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旅游天地 -> 你对香港这个城市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正文阅读

[旅游天地]你对香港这个城市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对香港这个城市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香港
城市
香港工作
香港生活
香港旅游
你对香港这个城市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压抑。
香港很好很漂亮,文旅资源非常丰富,各项现代基础设施相当便捷,我说着一口在深圳学的广普也没有被歧视,在维港边上还遇到很和善的本地大叔,钓鱼上来给游客小孩看,场面非常温馨。
但是这些美好都没法让我忽视香港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街道狭窄、空间逼仄,在热带的高温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很容易让人产生压抑的情绪。这种小和它的现代便捷时尚同处于一片空间,这就让香港显得像一个袖珍模拟器,像是城市天际线的地球online版。
当然,我现在可以评论香港太小,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香港其实是每一个东亚都市的明天,这种逼仄本质上是社会资源在资本主义的规则下愈发集中的体现,而香港独特的政治经济地理条件则让这种现象愈发突出。
八十年代末的华仔能在带客厅的公寓里接待表妹和乌蝇,二十年代的青年连二十平米的单间都难以承担,这中间的三四十年,一如这边08到18这十年的变迁。当然,我可以说我们还没有到那个程度,但是就现状而言,难道还会很远吗?
这个世界有许多鹤岗,但是这些鹤岗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岗位给青年,青年为了多混两口饭吃,最终还是会随波逐流进入都市,沦为被集中的产业里的螺丝钉,成为赛博朋克的一部分。都市是一切的集中器,它不仅集中了资本和产业,也借此集中了人口。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喜欢都市,但我并没有那种对高楼大厦的巨物崇拜。我不知道在一个被都市和电动交通玩具无形囚禁的未来里我该何去何从,正如我不知道那些人口净流出的鹤岗该走向何方,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我只能祈祷未来慢一点来。
香港很好,鹤岗也很好,但是我们的未来不应该只有香港和鹤岗。


碰到疫情,大家很艰难的时候,香港政府会给每个人发钱。每次几千,一共发了几万块,每人。
我觉得这已经是很开心了。
结果媒体采访香港人的时候,人家反馈说发的太少,不够用,要港府再努力些。
如果把港府改成任何一个内地城市政府,猜猜会怎么样?
第一,不发,第二,媒体上看到的大家都很满意。
香港人之所以对大陆的恨意超过台湾,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没得选。自己在香港去留问题上没有任何余地。他们肉身可以离开,但是对于香港他们只能接受。
反而台湾,直到如今还可以左右横跳,虽然最终命运也不握在他们手里,但至少当下还可以跳。
曾经生机勃勃,对大陆有代差级别的领先感;后来老气横秋,太多维度出现了势不可挡的衰退。
1,
20年前我第一次去香港,晚上在大街上转悠时,诸多KTV的入口把我给震了。
因为入口外面都会有一个展示空间,类似广告橱窗,或张贴墙;上面整整齐齐地贴满了妹子的照片。
照片有容貌和身段,挺诱人的;还有编号——这个好理解,便于你照方抓药。
编号下面还有“产地”,少数来自“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多数都写着“北姑”。
这个词,当时我是有点晕的。
后来请教“专家”,人家说,就是大陆妹的意思。
你知道,这个行业无论如何变幻,其从业者的流通方向从古到今都没变——都是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走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
所以那年头能去香港旅行一趟,回来之后还可以跟人家显摆一下,还会有很多人对你表示羡慕。
现在呢?


网图
2,
王菲如日中天时,据说是全香港挣钱最多的女艺人。
这个“据说”我不敢保真,来源于铜锣湾一家小音像店的老板娘。
当时我是去音像店买日本的“动作片”,此类音像制品都在比较靠里的角落,有的还摆放在上面几层,让小孩子看不到或够不着的地方。
老板娘一边给我推荐日本当下最火爆的老师,一边问我从哪里来。
听说我来自北京,老板娘说:“王菲也是北京的嘛,我是王菲的超级粉丝。”
我问:“是因为你特别喜欢王菲的歌吗?”
老板娘回答:“因为她是全香港挣钱最多的女艺人嘛。”
老板娘这么说,倒也不全是因为拜金。因为老板娘还说自己是邓丽君的超级发烧友,曾专门去台湾给邓丽君扫过墓。
一叶知秋——来自大陆的王菲能够变成“全香港挣钱最多的女艺人”,说明当时的香港人不但不排外,而且承认和尊重你所能达到的成就。
甚至往纵深挖一下——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不但产量大,而且影响力和辐射力都很惊人,其中有很多优质的从业者,都来自大陆。
而现在香港电影的衰败,简直没法看了……
3,
那时候在香港买奢侈品,比大陆便宜。
我去铜锣湾的商场买东西,年轻漂亮的女店员一听我说普通话,就会表情夸张地惊呼一声:“啊,国语!”
然后转身用粤语叫一个人的名字——接着来了一位会说国语的香港大姐,专门对接来自大陆的游客。
那时候会说国语的香港人,真的不算多。
但对待大陆游客的态度,还是挺不错的;不管是奢侈品店,还是路边小餐馆,以及有限制片的音像店……
甚至在香港传统的新年花市上,我们还遇见过好几个商贩,乐呵呵地往我们手里塞鲜花,说着祝福的话。
后来大陆游客越来越多,会说普通话的香港人尤其是生意人,就越来越多了。
再后来,还会有香港人专门把孩子送到大陆,学一段时间的普通话。
再后来……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
4,
老非我是一个建筑师。
所以20年前我第一次去香港,兴趣点可不仅仅是在KTV、日本动作片、以及铜锣湾的大商场。
我去参观落成不久的香港会展中心,对着里面的点式玻璃幕墙,拍了很多照片。
因为那时候在大陆,我还真没怎么见过点式玻璃幕墙。


