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世界历史 -> 说好的印加帝国历史 -> 正文阅读

[世界历史]说好的印加帝国历史[第2页]

作者:SASAirborne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楼度熊,标题里的单词是克丘亚语“你好”的意思
 
印加文明是安第斯山中部地区4000余年文明发展的结晶。在这4000余年间,安第斯山中部地区
文明的发展具有一种文化上的连续性。这一连续性的基础是农业灌溉工程的发展和发达。而文
化成就则体现在社会政治和陶器制品形态的确立和发展上。根据这一文化成就,可以将安第斯
山中部地区文明的发展分成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公元前4700-前1000年为农耕初级阶段,氏族公社形成。
公元前1000-前200年为文明形成阶段,出现了神权政治国家。
公元前200-450年为列国兴盛时期。
公元450-1450年为战国时期。
公元1450-1532年为印加帝国时期。
由是观之,为了充分展示印加文明的辉煌,就必须探究其兴起前安第斯山中部地区文明发展的
轨迹,并陈述其成就。
 
一、概述
在南美洲,文化发展程度最高的是印加人。印加人是安第斯高原地带克丘亚族的一支,说克丘亚语。他们的“王”称为印加。西班牙殖民者最初同这一支人接触时,错误地以他们的“王” 的称号来称呼这个部族,于是印加人的名字就被沿用下来了。
克丘亚族、阿伊马拉族和莫奇卡族(或奇穆族)等三个部族,很早就散居在安第斯高原,他们先后在这个地区建立了各种不同程度的文明。根据考古学所发现的遗迹来判断,在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内,这个地区的农业即有相当发展。他们不但同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一样,以玉米作为基本食粮,而且还种植马铃薯。在畜牧业方面,他们最大的成就是驯服了骆马。骆马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毛可衣,肉可食,筋可做绳索,皮可做斗篷,骨头代替木材,粪用作肥料。
关于这个地区的具体历史进程,由于目前研究得很不够,所以还不十分明确。大体说来,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850年,在北部高原地区,出现了查文文化,掌握了彩陶、建筑、石刻和加工黄金的技术。从公元前1000年中叶-公元5世纪,南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帕拉卡斯文化和纳斯卡文化,在这儿曾发现几百具完整无缺的木乃伊,还有许多精美的刺绣织物和多色彩陶等。差不多与帕拉卡斯和纳斯卡文化同时,在北部沿海,出现了莫奇卡文化(或早期奇穆文化)。人们已知道用金、银、铜制成合金;这时期的陶器制作水平很高,陶环上有各种各样非常精美和生动的绘画和雕纹,在这里还发现了渠道和下水道的遗址。公元6-10世纪,出现了蒂亚瓦纳科文化。蒂亚瓦纳科位于的的喀喀湖东南21公里处,建有工程浩大的太阳门——这是用整块巨大的中长石做的门,上有被光线围住的人型浅浮雕,是古代美洲最珍贵的遗迹之一。蒂亚瓦纳科系一个宗教中心。在11-15世纪,北部沿海地区的奇穆族又强盛起来,出现了昌昌文化。昌昌是奇穆国的首都,所以也就是后期的奇穆文化。昌昌占地约18平方公里。这时期青铜、铜、金和银的制品非常多,金属熔炼和锻造的技艺是这种文化的最高技艺。印加人的文明就是在这一系列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创建起来的。
 
