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如何看待短视频上瘾?围绕短视频,人群正在分化吗? -> 正文阅读 |
|
[心理咨询]如何看待短视频上瘾?围绕短视频,人群正在分化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可以说我先是脑子被短视频干废了,进而身材和健康、注意力和创造力都明显受损。”河森堡(化名)写道。这条微博获得了超过2万点赞量。 不只他,越来越多沉迷… |
大脑有几个特征。 导致长期沉迷短视频会对思维和认知造成一些损伤(但这些损伤是可逆的)。 1,脑部功能区是根据信息和用途在动态调节的,在沉迷短视频和其他影音的快速反馈模式之后,对脑部功能区会进行再划分,从而失去长阅读文字处理的功能,或者失去看内容深刻的长视频的功能。这时候,人们再去进行阅读或者一些深度学习行为就会由于功能区被转移,而导致剧烈的不适感(包含烦躁、疲惫感、逃离欲望等等)。 2,情绪回路的固化节奏。这也是大家经常提到的所谓延时满足的逻辑,在即时满足足够成瘾之后,相对长时间投入后获得满足的情绪回路会非常难以建立,导致人们不仅仅在行动上短视,在规划上也更倾向于短期行为,而严重低估长期价值和长期损失。 3,由于短视频的信息量是碎片化的,脑补功能区会逐步适应和重构用于存储和处理碎片化的大量信息,而逐步削弱或者干掉系统化组织化信息的能力,从而使沉迷者很难理解系统化思维,更倾向于在获得片段信息后,就进行决策。——这显然会导致各种不成熟的博弈逻辑,或更大可能性的幼态化思维决策。 4,由于短视频量大管饱,其情绪收益阈值提高的非常快,因而人们会在选择内容时做直觉性的快速筛选,不喜欢,就划掉,这种行为模式,会在无意中训练边缘路径思维,使得决策过程非常冲动和情绪化,非常容易被外部的认知战或心理暗示操纵决策。 5,短视频平台的考核算法,有利于极化反智意见的被广泛传播,也有利于伪知识文化的传播,即,要么传播极端内容,要么传播看起来有道理的废话。而沉迷于此,会很容易获得浅薄的知识获得感,久而久之,人就失去了识别真知的能力。 以上是对个体而言。 但对社会最优解而言,我们应该倡导更多人去看短视频。 因为可以促进各种反智消费、各种反智博弈手段,利于财富集中和内需增长,从而为经济发展和内需增长做出贡献。 供参考。 |
人的大脑,就其运行机制而言,更适合处理相对长时段的任务。我们也可以把脑力劳动理解为跟普通的体育运动一样的过程。在普通的体育运动里,我们需要先热身,慢慢的把身体打开,然后通过一系列轻度的运动进入状态,最后再进入正式的运动。 假如让一个人上来就跑步,跑15秒立即打30秒羽毛球,打完羽毛球立即打30秒篮球。这么折腾几回,不用多长时间人家就干废了。 有些人会说,短视频只是一个工具,它的好坏取决于传播者传播什么样的内容。这话是不对的,因为“媒介即讯息”,任何一种媒介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媒介环境学派对电视的研究就已经表明,电视本身的碎片化传播是不利于进行深度思考的,而且在电视节目中,上一分钟还在播放严肃的杀人案件,下一秒就出现合家欢的广告也十分普遍,这种快速的信息切换使得观众必须强制停止思考而接受当前的信息,这与阅读书籍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短视频则是电视的进化版。短视频当然可以用来传播一些“有用”的信息,但是短视频对于信息传播的最大影响并不在于内容,而是“刷”这个行为本身。短视频与电视的高度相似性在于,你虽然可以知道电视即将播出的栏目名称是什么,但是你无法预料栏目的具体内容和画面是什么。在看电视的时候,是电视台强制性的让你“刷”电视,而在短视频里,这个“刷”的动作则是由个人完成。 认为短视频可以传播“有用”信息的另一个错误,也在于忽视了信息接受的过程。如前面所说,你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最好有个热身过程,这是让身体慢慢做好运动准备。同样的,以普通人的记忆力而言,是无法做到“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我们如果想记住某个知识,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短视频看似说的都是“干货”,但恰恰是因为太“干”了,反而无法吸收。 例如,下面这段对于裕固族历史的介绍: 裕固族,源出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因内受大雪天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扰,外受黠戛斯族袭击而崩溃,部众分途西迁。其中一支迁至河西走廊的沙州、甘州、凉州一带,受吐蕃政权统治,史称河西回鹘。