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为什么表达出跟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态度的时候,对方会恼羞成怒? -> 正文阅读

[心理咨询]为什么表达出跟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态度的时候,对方会恼羞成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最近因为这个问题很困扰,比较好奇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或者说有没有什么心理学上的解释可以说明原因?
我发现有一些读者评论的时候,习惯上来就说,我不同意。
但你仔细看完ta写的观点,其实也不是有多截然不同,大多就是补充一个反例、用一个不同角度、置换一个语境产生一种新的情况而已。
这种时候你只要说,我有一点补充,就好了。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你和对方的观点可能也没那么对立,何必一上来就旗帜鲜明的把自己摆在人家的对立面呢?你这个对立的姿态一摆出来,本来能沟通的都沟通不下去了。
对于攻击的姿态,人本能的反应就是自卫和反击。你要寻求交流,最好减少你的对立性和攻击性,人家才能注意到你在说什么。
就算你的观点真的是完全对立找不出一点求同存异的可能性(话说如果你总不能和人求同存异,那么你恐怕要训练一下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也不要一上来就否定人家。人家是立,你是要破,破坏一样东西比建立一样东西容易得多。
所以你“破”之前最好想想清楚,是不是只是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你有没有充分论据,是不是你的论点一旦成立对方的论点就自动失效。如果这些问题都是否,那你最多也只能说是补充,不能说是反对。
如果都是yes,你也要考虑自己是错的对方是对的可能性,所以建议你先把对方的意思搞清楚,可以询问,“你是这个意思吗”,或者用你的话陈述一遍,“我理解的对吗”。
接下来还有不同观点,再以“这件事我是这样想的”开头,这比以“你说错了吧啦吧啦”开头理智的多。
对一件事意见不一样很正常,人家大多时候不是恼怒你的观点,而是恼怒你的态度。
这种防卫性应激,是被创伤激活的。
在优绩主义体系下,通识教育客观题太多,求学过程中,答错题扣分,导致有挫败感、耻感和自我鞭策,这就有可能形成创伤记忆。
那么就会习惯性的,在被质疑意见、获得不同意见(从而潜台词是不认可自己意见)的时候,由于畏惧挫败感、耻感、“丢分”导致的优绩主义负面评价(从而影响人设),做出过激反应。
这种客观题答题养成的情绪反射,泛化到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老师教课时间长了,也会有较大概率把权威感和上位感泛化到生活中,从而在育儿和社会长期关系中,不自觉的成为主导者以及表达出不容置疑的气场。
长期持续的单赛道的工作、生活,都可能由于情景泛化,导致类似问题。
对应的解决方式,
对当事人而言,做好情景分离,不要把职业的情绪反射和应激泛化到非工作场合,也不要把答题和类似的回路泛化到日常交往。
对我们个人而言,要有避险意识,如无必要,为何在生活中表达异见呢?如果需要表达,那么措辞上应比较委婉。
对墨而言,现实中几乎不跟别人争论。
没有义务和责任去科普。
自体稳定的人,大致会接受不一致的意见,并不太因此而恼怒,除非说者过于激烈言辞、或者带了很多攻击情绪/负面情绪。一个人情绪化,往往是触动了心底的软肋。
比如,一个心底不自信的人,可能通过夸夸其谈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如果被人指出问题,就会自体感破碎,由此激发暴怒反应。一些人会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断反复跟他人解释,这是在他们心中,观点不仅仅是观点,还暗含着“我是聪明/有能力/懂得多”——我是好的。
如果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观点被否认而感觉自己不好,就会从表达中获得自由,不会因为讨论而生气,这是自体感凝聚的体现。这也说明这个人自体感,不依赖外界“有条件“而获得,而是内心有自己的确认笃定感。
生活中,如果遇见有人因不同意见而暴怒,或者他特别想要说服别人——哪怕自己并不合理,或者因为不同意见而采取过激行动,这说明他们心底有极为强烈的“镜映渴望”,希望他人满足他们的回应来维系自体感。也说明他们曾经历过关系中的覆盖、错位和打击。
在意他人不同意见的人,往往恰好也是经常提出不同意见的人。他们提出不同意见不是考虑整体,而仅仅是表达他们的“特殊”或者“个人才智”——潜意识希望被看到,他们会为了提意见而提意见,经常忽略对方的谈话情景和谈话主题,缺少对他人的理解。这种提意见往往带有“完美”和“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
这也会让他人反感,失去关系。
杠精就是这一类人。