网图
我从香港的赤鱲角国际机场转机去巴黎,对着里面玻璃围合的、四面能看见电梯轿厢上下的电梯,拍了很多照片。
因为那时候在大陆,我还真没怎么见过这款电梯。
而赤鱲角国际机场建成之后,就拥有了两项世界纪录——其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厦建筑;其二是货运量连续18年霸榜全球首位。
到现在,咱就别说点式玻璃幕墙、玻璃围合式的电梯了,就说香港国际机场这个世界最大航厦建筑的记录,在2008年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打破。
然后这个最大航厦建筑的记录,又被大兴国际机场打破……
这还不算完——当年大陆既没有迪士尼乐园,也没有环球影城;虽然香港的迪士尼乐园面积不大,咱也巴巴地跑去玩了一圈。
而现在,大陆不但有了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还有了长隆主题乐园等层出不穷的大型文旅乐园......
5,
后来我去香港出差过好几次。
最搞笑的一次出差,是因为老板不相信我。
那时候我们一个地产项目,投资方是新加坡李家的资金,他们指定了香港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来执行设计。
事务所的名字就不提了。
结果我去香港,该事务所的主创给我报方案时,就把我给弄晕了——为什么同一栋建筑,南立面是笔直笔直的线条,北立面是各种大波浪?
这看上去,不像是同一座建筑啊!
对方用左青龙右白虎等等的风水理论,得意洋洋地给我解释了好半天。
我心里暗骂:“你这是忽悠谁呢?十年前这玩意儿在大陆还能蒙事,现在早就OUT了!”
回到北京,我去找老板:“要不您赶紧备一个设计单位吧,这家香港设计事务所,实在是极不靠谱,迟早得换。”
老板不信:“老非,你怕是又来偏见了吧?我知道你一直都看不上香港建筑师。”
我摇头,坚持自己的意见。
老板也犯嘀咕了:“那你陪我再去一趟,我刚好去香港办点事,顺便让他们给我报一次方案。”
好吧,这就又去了一次香港。
汇报会是这样的,老板听了一半,给我使了个眼色,然后站起身来说:“好吧,方案还不错……先听到这儿吧,我还有事。”
事务所主创得意地扫了我一眼,自己亲自开车,送我们回酒店。
在酒店大堂,老板面带微笑与对方作别,转过身就变脸发飙:“老非,赶紧去给我找一家设计单位!还有,打从今天起,每周给他们发邮件,布置设计任务!但设计费一分都不给!”
我点头表示收到。


网图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对比频道——拿香港与大陆做对比。
其实香港的衰退,不单单是因为“被对比之下”的结果。
所谓固步自封,对香港来说,怕还不仅仅是影视领域、建筑设计这些吧?
以上虽然只是老非若干香港之旅的一孔之见,但应该也能说明问题了。
我是老非,一个背包客。
关注我,或是点个赞,都是可以有的。
刚从香港回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香港,别再听网上的流言蜚语了。1、我购买的是价值459元的二等座,从衡阳东可以直达香港西九龙。不过在出发之前,需要提前办好“港澳通行证”(工本费90元)。


衡阳东直达香港西九龙的车票信息
这趟列车实行“落地检”的形式,游客们到达香港西九龙高铁站之后,落地进行通关检查,如果没有办理通行证这些,可能会被安排另一辆列车送回内地,不能在香港登陆。
而且重点提示一下,需要提前30分钟在高铁站内候车。因为发车最后十分钟闸机口是不会再打开的,即便你赶到了也不行。另外,车票的退改签只能在发车前30分钟完成,否则不能退改。
高铁站内乘车指示牌
2、到达西九龙车站之后,咱们身处的是B4层,也就是月台。可以乘坐电梯前往B2层办理抵港手续。只需要根据地面上、头顶上的“抵港”指示牌前行即可。一直走到写有“中国海关”的边检处等候排队,大约有几十个蓝色的边检口,随便排哪个都行。
排队进入“大陆出境闸机”处,首先放上港澳通行证,再进第二道门开始指纹核验跟人脸识别。通过之后还需要前往“香港入境闸机”,跟随“访客”指示牌,前往即可。
同样,在香港入境闸机也需要通过两道小门,流程跟前一项差不多,都是先放上港澳通行证,再指纹识别跟人脸识别。不过这里有一个“香港入境单”需要填写,在入住香港的酒店、办理其他业务的时候需要用到。


香港入境闸机口
如果只是跟我一样,是简单的香港一日游的话,就不需要用到了。等拿到单子之后,通过闸机口,准备好身份证,跟在内地一样刷身份证出站即可。
整个流程花费的时间很少,大约十多分钟就能完成,在我看来真的十分方便快捷。
3、出站之后,面前就是港铁“柯士甸站”,从这里乘坐地铁,可以十分方便的到达香港大部分地方。而且因为离市中心较近,出发到热门景点“铜锣湾、尖沙咀”都只需要半小时的车程。


港铁站点分布图
在高铁站与地铁站中间,有专门的“港币兑换处”,毕竟即便是如今的香港,大部分的当地人日常生活里还是以现金交易为主。虽然也支持内地的移动支付,但是备上一点现金放身上,总是有备无患的。
另外,如果怕看不懂香港地铁图,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香港地铁通”的APP,可以更直观的看到两个地点之间的路线图跟转乘点。
在地铁站可以直接购买到“香港八达通卡”,如果是之前就有,可能会需要去地铁服务台重新激活使用。


港铁八达通服务点
4、香港八达通是当地最为便捷的电子支付方式之一,不仅可以用来乘坐地铁(MTR)、电车、公交车、小巴和机场快线,还可以在一些餐厅、咖啡店、便利店里使用。甚至还支持部分景点。
这里咱建议在港铁服务点进行购买,会比外面便利店的售价便宜一点。根据年龄的不同,价格也不相同,成人200港币,包含储值的150+50押金在内。
如果你不清楚哪些地方可以支持八达通支付,可以看一下“∞”这个无限标志,或者直接询问店员是否支持八达通支付。


公交上的刷卡点,支持八达通、扫码、银行卡
在香港任意的地铁站或大型便利店内,都可以直接用现金充值八达通卡。如果想退卡,也可以在任意的地铁站内退卡,会全额退还50押金跟剩余储值。但是若在办卡90天之后退卡,则需要加收11港币的手续费。
此外八达通分为标准版跟旅客版,虽然旅客版不需要押金,但是需要39港币的“工本费”。所以咱更推荐标准版。
旅客版八达通
如果嫌办卡、退卡麻烦,也可以选择在手机APP里办理“香港地铁、公交乘车码”,扫码支付,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自动换算,也十分方便。
5、因为是夜晚到达的香港,所以见到了绝美的香港夜景,这是一座色彩饱和度极高的城市,放眼望去全是五光十色,让人应接不暇的霓虹广告牌。行人穿梭其中,就好像置身于一片“现实动漫”里一样,显得十分摩登且迷人。


香港的霓虹夜景
香港人走路都很快,与游客一眼就能分辨,仿佛身后有某人在追着他一般。而我作为游客,则时不时停驻在街头,用手机记录下这美丽的景色。
大街小巷里十分干净,基本上见不到什么垃圾,也看不到垃圾桶。听当地人说,在香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公共区域吸烟是会被罚款的。
走到半路,想上厕所,发现公共厕所很少,而且极难找到,最后是在一家洋快餐店解决的。在香港如果着急上厕所,最好还是去大型商场内、洋快餐店、地铁站内,不过大都是马桶。而且香港为了节约淡水资源,冲厕所用的也是海水,这项举措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香港商场里的厕所
6、香港的美食多的让我目不暇接,像平常的港式茶餐厅比比皆是,内地的火锅、粤菜、湘菜也能看到,外国的寿司店、西餐厅、印度餐厅比比皆是。
甚至有些美食,也只有在香港才能吃的到,比如猪排饭、港式蛋挞、港式布丁、猪扒鸡翅、菠萝包等等,每一种都让人流连忘返。