851年,沙州汉人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领导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河西吐蕃守将,号归义军,据有瓜、沙、伊、肃、甘等11州之地,归附唐朝。河西回鹘遂依附张议潮。 就这段文字,我敢说如果不是对唐朝边疆史有一定了解,普通人肯定无法看一两遍就记住这里说了什么。“鄂尔浑河”、“黠戛斯”、“沙州”、“张议潮”、“归义军”等概念,对普通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你竭尽全力的想学习“干货”,但因为“干货”太“干”,你能记住的东西十分有限。同时,因为你在不停的刷,刷到后面几个视频的时候,前面的内容已经基本忘了。这样导致的结果也就是你看了一下午的短视频,你认为你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结果等刷完手机一想,什么都没有记住,你还会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焦虑。 如果你真想了解裕固族的历史,拿出十几分钟,看上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反而会比看浓缩的干货要记得牢。 假如说短视频真的只是让人沉溺于娱乐,其实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短视频是没有任何的准入门槛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短视频上发声。抖音、快手说自己的用户数都有七八亿以上,这当然不是完全可信,但是打个折说它的活跃用户有两亿人是没太大问题的。两亿人什么概念?两个日本那么多。这里面肯定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这里面是所有的人都是可信的吗?所有的人都是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吗?所有人都会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吗?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刷短视频,非但无助于了解所谓的真相,反而有可能因为垃圾信息的过多输入,让自己无法去分辨那些可信度较高的信息。 短视频上瘾并不奇怪,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利用人的成瘾机制来制作的产品。说“围绕短视频,人群正在分化”也并不对,因为短视频只是把世界本来的样子以另一个形式放大了——如同刚才所说短视频的活跃用户有好几亿。是这好几亿人,因为短视频变成了这样吗?不,是因为有这个平台才让你看到了他们的存在。 短视频的上瘾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觉得要看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如果短视频本身的什么特点就决定了它具有很快的传播速度和能够绕过你的思考,直接去影响人的影响力。如果用来进行营销、种草、销售,这都是绝佳的利器。反之,如果你希望从短视频这里学到一些什么东西,那么这就是一个几乎难以达成的目标。 在前些年,曾经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也曾在一天中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刷短视频,但是等到后来再一想,其实什么“干货”也都没记住。后来又把这个时间拿来看书,反倒觉得一天的时间变长了,而且充实感更足了——至少我看完一本书,就算过了几个月,我还是能大致回忆出这本书里具体讲了什么,以及我想要找某个内容该去哪儿找。 如果你也沉溺于短视频里的“干货”,还是直接去看书吧。 |
赌咒发誓要早睡,下班后却习惯性熬夜;告诉自己一百遍,周末要去锻炼,最后却宅了一天;专门买了新鲜蔬菜,计划健康饮食,还是两顿过后开始吃外卖。 人是非理性的情绪动物,理性思考并不能直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人的行为是由情绪决定的,内心渴望早睡清楚自己的健康需要早睡,但当时情绪想熬夜,最终的行为就是熬夜。因此设计刺激人的情绪,就能设计、引导人的行为。消费主义的广告,就是刺激人的情绪,培养人的习惯,从而控制人的消费。 装帧更精美的杂志能比书定价便宜,重点是靠广告页,纸质报纸之所以能流行也是靠卖广告页降低报纸单份售价,报刊逐渐发展成平台,通过生产内容吸引用户订阅,让用户在消费内容的同时看广告,纸媒、电视都是通过生产内容吸引audience,然后通过积累用户的注意力,把收集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商盈利。 