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到 24.6%,为什么青少年抑郁的这么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 正文阅读 |
|
[心理咨询]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到 24.6%,为什么青少年抑郁的这么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而是一种疾病。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一些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人民日报) [图片] |
跟国外网友聊天谈到作息的问题 我给他讲了一遍高中时间表 他说我撒谎 “这样绝对会死人的吧!” “真可怕,我这样做会变成心理变态的。” |
学最真善美的课程,挨社会的最毒打,不抑郁才怪。我是整到中年了,还在为青少年无知买单。整个文科课程,连家庭关系都教不清楚,学的越投入,遇到现实约撕裂,能不抑郁吗?可以说越优秀的孩子越抑郁。 举个例子来说,初中有一篇课文朱自清《背影》,印象当中是讲父子情深,我自幼和母亲关系更好一些,对此不是很理解。开篇第一句,我找了网上的课程笔记大家看看。 |
|
但事实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怎么理解,写的是不相见,不是见不到,朱自清这样的白话文大师,用词用句还是很有造诣,在说父子吵架了不相往来两年多啦。文章最后一段也有印证“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这篇背影,刊登于1925年的《文学周报》。这也是比较值得玩味的事情,爸爸和儿子吵架了,儿子不是登门认错,而是拿着《文学周报》隔空喊话。真实的事情应该是:家道中落之后,儿子(朱自清)成年,爸爸却有很强的掌控欲,两个人吵了一架,儿子负气出走,父子两年不相见。两年后,父亲谎称身体不好(别说我怎么知道谎称的,百度告诉我的,朱鸿钧(1869年—1945年),字小坡,朱自清的父亲),儿子发个文章表面上说怀念父亲,相互给个台阶,实际上儿子还是有很多不服气,但是父亲意识到了儿子的成长,也就相互和好了。 父对于子来说,更多时候是权威,有些时候不近人情,公平向权利让步。 少年时期:爸爸加班,没办法带你去儿童乐园。 青年时期:不许早恋,好好读书,不许看课外书。 至少我和我爸之间怄过不少气,至少说在那个年纪说想念父亲,父子情深的……我觉得都挺适合当政治家的。至少让我按照老师的理解方式去对待父亲,我接受不了啦,接受不了就容易抑郁。人到中年才理解,他当时也有局限性,更多的希望他退休了,活的开心一点。 再说说爱情,真是早恋猛如虎啊,自修课和女同学多讲几句话都传达了家长那里。整的我看见女神,除了掏心掏肺,啥也不会,一个劲就自卑。女神喜欢上别人,没和女神考到一个学校……那个叫失落啊,此处可以有抑郁吧?其实,女神看你,只有一个感觉——幼稚。谁来教教什么才是不幼稚的爱情?让上海人民公园、杭州万松龄书院的叔叔阿姨们减小点压力。让广大知乎er不再担心出生人口不足千万。 刚去隔壁答了“30多岁的大叔到底能把20多岁姑娘看得多透彻?”,经过中小学的真善美的熏陶,反正我是2岁的女儿都看不穿,看见她一道歉就教育不下手,一哭我就没办法。所以,感觉被义务教育一顿PUA,只学好了奥数,除了去三墩职业技术学院和五角场社区学院各拿了两本证,其他啥也不会,能结婚真是奇迹。 |
厉害了,宇宙第一卷的环境下居然还有四分之三的孩子没有精神崩溃,优势在我 再想想好的一面,如此重压下只要苟住,一旦润去福利国度,那幸福感还不得次方级增长?不得爽爆了?精英博士们在加拿大当伐木工都说从没那么幸福过。 |
因为我国青少年阶段,在学校里学到的三观,很多放到社会上发现根本行不通。 学校里面教你们对人要真善美,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到了社会上胡搅蛮缠的人多了去了,碰到不讲理的人直接傻眼,你讲理人家不讲有什么用?碰到骗子被骗得团团转,找谁讲道理去? 学校里面教你们勤劳致富,要有奉献精神。到了社会上发现勤劳根本不能致富,想要致富只能靠坑蒙拐骗、炒房、投机而不是所谓“奉献精神”。有钱人的发家史,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学校里面教你们人人平等,到了社会上谁跟你平等去?你觉得一个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农民和一个东部沿海城市CBD里面的中产,到底能平等吗?你跟你的领导去谈谈人人平等试试? 学校里面教你们不要谈恋爱,学习学好了以后校花会主动对你投怀送抱的。到了社会上发现,决定校花会不会对你投怀送抱的,不是你的学习成绩,而是你爹妈有多少钱。 换你你抑郁吗? 李华父母都是河南的农民,家里有三头羊。毕业后去北京进公司996,一个月赚8000,房租一月3500。从来没谈过恋爱,喜欢过的女神爱上了班里的富二代。 王强父母都是北京本地人,家里有三套房。毕业后进了自己家的公司混日子,一个月零花钱三万。昨天校花刚刚坐上了自己的保时捷副驾。 他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
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是一个青春疼痛文学盛行的年代。当时,我们年级疯狂地流传《三重门》、《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期的《萌芽》杂志和新概念作文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找到了共鸣,缓解了我们的抑郁和伤痛,让我们深刻地觉得,自己不是异类,我们并不孤单。 那时语文老师让我们写周记,我写的周记也属于这种风格:青春期的叛逆,卑微的暗恋,一切敏感脆弱的心事,对自由的向往,对应试教育和家长专制的抨击… 班上还有个黑黑胖胖的男生,他写的周记是玄幻武侠风,深受男生欢迎。那个年代,我们也看江南的九州缥缈录,看今何在,看沧月沈璎璎,看《今古传奇》…… 我们俩的周记本只要一发,都是先在班上传阅一圈,几天之后才传到我俩手里,这中间本子在谁那儿我们都不知道。但这完全不影响我们交作业,因为我俩的创作欲非常旺盛,给我们面前扔个石头都能对着它写出五千字。 我说的这些,85-90生人应该是有共鸣的。我们怀念自己的青春,因为那个年代和现在太不一样了。个性自由的声音甚嚣尘上,我们以反叛为傲,我们在重点高中翻墙出去打夜市,我们给校长信箱写检举信揭发学校食堂和小卖部,我们时不时停课回家反省,我们用文言文写反讽的检讨,我们在班里搞小团体拉帮结派,我们很痛苦,但我们有同伴,我们能够被理解,我们不孤单。 很多大人一旦成长为大人,就忘记自己童年的恐慌和无助,忘记自己青春期的迷茫和不安。 他们只记得当下的辛苦与不易,他们觉得与生活的苦比起来,学习的苦根本不算什么。 是的,学习本身并不苦,苦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苦的是一个月休息1天半,其余每天都在凌晨五点的起床铃中醒来,没时间洗漱,没时间蹲坑,没时间洗头洗澡,上课不能说话,下课不能睡觉,到班不能迟到,在教室里不能吃东西,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 苦的是你没有资格抱怨。国家供你九年义务教育,各种补贴各种助学机制送你进大学,整个社会都尊重人才,整个省都在内卷,你高考整条街不能鸣笛,整座楼不能装修,整个社会给你让道。苦的是你父母辛苦赚钱供你读书,他们舍不得吃穿,指望你走出小镇,改变命运。你出生在最好的时代,你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做,你有什么资格抱怨? 苦的是你埋头苦学了一个月,成绩丝毫没有起色,苦的是你后面那个人天天跟同桌谈笑风生,从不努力,闭着眼也比你考得好。苦的是每次成绩出来,要忍受老师的挖苦,家长的斥骂,同学的嘲讽,苦的是你明明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你不知道你要做到什么程度,才会让人满意。 没有人来告诉你:你其实并不孤单,你的所有困扰,都不是无病呻吟,都是一个敏感的少年,出自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望而不得的正常的痛苦。 你好像没有同伴,因为正确的价值观应是积极昂扬奋发向上的。大家好似已经以「痛苦」为耻了,在作文里,山河一片大好,个个根正苗红,都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是意气风发的中国青年,都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未来的栋梁,你置身其中,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废物。 你追的星,大人说这是饭圈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袭,活该塌房,活该被整顿,你已经不敢说自己追星了。 你玩游戏,大人说这是洪水猛兽,“防沉迷”一开,你连号都登不上去了。 你看动漫,大人说多大的人了还看动画片?很多动画陆陆续续都看不了了,连你最喜欢的迪迦奥特曼也被封杀了。 重点不在于这些东西究竟对青少年好不好,应不应该整顿,而在于你慢慢发现,全世界都在否定你喜欢的东西,等于在否定你这个人。 作为一个高中老师,我真的非常心疼我的学生。 我从教第一年教的学生是99年的,后来便都是“00后”。我觉得这一代孩子综合素质更高,更乖,更符合时代前进的步伐,更符合祖国对人才的期许。 但他们好像比我们当时更不快乐了。 不是说非要得上抑郁症,才值得关注。抑郁症毕竟是病理性的,但抑郁情绪在高中生中蔓延的程度之普遍,也触目惊心。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必须不快乐?为什么非得不快乐,才能成才? 为什么那么多老师和家长,都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
