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旅游天地 -> 为什么旅行车(Wagon)在中国不流行? -> 正文阅读 |
|
[旅游天地]为什么旅行车(Wagon)在中国不流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Wagon是以轿车为基础,把后备厢加高到与车顶齐平,增大了载物空间,在欧洲广泛流行,国内把它叫做旅行车。这种车拥有载货量大的特点,在欧洲这种车非常受欢… |
我作为旅行车主表示,旅行车买的人少很大程度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我不想评价这种国情是好是坏,总之是既有现实原因又有历史原因。比较乐观的现状是,虽然旅行车依然选择少、认可度低,但“贵”已经逐渐脱离首要原因了。 先晒一下我的车:大众蔚揽380TSI两驱舒行版,是2.0T的乞丐版,这就是现款迈腾旅行。当时的指导价29.48万,优惠后裸车将近23万,最终26万出头落地。 |
|
|
|
|
|
|
|
|
|
首先要说说欧洲为什么是旅行车的天下。我去德国和北欧时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欧洲的城市因为古建众多,城市格局比较拥挤,道路狭窄,人口稠密。同时人均机动车保有量很高,所以少占地、多占天的拓展车内空间,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因此旅行车比三厢车多出了更大的行李箱竖向空间和更丰富的乘客/行李装载组合方式,欧洲车主觉得很实用。 |
|
奔驰E级旅行版 |
|
宝马328i旅行版 |
|
现款E级旅行版 |
|
第四代5系(E39)旅行版 你也许会问了,SUV也有纵向空间的优势啊,而且欧洲人普遍身材很高,为什么拉人拉货纵向空间都更有优势的SUV也不如旅行车受欢迎?这则是因为欧洲的山路和高速比较多,尤其德国还有2/3是不限速的,对车辆的高速性能要求也很高,再加上欧洲油价并不便宜(柴油每升1.05-1.1欧元,汽油1.3-1.4欧元),在德国这种开200km/h都不嫌快的国家,重量大、风阻大的SUV对用车成本和高速驾驶性的负面影响就非常突出,旅行车在这方面则更有优势。这也是我选择旅行车的原因,既有强悍的后备厢空间,又有轿车的油耗、动力和操控性。 |
|
超过我的这台A4旅行版,目测时速不低于170km/h 大多数国人不喜欢旅行车,是有不少历史原因的。 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汽车市场其实选择很少,除了最便宜的微面之外,大多数人能买得起的都是夏利、奥拓、富康这种两厢车,再往上有捷达、桑塔纳为代表的三厢车。当时国内最贵的旅行车,也就是桑塔纳旅行版和广州标致505SW了。而更高级别的奥迪100、第一代官车A6、虎头奔、老7系等等,都是三厢车。所以在很多长辈的观念里,三厢轿车就是比两厢车/旅行车更高端。 |
|
标志505SW |
|
奥迪100可以算是立起了奥迪的官车形象 |
|
A8(D3) |
|
著名的虎头奔S级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6年以后,SUV杀出来了。在那个不懂城市SUV和硬派越野车有啥区别的年代,老观念里普遍把SUV和越野车直接画等号。而当时铺装路面的发达程度还不高,很多车主都免不了偶尔走走烂路,所以普遍认为SUV就意味着更强的通过性和烂路可靠性,让你出城玩更有安全感。再有就是SUV高达的车身显得霸气,开车时也有更远的视野。 |
|
另外,中国又没有德国那种不限速高速,SUV在车重和风阻方面的劣势不明显。在三厢车和SUV都受到消费者高度认同的局面下,旅行车这种两头兼顾的车型反而显得左右不逢源,市场份额被双方夹击,只能以进口方式走小众路线。就形成了“销量惨淡——只能卖进口——消费者嫌贵不买——销量惨淡”的恶性循环。后来就改卖情怀了。 这种形势就导致在购车趋于理性的今天,很多消费者排除旅行车并不是抵触旅行车本身,就是觉得它们选择太少、卖得太贵。只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结果而非原因。 |
|
回想迈腾B7旅行版,全卤素灯组的低配版都要30多万,比同期的迈腾中高配还要贵近10万块钱;2015款高尔夫7旅行版指导价也高达28万。这样的价格绝对能吓跑一大波意向买家。而它们在其他方面比起同款国产版又没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少数不差钱的真爱粉才会把它提走。3系、C级的旅行版也是高定价,并且优惠还不大,买2.0T低功率版的钱都能上高一级别的三厢车了,5系旅行版的落地价更是奔着60万去了。而且这些车作为标轴版,腿部空间相比国产加长的三厢版实在太局促了,并不太适合身材魁梧的一家人长途出行。多花大几万甚至一二十万买一台除了后背厢更大之外没有任何看得见的好处的旅行车,就算你有买车如买菜的资本,也不能否认它们的性价比不如合资的同款三厢车。 不过,自从买了蔚揽,我发现旅行车如今也能谈性价比了。 |
