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为什么「青少年抑郁」容易被误判为青春期「叛逆」?二者之间如何较好区分? -> 正文阅读 |
|
[心理咨询]为什么「青少年抑郁」容易被误判为青春期「叛逆」?二者之间如何较好区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为什么「青少年抑郁」容易被误判为青春期「叛逆」?二者之间如何较好区分?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
|
新世相?的提问 青少年 家庭教育 抑郁症 抑郁 青春期 为什么「青少年抑郁」容易被误判为青春期「叛逆」?二者之间如何较好区分? 圆桌收录 养育心理知多少|看穿孩子的若无其事 |
我见过抑郁的孩子,她是父母都在身边,家里条件优渥,每天上下学都有司机接送。但是初中被送入重点之后,她变了。 慢慢地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不愿出门,开始时请假不想去学校,她妈妈以为她“作”,她“矫情”,她“叛逆”! 她妈妈也不理解,小小年纪,什么都有,也给了最好的读书条件,哪里会抑郁,怎么可能抑郁,怎么能抑郁! 于是强制让她去上学,最后逼得她住进了医院,看了一年的心理医生,吃了一年的药。 抑郁是“自我攻击”,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是真的生病了。它和叛逆不一样! |
|
最明显的区别是: 1、时间长短 叛逆来的快,去的快,它可能是你的意见和父母的意见不同,反应激烈,和父母对着干。 它是爆发式的,发生冲突以后,可能两三天就化解了,不会留下什么困扰。 而抑郁可能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心理状态不适时间越长,越能说明一个人的心理功能会出现问题。 |
|
2、面对现实的能力 有的人叛逆说“我不想活了”,只是发发牢骚,随便说说。 但是抑郁是多次的情绪低落,有表现出厌世或者轻生的想法,频率很高。 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就是心理出问题的过程。 |
|
3、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文中开头的那个女孩就是抑郁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休学一年在家。 成绩一落千丈,最后离开了那所她妈妈想尽办法把她塞进去的,高手如云的重点学校。 所以,不管怎么样,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抑郁情绪,应该重视,也应该正视! 平时要给予孩子共情和倾听的态度! 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作为家长也需要注意内心的控制欲和掌控行为,做到充分理解就可以了。 @知乎心理 |
抑郁状态的人和非抑郁状态的人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有去看过精神科的相关专家,其实你会发现他们对于很多抑郁的判定是属于临床经验的判定。 换句话说你所做的那些什么测抑郁的表,那些东西只是一个参考。 真正的判定这个人是否有抑郁,精神科的医生跟你聊一下大概就会知道。 当然对于普通家长来说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因为普通的家长大概率并没有见过很多真正抑郁状态的人是怎样的。 有的家长会说那个填个测量抑郁的表。,小孩子看到就知道怎么填出来的结果是抑郁的。 问有没有自杀倾向。 填有! 问心最近心情一周怎么样? 填不好。 那测出来能不是抑郁吗? 其实不是的。 抑郁本身是种疾病。 你要知道人体的疾病它一定是会有症状表现的。比如经常伴随的失眠,记忆力衰退。 抑郁症,焦虑症,这些疾病它的人体表现主要是在大脑。 所以有测大脑的脑电图这种方式能够看到观察到这个人他的大脑相关区域是否有改变。大脑相关区域的脑电波有改变才能够证实这个人是抑郁状态。 而青少年所谓的叛逆所谓的这个青春期,他是不存在这个的。 那不是病,那是人体成长的客观规律。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这方面有所怀疑,可以考虑去医院做脑电图,比你靠自我猜测准的多。 |
这个好区分。 青春期判逆他是属于跟你对着来的那种状态: 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 你让他打狗,他偏要撵鸡。 你让他学习,他偏要玩手机。 你让他不要谈那个对象,人家直接就同居了等等。 反正就是那种,家长反对的,就是他所要做的,家长希望的,他就是反对的,就是更你唱对台戏,就是不愿意往你指的道上走。 叛逆期,他还有一个特征,他是论时的,有时好有时坏,好的时候,特别懂事,给家长孩子已经长大了的错觉,脾气上来的时候,他的声音比你还大,无论他做什么,对于不对,他都比你有理。 真是应为他的身体在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改变。 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好了。 忧郁症,不是这样子。 他对什么东西都提不起兴趣,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甚至对生命也丧失了敬畏之心。 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动不动就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会把“si”字挂在嘴边。 外观上,给人一种厌世的感觉。 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 什么都不如人。 这两种病的相同点是,都不愿意主动去改变自己,所以会被误判。 但是,它们还是会有不同之处。 叛逆期的人,是置气性的不改变。 忧郁期的人是懒散性的不改变。 叛逆的是有抗争性,有活力的对抗。 忧郁的人是消极的逃避性的应付。 叛逆时间短,一到两年,不反复。 忧郁时间长,三到五年,甚至更长,会反复。 家长留意观察一下,就会明白了。 |