印加人的土地制度,同其他印第安部族一样,基本上属于部落公有制,但有其本身的若干特点。基层单位是公社(或称村落),称为艾柳:同一艾柳的成员或者共同居住于一个村落内,或者散居在许多临近的小村落里,其中后者较为普遍。在滨海一代城市式的大村庄里,往往还设有专门的艾柳区。艾柳内的成员都属于同一血统的亲属,受同一氏族神的保护。土地被分成三部分,一份属太阳(僧侣),一份属“国王”,一份属人民(即公社地)。所有这三份土地,都由艾柳的成员负责耕种。耕作的程序:最先耕太阳和“国王”的土地,然后耕村社成员的份地(包括老人、病人及鳏寡孤独的土地),最后才轮到收成归村社所有的土地。耕作时村社成员由长老率领,彼此互相帮助。在商业方面,总的说来,商业活动尚不太发达,没有金属货币,没有统一的度量衡,有交易需求的人都进行物物交易。不过,在沿海和山区居民之间的交换则颇为兴隆,每当收获季节之后,在规定时期内,这两个地区的居民在一定的地点会合,进行集市贸易,山区人和沿海人各以其所余求其所需。
印加人非常注意公共建筑和公益事业。水利灌溉工程和道路尤享盛名。他们修建了为数众多的水渠,能把水引到很远的地方;在安第斯山的斜坡上,他们开辟了一层层的梯田。这些梯田的下端,筑有一道拦护土壤的石基。山溪中的水,可以通过水渠引进各块梯田,有些梯田的边上还建有水闸。由于这种灌溉制度,再加上他们已经知道使用肥料(尤其是鸟粪),所以农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他们培养了近40种经济作物,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尤为丰富。
 
在道路工程方面,他们修建了以首都库斯科为中心通往全国各重要区域的道路网。有两条大道,一条沿海而行,另一条由海岸到高原地区,全长达2414-3219公里,贯穿了整个国境,还有许多支路。这些道路宽达4.5米,在通过灌溉系统之处,道旁筑有围墙;穿过河流或峡谷时,架有桥梁;遇到河面过宽时,则利用浮桥或渡船路面平坦坚固,两旁绿树成荫。每隔相当距离,都设有驿站,驿站里有贮藏室,贮藏武器、衣物和食品,以供军用。
驿站里有卫士守卫,并有屯田,供其自给。一旦中央有命令,每站就备有专人负责接力递送,由库斯科到基多,只需8天即可到达。在关口和险要地点,还建有城堡、要塞和烽火台(遇有战事消息,则举起烽火信号,4小时内,可以传达3000公里)。这种道路除供传达命令和“国王 ”巡行外,还给行军和商旅提供了许多方便。据德国探险家和科学家洪堡(1767-1835年)说:“印加人的道路是历来人类所造成的最有用和最艰巨的工作。”蒲列斯科德甚至说他“可以吓倒现代最勇敢的工程师。”这些评语,固然不免夸张,但是印加大道是可以同我国古代的驿道及古罗马的著名大道相媲美的。此外,印加人对城市建筑,也曾做过出色贡献。库斯科的太阳庙,规模宏大,装潢精美,庙周用坚石砌成,墙面用金板贴角,过道用黄金铺地,门亦用金制成,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金窟,被称为黄金花园。庙内的金像和金饰,其技巧接近“文艺复兴 ”时代的制品。太阳庙至今仍被誉为世界奇观。
 
在宗教方面,印加人特别崇拜太阳,自称为太阳的儿女们。首都的太阳庙是最大的礼拜中心。印加族的祖先被认为起源与太阳,印加王更是太阳的化身。其他星宿也被崇拜,不过地位较次要。
在科学技术方面,印加人同玛雅人、阿兹特克人一样,也有许多建树。他们虽不知道铁的使用(所有印第安人都不知道用铁),但已能用各种方法加工金属,如熔炼矿石,锻造,铸造,模铸,制金属板,冲压,镶嵌,焊接,铆接以及隔板涂瓷釉等。他们已广泛地使用铜器,并能利用铜和锡的合金,提高铜的硬度。印加人制造的金属器皿数量特别客观,根据发掘出来的材料,一个贵族的坟墓中,往往藏有几十磅到几百磅用金、银做成的各种器皿或装饰品。陶器与纺织品更是巧夺天工,每个时代都具有别出心裁的不同风格。如1000年前留下来的一幅地毯,每 2.5厘米含绒纱500根,而欧洲中世纪都只有100根;在南部沿海皮斯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作是“世界纺织品的奇迹之一”。
在外科医学上,印加人已能解剖并使用麻醉剂。他们已能进行开脑手术,知道利用奎宁和可可豆治病。他们所制作的木乃伊,至今还保存得完整无缺。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印加人虽比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稍逊一筹,但也创造了自己的历法。在文字方面,印加人只知道结绳记事,这种方法叫做“基普”,即在一条主绳上结了很多小绳,打结表明数字,用颜色、长度的不同排列来表明人口、税收和军事行政历史和现况。印加人与阿兹特克人的情况一样,劳动人民创造了非常灿烂的文化,而享受这些文化成果的主要是少数统治者。
 