短视频模式,是电视、纸质媒体的延伸,平台鼓舞用户生产海量内容,用户支付时间+专注力消费其平台积累的内容,平台把用户积累的用户专注力出售给广告商盈利,因此平台能从用户身上挤出的专注力(attention)越多,让用户停留在平台越久,就能销售更多的广告,盈利就越高。 短视频产业,本质上是注意力游戏(attention game),用户每日的专注力有限,谁能占住用户的专注力谁就能赢得广告商,消费主义时代,广告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都由广告定义)。 电视占住人的专注力时,主动选择看的节目跟被动看的广告泾渭分明,虽然广告也影响人的消费习惯,却只能克制的等待用户选择。 报刊占住人的专注力时,主动看的内容跟被动看的广告也有明显的界限,广告是通过塑造时尚,引领潮流这样来改变用户的生活方式。 attention game进化到短视频产业后,基于智能手机的革新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的发展,用户在消费短视频时主动选择看的内容跟被动看的内容以及混淆了,被动既主动,用户被设计为为了刷而看,为了看而刷,看似每一秒都在做选择,其实没有选择。 人像一株植物,光照、土壤、水分、肥料直接影响植物的状态。只要改变人的环境,就能刺激人的情绪响应,引导人的行为模式,设计人的消费习惯,短视频产业就是利用算法最大程度刺激人的情绪,控制人的情绪响应,从而占住用户的专注力。 爱好跟上瘾的区别就是失控,爱好也会专注时间投入,但爱好是能暂停,不会影响生活,个人拥有选择权。上瘾是失控了,停不下来,自己失去了控制权,内心感到焦虑、急躁、疲惫,渴望停下来换作其它的活动,却停不下,卸载后又要立即装载,刚看半小时立即又要再看半小时,跟吸引的模式一模一样。 从古至今,利用成瘾机制设计用户行为的产品数不胜数,都是满足多巴胺刺激让人爽,人最不擅长处理享乐的节制,但历史告诉我们,最终,人类总是战胜了这些刺激物对人的影响,从一时的疲惫懈怠中挣脱出来,去体验更高质量的幸福感(比如情感关系、有价值的工作、有意义的体验)。 |
以前很多人认为,活跃的网民大多是年轻人,而中老年人不太能“玩转互联网”。但实际上,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对媒体信息和互动非常感兴趣,成了“银发网民”。 数据表明,目前中国50岁以上拥有移动设备的用户规模已超过1亿。也就是说,约40%的中老年人都有手机、平板电脑等,增速远超其他群体。 而随着短视频越来越流行,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会每天打开短视频平台,平均每次使用时长在1-2小时。 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爱刷手机短视频,是好还是坏?今天就来专门说说过度使用短视频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为什么越来越多中老年人迷上了短视频? 很多“银发族”第一次接触互联网,都是从短视频开始的。 虽然他们在接触手机和新媒体时,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但短视频平台上的搞笑视频和第一人称视角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
|
图片来源:123RF 2022年,一项关于中国中老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走访调查显示,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短视频的前两大原因是: 短视频内容太吸引人;生活中比较无聊、孤独。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从短视频接收信息比文字或图片更及时、有效,因为图片大、声音大;还能学习一些实用技能,比如常识和新闻、毛笔字、广场舞等。在平台上发短视频,操作起来也简单、容易上手。边看边拍,能很好地缓解他们的空虚感。 年轻人大都忙着上学、工作、养家,退休后的中老年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而短视频里有很多积极的表情和话语,还为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生活、和他人互动的机会,这些都给了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满足感。 中老年人爱刷短视频,有好处还是坏处? 1. 