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喜欢「没苦硬吃」? -> 正文阅读

[心理咨询]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喜欢「没苦硬吃」?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很多时候会发现老人特别勤俭,不舍得倒掉剩饭剩菜,剩饭剩菜要吃个两天;上完卫生间喜欢用存着的水冲马桶,怕浪费水;夏天怕用电不舍得开空调... 上次看一个…
记得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吗?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最基础的生理需求之上,紧接着是安全需求。
除去哪些表演给别人的「为你好」形式的「没苦硬吃」,老年人的节俭,实际满足的是安全需求。
而你觉得那些更应当去追求的,享受生活,情情爱爱,完善自我什么的,都是在安全需求被满足后,才能体会的。
在物资丰盈的时代长大的年轻人,可能永远也无法体会物资短缺,以及被饥饿和寒冷支配的恐惧。
也很难明白经历过困苦年代的人们,他们逃避痛苦,追求确定性的驱力,究竟有多强。
甚至,你可以将这种「没苦硬吃」,理解为一种PTSD。
我曾听一位父母辈的长辈讲过一段他小时候的经历。
那是大约上世纪60年代末的样子,那时他读初中,每天上学前,总爱会去一位邻居的早点铺子里帮忙。
他去帮忙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早起,或是热爱劳动,而是每次帮忙,这位邻居都会给他一根油条吃。
那个年代,能吃上一根油条并不容易,只是这位邻居给他的,永远都是隔天的油条。
并不是这位领居抠门,他给自己孩子吃的,一样也是隔天的油条;而他自己更是会吃放过更久的油条。
谁都知道,油条肯定是刚出锅的最酥脆,最好吃。那位邻居自己就卖油条,当然更是了解。
后来,这位长辈问起这位邻居,为何只吃隔天的油条。
这位邻居告诉他:吃隔天的油条,至少总是会有多一天的油条吃,可如果刚出锅就吃掉,万一第二天没有面了,那就吃不到油条了。
吃东西,首先要保证有得吃,能吃饱;享受美食这个概念,就没有刻印在他们的观念中。
这是这一辈经历过困苦年代人的心态,你也许无法共情,这很好,我希望我们,我们的后辈们,永远都不要有共情这种心态的机会。
但是,也请一定记住,正是有我们的父辈的辛勤努力,为我们铺垫了扎实的基础,才会有我们今天的衣食无忧,才会有我们今天在这里质疑他们的「没苦硬吃」。
生理需求之上是安全需求,安全需求之上,才是我们今天最多讨论的享受生活,情情爱爱,完善自我。
请尊敬老人们的「没苦硬吃」。
如果这些老人是你的亲人,你想改变他们的心态,你的做法绝不该是去质疑他们,去批评他们。
请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多陪伴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晚年是有依靠的,自己并不孤独。
他们老了,眼看着自己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下去,能控制的事情越来越少,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开他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会让他们更加依赖通过节俭的方式找寻安全感。
我希望所有「没苦硬吃」的老人们,在他们的晚年,不光可以创造幸福,也能享受自己创造幸福。
老年人为何“硬吃苦”——心理与社会视角下的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发现老年人对节俭与不浪费的执着,甚至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比如,吃剩的饭菜会存好几天,坏了的生活用品舍不得扔,甚至天气再热也不愿意开空调。
这样的现象不仅引发年轻人的困惑,更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热点。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老年人选择“硬吃苦”?


