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 正文阅读 |
[历史]《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第17页] |
作者:卢镜岚 |
首页 上一页[16] 本页[17] 下一页[18]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雷允恭不以为然地说:“你都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石有水,况且风水好才是更重要的不是吗?按方位移动墓穴,我骑马回去向太后禀告。”雷允恭平日就骄横跋扈,谁也不敢违背他,当即向上改凿墓穴。 雷允恭入宫内禀告,刘太后说:“改动山陵是大事,怎能如此轻易改动?” 雷允恭说:“听说新址有宜于子孙。” 刘太后心里不以为然,但涉及到皇家子嗣问题,她不好驳回,就说:“去与丁相公商议吧。” |
雷允恭与丁谓商议,丁谓当然不会反对自己人,就表示没有异议。于是令工人在新定的墓穴开挖,地下土石参半,接着就涌出水来。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涌出这么多水怕是不能再挖了,于是就停工待命。 丁谓得知后隐瞒不报,请冯拯、曹利用等人到丁谓家中商议该怎么做,商议结果认定王曾是自己人可以信任,就派王曾前往视察。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王曾一回来就要求单独向刘太后汇报,王曾向刘太后说:“丁谓包藏祸心,命令雷允恭将皇堂迁移到绝地。” 刘太后听了大怒,就下令把丁谓与雷允恭一同处死,冯拯求情说:“丁谓确实有罪,然而新帝刚刚即位便急于处死大臣,恐怕会让天下人议论不止。”于是就只杀雷允恭,贬丁谓为太子少保,分管西京洛阳,后来丁谓又被贬崖州。 |
丁谓前往崖州,路经雷州时,寇准派人送给他一只蒸羊。丁谓想见一下寇准叙叙旧,寇准拒绝了。寇准得知他家中的仆人想要向丁谓报仇,寇准便关门使仆人尽兴赌博出不了门,等丁谓走远了才作罢。 丁谓在贬所,专门研究佛家浮屠因果之说,他所著的诗和文章也有几万字。丁谓的家属居住在洛阳,他故意在家书中责怪自己,说国家对他有厚恩,告诫家人不要有什么怨言,然后寄给洛阳的知州刘烨。 丁谓特意叮嘱送信人一定要等到刘烨会见同僚时再送上家书。刘烨看过丁谓的家书后不敢私自处理,便上报朝廷,刘太后与宋仁宗看过丁谓的家书,心里同情他,把丁谓从崖州迁到雷州。 明道年间,丁谓被授官秘书监退休,住在光州时死去。 |
五十章——刘太后是否想做第二个武则天 钱惟演见丁谓执掌国政时权势遮天,就巴结丁谓,同他结为亲家,寇准被贬外地,钱惟演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等到排列历任枢密时,单单不列寇准,称寇准为“逆准”,削去不予记录。 丁谓被治罪后,钱惟演担心会波及自己,就诽谤陷害丁谓来为自己开脱。 冯拯很瞧不起钱惟演的行为,因此弹劾钱惟演:“惟演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美,是太后家有姻亲关系的亲属,按例不能参与国家机要政事,应罢免他的枢密使职务。” 于是钱惟演以保大节度使的身份出任河阳府,一年过后,钱惟演入朝拜见刘太后和宋仁宗,暗示说自己想要担任宰相职务。 |
御史鞠咏听说后上奏疏弹劾钱惟演,刘太后派内侍将鞠咏的奏章拿给钱惟演看,但他仍然不死心,迟迟不肯离京。 鞠咏对右司谏刘随说:“如果任命钱惟演为宰相,就把罢免他枢密使的诏书取来在朝廷上揭他的短处。”钱惟演得知后赶紧离开了汴京。 钱惟演宦途数度沉浮,政绩平平,人品虽不足称,但颇有文采。称自己平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坐着的时候读经史,躺着的时候就读小说,如厕的时候读小词,经常手不释卷。 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确是颇有建树,欧阳修说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骨干诗人,当时与杨亿、刘筠齐名。钱惟演曾说:“我平生所憾事,乃不能在黄麻纸(黄麻纸是宰相专用的纸)誊写的诏书上签字。”所以特别想要进入中书省,被当时的舆论所鄙夷。 |
