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儿》历史小说 烂柯人·著(修改版) -> 正文阅读

[历史]《唐朝那些事儿》历史小说 烂柯人·著(修改版)[第5页]

作者:转世轮回123456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38战前动员
我讲这两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教育和文化都特别低下的情况下,统治者只能使用这种迷信的方式来引导人民进行统治,
.
.
许多人一提到迷信就想到愚昧,是统治者愚民的小把戏,我想这是不对的。
.
.
在那样一种思想和文化都落后的情况下,你只能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凝聚人心,它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至少不是最坏的。
.
.
全球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一个社会的发展早期,都出现了信仰崇拜,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
.
我们虚构了一个本不存在于世上的东西,比如火神,龙王,瘟神等,并去信仰它,
.
.
把一个个人类个体的力量都联合在了一起,战胜了狮子,老虎,甚至是大象,走向了食物链的顶端。
.
.
我们也虚构了一些本不存在于世上的东西,比如忠,孝,悌,义,家和国,并去信仰它,构建了社会的秩序,
.
.
集中力量办大事,使我们成为了这个星球的主人,并有机会飞向太空。
.
.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接下来王世充进行战前动员的方式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非常的可笑,
.
.
但只要你理解了我以上所说的话,就能想明白王世充的方式在当时的人看来却又是合情合理的,
.
.
我们不能因为今天阔起来了,就觉得以前吃不饱饭啃树皮的日子非常可笑,只有不轻视历史,我们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
.
.
那么王世充是怎么动员士兵的呢?首先被王世充安排出场的人是张永通,他的身份是左翊卫军的卫士,
.
.
这个身份倒是没什么,但是最近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梦见了谁呢?
.
.
他梦见了周公,这可了不得啊,周公可是曾经辅助过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的古代圣人之一,
.
.
只有同为圣人的孔子才能有资格梦见他,张永通居然也梦见了,还梦见了三次,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
.
于是军营里面一传十,十传百的都传开了,自然有好事的人来问他,你既然都梦见周公了,周公都给你说了些什么啊?
.
.
有没有什么升官发财的妙计也给我传授一点啊。
.
.
张永通摇摇头,没有,周公提到王世充王将军了,士兵有些怀疑,周公都死了多少年了,还能知道王将军?
.
.
张永通一脸正色,周公无所不知,怎么会不知道王将军?那周公都说了些什么?
.
.
周公让我转告王将军,李密对这个国家图谋不轨,只要王将军出征,周公就保佑王将军消灭李密。
.
.
其实我也觉得有点为难周公了,不仅得知道几千年后不知道那个犄角旮旯的王世充和李密,
.
.
还要按王世充的意愿分辨一下王世充和李密的忠奸,顺带保佑一下打胜仗的事。
 
至于周公能有无所不知这个本领,似乎也有好多人相信,
.
.
甚至做个梦都要去问问周公是好还是坏,编了本《周公解梦》出来。
.
.
王世充“不经意”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惊讶,既然周公这么“识相”的偏向于王世充,
.
.
王世充不是不识相的人,赶紧给周公盖了一座庙,天天去祭拜他。
.
.
接下来被王世充派上场的是巫师,既然周公的祠堂建好了,就得有日常的祭祀活动。
.
.
在一次祭祀活动中,这位巫师先生与那位古代伟大的圣人连上线了。
.
.
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周公是用附体在巫师身上的办法与参加祭祀的士兵谈话还是巫师灵魂出窍后遇到了周公,然后巫师再传话给士兵,反正参加祭祀的士兵得知了周公的愤怒。
.
.
周公说他非常生气,都说了保佑王世充打败李密了,为什么还不发起进攻?
.
.
如果不赶紧进攻李密,他就会给士兵降下瘟疫,但是如果进攻李密的话,他可以不计前嫌继续保佑王世充的士兵。
.
.
关键是这些神神鬼鬼的话有人信吗?
.
.
答案是有人信,因为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南方人,而在古代,南方因为离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较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巫文化,对于鬼神之说是比较信的。
.
.
好了,战前动员已经结束,战果怎么样呢?
.
.
据记载,士兵们争相出战,唯恐王世充把自己留下守门而遭了瘟疫。
.
.
可以说,王世充的这次战前动员非常成功,接下来就是出兵了。
.
.
九月十一日,王世充率领两万精兵抵达偃师,将大营驻扎在通济运河的南边,新建了三座桥梁随时准备发起进攻。
.
.
李密也不敢懈怠,当即命令王伯当留守金墉城,自己则亲自率领部队向东逼近偃师,封锁住邙山通往偃师的道路。
.
.
可是王世充忽略了一个问题,虽然他跟李密交换了一些粮食,但被李密及时中止了,
.
.
他的粮食还是撑不了十天,所以急欲出战,但李密是有选择的,他完全可以坚守不出,等王世充粮尽,到时候李密想要洛阳易如反掌。
.
.
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李密的军中起了分歧。
.
.
首先是裴仁基的意见,他认为王世充这次倾巢出动,洛阳城的防守空虚,可以派一支部队驻扎偃师城的东侧,遏制住他东进的企图。
.
.
然后再挑选三万精兵,沿着落水西上,逼近东都洛阳,直捣他的大本营,如果他回援洛阳,我们就追在他的身后打。
.
.
如果他不回援洛阳,我们就持续攻打洛阳给他施加压力,到时候他疲于奔命,我们就可以乘势击败他。
.
.
李密点了点头,你说的非常对,但我还有更好的办法。
.
.
虽然现在我们的军队人数超过王世充,但他们在三个方面比我们强,
.
.
一,他们毕竟是政府军,武器精良,我们的军队只不过是凑起来的一帮农民,在战斗力上比不过他们。
.
.
二,王世充这个人鼓动人心很有一套,他们的军队战斗意志也比我们的强。
.
.
三,他们没有粮食了,抢不到粮食只能饿死,所以他们的士兵必胜的信念也比我们强。
.
.
所以,我们要避其锋芒,只要我们坚守不出,不出十天,王世充必然粮尽,到时候就会有人割了他的人头来跟我们换粮食。
.
.
他的话刚说完,下面一片反对声。
 
