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春秋战国 -> 正再读春秋之六: 楚霸庄王的传统逞强 -> 正文阅读

[春秋战国]正再读春秋之六: 楚霸庄王的传统逞强[第3页]

作者:杨正再东周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鲁国出击
  其实,楚庄王也一直希望晋齐两国进行火拼,好让楚国能从中渔利,并适当取舍。但是很遗憾,楚庄王熬不到那一天,明明知道你们要出好戏,但酝酿太久。久到不是等你等得我心疼,而是直接等死了。
  楚庄王:你们就不能提前几年打?
  郤克:我也想啊!但只有你死了,我才敢出征。
  楚庄王是等到死,而郤克是等你死!这就是谋略!
  当然,也不能说就因为楚庄王去世了,所以晋齐就打起来。实际上齐晋鞌(念安)之战是在楚庄王去世三年后才打起来。楚国的政权交替只是其中一个条件,虽然很重要,但是没有别的条件也玩不起来。你牌打得再好,三缺一,你给我玩玩看。
  这些“别的条件”,就包括鲁国。
  鲁国的残疾人季孙行父也是当年赴齐国参加奇幻之旅的F4之一,他的复仇之心一样未成熄灭,但是他只是鲁国的“三桓”之一,发言权十分有限。直到比他年纪大,辈分高,权力大的鲁卿东门仲遂(鲁宣公的叔叔)、叔孙得臣相继去世后,季孙行父才提拔为正卿,获得执政当权。鲁宣公自己忌讳“三桓”势力,就让东门仲遂的儿子归父去串谋晋国,希望能借晋国外力来除掉“三桓”。但是归父不看历史,不听时事,居然把鲁宣公的绝密国书交给了与一直想拍郤克马屁的屠岸贾手上。
  没错,就是那个和晋灵公玩得很投缘的屠岸贾。此时他凭借着极高的综艺娱乐天分再次获得了晋景公的赏识,再次进入了晋国政坛。
  屠岸贾完全掌握了帝王们的那点心思。
  屠岸贾:你们尽管换国王,我就在娱乐圈里等。
  归父只知道屠岸贾得宠,以为送钱就可以了!哪里会知道还有一种关系叫做“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一起受过辱”?哪里会知道事实会变成屠岸贾找栾书、栾书找郤克,郤克找季孙行父。于是,那份绝密国书就到了季孙行父手里。
  国书:我只是去晋国转了一圈。
  季孙行父也不是省油的灯,瞬间就扑灭了这场屁大的政治隐患。他在气死的鲁宣公后,立了才十三岁的鲁成公,立即驱赶走归父所在的东门氏。因为危机涉及“三桓”,此举等于挽救了“三桓”,所以之后的季孙行父就在“三桓”中的威信越变越高。
  一直伴随着季孙行父的关于复仇齐国的声音也越变越大。
  大到隔壁的齐顷公都听见了!
  齐顷公权衡再三,决定像季孙行父摁死鲁宣公那样,也要先发制人,先摁死鲁国。
 
从综合国力来说,鲁国肯定不是齐国的对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城市(规模)的战争,齐国都能干过鲁国。
  齐顷公亲征鲁国,很快就包围了龙地。但是,他的宠臣卢蒲就魁却在攻打北门的时候被龙人给抓了。
  大意了吧,捕蛇的农夫还有被蛇咬死的呢,何况你今天攻打的是龙地的龙人,名字都这么霸气,很有画面感的样子。
  齐顷公是爱憎分明的人,正如他爱自己的母亲就可以开这么大的国际玩笑。他也爱着卢蒲就魁,所以就有点低声下气地求着龙人说不要杀卢蒲就魁,放他回来,他就不攻打龙地了!
  这算什么?你家熊孩子来砸我家大门,你说把他放了,咱们就一笔勾销?不道歉吗?不赔钱吗?那你们以后有空就可以来砸着玩玩。
  龙人不肯,管你什么宠臣,什么齐顷公?来我家门口撒野的统统要没收工具。本来估计还没想到要杀他,结果你自己一说倒是提醒了他们。结果,龙人不但把这个卢蒲就魁给杀了,还挂在墙上。
  看到兄弟像腊肉一样挂在墙上,顷公大怒!
  本地帮派实在是太没有礼貌了!一点面子不给。
  齐国军队带上了齐顷公的仇恨开始日夜攻城。这下龙人懵了,杀个杂毛小队长(没听说有什么名气的人),你们至于这样加班加点,72小时不休息吗?