这说明「青少年抑郁」在社会、学校和家庭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知和重视。 多数做家长的会有种感觉,小孩子闹闹情绪很正常,自家孩子自己当然了解,过几天就好了,青春期吗还不都这样,事情不发展到严重的地步不会往抑郁方面想。 我同事的孩子因抑郁在大学期间不得不休学治疗。 同事的孩子(男)跟另一个同事(女)的孩子是同班,之前两个还经常一起讨论对比孩子的成绩,一般情况都是东风压到西风。 有意思的是两个都是离异再婚家庭。 对于抑郁症的发展我们许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后面当真的发生这事时,女同事就开始回忆她儿子对她说的话。 据说某某同学非常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曾经有过多次弃考的行为,由于其平时成绩一直不错,老师和家长从未往其他地方想。 孩子那时就很怕考不好,如果他发现自己哪科没考好就会立即弃考后面的考试 这样他就可以不在学校和班级排榜,而且面对家长是也有说辞。 我同事把孩子抑郁的原因归咎于他母亲,说孩子妈总提醒孩子“必须好好学习,成绩不好,你爸就会不管你了,你自己要争气。”给孩子造成精神紧张的氛围。 实际上我同事(男)是个对孩子很有责任心的爸爸,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接送孩子,即使离婚也一样没耽搁。 孩子休学后也一直是父亲陪同去积极的治疗。 孩子在未成年时是很难理解父母离婚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会不自觉的去承担他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长期压力下,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父母不会喜欢自己了,因不断的自责而抑郁。 抑郁症和青春期「叛逆」是不同的,青春期「叛逆」一般不会出现健康问题,而抑郁则不同。 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做专业的心里治疗。 ●感到悲伤、喜怒无常、烦躁不安和心烦意乱,哭得厉害。 ●缺乏精力——不想做任何事情(例如,外出或与人交谈)。 ●睡眠问题(例如,无法入睡,睡眠过多或夜间醒来)。 ●饮食紊乱(例如,食欲不振或进食过多)。 ●低自尊(例如,感觉自己毫无价值)。 ●感觉自己无法应付生活——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似乎也难以应付。 ●变得非常关注自己,对其他事物或人失去兴趣。 ●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和事物抱有负面想法。 ●绝望感——感觉未来没有希望,事情永远不会好转。 ●无助感——认为自己对改善局面无能为力。 ●有时会有关于自残或自杀的想法。 青春期「叛逆」是随着孩子长大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在心中慢慢酝酿……终于,在青春期爆发了出来! 「抑郁」有些症状似乎和青春期冲动的个性有些相向,但实际上更严重。 比如暴躁不安、心烦意乱这一点 青春期「叛逆」情绪易冲动,但一般只对长辈的话生起反抗的念头,因为觉得自己长大了,懂得多了,自己的观点更正确喜欢辩论,抑郁则不会这样,是什么都暴躁的做不下去。 再如「青少年抑郁」的缺乏精力是不想做任何事,而青春期「叛逆」则是精力旺盛。 对比之下不难区分究竟是青春期「叛逆」还是「青少年抑郁」。 如果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了,抑郁靠自己痊愈会很难,抑郁需要帮助,并且需要有专业想心里治疗。 建议家长在孩子青春期时多给予关注,不但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特有的普遍性,还要多多了解关于「抑郁」的基本症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青少年抑郁」也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是 @源缘 以上我的回答。 @知乎亲子 @知乎心理 @知乎情感君 |
作为家长,莫把孩子的抑郁当成叛逆。很多家长讲,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整天躺在床上,不是玩手机就是在睡觉。也不能说他,说他一句呢,他就不耐烦了,这个怎么办呢? |
|
其实我遇到抑郁的孩子大多数都是这样的表现,尤其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特别多,他们有这样的表现,不是因为他们太懒,而是希望通过赖在床上这种事情,寻求属于自己的内心空间,不被外界所打扰,他们会觉得这样更有安全感,但是大多数的时候,他们是睡不着,他们的大脑是停不下来的他喜欢反复的琢磨和思考一件事情,不断的去琢磨自己,否定自己,会经常的钻入思维的死胡同。 内心的痛苦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些都是抑郁的正常表现,所以他不是什么矫情,也不是什么懒惰,他只是心里边的病,需要休息一下,那我们家长不能着急。没有让他知道你一直都是他的后盾,坚信他一定能够好起来。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心智还在发育中的青少年非常敏感,他们用自己的心感知着周遭事物,但是不会自我调节,不懂得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 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教育和耐心引导。 父母觉察到孩子的异常并提供积极的关心、尊重、理解和支持,成为孩子所需要的陪伴者,将会极大地影响孩子情绪变化的走向,并帮助孩子顺利完成青春期的自我探索,避免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 如何辨别青少年潜在抑郁的求救信号?让我们共同学习。 |
|
2021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对抑郁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抑郁的平均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抑郁在青少年群体中不是小概率事件了。 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状况不好,或者还没有能力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抑郁症状,只是每天都会纠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产生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 据心理科普,抑郁症虽然隐蔽性强,但也有一定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潜在的根源,误把青少年抑郁当成是青春期叛逆,习惯性理解成孩子只是青春期到了,叛逆、不愿学习、意志力不足、内心不够强大等。这种误解往往会加深亲子矛盾、家庭冲突,甚至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因此,及时发现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尽早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孩子应对抑郁情绪,避免孩子发展成严重的情绪障碍尤为重要。 |
|