这帖子也养不肥了
 
喵(^???^)乀暖~
 
40脾气不好的魏征
更何况你说的那些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算不得什么本事。
.
.
年轻人气的一拍桌子,什么老生常谈,我这可是奇思妙计,说完就拂袖走了。
.
.
留下郑颋一个人在那儿郁闷,你一个愣头小子兴冲冲的跑过来给我说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话,该生气的不应该是我吗,怎么你还先生上气了。
.
.
小伙子,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你这暴脾气以后在职场上很难混下去呀,得改一改啊。
.
.
从这位年轻人后来走的路来看,还真得让这位郑颋郑大人失望了,因为这个年轻人不仅暴脾气没有改掉,
.
.
而且在职位上也是顺风顺水,一直做到了光禄大夫,被李世民封为郑国公,他就是唐太宗时期的一代名相——魏征。
.
.
既然作战无法避免,接下来就是作战人员的安排和部署了。
.
.
由秦叔宝,程咬金率领八千内军驻扎在北邙山的东侧,这里将是李密的大营所在,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呢?
.
.
北邙山是秦岭山脉的余脉,东西纵横三百多里,虽然北邙山的西北方向地势起伏比较大,但他的东侧地势比较平缓空旷,非常适合大军驻扎。
.
.
而单雄信则带领外翼骑兵驻扎在偃师的北侧,也就是北邙山的山脚下,与李密的大营形成呼应,充当李密和王世充接触的前沿阵地。
.
.
同李密一样,王世充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根本不打算和李密硬碰硬,只需要组织一只精锐的骑兵,像刀子一样切开李密的防御就行,
.
.
不过,李密前面有单雄信挡着,好,那就从单雄信开始。
.
.
王世充出洛阳城的时候,从八万人里面精挑细选了两万人出来,因为他知道,跟李密拼人数是没有用的,此时的李密有三十万人,他满打满算也才八万。
.
.
而现在,他将进行新一轮的挑选,从两万人里挑出了两千人,看着眼前这些人,王世充摇了摇头,不行,还是太多了,我要的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人太多并没有什么用。
.
.
王世充再次进行了一次更为严格的挑选,这次挑选出来的几百人将赶赴偃师北实行突袭任务。
.
.
单雄信确实勇武过人,在军中有“飞将”之称,但也只是匹夫之勇而已,只要上去十几个人围住他,他就很难有什么作为了,
.
.
而剩余的几百人只需要在单雄信的大营里面来回砍杀就行。
.
.
单雄信作战失利的消息很快被探子得知报于李密,李密赶紧派人去救,单雄信的前锋营千万不能丢,
.
.
他虽然迫不得已答应部下出战了,但到目前为止,他还不想跟王世充短兵相接,能耗死他就耗死他。
 