如果一个人心理诉求优先级更高(这可能是心力不足、心理情结、创伤、内心渴望),就可能牺牲现实发展来满足自己。有的人为了自己“良好的体验”会放弃发展前景良好的事业,也有人为了“迎合某个人的看法”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益,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同样,因为自体感受损,而反应激烈,也会失去了探讨的可能。他们表达只是希望自己被回应,而不在意表达之后的探索、成长。
现实生活往往具有更复杂的情景。比如公开场合,很多人在意自己的“面子”,尤其是做为管理者,往往不希望下属表达不一致意见,这并不是他们过于虚弱导致的愤怒,而可能是团体中自己位置的被尊重需要。权威感被破坏,是他们在意的,所以他们会很愤怒。
经常跟别人意见不一致时,要考虑这样做的意义,是纯粹为了彰显自己,还是一种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被认可的需求,对他人的尊重之一,就是听听对方说了什么,对方想要表达什么。人们更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如果希望自己有好的关系,从看到他人的优点开始。
生活中,为了解决问题而表达不同意见,常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为了个人自体感表达自己意见,常被人觉得是“杠精”,既硬且无理,会被疏远,成为一个“自恋且固执”的人。
说得越多越没有朋友,是因为说者的“初心”影响了整个谈话的氛围。
2024.4.21 随笔、镜映的渴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作者田凯,田凯个人简介,全职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督导师,从自我疗愈到专业助人十五年,咨询个案13000+,在知乎分享实用的心理工作经验,我本月有三节行业直播,分享国内最新前沿的心理师行业讯息,关注我的知友可以私信
@田凯
,报名参加。
田凯:田凯直播 | 洞悉国内心理咨询师行业真相12 赞同 · 16 评论文章


首先,要排除自己的原因,如果你就是杠精,别人和你沟通,你总喜欢找话里的漏洞,那么别人是容易动怒的,要么就是会放弃和你沟通,不能回避和你沟通的人,最终以生气结束,因为沟通不但无果,还搞的自己似乎有错。
第二个,要排除你的情绪隔离,人和人沟通,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如果你总是隔离情绪,别人就会莫名其妙的感受到它,比如你隔离了自己的愤怒和攻击,比如你笑着说,你伤害我吧,我无所谓,而且你对我也不重要。听的人可能就莫名其妙的愤怒。
隐形攻击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愤怒。
如果你心平气和,在尊重他者观点的基础上真诚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所以,我建议反思自己,在这个互动中承担了什么责任。
确实有人有很强的控制欲,观点就代表了自己的自尊和自恋,如果别人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就会感到自己被否定了,但这样的人并不占大多数。
如果你感觉你交流的人大多都是这种类型的,要么你可能属于我前面提到的类型,要么你对这种类型的人情有独钟,善于发现这类人。
无论怎样,一个互动如果给自己带来困扰,其中总有自己的一些责任,归咎和分析别人容易操作,反思自己难,但反思自己才有进步。
这种现象是中国特有。
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只能有一种声音。
其实认可别人不代表否定自己,但这种思想在中国不存在。
中国的底层思维是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认可你就是否定我,如果想证明我,必先否定你。
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否定他如同杀了他一样痛苦,因此当代中国人在辩论这件事上,戾气极重
算是一种习惯吧。
很多人从小就被迫学会了一种错误的因果关系:
事情错了=你这个人不行,而且做事不认真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习惯,把任何对自己做的事情、表达的观点、表明的态度的否定转化为对自己的否定,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解。
而且现在还有扩大的趋势,甚至你说他玩的游戏做的不好、喜欢的偶像不好、看的电视节目不好,也会被理解为对他的否定。
那么自身受到否定,自然会恼羞成怒,毕竟大家都是有自尊的。
咱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么个情况:跟别人意见不合时,对方往往会一脸恼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来聊聊社会心理学、面子文化、认知偏差以及沟通技巧,一起揭开这个奥秘吧!