高中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被爱是因为优秀。 清楚地记得,高一家长会的前夕,白天嘻嘻哈哈的我,躺在宿舍床上,强烈的悲伤袭来,眼泪不由自主地掉,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出问题了。 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失眠多梦,入睡极其困难,半夜惊醒后只得睁眼到天明。偶尔焦虑到喘不过来气,只能去买面包零食等高热量食物,通过食物缓解内心的苦闷。 我太想改变了,可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次次考试一次次失败,鲜红的数字仿佛在嘲笑从拔尖沦为平庸的我。 内心多不甘,中考失败后,老天不仅带走了我优等生的光环,似乎还收走了我所有的聪慧。 每一次上课我都很紧张,害怕自己听不懂,可就是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喝咖啡、掐手臂掐到淤青、拿笔扎大腿......可无论怎么样,思维不受控制,昏昏欲睡间,被老师点名了好几次。 我陷入了一个混沌状态,记忆力不复以前,连对书本的理解能力都在下降,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懒、疲乏控制了我的意志,整个人好像一台生锈的机器。 很明显,我焦虑、抑郁的心态已经有了躯体化表现,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即将坠入深渊,有时候觉得,不如就这样吧。 曾经,旁人嘴里的优秀是我价值感的支撑,失去了这些,我从刚开始怀疑生活的意义,到后来觉得这些也本就没有意义...... 跟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没忍住痛哭,她心疼得不知所措,小心翼翼地问我:“要不我们转学到离家最近的普通高中,或者你想休学复读都可以,这样压力没有这么大,你觉得呢?” 我很震惊。 爸妈一直以来的高期待让我以为,足够优秀才值得被爱。转学到离家最近的那所普通高中,意味着放弃现在读的市重点高中,他们居然允许女儿放弃优秀,只是希望我不那么难过。 我突然意识到,妈妈在无条件地爱我。这种极有安全感的认知,犹如一束光打在了身上,成为了我想改变的动力。 我哭着跟妈妈说:我再试一试。 可哪有这么简单,我被划入了普通班,对一个从小顺风顺水、备受期待的人来说,“普通”两个字太过于扎眼。 看着那些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学在重点班斩露头角,我内心彻底崩塌,无比煎熬。 小时候有多自信,被边缘化后就有多自卑,我留了厚重的刘海,走路会微低着头,不想撞见不敢直视以前的同学,消沉地躲进了自己的壳。 周身萎靡,没有一丝朝气。却又害怕自己的颓废被人发现,每天精神高度紧张地要求自己努力乐观,掩盖真实的低落,不想让任何人担心。 我与负面情绪硬抗,内心深处因无力回天而痛苦不堪,对自己失望到极点的时候,会忍不住从四楼宿舍走廊往下看,觉得活着好累啊。 爸爸来参加了高一的家长会,我写一封信放在桌上,大致意思是:爸爸妈妈对不起,没有办法让你们继续骄傲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变成这样了,我真的觉得自己很没用,我不敢回家,不知道怎么面对你们,对不起。 家长会结束,我不敢送爸爸出校门,第二天上课,我看到爸爸在那张纸的背面给我写了回信。 他说:爸爸觉得自己做父亲很失败,失败到女儿不敢回家。女儿,你要记得,不管你怎么样,你都是我和妈妈的骄傲,家永远是你的港湾。 小孩崩塌的世界突然又亮了。 那个周末我惴惴不安地回了家,爸妈很开心,绝口不提我愈发拉胯的成绩,和以往一样,爸爸做了我最爱吃的菜,妈妈切好了水果,妹妹奶呼呼朝着我笑,他们静静地陪在我的身边,理所当然地爱着我,没有因为我够不够好有丝毫变化。 原来他们爱的是活生生的我,而不是那个被贴上“优秀”标签的工具人。 巨大的安全感在慢慢吞噬着内心的黑暗,我试着停止自我攻击。 他们对抑郁一无所知,却接住了即将坠入深渊的我。 爸妈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在那个时候拉了我一把,在之后也成了我生命的原点。 现在,无论我在哪里,做什么,都没有那么畏惧。 大胆去爱呗,最坏的结果不就是失恋,我有爸妈。想做什么就尝试呗,做不成也没关系,我有家。 虽然爸妈做父母的路上也会有很多瑕疵,但他们真诚质朴地爱着自己的小孩。 他们很普通,却给了我最大的能量过好这一生。 —————————————————————— 4.3 更新,把这段经历写出来的原意是想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这一代孩子所谓不愁吃穿的背后,在背负着什么。也希望更多爸爸妈妈能因此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成长路上他们更需要什么。 没想到引发了这么多让人心疼的共鸣,那想写给每一个有共鸣、在挣扎的你: 宝贝,我知道怎样的开导对你来说都很无力,我太清楚身处深渊的时候,其实所有的道理都明白,只是很难做到。但我希望无论多难熬,你都要继续挣扎。我没有继续写下去,爸妈是给了我一定的动力和安抚,但后续那段时间我仍然很煎熬,一直苦苦挣扎寻求一个出口,就是这么挣扎着挣扎着,很突然地有一天我发现,好像就过去了,我的心态一下完全不一样了,那些摧毁我的负面力量似乎帮我构建了一个更开阔强大的内心世界。现在我已经工作了,除了这件事,后续我也有面对其他很难的时候,但走过了最初的那道坎,我站在人生这条广阔大道上,对失败的认知已经更深刻了,甚至做好了直面更多崩塌的准备。生命就是在于折腾,它让我们不断崩塌,也让我们不断成长。人生毫无意义,但来了这一遭,就好好体验想体验的,好的坏的都是经历而已。 |
你中考考不到前一半,进厂了; 你高考考到了二本,进厂了; 你高考考到了211以上,调剂到化工或机械专业,进厂了; 你成功转专业计算机,结果考研没考上,进外包了; 你考上了研究生,结果调剂到电子信息(材料方向)专业,毕业后还得进厂了,工资一个月比本科生的薪资多一千; --到这一步,你已经是本科扬州大学以上,硕士南航以上了,战胜了95%的高中同学了。 以前那个年代,是正筛选,只要一个人,有一个证,有一个熟人,或者掌握一种技术,都能有正反馈,比如: 张三在工地打灰,他苦学两年,考到了会计证,调到集团财务部审计处去了; 李四本科学的工业工程,他从工厂辞职,考了数学教资,很快入职一所初中,过两年调公办初中去了,虽然不一定工资高,但远离工厂了; 王五在某效益很差的化工类国企呆了3年,终于是受不了辞职下岗去深圳,期间他摸清了从香港进出口小食品的大致流程,很快找到了一个进出口公司的职务。 现在是负筛选,现在的情况是,不要说待业了,就算在某企业混了三年,感觉不满意辞职,只要不是对口方向,都会被说成“不好的记录”。 一句话:校门离(买)房门太远,离厂门太近。 产业升级失败和面临整体困境的系列问题,最不应该的就是年轻人承担,结果最后都由年轻人承担。 2015年的去库存的这一波房价炒作,也许很多年以后都会上初高中历史课本,成为历史中考和高考高频题目。 涨价去库存带来的社会的,经济的,乃至其他层面的效果,恐怕不亚于一次相当于德国在斯大林格勒级别的惨败。甚至可以说,比日本当年还可怕,因为日本当年虽然房价暴涨,但是日本当年选择了在全方面放水,日本老百姓也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醉生梦死了三四年,学生毕竟随便考个好点的大学,毕业了就有大企业抢着要,哪怕是开出租车,在东京,一趟都能挣一万日元,一天入账七八万日元,按照今天的币值算,也是入手4000每天,过得是什么神仙日子,真是不敢想象。 这个策略对青少年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让中国的青年人逐步的走向魔怔和疯狂,2015年之前笔者做过调查,农村孩子和小地方考上大学的孩子可能希望尽早在大城市买房安家,对薪资有较高要求,大城市的本地生源,实际上是不会刻意追求计算机的三四十万的薪资的,因为很多孩子认为那需要996,身体吃不消。而现在,实际上不要说北上广了,就是苏州,青岛和重庆这样的城市,能独立托举当地稍好的房子的房价的,实际上也就是本硕985热门专业的一批学生了,这批学生占比可能不会超过高考报名人数的3%,其它人除非家庭条件很好,独立成家的几率就很渺茫了(除非你放弃生活质量)。 换而言之,这种情况下,青少年能不抑郁吗? 我身边许多在高中一线从教的朋友都说,以前都说,某同学高一成绩能考二本,抓抓基础题,高二能上一本,稳一下拔高题的正确率,抓一下应试习惯,可以提到211,再强化一下难题,语文上提点一下答题技术,就能试试看末流985了,到这一步差不多了,老师不苛求了,就看学生主观能动性了,继续苛求学生,怕学生压力太大出问题。 现在呢?现在这些老师会被家长投诉,不思进取,把学生带到末9就TP了。 说实话,我每次脑子里想离开这里的时候,我都会去想,一定要坚持到那一天,看看这个时代如何最终落幕。 终有一天,我想,我会在课堂上讲述“中国现代史”最后一个单元,我会把这个时代我经历的一切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历活灵活现的说出来,也许那天学生只会当个乐子听,听完笑一笑,那也行了。 |
我觉得只有24.6%检出抑郁,已经说明我们的孩子已经是足够逆来顺受,乐观积极了。 我依然记得我初中教改班的同学下课不出去,拼命赶作业,高中早上六点半到校,夜里自习到十点的场景 。 如果让我现在做助教接触的加拿大学生,这群高中下午三点放学谈恋爱的孩子体验下我们初高中地狱模式,估计得抑郁率90%。。 PS: 放两个图更有说服力一些:21年10月16日学校的本科生不满homecoming的线下活动取消,自行party,如下图,还砸伤了一个警察。。 |
|
帮朋友推广一个硕博留学工作室,海外科研背景的师兄师姐提供超级专业的前期咨询: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1dvs.23580594.0.0.1d293d0dxqeaUM&ft=t&id=665911218248?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1dvs.23580594.0.0.1d293d0dxqeaUM&ft=t&id=665911218248 |
要打造我国特色的抑郁症检测标准,不要被西方标准牵着鼻子走。抑郁症检测表上,要提前附带国外战乱啊,疫情的相关话题。心情选项一律改为好,很好,非常好。 |
