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旅游天地 -> 2024 春节假期国内游人次达 4.74 亿,国内游客总花费 6326.87 亿元,如何看待这一数据? -> 正文阅读

[旅游天地]2024 春节假期国内游人次达 4.74 亿,国内游客总花费 6326.87 亿元,如何看待这一数据?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024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活动,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据初步统计,全国举办“…
出行的花费减少了,但是实际享受增加了,因为这些年平老虎等正经的旅游博主在知乎、小红书的防骗攻略起作用了。当然了,也有旅游博主收钱骗人的,但这些杂碎不是主流。
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出游总花费较2019年同期增长7.7%,这里出现的一个数据就是大家出去玩的多了,花费少了,一方面是大家手里钱少了,吃住行都降级了,比如现在自驾游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文明了,忽悠游客,宰客越来越难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傅园慧长白山包车被宰客,微博半天解决问题。以前这种事儿就是一句话【没钱别来玩】类似的例子很多,但更多人看到网络上攻略,尤其是小红书上的防骗攻略,就能省下很多钱。
西藏、成都出租车接力骗钱的【唐卡展】、【玉器展】,现在网上攻略很多,看过的人就不会上当。
我也是在知乎多次宣传过,外地游客不要在青岛打出租,出租车驾驶员的半句话都不要信,就拯救了看过的游客最起码几十万元的冤枉钱不会白花。
小的方面,比如青岛的海边卖海鸥食的,不能说是诈骗但至少是超高价,10块钱油条切出面积不到一元钢镚、比西班牙火腿还要薄的小片,装到50个袋子里,能卖100元
我在知乎和小红书都安利过大家去超市或者小吃店,买10块钱的油条请人家切一下,能玩一小时。同样买那些贩子的油条,5分钟就扔完了。
而且,青岛现在官方在海边提供了发海鸥照片就可以兑换海鸥食的免费措施。加上城管驱散,游客这笔钱就省下来。
这个社会越来越好!










再上一遍青岛防骗指南




很多人在那说实际上人均消费额降低,是消费降级了。
由于本人也为今年春节游贡献了一点儿客流,我就根据我今年旅行中的切身感受提一点儿不同意见吧
我认为9%幅度的人均消费额降低远远称不上消费降级。原先上千一晚住五星级酒店,现在120一晚住民宿才是真正的消费降级。
那么这9%的人均消费降低来源于哪里呢?
我认为这其实应该是人们旅游消费更理性了导致的!
人们消费不再盲目的“来都来了!”
不信你看现在的小红书,快手,抖音,乃至B站,到各地旅游Vlog一直是热门视频种类!
而这些视频里教授大家如何打卡网红景点,如和避坑的攻略比比皆是!
再加上Super B太这种曝光鬼称,西安博主曝光机场过夜骗局
可以说从年初的淄博到年尾的哈尔滨,旅游消费的透明度已经高到离谱的地步,和2018年比起来,人们更加懂得如何为自己的旅程维权,懂得当地的物价大概是什么水平,甚至在去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攻略,了解哪些自己觉得值得,哪些自己觉得不值得
打个比方,同样是吃海鲜,我这次就是看了B站和小红书,选择了在菜场买好回民宿加工。差不多同样的海鲜,给我几年前闷头在店家里点几乎便宜了一半,是我消费降级了么?
同样的
粗制滥造的表演没人看了
坑人的“地方美食”“地方特产”买的人少了
吃海鲜大家知道提前问价了!
诱导式消费大家敢于说不了!
强制性消费,宰客式消费越来越少,被曝光的越来越多了
这种情况下
并不是消费降级!
而是我们的旅游消费环境越来越好了
2024年春节旅游相关的数据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数据,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从去年五一和国庆长假的数据就能看得出来。
因为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龙宝宝,我春节期间和家人待在重庆哪都没出去,但要知道重庆是个传统的旅游城市,足不出市就能感受到今年春节旅游的热情了,或者开玩笑说,热情的旅客已经让土著不敢轻易出门了,解放碑已经不属于重庆人了。
下图是重庆著名景点洪崖洞在春节期间的现场实景,要知道人群所在的位置其实是滨江路车行道,也就是说景点附近已经是交通管制了,车辆不能进入。


