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 -> 正文阅读 |
[历史]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第23页] |
作者:salorking |
首页 上一页[22] 本页[23] 下一页[24]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厉害,真精彩。 |
危机 长孙晟确实是战略大师,离间计划也是绝无仅有的好计划,‘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就连我这个外行都能看出将来战争的输赢。可这么好的计划,也有一个缺点:见效慢。 长孙晟还在去突厥的路上,突厥40万人马就已经兵临城下。 写信让沙钵略先等等? 沙钵略肯定不干。 不干就得打,打又肯定打不过的,只能硬顶、死撑。 对于杨坚和隋朝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前线的虞庆则能不能顶住突厥这40万大军。顶住了,长孙晟在另外一条战线再努努力,隋朝才有希望。 顶不住? 杨坚都不敢往下想。 杨坚把目光伸向远方,望着虞庆则的方向,仿佛看见虞庆则在前线忙碌的身影,拨弄佛珠,祈祷着。为了减轻虞庆则的压力,杨坚能做的就是增兵、持续往前线增兵。柱国冯昱率军进驻乙弗泊;兰州总管叱列长叉率军镇守临洮;上柱国李崇率军驻扎幽州、达奚长儒率军增援周槃,隋军实行全线防御。 尽管全力做了准备,一开战,还是吓了杨坚一身冷汗。杨坚没想到突厥实力竟然这么强,他辛辛苦苦准备了大半年的前线防御阵地,在突厥40万大军面前,居然只坚守了几天。 一开战,隋军前线阵地全面失守,军事重镇陆续被突厥全部攻克。 无奈之下,杨坚任命自己的姐夫、大将军窦荣定为秦州总管,部署第二道防线,实行纵深防御。可在突厥40万骑兵攻击下,什么防御体系都像篱笆一样,根本阻挡不了突厥骑兵前进的铁蹄。 西北防线的重要州郡一个个陷落,武威、天水、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郡被洗劫一空,天天都有战败的军报送回长安,杨坚心急如焚。 到了582年10月,突厥攻破木硖、石门两关后,分两路以钳形攻势直扑长安,长安局势岌岌可危。更加不利的是,自开战以来,为应付这糟心的战局,杨坚白天晚上连轴转,身体吃不消,病倒了。 杨坚和大隋正在经历着最严峻的考验。 卧床期间,为了鼓舞士气,杨坚又下了一道命令:皇太子杨勇统帅所有预备部队,西出咸阳抵御外敌,拼死血战! 咸阳紧靠长安,杨坚心里清楚,不能再败,再败就得打‘长安保卫战’了。如果再不出现奇迹的话,等不到长孙晟的惊天计划见效,大隋就完了。 |
奇迹 虞庆则这个主帅不好当,手里没多少部队不说,还是步兵对人家骑兵。现在防御战线被突破,阵地一个个失守,部队被分割打散了,而且非战斗减员严重。那年冬天异常寒冷,很多隋军士兵不适应这么寒冷的天气被冻伤了,手指头被冻掉的就有一千多人,这仗还怎么打? 发牢骚归发牢骚,虞庆则心里也明白,长安就在身后,不打也不行。于是,防突大元帅虞庆则命令大将达奚长儒阻击突厥先头部队,迟滞敌人的进攻势头,给后方军事部署争取时间。 前线惨败,达奚长儒听说了,可他却丝毫没受影响。达奚长儒不怕死是军中出了名的,从军以来一直是部队的先锋,攻城拔地,所向披靡。打了这么多年仗,达奚长儒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接到大元帅的军令,达奚长儒带着自己最精锐2000骑兵就出发了。行军路上,大家表情都比较凝重,都知道这会是一场硬仗,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一场震古烁今的战斗,他们都将因为这场战斗而名垂史册。 