香港部分特色美食
而且这些菜肴的价格对得起它的味道跟分量,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昂贵,一天吃下来,大约花300~500港币左右。不过味道大都是甜、微辣为主,如果是口味重的朋友可能吃不习惯。
香港人吃饭大都比较清淡、少油少盐,还特别喜欢吃青菜,不过做法却是水煮放点蚝油或清炒。另外像白切鸡、蒸鱼在这边也十分受欢迎。


香港普通家庭的一餐
7、香港基本上不堵车,可能是跟单行线多有关吧,还特意控制私家车的数量。也因为地少人多,马路上也没有规划自行车道。大家更多的出行方式还是以地铁、叮叮车、公交车为主。
如果想乘坐出租车,在香港可以招手即停,或者选择HK taxi在线上叫出租车。另外需要过海的出租车,需要前往固定的“出租车停靠点”等候,否则会出现司机拒载现象。这类过海的出租车车身上有过海标志,注意辨识。
香港不同区域的出租车
大部分的出租车司机只接受现金支付,如果内地游客想通过手机支付,可能会按照1:1的比率算钱,这是相当不划算的!所以提前准备好现金,还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红色的出租车在香港是最为常见的,可以到达香港大部分地区,除了“东涌、大屿山”之外。绿色的出租车只能在新界运营,蓝色的出租车只在大屿山运营。
出租车的起步价是27港币左右,而HK taxi大部分只接受长途订单,短途很难打到。上车之前确定好打表计费,核实司机身份,下车之后要求拿小票,以备不时之需。


出租车小票,十分钟就要162港币!
香港的出租车真的很贵很贵,亲身体验过!
8、香港的夜生活十分丰富,有着各式各样的酒吧、餐厅,提供给大家娱乐消遣。有的酒吧在街边、有的则在高楼大厦里,但是它们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有着很多俊男靓女。
其中包含着香港人、外地游客、还有很多外国人。不过友情提示,未成年人不可以饮酒,也不可以进酒吧!
除了酒吧之外,还可以去看一看香港的美妙夜景、美味夜市。
香港庙街夜市
9、在香港,不要随意的喂食野生动物,哪怕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野鸽子也不行!在香港《2023年野生动物保护(修订)条例草案》之中,规定了严禁随意喂食野鸽子。
香港街边“禁止喂食鸽子”横幅
更是将处罚力度从最高罚款10000港币提升至最高100000港币还需要监禁1年!另外还将这种非法饲喂的行为,引入定额罚款机制,金额订为5000元。
这种行为不仅仅会让野生动物们渐渐失去自主觅食的能力,还会侧面加重环境卫生的负担!
10、在香港的这几天,我还见到了香港许多人性化的一面,虽然内地也能见到,但是也是并不常见。
下面让我慢慢介绍:
(1):在一些公园附近,会设置有公共饮水处,按住按钮就能出可饮用的饮用水。并且还有免费WiFi可以使用。


中环公园旁的公共饮水处
(2):公共厕所之中,大都会有无障碍厕所,其中的镜子还贴心的做成倾斜的样子,方便坐轮椅的或行动不便的人照镜子。


无障碍厕所里的镜子
(3):地铁站内,会有显示器显示实时车辆信息,上面还会显示不同车厢的拥挤程度,方便大家分辨,避免加重拥挤程度。


乌溪沙站内
(4):某些电梯之中会有“感应式按钮”,手在红色的圆圈附近挥一挥,无需触碰,按键就会亮起,或者直接按照传统方式按键也可以。


地铁站内的“可感应式电梯”
(5):香港某些商店门口,会贴心的给宠物设置“宠物停泊处”,避免宠物乱跑。


某宠物店门前的“宠物停泊处”
11、玩了几天下来,发现开销很大,至少比内地贵上一倍以上!一个人稍微吃好一点,花费至少在100~200港币一餐,而且这只是一餐饭的价钱哦。
另外的大头主要就是住宿了,像内地一晚100~200人民币的房间,在香港至少得800~1500港币一晚!如果是入住中心地段的豪华酒店,随便上万港币打底。


香港的豪华酒店
其他主要花钱的地方,在打出租车上面,虽然只玩了几天,但是确实遭遇到了的士拒载的现象。过海、过隧道、走高速,包括大件行李,都会加收一定的额外费用,这个我没话说,内地也是如此。(大件行李应该没有额外收费)
不过有的司机听到我说的路程不远,直接朝我挥挥手说不去,直接开车就走了。
这服务态度实在是让人不爽,碰巧旁边有一位香港本地的老大爷,他安慰我说,香港人自己都不打香港的士,能不坐就不坐吧。
12、玩几天总结下来,香港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现代化程度高,但是依旧保留着许多香港老传统,比如老房子、老味道等等,形成一股独特的港风韵味。


香港美丽的落日
香港当地人大部分都十分友善,老年人说话大都是粤语夹杂着普通话,年轻人还会加上部分英文。他们并不会因为我说的是普通话而“区别对待”,反而让我感觉到十分温馨,老板会贴心问我吃饱了没有,商店、酒店的人也会主动向我问好。
大部分的公共交通都十分便捷、价格相较于内地而言会贵上一点,不过也在承受范围之内。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香港地区收入中位数为20500港元(约18900人民币),按照这个收入水平,再看香港整体物价,就不会觉得十分离谱了。
香港的美景工位
其次香港的美食,我玩下来的这几天,有让我流连忘返的美味,也有踩坑的地方。大部分味道都不错,且物美价廉。特别要说的是,吃了好几家网友推荐的老店铺,味道都很不错,而且店内的特色餐食让人惊艳,是我在外面吃不到的味道。
晚上的夜市也值得一说,周遭辛苦一天的员工们,来到街边的大排档吃饭,点上喜欢吃的菜,跟朋友一起畅谈,排解白天的压力,分享生活的快乐。
这些大排档将桌椅摆到白天的马路之上,桌子旁边就是老板正在紧锣密鼓的炒菜,旁边坐满翘首以待的食客,这幅画面在现代化的香港都市也别有趣味。