自己暖一下
 
终于更新了,顶一下
 
派谁去呢?
.
.
李密派了两员大将,他们就是《隋唐演义》里面的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和“三板斧”程咬金,不过这只是小说中的人物,
.
.
裴元庆的原型是有着“万人敌”称号的裴行俨,他并不使一对三百斤的银锤,程咬金的拿手武器也不是宣花斧,而是马槊,这是一种类似枪矛的武器,不过马槊的槊锋非常长,同时期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也比较擅长使用此类武器。
.
.
裴行俨的外号叫什么?万人敌!他的的外号谁给的?
.
.
敌人!敌人为什么叫他万人敌?
.
.
因为他准,因为他狠,因为他不怕死,因为他敢去死!
.
.
为了贯彻“万人敌”精神,裴行俨每次打仗都悍不畏死的冲锋在战斗的第一线,
.
.
这次也不例外,裴行俨率领军队经过几次艰难的冲锋,终于破开了王世充的队伍,他带来的也是精锐,内军精锐。
.
.
李密曾经在军中精挑细选了八千勇士,经过严格的训练后组成内军,对于这支部队,
.
.
李密的评价是: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兵,程咬金就是内军的四大将领之一。
.
.
而裴行俨曾携带自己的家族部曲投奔李密,李密为了战斗力考虑,没有打散编制,还让裴行俨带领本部人马,号称“总管”,这是一只仅次于内军的精锐。
.
.
裴行俨带头在王世充的军中冲锋,一时威风无两,风头势不可挡,打的王世充节节败退,连身后的程咬金与他相比都逊色了不少。
.
.
民间有句俗语: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
.
一个人经常在河边走路,次数多了,总有不小心的时候,要么不小心一脚踩进河里,要么被一朵小浪花打到。
.
.
战场上也是一样,一个人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敌方飞过来的箭一次两次射不到你,
.
.
三次四次也射不到你,甚至运气好点千百次还射不到你,但一万次中总有一次能射中你的。
.
.
很不幸,我们的裴英雄就中了概率为万分之一的彩票,奖品是一支箭。
.
.
因为裴行俨冲锋比较猛,前进的速度比较快,箭射到他身上的时候相对速度也比较大一点,总之,裴行俨被一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箭射下马来。
.
.
王世充见此非常兴奋,李密派了两员大将来支援,眼看他这边快要支撑不住了,
.
.
敌方的一员大将却意外的中箭坠马落地,他当然得发扬一下自己斩草要除根,春风吹不生的优良风格了。
.
.
乱军之中坠马很危险的,不仅得小心后方自己人的马蹄践踏,还得小心对面冲过来的敌军冲杀,裴行俨就现在这样危险的境地之中,
.
.
他只能选择顾一面,也就是防止被自己后方的马蹄践踏,等他让过自己后方的队伍时,王世充已经带人扑到了眼前。
.
.
一般来说,在作战中骑兵对步兵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骑兵光靠马匹向前冲击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就能重伤步兵,而步兵想要反击骑在马上的骑兵却是非常困难的。
.
.
裴行俨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步兵了,虽然一般来说步兵一对一是打不过骑兵的,
.
.
但对于他这样的“万人敌”来说,对付一两个骑兵还是轻而易举的,凡事总有例外嘛,谁让他是“万人敌”呢。
.
.
但很可惜,这次没有例外,因为朝他冲过来了几十个骑兵,他就算再天生神力也敌不过这么多的骑兵。
.
.
那么现在怎么办呢?跑吧,开玩笑,一个人怎么能靠一双脚跑过战马呢?
.
.
等在他前面的似乎是死路一条了,因为在《隋唐演义》里,裴元庆也是英年早逝的。
.
.
美人落难,定有英雄相救,英雄落难,必有贵人相助。
.
.
眼看着裴行俨这位英雄就要落难了,贵人登场了,不过这位贵人也是一位英雄,他就是刚才被裴行俨盖过了风头的程咬金。
 

 
41程咬金
.
.
程咬金看见裴行俨落难,急忙策马前去相助,真实中程咬金的武功可比小说中的“三板斧”强多了,
.
.
眼看着一把漆枪就要砸在裴行俨的身上,程咬金手中的马槊轻轻向前一挑,“呯”的一声,那漆枪受到撞击改变了轨道向其他地方飞去。
.
.
但是危险还没有解除,这时已经有一个骑兵冲了过来,程咬金抡圆了马槊朝那个骑兵砸去,
.
.
骑兵慌忙举起手中的漆枪阻挡,枪尖刚一接触马槊上面就有一股巨力传来,骑兵禁不住虎口生疼,手中的漆枪也被震飞了出去。
.
.
程咬金知道此行的目的,并不做过多的纠缠,腾一只手来一把捞起站在地上的裴行俨就走,
.
.
这样一耽误,又有几名骑兵围了上来,程咬金也不恋战,手中马槊向前一刺,几声兵铁交击的声音传来,又有几名骑兵手中的武器被挑飞了出去。
.
.
看见他们再也没有追击的能力,程咬金将裴行俨放在马背上向后方逃去,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他屁股下的这匹马,
.
.
虽然说是比一般的马匹要精壮一点,但毕竟不是什么千里良驹或者马中皇者赤兔马,没有那么好的负重能力,载着两个一百八十斤左右的成年壮汉还是有些吃力的。
.
.
不光程咬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方暂时停却的骑兵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当然,王世充作为这个战场的最高指挥官,也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
.
.
于是,王世充再次指挥骑兵追了上去,程咬金的马驮着两个人跑的并不快,骑兵很快就追上了他,
.
.
有了上次的经验,他们知道程咬金勇武过人,并不跟他正面对决,而是看准程咬金的后背狠狠的将一矛刺了过去,将程咬金给扎了个通透,对,你没看错,我也没有写错,确实是扎了个通透。
.
.
史书上的记载是程咬金受了贯通伤,也就是,那根矛从程咬金的后胸扎进去,再扎破前胸穿了出来,不过根据后来程咬金生龙活虎的表现,这次贯穿伤应该避开了心脏肺腑等重要器官。
.
.
但这也够程咬金喝一壶的,毕竟不是手上破了个洞,痛的程咬金大喝一声,怒目圆睁,
.
.
回过头一把将刺入他身体的矛杆折断,另一只手将手中的马槊狠狠地向后一扫,正砸在那名骑兵的脸上,骑兵根本来不及抵抗,脑浆迸裂的向后飞去。
 