  龙人最终抵挡不住,城破!爱憎分明的齐顷公立即下令把城北的军民全部杀了。注意,只杀城北,不是屠城,要做一个理智的愤怒者,才是真正的爱憎分明。
  而此时,卫国听说齐国出动去打鲁国了,当年的受辱F4之一的卫国大将孙良夫,也按照卫侯(这一年正好是卫穆公和卫定公的交接年)的意思出兵去救鲁国。
  真是牛逼的决定,以卫国的实力能主动介入齐鲁的矛盾给人的感觉就是,卫国喝醉了吧!但是人家救鲁国是有依据的,一是卫鲁已经在十年前就缔约盟国了,此前鲁国帮助过他们抵抗北狄;二是对这个小国家来说,面子是他的全部,而齐国曾经这样取笑过他们,这个仇必须报。
  亡国不可怕,因为卫国经常亡国。但是面子没了,以后复国就没信心了!
  而且,他们是救的是鲁国的鲁,而不是鲁莽的鲁。卫国原本只想齐国现在全军出动后,去骚扰他的后方。欺负欺负人家老百姓,打打人家屁股。
  按照国力水平对比,卫国是没得玩,但是去欺负人家老百姓还是可以的,类似大人打小孩,这点信心应该没问题。
  但不知道是引导的人走错了路,还是地图过期了。他们绕来绕去居然走到了齐顷公大部队跟前。
  这下好了,猎人变猎物。就是这么戏剧,就是这么逆转,就是这么暴力。丫的卫国,一个诸侯国这样的失误还真是有点搞笑哦。
  测绘技术确实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春秋时候,地图是十分重要的战争武器。一般人很难看到,一般国家很难画出(比较准确的)
 
五一快乐
卫国出击
  面对齐国主力,卫国副将石稷认为现在事实与计划相差甚远,不如撤兵回家吧!
  大将孙良夫立即反对,不要说我们撤退了人家会不会从背后追袭,就算回到卫国,怎么跟国君交代?怎么和国民交代?说我们要出发去打齐国了,迷路了,然后我们遇到了齐军就跑回来了?
  面子啊!以后谁还会叫我们将军?叫我们驴友算了!
  孙良夫这么说,他也可以这么做,因为他是主帅。
  既然要打,那就快打,还要主动打!
  卫国就做死般地主动冲入齐营寨,动机是好的,原本是希望出其不意,杀几个齐兵,但是这个消息似乎走漏了,所以很快就被齐军反包围。没办法,齐国有人数优势,很容易形成包围。
  要不是石稷断后死战,附近守新筑城的仲叔于奚大夫紧急救援,孙良夫肯定会死于战场了。很明显,卫国打输了!
  实际上,面上卫国是输了,但是底子里他是赢了。一来是输只是输在场面,因为是攻打一下就溜跑,所以实际并没有死多少人;二来是卫国找死(敢死)的举动天下尽知,这样关于卫国守信的名声就传开了;三是卫国敢于对齐国动手,说明其勇气可嘉,那以后结盟的时候,就算排名上不去,但是口碑可以得到不少分,而且吹牛皮的时候也会有底气。
  这些“卖点”可能会成为一个小国此后求生存的加分项。
  所以在鞌之战胜利后,卫侯不但不怪罪老孙,还要奖赏敢于主动救援的仲叔于奚。不过仲叔于奚传承了卫国作死的节奏,不讨要土地,财宝,居然说要“曲县”、“繁缨”。
  【曲县】查阅一下,“县”在古代同悬,此处应该是指一种礼乐的方式,类似悬挂着编钟之类。天子奏乐娱乐的时候,四面皆县,称做“宫县”,会产生环绕立体声的效果;诸侯奏乐娱乐的时候,留着南方,只县三面,称做“曲县”,也叫“轩县”,会有回音效果吧;至于大夫,就只有左右县了,听听就可以了吧。所以 “曲县”实际上就是诸侯的待遇,
  同样,“繁缨”也是诸侯马车上代表身份的装饰。【87】
  这样看,仲叔于奚也是够居功自傲了,居然要求自己享受诸侯的待遇。不过他也有点犹豫,因为诸侯待遇实际上只有天子才能给予,他现在向诸侯要诸侯的礼仪,不合理,估计也就是一个爱礼仪,讲排场,喜欢自我娱乐的艺术圈狂热分子吧!
  你让局长提拔你当局长,那局长自己去哪里?是你心大还是你认为局长心大?于奚啊,你可长点心。
  但历史却没有给他机会,让他解释是哪般的内心小想法。以孔子为首的文史记录者,秉承一贯的价值判断,就直接给了他一个“不自量力,贪慕虚荣”的二傻子形象。
  情结也罢,虚荣也罢,事实是仲叔于奚的主动出击救援给了卫国喘息的机会。卫国马上就和鲁国一起去找到了晋国。
  他们明确告诉晋国,你要是还想继续做我们大哥的话,就赶紧出兵救我们吧!我已经被齐国欺负成这样了,如果再晚一点,就算我们不想变成“齐国人”,也会变成“齐国的人”。
  这的确是很好的机会,郤克一直在等待着的就是这样的机会。此时的楚国已经是楚共王时代了,郤克的弟弟郤至致力于晋楚的和平外交已经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最主要的是,晋国得到了楚国大夫、大叛徒屈巫的指点,主动接触到了楚国的后方顾忌,吴国,找到了楚国的隐患威胁(软肋)。吴国让郤克的手里多了一张牌。如果楚国趁晋国出兵打齐国的时候来打劫晋国,郤克就可以打出吴国这张牌,请吴国出兵打楚国,来牵制楚国。
  现在,齐国自己作死主动进攻鲁国,又打败了卫国,这样晋国要维护春秋秩序,出兵打齐国就可以以救鲁存卫的名义,名正言顺了。
  一番道理后,晋景公也想通了。于是,晋国出战!