香港某处人声鼎沸的大排档
我不会全说香港的优点,也不会全说香港缺点,每个人眼里的香港都会不同,关键在于亲身去感受这个城市。
走上它的街头,感受独特的香港气息、吹吹维多利亚港咸咸的海风、看看让人迷恋的香港夜景、尝一尝让人魂牵梦绕的香港美味。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香港,亲身感受这一座别具一格的美妙城市!
港人,困在秩序里。
前两年有篇文章写的是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形象地描绘了在算法压迫下骑手们的精神压力。如果说这种压力的根本来源,在于骑手们被压缩了赖以生存的时间,那么类似的,很多香港社会问题的底层原因大概在于港人们被压缩的生存空间。
直观上来看,香港的物理空间是极为拥挤的,很多机动车道只能刚好容纳汽车的宽度,人行道大多则是两人并排行走都有些困难,总是要避让;至于通勤意义上的自行车道更是几乎不存在,骑自行车对于港人来说更像是一种休闲娱乐,大部分自行车道都在郊区,毕竟对于市区来讲,专门开辟车道在空间上来说是过于奢侈了。买房和租房更能直观地反映香港空间的昂贵,市区一套房一平方呎(将近十分之一平米)的售价就要两三万港元(一港元目前约合0.9人民币),市区租房市场一平方呎一个月一般也要三十到六十港元(俗称呎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很能理解香港服务人员的坏脾气,毕竟相较物价来讲,工资微薄,每天工作很辛苦,晚上住的地方又逼仄,路上走急一点又得让来让去的,心情上自然也很难以对顾客笑脸相迎。
私以为平均生存空间的不足,塑造了香港相对不近人情的秩序,各类规则比比皆是:从法律意义上条款众多乃至不许养猫狗的公屋,到潜规则上期待食客立刻下单,吃完就立刻走人的茶餐厅和冰室,再到默认上扶梯的左行右立(现已不提倡),人行道上走路尽量不要并排等。种种规则已经深入香港市民的内心,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这也是很多时候内地人来港跟当地人的主要冲突来源。前一阵子看到某社交平台上一位来香港的游客吐槽,说自己玩了一天走累了,蹲下歇了一会儿,就遭受了当地人的鄙夷。这就是因为蹲下相比站着会占用更多的空间,有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顺畅通勤,相当于打破了默认的通行规则。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制定诸多规则自然无可厚非,这也是在尽全力保障社会大多数人的尊严。香港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很好的贯彻规则,港人们遵守这些规则的意愿也十分强烈,很多人也很喜欢规则带来的确定感。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似乎很多港人选择了把众多规则奉为圭臬,而逐渐放弃了主动思考能力,可以说这样构成的秩序已然开始摧残人的心灵、反过来践踏人的尊严了。具体来讲就是很多港人对于已知的事务处理起来可谓是轻车熟路,但是对于在职责范围内,而又没见过的事务,就会不知所措,给人的回复就像是算法预先写死的一样,毫无主观能动性。举个例子来讲,几年前,我曾经致电香港某家信用卡公司,咨询临时提升信用额度的事情,客服说现在以学生身份无法提升额度,于是我想可以求助亲朋好友,便问什么样的信用卡可以临时提额,客服重复了一遍学生身份无法提额,让我顿时觉得在鸡同鸭讲,足足拉锯了几轮客服才说只要是工作人士,什么样的信用卡都可以考虑临时提额。最后在亲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付款,后来回想起来还是有些窝火,抛开不直接给我回复的问题,为什么不提醒我对于超过信用额的消费,可以先尝试往信用卡账户里预存资金呢,然后更令人生气的是,我去柜台填了个临时提额的申请,虽然没用上,但是最后也获批了,这个客服分明就是在误导我啊。真不知道该说这位客服【在回答问题上】责任意识过强,还是【服务专业性上】责任意识过于淡薄了。
人有七情六欲,在由生存空间受限而衍生的诸多规则的压制下,总是需要发泄口的。对“不懂规矩”的人加以鄙夷,对内地发展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已经成了很多港人宣泄情绪的方式。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说遗落在东铁线站台上的一瓶汽水,在夏日受热爆炸。乍一听都不像有什么值得报导的,但是新闻标题后面还有一句,“怀疑汽水是内地制造”,可想而知,小编是什么用心,下面评论区又是怎样的乌烟瘴气。总是怀着这种心态去生活,香港患抑郁症的比例是全球平均的三倍这个事实(医管局数据),也并不令人惊讶了。
在香港生活的这些年,也让我的认知不断进步,看待这座城市的视角逐渐从最初的仰视,到后来的俯视,再过渡到现在的平视。了解香港不应该只从一个个事件当中情绪化地判断,也不应该抱住自己最初的印象不放,而是要不断地扩大自身的经历,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更多的思考。就像香港看似处处按照规则来,实际上的人情世故也很多,比如说香港小学派位结果公布后,校长们拥有一些“叩门位”,即可以酌情收取的学生名额,另外像大学宿舍虽然紧张,但总有人可以在一般同学只能保证一两年宿舍的情况下,获得四年宿舍的保证。感受香港就应该像认知上的恒温动物一样,对其观判断不应该随着短时间接触到的东西而发生剧烈改变,相反的,认知上的冷血动物则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比如看到一些事情心里一下子就暖,另一些事情一下子就冷,自然会大有偏颇。总的来说,要相信人本质上是相似的,社会的整体问题必然存在根源性的底层原因。例如我的家乡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热门旅游城市,今年暑期返乡时,见识到了大量游客的冲击,尤其是有很多小孩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的行为。某种意义上也很理解港人,因为自己冲动之下的第一感觉也是鄙夷。但仔细想来,背后根本原因大概是全国各地发展不均衡,教育意识仍不到位,另一方面城市本身对游客的承载力也相对有限。
我相信香港的现状不应该是我国发达城市的未来,解决空间问题应当是香港的首要需求,就是要把过量的人口从现有的建成区当中带出来,这样才能摆脱现有的压抑秩序。物理上来看,可以通过开发北部都会区和来获得更多的土地,就业上则要在大湾区的整体当中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进一步促进人员流动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期待在解决自身根本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在未来能看到一个更加繁荣的香港,整体腾飞的大湾区,以及共同发展的国家。
最近去了一次香港玩,准备去购物的,去了之后才发现香港早就不是人们口中的购物天堂了,想买奢侈品要么没货要么比大陆贵,基本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买,但是除了购物体验不好和夏天天气太热,其他都还是蛮好的,特别是吃的真的非常美味。
看评论里有觉得香港的东西不好吃的,我回答一下,我自认为自己吃一个对吃要求很高的人,全国打卡餐厅不下三千家,我去之前也是做足了攻略,基本去的都是不会踩雷的店,这边我推荐几家我自己去了觉得一口入魂的店。
1.爱文生