首先,咱们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人与人之间意见不合的时候,自我保护意识可是起着大作用的。当我们跟别人表达不同看法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观点受到了挑战,这样一来就会触发他们的自我保护机制。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让他们更喜欢坚持自己的看法,甚至还对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产生反感。此外呀,大多数人总觉得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所以呢,当他们碰到跟自己意见不合的声音时,就容易变得情绪激动啦。
在我们国家的人文环境中,面子问题可是容易让人怒火中烧的关键因素啊。在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中,面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个人的声誉、尊严和地位,甚至有时会成为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的人文环境中,面子问题可谓是让人又爱又恨、怒火中烧的敏感话题。
面子问题在我国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源于儒家文化中的“礼”,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因为面子问题而表现得拘谨、谦逊,甚至有时候过于炫耀。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在商务场合,一顿豪华的宴席、一辆豪华轿车或是高档会所的消费,都可能成为彰显身份面子的方式。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通过互相赠送礼物、互相赞美来维护彼此的面子。
然而,过分注重面子问题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有时,人们为了保全面子,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甚至违法犯罪。这样的例子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一些官员为了在上级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政绩,不惜挪用公款、虚报项目;还有一些企业家,为了在同行中炫耀自己的实力,竟然违法违规、弄虚作假。这些行为都源于对面子的过度追求,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面子问题也容易引发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在家庭、职场、社会等各种场合,人们因为面子问题而争执不下,甚至大动干戈。比如,在家庭中,父母为了孩子的面子,强迫孩子学习一些他们并不感兴趣的才艺,从而使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职场上,同事之间因为面子问题,不敢直言对方的错误,导致团队效率降低,矛盾重重。
在咱们国家,面子这东西可是大有讲究呢!当我们的观点受到质疑,往往会觉得面子挂不住,从而心情起起伏伏。面子问题可能会让我们在提意见的时候变得更小心翼翼,就怕引发没必要的争执。
另外呢,咱们人类的认知偏差啊,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咱们面对不同意见时的情绪反应。
认知偏差就是人们在处理信息时犯的系统性错误。当我们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时,很容易就陷入认知偏差,认为对方是故意挑衅,从而产生愤怒情绪。
其实啊,这种情绪反应可能并不是对方真正想要的,而是我们自己的认知误区导致的呢。
面对这个情况时,咱们得用对沟通技巧和策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首先,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就算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哦。其次呢,我们要学会倾听,深入了解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的立场哦。
另外啊,讲自己的想法时,尽量用温柔点的措辞,省的让对方觉得不舒服哦。
最后一点呢,就是要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这样呢,就能在意见不合的时候,降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对方为啥恼羞成怒的原因有很多啊,社会心理学啦、面子文化啦、认知偏差啦这些东西都在里面起着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得学会有效沟通,尊重对方,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减少冲突。
没有接受理性教育,不懂思辨的人通常不追求客观,追求立场相同。说了一样的话,就代表你是朋友,说了其它观念,就给你划分为其它阵营。通常说真话要看人,对方不是能接受真话的人就避免发表太明显的中正的观念。接受不了真话,无法自我批判的人,通常智慧不高,也不聪明,不会太厉害。
厉害的人都是开放心态,随时可以接受任何观念,更新自我。
我初入职场的时候,在周会上公开反驳过领导的意见,虽然按规范我说的是对的,但是事后我师傅说我是个傻缺。