网上很多声音在讨论春节假期旅游的火热和经济的现状不太吻合,总说消费不足,但节假日大家似乎也还舍得花钱。其实这是宏观经济和具体行业的问题,这一轮经济的波动除了疫情以外,房地产行业由于规模体量大,上下游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广,拖累了占全国GDP十几个%点的产业,而这部分产业的从业者对于经济的感受必然不好。但换个角度,对于非地产相关行业的消费者来说,至少短期内感受不太明显,且“口红效应”让消费者节省出大笔现金,能够花费到对比放假而言,相对廉价的旅游中去。
那么对于重庆,在三十年前大家影响中还是个工业城市,但是随着重工业搬出主城区,现在的重庆两江四岸的区域,已经很少能在总体规划中看到工业用地了。尤其是对于渝中区渝中半岛这样的核心CBD,已经变成主打旅游、餐饮、消费、金融等行业了。夸张点说解放碑一半的人是在为旅客服务,另一半是为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服务。渝中半岛那屁大点的地方,还高低落差极大,也不适合大规模发展什么工业,一个城市能因地制宜的选择赛道,发展相关行业,才是提升经济的关键。
前几天,我路过家附近的一个商业步行街,看到附近一个10㎡左右的米线店的招聘广告,虽然这个店有10来桌的外摆,但就这么一个小店需要招聘14名员工,我确实是没有想到的。而且对于重庆这样工资较低的城市来说,这个薪酬还真的算是可以。虽然米线师傅、杂工、洗碗工之类的工作,肯定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职业,也许知乎上的朋友看不上这样的工作和薪酬,但旅游人流量带来的消费,是切切实实解决了一部分就业的问题。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入境游约323万人次。
其实通过这个数据可以作出推算,2023年的人均旅游消费是1334.78元/人次。2019年的人均旅游消费是1476元/人次。符合2023年疫情放开以来,旅游在重大的节日期间,人数锐增,但是人均消费反而略有下降的规律。这个看23年的五一和端午数据就很明了:
以五一节为例,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6月24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10亿元,同比增长44.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9%。
五一和端午的出行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行人次相较于2019年都有了10%以上的增长,但是旅游收入五一只涨了0.66%,端午节甚至下降了5.1%。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今年的春节假期,相较以往多了一天,这个同比和与2019年的同期数据比较,总量上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随着疫情放开,当年轻人不再愿意被婚姻和房子车子束缚,愿意把钱更多的投资给自己,用于改善自己生活的时候。如何保持热度并且提供优质体验,考验着各地的文旅局。红火的旅游背后,问题不断,比如海南岛新能源车难出岛、热门城市返程一票难求、云南导游习惯性宰客、吉林包车司机半路扔下傅园慧等负面信息不断,在讲究性价比的今天,如果不能给游客提供优质的体验,即使中国人口众多,那很多地方的文旅,也就是只能吃一锤子买卖,断了子孙的后路。
今年的消费,就年初来看,还是有点堪忧。刚刚过去的2月14日情人节在网上几乎没有一丝的热度。去年情人节如果还是男性对于“规劝式过节”的反抗,今年的情人节大家甚至连讨论都懒得讨论。在房地产持续下行的今天,不论是旅游还是“消费主义”创造的种种节日,在拉动内需方面,似乎都失去了以往的魔力。
1.机票酒店价格暴涨,机票的价格甚至比往年同时期要贵100%及以上,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买不到机票的情况。嗯,部分城市就是哈尔滨、三亚这种。


我认为这是各个航空公司的航班调控不合理、预案不充分导致的结果。真的出了这些段子一样的事故之后,才开始临时调配,于是又出现了下图这种情况:


飞机临时抽调三亚接人,反正都是飞,空着还赔钱,那机票价格低点还能回点油钱。可是啊,前几天三亚飞上海的机票,还都是高达1万以上哦。这市场,太魔幻了。
2.口红效应显著,电影票房又又又又创新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13时9分,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78亿!《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暂列档期票房前三位 ???。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6日13时15分,2024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其中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70亿。截至目前,2024年国内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影片依次为:1.《热辣滚烫》2.《飞驰人生2》3.《熊出没·逆转时空》4.《第二十条》5.《年会不能停!》6.《金手指》7.《临时劫案》8.《潜行》9.《一闪一闪亮星星》10.《三大队》。
3.人均消费有所增长,去年是1216,今年是1334,但2019年是1474。