香港知名的夜排挡,排队太久了,我当时排了一个小时,但是炒菜真的非常好吃,这里推荐鸡煲,基本每个菜很都下饭可以干几碗米饭的那种。另外就是价格在香港应该算中规中矩人均150-200吧
2.正九清汤腩




这家连吃三天,在HK的这几天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吃牛腩,牛腩很嫩,好吃到无法形容,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没有在内地开店。价格的话一碗牛腩粉差不多六十几。
3.荣记海鲜饭店
这家没有拍照片,类似于爱文生,味道不错,个人感觉仅次于爱文生吧,上菜太慢上菜太慢上菜太慢。
以上这几家是我去HK玩的时候比较推荐的,总体来说HK的美食是非常符合我一个上海人的口味的。
本来只是想在知乎做个分享,结果没想到那么多nc喜欢杠,有说对吃的要求那么低的,有说上海是不是没吃的,也有说各种阴阳讽刺的,我相信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都不高,这篇只想分享给想看的人,杠精右拐出去,脾气不好,所以关闭评论区了。
最大的感受:
没那么国际化,妥妥的粤语社会夏天很热,室内外温差很大(更) 一些地方或者场景,对讲普通话的人很不友好;我总感觉这是个骨子里巴结白人的地方。同样是我,讲英文和普通话偶尔会被区别对待喔。。
---
出差去体验了两周香港打工人的生活。时间有点短,而且出差时间很短,只能住在酒店,活动范围也很有限,主要在中环和黄埔附近。因为一直在伦敦工作,以下可能会对比伦敦。
自己的感受:
街上路人很多,走起来经常感觉被堵住建筑物非常密集且高商业街是各种现代和旧社会的综合公交地铁还比较通畅并没有我认为的那么国际化,是一个妥妥的粤语社会,街上看不到什么歪果仁办公室的氛围跟大陆更像,边界感没有伦敦那么高吃的东西比伦敦便宜很多税很低,对于收入超过200万港币的人,就很爽。伦敦大概40%以上的税,香港可以cutoff 15% ,打工人赚的越多,约有优势。
以下是我的见闻不是亲身体会。
我大概看了一下街上饭店的服务生招聘,说是1.5万到2.0万港币的月薪。菲佣听说是 0.5万港币月薪(当然你包他吃住)。房租吗,听到的数字是几万块一个月,可以租小两居,也看地段。
以下是我的推测:
香港最不适合什么人?
只会普通话的低收入打工人
1. 香港仍然是中国领土上底层阶级向上奋斗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逃避内地内卷的最好去处。
2.住房问题远没有媒体上报道的那么严重。
3.为什么服务意识差,因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横行,被迫接受普通话和外界规则的不适应,温暖只存在冷冰冰的港币。
4.为什么街道破破烂烂,因为不能随便花纳税人的钱。
5. 为什么支付不方便,信用卡和体系已经很完善,一拍就好为什么还要打开软件扫码,这也就是个先来后到的顺序。
总的来说,香港是个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中国通道型城市,人情味请参照社会达尔文主义,发展请参考这个城市的历史定位以及中美关系。
明明手里有着CUHK和HKUST这种可以说是世界顶级的CS强校
还有HKU这种在亚洲算不错的商学院
整个香港的计算机业
既没有学会内地计算机业的强项——移动互联网/二次元游戏
也没有学会美国计算机业的强项——SaaS/fabless
而且甚至于
在美国计算机业的短板上,做的依然不如美国计算机业——美国至少UberEats只是比国内两家贵了一些而已,但是确实靠成本实现了更大的外卖范围和更好的外卖员收入。香港至今依然没有靠谱的外卖软件。
在内地计算机业的短板上,做的同样不如内地计算机业——华为云在DC的连续打压之下,依然有很多境外客户。香港限制相对而言没有这么多,而且明明同样有那么多潜在客户,至今没听过什么靠谱的2B行为。
在其他更传统的领域,香港根本不是这样
哪怕被人诟病最多的地产
香港的笼子屋,比起美国满大街那么多的Homeless也是好了许多的
而且更高的密度和更窄的车道,反而使得香港因为更walkable,因此有比内地更好的烟火气息
只能说,放弃了思考未来的人,确实已经死了吧
你所看到的目前的繁华,只不过是一个营养丰富的行尸走肉罢了