“在公开场合,表达跟领导截然不同的意见,领导恼羞成怒,完全不想听你在说什么。因为领导觉得,你在挑战他的权威,在下他的面子,在攻击他…这背后有没有人指使?有没有其他目的…”
我记得我当时瞠目结舌:“我不是,我没有,我真没有…”
但实际行动就是我的话让领导这么觉得了。
师傅跟我说,正确做法是,事后去领导办公室,私下表达不同观点并给出充分的理论及数据支撑,而不是公开…
当时想起了大脚马皇后,要不是她拦着,朱元璋杀的大臣可能会更多。
看,哪怕我表达的相反想法是正确的,能站得住脚,照样需要考虑说的场合及说话的方式,才能让领导听得见,听得进去。
这就是职场的人际交往及沟通哲学。
我们开会,前一个人说完了,后一个人发言,第一句就是,“我完全同意前面xxx的意见,我补充几点…”
补充的,有时候其实是跟前一个人意见完全不一致的,有时候是部分同意…但有这句话当前提,话语的攻击性大大降低,持不同意见的人反而能听得进去。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额攻击源于一种自我破坏的冲动。攻击把这种对死亡原始的强烈欲求所蕴含的能量转向他人。
进化心理学家提出,纵观人类历史,男性尤其发现攻击行为具有适应性。有目的的攻击可以提高生存和繁殖的几率。

所以想要说服对方,就需要先消除对方的攻击意识。
人的情绪多是受潜意识支配的应激响应,比如被火烫人会立即感到疼痛,疼痛的响应让人知道要避开类似的环境,身体会受伤。
人进化出愤怒的情绪,主要是避免被剥削。人是群居动物,部落生活伴随大量的语言交流,当人被误解、谩骂、利用时,大脑会立即产生愤怒的情绪,应急响应,提醒人此类场景对自己有害。
人在任何感到不公平的场景,都会本能的产生愤怒情绪。
人走在街上,被陌生人无端的骂几句脏话,本身是几个汉字组合而已,且出自陌生人,理性看不该受此影响。但大脑依然会本能的产生愤怒情绪,因为脏话代表的谩骂在人类的影响逻辑里有挑衅的意味,大脑需要警觉,应对后面可能伴随的下一步行动。
人表达意见,就是讲道理,本质就是互相影响,讲道理的一方试图用自己的道理说服对方,让对方同意自己的道理。除了科学、商务谈判、博弈等刻意需求理性的场景,讲道理很差劲的沟通方式,恋爱、交友以及日常沟通,笃信理性都会使人疏远,人是非理性的情绪动物,唯有情绪能真正影响彼此的行为与关系。
人自己的行为,也是情绪主导。抽烟的人,不是因为不懂抽烟伤身体的道理;厌学沉迷游戏的人,也非不懂学习的重要性;饮食无度跟熬夜的行为背后,也不是不知道健康饮食与休息的重要性,奈何人都是基于情绪影响行为模式的。
人跟自己讲道理,逻辑清晰,对错明显,都不足以说服自己调整行为模式,何况与他人讲道理。
只有情绪改变了,行为模式才能改变。
理性主导的个人意志,多是自作多情。
当他人的意见跟自己不一致时,人会本能的愤怒,这是大脑进化的结果,避免自己被利用,被剥削的情绪应急响应。当意见不一致时,产生愤怒的情绪,避免自己立即遵从对方,以维持自己的完整性。
现代人接受教育,就是跟本能博弈,从动物本能中挣扎,控制饮食,健康运动,克服惰性学习工作,这都是跟本能情绪挣扎的选择。
其中关于观点不一致的愤怒,也是现代人接受教育后在努力克服的本能情绪,现代人提炼出批判性思维、刻意倾听、观察偏见、论据论理的讲道理方式等,都是试图克服听到反对意见会愤怒的本能。
大脑进化的方向是努力的活下去,因此忍本能驱使,人会肆无忌惮的暴饮暴食储存能量,但不同的人基于环境与教育产生了不同的饮食习惯与选择,这是多样性的体现。
关于愤怒的情绪响应,亦是如此,有的人听到反对意见立即炸毛要辩驳回去,有的人却能试着利用同理心去体会对方的感受,情绪的流动有区别,展示出的态度也有明显的区分。
越是缺乏此类教育与练习的人,越容易任大脑的情绪支配,对反对自己的意见感到怒火滔天,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狭隘的世界里,很不快乐的。
在现代社会中,沟通是一种艺术。但有时,这门艺术却因为观点的冲突而突然转变为一场战斗。
在我们试图表达与他人不同的意见时,对方往往会恼羞成怒。
这种现象不禁令人困惑: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不同观点会激起如此激烈的反应?
为什么对方会恼羞成怒?因为他们像是在一场辩论中输掉了一盘重要的棋。
就像在森林里,一只原本安静吃草的鹿,突然听到猎人的脚步声,本能的反应就是逃跑或准备对抗。
人们在观点受到挑战时的反应,本质上与这只鹿的反应无异。
关键在于,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挑战。他们害怕的不是别的,而是自己的信念体系被推翻。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的所有信念都被推翻了,那么他还剩什么呢?遇到100个小小的观点冲突,可能就足以让一个人的精神崩溃。
与其面对无数次的小冲突,不如在一开始就强烈反击,哪怕这样会带来更大的冲突和代价。
因为人们缺少被挑战的能力。
被称为“易怒者”的人,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未能学会如何面对反对和批评。他们宁愿走在只有赞同和支持的道路上。
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舞台,到处都是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同样是在一个聚会中表达不同政见,一个易怒的人可能只知道怒吼和反击。而一个懂得博弈的人,可能会选择更为巧妙的方式来表达不同,比如用幽默和智慧来化解紧张,逐步降低对方的敌意,直到他们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
我曾见过一个讨论,一位参与者明确表达了与主流相左的观点,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用一个关于外星人的有趣比喻,轻松地引导对话进入了更深层的讨论。
一个易怒的人会使用这样的策略吗?
比如一个总是情绪激动的参与者,可能会在一次辩论中突然失控……除了高声辩论还有什么?