 
晋国出战(鞌之战)
  真正的大佬出场了。
  如果晋国没有出来,你们复仇也就是骂街的层次,就算打起来也只会被当做小打小闹的冲突,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有山西大佬出场了,这场战才叫会战,才会有名字。双方在鞌这个地方开战,就叫鞌之战。
  复仇者联盟,开始!
  复仇者的条件已经很有利了。但就算这样,郤克仍旧十分慎重。晋景公说给你700辆战车,郤克说齐国是大国,不可以小瞧,要求在加100辆,并且要把晋国压箱底的大将都派出来,不但是要7+1,而且要非常7+1。
  对比郤克的慎重,是齐顷公的轻率。
  齐顷公听说晋国出兵,丝毫不惊慌,还想着不要等到晋国入了齐国境内再打,所以自己就带着500辆兵车出境应战。免得扰民?
  而且,在看他来,去和晋国打战似乎就去晋国挖宝,或者就是去受贿,接受一下胜利的果实就可以赶紧回来。不要耽误了过年!
  所以时间很重要,齐顷公居然要求自己的士兵快马加鞭行军,只用了三天就与晋军在鞌地遇见了!
  如果这是一场赛跑的话,齐国已经胜利了!很遗憾,不是。齐国自己丧失了一次以逸待劳的好机会。因为你要争夺本战的“最佳组织奖”,现在把齐军搞得比晋军还疲惫。而且,晋国还有自己的盟友,鲁国、卫国、曹国三个当年的好友加难友带着兵在新筑城接应。
  人数没他们多,身躯还比他们累!齐顷公无野可能认为带兵的郤克是瞎子,你们全军就都是瞎子。兵瞎瞎一个,将瞎瞎一窝?
  齐国的高固将军甚至担心对手是残疾人,对仗不起来(有强迫症),所以就主动请战,说要单独去晋兵营试探一下,看晋国人勇不勇。他驾车到晋兵营门口,碰巧遇见了要出门办事的驾车士兵小队长甲(当然乙也可以)。甲还没搞出清楚你是谁,高固就直接搬了块大石头砸了过去,直接砸脑袋了!然后,高固就跳下车去,跳上小队长甲的车上,把马夫踢了下去,自己驾车绕着跑一圈,还大声喊:我的勇力还没有用完,你们谁要买吗?(兜售余勇)
  晋军这边都没有反应过来,不是说好的明天决战吗?怎么的?提前了?一了解,才知是齐国一个卖力气的人过来找人斗殴未遂而已。但等晋国落实清楚想要对付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高固秀完肌肉就跑了!飞快地跑回去嘚瑟了!
  这个经历够高固臭屁一个晚上。他直接对齐顷公说,我试探过了,晋兵人虽然多,不过都是无用无勇的鸟蛋,不要怕他们。
  这哪是打仗啊?简直就是刑事暴力犯罪。
  这么简单的事实就能暴力地推断出来这么绝对的结论?但是齐顷公无野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早就这么认为了。在邲之战之后,他看到了晋国的落魄,认为晋国不行了,同时在楚齐结好之后,双方有多有喝茶聊天,使得他又认为自己和楚国是一个级别的水平。
  而且,楚国在邲之战打晋国打得那么轻松!
  真是:开局就一个齐顷公,其他实力全靠想象。想象的感觉真好。
 
但许多时候,不是别人可以你也可以。成功的人告诉你因为努力所以成功,你也去努力了,发现成功只是鱼竿上诱饵而已。
  通过性的成功可以复制,比如不限制名额的通过性考试,你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自己复习好,掌握了知识,那你就可以通过。但是竞争性的成功永远无法复制,比如有你无我的排他性选拔,他的成功就是因为你的不成功,你学他又有这么用?只有一个名额啊!
  齐国人没有想过,晋国人面对楚国还有畏惧之心,而对齐国,晋人从来没有这样认为。
  毕竟双方从未正式交战过。
  但是,齐顷公就是这么自信。在第二天开战前,他甚至要求士兵就不要吃早饭了,等收割完了晋国再回来吃!好像时间都会被顷公无野掐得刚刚好!
  齐顷公可能会认为,因为士兵没有吃饭,就会想着赶紧打完回来吃饭,就会特别卖力杀敌,所以齐国就一定会赢!