4.出境游对大家来说还是有些担心,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其他国家通货膨胀叠加汇率影响,我们出国消费的性价比也大大降低,但日元贬值厉害,身边朋友们去日本也比较高。另外,东南亚的旅游恢复得也很快。
5.大城市的数据比小城市更好。
以上海为例:
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本市共接待游客1675.9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50%;据上海银联统计测算,上海地区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为191.22亿元;本市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3%,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
今年春节消费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以价换量。
大家真的是想出去玩,但是手头没那么宽裕。
商家也是真的赚钱,但是价格竞争也是真的卷。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量涨价跌的形式,给大家了一个相对满意的春节。
另外呢,今年是一个过得“很充分”的春节,这也是消费总量数据表现比较强的原因。
一来,2023年春节虽然也是全面放开了,但是大家要么在阳,要么在“阳康”,出门走动的人相对比较少。
二来,今年有提前返乡行为。我们从百度迁徙指数来看,小年之前的一周(月十七到腊月二十二)全国迁徙规模显著高于往年,但之后有所回落。


三来,今年春节假期较长,初一到初八,除夕虽然不是法定假日,但一般公司也都会放假,或者员工也大概率会请假,所以春节期间会出现多次迁徙的情况。比如先回家过年,初三之后再出去旅游探亲,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所以,今年春节的消费数据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总量数据各种刷历史新高,但是人均消费或者消费单价却又回落的迹象。
我来提供以下几个证据,也欢迎各位知友补充:
1、电影票房数据创新高,但平均票价是下降的。


当然,此处我们要指出,因为今年春节假期比较长(8天),所以今年统计的春节档是初一到初八,而往年都是只统计初一到初六(6天)。如果只看前六天的话,票房数据不如23年,更不如21年。
平均票价也出现了下降。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日度数据(初一到初八)2、去海南的人很多很多,但平均消费金额有所下降。
今年过年去海南的人很多,各种数据都在刷新历史新高。


今年全国整体的航班、高铁的出行数据也是非常亮眼,符合假期内多次出门游、探亲的数据特征。


根据海南海关发布的数据,今年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到了24.89亿元,较2023年大幅增长。


除2024年以外,其他年份统计周期均为除夕到初六的七天
我们再去看人均购物金额,就会发现,人们的消费更加追求“性价比”了。
要知道,免税店销售的商品大多是以美元定价作为基准的,在奢侈品涨价和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双重影响之下,人均购物金额竟然还回落到了2019年之前的水平。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真正影响消费的,就是人们的收入和收入预期啊!


3、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创历史新高,单笔交易金额显著回落。
据央行披露,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处理的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持续增长,除夕至初八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18.6%,而日均交易金额增长8%。
这里说的全行业网络支付不是说网上购物金额,而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交易支付,也就是说过年期间通过微信、支付宝、京东、抖音、云闪付进行支付的交易金额。现在基本上是人均电子支付了,买菜、买煎饼果子都是用微信支付宝了,所以这个数据也能体现目前的消费数据特征。
交易总量提升很多,但单笔交易金额却回落了约10%。
4、春节期间旅游人次创历史新高,人均消费金额仍然低于2019年。
回到题目本身。
大家之前,疫情之后,我们多了一个统计口径叫做“恢复至2019年同比口径的百分之多少”。
我们一次性把之前收录的数据全部放在下表中,供大家参考。