难道他不能通过更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吗?他可以,但一个易怒的人通常不会选择这样做。
博弈的实质是控制情绪的能力,对方表达1你可以反驳2,对方升级到3你可以平和地回到4,一步步递进,用何种方式应对取决于情况。这条路不行就换一条路,本质
的目的是沟通,只要沟通达成,不管过程中的情绪波动。
易怒的人就卡在了情绪的表达和无法恰当回击上,他们不会进行情绪的进退。
易怒的人的成长环境往往教会他们,自己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不容挑战。这种教育方式使得他们在面对反对意见时显得尤为脆弱然而,不接受挑战的结果通常是选择的减少,没有选择就意味着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无法坚持时则陷入恼怒和无助。
别太随意地质疑一个人的核心信念,因为你可能正无意中触动了他的痛点。在一次公开讨论中,一位坚持传统观点的发言者,面对观众的反驳,突然激动起来,他可能本能地感到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威胁。
如果一个人一生的信念都建立在某些特定的观念上,那么当这些观念被挑战时,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整个存在都受到了威胁。
一个人如果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比如处理反对意见,他就容易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各行各业的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反应。而易怒的人则通常不擅长这一点。
有一个例子是,在一个热烈的政治辩论中,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如何应对激烈的批评。他可能会微笑,轻描淡写地用一句智慧的回答来化解对方的攻势。而不是回以激烈的言辞。
因为这些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整天研究如何应对各种挑战。他们不仅有自己的经验总结,还会从其他人那里学习。控制情绪和反应的分寸把握得很好,基本不会让自己处于失控的状态。
而易怒的人通常不会去专门研究如何冷静地回应挑战。在他们看来,法律或道德可能是其他人的底线,而他们的底线是自己的情绪和自尊。当他们被逼到极限时,他们几乎已经放弃了维护形象的尝试。
因为没有成本啊!恼怒成本高的话,谁还真上火呢!
就拿农村来说吧!以前我不懂农村人过年过节凑在一块,总大声嚷嚷,吵得不可开交,甚是反感。
长大一点才明白,这是个局!
人,太寂寞了!一年到头除了外出打工或留在村里干农活,没几个人聊天吹牛,心里寂寞得很!
你说,一旦过个节,有了理由,也有人,还能干嘛?
开头两三个人聊天,没什么话说。邻里邻居听到就过来了,三人变五人。家人微信问一问你在哪里,你说自己在谁谁谁家吹牛,他也来了。
这不,十几人的局也就成了。主人家烧个茶,大家兜里有烟。
你慢慢会发现,不知是谁挑起个大话题,大家有一无一的各说一两句。再接着,你发现,十几个人居然不知不觉分了两派,对立。
然后就热闹起来了,正方反方你一句我一句来回博弈,声音越来越大。看起来像吵架,但都没有攻击性。哪怕被攻击的一方的某个人落了下风,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攻击。
一不小心,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一个下午、一晚上就这么过去了。甚至直到收尾,各回各家,都不是有输赢,也没人觉得亏了什么。
回到家就着几两小酒,津津乐道今天的辩论。
因为大家的目的不是把对方干下去啊,他们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每个人的立场都是临时选择的。
因为大家都有帮众呢,受攻击不代表其中一个人受攻击,不掉毛不损面子的,没必要在意啊老铁。
没有利益,没必要往死里争执。
没有成本,也没必要使劲维护自个儿。
图个乐趣,填补空虚罢了。
真恼羞成怒,一定是动了利益,认为自己被针对了啊。没有帮众,势单力薄,人容易对号入座:
认为你在针对我!你可能真的对我有伤害意图。
至于你表达了啥,到底有没有伤害意图,这时候是被忽略的。
除非你对我构不成威胁。
乔布斯说:“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采访者问:“聪明人没有尊严吗?”
乔布斯回答:“不,聪明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捍卫面子,不是想方设法证明‘我没错’”。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吧,为什么我现在对这样的问题,都感觉为什么要生气呢?
  是不是要考虑具体的情况或者是场景呢?
  如果是一场辩论赛,肯定双方的意见是不一定的,这是可以预料的呈现,这个时候,双方会恼羞成怒吗?我不觉得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
那一般什么样的情况下,当我们表达出与对方不一致的态度的时候,对方会恼羞成怒呢?