|
蔚揽380TSI两驱畅行版 |
|
A6 Allroad(不过年底就要换代了) |
|
A6 2.0T Avant quattro 我提车一年后,关税大幅减免,进口旅行车的指导价有所下探,北京地区蔚揽2.0T的裸车价已经降到了20-21万,比同配置的迈腾差价不到两万。高一个级别的A6旅行版年底面临换代,终端价格也相对友好了,落地50万就能买到高功率3.0T V6机械增压、quattro全时四驱、空气悬挂的A6 Allroad了,而6.5秒破百的2.0T+quattro Avant版本落地不过40万出头,和同配置A6L相比也不贵。随着网络的发达、铺装路面的完善、购车思维的理性,旅行车的认可度正在逐渐提高。但要想比肩三厢车或SUV,已经不太可能了。 PS:我虽然是旅行车主,自认稍微懂点儿车(目前仅限于家用车选购和使用层面),不过我其实很反感把“买旅行车”和“懂车”划等号,说出大天,旅行车跟三厢车、SUV、皮卡一样,不过是乘用车的几种车身形式,没什么可优越的。所谓的国人不懂车,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起步晚,大家对汽车的认知还比较粗浅(放眼全国各地,毕竟第一次买车的群体还是占绝大多数),再加上充值车评人和厂商公关团队利用信息不对称大肆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连吹带骗忽悠消费者,才造成了很多无厘头的神论。 |
|
广告 PAPAGO趴趴狗 N291 WiFi版 高清夜视 隐藏式行车记录仪 京东 ¥399.00 去购买? |
作为在中国和北美同时拥有旅行车的脑残车主,这个问题我认为自己相当有发言权。 其实旅行车这东西在欧洲以外的市场都不流行,原因很简单,旅行车无法满足当地人的用车习惯和需求。或者说,在这个价位,有更好的选择。总结一下就是: -车是好车吗?是。 -值吗?不值。 先晒晒我自己的车。 |
|
2012款迈腾B7旅行,2014年新车购入 人生第一辆车是迈腾B7旅行,两驱豪华版。与大多数拖家带口的车主不同,当时我只有25岁,单身。我自认为是个极其务实的人,买这辆车已经是在为婚后生活做打算。其实当时选择它还有个原因是我在国企上班,座驾顶个大众标比较低调。但这辆车的价格非常不务实,标价高达39.15万,我提车的裸车价是35万,落地接近40万。所有知道这个消息的朋友都认为我疯了,有同事更是直接调侃这孩子花40万买了个大众的面包车。我既然能做出这个选择当然是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不过从买了它的第二年起,豪华品牌中级车开始疯狂降价,我的4S隔壁就是宝马店,每次做保养的时候闲着没事都会去那边遛一遛。虽然我这台车一直到退市也没怎么降价(4S本来也没指望卖几台),但是当看到40万已经能买到328iM和A4 Allroad的时候,还是觉得心在滴血。 我出国之后也没有把它卖掉,留给我的一个兄弟好好照看,一方面是有感情,另一方面是它的保值率实在太过感人,有时候会想,当初还不如干脆整一台二手R36。 |
|
座椅细节,试问40万的奔驰宝马奥迪可有这样的皮质和做工? 此车用料、做工和质量都极好,新车异味很小,不烧机油不漏水不异响,Nappa打孔皮的座椅手感甚至要好过普通版的宝马5系和奔驰E级,而且座椅加热通风按摩配置拉满,唯一的缺点是平台老旧,驾驶辅助和车载互联这方面的高科技配置实在是落伍。空间巨大,虽然轴距只有2712mm,但是后排乘坐空间甚至不输君越这样的大块头。装载能力更是夸张,后备箱可以在不放倒后排座椅的情况下塞进去4条带圈的235/45/17轮胎,或者4个28寸行李箱,而放倒后排之后的容积更是高达1700升,碾压同级所有的旅行车和绝大多数SUV。更离谱的是这货竟然还有全尺寸备胎,空间利用率高的令人发指。动力强劲高效,211匹版本二代EA888,实测7秒半破百,高速油耗低至6个,加上70L的大油箱,一箱油从济南到北京打来回毫无压力,实在是居家旅行的极品,谁用谁知道。 |
|
装载4条235/45R17的轮胎,未翻倒后排座椅 |
|