他们从来不会直截了当的要求你去死, 他们只会反复的不经意的向你谆谆善诱,让你不要活了。 |
不奇怪,这一代未成年人的压抑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步。 说是21世纪的“程朱理学”也不为过。 存天理、灭人欲,专灭未成年。 和未成年人相关的产业,谁碰谁完蛋。 比如每周只有在周末规定时间玩三个小时游戏: 《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各级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每周只有周末三天每天可以玩一小时,还是晚上20-21点这个时间段。竞技游戏一到9点,哪怕游戏没打完,也强制下线。很多上学比较早的高考都结束了,游戏还被限制着呢。 而且在这种对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下,未成年人也几乎是网上“人人喊打”的群体:游戏里到点准时挂机坑队友,主播打赏未成年随意退款,建个群吹水有个未成年混进来说点啥都容易被扣上帽子,漫展之类的线下活动涉及未成年也容易被抓辫子闹事。 所以社会环境上成年人也天然的和未成年人割裂。中国崇尚吃苦、恨娱乐,做所有无目的只为取悦自己的事情都容易被抨击。这一点在未成年人身上被无限放大。 肉食者猥亵一下未成年没事,你敢给未成年提供娱乐试试呢? 对未成年人的过度保护也导致商家不愿意服务未成年人这个“钱少事多”的群体:未成年钱少,家长事多。 分级制度又不完善,干脆未成年禁欲吧您内。 我小时候,少儿频道每晚7点有虹猫蓝兔七侠传、哪吒传奇、中华小子,8点动漫世界有蜘蛛侠等进口动漫。地方台有少儿频道,电视台经常能看到日漫。 现在为了防止文化入侵形式的文化扶贫,少儿频道从虹猫蓝兔哪吒传奇变成了喜羊羊再变成熊出没,现在连熊出没都没有了,只剩粗制滥造的3d建模垃圾。唯一的要求就是动、有声音。最好什么内容都不输出、不传达,不然容易被抓小辫子。动画片只要能动、有声音、说废话、够枯燥就行了。 对了,《喜羊羊》这种90后看起来就是低龄辣鸡的东西,还被统一和谐了一次:煮羊的锅不能有火,切菜等动作必须用手刀等。具体可以去搜索了解,太多了。 现在未成年所有娱乐业都是一刀切,肉食者只求方便管理,经营者只求别出事别被下架,家长只需要苦行僧式学习,稳定才是第一位的,未成年人贫瘠的精神世界都没人关注。 所谓的“重点保护未成年群体”没有给未成年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世界、更优质的娱乐内容、更幸福的童年,只是单纯的一刀切,不让未成年人接触任何东西,也让经营者不敢为未成年人提供任何服务。一切娱乐都要抹杀,一切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都要上纲上线鸡蛋里挑骨头,将未成年人和社会狠狠割裂开来。 家长只在乎怎么让孩子“省心”、社会只在乎怎么让家长“省心”从而让家长愿意生育、商家只知道给未成年产出任何内容或服务都容易被上纲上线,功亏一篑。至于未成年人压抑的精神环境和贫瘠的内心世界,是没人在乎的。 很多app都被吐槽是童厕,但没人注意到未成年人只有童厕可去了。 任何圈子都没人愿意带也没人敢带未成年玩。 这一代的未成年已经压抑到了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 这个抑郁率足以说明我们的优越性:都tm这样了,还有一多半人没抑郁呢! 太厉害啦! ——更新—— 很多事情我们从小到大每天经历,所以都习以为常了。比如“早恋”就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在世界大多数人看来,恋爱就是恋爱,没有早晚一说。中国一开始也没有,但是在近代快速工业化进程的作用下,人们对教育高度重视,升学压力越来越大,一切“影响学习”的因素都要踩在脚下永世不得翻身,比如游戏,比如“早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和冬妮娅恋爱时就是未成年,《怦然心动》女主更是8岁就开始追求男主。世界范围内很少有对校园恋爱明令禁止的国家,但是国内如果你要是校园恋爱,就是“早恋”,就要被处分。 我高中的学校对早恋处理方式是这样的,不可谓不恶毒:男女双方连着家长一起叫到学校,只开除一个,由早恋的男女学生双方家长一起决定开除自己还是对方。 A情况:都说开除自己——都开除 B情况:都说开除对方——都开除 C情况:一个说开除自己一个说开除对方——说开除自己的那方开除。 总之,只要有人收到“开除票”,就直接开除。 棒打鸳鸯做到这种恶毒的程度,不可不服。不但要开除,还要看到两方反目成仇。恶趣味到这种程度,我工作多年之后回头看仍然惊叹于学校的恶毒——把人性的恶和自私赤裸裸的掀开。 不过高度的性压抑不只存在于青少年群体,我国现代社会整体就是一个比较性压抑的状态。只是青少年更加容易被控制。 比如“扫黄打非”这个东西,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基本看不到…我们同样也习以为常了~ ——再更新—— 看到大家都在讨论,我很高兴。我真的希望能有更多人观察到当今青少年的窘境。 客观的聊完了,突然想说点主观的。带点个人情绪。 我是个90后,离开校园出来工作已经三年了。 运气挺好的,躲开了疫情,享受完快乐的大学生活才毕业的。 说实话,工作挺辛苦,自己独立生活了才发现钱是那么不经花,明明没什么大消费,但是就是没了。 我经常做一种“噩梦”:梦到自己带着记忆和知识穿越回中学时代。我在梦中的情绪不是重活一次改变人生的欣喜,而是深深的恐惧——好不容易熬出头,又要再来一次……高中的知识,我早就忘光了。如果让我重新熬一次中学的压抑生活,我真的觉得崩溃,在梦里嚎啕大哭。 现在工作了,离开家独立生活,在承受生活压力的情况下还是觉得中学时代是我最累最压抑的时代。很不幸,我们学校是学习衡水模式。 我现在也是996单休,但是初中开始就是每周只放一天假了。 不过中学的单休可比工作累多了,因为周日虽然放假,但是还是要上晚自习。每个周末睡个懒觉,然后洗个澡看会手机就又要上晚自习了。 高二起每周就半天假,睡个懒觉洗个澡就又得上学了。 高三每两周放假三个小时,就是给你时间让你洗个澡而已。 说到洗澡,更让人难过——中午十一点四十放学,下午一点上学。如果你中午洗澡,午睡和洗澡只能二选一。 晚上吃饭时间只有半小时。去了排队时间,吃饭时间也就15分钟。吃晚饭和狗抢食一样。 小时候长辈总是说:“孩子们,我们家长工作更辛苦!要知道读书是最轻松的事了!” 孩子们,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们:不是这样的,现在上学比工作更辛苦。未来没那么可怕,熬过现在就好了。 社畜工作996就已经很惨了(早9晚9一周6天班),但是高中的学生哪个不是早6晚11一周6天课?工作之后经济自由,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钱,你可以随便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随便玩游戏,随便分配自己的课余时间。 我现在工作天天996,也天天骂996,但说句实话,我的生活真的比上学时候快乐多了。我能体验到人的生活了,而不是一个被寄托期望的读书工具。只有高考结束后,才能被父母当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来对待。成年之前,享受到的人权都是不完整的。 上班还真没上学辛苦。 我大学舍友不是衡水模式,每次宿舍兄弟们夜谈回忆起高中生活,听到他们中学的美好回忆我都会觉得羡慕。我的高中好像没什么值得回忆的。每天痛苦起床,期待放学,疲惫睡觉,仅此而已。回忆起高中除了痛苦就只有和同学偷偷去网吧的回忆,反复咀嚼品味,恨不得把那一点快乐都嚼碎了吞入腹中。 我没想到,就我这种苦逼中学的生活,面对现在的孩子们都能像个老人一样追忆青春说“我那时候多好啊,电视上可以看到国外动漫,游戏也没限制”然后在弟弟妹妹羡慕的眼神中陷入回忆。 我表妹今年初二,去年我去看望她,辛苦的让我心疼。题目也比我小时候难很多,当年中考我物理差点满分,但是我妹问我她的初中物理题,我却不会了。不是我忘光了,而是题目真变难了……他们00后这一代压力真的很大,有时候我这个社畜看着都心疼。 作为一个苦逼社畜,我从来没想到过我还有能心疼别人的时候。更没想到这种心疼的目标居然放在了祖国花朵的身上。 现在的孩子一代比一代辛苦,只是我们成年了就不会再注意孩子们的世界了。而且这种变化特别明显,大三大四的时候接大一大二的新生,迎新会上发现他们基本人人都学了点特长,比我同龄的时候强多了。或许孩子们真的一代比一代优秀,也一代比一代辛苦。 我的少年时代并不快乐,但是现在的孩子们更压抑、更不快乐。 我本以为我还年轻,但是想不到现在和弟弟妹妹交流却发现聊不到一起去了。明明二十多岁还年轻的紧,当年也算是个玩二次元比较早的新潮人,现在听孩子们聊天,却不太明白他们在聊什么了。大家的爱好、圈子、精神世界都不同,我已经不能理解了。我知道这种熟悉的感觉叫代沟。 我们无法理解现在孩子们的压力,就像当年长辈理解不了儿时我们的喜怒哀乐。 我衷心希望现在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少年。青春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美好的,长大成人后只能记得被限制的游戏、无聊的动漫、学习的压力,太让人心疼了。 某届大学的学弟学妹直到毕业也没体会过没有疫情不封校、每个周末都可以出去旅游的大学生活。孩子们也想象不到游戏没有限制、电视台可以看引进动漫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不好。 我不想孩子们羡慕我们,我希望我们能去羡慕孩子们。 我希望我能在为人父母时,欣慰而又羡慕的说:“哎呦,你们现在可比我们那时候幸福多啦!” 可惜的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们,这样的话我说不出口。 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幸福。 |