但是,到底是谁让香港的未来,变成了一个不敢想的词呢?
香港是:
1、山、水、城一体的大盆景
从海洋到山峰,香港在很小的范围内集合巨大的地理落差,城市在山与海之间寻找空间顽强生存。城在山中,亦在水畔,既能见山,又能见水,也能见城,不分彼此,形成了世界级城市景观,世界的大城市中,大概只有重庆、里约热内卢等极少数城市能完美融合山、水、城三者。
2、城市建设的极端状态
城市的核心形态是集中:人的集中、土地开发的集中、资本和产业的集中,再摊大饼的城市放到大的区域中都是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事物,北京、珠三角、硅谷、洛杉矶,看似无限扩张,实际上都是微观层面的疏散,但仍然是宏观层面的集中。香港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南中国要素集中的核心;而香港本身虽然人口在向新市镇疏散,但受益于全球化的产业和工作岗位则不断向维港两岸集中,越高收入的人士住的离市中心越近;更微观的建筑层面,高楼永远是解决空间的几乎唯一手段,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新市镇,办公楼、停车楼、住宅楼、仓库,不断突破天际。香港的城市建设将“集中”这个宗旨贯彻到底,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塑造了香港的城市景观,也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精细化和规矩成为运行这个精密仪器的法则,人们既享受高密度的便利,也忍受着高密度的压抑感。
3、资本主义的极致状态
香港政府长期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大市场,小政府”色彩浓厚,几乎成为全港的政治信仰。香港“小政府”特色来源于港英政府的“放任自流”心态,香港毕竟是“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点”,任何大的投入和深入的治理都是得不偿失的,港英时期香港恰好赶上世界资本和产业转移,成为亚洲发展的先行,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绝对的自由主义成为香港人奉为圭臬的思想信仰。香港税收较低,无论是个人所得税还是企业税,都是全球较低的水平,极大利好富裕人士,同时政府很少干预社会和经济,商品自由流通,价格全靠市场机制做调整,资本在香港能够带来极大地回报,并且成为社会运行的核心,没有其他的生产要素可以媲美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手握大量资本的集团可以通过投资获得进一步的资本扩张。这使得资本要素不断向少数集团集中,“大市场,小政府”实际上成为“大财阀、小政府”,政府以追求效率为先,公平为次,各大资本集团在香港有着较高的地位,掌握着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城市设施,并且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城市发展。
4、最纯粹的“自由港”
人员、资金、物资进出几乎不受限制,对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免签证,资金进出无管制,除烟草、酒类等4种商品以外几乎全部商品免关税。
5、中外文化的直接碰撞处
香港具有中国的文化底色,保留了许多中国最传统的习俗,甚至连内地都很难看到。但这座城市又有100多年的英国统治历史,形成较为普及的英文社会和相当多市民深受西方影响的价值观,许多家庭与海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人对日本和欧美的了解远胜于内地。除了西方色彩,香港也有着大量南亚、东南亚人,并且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曝光度。异域色彩是香港文化的重要组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这一点上,香港在全国有着较好的社会基础,但仍然需要在发挥这个功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领悟不同文化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真正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互相促进。
6、国家和地方意识对立的前沿
“一国两制”给予了香港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的优势,也不可避免强化了香港的地方意识,香港具有全国除了某岛之外程度最高的地方自治,可以说除了国防和外交,香港几乎拥有一切独立运行的制度和机制。内地的许多思想、经济、制度机构,多数在香港从来都是参与者而非主导者。香港这几年的风波,核心的根源,除了贫富差距等内部问题,外部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国家认同和地方意识的巨大对立。日常生活中缺少国家概念、国家标志的记忆,长期缺乏和内地共同的国民教育,即便有“中国”的意识,也和内地人民的“中国”有差别,时间长了能够记住的只是“香港”这个地方。香港融入国家的核心,不仅仅是天天反复官宣“中国”这个词,而是要让香港人和国家的大多数同龄人有更多的记忆和话题。
7、政府和社会基层互动的试验场
香港行政体系特点是“一级政府,两级管理”,即一个特区政府,以及作为特区政府派出机构的区民政事务处,加上区议会,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区议会泛政治化极大地破坏了这个机构的传统功能,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头之一,近年的区议会改革旨在更好发挥衔接基层民众与政府关系。香港基层治理中,社会组织是相比于内地的鲜明特色,香港的“小政府”思想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在社会治理层面,香港的许多基层事务也是由社会组织参与完成,包括各类慈善、宗教等团体,这些非政府性质的社会组织既有传统中国民间互助组织的特点,也融合了西方慈善组织的特色,并且在现代化城市中进一步塑性,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民间自治组织。此外,香港高密度的居住形态使得居民在楼宇维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共同利益,有助于推动业主自治的完善,政府鼓励业主开展自我管理,业主自治也进一步丰富基层治理。
8、意识形态对抗的最前线
香港长期是情报之都,人员和资金的自由流通令这里成为各方势力交手的战场,各类意识形态也在此激烈争夺。香港是高度西化的中国城市,来自各方的资讯在此自由流通,互相争夺人们的心理空间。国家和地方、东方和西方、本地化和全球化,在这个1100平方公里的狭小土地上相互碰撞,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意识形态对抗前沿。意识形态既是信仰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理念,拿下意识形态之争终究要能够提供一套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论。
我个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贫富差距确实大,有钱的土豪真是tmd多,我曾经2天内去过3个香港朋友家里,2个是2,3000尺的大平层,港岛的碧沙湾和浅水湾的曼哈顿,阳台就是无敌海景,一个是一家四口住市区400来尺的小房子,真是第一次感到人和人的差距真tmd大,真没法比。
短暂两天粗略感受。
1.人流密集,节奏快。在旺角、尖沙咀、中环、尖东没有一个地方人少的。每个红绿灯,每个人行道都是人。红绿灯dengdengdeng的响,电梯口哒哒哒哒的响,让你放松的心情松弛不了。所有人都在快速的走,上到60-70,下到3-4岁。见了很多人住着拐都在地铁里努力的走的很快。
2.素质高。上电梯都是只占一边,留出左侧。上厕所、上巴士、上地铁处处都在排队。我去的商场的卫生间都是坐便,各各都还比较干净。香港的卫生间没有纸篓桶,我不知为啥。要求盖好马桶盖再冲水。没有年纪大的倚老卖老,年纪大的看到没有坐,也就自己站着乘坐地铁了。可能我看到的这个年纪大的身体素质好。
3.消费高。住宿费用极高。是深圳或者内地的2-3倍高。5-800的住宿就是家庭旅馆的水平。面积小、设施差、噪音大没啥服务,只能勉强睡觉。吃饭费用也偏高,一顿饭50以上很正常。一瓶水10+。看到市区的商场停车场一小时费用45。
4.文化包容性强。路上日语、汉语、粤语、泰语、英语各种各样。东南亚的人很多,很多人在中环附近的路上露营。听到英语、粤语等等语言,一点不惊奇。看到黑人、白人、黄人一下子变得很正常。
5.贫富差异大。旺角一边是波鞋街、女人街的市井,一边是尖沙咀rolex、chanel、遍地金店的人流络绎不绝。
6.药店奇多。可能这是一个大产业。
7.车速、车声很大。炸街的车,狂奔的警用摩托、各式个性的号码牌、各式内地见不到的轿车。巴士、的士、私家车只要是绿灯都快的飞起。没见到堵车的。
8.国际化。更多内地没有见过的品牌在香港都可以看到。
9.略微有一点不同的支付方式。不支持所以场景电子支付。
10.传承与时尚并存。有着传统中华文化的继承,也有着时尚不同文化的交融,积极和谐的发展。
对于很多刚到香港的港漂,最令人惊讶的一个地方是,每到周末,街道上都是席地而坐、聊天打牌的菲佣们。
如果你去香港购物,只要是在周日,总能在旺角等等地方的地铁站口、商场周围的人行道等地方遇到一大群菲佣聚会。
因为香港菲佣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他们的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六,这段时间就生活在雇主家里,所以周日他们会出门放假聚会。聚会的地点就是街道上,形式就是喝酒聊天、打牌等等。
为了维护交通秩序,香港也会专门划出一些区域给菲佣们聚会,所以就形成了这么一道独特的风景。
香港小巴,这世上最难掌握的交通工具
香港交通标示极清楚而且又是中文,即便是第一次来的游客也能轻松掌握。
唯独小巴是个例外,连香港人都纷纷吐槽自己不懂搭小巴。
很多小巴没有时间表、没有固定路线,最麻烦的是不报站,如果没有乘客要下车,站台没有乘客要上车,司机是绝对不会停车的。
如果你认识路,那记得要提前喊「唔该有落」,最初到香港不认路也不会说粤语,觉得是极大的挑战。
每次都在心里默默祈祷有人一起下站。不然对于社恐来说挑战还挺大的。
吃了500元的饭要付550
对于很多内地人而言吃饭时,点多少结算就是多少,广东的话需要单独按人头算“茶位费”,而在香港吃饭,可能会收10%服务费。
有次我们整个组下班去聚餐,总共4个人,一顿饭下来吃了500港元左右。组长结账的时候,我看到他直接付了550元。
当时就有点纳闷,但又不好直接问组长。之后我问了一个在香港生活比较久的同事才知道,多给的10%是服务费,就是香港人常说的tips。
当然,这种服务费不是在哪里都要付的,还是要看就餐的环境和消费的高低。
港人不轻易请朋友到家里玩
香港人不会主动请朋友到家里玩主要是大部分人的房子都是挺小的,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还是跟家人或者室友合住。
这样一来大家宁愿在外面请客吃饭、看电影、行山逛街,也不会请朋友到家里坐坐喝杯茶,因为大家都在家待不住,一定要去公共空间。
合住的状态下,谈恋爱也不好意思会回到自己家,约会一般去钟点房,因为包夜的酒店价格太贵,就像《》中的漫春天酒店的那种情况。
香港空调温度低到你怀疑人生
在香港,夏天随身都要携带一件外套甚至有时候需要薄毯子,因为室内的冷气真的冻到人怀疑电费不要钱。
相信每一个夏天到香港的人,都有被冻的瑟瑟发抖的经历。
没错,在30多度的香港夏日里,被冻到瑟瑟发抖。不管室外温度多么高、人有多么挥汗如雨,只要一走进室内,都会以为自己瞬间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半球,一秒变冬天。
有人认为空调开得冷有利于刺激消费欲望,商场调得冷是因为有研究证明,在温度为摄氏18~22度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欲望最为强烈,所以相应的调到那个温度区间。
也有人认为香港的人口密集排世界第二,属于人群密集的地方,上下班走在地铁上或者假期逛商场,人挤人,肯定会热。
而把空调开得冷了,就会舒服一些,很多时候冷气是为了更换空气而不是为了制冷。很多香港人愿意接受这么冷的空调,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空气循环。
香港人吃饭极其快
大部分香港公司规定工作日中午只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你算一下,从十二点下班,去周围餐厅吃东西,还可能要排位,这前前后后就已经花了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
最后等你开始吃饭了,发现只有二十分钟了,但是你还要预留十分钟回到公司。
这么一算,你就只有十分钟的时间来吃饭,所以某方面来讲,香港生活节奏非常快,香港人压力确实大,连吃饭这么放松的事情,他们都在和时间赛跑。
香港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这里每天都发生的奇妙的故事,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每一个城市都不是完美的,都各自有自己的特色,香港的魅力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可以真正体会。
香港旅行见闻感
去过的城市中,有两个城市最容易得重感冒,一个是冬天的北京,一个是夏天的香港。尤其在酒店,房间太小冷气太足就很容易感冒。
来香港一定要晴天来看海景,不然像我来的时候遇中雨,全靠“来都来了”的意念打伞强撑暴走。