我个人的感觉是当一个人将这个观点人格化的时候,这时候,这个观点代表了这个人,如果我们提出与对方的意见不一致,可能也就是代表我们不承认这个人,或者是对于这个人的否定。


  在《影响力》的这本书中,有提到过,如果一个人公开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会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同时会忽略与自己这个观点不一致的证据或者是声音,除非这个声音或者是证据足可以改变整个观点,而没有任何疑问的时候。
  那要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就是我们不要说我们的意见与对方不一样,而是说,我们假想一种情况发生了,这才怎么样呢,因为提到是假想,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对方就无法反驳,谁会去讨论孙悟空是不是真的可以翻个筋斗真的有那么远呢,因为孙悟空这个开胸是虚构的,自然能力是无法来质疑的。
  同时呢,表达意见的时候,最好是就事论事,而不要将事与人联系在一起,比如你可以说,小王迟到了,但是不要说,小王故意迟到了,这样表述就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判断。所以在表达的时候,最好加上,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直接说结论,好象这就是事实一样。如果事情与人直接联系起来的时候,对方会将这视为一种攻击。当然就是会恼羞成怒了。


  因些与人沟通,其实是一门学问,而如何做到呢,还是要推荐一下这本《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称NVC)是由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博士发展的一种沟通方式,它强调以同情心为基础,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倾听他人的需求,以达到相互理解和和谐相处的目的。非暴力沟通旨在减少冲突、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教育、心理治疗、企业和社区组织等。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步骤包括:
  观察:首先,观察事实,而不带有任何评价或指责。
  感受:表达自己因观察到的行为而产生的感受。
  需求:识别自己的需求,这些需求可能导致我们产生那样的感受。
  请求:提出一个清晰的、具体的行动请求,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同时,非暴力沟通也鼓励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题主应该看看以下视频。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01_标清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vb411S74q/?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efed3c115f87722977fbc0e060578c2


曾教授说:
中国人是先情后理的动物。
所以,中国人听别人意见,首先不会理会内容,而是理会别人的立场。
如果感觉别人不是「自己人」,你说什么意见也不听。
所以跟人对话,「一开始」说出反对意见,其实非常不智,因为对方听不到你的内容,只是感到「你是跟我对着干」,那他就不会客气。
所以跟中国人对话,一开始是先让对方感到大家是自己人,之后你说什么反对意见,他才会听的。
怎样才能让对方感到大家是自己人?
就是「先」认同对方合理的部分。
曾教授认为凡事都包含阴阳,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部分。
那为何要先说不合理的部分呢?


派熊2
122 次咨询
5.0
90503 次赞同
去咨询
刚才在那个股票论坛看文章,看到一个作者讨论银行股,然后评论里有一条是这样的


这种评论就特别恶心
抖音里有人发个卧推的视频,评论来一句,你这不如xxx,这种评论是什么人啊,不知道咋想的
双方本就是相互矛盾,当被逼急了,就容易出现“恼羞成怒”的场景。
我理解的对方恼羞成怒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互相的基本平等条件下,你表达的内容超出了对方的认知范畴,且你还想让对方接受你的想法。
首先,并不是所有时候,意见不一致都会让对方真正的恼怒,也不是说超出认知范围外的事儿就让人不适。
只有当这两种场景碰在一起,并且需要强制他接受的时候,这会让对方非常不适。一方面他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外的事或人感到忧惧,另一方面你想让他接受你的想法,这会让对方感觉不安全,从而发怒。这应该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可能就像是在黑夜里开车出行的两人,本来天黑就不容易看清路,然后旁边的人还跟开车的人想法不一致,更可恨得是妄图影响开车人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更容易出现因为意见不一致,导致彼此恼羞成怒的情况。这也是我们经常见到“路怒症”的场景。
工作上也是如此,之所以办公室里出现两人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情况,意见不一致是诱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在拼命的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正是因为双方互相矛盾,且让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有些过于强制,会让人感觉不爽。加上如果彼此控制不住分寸,这会进一步导致矛盾激化,当一方被逼急了,就容易恼羞成怒。
了解到这些,我们看看如何避免?简单来说,互相矛盾的双方,要么是能在认知上达成一致,或者是彼此间进退有度,让矛盾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不容易爆发太大的冲突。
不过话说回来了,有句话说“我们不挑事儿,但也不怕事”,规避矛盾是为了和平赢得共同发展的契机。但是对方一直强取豪夺,那么自己也不必一味忍让。总的来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回击”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到现在都有很多人分不清楚“事实”和“观点”的区别,事实是偏向客观情况的描述,观点是主观上的想法或态度,比如家里冰箱里面还有五个鸡蛋,你妈妈说“我记得冰箱里还有四个鸡蛋,咱们吃煮鸡蛋吧?”前半句就是“事实(尽管记错了)”后半句就是“观点”。
要记住一条表达上的铁律:“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这时你如果要表达跟别人不一致的事实,对于事实可以大大方方的“就事实本身”进行否定,注意,这时你的表达尽量不要加入新的观点,尤其是关于对方的负面评价:
不,我看过了冰箱里还有五个鸡蛋。?