中国人太难了 中国人的痛苦是传递的,很多孩子的抑郁其实是父母的抑郁的转移 看到有人拿数据在说事,我想说有没有可能,你在乎中国怎么样,而我在乎抑郁呢 回答这个问题是我治疗抑郁症的时候,我请了心理医生,开始了漫长的回忆我的人生,那个时候我发现了一些事情。 第一件事是我的父母,其实真的挺爱我的,他们做了他们能做的所有的事情 第二件事是他们就算尽力做了所有,也依然,为我的人生留下了很多我需要后天不断挣扎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想法,是观念,是在我整个童年生活中,不断趋利避害学会的生存技能,而现在,这些技能在我想往前走的时候开始反噬我,所以我也抑郁了 也就是说,我的父母已经足够爱我了,但是,他们可能更多的只是爱,他们在30岁左右的时候,既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也没有想清楚对我究竟要做什么。 可是,那时候我存在了 于是他们满怀爱意的希望我成长,但是大大小小的伤痛他们不知道 我恨他们嘛。我不恨,我哪怕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痛苦不堪,和医生分析原因,矛头指向他们的时候,我也在维护他们。 我觉得有过抑郁经历的人应该可以明白,那些痛苦的日子,可以给自己一个借口,说自己没问题,迁怒别人是多么需要的一件事 这就是我那时候回答的问题,我不是觉得谁错了,我只是不想有这种事情发生。 在分享一个因为这个问题产生联系的一个人的经历,他告诉我小时候很痛苦无法原谅父母,长大了和父母沟通为什么当年那样,父母告诉他,因为他们那时候不懂 能不能更幸福点呢,可能在多努力一点点,多为别人想一点点,孩子的人生可能有所改变 最后哪个国家比较厉害我没兴趣别扯上我 |
表面是心理问题,其实是阶级问题。 |
马尔萨斯无处不在。 没有瘟疫、没有饥荒、没有马克沁,马尔萨斯也会用他自己的方式给过度密殖的种群上课。 举个例子,独处是基本的生理需求。 如果一个人24小时的时间,都在寄宿制集体生活、小居室家庭监视、公共空间之间来回切换,经年累月的没有独处空间,对心理状态不可能没有负面影响。 更可怕的是,当年轻人在过密化生活方式中度过了痛苦的青年时代进入中老年。随着人体逐渐离开设计使用年限,大脑老化,情感能力下降,就会逐渐适应过密化生活方式。 首先要搞清楚,父母生孩子从来不是为了孩子好,因为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提前问孩子愿不愿意来自己的家庭。生育的本质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养老赡养、自我增殖、自我实现的欲望,强行将一个无辜生命拉到自己的家庭中并进行肆意捏造和控制的行为。 因此为了证明“自己年轻时吃过的苦不是白吃的”,中老年人也会非常积极的给子女营造和自己年轻受苦时非常类似的过密化、性压抑生活环境。 不仅是对子女生活隐私的侵入,还有对“军事化管理”学校的崇拜、对青春期恋爱的禁止、(不发达/内卷地区)对牺牲子女生活幸福也要“留在本地”的执念。 父母喜欢“吃苦代代相传”的心理逻辑是:如果孩子不吃自己的苦,不像自己一样度过性压抑的青春世代,不像自己一样在恶劣地区受苦,孩子如果比自己还健康、还成功,那自己吃过的苦算什么? 因此给孩子施加自己吃过的苦,是一种保卫自我价值的行为。 这种家庭内部的痛苦传递关系,是基于人的自我实现需求。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在温饱和安全得到满足后才会凸显。因此,家庭内部的痛苦传递是一种温饱安全的情况下,由于自我实现需求紧张而产生的马尔萨斯的实现机制。 某些种群,由于粮食的充足和相对的和平,在严重的过密化后依然能有效的进行生育。这种痛苦传递关系可以使得过密化早期,由于自我实现需求的畸形满足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几代人的传递之内得到有效的放大,从而降低生育率。 继而在更严重的饥荒、动乱之前限制人口生育率,属于种群的自我调节机制。 当代青年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 顺应天时:别急着生了。 寻求地利:独立生活空间是和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求,不赶紧润去独立生活空间和隐私意识良好的地方,等大脑由于基本需求不被满足而畸形,就晚了。 创造人和:学会分析家庭成员行为的背后逻辑,无脑听从只会导致自己的人生变成父母自我实现的工具。 |
其实父母那一辈更多。极度自我感动,极度在意他人看法,极度自我安慰,极度压抑自我顺应社会规则。 集体病态而不自知。 ———————————————————— ps:大家感兴趣可以阅读我的这几篇文章。 男生颜值1~9分各段位名人表(个人审美)1890 赞同 · 1097 评论文章 11 岁女儿不肯读书,爸爸带她烈日下挖 4 小时藕体验父辈日常劳作。你支持这种教育方式吗?41 赞同 · 6 评论回答 |
|
关于关闭互联网墙,开放信息流通的诉求111 赞同 · 149 评论文章 |
|
|
你们把上游资源全部垄断,后辈再卷都暗无天日,还在问后辈为何抑郁?虾仁不带这么猪心的啊! |
我很惊讶。 我很惊讶的是居然只有24.6%? 说明中国人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强的很离谱了。 为什么抑郁,来,我和你好好掰扯掰扯 1、从幼儿园开始的无休无止的排名竞争,胜利者少的可怜,绝大部分人都会是失败者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考研 就业 要知道,211只有不到5%的高考生能上,而只有一半的人读了高中。 也就是说纯211本科生在这个国家的排序至少是前3%。 可普通211本科生非计算机/通信/芯片等专业是什么就业你心里应该清楚吧? 等于你卷赢了97%的人最后就月薪不到8000,还得无休止加班? 2、整个社会对你一举一动所有的规训 你做什么快乐的,父母、学校、伴侣都不让你做。 打球不让打,可能伤到。 看闲书不让看,影响学习 谈恋爱,洪水猛兽 打游戏,万恶之源 你十八岁以前的所有任务对于绝大部分中国青少年来讲就是学习。 回到上面说的,你就算卷赢97%的人又得到什么了? 这么内卷的排名游戏给前面的人的激励也太搞笑了吧。 众所周知我在知乎是做情感咨询的。 我的客户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没有任何短板的,从成绩到家庭到身高到颜值。 就这部分人在任何社会都是中坚,他们都整的不自信了。 为啥不自信,从来没谈过恋爱,小时候家里不让,长大了自然害怕,害怕得不到对方肯定,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被拒绝,害怕没结果。 中国小孩有一种做什么如果做不成就干脆不做了的心理,这也是长期以“高考”这个指挥棒做事忽略其他所有方面尤其是事关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 谈个恋爱没结果你就不谈了? 你谈一次就得人家看上你,就得一步到位结婚? 说白了,还是中国社会太内卷,大部分人的试错空间是很有限的。 有限到了男女之情在不管是欧洲北美还是非洲拉美这种纯粹自然而然的事情在中国变成了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 3、容错空间极其有限 不管你前面人生多么成功,你踏错一步,在天朝这个内卷社会就是没前途的。 Okkk,就算你高考打败了99%的人,去了985,你选了个不好就业的专业。 到了出社会,你也会无限怀疑人生。 4、中国人特有的“人上人”情怀 中国社会,所有人都在比。 跟身边人比,跟网上人比。 比赢了就找更牛逼的人比,比输了那必定不开心。 比学习,比家境,比颜值,比泡妞,比工作 什么都能整出鄙视链。 赢了的人有话语权,做什么都是对的。 你会发现网上两伙人吵架很搞笑。 吵着吵着不讨论事情对错开始晒房本和车钥匙和学历了。 这个事情的逻辑就在于 我牛逼我说的就是对的,我怎么证明我牛逼? 我学校比你好,工作比你好,比你有钱呗。 我的IP地址是江西,我讨论到金融业问题时候很大部分评论就会说。 “ip地址江西” 可把这些大聪明聪明到了。 这潜台词太明显不过了。 我是不是还得晒我毕业证和入职邮件啊? 这个逻辑是几乎所有人潜意识里都接受的。 所以中国社会会诞生 “老奴文学” 一群陌生网友看到有钱的万柳书院少爷,人家一毛钱都没给你呢,就开始自称老奴了。 中国人潜意识里的社达和慕强令人叹为观止 哪怕去了北美,去了FLAG,也在卷鄙视链。 卷package,卷公司鄙视链 卷孩子成绩。 这种文化出来的人能快乐就有鬼了。 —————————————————— 插个硬广,可能是全市场最有效、最有实操性的脱单指南 20+ 母单男脱单指南 (一)3478 赞同 · 328 评论文章 |
不是百分之百?这个概率已经很低了。 先把你关到一个监狱里,告诉你18年后会把你放到一个更残酷的监狱。 18年后你到了另一个监狱里,告诉你等你到50岁就把你放出去,等你50了,告诉你60岁再放。 现在你才15岁,你就知道了直到60你都不可能离开 |
大多数疾病,小到感冒发烧,大到心脏病,人们都说“别太忙,不要累着”。 唯独抑郁症,人们说“你要忙起来,忙起来就没时间抑郁了”。 作为疾病,是什么错觉让人们以为忙起来就不抑郁了? 说到底,人们不把抑郁症当病。 把它等同于矫情、懒惰,那么忙起来当然能调节了。 人们忽视了抑郁症的病理性基础(神经递质失衡引发的丧失活力机制,神经系统紊乱)。 人体活力产生的机制被疾病剥夺了,活力低迷难以动起来,于是,人们都笑话是他们自己懒惰不忙起来。 忙起来如果就不抑郁了,还要医学何用。 那些年纪尚幼的中学生小患者,天天在校读书,闲吗?高校里的研究生,闲吗?医生要求休学,大众说忙起来就不抑郁了,与医学对着干,非得在学校跳楼了才是真的抑郁症。世间魔幻。 事实证明,忙起来抑郁症的病理性不会退散。你看到的工作着的患者,只不过是一边工作一边承担着不为你所知的病痛罢了。你只看得到他工作的样子,看不到背后疾病的缠绕。 与抑郁症共存。 而不停歇的忙碌有加剧病情的风险。就像一个发烧的人不注意休息,不停下忙碌的脚步愈发严重一般。 无论何种疾病,病人社会功能尚存,也只能平常心的正常做事,该停下就停下,而不是盲目「忙起来」。 做事,与忙是两回事。做事是范围内力行的事。忙是超出份内之事,事多,不得空。 做事,会充实缓解病情。而忙,会加剧病情。 我工作连轴转,会导致生理躯体症状复发。不能太忙,也没法干体力活。 一天忙下来,到晚上下班回家,开车的途中就开始发作。大脑眩晕,或者心脏不正常,心率过快,引发心脏官能症。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捂紧心脏处,怕不受控出事故。 所以,那些个喊着人忙起来就不抑郁了,去搬砖干干活就不抑郁了,我都当是害人。 |