香港市民的自信和精神气是真好。
白领要自己去买饭,因为香港的外卖收费很贵,而且选择好少。他们大多数都是堂食或者打包回公司吃。特别麻烦。
香港对特殊人群的公共设施服务做得很棒。
支付宝在港用户渗透加强,吃饭,坐地铁有专门通道,而且买票都很方便,没怎么用八达通。
香港的节奏比上海快,过绿灯的时候,一直滴滴嗒嗒的叫,催促行人快走,扶梯设置的速度很快,对老人太不友好了,香港的老龄化明明就很严重,可能他们也已经习惯了。
?香港线上化、平台化、电子化做的实在太差了,很不便利。
吃住行普通人体感最强的部分,我觉得上海比香港好太多便利太多,香港一份芒果沙律169港元,吃一顿300多,在上海吃的美国菜价格都没这么离谱,本地粤菜感觉就还好。初步感觉上海差就差在金融、国际化和自由意识这块。下图中的一人份300多,非常普通的食材。


市区地少路窄人多,香港很多人行道全靠天桥和架高的廊道扩路。












太平山顶,很值得来,视野还是很棒的,山顶也有商场,香港商业配套很好。


喜欢香港公共场所各种权法文化的广宣,我都有停下来很认真地看。街边巴士车身、地铁广告、商业街强、布告栏上各种鼓励号召环境保护行动,流浪动物关爱,种族歧视偏见消除,残疾人员雇佣,失业补偿资助,青见培训计划,法定最低工资检讨机制意见反馈,关爱宣言等内容。太喜欢香港的人文浸润。