  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另一种因果。士兵因为没有吃饭,没冲打几下,就没力气追杀了,只剩逃跑的力气,所以齐国输了。
  正如前面说的“因为所以和所以因为”的因果关系常常可以调过来,互为因果。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理论叫做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然后还有叫充要条件。
  顷公这么想,他也是这么做。说明他也是个实在的人,也解释了战败后他能痛定思痛,能苦心理政,让齐国迅速复苏。
  顷公亲自披甲出阵,让邴夏御车,逢丑父为车右,身先士卒,告诉自己的士兵们,我往哪里攻,你们的箭就往哪里射。
  当然不是射我!
  齐国士兵在顷公的激励下果然勇猛,晋国的军队因此被冲散,死伤不少。甚至郤克自己也被这群包含对早餐渴望和齐侯激励的“一股做气”所伤。箭射中了郤克的左肋,鲜血直流到了鞋子。要不是当年被取笑的一幕被一次次重放,郤克真得有点像放弃了。自己作为中军元帅,他本来也是要亲自击鼓的,只是受了伤力气就小了一点,关键是他一不小心看到了车轮上也有血迹,心里一下子有点慌了!
  原来我的血流了这么多啊!那我还能抢救的过来吗?
  突然,一边的御手解张大叫:那是我的血啊!元帅你至于吗?留一点血到鞋上就士气锐减?我早就中了两箭了,不是还一样在驾驭马车吗?中军元帅是全军的魂魄,三军以你为进退,你要鼓起勇气啊,带动士气来,才能取得胜利。
  另一边车右郑邱也附和到,是啊元帅,人是生死由命!
  不是由箭!不是生死由箭!
  这顿批评和激励,有理有据。郤克一听顿时醒悟,不再幻想着自己被抢救的场面!
  不好意思啊!刚刚好像有点走神了!
  郤克马上站起来,大呼冲杀,并把鼓击打得犇犇做响。
  这样一来,晋国士兵的士气立即被鼓动起来,后面的将士们看到元帅自己都冲过去了,还以为是打胜利。那要赶紧冲上去了,要不然一会儿战争就结束了,赶不上立功岂不是白来一趟?
  如同现在的股市也是这样啊。你的领导,他不是叫你买,而是自己在偷偷买,你马上就感觉到自己发现了什么大秘密,赶紧就全仓杀入。这就叫身先士卒的领导艺术。所以,庄家搞的那些噱头不管是真是假,只要股民认为是真的,就会哄抢进去把股票拉起来。
  “晋国进攻”的这只股票也就这样涨起来了。
  而且,齐国的进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着冲劲,尤其是没有吃早餐造成的“码农式不健康”开始表露出来。现在,晋国在都快抵不住的时候,突然被郤克带动起势了!相当于齐国的一股气快用完了,而晋国的一股气才起来。
  下棋也是如此,踢球打球也是如此,先防守,再来个防守反击。杀伤力十足。
  齐国没招了!省点体力用来逃命吧!
  韩厥看到郤克受伤了,就主动要求自己去追杀!
  韩厥是三军司马,是十分重要的岗位,执行的工作内容相当于军纪委的职能。而且,韩厥还是这个岗位的老干部。当时,赵盾因为改立灵公得罪了秦康公,而不得以与秦康公发生狐之战的时候。韩厥因为当机立断,铁面无私杀了一个乱军纪的家伙,就受到赵盾的赏识,进而被任命为司马,算起来到现在已经有26年了,是个老司马!
  老司马一向秉公执法,在晋国有较高的威望,但就是眼神有点不好,当然主要也是因为做人比较实在。
  他去追击齐兵的时候,居然没能分辨出真假齐顷公。
 
齐顷狼狈
  开战之初,齐顷公为了提升身先士卒的效果,特意给自己穿上了十分耀眼的战袍,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冲在前面。这个效果确实不错,齐国士兵在第一波的进攻中十分卖力地跟上冲锋。但是到了现在溃败的时候,他这身招摇的铠甲也让他始终保持在对手的聚光灯中心,所以无论他怎么跑,往哪里跑,后面追的人都很欢快地追,还准准地追。
  况且,现在追他的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韩厥。
  正所谓忙中出错,祸不单行,这身嘚瑟服装已经够倒霉了,没想到在跑路的过程中们还有两匹马居然因为因为树枝的剐蹭,摔倒了!
  就是碰瓷也不是时候啊,估计这匹马也没有吃早餐。
  机智莫过逢丑父。逢丑父就对齐顷公说,现在来不及跑了,干脆我们把衣服换过来吧,你换我在身边驾车,万一有什么不测,我也可以代替君王去死!