出现这些表现时,孩子可能抑郁了 孩子的情绪状态异常: 情绪容易变得低落,难以高兴起来;容易烦躁,不耐烦,发脾气; 孩子的兴趣改变:对喜欢的东西兴趣变弱,乐趣减少;对新颖的东西没有兴趣,无精打采,经常有无聊感;喜欢寻求刺激,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等。 孩子在校表现的变化:不愿意上学,甚至不想去学校;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变得很糟糕;与人打架或者被打,被同学排挤孤立。 孩子的身体状况变差: 容易疲劳,感到精力不足,喜欢赖在床上; 孩子的饮食失调: 对食物变得很挑剔,对食物的兴趣减弱甚至丧失了; 孩子的睡眠不稳定: 失眠,入睡困难,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容易早醒,醒后无法入睡;睡得过多,即使每天睡十多个小时,醒来依然疲惫不堪; 孩子的认知功能下降: 注意力集中困难,学习效率变低,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功课记忆力下降,不容易记住要学的知识,记住了也容易忘记; 孩子有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抑郁的可能性,识别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避免孩子的负面情绪堆积如山。青少年抑郁有时很难识别,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对劲儿”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
|
家长:加强观察和警惕 抑郁症往往有失眠症状,难以入睡,或者易醒,睡眠质量很差。这又会影响到他们白天的状态和情绪,状态差、情绪差就更容易出现灾难化思维,更睡不着,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孩子经常失眠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明显信号。 因为容易失眠,压力大,孩子的学习状态会有所下滑,出现上课分神、注意力不集中,考试前非常紧张、焦虑等表现,成绩很可能有所下滑。这些都是典型的学习障碍表现。高度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往往会非常焦虑,加大力度自我施压,但往往难以奏效,反而恶性循环。在一次次尝试调整学习状态失败后,孩子的内心可能已经“抑郁”了,但外表还强撑着 所以,孩子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时是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透露心声,这是判断亲子关系是否真正亲密、孩子是否真正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
|
孩子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怎么样帮助孩子去调节这种情绪和心理呢? 第一,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总是去比较,特别是自尊心强的孩子,或者说成绩好的孩子,不能给他更大压力。“我们经常讲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了一点就行了,总是“比较”会比出问题来。” 第二,要放松,孩子要有学习的时间,也应该有玩的时间,很多家长一看到小孩玩马上就骂,就会让孩子非常反感,容易造成更多的压力。 第三,要运动,运动本身可以改善情绪,释放压力,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运动时间。 第四,生活要规律,不能每天作业都写到半夜,要给孩子休息时间,帮助他提高效率。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及早找专业的医生问诊。 这些青少年的身体或不当行为状态,在很多家长、老师眼中,很容易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但对于心理精神科医生来说,这些恰恰是青少年抑郁情绪或疾病的表现,需要得到专业的治疗与支持。 |
1、不鼓励,只批评 孩子内心是十分单纯的,当他们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后最希望得到的就是父母的表扬,但有的时候孩子就会因为一些过错而犯错误,如果你是一个只懂得批评孩子不懂得表扬孩子人的话,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生活在痛苦里。 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表扬,没有鼓励,只有批评的话,这样只会让孩子心里发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是不是我在父母眼里就是一个特别差的人?这个时候孩子的这种心理活动越大的话,就离抑郁不远了。 2、不懂的孩子培养自信 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前桌是一个特别没有自信的人,每次上课的时候,他总是能很快的算出老师布置的题,但是当老师问全班同学谁先算完的时候,他却不敢举手。在我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他也总是特别的不合群,不跟我们一起行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他不知道怎么跟我们相处。 其实这正是由于他生活在一个自卑的环境下所导致的,因为他皮肤长得特别黑,而且个子也不是很高,所以在班里面特别不显眼,这就让他慢慢变得自卑起来。 所以说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这样孩子才不会经常活在抑郁的世界里。 3、家长不懂得关注孩子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我们大人在受到批评,或者是跟别人争吵的时候都会忧郁一整天,更何况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呢? 当他们在学校里受到别人的欺负或者是和自己的同学之间有争吵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回到家里,父母没有及时处理自己的情绪的话,就只会让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然后一个人独自钻牛角尖儿。 如果孩子没有想通的话,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对他是不公平的,长期下来的话就会特别危险,让孩子变得更加抑郁。 所以说家长不管在孩子任何时候,都该先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疏导,这样才是最重要的。 4、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过高,如果孩子哪次考试考差了,回到家肯定是要挨批评的,有的甚至会打孩子。长期以往,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爱,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他,父母爱的是成绩好的他,而不是本身的他。