不喜欢的点就是香港的街头小店供佛乱七八糟的红贴,还有立交桥下打小人神婆烧香烧纸的摊子,土的嘞,乱七八糟的又吓人又土,都不敢进去吃饭和走进。?现代和过去的文化交织在这里太明显了。
去过几次香港,浅谈一下对这个城市最大的感受。
国际化,繁华,节奏快,拥挤,压抑。我本人一直有一种“功能”,就是只要第一次走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或者坐上这座城市的地铁或公交车,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氛围。
我第一次来北京游玩,北京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巨大。宽阔的马路,不是很高的楼房,每每从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路上,每处景点,都需要你有足够的体力加耐力才能游览完全部,一个字,就是大,这就是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第一次去上海,走在上海的街道上,虽然这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给我的感觉还是“秀气”,一种特有的江南城市所散发的那种气息;湿润的空气,精心规划过的街道,还有一些江南风格的建筑,即使在浦东那些摩天大楼中间,这座城市还是会告诉你,我是一座江南城市。
我第一次去深圳,坐在深圳的地铁里,一股年轻的活力扑面而来,我突然找到了刚刚毕业去工作时候的感觉,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就是年轻,朝气蓬勃。以前只是知道深圳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但是只有你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能感受到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我第一次去香港,首先我感受到的就是拥挤,高耸如云的摩天大楼紧紧相邻,马路基本上都是双向两车道,当我坐着叮叮车穿梭在皇后大道的路上,居然感受到了压抑,不宽阔的马路两边抬头看不到顶的大楼一座接着一座,挡住了阳光,使街道看起来昏昏暗暗。也只有在尖沙咀隔海看维多利亚港,才能看见洒满阳光的一座座摩天大楼建筑群,看着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那会儿你才能感慨城市的繁华,但是紧接着,头脑的意识里会闪现出一个念头,住在里面,或者说在里面工作真的不觉得拥挤吗?
走在香港的大街上,或者餐厅里,或者地铁里,等等等等,无时不刻都会出现各种肤色的外国人,我感觉大唐时期的长安应该也是这种场景吧。
香港的电梯速度特别快,如果不注意可能会把你晃到,香港的人走路也特别快,对于我这种一直在北京工作了很多年的都,都感觉这个节奏还是太快了。
亲戚住香港,是今年九十六岁的太姨婆和她的子孙们。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老人家与血缘更近的亲戚们不走动了,与我家很亲近。
九十年代,我还蛮小的时候我爸第一次带我去香港探望太姨婆,虽然我是土生土长并且家境不错的上海人,还是被繁华的香港小小震撼过的。那时候觉得香港物价好贵啊,为什么比上海贵那么多。为什么太姨婆家的房子那么小,她一家六口住大约五十平米的房子,两个孙子的房间就够放一张双层床,而我从小到大都有自己的房间,我爸妈怕我睡觉不老实翻到床下给我买了大尺寸的床。
我爸说太姨婆家的房子在香港普通家庭中已经不算小的了,后来我也了解到香港的房价有多夸张,有很多人住着几平米的房间甚至只有一张勉强能睡的床。我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子,对香港的印象只有两个字,贵,小。
之后经常去香港,跟我爸去呢,占老爸的光住贵价酒店,自己或者跟朋友去,住过一千两千的酒店,也住过深水埗的青年旅社。因为住过的区域不同接触到的人也有差别,住中环、铜锣湾和住深水埗,感受有很大不同。
住深水埗那次,是和三个朋友一起,她们比我穷,坚决不住每晚过千的酒店,找来找去定了美荷楼青年旅舍,我记得当时双人间不到六百港币,床特别窄,我真的是提心吊胆睡觉,深怕一个翻身掉下床。旅舍在一个小坡上,从地铁站走去旅舍要经过一大片超高居民楼,密密麻麻的高楼有种压迫感。底商大多是小店铺,卖水果餐食五金等等。每天早上起床后走下坡去马路对面坐巴士,都会看到附近学校的女学生,可能是教会女校。等车时看到对面楼玻璃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还有xx教会之类的信息。车站旁边的小巷子不宽,两边底商有很多小食店,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歧视也发生在其中一间车仔面店里。
我会讲一些粤语并且能听懂大部分,但我的三个朋友不会。我们第一次吃车仔面,不知道怎么点餐,经热心市民指点后点了吃的,在等的过程中,老板叫伙计过来收钱。我看其他人都是吃完了才给,问他为什么要提前收。伙计挺为难地表示他只是奉命行事,我大概就明白了,因为我们讲普通话,老板对大陆人有什么莫名戒备心吧,难道是怕我们吃霸王餐?我就去跟老板理论,最后还是照规矩吃完买单,但这事让我记了很多年。我不知道这位老板经历过什么,但是无论如何区别对待顾客不该发生在一个小生意人身上。
但也就遇到过这么一次,香港人和上海人有共同之处,大城市的人看上去冷漠,走近了其实都还好。比如在超市买我爱喝的巧克力牛奶和一些零食,结账时会被用粤语问要不要袋,我听得懂会答要,而我的朋友听不懂,对方也会立刻改普通话再问一遍。去吃肥牛海鲜火锅,服务员都蛮热情。去大屿山拜佛,跟当地人聊天也蛮开心的。逛商场大多服务员是礼貌的,去街头其实也差不多。
我第一次在桥底下看到老婆婆“打小人”也觉得很新奇,先进发达时髦与传统迷信活动并存。TVB剧集中见过的场景,出现在眼前时,还是蛮激动的。这个城市里,有更繁华的一面,也有很接地气很割裂的一面。如同一个人,又如何用几句话去评价对方呢?人有千面,人心复杂。人组成的城市,岂不是更复杂。
去过很多地方,感受是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味道。要说服务好,那澳门肯定赢过香港,可香港这座城市在我心目中更熟悉亲近一些。可能是因为亲戚在那里,可能是因为去的次数更多,也可能是看着港剧长大的。
跟亲戚家孩子聊天,了解到香港生活成本高是事实,但收入也蛮高的。上海这些年的物价和房价也够疯狂了吧,但是普通人的收入还是比不过香港人的。原因有很多,说实话我认为相比之下上海是更没有幸福感的城市。
补充一句,香港警察的制服真帅气,一部《冲锋队怒火街头》我反反复复看过很多遍,《鉴证实录》和《壹号皇庭》多多少少影响了我的择业观,而对于独立事业女性的初步认知,也得益于港剧。总之,有些方面香港是领先的,相应的也有落后的。
我的想法是,想要更了解一座城市,就多去几趟尽量多走多看,多接触人。如果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提出质疑并表达观点。实在不喜欢就不去了,世界那么大,又不是非要去这一个地方。
09年第一次去感觉是真的繁华,我从南京去香港像乡下人进城,去中环,尖沙咀等地是真的感觉震撼,当时上海也常去感觉就陆家嘴那快有点震撼,和香港还是差很多。普通话普及率也很低,有些人一听你说普通话就明显的看不起,餐厅服务员和手机店店员戾气很重。
今年再去香港感觉和大陆城市区别越来越小了,没那么繁华了,城市建设不如很多二线。街上冷清了好多,城市显得老旧,普通话普及率高了很多,除了去了一家“网红”茶餐厅还是依旧臭脸,去了几家居民区的餐厅和手机店店员态度都蛮好的,问路遇见的人态度也挺友善,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还是做的比大陆好很多。
不过在加拿大呆过2年,遇见的香港人还是一生黑...润欧美的HK人绝大部分都很敌视大陆人,态度毫不遮掩,欺软怕硬,你厉害马上就怂了。
很希望大家多来香港看看 大部分港人并没有营销号写得这么排外,我们也在积极学习普通话简体字和各种大陆的app,为着同根同源的国家和社会努力着啊
十年前在香港上过学,前不久和太太去香港玩了几天,总体感觉是,这地方没有了当年的魅力,无论基础建设、商品、服务等等都已经落后于内地大城市,以前最喜欢在香港看的是跑车和苹果,现在也就那样了。
整体产业衰落严重,除了日薄西山的金融行业,真的没有啥快速发展支柱行业了,更没有赶上过去十年的互联网,以及这个十年的人工智能,所以年轻人的快速通道基本没有了,从一些科技角度来看,香港真的挺落后。
然而香港毕竟经过大几十年的资本化发展,基础制度还是很完善的,挺适合草根和富豪,但并不适合想完成阶级跃迁的中产和高学历学生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旅游天地 最新文章
你发现过哪些有趣的文物呢?
有哪些火车迷才懂的梗?
你在香港第几年了,后悔过吗?
中国有多少城市能撑起来七日游?
塞尔维亚是个怎样的国家?
感觉大连已经没有往昔的风采了,大家认为大
泰国人眼中,中国人是什么形象?
为什么被公认美食荒漠的两大城市是京杭大运
如何看待女生在青岛栈桥帮游客拍照,遭同行
为啥最近火遍全网的“南方小土豆”基本都是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9 00:13:52  更:2024-01-19 10:07:0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