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1944年是世界历史上的近现代。在此时代民族国家逐渐取代城邦和旧式的帝国成为国际关系上的主体。与此相应的是,在此时期出现的联盟和国际组织大多是以民族国家作为单位的。由19世纪末起,出现了新的情况,就是非联盟性质的国际组织的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出现了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不过,此时期的国际组织仍是以军事联盟占大多数。在20世纪,军事联盟曾为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大战的惨痛教训使人类感到,必须寻求新的国际交往方式,即以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取代以往的军事对抗。不过这一情况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始得实现。 康布雷联盟 League of Cambrai 在意大利诸战争期间(1494-1559),随著政治形势的转变,中、西欧各国曾组成多个联盟。继1494年的「第一次神圣联盟」后,1508年的康布雷联盟是此时期的第二个重要联盟。该联盟由罗马教廷发起,旨在共同阻止威尼斯的扩张,并且引发对威尼斯的战争(史称「康布雷联盟战争」)。但随著法兰西的实力在战争中逐渐增长,罗马教廷日益感到法兰西才是其主要威胁,遂於1510年转而与威尼斯结盟,共同对抗法兰西。罗马教廷背离本联盟,实际已使本联盟名存实亡。 联盟成员 罗马教廷Roman Papacy、奥地利Austria、法兰西France、阿拉冈-卡塔罗尼亚Aragon-Catalonia 第二次神圣联盟 Second Holy League 1511年,罗马教廷与中、西欧多国组成第二次神圣联盟,这次联盟共同反对的对象是法兰西。但在 1513年本联盟分裂,威尼斯转而与法兰西结盟。两国於1515年击败第二次神圣联盟。经此役后,本联盟实际已陷於解体,其后联盟各成员於1516年与威尼斯和法兰西签订和约,两国取得对北意大利的控制权。意大利诸战争至此暂时以威尼斯和法兰西取得优势。 联盟成员 罗马教廷Roman Papacy、威尼斯Venice、阿拉冈-卡塔罗尼亚Aragon-Catalonia、奥地利Austria、英格兰 England 托尔高联盟 League of Torgau- 施马尔卡尔登联盟 Schmalkaldic League 1526年,德意志部分路德派Lutheranism诸侯和城市组成托尔高联盟,以共同对抗信奉公教的德意志国王卡尔五世Karl V。1531年2月6日托尔高联盟各邦与德意志其他新教邦国组成更大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 施马尔卡尔登联盟。本联盟与卡尔五世的对立导致1546年的第一次施马尔卡尔登战争,结果本联盟在 1547年被击败,此后便名存实亡。但其后卡尔五世又在1552年与各新教诸侯爆发第二次施马尔卡尔登战争,这次卡尔五世被击败。1555年卡尔五世最终与本联盟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确认各邦国有宗教自由,德意志各邦国之间的宗教矛盾暂时平息。 联盟成员 [西]萨克逊-维滕堡[Western] Saxe-Wittenberg、黑森Hesse、不伦瑞克-吕内堡Brunswick-Luneburg、马格德堡Magdeburg、普鲁士Prussia、安哈尔特Anhalt、不来梅Bremen、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乌尔姆Ulm、君士坦茨Constance、吕贝克Lubeck 科涅克联盟 League of Cognac 自法兰西在1525年被西班牙击败后,西班牙势力膨胀,中、西欧的政治形势再起变化,原来反对法兰西的国际联盟转变为反对西班牙的联盟,即1526年5月22日组成的科涅克联盟,并於同年爆发「科涅克联盟战争」(又称「第二次哈布斯堡-瓦罗亚战争」)。1529年法兰西与西班牙签订和约和退出战争后,本联盟解体。 联盟成员 法兰西France、罗马教廷Roman Papacy、英格兰England、威尼斯Venice、佛罗伦萨Florence 第三次神圣联盟 Third Holy League 1538年,威尼斯与奥斯曼Osman爆发「第三次威尼斯-土耳其战争」。罗马教廷遂与威尼斯和西班牙组成第三次神圣联盟,共同对抗奥斯曼。其后西班牙与威尼斯不和,威尼斯於1540年退出联盟,导致本联盟解体,战争亦告结束。结果奥斯曼继续维持其在地中海的优势。 联盟成员 罗马教廷Roman Papacy、威尼斯Venice、西班牙Sp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