突厥推进速度惊人,达奚长儒刚出发不久,就遭遇了突厥主力部队---沙钵略带领的十几万人马,达奚长儒上来就让沙钵略像包粽子一样,给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双方人数相差太悬殊,悬殊到我都不忍心算。达奚长儒只有2000人,沙钵略将近二十万人马,唯一好一点的是,双方都是骑兵,可那管什么用呢?! 接近1比100,人家突厥就是站着不动让你砍,都能把这2000人给累死。 达奚长儒手下这帮兵都是精锐部队,这不假,跟着达奚长儒南北征战,也是身经百战,勇不可当,可再勇猛也没碰见过这情况啊,士兵们都很害怕。这也不能怪他们胆小,这是正常反应,1比100,就是史泰龙、李连杰他们的敢死队也打不了这么悬殊的仗。 一支优秀的部队,必然有一个优秀的将领。达奚长儒不亏一代名将,确实胆略过人,这种情况下竟然毫无惧色。达奚长儒神色壮烈的告诉士兵:这会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咱们很可能全军覆没。我知道你们很害怕,怕受伤,怕死,可人总有些东西比命重要。保家卫国是我们军人的责任,咱们身后就是长安,那里住着我们的妻儿老小。咱们怕死,难道要让突厥人灭了我们的国家,屠戮我们的家人吗?事到如今,已退无可退,只能死战求存,要死,我第一个上!哪怕我们就剩下一个人,也要继续打下去,除非踩着我们的尸体,否则突厥休想再往长安前进一步! 《乌合之众》里有个观点:群体假如受到合适的影响,会时刻准备为理想而奋不顾身,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 达奚长儒的部队此时的境遇就是‘合适的影响’!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士兵们满含热泪,撕下布条,缠在手上,紧握大刀,心里念叨着:死就死,死之前一定要让突厥人看看,什么叫大隋精英! 面对重围,达奚长儒全军结成方阵,往弘化方向攻击前进。 达奚长儒这2000士兵真不愧是大隋精锐,突厥骑兵排山倒海般的进攻,硬生生被他们打退了14次。看到14这个数字,我真的被他们震撼到了,那是怎样惨烈的一场景象,我实在想象不出来,但我知道,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之后还敢去坚持,这些士兵个个都是好样的! 他们被突厥士兵冲散了,又聚集起来,再被冲散了,就再聚起来,2000人面对近20万人的攻击,他们整整坚持了三天三夜。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惨烈程度很难描绘,打到最后,刀砍到卷刃,枪也折了,没有武器可用,就挥拳肉搏,最后手上的肉都打没了,骨头全露出来了。虽然浑身是血,身边也不断有战友倒下,这帮军人硬是一步没退。达奚长儒更是身先士卒,身受五处箭伤,其中两处还是贯穿伤,即便杀到如此血肉模糊,这个满身是伤的硬汉依然在战场上拼杀!这时候,达奚长儒就像一位战神,屹立在他的战场上! 或许这就是中国军人的血性:我未战死,便当死战! 达奚长儒全军视死如归,个个怀着家国情怀,带着向死而生的勇气,面对百倍的敌人,没有退却一步,杀敌1万多人。史书上的文字幻化出景象,我仿佛看见一群士兵燃烧着生命在战斗,闪耀出来的圣光把突厥人的士气摧残殆尽,这群普通的士兵背负着中华民族的铁血军魂,彰显着永不畏惧的华夏意志! 就像战前许诺的一样:他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人。 到大本营弘化郡城边时,2000人死伤只剩下200多人,他们依然在战斗。大元帅虞庆则站在城墙上,看着达奚长儒身上的铠甲被血染的,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这些军人的英勇让弘化城守军止不住地掉眼泪。但虞庆则看见达奚长儒身后黑压压的十几万突厥大军,陷入两难境地,为了保卫身后的长安,他无奈的选择了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这些伟大的军人一个个陨落。 