一、生存焦虑:物质匮乏的时代烙印
当前许多老年人经历过物资短缺的艰难岁月,这种经历深深印刻在他们的生活态度中。
在心理学上,这种对匮乏的记忆会导致“生存焦虑”,即对资源随时可能消失的担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基本需求是生理与安全需求。
对经历过动荡的老年人而言,节俭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应对策略——“万一未来不够用”,不浪费便是一种内在的安全感来源。
这种安全需求表现为对现有资源的高度珍惜。
例如,年轻人可能会轻易倒掉隔夜饭菜,而老年人却宁愿将它保存两三天,因为浪费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内心难以接受的“损失”。
他们会通过储存或节俭资源来应对心中的焦虑,从而获得一种控制感,仿佛在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二、心理惯性:长久行为模式的延续
人类行为中有一种称为“行为惯性”的现象,即一种长期重复的行为会逐渐固化为习惯,难以改变。
对于节俭,这种惯性会显得尤为明显。
许多老年人几十年如一日地遵循节俭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即便生活条件改善,他们也难以打破这一习惯。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习惯是一种让人节省心理能量的机制,能够帮助人们自动化地应对日常事务。
而对于老年人而言,节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无需思考便会自然地选择不浪费。也因此,尽管外部环境已不再匮乏,节俭行为依旧持续。
这种习惯的“自动化”作用让他们难以自我调整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三、传统文化:节俭的道德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
成语“俭以养德”“勤俭持家”便是对这种道德观的概括表达。
这种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老年人往往将节俭视为一种道德责任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对于他们来说,节俭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对道德准则的遵循,甚至是一种人生信仰。
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在“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指出,老年人会渴望自我肯定与社会认可。
节俭成为老年人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赢得他人尊重和认同的方式。
即便年轻人认为“发霉的筷子换掉就好”,老年人却往往认为那是一种“浪费”,甚至认为那是一种对生活不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节俭成为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行为之一。
四、控制感的补偿
在老年时期,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社会角色可能逐渐弱化,这会导致一种“控制感”的缺失。
老年人可能觉得生活中很多事情逐渐脱离自己的掌控,而节俭行为则成为他们保持生活控制权的一种方式。
通过控制日常支出与节省资源,他们获得了对生活的掌控感和稳定感,这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
控制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戴西的“自我决定理论”表明,自主性与控制感是人类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之一。
对于老年人而言,过度的节俭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不安和无力感的一种自我安抚。
节俭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可控的领域,从而让他们感到自己仍然对生活拥有影响力。


五、经济观念的代际差异
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往往存在巨大差异。
对老年人而言,勤俭节约是他们生活的座右铭,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消费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代际观念差异源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老年人习惯了“节俭才是美德”,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活在当下”。
这种差异带来的结果是,老年人会觉得年轻人“不会过日子”,而年轻人则不理解老年人“为何硬要节俭”。
实际上,这并非单纯的“对错”问题,而是两代人对生活方式、物质观念的不同理解。
这种代际差异并不容易消除,但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沟通来缓解。
年轻人可以尝试理解老年人的节俭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而老年人也可以适当放宽对现代消费观念的接纳程度。
六、健康与节俭的矛盾
尽管节俭是一种美德,但过度节俭可能会带来健康问题。
例如,有些老年人不舍得更换发霉的筷子,不舍得丢弃过期食品,甚至舍不得用空调,最终导致健康问题。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损失厌恶”,即人们对损失的厌恶感往往强于对获得的渴望。
认知行为疗法(CBT)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启示,尤其是帮助个体改变对资源和“损失”的认知方式。
对于老年人来说,适当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通过逐步接受现代健康观念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
例如,家人可以提醒他们节俭的物品是否会带来健康隐患,并且告诉他们,合理的花费并非浪费,而是对自身健康的投资,逐渐引导他们关注生活质量而非物质积累。


老年人“硬吃苦”的节俭行为背后,既有生存焦虑和行为惯性,也包含了文化价值观、控制感补偿等复杂因素。
理解这种行为的深层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老年人沟通,同时也帮助他们找到节俭与健康之间的平衡点。
因为我们没有挨过饿!
我外公,真正挨过饿的人,他看着自己儿子在自己手里活活饿死。
一粒米掉在地上,他都会用筷子夹起来吃掉。我2020年去看他,肉丸发霉了,他跟我说洗洗炒一下能吃,不让丢,最后还是我跟他说,我很久没吃了,让我尝尝,才同意让我拿走。
这世界哪有什么没苦硬吃,那是因为他们挨过饿
2024-12-03
看了一下评论区一团糟。
我无意与大家争辩什么,也不想参加这无聊的辩论,我外公也很困惑,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宁愿荒废土地,也要进工厂拧螺丝,你说进工厂能挣钱,但是钱有什么用?钱能买到吃的吗?