同时看傻了的还有一同追上来其他骑兵,他们想起一位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武将夏侯惇,
.
.
他曾经被吕布的手下曹性使暗箭射伤了左眼,夏侯惇忍着剧痛拔箭时不小心把眼珠子也拔了出来,
.
.
他自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想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便把眼珠一口吞了下去,这便是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
.
.
眼前这位英雄受了贯通伤还能这么勇猛,或许比不上拔矢啖睛的夏侯惇,但想必也差不到哪儿去,这种人物不是他们所能降服的。
.
.
虽然他们也明白,只要再付出十几条生命的代价,肯定能将眼前的这两个人留下来,但是,谁先去呢?
.
.
他们虽然不怕死,但前面是必死之局,没有人能伟大到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为战友铺战功。
.
.
想明白了这一点,就再也没有人上前阻拦程咬金了,程咬金可没想这么多,看见没人阻拦,急忙抱紧裴行俨向后方逃去。
.
.
此时刚好太阳落山,双方各自鸣金收兵。李密回营统计伤亡情况,顿时一阵心痛,单雄信的前锋营损失过半,手下大将孙长乐等十余人身手重伤,无法再战。
.
.
但幸运的是程咬金带出去的内军几乎没有损伤,我还有机会,李密这样想着,只要等到明天,我就把所有的内军都派出去,一举击败王世充。
.
.
以前的无数次的实战都证明了这一点,一旦战场上陷入胶着的时候,只要派出内军,就能无往而不胜,李密对自己这支“可当百万兵”的内军非常自信,这次肯定也是这样,王世充,等着我,明天便是你的末日。
.
.
李密的设想非常好,但他却接连出现了两个不该出现的错误,就是这两个错误,把李密逼上了绝路,成为他第二天决战失败的根源。
.
.
第一个错误是李密撤掉了单雄信的前锋营,在他看来,一个已经半残了的前锋营没有多大的用处,而且明天就要决战了,前锋营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
.
于是就把单雄信打发去了偃师城让他协助郑颋守城,平心而论,这并不是一个昏招,偃师城对于李密来说特别重要,关于偃师城的重要性我们后面会提到。
.
.
但他却忘记了当初设置前锋营的初衷,就是能和王世充之间有一个缓冲,既然明天要决战,就不需要前锋营了,但决战的话是他自己想当然的,他没有给王世充发战书,王世充就不可能未卜先知的同意。
.
.
事实上,就算王世充接到决战书也不会答应,他不想跟李密正面决战,他要出的,是奇兵。
.
.
首先,王世充亲自挑选了两百名骑兵,这两百个人身上不带其他东西,只带火箭、火镰、火杏、猛火油等器具。
.
.
看这阵仗你就知道他们是执行火攻任务的,在古代诸兵种中,专门有一种执行火攻任务的兵种,被称之为“火兵”。
.
.
说起“火攻”这种战法,在我国的战争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就单独列出来一篇讲述火攻战法。
.
.
随着战争艺术的完备和完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火攻的重要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要能派出一只特别部队一把火烧掉敌方的粮食和辎重,没了物资支持,就能迫使敌人不战而败。
.
.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战火烧博望坡就是火攻,之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联营八百里,也被吴国的陆逊抓住时机一把火烧掉。
.
.
王世充的这次火攻规模较小,自然不可能被名留青史,但也是压死李密这只骆驼强有力的一捆稻草。
.
.
他派这只火兵向北邙山的西北方向进发,而这个方向也是被李密所忽视的地方,因为这边地势起伏比较大,不适合大军行进,所以李密对这边没有防守。
.
.
李密是对的,确实不适合大军行进,但王世充不需要把大军都压上去,只需要派出少量执行特殊任务的奇兵就行了,从这方面来说,李密又错了。
 
暖暖更贴心
 
终于步入正轨了,再发几篇小吧主应该能加精
 
顶楼主
 
dd
 
.
.
这一幕对于李密的士兵来说是有点懵的,他们在睡梦中迷迷糊糊的就听到敌军打过来了,
.
.
他们反应也不慢,迅速摆好阵,但王世充的骑兵反应更快,片刻之间他们就被王世充的骑兵分割成十几块,首尾不能相顾。
.
.
说实话,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主帅在哪儿,平时也没机会近处观察主帅到底长的怎么样,只是远远的看见过几次,
.
.
似乎是一个黑黑瘦瘦的人,此时回过头来看高处被捆着的人,也是一个黑黑瘦瘦的人,越看越像自己的主帅,都站在那儿不动了。
.
.
王世充当然没打算凭借一个“假李密”就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只要能起到扰乱军心的作用,就足够了,从这一点来看,王世充成功了。
.
.
但这只是他的第二步,接下来,就是第三步,该昨晚布置的奇兵登场表演了。
.
.
这时,李密的后方突然冒起了熊熊大火,正是王世充昨晚布置的两百名“火兵”,
.
.
他们趁李密在前方与王世充作战时,一把火点燃李密后方储存的粮草,辎重,甚至连一座完整的营帐都没有给李密留下,全都烧了。
.
.
前方的士兵本来还在犹豫高处被绑的那个人是不是真的李密,这下没有丝毫怀疑了,
.
.
管他是不是真的李密,后方的粮草辎重都被烧了,下顿饭在哪吃还是个问题呢,纷纷向山下逃去。
.
.
这还算是非常讲义气的,不讲义气的就直接当场投降王世充了,这些不讲义气的人自然指的是新投降的骁果卫了。
.
.
可怜李密在招降他们之后给他们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想把他们打造成新的嫡系,
.
.
他们倒是好,李密不许出战的时候叫嚷着要出战的是他们,现在战场上失利了打不过敌人了立马投降的也是他们。
.
.
这些行为充分证明了一句话:乱世之中,老婆不好找,老板还不好找吗?其实他们投降王世充还有另外一层原因,
.
.
骁果卫的几位将领陈智略、张童仁等在江都的时候跟王世充是同僚,战场上投降曾经的自己人,在他们看来也不是已经一件特别屈辱的事情。
.
.
看见大势已去,李密也无可奈何,收拢了愿意继续跟着他的残部一万余人向西逃去,这并非李密的本意,其实他是想向南撤退的,因为南边是偃师城。
.
.
前面说过,偃师城对于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他才会出了一个不是昏招的昏招,撤掉单雄信的前锋营,
.
.
让他协助郑颋守城,从而导致王世充没有任何阻碍的奇袭了李密驻扎在北邙山上的大营。
.
.
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原因让李密不得不放弃了向南撤退的计划,因为王世充的部队就是打南边过来的,他再向南撤退,不是找死吗?
 