3个28寸和1个加厚24寸行李箱,未翻倒后排座椅 但是,但是,这几年用车下来,我发现一年到头能真正发挥它后备箱威力的机会不超过5次。我没有小孩,出游也基本上都是直奔机场和高铁,日常绝大部分时间这个大屁股都浪费了。而且它的通过性也只是纯粹的轿车水平,在回乡下老家的路上动辄就会托底,冬天偶遇大雪的时候脱困能力也很一般。论实用性,确实是不如SUV的。我从来不给朋友推荐旅行车,因为我相信旅行车的潜在车主根本不需要别人给他推荐。即使B8旅行当前的售价已经下探到20万,除非你像我一样极其在意轿车和SUV之间坐姿和驾驶感受的差异,否则我真的想不出在国内买一辆旅行车的理由。大概只剩下情怀了吧。 |
|
2015款328i xdrive旅行,2019年二手购入 而来加拿大之后买的这台车就是纯粹的冲动消费了。我当时其实一直在找斯巴鲁Outback,虽然这车在AB省的保有量很大,但是车况好的却不好找,因为实在是便宜皮实,所以大家都用的不怎么爱惜。我为了找一台配置和车况都满意的车源一路从卡尔加里追到了埃德蒙顿,却偶然在路过的Acura店里看到了一台刚刚被置换的328旅行,枪灰色的车身,M运动套件加持,美得不可方物。于是一见钟情,试驾之后更是不能自拔,当场刷卡买回了家。此车车况极好而且选配到顶,HUD、自适应头灯、360全景影像、哈曼卡顿音响一应俱全、入手的裸车价是34500加刀,按当时的汇率合人民币接近18万,比我的预算高了5000刀,为此省吃俭用了好一阵。 |
|
Costco大采购之后的后备箱 这台车大屁股的利用率就高的多了,首先是生活用品的采购,在北美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只要进了Costco的门,这种规模的扫货基本是常规操作。只要不买家具,即使是四个人的消费,这个后备箱也能从容应对。 |
|
露营物资,虽然已经铺满但是垂直方向上空间余量还很大 再就是加西的户外生活。滑雪,登山,露营,追极光,雪地漂移……这台车陪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我曾经开着它一天奔袭700公里,奇怪的是并没有觉得累。3系的操控性和以驾驶员为核心的人机工学设计无需多言,握着它的方向盘就像搂着心爱的姑娘,爱不释手。优雅的侧面和背部线条美不胜收,每次下车之后,都要忍不住回头看一眼。 |
|
快乐的营地生活 |
|
销魂的屁股 说了那么多好,现在就要泼一瓢冷水:这辆车在北美已经绝版。G世代的3系和5系均没有将旅行版引入,甚至3GT和6GT也已经被放弃。原因很简单,卖不动。 首先是价格。以我这台车为例,这是一台四缸的M sport版,所有选装到顶,新车裸车价去到70000刀左右,即使乞丐版也要5万大几。什么概念呢,这个价格已经可以买到道奇Durango或者雪佛兰Tahoe这样的大块头,纯正美式V8大SUV,空间、舒适性和装载能力碾压3系这样的小不点,更别说那些全尺寸皮卡。所以,豪华品牌的旅行车在北美基本没有立足之地。唯一卖得动的是斯巴鲁Outback和大众高尔夫旅行,因为它们在各自的售价区间内提供了相对非常好的驾驶性和装载能力,比起同价位的SUV并没有明显劣势。 此外,相对大排量SUV来说,旅行车非常欠缺的一点是拖曳能力。北美地广人稀,车少路宽,拖trailer是非常常见的玩法。小到地排子一样的板车,大到摩托艇、房车,在这种重口味的场景下,旅行车孱弱的牵引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另外,旅行车在户外撒野的途中经常会遇到通过性不足的问题,这就注定了它极度依赖铺装路面,旅程就会受到限制。所以你会看到,在各大露营地,基本是清一色的SUV和皮卡。 |
|
北美国家公园随处可见拖着trailer的SUV和皮卡 说回旅行车本身,这货相对于同档次的SUV来说,优势在于:操控性好,纵向空间比较深(平铺面积更大),后备箱开口更低;劣势在于:垂直空间矮,通过性差,保有量/维修便利性低。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它的优势并不能被明显感知,但是劣势每一个都是硬伤。所以这就注定了是小众的车型。即便是执念如我,下一步无论是回国还是留在北美,第二辆车也都不会再考虑旅行车了。 总的来说,旅行车之于欧洲,如同五菱之光之于中国,K-car之于日本,皮卡之于北美。没有好不好,更没有什么懂车不懂车,只有适合不适合。 ================================= 时隔两年多更新一下。 目前我的328旅行车龄已经来到了8年12万公里,各项车况已经陆续出现滑坡。但是自从疫情之后车市行情无比离谱,所以一直也没能下定决心换车,咬牙把各类油水和一些老化件统统换了一遍,包括变速箱油、四驱分动箱油、前后差速器油、前后避震、发动机机脚、火花塞、发电机皮带。。。今天拢了拢账单,这两年大保健的花费竟然达到6000多刀,已经超过这车目前残值的三分之一。这么一来就更没法换车了,打算就这样开到出什么修不起的大毛病为止。