有些家长会把孩子成绩好当成他们炫耀的资本,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这种家长本身心态就有问题,肯定会影响孩子的。低年级的孩子,你批评他骂他,心态好的过了就算了。心态不好的心里面就会堆积成一个个问题,在他青春期的叛逆阶段会爆发出来,某一个导火线可能会让他走上极端。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人生路要走,并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或许选择一项他自己喜欢的特长来学习也是不错的。只要在青春期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就是最好的,太过于逼迫孩子,会让你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差,也会让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5、抗挫能力差 现在的孩子出生后都是要什么有什么,没有吃过什么苦。自尊心也强,稍微遇到点什么问题就会承受不了。有可能是父母、老师无意间说了几句重话,他的心理会非常伤心。或许同学之间相处时,因为一件小事,他都会崩溃。 6、家庭关系出现问题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以前的爱情很慢,慢到一生只爱一个人。现在的人,爱情来得快也去得快。有些人结婚与离婚像家常便饭一样。结婚后生活中遇到很多琐碎的小事,爱情的火也会被浇灭,问题解决不了就选择离婚了。受到最大伤害的其实是孩子,孩子不知道以后怎么生活了,伤心的情绪没有出口。可能以前是个很温和的孩子,经过变故后,会变成一个很暴躁的人。爱学习的孩子可能变得厌学了。父母之间可能真的无法挽回了,但是孩子无法理解,他们还小,心里很单纯,承受不了成人之间的错误。 现在这种教育的大环境真的把家长和孩子逼得太累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大,家长的经济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大。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了。以前没补课照样有人上清华北大,现在人人都补课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上清华北大。 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有能力创造更多的乐趣,尊重和接纳孩子的天性,就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自我,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将为孩子受到抑郁伤害,提供第一道坚强的防御。 简单说来,为孩子活出他自己保驾护航,就能够让孩子远离抑郁。 我是 @心理咨询师大刘 ,关于孩子情绪问题,欢迎咨询。 (点击预约:体验免费心理评估分析) |
很多时候当老师,不怕遇到“抑郁”的孩子,真心是怕遇到“无知”的家长。朋友是中学的一位老师,她就和我聊过这个问题。 当时她的班上就有一个女孩子,刚开始有抑郁的倾向,情绪总是很低落,比较敏感,爱焦虑,这孩子也算是品学兼有的好孩子,作为老师发现了这种倾向,就联系了学校的心理老师,找一些时间让这女孩和心理老师好好聊一聊,开导开导她,女孩也很乐意接受,也愿意和心理老师沟通一下。然而后来她妈妈知道了,对她女儿的行为和表现就是嗤之以鼻的,和老师表达感谢的同时,就是说她女儿根本没病,就是青春期太叛逆了,说回家好好收拾几顿就好了什么的。 我朋友说,就听着她妈妈巴拉巴拉的强势的说一堆,感觉她自己都要抑郁了,崩溃了,何况是当她的孩子呢。而那个女生,就那么一直盯着地面,不说话。再后来,心理医生她也不去沟通了,就慢慢消沉下去了。再再后来,女孩病症重了,只能休学回家了。 其实,咱们很多家长一提到孩子的青春期,就说孩子叛逆,不好沟通,和家长对着干,其实,很多时候,抑郁的初步表现和这种青春期叛逆行为上有点类似,但是,要是家长细心观察还是很容易区分出来的。 叛逆表现的孩子,她们的行为会更情绪化一些,总会比较烦躁,比较自我,她们是短暂性的表现,但是她们会有自己热爱的事物,会有良好的沟通的欲望,会有结交朋友的热情。 而就像朋友班级的这个女生,她情绪低落,消极悲观,比较焦虑,比较敏感,是一种长期性的持续的表现,她对任何周遭的事物都是冷漠的、不关心的,整个人都好像回避他人,对任何事物都没有热情。 作为家长,不管是孩子有叛逆,还是抑郁的倾向。这其实都是我们做家长的问题。因为家庭氛围不好,亲子关系恶劣才会出现这些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先自我检讨,看看我们平日里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然后要用尊重的态度正视自己的孩子,都用关心关爱的角度去和孩子沟通,良好的互动。 这样即便孩子是真的抑郁倾向,也能够在家人的关怀和积极的治疗下,缓解病情,并且有助于恢复的。而至于叛逆,亲子关系变好了,叛逆也就不存在了。 |
|
|
这两者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青春期叛逆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必经阶段,是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迫切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迫切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和控制。 他们不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小孩看待,不喜欢听父母的反复叮嘱,絮絮叨叨。他们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希望能得到欣赏认同赞美。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的发育,体内激素的提高,但大脑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完善。这生理上的矛盾容易导致他们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冲动易怒,忧虑苦闷等的负面情绪。 除了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冲突矛盾。 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体系逐渐形成,就会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等的哲学问题。在思考探索这些时,会逐渐建立自卑或自信,自尊心高或低,或时常穿插着,冲突着内心。除了内心里的冲突,内心和外界也会有冲突,想表明自己独立了,但生活中还是得依赖着家里,依赖着父母。这些多层冲突会折磨着内心,情绪会波动不稳定。加上父母不理解的话,就会发生矛盾争吵。 虽然他们像变了一个人,不听话了,会顶撞父母了,脾气暴躁了,行为冲动了,喜欢关闭房门了。但他们的内核是有力量的,是在寻求突破的,是在成长的。 但青春期抑郁却不是这样的,是了无兴趣的,萎靡不振的,眼神无光的,脸色灰暗的,整个人是没什么活力的。内核是没有力量的,像是在逐渐失去了生命力,像在逐渐枯萎一样的。 如果这样的状态持续的时间长了的话,家长一定要警惕注意起来,要及时干预,不要觉得孩子是在矫情脆弱找借口。 内核的有无力量能把二者较好地区分开来。 不管是青春期抑郁还是青春期叛逆,父母都要注重跟孩子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方式,良好的亲子关系。 能帮助孩子平稳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