带着大橘(^???^)暖楼主
 
顶,坚持住
 
43偃师城
王世充既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又非料事如神的刘伯温,为了这次北邙山大战他已经耗尽了心力,自然就没有什么奇思妙计去处处设伏阻击李密了。
.
.
自从一次奇袭打败李密之后,他开始转变作战策略,变的稳扎稳打起来,
.
.
至于西逃的李密,他也懂得穷寇勿追的道理,而且,他也希望李密向西逃去,因为在那边,有他安插在李密身边的一个钉子。
.
.
既然选择稳扎稳打,那么偃师城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王世充接下来的目标。
.
.
我们曾在之前有意无意的提到过李密失败的原因,其中有一条是,他始终没有将这些用粮食收拢起来的流民转化为强有力的战斗力。
.
.
李密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将仅仅一万人的打造成了一个多达三十万的洛口政权,
.
.
看起来辉煌无比,但就像一个虚幻的泡沫一样,只能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吸收养分不断变大,一旦拿到了太阳底下被太阳一晒,就“嘭”的一声破碎了。
.
.
他也一直没有解决自己的政权合法性问题,他的三十万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被人们称为强盗匪徒,
.
.
好不容易和元文都达成协议可以入主长安了,却被突然蹦出来的王世充再次宣布为非法组织,手下将领和士兵没有奋斗的方向。
.
.
更重要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他的三十万人大多数是粮食是吸引来的,士兵们只是来找口吃的,
.
.
对他的政权并没有多大的归属感,所以在他打胜仗的时候,身边呼啦啦的来了一堆人,一旦他战争失利,这些人又呼啦啦的跑了,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
所以在李密北邙山失败后,他走到哪儿,哪儿就背叛他投降王世充,毕竟只是为了一口吃的,至于为了你李密把这条命也搭进去吗?
.
.
之所以要说以上这么多是因为,王世充在偃师城根本没有受到像样的抵抗就占领了这座城池,
.
.
李密那个撤销单雄信前锋营的昏招昏的第二点在于,单雄信在偃师城根本没有组织任何抵抗就投降了王世充。
.
.
镇守偃师城的长官是李密的秘书长郑颋,“颋”是个生僻字,发音跟“挺”类似,他也倒是对得起自己的名字,挺住了,坚持防守偃师城,
.
.
但是他的部下挺不住啊,半夜的时候翻出城墙投降了王世充,并且给王世充送了一份小礼包:帮王世充打开了偃师城的城门。
.
.
为什么说是小礼包呢?
.
.
因为王世充进了偃师城后发现,老天给自己送了个惊天大礼包,他不由地庆幸当初没有继续追击李密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
.
是什么样的大礼包能让王世充高兴成这样呢?
.
.
这个大礼包又可分为三份。第一份礼包是他的亲人,当初王世充受命北上剿灭洛口的李密时,把家人留在了江都。
.
.
后来宇文化及政变后,知道想要北上必须经过王世充的防区,就贴心的把王世充的哥哥王世伟和儿子王玄应,王玄恕也带上了,
.
.
到时候如果王世充好说话,他就做一件好事,当然,如果王世充不识相的话,他也不介意做一件“好事”。
 
.
.
可惜天不遂人愿,宇文化及还没看见王世充就被李密打了个半残,不仅粮食没抢到,而且自己部队也损失了大半。
.
.
饿疯了的宇文化及没办法,疯狂的搜索周边的县城村落,最终逼反了留守滑台的王轨,
.
.
王轨不得已投降了李密,而王世充的亲人也在其中,这自然被李密照单全收,准备找个合适的时机给王世充一个“惊喜”。
.
.
王世充确实惊喜了,只不过不是以李密想要的方式。
.
.
第二份大礼包是一个人,准确的来说,是一位名人,这个人仅凭一篇文章就名留青史,
.
.
这篇文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檄文之一《为李密檄洛州文》,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祖君彦。
.
.
说起举世闻名的才子,人们心中总会呈现出一个意气风发的读书人形象,但事实正相反,
.
.
祖君彦的前半生是在一片忧郁和苦闷中度过的,这一切的根源,应该归罪于他的父亲祖珽。
.
.
祖珽是北齐的的大臣,此人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全能型人才,不仅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
.
还精通音律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此外,他还精通阴阳八卦,天象预测,尤其擅长医药之术。
.
.
可以说,德才兼备是我们对于人才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才的一种期望和最高要求,但这四个字后面还有四个字:以德为先。
.
.
既然强调以德为先,就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好多有才能的人在道德品质上并不令人如意,甚至,非常恶劣。
.
.
很不幸,我们的祖珽同志属于后者,是一个在道德品质上极为恶劣之人。
.
.
他的人品十分卑劣,干一些贪wu 受hui、结党营私、卖官鬻爵、陷害忠良的事就跟平时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
.
干了这么多有损天良的事,按理来说他们家的钱应该不少了,但他却有一个奇怪的癖好,就是当梁上君子,特别喜欢到别人家去偷东西。
.
.
同朝有一位大将名叫斛律光,此人在与北周的作战中立下赫赫功勋,他非常看不起祖珽的为人,但也知道祖珽权势熏天,不敢当面顶撞他,于是就在私下骂祖珽是小人。
.
.
祖珽很快便得知了斛律光骂他的话,就在心里记恨起他来,不光心里记恨,他还有实际行动,终于在几个月后设计弄死了斛律光。
.
.
对于这种自毁长城的蠢事,北齐的老对手北周皇帝得知这件事情后大赦天下以示庆祝,
.
.
而没有了斛律光这位名将守护北齐震慑北周,北周用了区区几年时间就蚕食了北周的领土。
.
.
时间到了隋文帝时期,祖君彦结识了一位好朋友薛道衡,薛道衡说要保举他当官,当guan治guo平天下一直以来是读书人的梦想,
.
.
祖君彦兴奋的答应了,这个薛道衡是隋朝著名诗人,一直跟随在隋文帝身边,有了这层关系,祖君彦认为这个官当定了。
.
.
等到祖君彦兴冲冲地跟着薛道衡见到隋文帝后,隋文帝一盆冷水破了下来,你就是那个害死北齐名将斛律光的凶手的儿子吗?你这种人我一辈子都不会用你的。
.
.
隋文帝是当时雄才大略般的人物,对斛律光这样的当世名将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
.
就讨厌起祖珽这个害死斛律光的凶手来,至于讨厌他的儿子祖君彦,只是顺便的事。
.
.
祖君彦落寞的走出皇宫,父亲做的恶终于报应到了儿子这一辈,只是他有什么过错呢?凭什么要承担父亲犯下的罪恶?
.
.
终其隋文帝在位时间,祖君彦没有得到任何重用。
 