可能带来的好处 在202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中,部分参与调查的老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App等社交媒体能让他们“锻炼认知能力、增加和外界的社交联系、和玩手机的年轻人找到共同话题”,还能“获取大量健康知识、让大脑更敏捷,这样更不容易得痴呆症”。 一些研究认为,与他人互动,可能改善认知功能,增强情绪健康。其他研究发现,在新手老年用户中,通过社交媒体学习技能,与更好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分数有关。 对于身体残疾(比如行动困难、耳聋)的老年人,社交媒体更有可能帮助他们增加互动和联系,改善社交隔离。 至于到底有没有“防痴呆症”的好处,由于老年人开始接触短视频的时间还太短,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不过,这样做可能带来一丝安慰——减少了他们对“认知功能会下降”的恐惧。 |
|
图片来源:123RF 2. 可能带来的坏处 不过社交媒体也给中老年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如果只是随手转发、没有经过思考,就起不到“锻炼认知”的作用。 而且,短视频平台上的信息、知识并不都是专业人士或权威机构发布的,没经过过滤,甚至可能有谣言、伪科学和相互矛盾的信息(比如一个视频说“XX很好”,另一个视频却说“XX不好”),判断力不强的中老年人如果深信不疑,就容易被误导、欺骗。有调查发现,65岁以上人群分享假新闻的可能性是年轻用户的7倍。 还有的参与者提出,对网络平台的互动越来越依赖,会让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质量下降。“大家都在刷手机,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而变远了。”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在平台上互动只是为了逃避空虚,并没有给未来的社交关系带来回馈(比如只是线上聊天,没有促进熟人圈子的线下互动),那这种社交就没有太大价值,反而占用了和现实中亲人朋友的互动时间——而这些才是更宝贵的关系。 关于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到底会不会让中老年人上瘾,大家的看法有一些分歧。 有的参与者说,老年人“从小就没有这个(刷社交媒体)的习惯,只是后期才学会的,所以这是额外的东西,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认为不会那么依赖。还有参与者认为,他们比年轻人更“自律”,更能“有效管理自己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 但也有一些参与者说,新用户刚开始好奇心很重,容易过度使用、沉迷其中。尤其是退休后,空闲时间大大增加,想要消磨时间,更容易受到诱惑。 在前面关于中国中老年人的调查中,有的参与者表示“我每天一有时间就看短视频”“不睡觉时就刷短视频”。由此可以看出,一些中老年人已经对短视频形成依赖了。 挪威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大约1%的60-74岁老年人有网络成瘾风险。 2021年,一项发布在《精神病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的研究,比较了264多名60岁以上瑞士和波兰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发现参与者在网上的活动主要是社交媒体、信息搜索和网购,而较低的幸福感与更严重的“网瘾”(互联网使用障碍)有关。其中,瑞士参与者接触网络的时间比波兰的参与者更早,存在“网瘾”的人也多一些。 研究结论是,老年人使用网络可能主要是为了应对负面情绪或对生活的不满,但大多数老年人没有上瘾和冲动行为。 |
|
图片来源:123RF 在身体方面,长时间刷短视频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久坐不动和熬夜,可能增加各种慢性病的风险;还有对视力、肌肉骨骼的影响。 2021年,据银川晚报报道,王女士的母亲对手机上瘾,每天花8个小时玩游戏、看新闻和短视频,最后由于头晕目眩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颈椎畸形、视力障碍。 在心理方面,沉迷网络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由于现实中社交减少,反而会感觉更加孤独,还可能引发家庭矛盾。 怎么解决中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问题? 研究最后指出,社交媒体只是对线下面对面互动需求的补充,但不能作为替代。要想社交媒体的使用有意义,就要促进线下互动。 |