我外公试过拿着钱买不到吃的,他一手拿着我外婆的嫁妆首饰,一手提着他那饿死的孩子。买不到粮食!有人告诉他可以吃孩子,隔壁村就有人这么做。
他挖了些香炉里的灰,用水搅拌开,硬生生咽了下去。他告诉我,人要是饿极了就睡不着,如果真睡着了,就醒不来。
他还活着,今年九十多,我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他活的比我长,比共和国长。他见过鬼子,也见多了死人。
他有自己的良知,也有自己的认知,我既不想改变他,也改变不了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我爷爷
自己名下4套房子,1个铺面,卡里面现金上百万。
老了自己还养蜜蜂,
冰箱里面放了几十斤蜂蜜,
为了把蜂蜜吃了,天天吃蜂蜜泡饭...
谁说也不听。
最后吃出糖尿病加中风,送医院几十万的用。
也经常听爷爷说起以前六十年代的各种他创业的艰苦事情。
小时候没吃的,然后每天都在想吃东西。爷爷的奶奶就是饿死的。所以这种环境下的带来的PTSD,基本没有任何办法。一身都在为了活着的食物而担心。
爷爷于上个月去世了,看到这个问题有感而发。
分割线.....
怎么都在想要蜂蜜...蜂蜜不能卖,你只要卖那么就需要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爷爷养蜂蜜完全是兴趣爱好,和给家里人吃。
爱强调没苦硬吃的人们,一般分两种。
其一是骗子。他们总爱强调各类成功者吃苦的经历,企图以此论证:你吃苦是好事。
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并不等于就自动获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天命。
不能因为“司马迁吃了一刀,写出了《史记》”,得出“吃了一刀的比如魏忠贤安德海都能写出《史记》”的结论。
吃苦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他们大多对此闭口不谈。
其二是,已经吃了许多苦的前辈——许多还是被第一类骗子骗得够够的了——于是得找补偿。
因为经历苦难,他们失去了许多东西,而所获甚微。
他们知道苦难是坏的,但如果相信自己吃了苦而毫无收益,就会让自己崩溃。
这时,人的心理卫护机制,让他们倾向于从缺失中寻觅回报。他们必须说服自己:
苦难有价值。
所以他们不停跟其他人念叨吃苦是好事,既是说服他人没苦硬吃,也是自我说服:
能吃苦是好事,吃苦本身是好事,自我压抑本身是好事……如此才能将自己的吃苦经历合理化。
这类没苦硬吃人有个鲜明的特色,是一旦遇到不肯吃苦的年轻人,哪怕年轻人并没伤害他们,只是表现出不愿吃苦的倾向,就要愤怒起来。
其实伤害他们的不是年轻人,而是已经被他们用“吃苦有价值”给自我合理化了的创痛。
“如果年轻人可以不吃苦也能过得逍遥快活,那我之前不是白吃苦了吗?!”
别笑话老年人喜欢捡废纸捡矿泉水瓶,我们这代人也有自己的PTSD。
例如:看见水龙头没关坐立不安、垃圾袋一定要装满才去倒垃圾而不是每天固定时间倒一次。
李嘉诚,最喜欢的一道菜是巴浪鱼打冷。
在他的家乡潮汕以前是最贱,最便宜的一个菜。会有卖货郎担着担子走街串巷卖。
在二十多三十年前,经济还不算好的时候,大部分人也看不起这样的食物,总称为“猫鱼”,就是猫吃的鱼。
所以他们不是没苦硬吃,而是习惯了那样的生活。
李泽楷受访时说,自己成年后从来不吃红薯糖水,因为他爸爸李嘉诚从来都是买的最便宜的红薯糖水,即使父亲身为亿万富豪,他两兄弟确从小到大都是吃的糖水就只有番薯,就吃伤了。后来成年独立后,就再也不吃红薯了。
李先生就是有苦硬吃[惊喜]
因为他们拥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恐惧于“万一什么时候这些东西有用而自己没有”……
这种恐惧最后以一系列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表现出来……
而这种恐惧,不仅仅来自于历史上的饥荒记忆,也来自于历史上存在的大量无理限制……
我突然想起xhs上也有个这个帖子。下边最高赞的评论是这个: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喜欢“没福硬享”?