|
广告 这本书能帮你成功转行 知乎自营 ¥34.50 去购买? 我是 @苏晚亭 , 有个同名公众号 [苏晚亭],分享心理、情感、观点与趣味小事,虽然是初创阶段,但一定会用心经营,把它变成一个可以真诚交流、不断进步的小天地。 如果你愿意,可以来聊聊。 |
童年被鸡 青少年抑郁 大学毕业之后996 路径如此明晰,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看不清呢 |
把任何一个来自欧美大陆(包括拉美东欧)的普通小鬼头突然转移到越南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进行生存,不考虑语言障碍和作为异族的区别对待,ta要是不抑郁我还觉得挺稀罕的。 家庭系统:不鼓励个性,但是鼓励无脑服从,不服从就殴打辱骂。个性太强、想法太多、不愿意压抑自我就会被权威(这个阶段一般是家长)打压和负面强化。服从听话则经常被正面强化(比如语言和物质奖励),再进一步合理化道德化形成思想钢印(比如孝顺)。当人的本能和自尊长期被压制,并通过扭曲的外部信息素进行了主观合理化,那么几乎必然会产生包括不限于自卑、抑郁等问题。这里我还需要加一个,在越南广泛被实践的家庭组成模式大概率是双方的结合不是基于互相吸引,而是为了回避社会道德压力和被接纳,这种情况又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夫妻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言传身教给孩子的信息素(不过度展开,这个话题很大,有点离题) 教育系统:各位是一毕业就忘本了?即使由于惨烈的高考(失败普通人的下线极低,所以父母更焦虑)间接传导的学业压力不考虑。就是同比欧美大陆超长的在校时间也够让人郁闷的了,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越南初高中生是朝7晚9的,而欧美大陆的普通学生我没有看到过或者查到过超过8小时的,两边的小鬼头你稍微接触一下就会感受到精气神和活泼程度的明显差别。然后家庭里的模式在教育系统里又通过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模式被进一步加强。 社会系统:社会系统是通过家长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你爸妈如果被社会在实质上996且无法有效反抗以及进行有效自保,公司/上级经常跨过底线侵犯他们的时间和非工作相关的自由意志。这些被压制住的负面情绪最终是要投射到什么东西上的,大概率会传导到孩子。 最终这三个系统对个人形成的一个结果就是,个人接受了自由快乐和生命品质是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的。 以上内容只能覆盖越南的一部分抑郁青少年,并且解释抑郁现象的一部分成因。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你家庭很和谐,平等欢乐,那很好我为你高兴,不需要在评论区和我扛。 我只是在客观描述我观察和分析到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对是错,是不是可以避免,我都没有表态。 |
他们告诉你人人平等,你看到的是人被划分三六九等 他们告诉你世界很美好,你看到的是无情与冷漠 他们告诉你世界会越来越好,你看到的是穷人命不如草,富人越来越饱。 他们告诉你努力就会有回报,你看到的是方向错误,果实被夺,还有成功的偷工减料 他们告诉你不要攀比,你发现校服比阿迪达斯还贵,印成绩单的纸一点没有浪费。 他们告诉你“自愿购买”,你发现讲的全是“付费内容”。 他们告诉你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又给你讲述了幸存者偏差 上一秒被灌输了脚踏实地的思想,下一秒又得到了投机取巧的方法。 说到底,世界就像一个谎言,你想做一件正确的事,发现他可能又是错的。 世界还像一个不讲道理的死对头。 你踏踏实实,有人说你愚笨,不懂得变通,跟你来往肯定麻烦。 你偷工减料,有人说你不踏实,不能跟你来往。 你诚实起来,有人说你没情商。 你说些假话,有人说你不诚实。 你无私奉献,有人说你被骗。 你始终利己,有人说你没有责任心。 你对待女生热情,有人说你舔。 你对待女生冷漠,有人说你直。 你无论干什么都会被人说,即使你并不想被评论。 你想阻止,他们会说:“我的嘴,管你p事。” 反驳不出,内心纠结,变得越来越软弱。 你发现你是个连话都说不出的废人,你只是世界平凡甚至低下的草,而不是珍贵稀有的宝。 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信念变了质。 在小小的年纪收到世界的欺骗,无穷无尽的反驳,你会试着太累,想:好累,做个普通人吧。 但他们的言行告诉了你: 在这内卷的时代,不努力就是错。 利益在作祟,攀比在肆虐。 “我的人生我自己决定”这句话越来越可笑。 现实越来越难懦弱,你想去网上找个同情你的人,你发现人的悲欢并不相同,但吃瓜和议论不约而同。 他们夸的毫无营养,骂的毫无逻辑。 你想软弱一些,却不知不觉成为了“娘炮” 求同存异,也变成了相同的留下,不同的划为异端。 哪怕找到理解你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改变不了什么。 最后你想说一声自己病了,被打上了“矫情”标签。 日子越来越清晰,可你大脑越来越昏沉。 打开网易云,依旧是那句熟悉的: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我说的是我所认为的他们得病的原因,至于其他原因,只要是合理的都有可能。 这个回答是我看了问题后想了想最后花10分钟写的,所以可能有些以偏概全或者夸大了(而且我也没想到有很多人看)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理解一下患有抑郁情绪的人。他们需要的不是责骂也不是过度包容,而是给他们一个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走出来 也希望那些已经有了抑郁情绪的人们能尽快好起来。 |
|
|
我国青少年在普鲁士式高压教育下,抑郁未检出率高达75.4%!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8月6日,2023年修改: 请各位注意,我未曾删除任何人的回复,但其仍然消失了。 |
从我做心理咨询的经验来看,大多数的抑郁症都源于PUA。 很多人并不知道PUA的原意。其实,PUA是Pick up artist,本质上是一种教人如何搭讪的技术,属于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范畴。 但随着PUA被少数不法分子利用,PUA约定俗成的定义也逐渐演化成了一种 利用尊敬、爱慕等情绪带来的沉没成本,或者利用威胁、恐惧引发的焦虑感,在精神上对个体进行说服+控制+改造+利用的行为。因此,PUA的内涵也算是被以讹传讹了。(注:在如下的讨论中我们将沿用这个定义) 简单的人格测试 不必深究PUA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但答主想先问问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经常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表扬不自信,经常自我怀疑,但自尊心很强,偶尔还比较自恋害怕犯错和受批评,总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害怕跟人起争执,身边的人一提要求、发牢骚或是出言威胁,你就会向他们妥协习惯性隐藏自己的情绪(因为你认为你是好学生,不应该随便发脾气,那样十分不礼貌)做任何事时总先为别人考虑,美其名曰“换位思考”爱心泛滥,喜欢想许多人奉献自己的爱心;认为他人的喜怒哀乐,自己都应该承担责任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我会说你得了“好学生综合症”。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很大程度上你是老师父母领导眼里的乖孩子,平均意义上的好学生,部分考了985、211大学,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但不幸的是,这些“假性自我”的性格特质让你更容易成为PUA的受害者。 因为,你有极大的可能是讨好型人格。 从个人的长远发展来看,以上这些性格特点是你的致命弱点,稍有不慎,你就会陷入抑郁症的深渊。 我们在讨好谁? 让我们继续测试下去。 请你更加深入地思考,在你和老师/父母/老板的关系中是否存在如下的情况? 老师/父母/老板认为自己是为你好,所以总希望你听话。当你听话or做出让步时,老师/父母/老板会爽快地答应你的条件;否则,老师/父母/老板便会讽刺、挖苦你,给予各种惩罚和威胁。因为担心以上的情况发生,你不愿意得罪老师/父母/领导。不论你付出多少,老师/父母/老板总是不满意,不断要求更多。老师/父母/老板经常漠视或看轻你的感受和需求。老师/父母/老板对你做了许多承诺(画饼),却经常食言。 如果这些情况经常在你身上发生,一定可以推测出你目前过得并不快乐。 事实上,青少年24.6%的抑郁症患病率,其他人群日益上升的抑郁症患病率,都与不良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和职场关系这三座大山息息相关,同时还受内卷化和互联网滥用的影响。师生关系 谈抑郁症的成因,也许要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开始。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结合了传统的儒家封建教育模式和在建国初期引入的苏联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如下几大特点: 1. 强调遵守纪律,本质上就要遵守老师约定的全部规则,即听话。 2. 强调固定模式。即五步教学法:一、组织教学(班长喊起立);二、检查上堂课布置的作业;三、讲授新知识;四、课堂练习;五布置作业。 