不过折腾一通之后目前车子的健康状况又年轻了几岁,动力6秒多破百轻轻松松,底盘紧致如初,30黄限速的匝道能用90过,零下25度外面停一夜不用机舱加热点火一打就着。每次一上车就不想下来,真爱不过如此。 随着户外玩的越来越花,车子用的越来越多,我的心态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只要市面上一天还有相关车型在卖,我就会买一辈子旅行车。这就不得不提在欧美一个非常流行的装载方式:上车顶。 行李架这个东西在国内基本是摆设,且不说有多少机会能用,我们的交通法规对这玩意的规定也极其模糊,不信你试试在车顶架两个自行车看看会不会被交警叔叔找麻烦。而在欧美,行李架属于户外必备附件,装个桨板、独木舟、皮划艇、雪板、自行车,哪怕只是个简单的行李箱,都可以为出行带来很多便利。我甚至见过911顶个行李架拉自行车的,画风十分清奇。 |
|
某次露营返程途中遇到的彩虹 |
|
当乘坐4人的时候,翻倒后排座椅显然不如拿到车顶来的舒服 对于我来说,行李架意味着夏天我可以带上两条kayak跟老婆出去露营,冬天可以带上四个人去滑雪并且不牺牲任何乘坐舒适性。SUV当然也可以,但是以我这点小身板往车顶扛个20公斤重的kayak简直就要命了。哪怕只是RAV4这个级别的紧凑SUV,身高比起3旅也高了20cm不止,甚至还不见得比3旅能装。我有段时间非常想换辆三排座SUV,但是站在车旁边一比划直接劝退,而且空间对二人生活来说也过于铺张。最关键的是,我还是对激烈驾驶有那么一点欲望,又养不起第二台车,能满足我对装载能力的要求同时还能在弯道里撒撒野的,除了旅行车别无选择。 一言以蔽之,旅行车其实是穷人“既要又要”的无奈选择。但Bug在于,旅行车都特么不便宜。所以卖不动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
要给瓦罐粉丝们泼冷水了。 基于我在欧洲的观察、二手车试驾体验和乘车体验,基于欧洲b级(中国a0级)两厢轿车打造的旅行车有一个共有的,堪称致命的缺点:容易塌后桥。 原因也很简单,这两个级别的旅行车出于成本考虑,一般来讲轴距和原型两厢车一模一样,后桥总成零件通用,导致了更大更沉的后备箱装载空间可能的重心会落在后桥正上方甚至(极端情况)后桥以后。而后桥总成本身为了更走量的两厢车舒适性考虑不会调的太硬。 再加上欧洲b级车99%是扭力梁后桥。扭力梁形变之后比独立悬挂后桥更麻烦(一般会伴随有金属件形变和疲劳)。底盘零件保养周期比两厢轿车要短很多。相比之下基于同样的两厢车打造的suv还良心一些,至少我没见过后桥总成、衬套这些零件和原型两厢车车通用的。 所以综上所述,三年车龄以上的欧洲b级wagon驾乘体验非常差。一个消费者如果能开出来suv高重心带来的驾驶体验降级,那100%也能感受到三年车龄以上wagon驾驶体验的快速恶化。 这个缺点在欧洲c级(中国a级)车型上依然存在,但是由于本身载重标定变高,加上这个级别一部分车型使用了独立后悬挂,问题比例下降到50%左右。欧洲d级(中国a+和b级)以上这个问题就更少了,因为这个级别的wagon原型车是都是三厢车,wagon版后悬不会明显增长了,产品设计合理了很多。而且良心一点车企会给欧洲c级+wagon单独调教后悬挂。 多说一句,suv高重心被喷操控差,三厢车国产加长轴距被喷没有驾驶乐趣,但是wagon多了半个屁股导致后轮不够“弹”,车身跟随性变差的缺点却鲜有人提,多少有点双标了。 更新一点和Wagon无关的: 人在国外的朋友,如果和我一样对塌后桥这个事比较敏感,买二手车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有没有装过拖车钩的痕迹。有的话哪怕现在看起来车身高度没问题,也直接放弃。可能错杀,好过接盘。 |
我用自身经历解释一下: 坐标德国。当年小孩刚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一辆车,考虑到要装童车等一大堆小孩物件,三厢车直接pass掉了。我个人喜欢开快车,高速稳定性以及车辆操控性能对我非常重要,所以一辆操控好且比较能装的车就是我的目标车型。我当时的选择是BMW 3系touring。 欧洲这边遍地跑的Kombi(Wagon)基本都是基于操控+装载能力这两个需求的结果。 我的3系touring陪伴我在欧洲走了16万km,性能可靠,机油从来也没少过。除了每2年或者30.000km的换机油,我只有在出售前不久换了一套刹车,没再在保养/维修上花过一分钱。touring相比SUV的特点很明显,操控好很多,装载能力比同等级的SUV要强,我在ikea买的两米长的衣柜配件,装进去还是可以关上尾门(这一点上,相同级别的帕萨特旅行版更厉害)。全家欧洲自驾游从来没有感觉后备箱紧张过。 