|
|
青春期“叛逆”是人们最容易挂在嘴头的话了,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叛逆是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是我们不理解孩子导致的和父母对着干。 孩子到了10岁以上,就逐渐出现了“叛逆”行为,比如冲动易怒、脾气暴躁、我行我素,突然从一个事事听命于父母的孩子变得不再那么恭顺乖巧。这是为什么呢? 从生理上说,孩子身体内的激素、血清素出现了波动,导致身体不舒服,控制不住的发脾气。孩子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内心里还有很大的恐惧,认为自己得了一种怪病,也会变的郁郁寡欢。 从心理上说,孩子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事都能干成,不想依赖父母,但是真正行动起来,又无法摆脱父母的支持,所以内心异常矛盾和煎熬。纠结和挣扎的心理也在激烈地影响着孩子的情绪状态,一言不合就开始和父母发生争执。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现象,认为孩子是叛逆,总是给予批评,孩子只能更加叛逆,严重了甚至会抑郁。 叛逆的行为常表现为,不想按父母、老师的指令去做事。让他收拾房间,他偏不收拾,让他好好学习,他偏偏不学习。怎么能激怒父母,他就怎么做。 只要理解孩子,知道孩子所谓的叛逆现象只是暂时行为,认为孩子成长了,孩子的行为自然会好转。 但抑郁是一种病,不能轻易给孩子戴上这顶帽子。 如果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医生的判断标准非常粗糙,有的只是谈话就给下结论、有的给几份心理量表测分数,这种都是主观判断,并不是金标准。但是一旦告诉孩子有心理问题,孩子就把自己看作病人,动不动产生不好的联想,这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孩子不再只是简单地和我们对着干,而是经常生病、情绪低落、动不动流泪、有自伤行为、发抖等等的一系列病态,可以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判断大脑是否出现了异常情况,综合考虑,再确定孩子是否是抑郁。 总而言之,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出现一些不受大人控制的行为,但大多数是成长的正常现象,要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理性和孩子沟通,让叛逆期自然过渡。不要轻易认为孩子抑郁,要认准可重现的金标准,认准科学。 |
抑郁是普遍的心境低落,基本上是跨情境的,在任何人和事的情况下,都有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活动较少的时候,症状表现更为严重; 而叛逆有情境性,简单说,就是只在特定的人面前呈现出来,比如特定的家长、老师,而在其他人面前毫无问题等。 粗糙地说,抑郁症患者,大家对他的印象差不多是一样的(比如人前开心人后伤心、或人前人后都伤心),而叛逆的个案,大家对他的印象差别是很不同。 |
会误判大概是因为抑郁和叛逆之间有一些相似的外在表现吧,比如情绪低落、易怒、退缩、厌学等,在特定的年龄段,出现这些特定的表现,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叛逆。 比如抑郁和叛逆的学生都可能出现厌学、逃学、学习成绩下滑; 比如他们都可能表现出挑衅老师、违反校规、打架斗殴等行为问题; 比如他们在学校常都可能表现为不合群、孤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 比如抑郁和叛逆的学生都经常表现出烦躁、易怒、悲观等负性情绪。 老师看到这些学生的这些表现,头疼还来不及,哪还有耐心去分辨到底是“叛逆”还是“抑郁”。 但是如果多一点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不同问题学生的表现还是有区别的: 抑郁学生上课常表现通常是被动的、无精打采的;而叛逆学生则可能故意捣乱、扰乱课堂秩序。 抑郁学生通常表现的是消极退缩的,尽量避免与人接触;而叛逆的学生经常主动对抗“权威”,喜欢与同伴扎堆“行动”。 抑郁学生倾向于消极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常常表现出内疚、自责;而叛逆学生的自我评价通常都不差,主打一个“自信”,觉得自己是全班乃至全校“最靓的仔”。 抑郁学生的问题行为通常源于自身的无力感;而叛逆学生的问题行为则常源于对规则的不满,无论啥规则,挑战一下才能彰显个性。 抑郁学生往往羞于表达,很难主动找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而叛逆学生遇事则很愿意找同伴倾诉。 叛逆少年虽然可能情绪反复无常,但是愉悦时刻在他们身上却并不罕见,与老师“作对”并不意味着要让自己不快乐。相比之下,抑郁少年一直被持续的消极情绪困扰,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论是学习还是玩耍全都兴致缺缺。 只是如果说老师很难分辨,是因为需要关注的学生太多,很难给某一个学生灌注过多的关注,那么家长非要把“抑郁”的孩子当作“叛逆”,我愿称之为“故意”。 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突然变得对什么都兴致缺缺,甚至当孩子连睡眠和饮食习惯都明显改变了情况下,仍然视而不见,更有甚者,看着孩子经常失眠、食欲不振,只会轻飘飘的甩下一句“这孩子怎么越大越矫情”,把孩子逼向更加绝望的地步,那只能说不配为人父母了。 只要倾注足够的关心和关注,只要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勇敢的承认并积极治疗,抑郁的孩子还是有可能回到正常生活的。并不是吃饱穿暖,孩子就是幸福且没有压力的,多多倾听,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吧。 |