暖暖更贴心
 
来自加班夜猫子的围观
 
44莫名的心绪
.
.
隋文帝驾崩后,杨广上位,他也是一个雄才大略,才华横溢的人。
.
.
祖君彦觉得来了希望,跑去宫城求取官职,但走到半路时,他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梦想,因为京城方面传来消息,他的好朋友薛道衡被杀了。
.
.
薛道衡是为什么被杀呢?
.
.
前面说到,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既然是著名的诗人,肯定得有流传于世的代表作。
.
.
薛道衡的代表作就是《昔昔盐》,其中有两句诗“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极为经典,当时的人们争相传诵两句诗。
.
.
杨广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自然也能看出这首诗的好来,时不时的在口中念叨,抄写在纸上把玩。
.
.
突然有一天,看着手中薛道衡的两句诗,杨广叹了一口气,他自负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为什么写不出这么好的诗呢?
.
.
一股莫名的心绪袭上心头,杨广清楚,那是嫉妒,这种情绪缠绕上他便再也无法摆脱,扰的杨广心绪不宁。
.
.
最终,杨广心中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手中的权力,杀掉他,我做不出这样的诗,别人也休想做到。
.
.
薛道衡临死之前,杨广专门跑去看望了他,并且“很关切”的问道,还能做出“空梁落燕泥”这样的诗吗?
.
.
有了这个教训,祖君彦想要在杨广这里出头是不可能了,只是回家之后更加颓废,他自负有经天维地之才,却没有得以施展才能的平台,
.
.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心中的困惑不减反增,终于,他等到了机会,听说李密在洛口建立了瓦岗政权,或许,那里有能让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
.
.
李密对于这位才名冠绝天下的大才子非常客气,立即委以记室之职,这个官虽然职位不高,但却非常重要,而且还能正好发挥祖君彦的才能,
.
.
后来瓦岗军的文书、檄文、作战计划等,都由祖君彦亲自起草,而做这些事情就不可避免接触到瓦岗军核心机密,由此可见李密对他的信任。
.
.
祖君彦坎坷半生,因为父亲的事情受尽了白眼,尝遍了人间冷暖,终于在李密这儿迎来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
.
这时候的祖君彦文思才涌,经常替李密写书信,起草文书,
.
.
大业十三年,祖君彦迎来了他的人生巅峰,也就是那个著名的讨隋檄文《为李密檄洛州文》的发表。
.
.
他化文字为力量,这些年经历的种种不幸,种种苦难,种种委屈,都随着这篇檄文被一起发泄了出来。
 