战场上,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 看着眼前这一副‘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场面,突厥人颤栗了。这2000隋朝军人在绝境中,死战求存的战斗意志,像一把利刃直刺每一个突厥骑兵的内心。2000处于绝对劣势的隋军,竟然杀伤他们1万多人,这是突厥自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 包括沙钵略在内,突厥上下心里都很清楚,他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斗,哪怕他们全歼剩下这200‘血军’,也绝不会有任何胜利的喜悦,因为失败已经深深刻在每一个突厥士兵的心里。突厥这一战锐气尽失,这是一场已经在心里认输的战斗,再打下去已经毫无意义。沙钵略无奈地挥挥手,下令撤退,突厥士兵焚烧同伴的尸体后,大哭着离去。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为这些值得历史铭记的中国军人,是他们让突厥人第一次承认:中国军人是打不垮的! |
退敌 虞庆则在正面战场忙碌时,长孙晟马不停蹄地穿梭于突厥各个可汗的中军大帐。 达奚长儒血战大胜的消息传来,长孙晟站在沙钵略的军营门口,抬头望着万里晴空,淡淡地说:达头要撤军了。 没等手下人明白,长孙晟就钻进了沙钵略儿子染干的营帐。 尽管遭遇了突厥建国以来最耻辱的一仗,被达奚长儒打的哇哇大哭,脸都丢到姥姥家了,但沙钵略并没打算撤军回草原,要厚着脸皮继续南进,攻打长安,找回面子。 达头不干了。 之前长孙晟来的时候,达头跟长孙晟聊的不错。达头对长孙晟这个人很认可,箭法好,人品也不错,自打俩人开始交往之后,每次隋朝接待达头的使者规格都要高于沙钵略的,这面子给的,达头很受用。况且达头认为长孙晟真是诚信跟自己交往,把沙钵略的那点‘坏心眼儿’分析地透透的。沙钵略这个侄子猜疑心比本事大,靠‘撞大运’捡了个大可汗的身份,整天鼻孔朝天,忘了自己姓什么。大家实力差不多,各有各的领地,凭什么我要听沙钵略的?连长孙晟这个外人都能看出来,我不该再委曲求全,只要隋朝愿意关键时刻出手帮忙,沙钵略能奈我何! 再说了,隋军里有达奚长儒这样的,我们突厥是国内日子过不下去了,才来打隋朝,无非就是抢点钱、拿点粮食,给家里捎口锅,结果听说沙钵略一战就损失一万多人,抢点东西代价这么大,再干下去就是赔本买卖了。 谁丢的面子,谁负责找。 达头决定把机会留给沙钵略,并打算‘做好事不留名’,招呼都没打,就带着战利品回了草原。 看见长孙晟进了营帐,染干对这位神箭手老师的突然来访既高兴又意外。寒暄过后,长孙晟一脸严肃地告诉染干,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告诉染干一个绝密消息:突厥国内有人密谋造反。 长孙晟是个突厥通,谋反的故事他酝酿了很久,把各个细节都考虑了,甚至花大价钱做了一些‘证据’,长孙晟自信这个故事无懈可击。染干一听,吓了一跳,这几天他也得到一些后方部落的举动,不过没往深了想,听老师这么一说,原来打算造反! 染干二话不说,撒丫子就往大可汗营帐跑,看见沙钵略就气喘吁吁地喊:“父汗,铁勒他们起兵造反了。” 沙钵略正在为达头擅自撤军生气,一听染干说后院又起火了,也是吃了一惊,‘攘外必先安内’,沙钵略连夜退兵出塞,回国平叛。 至此,隋朝转危为安。这是杨坚自建国以来,第一次面对存亡危机。 当然,也是最后一次。 |
看完了,楼主请速更 |
好文 |
不更新了吗? |
催更催更 |
只顶不催 |