抑郁和叛逆有本质区别。抑郁的人长期低迷失落,心情不好,非常消极,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精神问题,而叛逆只是自我意识爆棚而不愿意受家长约束,但精神状态稳定健康阳光。 其实抑郁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很多青少年也会得,而且青少年抑郁从来就有,其危害严重但具有隐秘性,同时也会因为大人以为孩子们够幸福、够小、够无忧无虑不应该有烦恼而忽略。 实际上,青少年也是人,他们虽然不用为工作和金钱烦恼,但是他们却有大人没有的烦恼,当少年的烦恼,遇到长期高压且封闭环境,孩子情绪得不到排解,就有可能抑郁的。 我上学那会儿,老师曾分享了一个中学生精神崩溃的例子。让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老师说,在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一个学生突然闯进老师办公室,对着老师大喊:“下雪了!好的的雪啊!”那眼神、那语气都不是正常人该有的样子,而是充满着精神崩溃后的“大彻大悟”。 老师是见多识广的人,他看着胡言乱语、精神恍惚的孩子,大呼一声:“这孩子完了!” 果真,还差一年就要参加高考的孩子,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撑不住了。最后他没参加高考,后半生大概也难恢复正常。 其实这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精神崩溃的,而是从抑郁开始,慢慢被压力压到再也受不了,这才成为人们眼中的“疯子”。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有点不太对劲的时候,就能多一些关心、理解和包容,或许悲剧就能被扼杀在摇篮里,孩子的一生也可能被改写。 其实孩子抑郁不仅仅是因为学业压力,也可能与个人性格特点、人际关系或家庭关系压力导致。 抑郁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不好,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寝食难安等,也有的可能会变得暴躁易怒,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这些症状的出现,孩子自己深受其罪,其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也都受到严重影响。 要想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状态,过上正常生活,家庭成员要给予孩子关爱和陪伴,并学着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内心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释放掉心理压力,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单的,而是有依靠的。 除了家庭成员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家庭环境,并努力打造良好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心理上彻底放松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等方式,让更专业的人参与其中,帮助孩子们尽快好起来。 总之,青少年抑郁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话题。我们要从心里明白,这是一种病,而且这种病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家庭的问题,而是一家人想办法面对的问题。只要一家人团结起来积极想办法,抑郁一定能被治愈,孩子也能拥有美好未来! |
叛逆只是青春期的一个标志,抑郁却是心理出了问题。 叛逆只是孩子在家长面前宣示:我长大了,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了,不要干涉我太多。 孩子的叛逆是有力量的,让父母不容忽视的。 孩子照样出门上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的眼里有光,行动有力量。 只是和父母有了距离而已。 抑郁不一样,孩子无精打采。 言语充满了负面和无力。 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吃饭不香,做事没有兴趣。 情绪悲观又负面。 动不动就哭泣,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 就是感觉这个孩子很“丧”。 家长和他说话,他集中不了注意力。 记忆力大幅度下降。 家长说什么也记不住……。 不想出门,不想见人,更不想去上学。 一会头疼,一会肚子疼,哪哪都疼。 孩子眼神暗淡,脸色差劲。 孩子的行动缓慢。有时候会冒出“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当听到这种话时,家长一般以为孩子说的是气话。 其实,孩子已经抑郁了。 青少年抑郁也很正常。 不能责怪孩子。 孩子要么遇到了突然的打击或者突如其来的伤害或者疾病。 要么学习压力太大,总是想达到的目标没有达到。 生活中想做的事情,一直没有成功。 长期在一个压抑的环境生活。 特别是生病之后一直得不到缓解、康复。 心情得不到缓解导致的。 叛逆和抑郁的孩子站在一起都看得出来。 叛逆的孩子阳光积极,眼神坚定; 抑郁的孩子自卑、畏畏缩缩,眼神暗淡、飘忽不定。 |
叛逆里带着愤怒 如烈焰腾腾 抑郁中没有愤怒 如寂灭之境 |
什么都不想做,讨厌自己,不想说话,想自杀,这叫抑郁。 不想上学,不想工作,不想吃苦,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唱、跳、rap、篮球,这叫叛逆。 |
说到「青少年抑郁」,这事儿不简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的波动,有时比咱们成年人的还要剧烈。而且,你别说,青春期的叛逆和抑郁的确容易混为一谈,让人分不清头脑。 咱们得承认,现在的社会压力之大,孩子们脆弱的心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 他们的抑郁情绪,很可能就被我们误解为那青春期的“小情绪”,或者是所谓的“叛逆行为”。 那么,怎么区分这两者,并且正确处理呢?说起来,我自己小时候也曾历经风波,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 记得那会儿,大概是初中时候,我那张默默无闻的桌子总放着一本《鲁滨逊漂流记》,那时候的我憧憬着鲁滨逊那种冒险的生活,但现实却是窗外的天灰得厉害,心里更是无比压抑。 看在别人眼里,我可能就是个叛逆孩子,成天里沉默寡言,上课爱发呆,对老师的各种要求不置可否,甚至有时候还会忍不住冒出两句尖酸的话。 但实际上,我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那种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迫的感觉,说出来别人也许难以理解。 这其中,其实潜藏着抑郁症的影子。