可以看到,从2023年五一假期开始,旅游出行人次已经持续位于2019年之上的水平了,但是人均消费仍然没有回到2019年的水平,而且春节期间的水平还进一步下降!
2023年国庆假期已经恢复了97.5%,但是春节回落到了90.5%。这与我们前文所提到的“以价换量”或者“追求性价比”的特征完全一致。
以上。
京沪高铁二等座全价票,2019年大致在558,2023年大致是650,不同车次略有不同,整体来说是涨价了的,涨幅按可比口径盲猜是要超过7.7%的,
不知道航司那边怎么样,整体算下来比2019年贵了还是便宜点,
假设交通费用涨幅超过7.7%的话,那么,按照文旅部统计的数据,购物、住宿、门票、餐饮总归会有至少一项拖了后腿,
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入境游约323万人次。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
再按人均出游花费来算,2023年还没有回归到2019年水平,
有几种可能,
回家过年,但没有出去玩,从而餐饮住宿支出少了;出境游改国内游,比如去新马泰旅游的群体改成去海南了,出境游人数少了消费习惯改了,以前更注重出行综合体验,难得出来玩一趟,吃好住好玩好,该买东西买东西,现在变成特种兵旅游了,拍拍照打打卡,到此一游,完事
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又穷又爱玩,8天时间去打灰去拧螺丝去送外卖不好吗,
以后过节哪个老板有兼职的机会能务必通知我
去年年初就有过这方面的问题,几大行业哪个会复苏得最好。但不管是理论分析还是统计数据的迹象,都指向旅游。
去年的春节期间就已经初露端倪了。各个热门景点到处都是“人从众”看人头。从各大OTA旅游平台的数据看,开年的旅游季俨然就是2020年以来的最高峰。随后的几个假期和旅游旺季,反复证明了这点。虽然在一些高含金量数据上相较疫情前有差距,但比起房产、汽车等市场,好得不是一点半点。
这次的数据更是给力,完全是全面恢复的势头,而且感觉今年春节出游的比例远高于往年,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晒旅游的。当然,数据方面有一个因素,就是2019年春节是7天,今年名义上是8天,实际上是9天(除夕当天大多数地方都不上班了,默认赠送一天假)。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今年数据,旅游收入(游客花费)这块比2019年名义增长23.1%,但2023年GDP比2018年(2019年年初的消费力可以视为2018年的“财富积累”)名义增长37.1%,比2019年的名义增长也有27.8%。在假期多1-2天的情况下,花钱增速低于名义经济增速,只能说经过三年疫情+两年通缩,大家的消费更精打细算了。
当然,相较于房地产之类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大宗支出,对于中国广大家庭而言,旅游支出并不会构成很大的负担。特别是对于热衷于体验生活的年轻人而言。甚至,短期失业也可以成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gap year。
相较之下,房地产和汽车的消费,受有效“购买力”的制约就很明显。疫情三年对就业和收入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发达地区体制内的收入也大降。笔者熟悉的一些效益很不错、且行业不受疫情直接影响的竞争性央企,收入水平也基本滞涨。这从房产和汽车的销售情况也能看出来。
楼市是明显的下降通道,2023年可能会有反弹,但也就是股市的“死猫跳”。好点的城市,比如杭州,可能迎来类似2013年的小阳春,但2014年仍然寒气逼人。
某种意义上,旅游业和地产业有点负相关的联系。未来十几年的人口大趋势,就是爱旅行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多,而爱囤房的老一辈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口结构也支持旅游业的“稳中向好”,同样,在这种人口结构下,楼市再刺激也只能“房住不炒”。
4.74亿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熙熙攘攘,摩肩擦踵,好不热闹的真相竟然是有10亿人哪都没玩。
就这还没算上4.74亿是人次这茬。
所以这说明什么?说明当下旅游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强烈的旅游愿望与景点承载力严重不足间的矛盾。
就离谱,自2015年以来,我都没遇到过车票这么紧张的春运。
我们湖南地区,历年以来,都是国铁春运运力保障的重点区域,对国铁广州局来说,春运就一句话,“节前看广州,节后看湖南”,把这两个地区的春运搞好了,就等于完成了最艰巨任务。
因为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跟湖南是邻居,务工人员中,湖南占了很大一部分。春节前,广东务工人员要返回湖南过年,运力要保障;节后,湖南的务工人流又要涌向广东,如果运力保障不了,很影响广东的开工。
但是不得不说,今年国铁广州局的运力确实是肉眼可见地捉襟见肘,从节前到节后,买票无比困难。
我同学节前从深圳返程,买不到全程的,想买短乘长,一站都买不到,最后长途大巴。他返程的时候,依然买不到,最后是乘顺风车。
然而他初八早上凌晨五点出发,在永州就堵了十多个小时,一天一夜还没出湖南,到了清远又堵。到了今天(初九)下午5点才到的深圳,全程30多个小时,生不如死。
我也在春节期间买票,帮我姐买去浙江的票,候补几十次,全部失败。我自己,省内的高铁,竟然也没票,连着好几天都没票。
今年的铁路客运,我个人感觉是我2015年毕业以来,最离谱的一次,人流量之大,让人头皮发麻。
县内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也堵得水泄不通,就这个情况来看,国家道路高铁交通设施建设还大有可为。
希望春运的火爆展示出来的经济活跃,能持续下去。
通过这组数据只能说是喜忧参半吧,人数增加了,人均消费金额确是下降了。
“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
人次相较19年增加了19%,而消费金额只增涨了7.7%,这还没有剔除这些年的通货膨胀cpi的上涨,说明大家出行的人均消费是下降的,而且这个下滑幅度还挺大的。出行人数大增说明还是有消费意愿的,只要有消费场景大家还是愿意消费,人均金额的下降是实打实的表示大家的消费能力下降了,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春节我刚好也出门穷游了一圈,自己开车去了西昌、泸沽湖、大理、丽江这几个地方,自己的切身体会也和这个数据基本上符合,我去的的除了泸沽湖都是免费的景点,都是乌泱泱的人群,在西昌邛海我都感觉自己到了三亚一样,在大石板村人都直接走不动。