天圣七年(1029年)十一月刘太后生日,宋仁宗率领百官为刘太后祝寿行跪拜礼。秘阁校理范仲淹上疏说:“天子在宫内跪拜母亲是家人之间的礼仪,但官家不应当与百官一起跪拜太后,这样有损于国君的身份。” 范仲淹的上疏递交后,刘太后置之不理。 举荐范仲淹到中央任职的晏殊得知范仲淹居然敢在老虎嘴上拔牙,吓得不轻,赶紧召来范仲淹,责问他狂妄轻率,还会罪及举荐人。 范仲淹严肃地说:“仲淹错蒙相公推荐,每每惧怕不忠于职守给知己(指晏殊)带来耻辱,不料今天反因忠心正直获罪于相公门下!” 晏殊听了羞得哑口无言。 |
感觉楼主文采挺好的赞一个 |
加油楼主 多多更新 |
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去世,这个时候宋仁宗还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宫中也没有人敢告诉宋仁宗。刘太后就想用普通妃子的丧葬礼仪来给李氏下葬,宰相吕夷简上奏说丧事应该办得隆重一些。 刘太后私下召吕夷简问:“一个宫人死了,相公说这样的话是为什么?” 吕夷简答:“臣在相位上,事无分宫内外,都应当参与。” 刘太后生气地说:“相公想要离间我们母子吗?” |
吕夷简说:“太后不想保全刘氏家族吗?如果还顾念刘氏家族,那丧礼就应当办得隆重些。” 刘太后省悟,于是李氏得以按皇后的仪制下葬。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想穿着天子的服冕去祭祀祖庙。欧阳修的老丈人薛奎极力谏阻,说:“太后是以男儿之礼下拜还是作女儿之礼下拜?” 三月,刘太后死。宋仁宗伤心地说:“太后患病时不能说话,还多次拉我的衣服,好像有什么要嘱咐。”薛奎说:“这是因为太后入殓所披戴的是天子服冕,这在地下怎么与先帝见面呢?”于是用皇后的服饰盛敛刘太后。 |
在垂帘听政的十一年中,刘太后身穿皇帝服冕,对武后称帝的事情不能说一点也不感兴趣,但三司使程琳向她进献《武后临朝图》时,她还是把图掷在地上,说:“我不作此负祖宗事!”可见她对于夺位称帝只是心里想但不敢付诸于行动。 宋仁宗的生母李氏虽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是她生前并未收到刘太后的严重迫害,死时由于有吕夷简的劝谏,还按皇后的礼仪厚葬李氏。 |
当初宋仁宗到了适婚年龄,刘太后特意挑了几个有身份的适龄女子进宫。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孙女张氏更貌美,宋仁宗就想立张氏为后,但刘太后认为张氏出身不如平卢军节度使郭崇孙女郭氏尊贵。 还没有亲政的宋仁宗没有什么话语权,只好遵从刘太后的意愿立郭氏为后。 郭氏做了皇后之后,对于丈夫宋仁宗管束很严格,不让宋仁宗亲近其他宫女妃嫔,宋仁宗对此十分生气,但是郭氏有刘太后撑腰,宋仁宗也敢怒不敢言。 |
在刘太后去世后,郭皇后失去了靠山却不懂得自己应该要学会收敛学会宽容,经常与后宫嫔妃争风吃醋,从而引出了宋朝立国以来第一起废后风波。 尚美人在宋仁宗面前言语不当惹怒了郭皇后,郭皇后当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扬手就想给尚氏一个耳光。宋仁宗起身相救,郭皇后误击了宋仁宗的脖子,宋仁宗大怒。 内侍阎文应知道郭皇后不得宋仁宗欢心,且郭皇后与自己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就向宋仁宗建议废皇后,并让宋仁宗把伤痕给吕夷简看。 |
吕夷简因在太后去世后劝宋仁宗将原先附从太后的人都罢免,郭皇后说:“难道吕夷简没有依附太后吗?他只是善于见风使舵而已。”因此吕夷简也被罢相。吕夷简对此一直怀恨在心,这下逮到报仇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所以他极力赞成废黜皇后。 宋仁宗对于郭氏做皇后本来就不满意,遂决意废后。 |
宋朝重文轻武!名将倒不少 |
今天先更到这里啦,明天再更新 |
|
顶 |
|
如果能够穿越 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宋朝 |
快更啊,支持楼主 |
宋仁宗被他们烦得不行便令吕夷简去告知郭后被废的原因,孔道辅等人对吕夷简说:“皇后对于臣子来说如同儿子和母亲,父母不和,应当劝和,为什么顺从父亲的意愿将母亲废黜?” 吕夷简说:“废皇后汉唐时已有先例。” 孔道辅说:“做大臣的应当引导国君行尧舜之道,怎么能引用汉、唐二代有失于德教的事作为行事依据?” |