  齐顷公表示同意。
  没多久,韩厥果然赶了上来(据说,此前一个叫綦毋张的晋国大夫因为失去了战车,正好看到了韩厥,就请求搭车。韩厥同意了,但是这一个耽误就给了齐顷公换衣服变身的机会)。韩厥是个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执法如此,做事也是如此。因为齐顷公是诸侯,身份与成败无关,所以,韩厥还下车对车上的假齐顷公行了臣子的礼,说,我们君王因为难于推辞鲁国、卫国的哀求,才不得已派兵来得罪上国(齐国),我正好也忝为其中一员,所以现在就请让我为你驾车,请你去鄙国一趟吧!
  这本是合礼仪的话,但因为此时窘迫的形式,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调侃,也就是说者有此心,听者有他意。误会常常都是这么来的。我们相信韩厥不是,他是教化出来的真心。那一年,他被赵盾挖掘出来,出任司马,就是因为敢于斩杀了赵盾那个扰乱部队秩序的驾驶员。
  当年一杀,今日一拜,其实是一个套路。
  假顷公就马上假装自己口渴不便说话,便命身边的假逢丑父去取水。这就是一个机会,一个所谓的“万一不测”的机会,真逢丑父要为假逢丑父去死了。
  假逢丑父居然还没有反应过来,傻傻就下车瓢了水。真逢丑父一看就气,你这不是傻吗?只好又说,这水太浑浊了,你要我怎么喝?快去山那边看看有没有清水!
  韩厥作为一个礼遇君王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妥,还觉得这个逢丑父太不会做事了!而齐顷公也终于反应过来了,这是叫我跑路啊!
  于是,真齐顷公就借着找水的机会跑了!这个假的齐顷公还故意感叹说,看来***逢丑父是跑了,不等了,我跟韩将军走吧!
  按说,鞌之战是韩厥第一次见到齐顷公。但是在这个真假齐顷公前面,他刚刚应该有稍微见过齐顷公一面,因为韩厥在追赶的时候,齐侯车上的射手可以反射杀他。射手邴夏还说中间那个肯定是贵族,要射韩厥。可是齐顷公不知道哪里抽风了,说既然是贵族,那就不要射杀了!结果韩厥身边的两个士兵都被射死了。
  韩厥应该也因此感受到了齐侯对贵族的礼仪了吧!所以本着一副心心相惜的心态就没有死死揪住不放,这才有机会让假逢丑父去取水开溜。而韩厥的眼神看来确实不怎么样,他在后面追齐侯的时候也主要是靠那一身华丽的铠甲来判断。成也铠甲,败也铠甲。
  这就解释了,他追到后,为什么会被忽悠!
  以貌取人都会看错人,何况你以衣服取人。开好车就是好人?戴名表就是贵族?用苹果就是土豪?
  这个失误大了!假美猴王到了郤克如来佛面前一下子就暴露了。郤克说,这货不是齐侯啊!我“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赝品。
  当年在齐国笑我一只眼的人,我还会不知道?
  韩厥大怒,你丫是谁啊?敢骗我?
  逢丑父说,我叫逢丑父,你要问齐侯去哪里了?我告诉你们吧,刚刚那个去取水的,假扮我的便是我主公。
  我擦,好好的一等功让你丫的搞成了三等功。韩厥想把这个不诚实是家伙杀了,郤克也认为你搞得我仇报不成,该杀!
  逢丑父大叫,从来就没有人能代替自己的君王去赴难,今我逢丑父能使自己的君王免于受难,按照你们晋国的标准,看来我是该死的人了!?
  郤克转眼一想,也是,这个逢丑父也算是一个忠臣,杀忠臣不详,到时候人家说我们晋国小气,还说不重视忠臣!那就算了,放了!
  于是,逢丑父名声大噪!他回国后,又得到了齐侯的重任!可谓名利双收。
  逢丑父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以衣冠取人不可以,以名字取人也不可以,名字有“丑”不要紧,关键心灵要美。
  齐顷公用自己局限性很强烈的智慧瞎指挥后,这场战就表现出一副完整性很明显的狼狈之相,原本齐国所依赖的士气早就全无了。所以晋军很快就长驱直入齐国境内,而在一旁等候多时的鲁国、卫国、曹国也开始有理有序地趁火打劫了。
  齐国的高、国二卿看清了形式,立即劝说齐侯求和。
 

 
齐晋和谈
  齐国求和的态度很诚恳。当然,这个时候也无法不诚恳。
  齐国使者国佐来了,说给晋国钱和宝物(类似战争赔款),并答应还给鲁国和卫国原来被齐国占据的土地。
  韩厥还是一样按照礼仪来对待国佐。但是主帅郤克不答应。郤克认为我现在灭你齐国都有可能,你给我谈什么和?如果真要和,那就两个条件,一是把萧君叔子(也就是那个取笑他们的齐顷公妈妈)来晋国做人质;二是把齐国的所有道路都改成东西走向。那样你们要是再欺负人,我们晋国军队就可以长驱直入。
  这两条件的侮辱值不会比当年顷公取笑F4差多少!哪里有用长辈做人质的?