反击 突厥还是没下雨,国内灾荒还在继续,光忽悠是靠不住的,刚刚消停没几天,沙钵略又来了。 不来不行,不抢没吃的。 长孙晟的离间计划已经初见成效,突厥皇族开始内部矛盾重重,叔侄间、兄弟间,谁也不服谁,虽然没大打出手,但积怨越来越深。这次又来,突厥大可汗沙钵略没了上次的威风,别说40万,连20万他都没凑齐。 沙钵略通知达头出兵时,长孙晟在达头的大帐里还没走。 达头认为长孙晟说的很有道理。以前,沙钵略一叫,自己就去,为突厥尽心尽力四处征战,可沙钵略却对自己处处压制,跟着他打来打去,除了抢点东西,什么好处也没捞着,净是‘热脸贴冷屁股’了。况且去打隋朝,万一自己再碰上个达奚长儒,就是干赔本买卖,太不划算。 达头派人很客气地回复大可汗沙钵略:上次打隋朝,我们西突厥损失比较大,部队还在休整。国内是有灾,吃的不太够,但我们还能再坚持坚持,困难是有,我们还是自己再克服克服吧,就不跟着去了。 其他可汗情况差不多,最后只有阿波这个墙头草,无奈地跟着沙钵略出兵隋朝,进犯隋朝的幽州地区。幽州总管李崇(李穆的侄子,曾劝李穆支持尉迟迥那位)率领步、骑兵3000人力抗突厥大军,但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 消息传到长安,杨坚震怒:沙钵略这是没完了?每年都来抢,越来越频繁,四处抢东西杀人,真是忍无可忍。40万人我打不过,这次只有十几万人,我再不打你,真让你觉得我好欺负呢。 583年4月,隋朝宣传部刊发了杨坚写的一篇名为《为什么打突厥》的战前动员檄文,内容很长,咱就不全列了,其中有一句,明确表达了杨坚打突厥的要求,“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换成口语化的翻译就是:一定要打的你爸妈都不认识你,往后想起我来,你都浑身哆嗦。 隋朝出征阵容相当豪华:六大元帅卫王杨爽、宰相高颎、‘四贵’虞庆则、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勣、大将军窦荣定,统辖八路大军,大举反击突厥侵略者。 此次行军大元帅由卫王杨爽出任,指挥隋军主力,剑锋直指突厥主力沙钵略,隋、突两军相遇于白道。 跟沙钵略这仗该怎么打? 隋军作战会议上争论不休。 以往跟突厥打仗,不管是西魏、北周还是大隋,从来没赢过。尤其是大隋,开国好几年了,跟突厥打仗,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达奚长儒那场拼了命的惨胜,所以,隋军中“恐突”的情绪一直在中上层军官中存在着,大部分隋军将领认为对付突厥最好的办法就是,群殴。 当然,也有胆子大、不怕突厥的,比如行军总管李充就向大元帅杨爽建议:突厥连战连胜,肯定轻敌,咱们出其不意,以小股精兵奇袭,定能击溃突厥大军。 对于李充的建议,大部分人都持怀疑的态度:突厥本来就是机动部队,最擅长的就是突袭,咱们去偷袭突厥,这不属于关公面前耍大刀嘛。只怕能去,回不来。 别人怀疑都没用,大元帅杨爽是杨坚最小的弟弟,刚刚20岁,血气方刚,也深受老爹杨忠的影响,对于李充的答复是:同意,突厥没什么了不起的! 杨爽给了李充5000精锐骑兵,让他突袭沙钵略。 突厥在东亚称霸这么多年,走路都是横着走,一直以来都是突厥打别人,从来没有别人敢主动惹突厥的,沙钵略确实没想到隋军竟然敢主动攻击他。突厥大军被这个出其不意的突袭,打了个措手不及。没等突厥缓过神,杨爽下令全军出击,突厥大军一败涂地,就连大可汗沙钵略都被打的身负重伤,连那身金光闪闪的黄金战甲都给扔了,猫在草丛里才躲过一劫,算是捡回一条命。 突厥本来就缺吃的,这次又被打的大败,粮食也没抢着,自己的牲畜又搭进去几万头,让隋军给牵走了。没吃的,只能喝西北风,可西北风喝不饱,饿的难受的突厥士兵只好捡点野兽骨头,磨成粉就着西北风吃,边吃边自我安慰说:吃兽骨粉好啊,顶饿又补钙! 说完,眼泪就夺眶而出。 沙钵略当时的状态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惨。 用三个字形容就是:惨、惨、惨。 谁知道老天就爱开玩笑,附在沙钵略耳边温柔地说: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可能是饥不择食,什么都吃的缘故,撤退路上,沙钵略军中又爆发大瘟疫,成批成批的突厥士兵病死荒野。死在战场上的,饿死的,再加上得瘟疫死的,白道一战沙钵略损失惨重,实力大跌。 隋军首战大捷。 |