吕夷简被孔道辅的话噎得无言以对,回头就跟宋仁宗告状:“孔道辅等人到门前喧闹,这并非是太平盛世时期的美事!” 于是,宋仁宗下令贬孔道辅出任泰州知州,范仲淹出任睦州(浙江淳安县)知州,其余人也都受了相应处罚,并诏令台谏今后不得联合请求答对。 |
北宋建国之初,台谏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宋仁宗明道元年专门设立了谏院,宋代的台谏势力才真正在政治舞台上显现。唐代的台谏主要职责是纠正皇帝的过错,宋代的台谏则是为了纠正大臣的过错。 宋代的谏官所弹劾的内容可以是听来的流言,不需要有确凿证据,所以往往谏官会为了攻击某一个人而去寻找事端,刻意罗织罪名。这样一来,宋代的台谏势力便走上病态发展的轨道,常常成为党派之间争相控制的对象,最后完全沦落为政党斗争的工具。 |
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身边的人引见富商的女儿陈氏入宫,陈氏貌美,宋仁宗想立她为后,众大臣纷纷阻止,宋仁宗便改立曹彬的孙女曹氏为后。 废后郭氏住在瑶华宫,时日长了,宋仁宗也有些后悔自己当日的轻率决定,经常派人看她,还给她乐府歌词消遣。 郭氏作词和答宋仁宗,歌词凄凉伤悲,宋仁宗看了越发后悔。宋仁宗曾派人秘密召郭氏回宫,郭氏说:“如果要召回宫,必须当着百官的面册封才行。” 内侍阎文应害怕郭氏再复立为后,恰巧郭氏患病,宋仁宗派阎文应带医官前往诊治。几天后,郭氏突然死亡。 朝中官员都怀疑是阎文应投毒陷害,但没有证据。时任开封府尹的范仲淹弹劾阎文应,将他流放到岭南。 |
《曲洧旧闻》里记载了一个关于宋仁宗因为后宫中的女官谈及政事而将该女官赶出宫的故事。有一天退朝后,宋仁宗回到寝宫让梳头的女官给他梳头。女官在给宋仁宗梳头发的时候,看到宋仁宗闷闷不乐若有所思的样子,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宋仁宗答说:“最近连着下了好些天的雨都不见停,谏官们认为是宫内阴气太盛所致,所以上书让宫里裁员放一些宫女出宫。” 女官听了以后撇撇嘴,说:“那些大臣们家里多的是歌妓舞女!哪怕是普通的官员,只要一升官,也会增置歌妓舞女。陛下身边不过就几个人,他们就大喊阴气太盛,要求裁减,难道只许他们自己逍遥快活?” |
女官见宋仁宗沉默不语,又问:“这个建议必须执行吗?” 宋仁宗说:“谏官的建议,哪能不执行?” 女官仗着自己平日深得宋仁宗欢心,觉得宋仁宗一定舍不得放自己出宫,就故意说:“如果要执行的话,请陛下先从我开始。” 不一会宋仁宗就传下命令,让梳头的女官以下共三十人尽快携带私人物品从内东门出宫。 |
不过,宋仁宗也不是一直都是这样不许后宫扰乱自己的决定的,是在吃过亏之后得出的教训。以前最受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想让伯父张尧佐身居高位,经常在宋仁宗的耳边吹枕头风。 宋仁宗的宠妃张氏八岁的时候就入宫做宫女,几年后,十四五岁的少女张氏在一次宴会上吸引了宋仁宗,进而成为宋仁宗的妃子。张氏在三四年的时间里接连为宋仁宗生下了三个公主,恩宠之深,可见一斑。 |
尤其是在庆历八年的时候,有个喝醉酒的亲事官带着刀闯入了皇宫。宋仁宗派人通知曹皇后和张氏关好宫门保护自己,曹皇后照做了;张氏得知此事,以为是有刺客要刺杀宋仁宗,不顾自己的安危跑到宋仁宗面前想要保护宋仁宗。 宋仁宗得知后非常感动,第二天上朝时与群臣说起此事都忍不住感动得流泪,还想废掉曹皇后,改立张氏为皇后。群臣纷纷劝阻,最后加封张氏为贵妃。 宋仁宗对张贵妃极为宠爱,对于张贵妃想让伯父身居高位的愿望就予以满足。张尧佐的官越做越大,他身兼多职,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 |
这遭到了谏官包拯等众多官员的激烈反对,纷纷多次上书。宋仁宗看激起群愤,狼狈不已,只得撤掉张尧佐的职位,并发布外戚不得在中枢、枢密二府任职的诏令。 说到包拯,就不得不谈谈这个在历史上知名度数一数二的明星官员。 包拯字希仁,是安徽合肥人,是千百年来百姓盼望秉公执法、一身正气的清官治世的精神寄托。他刚正不阿,敢于为正义说话,宋代时京城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这么一句谚语。 经过小说、戏曲、影视剧的传播,天下就没有他包拯断不了的案,直至今日,他依然是民间最具号召力的廉洁公正官员的化身。 |
首页 上一页[16] 本页[17] 下一页[18]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