3. 强调专业化。高中分科,大学入学直接限定专业。 4. 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社会(国家)需要你知道什么和做什么,所以让你知道,你也必须知道。 我们不否认这样的教育模式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它也存在的很多不足,比如: 第一,由于过早分科分专业,造成学生的知识面很窄,且一旦分定就很难改变,使得大部分人一辈子只干一份工作,职业转型困难,容易遭受中年危机。 第二,学生只知道听话,喜欢标准答案,喜欢抄作业,不懂质疑和否定,严重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充斥着上级对下级的管理,缺乏对事实的尊重,对真理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对尊严的尊重。 重复一遍,这种近似军队体制的教育模式,过分地强调了 听话 和 服从。 只要听话,就会有小红花;只要听话,就会得高分;只要听话,开家长会就会被表扬。 而听话和服从,正是讨好型人格的核心表现。 大部分讨好型人格的产生,都直接与不正确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有关。 众所周知,如果在师生关系中过分地强调 听话 和 服从,过度使用惩罚手段,则会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具体可请参考这篇文章: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听话和服从,正是讨好型人格的核心表现。 习惯性的听话和服从,则会让你慢慢变成容易被PUA的人。 在此引用苏珊·福沃德博士在《情感勒索》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在情感勒索(PUA)的关系中,我们以牺牲自己的需要为代价,去关注别人的需要。通过对别人的让步,我们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短暂的安全假象,使我们得以栖身其中聊以自慰。我们避免了冲突和对立,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个建立健康关系的机会。 没错,过度听话的背后就是这样的一个事实: 牺牲自己真实的生理&心理需求。 当你长期忽视或者压抑个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时,多巴胺的分泌便会紊乱,出现“不快乐”的状态。 关于师生关系中的PUA逻辑,请参考答主另外一篇文章: 家庭关系 除了师生关系,不良的家庭关系也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率不断提升的因素之一。 除了教育模式的问题,还必须要讲的一点是,2000多年的儒家文明,已经让PUA深入汉民族的骨髓。 儒家文明的核心是什么? 是仁义礼智信吗? 不,从统治的角度来看,儒家文明的核心是: 听话。 所谓女有三从四德,男有三纲五常。 这些文化糟粕的本质就是守规矩、听话和服从。 同理可知,传统礼教也为PUA的发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也许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但看看鲁迅先生当年在《狂人日记》里是怎么说的吧: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所以,道德绝对不可以被滥用。 被滥用的道德,是道德绑架。 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被过度要求的孝顺,被过度要求满足父母的要求,也让孝变成了父母对子女实施PUA的利器,诞生了无数的家庭悲剧。 不觉得很多父母都有一种操控欲吗? 优秀的父母,喜欢操控。因为在单位都是领导,PUA员工习惯了。 屌丝的父母,也喜欢操控。因为他们苦苦供孩子读书,还是希望他们的孩子遵守孝道,将来报答他们。 很多家庭的不幸和悲剧,均源自传统道德和血缘亲情复杂交织融合之后的痛苦。 举个例子,吴谢宇弑母案就是充斥着PUA的家庭关系悲剧: 此外,上述逻辑还可扩展至任何一种亲密关系,比如恋爱关系等等。 爱是多巴胺,也是沉没成本 —— 大卫职场关系(主仆关系) 相信大家对职场PUA的问题已经司空见惯了,典型的比如“996是一种福报”。 说个笑话。 老板表面上说的是,“小张,好好干,以后豪车、美女都是你的”。 老板实际心里想的是,“你可得好好干啊,以后豪车、美女都是我的”。 请问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老板说这样的话: “我都是为你好啊,你得听我的。” “你得听话啊,按我说的做,你就有肉吃。” 靠谱的老板一定会努力保障你的利益和前途,而无良的老板只会画饼+道德绑架+PUA。 除了无良老板的直接PUA,在职场中,你还会接受各种洗脑+PUA的成功学课程。 美其名曰:自我提升。 在这些妖术的操控下,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关于类似套路的解析在这里(一切非法传销PUA的套路): |
|
图片引用自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74556 Sara死于自我否定,一种抑郁症患者必会经历的感受。 我相信Sara至死也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无能。 Sara Wei的遭遇,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死不瞑目”。 |
|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自杀危机学生父母职业分布图 也许你会说体制外的公司因为各种规则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PUA文化的盛行,但事实并不如你所料。 引用北大徐凯文教授的研究结果: |
|
图片引用自:Insight视届: 个人从直觉上判断这个实验结果是比较靠谱的,因为这只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个体随机演化的收敛结果。关于这个实验结果背后蕴含的逻辑,可以在本回答的参考文献中寻找答案。 (此处有删减) |
|
(此处有删减) (此处有删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二首》唐·曹松内卷化的影响 作为补充,除了上述三大关系的影响,再说说整体的大环境。 可以看到,随着存量博弈的持续,内卷化的不断扩大,自由市场不在自由。 但存量博弈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大问题,并不是哪个人可以改变的。 资源内卷、行业内卷、人才内卷,不过是过去二十年放纵和放水的结果。 泡沫之后,就是无尽的萧条。 存量博弈映射到每个人身上,就是压力被无限放大。 而亲身经历告诉我,当一个人感受到较大的压力时,更容易对他人产生PUA行为。 因为恐惧需要发泄,而发泄的出口就是那些对你不具有威胁的人。 最后的结果是PUA不断传导,这可以用劣币驱逐良币或者电影院效应来类比。 内卷的加剧直接推动PUA的扩大化。(补充一点:房市的加成。不要忘了不要忘了你的父母老师老板都是背着几百万贷款的,也许他们也很无奈。)落在现实中就是打工人天天加班、小中大学生玩命学习,过度疲劳的身体也是造成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身体和大脑的过度疲劳,直接导致的就是内分泌失调和失眠。长期以往,如果你有不错的正反馈,赚到了钱或者考了高分,多巴胺可以帮你撑住。如果长期没有正反馈,多巴胺不足,去甲肾上腺素紊乱,肾上腺素太多,各种精神问题也就出现了。 针对上述逻辑,答主曾发表过一条知乎想法,在此作为总结: 「想榨干一个年轻人的全部精力和体力,混合反复使用“成长”、“焦虑”、“鸡血”、“鸡汤”这几个办法。」 希望你不要成为内卷中“迷失的一代”: 互联网的加成随着资本化和互联网化的盛行,无数的APP引入了推荐算法和上瘾机制。 我们不讨论商业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但这些技术的引入,对你最大的伤害在于: 提高你的快乐阈值,让你的多巴胺回路越来越挑剔。 没错,像吸毒一样。 一会儿不刷手机,你就会焦虑(提一个关键词:FOMO); 一天不玩手机,你就会抑郁。 互联网和游戏的滥用,也是青少年抑郁症和各群体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 重要的补充一:“本我”对“自我”的PUA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 除了老师、父母、领导三座大山,除了内卷的大环境和互联网的加成,在本文发出三天之后,我忽然想到了另外一种情况: “本我”对“自我”的PUA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较抽象,听我慢慢解释。 先问大家三个问题: 第一,你是否过有快速变现、一夜暴富的欲望? 第二,你是否听说过“自律”成功学? 第三,你是否给自己定过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不切实际的目标? 在弗洛伊德的在心理动力论中,精神存在三大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你的潜意识,就是你的欲望,也可以解释为兽性or七宗罪,它一般受“自我”的约束和调控; 所谓“自我”,就你的主观意识,就是你的大脑对外界和内心的感知,它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 所谓“超我”,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与本讨论无关。 