  国佐听了也很愤怒,说齐晋算兄弟之国,齐侯的母亲也是晋侯的母亲,哪里有这样侮辱自己母亲的?而且道路都是根据地理实际情况修建,哪里能都改成一个方向?你这样明显是欺负我们,不想议和了!
  郤克得势不饶人,也强硬说,就是不议和,你能怎样?
  国佐愤概说,我们齐国也是千乘之国,偶尔小败还不足于削弱我们实力,元帅你如果不肯议和,那就再打一战,如果我们又打败了,那我们齐国就军民全出,再打,如果三战都输,那我们齐国就灭了,都是你晋国了,也不用什么国母为质,什么化阡陌为东西了。
  说完就走了!不谈了!不是你谈不谈,而是我先不谈了!(太气人了)
  这话是很软,但是语气很硬,态度更硬,这就很可怕了。谈判交流的话语和态度如果太硬容易把谈判本身搞僵,叫僵硬。
  这下,晋国这边也傻了!谁都知道兵无常胜,齐国这样带着怒火的羞辱回去,士气又会高涨起来了!
  而且,鲁国、卫国听说有退还土地这么实在的和谈条件,自然更加倾向于和谈罢兵了!
  郤克却感觉出乎意料,明明是我可以主动得盛气凌人,我打赢了,为什么我不可以任性?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么尴尬的气氛?
  其实这个道理和齐顷公当年一样,叫欺人太甚!
  郤克本也不会真想继续打,因为他听说楚国开始动员出兵了,要出来救齐国(就是之后的阳桥之战),所以心里也有估计。之所以这么坚持无非是想借这个机会多要点利益,多欺负一下齐国,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过了!
  有实在利益的孙良夫当即表示这个屁股他可以搽,这个锅他可以背。就马上去追国佐,说郤克其实是不敢擅自主张就和谈,刚刚我们鲁国和卫国就一起表态了,并劝说了,他现在也同意了。
  许多时候,和事佬的“和”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你面子大,而是双方正好需要一个台阶下!
  鲁国:我是台阶!
  卫国:有地给我,我也可以是台阶。
  于是,晋、鲁、卫、曹和齐国和谈。齐国认你晋国大哥,退还鲁国、卫国的土地。晋国释放逢丑父,并退兵。
  曹国:那我来的车费谁给报一下啊!
  自此,鞌之战结束。获胜回家的郤克一发不可收拾,如日中天的郤氏家族也跟着鸡犬升天。不过,郤克能够居安思危,不把自己的子弟强行提拔入卿,反而是老成谋国,努力平衡各方族势力。据说没人为此争功。士会看到儿子士燮最后才进城,有点不高兴,就埋怨儿子是不是认为自己的老爸不想见你?士燮说军队打了胜战,国人一定会热烈欢迎,如果我走在前头就容易被大家关注,不等于抢了主帅的荣誉?然后,晋景公准备赏赐郤克,但是郤克说,这是国君教导有方,将士用命,他个人没什么功劳;要赏赐士燮,士燮说,这是荀庚的节制和郤克的指挥,才有这样的胜利,我没有什么功劳;要赏赐栾书,栾书说这是士燮贯彻指令坚决,士兵严谨,我哪里有什么功劳。
  这是好现象,不争功,还互相谦让,但可能是谦让过头了,导致景公的许多赏赐都赏不出去的样子,所以年轻的王可能误会了,既然都不是你们的功劳,那就是我的功劳了?
  所以,晋景公在此后就自我感觉良好,以为霸业又回来了,一副功成名就的死相。不久,又开始高度信任娱乐大亨屠岸贾,并进一步猜忌着开启了清理士族大夫的内部活动。
  而齐顷公作为失败的一方立即回家面壁思过,痛改前非,吊死问丧,恤民修政。齐国反而因祸得福,用血泪培养成熟,把一代顽笑国君成长为靠谱国君,齐国也因此变得强大起来。
  真正郁闷的只有楚庄王了,因为他已经去世了,看不到自己策划的齐晋矛盾。而且楚国自己却因为楚共王年幼镇不住局面,又发生了内乱。
 

 
所以,楚庄王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楚国的血狼本性还在,中原的柔软战风还在,他远可以夺取到更多的利益,但是他停下来了,在一个十字口掉头了。
  历史也调头了,把可能给楚国的机会转给了秦国。
  喘过气,反过神来的中原诸侯以晋国为代表,马上重视楚国,并认真扶持了吴国。
  自此以后,原本在南方横冲直撞的楚人居然干不过也在南方的吴人,或许就是因为一直流淌在楚人身上彪悍的血液,在进击中原后,被中原软化了!