二、前印加文明
安第斯山中部地区分为三个自然地理区:太平洋沿岸区、山区和森林区。太平洋沿岸区从太平洋岸到安第斯山麓。北部较宽,最宽处达200公里;越向南越窄,南北长约1900公里,分布着50余片河谷地带。形成河谷的水流源自安第斯山。这些河谷地带是农业生产基地;而形成河谷的水流又是联结沿岸和内地山区的通道。山区实为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带(又分为北部高原、中部高原和南部高原),间有海拔5000-6000米的高山和海拔1500-2500米的谷地。高山区终年积雪,气候寒冷;高原和谷地年降雨量在200-500毫米之间,气候凉爽宜人。森林区位于安第斯山脉以东,为热带雨林区,气候炎热。沿岸区和山区远古时代即有人类活动,是前印加文明孕育发展的基地。
从考古发现推断,公元前1万年即有人类在高原河沿岸地带繁衍生息,从事渔猎、采集活动。
公元前2300年前,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从事农耕作业。古人类农耕生活的遗址大多是在沿岸地带发掘出来的。古人类遗址瓦卡普里埃塔(位于北部奇卡玛谷地)出土了葫芦棉花南瓜菜豆辣椒慈菇等作物。这些作物是在河边平地栽种的。当时还没有出现灌溉工程。房屋为半地下式,单间或两间结构,墙壁嵌有鹅卵石,房顶覆以木片。棉花是纺织的主要原料,尚未发明织机,用手搓、捻、编绕、打结,制成布片。用同样的技艺编制席子、筐篮和渔网。再另一古人类遗址埃尔阿斯佩罗(位于北部苏佩谷地)发掘出一组村落。村落一般很小,由数间房屋组成。房屋墙壁用土坯、石块垒就。还发掘出一原始庙宇,坐落在一高台上,四周有围墙。庙宇的出现表明了村落集体祭祀的开始。而出土的原始玉米和陶片证明,当地已进入了农耕时期。这一时期的村落为氏族社会,政治上相互独立。
 
1.文明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和晚期。早期的特征是文化发展的同一性;晚期的特征是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1)早期安第斯山中部地区的先人们进入农耕时期后,开始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制作技艺的改进过程。公元前1000年左右,安第斯山中部地区进入了文明的形成时期。文明发展的中心是沿岸北部地区和高原北部地区,又以高原北部地区的查文德万塔尔遗址为代表。查文德万塔尔遗址在安卡什谷地的莫斯纳河左岸,为一祭祀中心的建筑群。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其建筑和出土的风格,称之为“查文文化”。查文文化的风格散见于沿岸区和山区各地,显示了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同一性。这一同一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沟修渠,出现了农业灌溉工程。农业灌溉工程规模尚小,但已将若干村落(或曰氏族公社)联结了起来。与此同时,种植的作物品种也增多了,有了玉米、花生、木薯、鳄梨等作物。
<2>村落扩大,出现了大型的建筑。村落由若干独间房舍聚集而成。房舍的墙壁用石块或(方形或锥形的)土坯砌成,茅草盖顶。最引人注目的是庙宇建筑。高耸,宽大,众多房间,阶梯通道,廊柱相间,石块或土坯砌墙,墙面有壁画、雕刻。庙宇建筑的代表作是高原北部地区查文德万塔尔遗址出土的建筑群。这一建筑群为一大型庙宇。基础约23平方米,呈金字塔形上升,高达15米,内分三层,上下有楼梯和扶手。房间面积1-1.5平方米,有走廊相连,有通风孔透气。墙壁用石块和石板砌成,每两层石板加两层石块,交替上砌。石板和石块磨修得整齐美观。墙上有壁画;支柱上雕有人头或兽头像。支柱多为石柱,多呈六面形,五面嵌在墙壁里,一面朝外,为浅浮雕头像。最著名的石柱是“雷蒙迪”石柱,形象半人半兽,头顶高冠。这一风格的雕刻在沿岸地区和山区各地均有发现。
 