祖君彦在文章中时而引经据典,《易》《禹贡》等书中的经典语句信手拈来,时而旁征博引,上至三皇五帝,中至秦汉,下至隋末,名人轶事不胜枚举。
.
.
以一种恢弘磅礴的气势,酣畅淋漓地控诉了杨广的滔天罪行。
.
.
命运似乎跟杨广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自负除了是一位政治家外,还是一位颇有天分的诗人,
.
.
他曾做过一些诗,如“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等,其中许多颇有一些刚健的佳句,多数诗作也都很讲究对仗和声韵和谐。
.
.
但很可惜,如果说他是天才的话,仅仅是一个普通天才而已,要论文学上的造诣,祖君彦跟他相比就是顶尖天才。
.
.
杨广曾经因为薛道衡的一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暗自神伤了好久,
.
.
斩杀薛道衡之后,他或许也曾经失落过,后悔过,以前他以为只要杀掉文学造诣就比自己强的人,自己就是那个站在顶峰的人。
.
.
后来他发现他错了,就算没有了薛道衡,他也写不出那样的诗,而自己却摧杀了一位天才,或许,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写出那样的诗了吧。
.
.
也许命运之神在冥冥之中听到了他的呼唤,派人去给他送了一篇文章,这便是祖君彦的
.
.
《为李密檄洛州文》,里面有一句同样经典且不下于薛道衡的那句诗的一句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
这是一句任何人看了都要拍掌跳起来叫好的一句话,杨广也不例外,但杨广看到这句话之后沉默了,
.
.
并不是因为他嫉妒写出这句话的人,自从上次杀了薛道衡之后,他清醒的认识到了一点,
.
.
有些天赋,确实是与生俱来的,自己没有,怎么抢也得不到,所以他学会了心平气和的欣赏别人的长处。
.
.
但他还是沉默了,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
一个人得残暴到什么程度,把终南山的所有竹子都砍了做成竹简,也书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刷不掉他的罪孽。
.
.
但这个人说的正是他杨广啊,《为李密檄洛州文》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甚至是每一个字都说的是他啊,自己真的残暴到这种地步了吗?杨广再次沉默了。
.
.
祖君彦的这篇《为李密檄洛州文》如果放在今天,抛开政治因素或者意识形态不谈的话,绝对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
.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篇文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荣幸,而不是反过来。
.
.
其他的不说,做一道简单的比较大小题,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岁月中,
.
.
这样优秀的文章才出现了三篇,而诺贝尔文学奖一年就要评选一次,你就知道这篇文章有多珍贵了。
.
.
这篇文章在当时有多轰动呢,可以说,在当时的文学圈要多轰动有多轰动。你一定注意到了,我刚才说的,只是文学圈。
.
.
其实我很想说,祖君彦的这一篇檄文一经出世就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
热烈鼓舞了农民起义军反抗隋王朝残暴统治的斗志,强烈的打击了隋王朝军队的嚣张气焰,有力的团结了社会各阶层的反隋力量,动摇了隋王朝的统治。
.
.
很可惜,没有,这些都没有,通通没有。
.
.
说到底,这只是一篇文章而已,就算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
.
一篇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都不会产生多大的社会反响,何况是教育和文化都普遍落后的一千年前呢?
.
.
那时候的识字率普遍很低,就算勉强能识几个字的,也欣赏不来这么优秀的文章,体会不到妙处。
.
.
要说是鼓舞了士兵的斗志,瓦解了隋军的抵抗,那自然是骗人的鬼话,连我也不相信的。
.
.
这篇文章甚至都没有改变李密必将败亡的败亡的结局,对天下大势没有丝毫影响,
.
.
那我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机而又长篇累牍地讲这么多关于祖君彦和他文章的故事呢?
 

 
45第三份礼物
.
.
五千五百年前,世界的东方,某个角落,在这里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一千二百年后,居住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
.
五千年多前,在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围绕着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批逐水草而居的人类,不久之后,他们创造出了印章文字。
.
.
六千年前,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中下游地区,也出现了一批逐水草而居的黑色皮肤的人类,后来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
.
.
五千年前,在东亚的中原地区,出现了原始的聚落组织,经过多次演化之后成了国家,他们也创造了一种形似方块的表意文字,后世称他们所创造文明为华夏文明。
.
.
这就是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故事,不过,“四大”对,“古国”也对,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反而表述不准确了,
.
.
因为最后一个也就是华夏文明在千年的风雨中虽然经历了各种内忧和外患,但一直绵延至今,他就是中国。
.
.
其他的三个文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中断了。
.
.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能延续至今,其他三个却中断了传承呢?因为在我国有千千万万个像祖君彦一样的人。
.
.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读到孔老夫子等人的文章,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诗,苏轼、柳永等人词,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等人的曲。
.
.
这里面有着共同的东西,忠诚,气节,礼仪,宽恕,潇洒,飘逸,崇高,忧患,浑厚,空灵,豪迈,婉约,刚劲,儒雅,清丽,旷达。
.
.
鲁迅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过这样一个词:中华民族的脊梁。
.
.
以上我讲的那些东西,便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它们是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屹立在中华大地上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支柱。
.
.
我们曾经辉煌过,没落过,受人欺辱过,甚至是被别人打趴下过,但为什么我们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中浴火重生,变得更加强大?
.
:
是因为有那些东西,只要脊梁还在,不管遇到怎样危险的境地,我们都能挺起腰杆再次站起来。
.
.
祖君彦的文章能帮李密打败王世充吗?
.
.
不能,甚至连一个兵都吸引不来,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农民可能都读不懂他的文章。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
.
李密打败王世充,亦或是王世充打败李密,一千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功业可曾留下半点?
.
.
当年攻的城,掠的地,在今天看来确确实实是粪土一堆。
.
.
但祖君彦的文章却流传了下来,至今仍为人口口相传。
.
.
今天,我们说一个人的罪恶的时候会说,罄竹难书。
 