不,明明冰箱里还有五个鸡蛋,你脑子糊涂了吧?×
如果你要表达不一样的观点,这时你就要注意了,因为观点属于主观看法,没有对错。你在表达不一样的观点时表达自己的就好,不要试图否定对方的观点,更别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当成事实去表达:
我觉得炒鸡蛋很好吃,我更爱吃炒鸡蛋。?
煮鸡蛋这种寡淡无味的东西有什么吃头?明明炒鸡蛋秒杀煮鸡蛋一万倍好吗?×
当然,最致命的情况是,你直接把对方描述的事实尤其是基本正确的事实归为对方的观点进行评论,这会让你立刻在对方的心里化为一级杠精,效果立杆见影。
“我记得冰箱里还有四个鸡蛋,咱们吃煮鸡蛋吧?”
“不对,是冰箱的冷藏室里有鸡蛋,冷冻室里没有”×
“我怎么不记得冰箱里有鸡蛋”××
“你说是有几个就是几个好了”×××
以上。
例题1:
关于粽子,下面那种说法不会招人反感:
A:粽子口味大致上可以分成南咸北甜,我本人更喜欢甜粽子口味多一点。(大概率不会有太多人回复你,最多就是有附和的:我也爱吃甜粽。有口味不一样的:我们那里的口味是咸棕)
B:什么?竟然还有咸棕子这种异端食品存在?这是给人吃的吗?甜粽子才是王道好吗?(大概率会被喷湿户口本)
例题2:
关于追星,下面那种说法不会招人反感:
A:tfboys组合最近很火,我很喜欢里面的三字。(同上,顶天了会有人说:二字和四字也很棒,我最喜欢的是四字。)
B:tf里二字和四字明显是蹭我家哥哥的热度好吗?这样的两个人竟然还有nc粉去喜欢,是眼睛有问题还是审美有缺陷?(有本事你就这么回,让你知道饭圈究竟有多恐怖。)
可能因为你说对了。
曾经过看过一句话:
相对于别人的错误,我们更难接受别人的正确。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第一遍没有看懂。
仔细想了后,恍然大悟:
因为承认别人的正确,大多时候意味着要面对自己的错误,也意味着自己不如对方。
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我们大多时候不愿意承认的错误,更不愿意承认不如别人。


这个就是我们的人性,因为我们的思维中“我”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我饿了,我渴了;我受到表扬了,我的利益、面子被侵犯了;我高兴了,我愤怒了……
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也很简单——“自他相换”——也就是我们说的“共情”的深入版。不是很重要的话语、态度,尽量以让对方高兴的方式展示。比如高谈阔论、闲聊天时,本就没有对错,遇到不同观点时,不如嗯嗯做是;或者依照老祖宗的智慧——“沉默是金”,即使是好友至亲,也谨言慎行,那么至少你以后说的话在别人眼里会越来越有份量。
交流的本质是什么?推销自己,说服别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交流来说,没有所谓的“平等交换意见”,要么是你说我听,要么是我说你听。
绝大数情况下,你说什么,对不对,其实不重要,而是你是什么身份。很遗憾这就是现实。
当你认为谁能好好听你的话,听你的意见,要么你地位比他更高,要么因为某些关系他甘心听你话。没有第三种可能。
举个例子,父母可以说教孩子,那么反过来孩子说教父母肯定会被来个大逼斗。
同样的道理,领导面前,只能点头,老板面前只能同意。你在家很强势,你老婆只能听你话。
那你肯定会问,那朋友间呢?不能平等沟通吗?
很遗憾,这还真不能平等沟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委屈一下妥协一下成全别人,然后被人委屈一下成全自己,都是一种彼此的交换。
双方恰恰在一个“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找到一个相同的目标,有一个可以斡旋的空间。
退一万步说,“意见”这东西没什么意义,既不能改变别人,也不能改变自己,说出来也只会让对方难看。让对方感觉自己是错的,很丢人。
那这时候肯定要恼羞成怒。我想要的是夸奖,不是否定好不好?
就像古代皇帝遇到某些大臣直言不讳让他下不来台,应该做什么?是自己放低姿态改正错误,还是送那大臣全家见上帝?
父母揍了我20年,也没把我变成人中龙凤,凭什么别人的三言两语就可以呢?
