些关于心脏的新理解:
1. 心脏的电生理学:现代医学对心脏电生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包括心脏节律的产生、传导和调节。这对于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心脏的影像学:现代影像学技术如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的发展,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当代医学强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这包括控制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以及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等。
4. 心脏再生医学: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心脏再生医学的领域,旨在促进心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这包括使用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等技术。
总的来说,当代医学对于心脏的理解不断深入,包括心脏的电生理学、影像学、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心脏再生医学等方面。这些新的理解为更好地诊断、治疗和预防心脏疾病提供了基础。同时,心理健康对于整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那个因被诈骗而猝死的山东女孩,就是心碎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为什么表达出跟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态度的时候
最爱的人离开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如何评价mbti圈子?
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区别是什么?
能否描述一下,各tp装fj大概会是什么样子?
世界上最公平的是什么?
能否描述一下,各tp装fj大概会是什么样子?
吴谢宇被捕后为什么不回答自己弑母的动机?
为什么「青少年抑郁」容易被误判为青春期「
为什么越穷越大方?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6 12:00:23  更:2024-01-26 12:16:2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