然后到了丽江古城人就更多了,一眼望出去全是人头,这些地方虽然都是人超级超级多,但是消费却并不是很高,无论是住宿还是餐饮价格都不算很高。


而到了收费的泸沽湖人流明显要少很多,虽然泸沽湖推出了买一送一的门票优惠活动,算下来两个人的话一个人门票就35元,里面的酒店价格相比19年之前也是缩水了不少。
所以下一步刺激消费的重点还是要提升大家的消费能力,只要收入提升了,消费不用刺激就会提升。
疫情过后消费复苏,再遇上这个最长时间的春节假期,能出行的、不能出行的,都涌上了高速,昨天的新闻都在报道道路拥挤,前几天的新闻都在报道景点的拥挤。


2024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活动,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据初步统计,全国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新年画活动、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约6.69亿人次参与。
远的不说,就在我们自己的家乡,你看看哪里不是铆足了劲,文旅部门老早就做好了准备,从小区到街道,从景点到车站,到处张灯结彩,打扮得漂漂亮亮。
据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春节假期辽宁省共接待游客4086.6万人次,同比增长299.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57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49.4%,人均消费过千元。


看全国的数据,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票房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80.09%;观演人数657.65万人次,同比增长77.71%。受政策、供给、宣传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出游意愿高涨,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入境游约323万人次。
旅游市场活力迸发,假日消费持续升温。先有哈尔滨的火爆,后有南方的热闹。“南北互换、东西互跨”特征显著。春运开始以来北方居民纷纷南下,南方居民到北方滑雪、赏冰成为新时尚。
美中不足的是,跟游客的热情相比,交通部门的能力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道路堵塞,景点爆满,机票天价,甚至都买不到,这也提醒我们,假期出行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先买返程车票机票,再买出行车票机票,不然的话,困在外地,揪心不说,还影响工作和生活。
还是那个观点,【迪士尼效应】,反而是经济低迷的具体表现。
一个高速成长的经济体,它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一定是制造业,且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中低端制造业,而旅游业虽然也会增长,但增长速度会远远落后于制造业;只有当经济增速萎靡时,旅游业的增长速度才会远远高于历史同期,且超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
原因在于,旅游等带有浓厚娱乐性质的项目,它并不像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包包,也不像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房产那样让人望而却步。哪怕是最普通的家庭,偶尔出去旅游一次也并非完全承担不起;并且因为经济的下行,反而让许多人有了陪家人孩子的时间,于是旅游出行人次便会大幅增长。
虽然出行人次和旅游消费都大幅增长,但从数据中我们可以轻易发现,旅行的质量下降了。国内出游人次4.74亿,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7.7%
也就是说出行人次的增幅远远大于旅游花费的增幅,那么换算下来的话,今年春节出游的人均消费只有2019年的90.5%,人均消费下滑了将近10%;
无独有偶,早在去年的五一假期和端午假期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去年五一期间出游人次相较2019年大涨20%(和今年春节的19%几乎一致),放在历年都属于高增长;但去年五一期间的人均消费仅有576元,比2019年同样下滑了近10%,按购买力平价算,该数据甚至还不如2016年。