如果你认为人和人的关系是“讲道理,讲对错”,那就大错特错了。
人虽然是理性动物,但觉大的情况下都是感性的,是情绪控制大脑的。
所以人和人的关系都是“人情世故”在于“咫尺之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如果有什么其他问题,欢迎评论咨询,有问必答。


#讨论
要注意一个点,不是所有关于一个问题的对话都可以算作是讨论的。讨论是要紧扣问题力图求解的;讨论是要有观点的交锋的,是要对不同观点,方法,都要评估的;是要有双方均承认的衡量标准的;是要最后列明共识和冲突,并且宣布问题解决到了哪一步的。
很多人的所谓讨论,只是一场观点发表大会。这种大会的流程就是各自发表一通观点,然后最后总结一下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很有道理,建议相互理解,理解万岁。
这实在算不上什么讨论,所有人都只是在这场大会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观点,强化了思想钢印,却没人关注问题本身。当然可能有人通过这种大会获取到了其他视角的看法,对于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这依然不能改变这个讨论并没有有效地帮助所有参与者解决问题的事实。
题主你这个情况就是想跟别人讨论事,然后他就把你的讨论请求理解成了让他发表观点了。他发表了观点,他的任务就完成了。(当然一些人其实分不太清这俩事)
他认为自己只是来发表观点的,如果你试图指出他的观点的不足,甚至说你这有更好的观点,并且希望他考虑一下这个新观点。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冒犯了,因为他默认这只是一个与你一起参与的观点发表大会,而你却违背大会的承诺发送考虑新观点这类请求。
说简单点就是,他发表这个观点,只是他的观点是这样的一个声明,人家本来就没打算接受新观点和修改观点
仅供参考
就事论事
关于事情有着不同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发表不同的看法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关于发表看法的语气,态度,表达都是会影响到你想表达的观点所代表的含义
所以说为什么发生吵架或者啥矛盾最好是见面解决,而不是在手机上用文字去表达,因为文字无法确切的表达你想表达的情绪。
综上
其实不是观点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因为这时候观点已经变成了对方的面具。
这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TA将观点与自身利益挂钩。
在这种情况下,TA认为,反驳TA的观点即侵犯Ta的利益。
这里说的“利益”未必是物质利益,也可能是精神利益。比如TA认为持某种观点的人是“好人”、“智者”,将观点与自尊挂钩。
第二种情况:交流的气氛不对劲。
往好的方面想,这只是TA认为你反驳时的态度不好,让TA丢脸。
比如你认为TA这样想,不是蠢就是坏,TA只是不满意你的贴标签行为。
往坏的方面想,可能是你们的关系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TA坚持TA的观点,只不过想跟你作对。
一个人的意见往往是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尝试、工作经验等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这其中不仅仅包含对当前事件的看法,还包含了这个人多年积累形成的思想、行为模式。所以,当有人否定一个意见时,往往很难做到对事不对人,「否定」一定会包含不同程度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攻击,而面度攻击,人一定会进行防御或反击。
恼羞成怒本质上是人在面对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血液循环、神经传导、激素分泌等生理因素,以及性格、习惯、敏感度等心理因素共同导致的防御反应的外化表现之一。
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是正常的情感反馈,很难想象有人会面对否定和质疑情绪越来越高兴,心理越来越健康。
希望避免这种情况:
第一,降低自己的攻击性,不要使用主观情感过强的语言,「你这种想法不对」「你这个思路没有实际价值」「你太幼稚了」等等,这样的语言会极大程度挑战对方的忍耐力,哪怕你是对的,也不要这样说话。
第二,如果对方的描述中存在你不认可的观点,那么交流就仅限于这一部分内容,而不要延展到全盘否定。
第三,欲抑先扬,想要批评对方,最好先夸几句铺垫一下,缓和对方的情绪,不能一张嘴就开干。
第四,否定和批评时态度要温和,语气要和煦,表情要诚恳。
第五,以探讨和请教的方式来表达否定,可以使用一些自谦性、提示性、模糊性、概率性的词语和表达,例如「可能存在」「是不是有这方面的顾虑」「不知道我这样想对不对」「这个问题我还有些疑问想跟您确认一下」。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为什么表达出跟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态度的时候
最爱的人离开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如何评价mbti圈子?
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区别是什么?
能否描述一下,各tp装fj大概会是什么样子?
世界上最公平的是什么?
能否描述一下,各tp装fj大概会是什么样子?
吴谢宇被捕后为什么不回答自己弑母的动机?
为什么「青少年抑郁」容易被误判为青春期「
为什么越穷越大方?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22 10:58:23  更:2024-04-22 11:09:1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