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出门再也不需要带那么多东西了,家里也添置了第二辆车,我也面临车辆升级的需求。但是这些年真是对Wagon的车型审美疲劳了,再加上5系touring看起来实在笨重,于是选择了3厢版。而LP的车则是CLA shooting brake,没错,还是保留了一部Wagon的配置,偶尔买大件产品还是可以自己搞定。 反观国内,相对来说路况确实还是差,即便是在北京上海,一到工业区很多道路都被超载的运输车辆破坏殆尽,开一辆底盘较低的车真的是提心吊胆。很多时候停车必须上马路牙,而国内的马路牙明显没有标准化,某些明显过高,普通轿车根本上不去,或者拼着托底上,几次下来估计车就要进厂大修了。 操控这一块,国内是限速120km/h,在这个速度下,SUV的劣势并不明显,尤其是德系的几家SUV,极限远高于国内的路况。我开X5在上海并没有感到任何的不适,这种路况下确实体会不到车辆的极限。何况很多人也不太在意这一块。 装载需求就更没有意义了,国内的快递行业如此发达,包括民用货运行业现在也互联网化,体验好得让人可以完全忽略私家车的装载能力。正常出行真需要带童车,甚至Golf这种尺寸的小车也是搞得定的。 所以,相比欧洲,Wagon的操控性和装载能力几乎没有意义,而SUV的通过性却是能随时感受到的切切实实的便利性。Wagon在国内注定只能是小众车型,满足特殊需求。 |
采访欧洲同事为什么要买wagon,思路基本是:我是中产了,起码要segment D吧,hatchback pass。要能装没事全家旅行去个宜家什么的,三厢车pass。不想做奶爸,mpv pass。我们这旮沓路平但路窄弯多环岛多,要高速过各种弯,操控要好,suv pass。于是只剩下wagon了。。。重点在最后一条:操控要好。这是欧洲和中国美国市场最大的需求的差别,这个差别影响了车的尺寸,种类,悬挂风格,动力总成选型和匹配。中国都是直路,红绿灯转弯都是步行速度,高架匝道过个弯慢的恨不得停下来,也没环岛。偶尔去山路上放纵自己,你再车神也会立刻被前方龟速如履薄冰的宝马堵的服服帖帖~所以确确实实没有需求。 |
以前写为什么中国流行suv的时候写过。 流行什么车,和这个国家的国情分不开。 美国汽油便宜,道路宽,停车位大,大皮卡能拉游艇能拉房车,卖的就好。 欧洲城市老,道路对操控要求高,喜欢轿车,即使要拉点东西,也是优先旅行车,需要操控啊。 中国或者城市龟速,或者高速路直线,操控的排序很靠后。旅行车相比都市suv性价比不高。自然流行不起来。 皮卡在中国也没流行起来不是,中国你开皮卡,油贵,排量税高,还得贴反光条。猛禽就是小众车。 |
|
|
|
《三体》作者刘慈欣还写过短篇小说,名叫《西洋》,里面大胆假设当年郑和船队没有返航,而是一路跑到美洲大陆,并对其进行统治,整个世界格局因此改变。在1997年,英国要求中国交还北爱尔兰。纽约变成中国的一块“飞地”,类似当年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在故事中,中国转身变成列强,欧美人习惯把自己看低一线,对中国人有种“崇洋媚外”的态度。 我也学刘慈欣那样,做个不严谨假设,假设中国当年洋务运动成功,工业起步较早,汽车工业至今已世界领先。欧洲人看中国人,也会有种莫名其妙的崇拜。欧洲网民会说:你看中国人是多么务实,汽车本质就是个承载工具,中国的汽车都会进行加长,人家这才叫真正明白自身需要。不像我们欧洲人,明明牛高马大,却要挤在拥挤的高尔夫里,这是不成熟市场的表现。后排在中国的使用率很高,中国人喜欢用车接上父母小孩一起出行,要比我们更注重亲情。 SUV在中国很流行,人家这才叫有汽车文化。高底盘很适合旅游时进行探索,不像旅行车仅限于走铺装道路。SUV的后备厢比旅行车高,实用性比旅行车更强,真想不懂那么好用的车,在欧洲为何流行不起来?欧洲人真的不懂车,有钱我一定会买台SUV,真觉得开旅行车是件很俗气的事情,尤其是手动挡的旅行车。还有还有,我们欧洲人整天自己修车,人家中国人都是交给4S店来完成,专业事由专业人做,这才叫高效社会…… |
每个国家都有最适合每个国家国情的车型。 欧洲山路多而且欧洲人喜欢户外活动,最喜欢的是RV休旅车,美国地广人稀路平且直,日常各种大宗采购或者运一些大玩具往荒郊野地跑,喜欢皮卡没毛病,日本土地和能源资源欠缺,kcar满街跑很正常,中国城市天天大工地市郊路况差,路上谁体型大谁开得自在,SUV吃香,这都是各国国情的反映而已。 所以没必要纠结为什么RV在中国卖得不好,就是不适合罢了。就像汉堡包成不了中国人主流的主食,不过是习惯问题。 PS:欧洲也兴起了SUV热,英国等国家的月销冠军车开始有SUV的身影。原因是现在的SUV普遍使用轿车化平台,日常操控已经很不错,于是他们也和中国人一样,越来越喜欢选择视觉效果大一点、底盘高一点,通过性强一点的SUV了。 |
你跟一个全尺寸SUV卷到头开始搞家用MPV的市场讲旅行车空间大是不是脑子多少有点不清爽 |