|
图片来源:123RF 对中老年人而言,有情感需求、想要通过社交媒体去满足是正常的,但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保证规律的休息。同时多参加现实中的社交活动,让生活丰富多彩。 对子女而言,应该更多地陪伴、探望父母,帮助减轻他们的孤独感,鼓励他们多进行健康的活动。对社区而言,未来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比如面对面课程、混合学习研讨会等方式,来培养中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素养和技能,让他们对平台上的信息有更客观的认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线下互动的机会。
@药明康德 内容团队编辑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关注@药明康德,或者点赞、评论、分享给其他读者吧! |
作为洪水猛兽,短视频要斩立决。 那作为短视频载体的智能手机也要吗? 这可不行。 因为我虽然不看短视频但真有一部智能手机 |
这个挺正常的,就是一般的休闲娱乐罢了。 |
如果没有跳出网络这口井,可能就是一只青蛙遇见了一群青蛙,还很欣慰,以为自己的眼光真准,原来天真的就像井口那么大。 还很开心,以为自己还有一群知己。 这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啊。 人群分化明显啊。 |
别信这种焦虑观点,这些都是只要有新东西出来就会去喷,根本不接受任何改变。 短视频,获得信息,跟以前的报纸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短、平、快。 |
|
报纸 |
|
短视频 这东西当然是跳跃的,碎片化的,但好处就是快,就是爽。 获得知识的系统性当然没有上课、看书获得得更好。 但也论获得信息的广、快、短、激发兴趣、更易接受,也是别的东西的比不了的。 如果觉得短视频有害的,提个建议: 刷的时候不要来回换,看哪个博主好,猛撸这一个,还是能够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就像报纸,只看某个版块,只看某个连载,就行了。 另中视频跟杂志有点像,它们都只是由文字换成图像,改变信息的载体方式,更加直观,容易理解了,不是坏事。 没啥可焦虑的。 注意控制时间就可以了。 如果像以前只是喝茶看报也同样做不出来啥事来是一样的。 |
相信我,没有短视频,也会有别的“干废”你。 视频信息流有他的优势,并且在内容生产上已经有很重要的生态位了,懂得利用的人自然知道什么信息应该从这里获取,自然知道如何“调教”算法为己所用。 |
什么快手抖音西瓜全安装过,在我手机里都没停过一个星期,实在不知道短视频为什么会上瘾,刷来刷去也没啥好玩的啊。抖音后来因为可以团购瑞幸 dq优惠券又装回来了…… b站长视频倒是有点危险,一不小心一两个小时就没了 |
|
|
这个发言让我想起了古早时候常对失足少年(家人)的采访,他们都会说我原来是个好人(我家娃原来是个好崽),因为游戏(网络)的毒害,走上了暴力赌博等犯罪的道路。 我心里就琢磨了,不说女孩子,就我们学校的男孩子,没几个不玩游戏不上网的,也没见哪个犯浑到让帽子叔叔来抓人啊,那为什么就你(你家娃)受到了毒害? 所以,与其把自己的堕落推卸到游戏短视频这些什么的,不如找一找自己内在的主观因素吧。 更新兼回复,下面有说短视频有害的,可能是因为刷短视频沉迷短视频摆脱不掉,但又觉得有时间干点别的不是更好?只能强调短视频的有害,对自己大脑的伤害,以减轻自己的无力感和负罪感。 |
短视频的算法机制决定了:不是你选择了短视频,而是短视频选择了你。 它们推荐的内容往往与用户的兴趣爱好、经验有比较高的契合,平台依托他们的算法机制,推荐给用户可能喜欢的东西,以此让用户接连不断地刷下去,这些短视频不断地给用户简单又强烈的刺激,就是为了让用户没有思考的时间,仅用直觉去做出反应。 这个页面的设计,就显示了它的沉浸式体验。短视频的画面延伸扩充到了整个手机屏幕,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无法看到作业系统的边框、时间和电池显示。 它不像YouTube一样可以看到播放列表,也不需要你去选择你想观看的视频类型。它的设计,让你无法预料你下一个视频会看到什么内容,这种无法预知的刺激感受,让很多人沉迷其中。 短视频的确很容易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因为它在很短的时间呈现了高密度的信息量或者强烈的声乐刺激。