我认为,现代人大部分的焦虑都源自 主动 或 被迫 给自己定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大部分的抑郁都源自 在自己完成了既定目标之后,没有主动给予自己或被动给予令人满意的奖赏。 正如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实验: 为了计量狗在实验期间分泌唾液的量,他为每一只实验的狗做了一个小手术,即改变了一条唾腺导管的路线,使它通到狗的体外。这样,就可以接取和计量由导管滴出的唾液。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的时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流口水,这说明狗是健康的,具有流涎反应。此后,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之前总是按蜂鸣器。于是,这声音就如同让狗看到肉一样,也会使他们流下口水,即使蜂鸣器响过后没有食物,亦如此。不过,巴甫洛夫发现,他不能无休止的连续欺骗这些狗。如果蜂鸣器响过后不给食物,狗对该声音的反应就会愈来愈弱,分泌的唾液一次比一次少。但是,假如不是连续数天的试验,他们还会对蜂鸣器的声音作出流涎的反应,然而已经不像先前得那么多了。 无休止的欺骗即无休止的定目标+无奖赏(正反馈),也会让你成为一条反射回路失调的狗。 所以,你不仅可能被老师、父母、领导给搞抑郁,你还有可能被自己给搞抑郁! 而自己把自己搞抑郁的核心在于,你长期存在、无限放大的欲望,也就是“本我”的过度膨胀。 “本我”的过度膨胀,使你不断给自己定过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不切实际的目标,而不切实际的目标,一定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即没有正反馈。久而久之,你的“自我”便被“本我”吞噬,成为一个反射回路失调的人。 有句话叫与自己和解。与自己和解,就是与你的“本我”和解。 虽然是人群中的少数,但的确有很多人对自己的非常狠的,他们笃信“自律”成功学,每天都要通过知识付费平台进行所谓的自我提升,每天都要去健身房健身,每天都要化妆,每天都要给自己洗脑。 作为一个一天只能工作四小时的人来讲,我真的佩服这些自律的人,也担心他们哪天就嗝屁了。 对于这类我只能仰望的人,送你们一句话: 不作死,就不会死。 *** 重要的补充二:并行工作是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 原理在于人的大脑是串行工作的。心里同时藏着几个难以处理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焦虑和抑郁。 有时间再更新这一部分。 抑郁症自我检测 抑郁症的可怕之处在于,你在患病的初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或心态有问题,所以它就像一个黑洞,会把你吸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至于那些自杀的人,则是一直沉浸在因PUA导致的自我否定与思维反刍中,至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问题,且他们的身体也没有产生任何自我保护机制(比如某个器官生病,作为一种生理机体自我调节和发泄的方式)。 从病理表现上看,因某件事的发生偶然感到心情低落并不属于抑郁症。但如果不良情绪在你的大脑中持续一周以上,你就要引起警觉了。 幸运的是,人在抑郁时,除了心理上的情绪低落,在生理层面也会出现一些信号,这些信号可以及时提醒你是否出现了潜在的抑郁。 具体来讲,抑郁症患者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做任何事都感受不到快乐、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明明很疲倦却睡不着觉、就算睡了也很容易惊醒难以集中精力,无法静下心來,无法专注于某件事明明沒做错事,卻感到自卑、自责,认为自己沒有任何价值精力下降,思考力减弱消极厌世,有想要轻生的念头难以做决策,行动迟缓,启动困难焦躁不安,对未来忧虑有自杀的想法或计划 另外,身体还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狀: 食欲不振身体倦怠无力反应变慢容易疲劳头疼、耳鸣、肩膀酸疼心悸难以入眠、半夜惊醒食欲低,肠胃不适,反酸、食管反流 大家可以结合上述症状进行自我测评,如果发现自己现在有一半以上的情况都中了,那么赶紧去医院做一下专业检测吧。 抑郁症的康复治疗 感谢你看到这里。 作为一名野生的心理咨询师,曾经拯救了数十名抑郁症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985高校的硕博研究生。 而绝大多数同学的康复,都是因为阅读了如下两份回答: 上述康复方法,均得到不同个体的验证,也适用于其他抑郁问题的解决。 简单来讲,抑郁症的本质就是快乐激素分泌紊乱了。 当你在学习和工作中长期承受较大的压力时,时长伴随着熬夜、生活不规律、身体得不到及时放松的情况,一旦长期出不了成绩、得不到正向反馈等情况,就会造成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失调、多巴胺分泌减少、血清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抑郁症和焦虑症。 概括性地谈一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血清素: 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人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精神压力”使用得当,可以提高我们的专注力。但当人长期承受压力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剩直至枯竭,导致易怒、悲伤、烦躁不安、负面思考、带有攻击倾向。 多巴胺和我们的干劲、精神集中力息息相关,提升动机的关键在于大脑当中与奖酬行为有关的「伏隔核」,在预测到奖酬的发生,便会促使多巴胺分泌。大脑会根据经验判断哪些行为会带来何种结果,便会驱使人做出行动。多巴胺不足,会让人失去做事情的动力。 血清素具有具有安定精神的作用。血清素分泌不足时,在身体上,人会容易疲劳、失眠、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基础代谢率降低、虚胖、表情僵硬(抗重力肌退化)、动作明显迟缓(抗重力肌退化)、暴饮暴食or食欲不振。在精神方面,人会感到精力不足、专注力降低、脑袋一片空白、闷闷不乐、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没精神)、容易失落、提心吊胆、没来由地感到烦躁、容易暴怒、对不值一提的小事敏感、变得感性,还有患上强迫症和焦虑症的可能。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抑郁症的康复,一定要从调节这几种激素并使其分泌正常的思路出发。 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放下手机,开始中高强度的健身! 最后,送上余华老师在《活着》写过的一段话:“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只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声明: 这只是一篇融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个人实践的学术性讨论。 答主感恩父母、老师、社会、国家对我的培养和磨练,但着实也见过太多被“过度的爱”所伤害的朋友,我是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帮助那些因为抑郁症而痛苦不堪的朋友。 参考文献:当教鞭成为习惯丨校园中的权力滥用“你这个样子,没人要的” | 这些行为不是爱,是PUA北大教授公布自杀学生的父母职业分布, 排在第一名的竟是....美女投资家离奇猝死!年仅32岁,曾掌控260亿商业帝国!_风闻做过这些著名心理学实验的,都“不是人”!哈耶克:乌托邦的掘墓人哈耶克与他的周期理论 ~~~~~~~~~~~~~~~~~~~~~~~~~~~~~~~~~~~~~~~~~~~~~~~~~~~~~~~~~~~~~~~~~~~~ 致各位知友: 有人问我是如何写出这样的回答的,其实我并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只是为约90多人做过免费的心理咨询。而这篇文章的形成,不过也是随着我做咨询的过程,每日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之后,对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各种基本结论和原理进行概念的连接和范畴的叠加形成的。 至于这篇回答的靠谱程度,大可不必质疑,全部的研究结果都是早就形成共识或者已经发表过的,经历了peer review。我没有写任何学术性的东西,不代表我不懂research,文字的可读性很友好,适合各种阶层的人,这种可读性是也算是我自己的contribution了。 平心而论,抑郁症源自PUA这一观点还是很有冲击力的,对于很多人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我之所以能写出这种级别的回答,除了学术研究的功底,更离不开个人和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人类的喜怒哀乐并不相通,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是很难共情的。所以,评论区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舆论声音也是必然的。 真正有价值的idea和research,都是游离在人类认知边缘的。当年哥白尼提日心说、牛顿提三大定律、爱因斯坦提相对论的时候也有大量的人喷他们。作为发表过SCI1区Top的人来讲,早已习惯这种褒贬不一、双方阵营对立的结果了。 