抑郁症的孩子们其实非常需要被理解和帮助,他们往往表现出持续的悲伤,兴趣减少,甚至还会有自我否定的念头。 那时,需要的是家人和老师更多的关怀与支持,而不是简单的批评与责备。 相比之下,青春期的叛逆呢,多是孩子们试图寻找自我认同,与父母或者成人世界拉开距离的一种正常心理发展。 咱们该如何在如此微妙的情绪波动中,甄别孩子到底是面临着普通的成长挑战,还是被抑郁的暗影笼罩呢? 【细心观察,精准识别】 首要的,是得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时刻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否有持续的情绪低落、明显减少的社交兴趣,或者是睡眠、饮食习惯的显著改变。 【坦诚沟通,心连心】 然后啊,家长们得与孩子建立起真诚的沟通渠道。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急着打断或提供解决方案,有时候孩子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 【专业咨询,及时行动】 如果怀疑孩子患有抑郁症,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咨询师是必要的。他们能提供科学的诊断与治疗建议,毕竟家长的爱心是无价的,但专业的治疗却是不可或缺。 【营造环境,给予支持】 家长应当营造一个温暖且开放的家庭环境。别忽视了那些你可能认为是“小问题”的问题,那可能正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巨浪。 【关注身体,健康心理】 让孩子们参与到体育锻炼或户外活动中,一来增进社交,二来舒缓情绪。这里面,有运动,有阳光,有大自然,这些对于调节心情、减少焦虑都大有裨益。 再说,人作为社会动物,需要社群的归属感。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建立朋友关系,到社会上寻找他们的小集体,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孤立无援。 说真的,这篇文章可是句句肺腑之言,我真诚希望它能帮到每一位家长,帮你们更好地理解和呵护你们的孩子。 |
青春期是一个个体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都非常显著的时期,青少年在这个阶段通常会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增强、自我探索增加以及对权威挑战的行为,这些行为变化有时会被误解为“叛逆”。 而青少年抑郁症同样可能表现出对规则的反抗、情绪波动大、不愿交流沟通等症状,这些与叛逆行为的部分特征相似。 |
|
叛逆行为往往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随特定环境或压力源的改变而有所缓解;而抑郁症的症状则是持久性的,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活动减少等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两周以上,而且对日常生活、学习及社交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
|
叛逆行为背后可能源于青少年寻求自主权、表达不满或试图建立个人身份,其内心动力更多是对现状的挑战和对未来的憧憬。 |
|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则充满了无力感、绝望感和自我价值感降低,他们的行为变化并非出于积极目的,而是受制于负面情绪和思维的影响。 青少年抑郁症除了情绪上的变化外,还伴有睡眠和食欲的改变、体力和精力的减退、学业成绩下滑、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这些都是叛逆行为所不具备的严重后果。 区分青少年抑郁与叛逆的关键在于观察症状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抑郁症状不只是情绪低落,还包括一系列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并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抑郁症可能导致青少年无法正常参与日常活动,社会关系受损,学业成绩明显下滑,而非简单的逆反行为所能解释的短期困扰。 关注青少年是否表达了悲观消极的想法、对原本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感到疲惫不堪或对将来持悲观态度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提高对抑郁症的认识,了解抑郁症的典型和非典型症状,鼓励青少年开放地谈论他们的情感状态,而不是简单归咎为叛逆或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
我想阐述青春期叛逆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区别是巨大的。这两种情况在心理特征和应对策略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容易误判一词,不知从何谈起,下面我直接谈谈我的判断方法: 首先,青春期叛逆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发展现象,它源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身份与角色混淆”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寻求自我认同,试图建立自己的独立性。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对父母和成人权威的挑战,这是他们试图摆脱依赖、探索自我独立性的自然反应。 换句话说:叛逆期的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一种“二元性”:他们一方面,希望获得自主权,摆脱成人的监护,尤其是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自身能力的限制而感到挫败。这种挫败感可能导致他们犯错误,并可能对批评表现出敏感和抵触。 相比之下,青少年抑郁是一种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可能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多重因素。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定义,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其特征是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或愉悦感的丧失,以及能量减少和活动水平的下降。 具体来说,“三低”是抑郁的主要症状: 情绪低:青少年可能会经历持续的悲伤和情绪低落,失去以往的乐趣和兴趣。