遍地开花 隋朝这次大规模出兵,主要目标是收拾突厥,争取要把突厥牙打掉、腿打折,再不敢跟隋朝闹腾,其实还有个次要目标:捎带手解决东北边患,灭掉北齐余孽高宝宁。 说起高宝宁这个人,真是个神秘人物,没人知道他到底打哪来,祖上是干什么的,他爸爸是谁,家里还有谁,史书上一句没写,以一句‘不知其所从来’把高宝宁的前半生全部搪塞了过去,一出场就是北齐的地方大员,官居营州刺史,大家都是根据他姓高,判断他可能跟北齐有关系,弄不好是个远方亲戚。 营州刺史属于镇守边关有兵权的实权派人物,北齐被灭,高宝宁拒不接受北周招安,带着手下人马盘踞营州一带,跟北周对着干。高绍义在突厥的扶植下,建立北齐流亡政府,高宝宁手上有兵权,出任大丞相。北齐流亡政府打着复国的旗号,走突厥抢劫的路子,一直让杨坚很头疼。 后来,高绍义让佗钵给卖了,高宝宁顺理成章当了北齐流亡政府的老大,带着人马,靠着突厥这棵大树,在四国边境地区继续跟隋朝打游击,靠抢劫过日子。 之前,隋朝要忙着对付陈朝和突厥,一直没空管他,高宝宁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是自己实力强、威风大,隋朝打不过他,不敢打他。这次隋朝动真格打他,高宝宁被打的哭爹叫娘,向突厥大哥求救。可这时,突厥大可汗沙钵略自己还藏在白道的草窠里,边补钙、边发烧呢,哪管得了高宝宁穿不穿内增高。 突厥大哥不管,无奈之下,高宝宁打算逃奔契丹继续流亡,可惜半路上流亡政府内讧,高宝宁被部下所杀,一直被北齐流亡政府控制的营州一带,这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长孙晟搅和下,突厥实力今非昔比,隋朝的其他各路大军基本都是大败突厥,像河间王杨弘‘大破之,斩数千级’。各路大军里,要说收获最大的,还得是窦荣定。 窦荣定是杨坚的发小,还是杨坚的姐夫,打小就跟杨坚关系最好,一直深得杨坚信任。窦荣定这次带了三万人马发兵凉州,在高越原碰上了‘突厥墙头草’阿波。窦荣定带的人马不多,阿波实力也不强,两军实力相当,都没有贸然进攻,在戈壁上对峙。 刚对峙了几天,窦荣定先受不了了,不是军粮不够吃了,是太晒。 没开玩笑,就是太晒了! 窦荣定是在阴历5月底碰上的阿波,夏天本来就热,戈壁上连棵草都不长,整天顶着大太阳,汗流浃背的跟人对峙,水从嘴里喝进去,汗就从毛孔冒出来。没几天,隋军带的水就都喝完了。 水虽然喝完了,但是毕竟是在跟人家对峙,精气神得在,白天顶着大太阳,还得装酷,晚上回来渴的跟孙子似的,直咽唾沫,实在渴的不行就杀马,喝马血。还没开打,隋军中暑的、渴死的非战斗减员就高达四分之一,窦荣定心急如焚,眼看这么拖下去,不用人家打,自己就完蛋了,仰天长叹:时运不济啊,不打得败,打了也得败,真是比李广都郁闷。 不知道是窦荣定走运,还是阿波倒霉,正在窦荣定欲哭无泪的时候,天上竟然下起雨来。有水喝的隋军士气大振,全军出击,打的阿波连连败北。 |
单挑 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秒杀布鲁托,喝了水的窦大将军也是狂虐阿波。 打了几仗,窦荣定派人跟阿波商量:两国不对付,士兵是无辜的,咱们单挑吧。 阿波问:怎么个单挑法? 窦荣定说:各自派一员手下大将单挑,谁输了谁撤军。 阿波说:同意。 就这样,两边决定单挑。 阿波心里乐开了花,窦荣定这不是傻嘛,跟我们单挑?也不打听打听,论单挑,我们突厥怕过谁,我们的风俗就是单挑! 窦荣定倒没那么多心眼,之所以选择单挑,一是他心善,不想无辜士兵牺牲。二是他觉得隋军能赢。 因为隋军有史万岁。 根据史书记载,这场单挑,窦荣定这边派的是史万岁,突厥派的谁,史书没说。当然隋军既然派了史万岁,突厥派谁也就无所谓了...... 史万岁这名字,我总觉得在封建王朝时期,有大不敬的嫌疑,还好他在宋朝之前,要在宋朝之后,单凭名字就能把史万岁咔嚓了。 史万岁出身武将世家,他爸爸死在周武帝宇文邕平齐战役里,史万岁袭爵接了他爸的班。