大家在刷短视频时可以得到一些情绪安慰或者情绪释放的机会,所以让人觉得快乐或是放松。 于是,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用户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思维活动被抑制,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由于获得的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快乐,因此短视频无法让用户获得真正的放松,还会越刷越疲劳。但是又很难从其他地方获取这么容易获得的短暂快乐,于是由习惯性地打开它,而它已熟知你感兴趣的内容,彼此相互选择、相互需要。 但是,短视频的核心逻辑绝不是娱乐和观看,而是消费。 短视频的最终目的,是消除“工作与休闲”、“劳动与消费”的二元对立所带来的过度生产或不足消费危机。它通过色欲、猎奇、荒诞、美化的远方和梦想来剥夺打工人的精力和时间,有些连部分工资也一并夺走。它剥夺了用户的逻辑和理性,让用户沉浸于不需要思考的享乐世界,不由自主地在这个声乐世界消费,离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越来越远。 也许当沉迷其中的人某一天突然惊醒时,会发现这个世界的草台班子已经由一些人建立成了正规班子,普通人打通阶级壁垒的方法将越来越难。毕竟草台班子阶段还有很多逆袭的机会。 很多人其实是知道短视频是资本家的陷阱的,但是依旧乐在其中,一部分人的理念是:既然未来模糊又痛苦,不如当下快乐,日益腐化又如何? 就像推恩令一样,阳谋很难被破解。 |
你猜:某音和某手之类的短视频平台,是希望人们沉迷其中呢?还是能管控自己呢? 为了让用户沉迷于短视频,你知道某音和某手投入有多大吗?他们一直在考虑,用户会关心什么话题?多长时候的短视频更容易引起用户兴趣?什么形式的视频更让用户喜欢?甚至通过大数据的采集,根据用户的偏好推送特定内容的短视频。 不要觉得你凭借意志力可以对抗短视频,你的意志力的主要对手是投入了上亿资金的上百人的大团队。 短视频的沉迷,正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弱点(网络游戏也是如此)。 很多it行业的大佬自己不会去玩短视频,或者禁止他们的孩子去玩游戏。 |
很好的问题。 其实短视频就是一种形式的信息茧房。 之前曾经回答过如何看待信息茧房问题,其中的部分内容可供大家参考。 如何突破个人的信息茧房?24 赞同 · 1 评论回答 短视频为什么能流行,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原因: 紧张工作下的时间碎片化。短时间得到最大情绪价值。无社交约束和匿名化潜水。视觉性新闻的实时传播性。 短视频的火爆内容有几个大类,游戏、搞笑、软色情、人生导师、养生保健、影视摘要、小说网剧、解压等等,无不精准击中现代人各种情绪需求。 男性、女性,青少年、中年、老年,办公室族、外卖小哥、企业老板,抱着手机都可以刷一天。 这种视觉多巴胺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快速满足。60多岁的老人家也感叹”这X音里啥都有,想看啥有啥“。快速满足的后果也很明显,注意力的持久性会受损,同时对于延迟满足的期待变低。正如同 @墨苍离 提到的,对于欲望的控制会降低,会更加的情绪化和容易冲动决定。 习惯于直观、强烈、新奇刺激的信息输入后,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就会产生不耐感,比如看书、学习新技能、回顾总结等等。这些症状非常类似于注意力缺陷涣散障碍(ADHD)症的患者。按照神经语言程序学的说法,你的神经结构为了适应于短视频类型的具有强烈刺激性信息输入,已经变得对于信息强度进行了一定的抑制。这是对自身神经系统的保护,避免你长时间处于一种强兴奋状态。 但是这种改变的后果就是,普通的内容将无法再引起你的注意,甚至是原来会吸引你的内容也变得不再那么有趣。你会想要更加刺激的内容,这个过程非常类似于吸烟和吸毒等上瘾过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剧了这个过程,因为有用户画像和偏好预测,很自然的,不同的人群就会逐步地被视频内容中的少量大KOL的”吸引子“所分化和聚集。 这种聚集效果反过来又会加强KOL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人群在围绕短视频分化,这个问题的目的似乎是想要暗示:会更加合理利用短视频的人和不控制自己滥用短视频的人会逐步产生差距。我个人的感觉:短视频的整个玩法最核心的就是人性。