目前,心理咨询和精神疾病的治疗是相对独立,你去医院看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师只会给你聊天,精神科的大夫忙着给你开药。这本质上其实还是遵循着西医的方法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看了我的知乎文章你会发现,抑郁症的形成逻辑非常简单,并不像那些所谓专家讲的那么复杂。事实就是专家如果讲的像我一样浅显,他们就少了很多财路。 对于已经得了抑郁症的同学,我建议你们去看看中医。抑郁症、焦虑症等大多数精神疾病主要还是跟肝气有关系。心理方面的调节,自认为读完我的知乎已经差不多可以走出来了。生理方面,建议你们疯狂锻炼健身,有氧无氧反复训练。除此之外就是生活习惯上,早睡早起,少玩手机,日常可以保持手机静音,每天只给自己一个时间段统一回复各种消息。Sincerely,如果你们能把我的知乎全部内容都读懂读透,应该也不需要吃什么药看什么大夫了。 具体还是参考我的这份回答吧,个人认为对任何精神疾病患者都有参考价值: 最后关于抑郁症的发病原理,我还是要下一个总结性地结论: 一切的精神疾病都与激素的紊乱有关。而抑郁症主要源自多巴胺回路的失调。回路失调的主要诱因就是对多巴胺(兴奋)的过分诱导或对去甲肾上腺素(压力)的过分使用。如果放任不管或者滥用药物,结果就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素、褪黑素等激素回路一起紊乱,让你夜不能寐,食之无味,时而低沉,时而疯狂。久而久之,一旦造成大脑的永久性伤害,等待你的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对于已经遭遇抑郁症的朋友,我还是想唠叨几句: 病就是一个problem,治病跟解决问题一样,关键在于看清问题的本质、抓主要矛盾,也就是找到病根儿在哪里。 如果你的病根儿是老师导师、父母亲人、上司领导,都要敢于把病根儿连根拔起。恐惧只是一种条件反射,既然是条件反射,你也可以反射回去。 所以,对自己好一点,活的自私一点,学会爱自己。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也没有无理由的恨。如果你都不爱惜自己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别人物化、驯化和滥用,用坏了就随手扔掉。 如果你的病根儿就是你自己,那就学着跟自己和解。 放下欲望,放下学习、工作和家庭,扔掉手机,疯狂健身,多吃蛋白质+蔬菜水果,少吃碳水,早睡早起,坚持半年,啥毛病都好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经济的萧条期要学会躺平,躺平可以防止抑郁,也是为了下一次冲锋蓄力。 送你一套战略内卷、战术躺平的阶级跃迁方法论: 至于文中删减的部分,很多网友强烈要求我公开,但因为各种不可描述的原因,着实不能继续展开,感兴趣的可以沿着文章中提供的多篇参考文献继续研究。 对于评论区喷我是公知or民科的,送你们一段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一段话: 科学是一种无目的的、有极强适应性的装置,它不断地演化,但它和进化、发展、进步是没什么关系的,那只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这里的关键是,你分不清楚这种“无目的的强适应性”是满足了人类的生存需要,还是满足了科学自身的生存需要,还是满足了科学家们的生存需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科学跟任何一种宗教或主义一样,也是一种庞氏,也具有meme属性: 如果你读不懂《科学革命的结构》,亦或是连上面这篇文章也读不懂,那就先学会闭嘴,什么时间你或者你的后代在华东五省三市(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参加高考裸分排名进入前1‰再来喷我。 因果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迷信。—— 维特根斯坦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答主的支持!这篇文章能活下来,离不开你们的认可和赞同! 补充一些视频:非常适合讨好型人格的朋友认真观看的视频: 抑郁症科普: 本人对Jordan的很多观点都比较认可。但因某些原因,Jordan的心理学学术专著在国内买不到,好像也没有翻译版,如果知友们有路子可以告诉我。英文版的PDF我有收集。 一些有用的书:《情感勒索》[美] 苏珊·福沃德/唐娜·弗雷泽《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美]罗宾·斯特恩《Brainwash: the Secret History of Mind Control》Dominic Streatfeild《不可思议的心理控制实验》[英] 理查德·怀斯曼《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美] 尼尔·埃亚尔/[美] 瑞安·胡佛《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美] 戴维·考特莱特《大脑修复术》[中] 姚乃琳《人生十二法则》[加拿大] 乔丹?彼得森 欢迎朋友们来「大卫的小屋」跟我交流! |
我之前在其他社交媒体上发过一条动态,主要内容是 我说抑郁的时候如果不是说给朋友听,我早死了。 我妈说“你以为抑郁很光荣吗?” 但这不是我今天想说的。 当时我收到了一个评论 他说“如果孩子有抑郁症,父母其中一个或者双方可能都有相关方面的心理疾病。所以向他们求助是无用的。” 我醍醐灌顶。 用句时髦的话来讲,我的爸爸是个“摆烂人” 虽然他不是一直这样,但是前几年,他摆烂的很严重。 每天要么睡到日上三竿再去公司,或者是到了公司就直接睡到中午。 工作日也和狐朋狗友出去打牌,玩到凌晨才回家。 他年轻的时候还经常打我,不是简单的那种打。 拿皮带抽的浑身都是乌青块,拿皮鞋扔我头,抽耳光抽到嘴角出血。 原因可能是因为我踩坏了一个水桶,他叫我从洗手间出来我没有立刻出来,或者是我挑食不爱吃青菜。 你能说,他的心理是健康的吗? 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后,我推断他可能患有躁郁症,而近些年来的“摆烂”,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的延宕,也和抑郁症的初期症状相关。 我知道他有养家糊口的压力,我也见证过经融危机时他天天熬夜写代码,一晚上抽两包香烟的样子。 可是爸爸,我又做错了什么呢? 年幼的时候,我受到了委屈,我会向妈妈哭诉,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的。 对于来自学校的压力,我妈妈会说“你为什么不能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对于我父亲打我,我妈妈的常用语句“你爸爸压力也很大。”“你都已经知道他是那样的人,你就别惹他就好。”“不管怎么样,他是你爸爸。” 我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全心全意的围着我和我妹妹转,会早上6点起来精心制作早餐,把我们生活里的每一寸都打理好。 一年之中,如果有朋友约她,她会出去一两次。一般会带上我们,除非我们拒绝她。 对于我爸爸的或摆烂或狂躁的行为,她一言不发。(当然我爸爸不会打她) 她争吵过那么一次,或者两次。 想过离婚,最后也没离。 她现在在家养养猫,看起来挺快乐的。 但是我想她也应该抑郁过吧。 你怎么能期望一对心理并不健全的父母,能养出一个心理健全的小孩。 初中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突然会感到痛苦。 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痛哭,而想要自杀。 我本来很爱说话,但是有时候,我可以一个星期,一个字都不说。 真的,一个字都不说。 高中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我没有住在家里,而是住在学校附近。 一周回去一次,到了家就是关上门写两天作业,除了吃饭也没什么交流。 学习的压力很大,大到我没时间去想,所以我很快乐。 大学, 很空虚。 距离阻隔了家庭,让本不浓厚的爱更淡薄了。 同时我还经历了一场宿舍暴力。 我又开始经常哭。 因为我爸爸一些指责我的言论,因为我妈妈有时候对我的忽视。 我是学文学的,也许这也造就了我的特别敏感。 我现在回看我那时候写的日记, 灰暗恐怖,充满了泪水和绝望。 我还会产生一些暴力幻想,很可怕,可怕到我害怕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后来我去做了心理量表,测出来轻度抑郁和重度焦虑。 我现在在读研究生了,可以说,此时此刻的我,已经是我目前为止人生中最最健康的时刻。 我用漫长的时间,对自己完成一次了心理疗愈。 我知道了,也许很多时候,我什么都没有做错。 但是23年以来的灰色恐怖,仍然如影随形的跟着我, 我不知道它哪一天会卷土重来, 我希望它永远不来。 为什么青少年抑郁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也许是抑郁的中年人越来越多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
天赋真的比努力更有用吗? |
很想脱离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办? |
内心强大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
女生在比较私密的部位纹身,都是什么心理? |
鬼拿活人抓交替是不是一种很自私很缺德的行 |
敢不敢说出你一直不敢说出口的小秘密? |
微信头像会影响第一印象吗? |
你为什么讨厌抖音? |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三观不正? |
你做过最阴暗最龌龊的事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