所以,旅游业的火爆并不是经济复苏的佐证,反而是经济低迷的象征。如果经济回暖速度较慢,那么因为收入降低和失业扩大的弊端还将持续发酵,于是旅游业的增长便会逐渐缺乏动力,想要依靠旅游业作为核心来刺激经济回暖是缺乏逻辑依据的。更何况,人均旅游花费的降低便已经说明了居民端消费的降级和下滑。
直接和19年比会更加客观,去因为年年初疫情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今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 同比增长34.3%
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
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
出入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入境游约323万人次
总的来说还不错,和19年比人次和消费都是有提升的,只不过消费的情况增长,没有人次增长的那么多
但旅游方面确实已经慢慢在走出疫情阴霾,今年到处都是人山人海
消费方面全面复苏还需要一些时间,现在综合来看旅游这一块恢复还算是可以的
之前元旦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
和19年同期比增长9.4%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
和19年同期比增长5.6%
也是一样的情况,人次恢复更好,消费差一点
和春节是差不多的
我们再往前看数据,23年其他节假日情况,基本上也是这样
2023年中秋+国庆8天小长假期间
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8.26亿人次,较2019年增长4.1%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较2019年增长1.5%
五一
出游人次2.74亿,对比19年,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
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端午
对比19年出游人次和收入,恢复到了112.8%和94.9%
23年春节
国内旅游出游人次3.08亿,对比19年,恢复了88.6%
收入3758.43亿元,恢复至19年同期的73.1%




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
票房收入7.78亿元,同比增80.09%
观演人数657.65万人次,同比增长77.71%
多景区门票售罄约满,诸多目的地酒店一房难求
亲子酒店、温泉酒店及电竞主题房、影音主题房等特色主题房型增长明显
分别同比增长60%、55%、96%、104%
北京旅游市场春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749.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7.4%
比2019年同期增长25.7%,旅游收入286.5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27.4%
核心旅游城市旅游数据增长更明显
2024年春节,出境游市场重新火爆,出境游预订量创下近4年峰值,同比增近10倍
中国游客足迹遍布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1754个城市
2月10日—2月14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5.85亿元,免税购物人数19.63万人次
三亚海关共监管销售免税品金额10.83亿元,免税购物人数达13.93万人次
把以上数据联系起来看,虽然消费增长没有跟上人次增长,但是今年春节消费比19年增长了7.7%,这个数字还是挺好的,比去年增长情况好很多
这就是好现象,出游人次和19年比已经完全恢复,消费金额增长也越来越快
这些都说明未来旅游方面消费复苏是非常明确的
文旅部每个长假最后一天的值班人员要统计各省市文旅厅局的数据。各省市文旅厅局要统计各地级市文旅局的数据。所以这数据至少缺了最后半天的。
如果是据实统计,实际应该比这个还多一点。
数据是好看,但是各地的旅游资源管理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慢慢来,渐渐会好起来的。
假期沿着沿海高速去了浙江和福建几个地方。还不是什么热门景点,人太多,给人的感觉是管理还需加强。也是无奈,人太多了。
应该多开发一些旅游资源,中国是旅游资源大国,有些地方比国外的热门景点不差上下,管理跟上,不要一锤子买卖。
说实话,我挺愿意出去旅游的
本身因为疫情,没办法出去玩,放开后,大家都愿意走出去
我想说之少在洛阳旅游增长的数据是真实的
这里真的是人挤人,人文景观大于历史遗迹的景观
虽然洛阳地铁不认可外省优待证有点遗憾,但是老君山是认可导游证,王城公园认可全国优待证








终于从中国的人口优势和经济规模优势看到了复苏的希望!