  此后的楚国更像是一个中原诸侯。就像现在那些少数民族,除了身份证户口本上注明外,他们身上的其他符号基本都汉化了。
  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怪罪楚国。毕竟历史无法验证我们的推论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给出另一个解释,如果楚庄还在按照原来的方式,灭了陈、郑、宋,那等于迅速唤醒晋、齐、鲁等国,他们会提前联合起来对抗楚国。而参照秦国发展统一的步伐(时间点),此时的楚国还完全达不到可以抵挡联军的实力。内部政权还没有进化到“有方略,能持续”的统一思想来指导统一的步伐。同时,楚国内部的经济实力(GDP)还达不到能和中原一起消耗,维持住持续战争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楚国可能会获得一时的得势,但马上又会被晋齐打败,宋、郑、陈不但会马上复国,连那些以前被灭的国家也会蠢蠢欲动。
  从另一个方面讲,楚庄王的精神文明建设之旅没有能进取中原,却能消化已有的南方地盘。就像是狮子老虎,你吃了那么多,就算你还能杀人,但到时候你不但吃不下新猎物,还会因为奔跑反胃把原来的食物都吐出来。(这个比喻有点恶心,不要脑补画面了)
  文化不能增加武力的硬度,还可能削弱强悍,但是会让你变得更有韧性。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多苦多难,几次要亡,却始终不亡。正是有这条文化绳子把大家串在一起,不放弃,不抛弃。文化的底蕴会让这个民族“多难兴邦”。
  这种韧性也体现在此后楚国的历史进程中,吴国能灭他的国都但亡不了楚国,还能迅速恢复到楚国原来的样子。同样,强大的秦统一天下之后,还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历史没有如果,也就没有好坏。
  只有讨论历史的我们有好坏,才会说人家的好坏。
  楚国的未来就像晋国的未来一样,晋文公看不到,楚庄王也看不到,我们能要求他什么?至少人家在治国上已经做出同代人不可比拟的卓越成绩
 
明星孟优
  国君和领导一样,事情不一定都你亲自去做,就算是去打战,你出场了,但是很少需要你去真刀真枪地杀人。你要做的是管理,是把握局势的大方向,做出判断,做出处理。管理和决策是复杂的过程,一个人的智力和视野毕竟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懂,所以就需要一群智囊。智囊里面装着各种智,接下来就是看你能不能兼听则明了!
  所以,能不能纳谏,纳不纳得准成为一个君王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楚庄王一定认为这个标准不过分,因为他确实是个品质优秀的君王。现在流传下来关于他的许多小故事,这些苛刻的文人能用“自己人”的口气来讲述这些事情,说明他们认可楚庄王。除了楚国中原化给文人带来的亲切感(认同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庄王应该是真得这样做(不靠作秀啊,不靠水军来吹牛)。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文人对他的爱,就是历史很少记载他随便杀人。就算是那三年喝酒不上班,也只是在门口写了几个字用来吓人,并没有真正杀了谁。
  不随便杀人说明他会善待人。
  楚庄王有这样的性格和观念,身边很快会团结一批能臣良将,如用虞丘子、子孔、孙叔敖、子重、子反、蒍贾、伍参、申叔时、申公巫臣等,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不止流传的这些人。
  据说,楚庄王在三年娱乐期的时候喜欢了一匹马,就像现在那些贵妇人喜欢阿猫阿狗一样。贵妇人把狗叫成儿子,给它穿衣服,吃标准餐,俨然就是亲身骨肉。楚庄王也差不多,按照大夫的薪酬标准给予这匹马伙食、“衣着”、住所。但是这马没有那个命,没过多久就因为过度肥胖而死去。楚庄王很伤心,就做出了一个很没有道理的决定,真的还要按照大夫的礼仪来埋葬。
  大夫们怒了,你发工资就算了,那反正只是个伙食问题,无非说马的开销和我们一样,现在它死了要按照我们规格来葬,那以后我们就像马一样了?你让**是我们(的样子),那我们便是**了!
  楚庄王也怒了,不服吗?可以,那先葬你,然后再葬马。这样就不会发生什么“以后你们像马一样”,而是马像你们,满意吗?
  晕,这不是一样吗?考我们逻辑诡辩,直接说谁反对就杀谁不就可以了?考逻辑我们不怕,我们怕的是考胆量。
  大家就不敢说了。
  从后来楚庄王的雄志来推理,这些爱马、葬马什么的都不是最终的文章,他的本意是要借着马的事件实践自己的权威,测试一下朝野。
  大夫臣服了,楚王很满意,接下就可以找个台阶收场了!
  这个时候一个叫孟优的戏人(《史记》的名人)跑过来大哭,说自己也爱这匹马,太心痛了!
  楚庄王很奇怪,我自己是真是假都不知道,你这么搞得比我还悲痛。(演戏本来就是演员的本质工作,拿手就来)就问他什么意思?
  孟优说,我们楚国地大物博,钱都花不完,为什么只是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这匹马呢?应该用国王的礼仪才对。
  楚庄王听后,才知道老孟原来在这里等着,用软手段在这里等,以其人之道反制其身。楚庄王为了避免“身”被继续制,就只好收回命令。按你说的,以后我死了不也是要像**安葬吗?这个孟优厉害,借力发力,解题发挥,人家用没有反对的方式反对。我也不用杀他了!我也可以借此收手了!