(2)晚期
在地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早期文化的同一性发生了异变,开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中心。比较突出的文化中心有6个:沿岸北部地区的萨利那尔(位于奇卡马河谷)、高原北部地区的查文德万塔尔和瓦拉斯、沿岸中部地区的昌凯、高原中部地区的查纳帕塔、沿岸南部地区的帕拉卡斯和的的喀喀湖南安高原上的奇里帕。它们之间的异同综述如下:
<1>灌溉农业进一步发展。沿岸地区主要在河谷地带的上游狭窄处兴修灌溉工程;高原地带主要修建梯田。开始使用石锹耕种土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增多,又有了菜豆、黄瓜等。与此同时,开始种植古柯,饲养豚鼠,用玉米和一些水果发酵制成一种称之为“奇恰酒”的饮料。
<2>北部沿岸和高原地区的国家形态继续发展完善,祭祀中心的权力增大,加强对灌溉工程的控制和管理,开始发动战争,扩大统治范围。萨利那尔发明了多种武器,有了矛、投枪、投石器和石弹;山头上还筑起了堡垒。而帕拉卡斯和奇里帕的村落较小,人们居住在半地下式的房舍内。奇里帕房舍很大,内部靠近墙壁分隔成若干小房间。帕拉卡斯的社会等级区分可从墓葬的形式上看出。考古发掘出土的墓葬形式为洞穴式:凿穿岩石,深约7米,形成竖穴,穴底为墓室,内葬木乃伊。木乃伊裹着多层布片。从布片的质量和裹的层次上可以分辨出社会等级之差异。这时的氏族首领拥有了权力,国家形态刚刚萌芽。
 
<3>手工制品的地方特色最为显著,特别是陶器的工艺风格尤为突出。萨利那尔出产的陶器带有白色条形图案,有些陶壶的顶上塑有人像,呈蹲姿,并用泥条同壶嘴相连,形成一把手。昌凯的陶器白底黑彩,即在白色的底上用黑色绘制图形(人形或几何图形)。帕拉卡斯的陶器烧成后,工匠在上面刻图案,再将各种颜料涂入线槽内,现出多彩图像。
<4>沿岸南部地区的纺织业特别发达。萨利那尔只用棉花做原料。而帕拉卡斯已开始使用羊驼毛、龙舌兰纤维和人的头发纺织了。织物品种众多,生产出了更为精美的罗纱、花缎、单面布、彩饰等。
<5>冶金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奇里帕和帕拉卡斯制造出了纯铜物品。昌凯和萨里纳斯有了金铜合金。镀金术、雕刻术和铸造术初步发展。发明了原始的乐器:陶笙、5孔长笛。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们有了更为精美的日常生活用具:陶壶、陶罐、石碗、皮囊、葫芦瓢、柳条筐和篮等。有了骨刀、骨凿。人们开始注意穿戴。沿岸北部地区有了齐膝长的裙子和各式帽子。帕拉卡斯做出了衬衫、围巾、短裤、腰带、头巾等。
 