打仗方面就不多作介绍了,因为史万岁就一个特点:猛。要多猛有多猛! 这个史万岁起初并不是窦荣定手下的,是出征前才临时加入窦荣定军的。史万岁原先的大哥是梁士彦,在梁士彦手下的当前锋将军,一手射箭的绝活可以媲美长孙晟。 有一次,史万岁跟上司梁士彦一起出门,看见一行大雁排成排,史万岁没有作诗的兴致,也不关注鸟类的迁徙运动,跟梁士彦说:“我要射下第三只雁。”。 梁士彦觉得史万岁这是吹牛,能射下大雁的,都已经是高手了,你还要射第三只,你咋不上天呢? 梁士彦看着史万岁,一脸不相信地说:你射吧。 只见史万岁张弓搭箭,第三只雁应声而落,梁士彦惊的忘了合上嘴。 原来这史万岁不是吹牛,是真牛啊。 史万岁这种射雁难度确实大,比那些普通射雁高手厉害的多。一般的高手通常只会说要射雁,肯定不说要射第几只,这里面其实是有技巧的。大家都知道,大雁都是一行一行的,排的很整齐地往南飞,射手射雁,有可能瞄的第四只,射中的却是第五只,心里虽然有点尴尬,但一样会拱着手,厚着脸皮冲鼓掌的众人说献丑献丑。很多高手都能射雁,可究竟是真功夫还是靠瞎蒙,只有射手自己知道。史万岁这绝对是技术活,事先告诉你,我要射第三只,然后射下的就是第三只。这个真牛,绝对高手中的高手,跟长孙晟真有的一拼。 一技傍身就能行走天下,不过根据史万岁的表现来看,他很少用射箭这样的技术,倒不是史万岁谦虚,不爱显摆射雁绝技,主要是因为他太猛了,根本用不着百步穿杨这样细腻的技术。史万岁打仗总是头一个,提着刀就往前冲。尉迟迥叛乱时期,梁士彦打的每一场胜仗,史万岁都是第一个。邺城大战,史万岁一口气干掉了几十个敌人,吓得叛军打仗都绕着史万岁打,史万岁走到哪儿都是三米以内真空。 平叛结束,史万岁因功受封上大将军。隋朝开国后,上司梁士彦回家待着去了,史万岁也没事干了,可不知怎么着,史万岁跟一桩谋反案牵扯上了。估计不是直接关系,史万岁被削职流放,发配到敦煌充军戍边。 戍边的时候,史万岁时常会感觉寂寞。 平常人寂寞了,无聊了,无非喝点酒,对着无边的草原喊几嗓子,发泄一下心中的苦闷。史万岁不这样,他无聊了,就一个人、一匹马、一把大刀跑到突厥部落抢劫,抢点马啊,羊啊,抢回来自己也不要,上缴。 再无聊了,就再一个人去抢,周而复始。 抢突厥,在史万岁看来就是一场排遣寂寞的游戏而已。可突厥人气疯了,他们是抢劫专家,经常让别人跑到大本营来抢劫,还老抓不着,这人真是丢到姥姥家了。 不抢突厥的时候,史万岁常常一个人侧身坐在城墙上,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嘴里咬着草根,呼啸而过的风凌乱着他的头发,略显忧郁的脸庞映衬在温润的夕阳下。每每这时候,我觉得都应该再配上电影《美人鱼》那首插曲: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时间长了,抢突厥也变得毫无挑战性,史万岁就又觉得很无聊。无聊中,史万岁听说窦荣定去打突厥,要从他们这儿路过,史万岁就跑来窦荣定军营毛遂自荐,跟组织要求进步,要戴罪立功。当年平尉迟迥叛乱,史万岁也算名声在外,窦荣定就把史万岁留下了,这才有了这场单挑。 单挑日期定在5月25日。 突厥方面一名骑将率先挥着手臂亮相出场,史万岁随后出马应战。在我看来,跟史万岁做对手,突厥骑将的亮相更像是一场跟战友的告别:你们看清楚我的长相,一定要记住我啊。 过程很简单,就一个回合,史万岁冲过去,带着敌人的脑袋回来了,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可突厥人疯了! 这可是突厥精挑细选挑出来的勇士,是阿波手下一等一的高手,竟然在史万岁手下没走过一招! 阿波心里直接崩溃了:完了,完了,这个人成精了,这肯定打不过了。 阿波立刻下令,全军最快速度撤回,关上大门,坚守大营,任何人不准再战! |
史万岁一战扬名。城头那段画面感贼强。 |
首页 上一页[22] 本页[23] 下一页[24]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