老年人没苦硬吃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探究其原因,是由老年人心理特征决定的。
因社会角色变换带来的失落感,以及对自我价值感的依恋和追求。
老年人经过大半辈子的拼搏奋斗,渐渐退出工作环境,社会角色变换,由原来的职场能手或管理人员变成退休人员,自我价值感跌落,令老人产生一种失落感。从前工作辛辛苦苦,但却是自我价值的体现,那时候公司和单位需要他,薪水也让他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披星戴月,但是辛苦的付出都标注了人生的价值。
当社会角色变换之后,时间突然空闲了,没有工作要忙了,自我价值感缺失,感觉到自己没有那么重要,产生的那种失落感,让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忙碌起来变得还有价值,于是他会让自己去吃一些苦。
比如说,会收捡一些东西,保存价值,让自己觉得仍然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在吃穿用度上,可能趋于节俭,不浪费,从而无形在保存了价值。而在家里,可能希望通过忙上忙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通过劳动,表明自己在家庭里仍然有劳动的价值。
这个我要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朋友,跟我提到,其母亲退休,辛苦了大半辈子,他们都非常心疼,于是希望老人家不要太操心了,希望好好回报母亲,请了一个保姆照顾母亲,希望母亲好好颐养天年。但是后来发现,母亲闷闷不乐,便向我讨教。
我告诉她:以后在家里,不要让老人什么都别干,还是让他吃吃生活的“苦”,比如做饭的时候,也让她打打下手啊,饭后,也可以分配一些力所能力的劳动啊,比如洗碗,比较轻的家务活等等,同时,别忘了对她所做的劳动表示赞赏。
为什么呢?因为老人,也怕自己在家庭中,变得没有用啊。他希望自己在这个家庭中,仍然是有价值的,以前他们是顶梁柱,现在他退居二线了,但是仍然希望是这个家庭中仍然是很有价值的人。
后来我的这个朋友,她按我所说的,适当地让老人吃点“苦”,平时也忙上忙下的,比如买菜做饭,洗衣做饭,只要不过份劳累,仍然是能体现价值的付出,并被 家人所看见,得到回馈,老人就会在社会角色 变换中,能够顺利过渡,并接受这种改变。
当然,如果老人变得太过吃苦,就要好好地进行沟通了,例如天气太热都不舍得开空调等等,可以耐心沟通,太过吃苦,让身体遭罪,最后生病了,去看病吃药,不仅浪费钱财,也伤身体,还让自己难受呢。老人年纪大了,就会越长越小,就像回到孩子的状态,而我们,将变成要照顾 他们的角色 。
安全的需求。还有一种心理特征,有可能 是从前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累,对于贫穷的日子,已经过怕了。心理可能会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通俗的讲,就是穷怕啦!所以内心没有安全感,害怕再走回从前的苦日子,因此希望通过节俭、劳作,保存目前的成果,害怕因家庭变故或其它原因,再回到从前的苦日子。所以想通过存储金钱还有觉得有价值的物品,以保全自己往日无忧愁,这一点,是一内心对于生存以及安全的基本需求。
面对老人社会角色的变换,生理机能的改变带来心理的变化 ,我们又如何更好的照顾老人,帮助他们把老年生活过得有意义又丰富呢。
引导健康的老年生活。
虽然我也不提倡公园里的广场舞,但是我觉得老年人退休之后,还是要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比如现在很多社区,都设立有综合养老中心,里面有各种各样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比如唱歌班跳舞班,还有乐器班,还有老年大学,各种插花手工班也是不少的,老人家多参与社区活动,一是可以扩大社交,避免社会功能退缩,也可以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可以减少强健身体,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机率。
同时,我们也鼓励低龄老人,继续发挥社会功能,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甚至兼职工作,发挥余热,赚钱是其次 考虑的,而是让老人们能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我的价值,并适当的时候获得嘉奖,让他们获得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一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社区活动的老年人,会交到更多的老年朋友,不会觉得孤独,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肯定也比较高,会更乐观和积极,心理会更健康,而他们的活动、语言以及思想行为传达出来和积极符号,也给社区带来了好的示范,这对于营造良好社区氛围是非常有益的,而良好的社区氛围,是有利于社群生活的。
@知乎心理
@知乎生活






我奶奶一直没苦硬吃。
零几年的老家东北,奶奶一直住在乡下老旧的平房里,多老旧呢?那房子不是砖砌的,是土坯,而且不通暖气,一到冬天,要烧炕,奶奶就穿一件破的不能再破的绿棉服,屋前屋后地忙活。
当时我一家三口都住进了城市,我爸一直要接她进城住楼房,但她就是不走。我爸拗不过,就说给她新盖一栋砖房,她也不肯。给她买新棉衣,她也不穿。
一家人为这事总吵架。
后来镇里来了开发商,要征用我奶奶的宅基地,其他邻居都同意搬迁了,但我奶奶坚决不签字。
那开发商就找了群混混,天天骚扰我奶奶。我奶奶害怕得整夜失眠,可仍不肯走。
那天我爸带我回老家,劝奶奶,说咱走吧,咱搞不过这群开发商。
“这是定远盖的房子,他们想拆就拆?”