2.列国兴盛时期
在各地方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公元前200-公元450年间,生产分工扩大,手工业大发展;社会阶级形成,武士-祭司阶级成了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国家形态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地方性的国家。文化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国家是帕拉卡斯、高原南部地区的普卡拉、沿岸南部地区的纳斯卡、高原中部地区的雷夸伊、沿岸北部地区的莫奇卡以及沿岸中部地区的利马。它们的文化特征既有相异点,又有雷同处。而通过战争和人员流动,出现了文化融合的迹象。现将列国文化之异同综述如下:
(1)农业生产大发展。大部分可耕种、可灌溉的土地都得到了利用。沿岸河谷地带大力兴办水利,挖沟,修渠,建设供水网,不仅供应本河谷各村落的用水,还通过陶制导水管降水印象邻近的一些河谷。高原地区修建了大面积梯田。为了增产,人们乘芦苇筏到近海的小岛上挖取鸟粪肥田。
种植的作物已达数百种,而且沿岸、山区还出现了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马铃薯、玉米、白薯、花生、南瓜、菜豆等为主要作物。各地区都有大面积的种植。
畜牧业也有了发展。大批放牧骆马和羊驼。骆马和羊驼不仅产毛和肉,还用作运输。
(2)房屋建筑宏伟。各国均兴建了大型庙宇和宫殿。沿岸地区多半用土坯建房,筑在高高的土墩上。最宏伟的建筑物是莫奇卡的“太阳神庙”。土墩底边长228米、宽136米、高18米。土墩上建有一金字塔形的神庙,面积约103平方米,高达23米。神庙用泥柱支撑,柱间用长方形土坯填实。有的庙宇不用土墩,直接建在小山上。高原地区用石块做建筑材料。雷夸伊的庙宇是楼层式的,上下有数层。而普卡拉的宗教中心的石料建筑更是建筑设计的典范。4平方米大小的院落,三面建有石墙小屋;小屋的门朝院子,每个屋内建有石板祭坛,院子地底下为两排石砌墓穴。
除宗教建筑外,还有用于战争的建筑。在战略要地修建堡垒,保卫谷地及河谷地带,被围困时用作避难所。
 
(6)手工制品更臻精美。这精美不是表现在技术特色上,而是表现在艺术风格和工艺精细上。沿岸北部地区的淘气仍为模制,但装饰图案的底色已用白色,图案色彩单调;而纳斯卡的陶器装饰图案用的底色有白,还有红,图案色彩相当丰富,有11种颜色,图案多为动物、植物和人像。沿岸北部地区的图案比较复杂,有人像、飞鸟、走兽、游鱼,更有祭祀仪式、战争场面、人类的日常生活(包括性河蟹生活)、农事活动等,揭示了当时社会、宗教、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纳斯卡的纺织品精美绝伦,编织业也相当发达。而最具特色的是使用的颜色。基本颜色有11种,已发现的色彩多达190余种。纺织品不仅供应本地所需,还远销山区。服装成了列国各社会阶层和职业的不同标志。
金属制品比以前更加普及,不仅有金、银、铜质制品,还有各种合金制品。主要是首饰和祭祀用品;但莫奇卡已用铜制成矛尖、斧头、掘地棒的尖头。骨雕、贝雕和石雕的工艺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主题类似于陶器。
这一时期文化的高度发展归功于国家职能的发挥。国家组织指导全国性的大型公共工程建设(诸如灌溉工程、梯田、庙宇、宫殿等)和对外扩张活动;而战争、祭祀活动和上层阶级的生活需求则导致了粮食生产的增加和手工制品质量的提高。武士-祭司阶级就是国家的代表;武士、祭司们要求平民百姓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精美的物品;平民百姓为他们服务,就是为国家效力。
 
3.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蒂亚瓦纳科帝国时期,蒂亚瓦纳科文化占统治地位;后一阶段为列国复兴时期,地方文化得到发展。
(1)蒂亚瓦纳科帝国时期
列国兴盛时期,主要是国内的发展。土地耕种面积扩大,生产增加;人口增多;手工制造业发达,工匠人数增多;社会、政治、宗教机构确立。列国兴盛时期末期,由于地理、生态条件的限制,土地耕种面积难以再扩展,生产停滞,国内生产已不足所需。比较弱小的国家出兵到邻国抢掠;比较强大的国家则出兵征服邻国,强迫当地人纳税进贡,扩大本国文化和宗教影响。蒂亚瓦纳科国是向外扩张最积极的国家;公元1000年左右,它的文化影响遍及几乎整个安第斯山中部地区。
蒂亚瓦纳科文化兴起于高原南部地区,兴盛于公元3-8世纪;其代表遗址位于的的喀喀湖南岸今玻利维亚境内的的的喀喀镇,离湖约20公里。遗址范围宽广,长约1000米,宽达450米,为一建筑群,内有一些石台、院落、土墩、雕刻的石块、石头建筑、石阶和石门。有些石块重达 100吨,石块取自4-5公里远的采石场,加工成长方形,垒砌整齐,用铜锔子连固。主要建筑物设在一座平台上。平台原是一座小山,削平山头成为一石台,面积约65平方米,高达15米;上有房屋和贮水池、可能是座堡垒。另一大型建筑物为一长方形平台,面积约42平方米,有大型竖石板贴面,石板间填有石块。
 