因为中国腾飞的20年在发展经济,解决经济基础。 吃饱穿脑后,现在开始解决上层建筑。 这跟旅行车在欧洲的流行相似, @奥迪 你说是不是? 不信,你看下面视频,xiaxia~~ |
|
0 |
|
先晒个最美侧面。 没错,我是一个A6 allroad车主,从很早的时候就喜欢旅行车了,梦想清单也一直在增增减减,唯独旅行车没有被减掉。 为什么不流行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贵”,并不是说是真的贵,而是几乎你能看到的旅行车都是进口,有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各种渠道优惠,但是后期维护真的很费钱。比如说我之前后唇塑料件磕到石头,开到4儿子店发现这么一个塑料条条居然要1万块,为什么呢?因为全成都都没有备件,需要从厂家订货,然后海运,前后也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搞定。更让人不好理解的是,我在高速行驶中,掉进路中间的小坑,轮胎报废3条,一条爆掉,另外两条鼓包,4s店给我订一条普利司通原厂胎需要8000大洋,果断放弃,换了4条同尺寸的国产普利司通。当然这只是少数例子,不代表全部原因。 另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没必要。旅行车在欧洲拥有很悠长的历史。比如瑞士,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风光,户外旅行业达到了非常难以理解的高度,公路有硬件条件好,但是弯道特别多且窄的特点。在美国和中国没有这部分历史,这两个国家道路条件很好,而且更易接受新事物,所以suv取得了广泛的成功。区别前面已经有很多答主回答了,这里不再重复。 然而就是这种不流行,让我这样的人有了可乘之机(平时在生活中过于普通,内心总是藏有一些骚动,简而言之就是闷骚男),不要说什么空间大,驾驶体验比SUV好这些话,仅仅就是想要与众不同而已。 谢谢阅读! |
因为太贵啊。 旅行车比同款轿车贵太多了,不值那个价。 |
新车也算捯饬好了。果然a6才是奥迪的本命车。 |
|
|
|
-------------------------------- 6肉已经定好了,21款个性化,11月底到上海港。不得不说旅行车真的香,除了贵,除了贵……。 -------------------------------- 实际上就是个恶性循环,旅行车大多数是进口的,导致车价贵折扣少,因为贵所以买的人少,因为销量不好所以不会引进国产。价格是最根本原因没有之一的。 但是往好的地方看,当年那批有瓦罐情节的少年已经长大了,手头也宽裕了,所以马路上旅行车是越来越多了。还有就是瓦罐相对轿车尾箱有优势,相对SUV油耗和操控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点。上海马路上大量的出租车换装了荣威EI6。希望路上多点旅行车多点小钢炮多点coupe,百花齐放才有意思,不要总是被轿车SUV占了市场,那多没意思。 我自己是四肉,其实本来想等4avant的,但是迟迟没有引进消息,所以改了避震就当旅行车开了。下一辆准备六肉或者6avant,一入瓦罐深似海吧。 |
|
|
国情和价格。 国情: 日本人喜欢小车,零到五六十码加速快的车;美国人喜欢大车,拉货能力十分重要,比如皮卡;欧洲人喜欢旅行车,尊崇轿车的驾驶感受但有装载的需求;中国人喜欢SUV,厚胎壁(扁平比大)通过性强非常符合国内多变的城市路况。注意是SUV而不是JEEP,因为SUV有着和轿车媲美的豪华型很重要。其次,中国人对轿车的喜好是不会变的,从老一代和新一代,三厢四门轿车永远是国人心中“正经”的汽车形象。从国情层面,旅行车不算最适合的款式。SUV经过早期豪华品牌进口车试水受欢迎之后,开始大量国产化。国产化意味着性价比,相对进口而言。相同的配置,价格更低;相同的价格,配置更高。 ”网络市场销量“居高不下: 旅行车近几年”网络市场“的兴起,一方面是年轻群体在社交网络上的渲染,一方面也正是年轻群体逐渐成为购买主力军,所以网友总说旅行车的网络销量居高不下。有过留学经历,海外旅行经历,同时也喜欢游走各类海外汽车相关的社交平台。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加上大量的网络上的“人云亦云”,旅行车被赋予过度的期待和渲染。 价格: 自主品牌都在一个劲儿地追SUV浪潮,而合资品牌似乎还没有国产化过任何一台”正经“旅行车(桑旅,太早了)。我说的”正经“是标准旅行车,一汽-大众蔚领(12.59万)是跨界型的,斯柯达明锐旅行车(12.49万起)也是跨界型的,都不在”正经“范畴内。 个人认为,旅行车要流行,还是得豪华品牌来个表率。奔驰宝马奥迪,谁先动手? |