不管你是天天刷励志视频和创业语录,还是天天沉迷美女热舞和修牛蹄子,实际上都是在通过短视频的渠道,放大自己的欲望和满足某个方向上的需求。换言之,都是在用虚假的快餐,替代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缺失的需求。 短视频带来的后果,实际上是我们对于时间的不重视和对于长期任务韧性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无论你看的是什么内容,短视频自身的形式都是一颗糖衣炮弹。适当的刷视频,适当的放松,没有问题,但是只要你无法控制自己,沉迷其中而不自知,短视频都会对你造成不良的影响。 至于是否能够促进消费,或者提高社会和谐度,从社会角度看,这可能会有一些积极作用,但是考虑到大众的心理健康和整个社会的心态风气,我觉得仍然有必要去注意防范短视频的滥用和沉迷,提倡多样化的娱乐渠道,发挥体育运动、棋牌活动、文艺演出等其他娱乐形式的优点。 |
是的,商家特别需要这样的工具 人越分化,产品影响的人群才越精准 越精准,成交的概率才越高 小到纸巾牙签 大到旅行珠宝 如果不用足够多的短视频触发你的浏览和点击 算法又怎么分配流量呢? 商家又如何找到你呢? 而你的专注力,记忆力对于商家的变现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高快强地刺激大众,已经成了每个互联网人的契约 从你同意了用户协议那天起便永远生效了 |
如果你使用的短视频APP给你推荐的内容, 都不能让你沉迷下去的话, 第一个要下岗的, 就是这个APP的程序员,然后是产品经理··· 搞不好,搞算法和内容的几个总,都要掉层皮。 也就是说,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你沉迷短视频是大概率事件, 不要因为这个就觉得自己好像什么没有自控力之类云云, 人性这东西,很多时候都经不起考验, 这也是那些英雄能够青史留名的根本原因。 |
我觉得最搞笑的是,禁游戏还能找到个具体的公司开刀,但面对危害更未知,短刺激更强,更加商业化和无逻辑的短视频去无从下手,因为发现相当多的老百姓都在参与短视频传播和制作,甚至以此为业。 我认为短视频正在一部分地取代书籍,父母和老师的作用。国内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如果父母疏于与孩子沟通和教育,小孩子不懂与人社交,性格内向,自然就会投向那些说得天花乱坠,音效和镜头夸张的短视频。等未来生成式AI落地不知道会变成啥样。 并且我观察到在短视频创作者中有不少以自家年纪很小的小孩为主要创作对象的情况。这些家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灌输给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打上自己喜欢的滤镜和美颜,教小孩子说自己写的话演自己想的剧情。家长的个人风格越重,对小孩的影响越大。在我看来这一定程度上是在扼杀儿童未来的可能性。 在教育资源不发达的地区的小孩子看来,这又不用上学,只要有手机拍个视频就有关注甚至收入,那我还天天苦苦读书干什么?长大后当个主播,带个货,拍拍短视频就行了。示范效应一旦形成,某些观念和认知就会在同龄人间传播,因为大家觉得这很“酷”。 |
短视频是人获得信息的新方式,方便快捷,丰富多彩,后台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智能推荐。所以很多人看短视频上瘾。 |
|
心理学的著名论断:所有的上瘾都是为了掩盖内心的空虚、迷茫、焦虑或恐惧。 当人内心产生恐惧、焦虑、空虚、迷茫情绪时,人会本能的寻找一个简单的愉悦行为,来掩盖内心的不快,其中吃是首选,沉迷赌博、游戏、吸毒也是常见行为。 用生命能量理论分析,上瘾就是人内在有比较强的负能量波(俗称业障),自己没有找到消解内在负能量的正确化解方式,就容易与外部同频的负能量波产生共振纠缠,大多数人一旦被共振就会沉迷进去,往往无法自拔。 |
|
短视频是新生事物,弥补了传统视频信息制作和传播的局限性,有其社会价值,但是因其短和不专业,而内容质量不高,大多数是视频快餐,部分账号为了吸引粉丝,甚至采用恶搞、审丑、虚假编造等手段,PUA观众让其上瘾,使得短视频的弊端和危害不断加大。 生命成长需要最大限度的接收有价值的信息和能量。只有高效提升生命内在正能量,去消解负能量,是破解上瘾行为,促进生命成长、圆满升维的唯一正途。 怎么快速高效提升自己的生命正能量?推荐本人设计的自我能量提升法。 |
|