平台上有一方形凹陷院落,由一巨石凿成的台阶进入。院内有人形石柱和著名的石门——“太阳门”。石门为一长方形巨石,高约3米,门楣上雕有人像、秃鹰和太阳。人像眼睛的下方有一斑或两斑泪痕,考古学、历史学上称之为“流泪之神”。人性石柱呈方形,人呈立姿,面带威严,蓄有胡须,双手置于腹部。这种雕刻风格也见诸于陶器和纺织物上。蒂亚瓦纳科的石刻风格传播最广;石刻除人形石柱外,还有门的饰带和榫在建筑物上的石人头和石兽头,蒂亚瓦纳科文化的特征和艺术风格见诸于今玻利维亚东部的科恰班巴、今秘鲁南部的阿雷基帕、今智利北部的卡拉马、今秘鲁高原的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沿岸地区。这表明了文化的同一性。
文化同一性是通过军事扩张、征服活动形成的。公元9世纪初,蒂亚瓦纳科国开始向外扩张,攻城略地,建立了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阶级不仅横征暴敛,还强迫被征服的人们信奉国神——“流泪之神”,即太阳神。地方上反抗不断,竭力摆脱外来的信仰和统治;帝国军队四处镇压。很多灌溉工程废弃,生产下降。12世纪,地方势力复国运动兴起,帝国衰亡。
 
(2)列国复兴时期
公元12世纪,蒂亚瓦纳科帝国解体,安第斯山中部地区再次分裂成一大批小国,进入了列国复兴的时期。然而,复兴的国家已非原先国家的再现,出现了兼并现象,新国家的疆域要大于列国兴盛时期的国家;文化也不是原先各国文化的自我恢复,而是融汇了包括蒂亚瓦纳科帝国时期文化在内的各早期文化的新型文化的发展。沿岸地区的新匿家族统治着几个邻近的河谷。沿岸北部地区最强大的国家是奇穆国,由9个河谷组成,疆界南至奇永河,北抵通贝斯(两处间距大概是现在秘鲁海岸线总长的一半),首都设在昌昌城。沿岸中部地区的大国是库伊斯曼库国和丘基曼库国。沿岸南部地区的大国是钦察国(包括早先的纳斯卡国)。高原地区有蒂亚瓦纳科国、万卡国、昌卡国等。文化的同一性消失了,各地区出现了新型的文化。沿岸北部地区在保留了其建筑和艺术风格地方特性的同时,还发明了铜砷合金和镀银术。高原北部地区在承继了查文文化传统的同时,建筑了具有新风格的庙宇。沿岸南部地区坚持发展自己的纺织业和坚持当地墓葬习俗的同时,织物上继续使用蒂亚瓦纳科帝国时期的图案和风格。中部高原地区的制陶工艺有了改进,出现了用“反画法”制出的双色陶壶。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界历史 最新文章
二战十大名将
对比史上主要强国综合国力
太平天国若成功中国命运不堪设想,看朱九妹
中国历史“圣经”——《资治通鉴》柏杨白话
大家说如果那年819紧急状态委员会对叶利钦果
二战时各国的实力排名
高梁河车神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遭人唾弃?
历史上各时段的亚洲十大强国排名
【转载】《天下无谍》——黄河故人(基本全
世界古代史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7 15:50:03  更:2021-09-11 18:11:3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