|
明锐跨界旅行车,海外叫Skoda Octavia Scout 我的主页:小栗KomLee 我的专栏:一颗栗子 |
欧洲两厢车 日本Kcar 美式皮卡和各种大号SUV,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喜好和用车习惯。这个无关对错,只是选择的问题。中国人恰好不习惯或者就是不喜欢瓦罐罢了,这就是为什么。(看到有人秀优越说中国人买SUV就是不懂车吧啦吧啦,呵呵 我呸!) |
恕我直言,最真实的原因就是贵。 现在仅有的几个合资旅行车,都是紧凑级+老旧平台+寒酸配置+万年不改款,而且和同款轿车相比,差不多钱人家都是新平台高配置。 进口就不说了,34C的钱买个帕萨特+棚子?还是56E的钱买个34C+棚子?一个铁皮棚子贵出去小10W还附带配置降低的DEBUFF,搞笑呢? 把钱换算成空间,这铁皮棚子特么比北上广的房子都值钱了,感情这棚子是用黄金做的啊? 说白了就是没有车企愿意当小白鼠首先尝试将B级旅行车拿来国产。 要是有一天某个国产车企推出一款长轴旅行车,和同款轿车价格相差不多,然后大卖。 那么合资车企肯定就会陆续把自己的旅行车拿来国产,价格下来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
更新: 我是在同级别的SUV与Wagon之间对比,得出如下结果。所以请大家不要再纠结级别这件事了。※多,代表优势,对于价格来说,就是性价比高的意思。Wagon性价比不高,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国产的wagon太少。增加了通过性(可能主要用于路肩上停车)。我看很多人喷我,说不存在体面问题。我想说,请不要对号入座。我指的在乎体面的人群,不是各位高逼格人士。毕竟厂商要吸引的,是广大普通消费者。 |
|
综合几项对比因素,SUV只有在操控方面占劣势,可是操控在国内消费者购车时优先级又很低,所以自然而然地,SUV成为了中国市场的Wagon。 |
自打K哥记事开始,Wagon车型 —— 也就是旅行车,车迷口中喊的“瓦罐”一直都是街上能见度最低的车型之一,保有量甚至可以和超跑们有的一拼。 像最早是政府采购车的标致505SW、马自达929等曾经在国内流行过的老旅行车,K哥也只是在一些论坛/杂志上看到过他们的身影。 |
|
标致505SW 更多人对于旅行车的印象是桑塔纳的旅行车 —— |
|
虽然旅桑现在更多被人收来改装了 —— |
|
改装的非常漂亮的旅桑 题外话,标致505SW算是真正的国产旅行车鼻祖,1986年广州标致投产的首款车型,比旅行版桑塔纳还要早了6年面世。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同事和K哥说旅桑以前当过“灵车”,不是很吉利。。。 其实这是因为早期咱们国内的民众对于车型的认知并没有那么全,况且在某种程度上,旅行车是和“灵车”有那么一丁点的相似,以讹传讹就这么传出来了。 在这里K哥算是给旅行车小小的正名一下。 旅行车毫无疑问是国内市场最不待见的一种车型,中国做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按理说市场宽容度应该是很大才对,毕竟连一些山寨李鬼车型都能有自己的市场,没道理旅行车卖不好。 而且K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算现在“吹”旅行车的人这么多,旅行车的销量也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 啥原因呢? K哥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贵。 别说旅行车在国内为啥流行不起来了,你看看国内在售车型,有几个给你旅行车版本给你买的。 |
|
A4 allroad 而提供旅行车版本的车型,价格则普遍偏高。 拿A4做例子,A4L 45TFSI现在4S优惠下来裸车30往下一点点,而A4 allroad优惠下来裸车35左右,更别提A4 allroad是进口车,还有额外的费用。 等于说是你为了旅行车信仰,要多付20%以上的价格去购买。 7万左右的差价,K哥是觉得,有点高了。 而假如现在市面上售卖的车型都有对应的旅行车版本,然后国产后的售价只高出原车型的5%左右,你看大家买不买。 再说说旅行车为啥会在欧洲流行。 其实也挺简单的,这和整个欧洲的历史、文化、路况等需求决定的。 欧洲城市规划的早,古建筑多,道路狭窄,人口稠密的同时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也挺高的 —— 这就引出一个思路:少占地,多往上走,占天。 |