奶奶说话的声音不高,却很坚定,因为“定远”,是我爷爷。
“我不走,有能耐让他们把我打死。”
我当时初一,是女孩最叛逆的时候,仗着奶奶从小宠我,也跟她发脾气。
“你怎么这么固执啊!我爸是为了你好!你要是不跟我们去城里,我就再也不跟你说话了!”
我奶奶懵了。
我爸愣了半天,打了我一巴掌。
说你怎么跟奶奶说话呢!
我委屈啊,我心想我帮你说话呢你打我?于是就跑出平房,躲进车子。
那天,奶奶明明做了我最爱吃的玉米糕。
甜甜糯糯,周围一圈有点焦,我馋得够呛。但我就是不下车。
我爸也劝不动我,只好开车带我回了城。
可就在一天后,我奶奶病倒了。
ICU里住了几天,没再睁开过眼睛……
于是,我和她说得最后的一句话,就是那句:“我就再也不跟你说话了!”
我真的,再也没法和她说话了。
奶奶去世后,我又和爸爸回去过那老屋子。
那些玉米糕,还躺在冰箱里,我咬了一口,却根本咽不下去了。
-
我一直以为,我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了。
直到二十年后,通过了层层严苛的选拔之后,杨总设计师接见了我。
他说从现在起,你是中国首名时空宇航员了。
走上时空穿梭机之前,我问总设计师,说你当年飞天,害不害怕?
他笑,说怕什么?孩子,相信命运的安排。
时空穿越的目的地,被设定为2008的首都。
可命运,真的把我安排了。
我穿越到了1952年的东北,并且大头朝下摔进了雪地里。
-
“你醒啦同志?”
再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在一个很温馨的屋子里,躺在火炕上。
炕很暖。
一个梳着马尾辫,穿着红棉袄的女生走过来。
她端着个铁盆,里面冒着热气。
“我刚做了玉米糕,要不要吃?”
-
玉米糕?十多年没吃过这东西了!
我赶忙点头,从那小铁盆里拿了一个巴掌大的,捧在手里。
很烫。
我两只手来回倒着,趁玉米糕不注意,哐哧一口。
可惜,那玉米糕口感很糙,也不香,也不甜,火候也不够。
“好吃吗?”
那女孩问我。
“好吃,就是跟我奶做得有差距……”
“那她咋做的?”
“咋做的?精玉米面,加点奶粉,开水和面,然后猪油和豆油混着煎,煎好了,蘸白糖吃。”
我把菜谱倾囊相授,心想着帮一帮眼前这个手艺奇差的少女。
可她听我说完,愣了愣,问,“奶粉是啥?”
“奶粉就是……奶粉啊……”
她看我语塞,笑说“没事,反正我家也没猪油和豆油,也没白糖。同志,你是大城市来的吧?”
我这才想起,现在是1952年,刚建国……
“对了同志,你叫什么?”
“哦我叫陈小桃,你呢?”
“我叫余桂兰。”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余桂兰,是我奶。
而我和我奶,处成闺蜜了。
-
“你是说,未来咱老百姓,都穿的这么好?”我奶穿着我给她的羽绒服,一会转个身,一会摩挲着面料,“这棉袄叫啥?”
“这叫羽绒服,是伯希和家的冰河,鹅绒的,在未来也是尖儿货。”
“伯希和这人……家里有条河?”