成都锦里武侯祠庙会
“数据显示,2024甲辰龙年春节成为史上最火爆的春节旅游假期,国内游预订量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中长线游同比增超3倍,自由行平均旅行日期同比提升30%”,如果不是老天不作美,春节前华中一带出现极端冰雪天气,这个春节的旅游数据可能更好看。
去年五一节、十一节的旅游数据都提现了游客量小额超越2019年同期,但客单价低于2019年同期的情况,大家都说是“穷游”的结果。“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相比2019年,出游人次增加多但总花费增加少,说明还是“穷游”为主。


成都玉林综合市场早市
这样的情形才是经济复苏的迹象,虽然背后的经济实情很惨烈,但中国的人口优势和经济规模优势为消费的自发繁荣奠定了基础,春节旅游、春节电影票房都是实实在在的“前途”给中国经济的前途重燃了希望,虽然这两个都不是支柱产业。
消费是有传导效应的,文旅板块的复苏随后自然带动交通和餐饮板块的复苏,进而带动其他板块的复苏,虽然速度不一定快,增长幅度不一定高,但却来得更实在。后续国内过剩而大量闲置的产能也能逐渐重启,带动就业和工商业的全面恢复。
但风险依然存在,除了哈尔滨冰雪游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北,甚至连房地产的销售都有提振,但国内旅游服务的问题还是客观而多样,大有提升空间。这的确是一个两面性的问题,“危”、“机”并存,把握好了机会,又是一个“支柱产业”!


真的是人山人海啊。我每天从狮子林走到拙政园,各种穿汉服,逛街的游人。
非常好啊,真的是喜气洋洋。
博物馆也是很多很多人。这么多的人,真的非常非常热闹。
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拉个小板凳出摊。
这么多人,能做到有序旅游,没有大问题,后勤保障跟上,非常不容易的。为后面做出保障工作的朋友点赞。
先划重点:
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
什么结论?
今年8天假,2019是7天假,时间增加了14%,人次增加了19%,合理!
但总花费增幅弱于时间增幅。表明经济依然不如2019强劲。
人次增长了19%而消费增长了7.7%,也就是人均花费减少了10%。
这个数字,和去年五一端午人均消费下降是吻合的。
看来大家还是不太舍得花钱。和过去一年大多数人的收入下降也有关系。
所以,从当前数据来看,还无法证明经济已经复苏。
另外一个我关注到的点是:
居民债务总量,2023年末是80万亿,2018年末是47.8万亿。增长67%
居民存款总量,2023年末是136.99万亿,2018年末是71.6万亿。增长91%
存款增速超过了债务增速,并不是说居民普遍更富有了,而是说,有些人增加的是存款,而有些人增加的是债务。
由于人均消费和财富平均分配属于正相关。从居民存款大幅增长而人均消费下滑这两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新增存款只是流向了少数人,分配更加不平均了。
过去我们说二八现象,是20%的富人占有80%的财富,而现在我们说二八现象,则是20%的富人占有120%的财富,而剩下的80%占有20%的负债。
从当下旅游数据看,似有这样的趋势~
往期阅读:
重远投资观:当人们开始坚信货币贬值,镰刀就变换了它的方式
重远投资观:未来几年中产会以怎样的方式返贫
重远投资观:中产的钱是怎么悄无声息的被洗走的
搞笑的是从19到24过了五年,这五年按统计局的数据GDP年年都在增长,从18年的91.93增长到了23年的126.06,增长了37%,加上关了几年的报复出行回家效应、多了一天调休假、情人节叠加好几个有利因素,结果消费只比19年增长了7%,这几年的GDP增长到哪去了呢?
更搞笑的是还有人用这个数据来证明经济很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旅游天地 最新文章
2025 年,有哪些新开通、值得期待和体验的交
为什么说年轻人不要去澳门?
泰国旅游真的很危险吗?
2024 年你有没有为某种味道而去到了某座城?
准备2000公里高速自驾回家过年,有什么好的
在正规足浴店现场自费充值人民币1万元及以上
现代西藏人日常一般吃什么?
自驾游一定要开SUV吗?
报告显示女性撑起旅游市场半边天,订单价格
对你来说,周末的工作聚餐或者团建是一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19 15:22:24  更:2024-02-19 15:26:2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