思维低:他们可能会感到思考困难,记忆力和集中力下降,甚至出现自我价值的质疑。行动低:社交活动和日常活动的参与度减少,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社交隔离和自我孤立。 而且,抑郁的诊断,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考虑到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学习、生活和社交功能的影响程度(是否可以自愈或者借由他人帮助疗愈)一系列的因素,可能被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或抑郁症。 青春期叛逆 vs 青少年抑郁,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应对策略上,青春期叛逆需要通过理解和支持来引导青少年的成长,而青少年抑郁则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干预和治疗,各位知友现在应该清楚了吧! |
一般人的情绪低落多是情绪感受,而抑郁症不仅有情绪低落,还有精力不足、体力更不上、没有食欲、身体莫名疼痛等症状,其中就包括头疼。 |
|
青少年本来波动就大,顶嘴、不想上学、闹情绪是常事。 所以很多人容易觉得青春期抑郁,孩子说自己不开心,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是不想学习,对抗父母的一种“伎俩”。 |
|
其实不然,当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惑时,我们就要注意了。 因为青春期心理特征本就波动,孩子很容易出问题。 首先,孩子大脑发育很快,这就导致大脑各部分发展不均衡。 比如逻辑思维发展的很快,但是情绪调节却跟不上,这种不均衡让孩子变化无常,也让家长摸不着头脑。 其次,多巴胺系统敏感,喜欢寻求刺激。 青少年渴望快感,希望得到及时的满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刺激,所以很容易对某些事上瘾,比如游戏、短视频、网络小说、剧本杀等。 |
|
最后,强烈的以自我中心。 总觉得别人都会注意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在同学眼中的形象,还为此付出大量精力。 这些加在一起,就让青春期孩子很容易情绪化。 |
|
各种强烈的情绪到来,孩子又不能很好地疏解,父母那边压力又较大的话,孩子就容易出事。 如今的孩子也挺难的,以前我记得自己也有青春期,也有特别不开心,特别情绪化的时候。 但是我得走十几里路去上学,一来一去两个小时,都化解掉了。 放假回家还得割草,学习任务也没那么重,过得倒也顺利。 现在的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学校学习,没有时间去消化情绪,都积压起来,弄得他们的大脑特别乱,所以现在的孩子容易出状况。 |
|
家长不要总觉得过了青春期就好了,而是注意为青春期孩子找到发泄通路。 如果这点做到了,孩子还是很低落又伴随身体不适,那就要去医院瞧瞧了。 |
题主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青少年抑郁”和“青春期叛逆”是两种常见的青少年行为,但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理解这种区别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以便及时识别并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来进行鉴别诊断: 情绪表现:抑郁:抑郁情绪通常是持续、沉重的情绪低落,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显著的消极、无助、绝望感,伴随着失去兴趣、睡眠问题和自我贬低等症状。叛逆:青春期叛逆通常表现为挑战性行为、对权威挑衅、反抗规则和制约,更多是出于对个体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探索。 2.持续时间: 抑郁: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两周以上,可能伴随着对生活其他方面的严重影响。叛逆:青春期叛逆可能是短暂的、阶段性的,通常是在青春期内出现,不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3.影响范围: 抑郁:抑郁情绪会对孩子的整体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学习、社交、情感和身体健康等方面。叛逆:青春期叛逆通常是在特定领域进行反叛,如家庭规则、学校规定等,不会对整体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
|
在区分青少年抑郁和青春期叛逆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识别和处理问题: 倾听和观察: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如果表现持续且较严重,可能需要关注是否存在抑郁问题。 2.与专业人士合作:如有疑虑,及早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建议和帮助,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 3.关注全面发展:除了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外,也要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包括社交、学业、兴趣爱好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过正确的认识和关注,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帮助青少年面对情感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
为什么表达出跟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态度的时候 |
最爱的人离开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
如何评价mbti圈子? |
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区别是什么? |
能否描述一下,各tp装fj大概会是什么样子? |
世界上最公平的是什么? |
什么叫做真正的释怀? |
为什么大家都很瞧不起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 |
什么细节让你觉得这个人很可怕? |
你们见过最变态的一件事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