“不是……诶呀,反正裙子啊包包啊啥的我这次没带,只带了这个……”
“我就喜欢这个,又暖和又好看。”
奶奶露出了我看见奢侈品包包才会有的那种眼神……
“喜欢送你了。”
“啊?那不成!”
“听我的。我不能白吃你那些玉米糕啊!对了,给你尝尝我们未来的方便食品……”
我从包里拿了方便面、午餐肉、和果汁出来。
5分钟后,我奶又吃High了。
“好吃?”
“太好吃了吧……”
我赶紧澄清“但是啊,这些吃的就都是垃……就都不是啥好东西,在未来啊,什么饺子、烤串、汉堡、披萨,我都吃腻了!”
“汉堡披萨是啥?”
“外国人吃的玩意,就是鸡肉肉夹馍,猪肉馅饼。”
“全是肉啊!?”
“我最近减肥,都不敢吃肉。”
“你天天都能吃上肉?”
我顿了顿,“是啊,咱国家的人,天天都能吃上肉。”
-
“真的?”
“真的。”
-
她眼里,是好看的光。
我有些愣神。
原来她年轻时,这么漂亮。
我说这样吧,我给你看看未来咱都咋生活。
我拿出平板,找了个当代的国产爱情电影:《超时空同居》。
余桂兰,看傻了。
我说,“这就是个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你可能看不懂设定……”
她说,“你别说话!”
电影放完,她沉默了很久。
我很得意,说怎么样,未来世界漂亮吧?
她说,“小桃同志,什么是爱情啊?”
-
余桂兰此时只有17岁,当然不懂。
而我27了,是吃过见过爱过痛过的人了,她这么问我,我却也想了好半天。
“大概就是,你想把最好的都给他。”
她说,“小桃同志,我最好的东西,都可以给我的革命同志的!”
我笑起来,“不一样,把好的东西给革命同志,是为了信仰。”
她点头,“对啊!”
“但给自己爱的人,没那么高尚,就是为了开心而已。”
她脑袋一歪,显然没懂。
突然,有人敲了几下门。
我警惕了起来,毕竟此时已是深夜了。
而这平房里,只有我和桂兰两个人。
可余桂兰倒是很轻松,她走到门口,问谁啊?
“同志你好,我是当兵的,和部队走散了,雪太大了,我想进屋歇个脚。”
“好。”余桂兰就要开门,却被我拦住。
“人家说是当兵的你就信啊?”
余桂兰笑说:“村里没坏人,坏人几年前就都被打跑啦!”
此时,门外的人说,“同志,我叫陈定远,我喝口水就走。”
-
陈定远?我爷爷!?
-
我爷爷,用现在的眼光看,真的不高,而且一脸风霜,但眉眼绝对算是俊俏。
余桂兰把他放进了屋,给他弄了一碗水。
昏暗的灯光下,我爷爷的绿棉服上,全是破洞、血迹,以及满肩满袖的雪。
那些雪被屋里的锅炉烤了,化成水,把整个棉服都湿透了。
于是,陈定远虽然进了屋,却一直在发抖。
余桂兰不忍心,说你把外衣脱了吧。
陈定远愣了,“同志,我……”
我说,“啧,让你脱你就脱!”
陈定远:“可我里面,没咋穿衣服……”
我被我爷爷逗笑了,而我奶奶余桂兰脸红了。
余桂兰柔声说:“家里还有床被子,给你披上。”
可陈定远还是摇头,说:“其实,我胳膊有伤,别把你家被子弄脏了。”
余桂兰一听,急了,说:“那你快点脱了,我帮你看看!”
说完,我奶上来就扒我爷的衣服。
陈定远脸通红,却没敢阻拦。
我憋不住笑,余桂兰一指我,“你转过去,你没处理过伤员,别吓着!”
-
“其实你不是和大部队走散的吧?”
“啊?”
“你是个伤员,被遣送回国治伤,又私自从医院里跑出来,想再去朝鲜打美国鬼子,我猜的没错吧?”