|
法国巴黎拥挤的街道 旅行车比三厢车多出了更大的竖向行李空间和更多选择的装载方式,欧洲人民觉得很实用啊。 那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咋不买SUV呢?SUV也符合啊! 这就要说到另外一点了 —— 欧洲铺装路面占了大多数的道路属性,说白了就是路好,然后山路和高速很多,大家都喜欢开快车啊。(德国不限速高速了解一下) 这个时候,高重心、重量大、风阻高的SUV相比旅行车就没有任何优势了,自己想一下,高速上开到150往上了,是旅行车好操控还是SUV好操控。。。 再者欧洲油价也不便宜,开高重量高风阻的SUV带来的后果就是你的耗油肯定会比开旅行车来得高。 最后其实欧洲人喜欢买旅行车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 旅行车可以看作是欧洲马车文化的精神继任者。 Wagon一词其最初的含义就是“四轮载重马车”。 |
|
欧洲人买旅行车,那都是一层套一层有原因的。 咱们车迷中有个最逗的现象就是咱汽车文化起步的晚,说咱不懂车,车迷们互相吵来吵去: 欧洲都是旅行车,中国不流行,你们不懂车,观念有问题。 美国都是皮卡,中国不流行,你们不懂车,观念有问题。 日本都是MPV,中国不流行,你们不懂车,观念有问题。 所以流行什么车,和这个国家的国情分不开。 欧洲城市老,道路对操控要求高,喜欢小车,即使要拉点东西,也是优先旅行车,操控第一。 |
|
美国汽油便宜,道路宽,停车位大,大皮卡能拉游艇能拉房车,卖的就好。 |
|
皮卡泳池,太狠了 咱们国内上下班堵车严不严重,要么就是高速路直线,操控的排序很靠后,旅行车相比SUV性价比不高,自然没人买了。 这和懂不懂车没有任何关系。 最后引用一个在论坛上看来的段子,来假设下假如中国是汽车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换位一下欧洲和中国 —— 《三体》作者刘慈欣还写过短篇小说,名叫《西洋》,里面大胆假设当年郑和船队没有返航,而是一路跑到美洲大陆,并对其进行统治,整个世界格局因此改变。 |
|
在1997年,英国要求中国交还北爱尔兰。纽约变成中国的一块“飞地”,类似当年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在故事中,中国转身变成列强,欧美人习惯把自己看低一线,对中国人有种“崇洋媚外”的态度。 我也学刘慈欣那样,做个不严谨假设,假设中国工业起步较早,汽车工业至今已世界领先,欧洲人看中国人,也会有种莫名其妙的崇拜。 |
|
欧洲网民会说:你看中国人是多么务实,汽车本质就是个承载工具,中国的汽车都会进行加长,人家这才叫真正明白自身需要。不像我们欧洲人,明明牛高马大,却要挤在拥挤的高尔夫里,这是不成熟市场的表现。 后排在中国的使用率很高,中国人喜欢用车接上父母小孩一起出行,要比我们更注重亲情。SUV在中国很流行,人家这才叫有汽车文化。高底盘很适合旅游时进行探索,不像旅行车仅限于走铺装道路。SUV的后备厢比旅行车高,实用性比旅行车更强,真想不懂那么好用的车,在欧洲为何流行不起来? 欧洲人真的不懂车,有钱我一定会买台SUV,真觉得开旅行车是件很俗气的事情,尤其是手动挡的旅行车。 还有还有,我们欧洲人整天自己修车,人家中国人都是交给4S店来完成,专业事由专业人做,这才叫高效社会。。。 |
|
外国人老是自己修车,真是的 K哥想了想上面说的这个场景,忍不住泛起了微笑。 车友们对旅行车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有喜欢的旅行车吗? 欢迎留言区讨论! |
汽车板块最逗的就是中国人不懂车。 日本都是MPV,中国不流行,你们不懂车,观念有问题 美国都是皮卡,中国不流行,你们不懂车,观念有问题 欧洲都是旅行车,中国不流行,你们不懂车,观念有问题 为什么不流行? 你自己买车的时候就知道: 不是别人不懂车,是你自己不买车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旅游天地 最新文章 |
2025 年,有哪些新开通、值得期待和体验的交 |
为什么说年轻人不要去澳门? |
泰国旅游真的很危险吗? |
2024 年你有没有为某种味道而去到了某座城? |
准备2000公里高速自驾回家过年,有什么好的 |
在正规足浴店现场自费充值人民币1万元及以上 |
现代西藏人日常一般吃什么? |
自驾游一定要开SUV吗? |
报告显示女性撑起旅游市场半边天,订单价格 |
对你来说,周末的工作聚餐或者团建是一种「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