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基于研究人体特异功能的兴趣爱好,加入北大自然之谜研究会和气功协会,开始练习气功站桩,通过四十年修习,进入了天人合一状态,悟出了生命能量理论,突破了西方哲学和物理学的局限,简明解开人类二元矛盾难题,设计了自我能量提升法,通过身清、心定、内观、觉知四步进阶,快速高效的提升自我能量,实现人生圆满和升维,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咨询交流。 一、原则:践行天人合一理念,实现自主健康。 二、目标:强身祛病,健康长寿,圆满人生。 三、自我能量提升四步进阶法: 第一阶身清:清理身体负能量,疏通经络,让身体能量顺畅运行,排毒祛病,身清体健。 具体方法:新食疗+园艺健康+香薰艾灸+正念饮食+正念行走。 第二阶心定:清理心理负能量,止住杂念,消除焦虑抑郁,专注当下。 具体方法:能量气功+正念+冥想。 第三阶内观:内观身体,意念扫描,身心合一。 具体方法:能量气功站桩运气,自我身体扫描。 第四阶觉知:链接高维能量,觉悟生命大道,实现天人合一。 具体方法:能量气功、正念冥想,进入天人合一境界,高效链接宇宙能量,下载高维智慧,达成人生圆满。 |
确实,如今短视频大量充斥着我们的闲暇时光,而且及容易上瘾,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时间,转眼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我们除了填补空虚以外,似乎能够真正获得的受益很少。反而带来了视力、颈椎、手指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样的处境,我是直接卸掉了例如抖音、快手等手机上的所有短视频APP,在这一部分进行一刀斩断。 随后,我也在想,像短视频这样的视频影像会不会对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等这些顶级期刊同样发表了在短视频对人们的负面影响的最新调查研究。 主要在短视频通常具有较短的时长和快速的节奏,人们往往容易沉迷于其中,导致注意力分散和专注力下降。长期如此,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甚至对大脑的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短视频中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缺乏深度和连贯性,这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此外,短视频还可能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而过度依赖短视频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由此可见,长期观看短视频确实会造成人群分化。并且,由于短视频占据了我们大量的空余时间,转言之,我们陪伴家人的时间就会再次缩短,对于构造和谐、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对于家中有小孩子的,也会造成重大影响,毕竟身教远胜言传。家长说一万句,不如给孩子做出一个榜样来的深远。 谢谢大家的观看,我是 @小章鱼 ,一个10年老工人,一个90后精益咨询师。曾服务过海信、小米、李宁、杰克等知名集团,个人成长践行者,写作学习者。 如果你觉得人生苦闷,郁郁不得志,也欢迎你关注后,在我的回答或者想法下面留言,我都会给你解答的。 喜欢的话请fen我,一起成长为更棒的自己! |
人是对快乐上瘾,尤其是对特别容易就能取悦自己的事,会毫无节制。这是人性,马斯克说抖音是利用人性下坠挣钱,确实如此。现在有耐心听完一部完整交响乐的人已经不多了,抖音甚至能让你听流行歌也只听副歌,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人类史上快乐从来没有如此简单和廉价,对个人来说也许是好事,对人类这个物种来说不是好事,抖音类短视频就是精神鸦片,可以让时间快乐又毫无意义的流逝,对于那些时间是痛苦又毫无意义度过的人来说,抖音也是解脱。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
天赋真的比努力更有用吗? |
很想脱离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办? |
内心强大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
女生在比较私密的部位纹身,都是什么心理? |
鬼拿活人抓交替是不是一种很自私很缺德的行 |
敢不敢说出你一直不敢说出口的小秘密? |
梦可以控制吗? |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处? |
有些人可以可恶到什么地步? |
你见过最贱的人贱到什么样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