陈定远被余桂兰完全识破了。
“你怎么知道……”
余桂兰一脸得意,“你这号人在我们丹东,见得多了。”
余桂兰花了十几分钟,给陈定远的伤口包扎好了。
然后,她用少女特有的嗔怒,逼陈定远在里屋睡,说志愿军来了她都让志愿军睡里屋。
之后,余桂兰就在火炉前面,为陈定远缝补衣服上的破洞。
可她针线活很糙。
不是因为年仅17,我奶奶就是天赋差,一辈子针线活都糙。
于是我说我帮你吧。
她说行啊,你都27了,女红肯定好。
可她很快发现,我比她还差一大截。
我给裤子打个补丁,直接把裤腿封上了。
她赶紧抢过来,说姐要不你也睡会吧,年轻人别熬夜……
于是我也裹着宇航睡袋睡去了。
-
直到天亮,我又被玉米糕的味道弄醒。
“同志,我只缝好了鞋子和棉裤。”
此时,余桂兰正把叠好的衣服递给陈定远,小两口趁我没醒,依依惜别呢。
陈定远套上,说我大棉袄呢?
余桂兰:“没缝好。”
陈定远:“一宿都没缝好?”
余桂兰:“咋的,不行呀?”
陈定远:“行啊!确实破的地方太多了嘛。”
余桂兰瞪了陈定远一眼,在一旁拿了我送她的那件羽绒服。
“你就先穿这个。”
“啊?这,这绝对不行!”
“你穿上!”
说着,余桂兰就把羽绒服往陈定远身上披。
可陈定远赶忙推搡。
“不行,我们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的!”
此时,余桂兰手一停,“可我是家属。”
陈定远:“啊!?”
我:“啊?”
余桂兰正色道:“我父母,曾经在东北抗联,杨靖宇的兵。”
陈定远半晌没说话。
最后,他郑重地穿上了那件羽绒服。
-
风雪停了。
太阳初升。
陈定远背上行军包,要去朝鲜打仗了。
大门打开,他在门口站了很久,不敢走,也不敢回头。
而余桂兰则在一旁装作忙碌地打扫屋子。
我说:“亲奶奶你啥时候打扫不行啊!还有你,我的定远爷爷,你想说啥就说,别婆婆妈妈的你是个兵!”
陈定远装作恍然大悟:“哦,对!余桂兰同志……”
余桂兰:“诶!”
陈定远:“那个……“
余桂兰:“咋?”
“就是说啊……”陈定远咽了口吐沫,“我的军棉袄,我会回来取。”
我在一旁,猛呛了一口水。
余桂兰笑起来:“嗯,等你!”
陈定远此时却似乎如释重负,露出了憨憨的笑容,回身出了屋子。
屋门关上。
余桂兰也不打扫了,就站在那,看着门,愣愣地出神。
我走过去,调侃她。
我说余桂兰同志,见到帅哥你是真下血本啊,我跟没跟你说那羽绒服是伯希和的,鹅绒的,放你们这年代就是抗寒神器,鬼子那边的麦克阿瑟将军都穿不起!
“我知道啊,那件羽绒服,是我穿过最好的衣服。”
“那你还送人?”
“我开心啊。”
她脸都红到耳朵根了,可还是忍不住笑起来。
突然,敲门声又响了。
“谁啊!”
“我!”
余桂兰开门,门外,是陈定远。
“你不是要去朝鲜打仗吗……”
“余桂兰同志!”
“啊?”
“刚才的话我没说完!”
“你……还想说啥?”
“我想说,我们,很快就会胜利的!”
“嗯,我知道啊。”
“还有……”
“嗯,我在听。”
“还有……”他深吸了口气,“胜利之后,我会再回来,娶你!”
说完,陈定远立正。
站在雪里,敬了个礼。
余桂兰眼圈一下子红了。
末了,她轻轻点头。
“嗯,等你。”
-
12个小时后,我的穿梭时限到了。
我被自动传送回到了原来的时空。
睁眼的第一时间,杨总指导跑过来跟我道歉,说对不起啊孩子,把你送错了地方。
我说没有啊,我很喜欢那个地方。
可就在此时,总控室的警报灯爆鸣。
接着,一股剧痛,伴随着巨量的记忆,灌入了我的脑子!