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将祖君彦的那句话简单的翻译一下就可以直接批评罪大恶极的人:
.
.
你犯的罪如果要刻出来的话,就算把终南山所有的竹子全部刻完都数不清,决开东海的水都洗刷不掉你的罪恶。
.
.
千千万万的祖君彦和他们的文章告诉了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不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
.
虽然有时候这样的文章产生的作用小的可怜,甚至有时候还不如一碗米饭来的实在,最起码米饭能填饱肚子。
.
.
但它却是一种比米饭更重要的食粮,精神食粮,一份两份食粮填不了肚子,
.
.
也充实不了灵魂,而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份这样的食粮,才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面孔,它是中华民族久经沧桑而不衰的宝贵财富。
.
.
王世充是怎样对待祖君彦这样的人呢?很明显,不太友好,因为在祖君彦的文章里,他是助纣为虐的存在。
.
.
祖君彦被捕后,王世充专门跑去看他,一见面就厉声喝道,你为李密那个贼子辱骂国家,骂的很爽吗?
.
.
祖君彦听了哈哈大笑,随即脸色沉了下来,可惜我的力量不够,不然就亲手杀了你。
.
.
王世充也沉下脸来,你不害怕我杀了你吗?祖君彦一怔,又笑了起来。
.
.
如果要给自己的一生打个分数的话,祖君彦可能会给自己打九十分。
.
.
他出身高贵,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却因为父亲的原因在前半生受尽了白眼,尝遍了人间冷暖,
.
.
追随李密后,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算此时去死,有什么害怕的呢?
.
.
而你王世充,在我面前不过就是一个跳梁小丑一般的人物,你以为我会向你乞讨饶命吗?要杀,要剐,随你便。
.
.
公元六一八年,祖君彦卒。
.
.
此时的李密正在赶往洛口仓的路上,刚刚经过的一个地方让他想起了一些往事,这个地方叫做黑石,是他第一次跟王世充交手的地方。
.
.
那个时候李密虽然首战失利, 但他及时抓住王世充的破绽进行反攻,打的王世充落荒而逃。
.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回落荒而逃的人成了李密了。就在这时,后方传来消息,偃师城失守了。
.
.
按照李密原先的设想,郑颋如果能坚守偃师城为他争取几天时间回到洛口仓的话,他就能够重整旗鼓,反杀回去。
.
.
但现在连这个愿望也落空了,因为王世充得到了李密送给他的第三份礼物,虽然这份礼物并不是李密真心想送给王世充的。
.
.
远在偃师城的王世充拆开了李密不得不留给他的第三份礼物:邴元真的妻子儿女和郑虔象的老母亲。
.
.
这两个人如何重要,以致于他们的亲人单独成为一份礼物呢?
.
.
因为李密要去的地方是洛口仓,而洛口仓的守城主将是邴元真和郑虔象。
 
暖贴,楼楼加油
 
46斥候
邴元真其实早有反叛之心,李密也知道这一点,但一直无法抓到证据,如果贸然杀掉他的话,必将引起瓦岗军的内乱。
.
.
邴元真有如此大的作用吗?或许没有,但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邴元真是翟让的人。
.
.
李密已经杀了翟让,不管何种理由,他已经被背上了弑杀旧主的名声,特别令人尴尬的是:翟让不仅对李密有恩,而且还是主动退位的。
.
.
本来已经政治影响不好了,如果这时再对翟让的旧部出手,那可真就是狼子野心,说什么都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
.
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倒也是最好的结局了,但偏偏出了意外,一个叫宇文温的人劝李密杀掉邴元真。
.
.
原因也很简单,当初清除翟让的时候,邴元真和徐世绩差点死掉,此为杀身之祸,再加上他是翟让的旧部,将来必反。
.
.
李密摇了摇头,但不说话,他有不能杀邴元真的理由,但是这话上不得台面,只能在心里想想,万万不可说出来。
.
.
宇文温见李密不说话,以为李密有所动摇,再加上了一层砝码,说道,他这个人贪财。
.
.
李密笑了,贪财确实是个毛病,但乱世之中运用人才当不拘一格,只要对我有大用,贪财就让他贪吧。
.
.
宇文温不紧不慢,说出了一个足以让李密杀掉邴元真的理由:他今天能贪你的财,明天就能贪别人的财,你就不害怕他将来有一天把你卖掉吗?
.
.
听到这儿,李密惊出了一身冷汗,宇文温提出的任何一个理由都构不成他杀邴元真的理由,但若是两条加起来便足够了,谁能保证自己一直处在顺势呢?
.
.
一旦自己将来失了势,后方又有这个不稳定分子,谁又保证他不会给自己致命一击呢?
.
.
但李密还是犹豫了,如果要杀邴元真的话,单雄信和徐世绩两个人作为翟让旧派,也不得不杀,如果一起杀掉的话,他就一下子损失了三员大将,还不包括可能出现的其他不良后果。
.
.
所以,邴元真不能杀,但李密还是将宇文温的话记在了心里,对邴元真有了防范。
.
.
将宇文温的话记在心里的可不止李密一人,还有邴元真本人,没错,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
.
.
邴元真也知道了这件事,他暗地里一方面利用职务之便在瓦岗军中捞好处,另一方面又与王世充接好了头,给自己准备后路。
.
.
前面就是巩县了,只要渡过洛水,急行军半个时辰就能到达洛口仓,到时候,李密以此为依托,就能拖住王世充,减缓他的追击。
.
.
一旦做到以上这一点,他就能够得到徐世绩的支援,徐世绩镇守的黎阳仓还有二十万兵马,这也是他能够继续和王世充抗衡的本钱。
.
.
李密却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因为以上的假想都基于一个前提——他们能够安全地进入洛口仓。
.
.
只有控制了洛口仓,他才能实施以后的一系列计划,但自从王世充控制了偃师城之后,他就丧失了这一优势。
.
.
就算李密对邴元真抱有极大的信心,邴元真也有了可以名正言顺的反叛李密的理由,因为邴元真的老母亲在王世充手里。
.
.
虽说自古忠孝两难全,但一个人无论是选择忠还是选择孝外人是不好多说什么的,
.
.
是忠于李密还是孝顺老母亲,邴元真在这道选择题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答案。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 最新文章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如何评价这个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0:14:55  更:2021-07-08 10:23:0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