杨总指导一愣,紧接着大吼:“医护人员呢!打镇定剂!这孩子改变过去了……”
恍惚里,我发觉的记忆正在迅速被修改着……
我的爷爷陈定远,没死在极寒的天气里。
他一直很健壮。
甚至在十几年前,一群要强拆的混混去他家闹事,他把我奶奶护在身后,持刀硬刚了十几个流氓。
后来,他劝我奶奶去城市近郊买个小洋房生活。我奶奶则没有半分固执,念叨着:你去哪我就去哪呗……
-
三天后,我的时空穿梭症痊愈了。
出了病房,我立刻订了机票,回到了东北。
然后坐高铁,再坐无人出租,花了9个小时,总算根据新的记忆,找到了爷爷奶奶的新宅子。
他们,真的还在。
一进门,90多岁的余桂兰就端了个铁盆走过来。
“奶做玉米糕了,趁热吃。”
-
那个下午,抗美英雄陈定远又讲起了他当年的神勇。他说鸭绿江的12月天寒地冻,但他陈定远作为侦查员,就是能在最冷的时候穿梭火线,一夜独行数十里不觉得冷。
“都是因为你奶奶给的这身棉袄……”
我奶奶翻了个白眼,“那是羽绒服!伯希和的冰河!来自未来的闺蜜送给我的!”


(*灯光问题,有色差)
陈定远憨笑,“总之就是很神奇呀!”
我:“没什么神奇的,这款冰河羽绒服是95%5A级鹅绒的,蓬松度也是2024年市面上最高级别的,再加上内层银离子热循环科技,穿上就暖了5度。而且用了军工级面料,防风防雪,还速干,还够柔软,其实就是各种科技叠满了而已。”


“2024年的军工面料?我说怎么这些年都不坏……”陈定远说着看向余桂兰,“宛如我和桂兰同志的感情。”
余桂兰打了个寒颤,“说什么呢!”
陈定远:“情话啊,短视频里学的,专业不?”
余桂兰:“专业个屁,孩子还在这呢!你不嫌臊得慌!”
陈定远咧着没几颗牙的嘴笑,脸上竟仍有当年英俊的轮廓。
“怕啥?咱俩这革命爱情,从开始到现在,她不一清二楚吗?”


广告
【冰河】5A级鹅绒,伯希和1000蓬户外御寒加厚鹅绒
¥2000.00
去购买
有多少人因为上海封城的那两个月养成了随手屯点物资的习惯。
未来的20后,30后吐槽:我爸妈那俩老古董,仓鼠一样,每个礼拜买一堆物资,真是搞不懂。
作何感想,哈哈。
我现在正在饭馆吃饭。旁边四五个老不死的正在说他们养老金有多高。卧槽
这种属于心灵创伤,他们拥有一种强烈的恐惧,这是晚年的时候,作家巴金听到人清唱样板戏的反应:
“好些年不听‘样板戏’,我好像也忘了它们。可是春节期间意外地听见人清唱‘样板戏’,不止是一段两段,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接连做了几天的噩梦,这种梦在某一个时期我非常熟悉,它同‘样板戏’似乎有密切的关系。对我来说这两者是连在一起的。我怕噩梦,因此我也怕‘样板戏’。现在我才知道‘样板戏’在我的心上烙下的火印是抹不掉的。从烙印上产生了一个一个的噩梦。我也曾崇拜过‘高、大、全’的英雄……可是后来就知道这种用一片一片金叶贴起来的大神是多么虚假……”
现在抖音上很多人把样板戏当笑话,天天在玩梗,结果巴金晚年听到有人清唱几句,竟然就被吓成了这样,竟然“接连做了几天的噩梦”。
作家张贤亮评价样板戏:“样板戏不过是恐怖的回忆,令人失眠与战栗。”
这两个人就属于属于心灵创伤,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说明这两个人连现在的网友都不如,网友都敢拿样板戏玩梗和取笑。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天赋真的比努力更有用吗?
很想脱离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办?
内心强大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女生在比较私密的部位纹身,都是什么心理?
鬼拿活人抓交替是不是一种很自私很缺德的行
敢不敢说出你一直不敢说出口的小秘密?
反社会人格有哪些不可思议的行为?
世界上很聪明的罪犯有哪些?
很少发朋友圈的是不是都是工作很忙的人?
有什么骇人听闻的真实案件?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1-06 23:01:21  更:2025-01-06 23:33:23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