  那就按照传统的葬礼来吧!可以炖汤吗?!
  双赢!
  马:想不到冰火两重天的故事除了我的心情外,还有肉体。
  因为楚庄王有一个“化蛹成蝶”的蜕变过程,所以受到文学、艺术、戏剧的喜爱,这样的故事就像背景音乐一样,很多,会很默契地配合着他的转变,就算其中有夸张或者张冠李戴的可能,也无需计较了。就不再一一举例了,现在来点比较实在的。比如,兴修水利。
  春秋时候,农业为王,所以水利直接关乎国力。楚庄王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军政一体的国家一直都很重视后勤保障。楚国能围困宋国九个月,说明其有强大的后勤补给,充足的粮食和完善的运转机构。要知道前方一个战士的口粮,你运输过去要消耗几倍的代价(就算是快递员,也要吃饭啊!)。所以,家里有没有粮食,很重要,而要生产粮食,有没有水利,更重要。
  楚国在楚庄王期间建设了著名的灌溉工程--期思陂、芍陂。他们就像都江堰一样,通过调节水位既可防下游水涝,又可供下游灌溉,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加上修建的云梦大泽水库等,这些工程使得楚国的耕种面积扩大,而且接近水源,土地肥沃。
  这些功绩,能记在楚庄王名下,也算是他的幸运,因为他遇见了一个天才,孙叔敖。
 
楚有孙叔敖
  孙叔敖有个很出彩的故事,足于让他一出场就自带光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外出,高高兴兴玩耍去,却哭哭啼啼回家来。他的母亲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今天外出时候看见了一条双头蛇,听说看见双头蛇的人不久就会死去。他母亲又问那只双头蛇呢?孙叔敖说,他怕以后再有人看见,就把他打死了埋起来。
  他母亲说,我听说暗中助人的人,上天对他必定有善报,你一定不会死。
  自己都要死了,还会想到别人。高尚的品质没的说了,这么出彩的故事必将感动楚国!
  果然,孙叔敖不但没有死,还获得了一堆点赞的群众,并由此开始最后还做到了楚国的令尹。
  双头蛇:到底是谁说见过我的人会死?明明是见过孙叔敖的蛇会被打死好不好?
  这确实应该是谣言。其实,日常生活中,除了有关于双头蛇的谣言外,还有一些关于帅哥的谣言。我们的艺术情怀常常习惯认为能做出如此英雄举动,获得一堆点赞的孙叔敖应该是帅哥?其实不是!帅哥只是观众们的一厢情愿。实际上孙叔敖个头不高,头发稀少,两条腿还有点不一样长。
  当然这种相貌也符合奇人的特征。难到正是因为比双头蛇的相貌还奇特(都两个头了),所以这条双头蛇克不死他?
  那就“大难不死必有厚福”吧!
  获得了大家支持的孙叔敖快速取得了一定的威望,大家都愿意听他了,那他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然,此刻他的理想还不是去楚国朝廷做官,而是兴修水利。他曾经向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可能是某个比较有技术天分的农民伯伯)学习了水利工程的知识,但一直没有机会运用。现在可以带着大家试一试身手了。
  孙叔敖所在的地方是河南省固始县期思,这里在当时还比较“穷山恶水”,地理环境太过天然,雨量多的时候就涝死,没下雨的时候就旱死。所以,孙叔熬就带领大家修建了一个陂,把上游河流的水位抬高,并开了一条渠引导到平原,这样没有下雨的时候就有水可以灌溉,下大雨的时候也可以排涝。这个有点类似都江堰功能的水利工程给楚国形成了雩娄(念鱼楼)灌区,大大提升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造福子孙的事情自然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孙叔敖的名声越来越大,良性循环,带来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不久,孙叔敖又捣腾了一个更大的水利工程,建个水库,形成了云梦大泽。之后,他的名声终于传到了郢都,楚庄王听见了!
  楚庄王说,这样的人不能只是造福一方,应该要造福一国。
  那时候,中原的人民没什么见过大海,就认为这样的大水库应该可以叫海了,有点类似于云南的洱海意思,于是,就形成了传说中的“孙叔敖举于海”。这“海”就不是现在大海的“海”,水都不是咸的!
  故事有点*丝逆袭的样本。一个家庭普通、相貌普通的孙叔敖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成为楚国令尹,太励志了。说努力那是必须的,说相貌普通也有可能,只是家庭,其实还真不普通。
  来到固始期思之前,孙叔熬是住在郢都。他叫孙叔敖之前是叫蒍熬。实际上,他的祖父是做到楚国令尹的蒍吕臣,父亲就是那个成功预测成得臣兵败城濮之战的蒍贾,楚国的工正,司马(对应中组部部长,中纪委书记)。只是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楚庄王初年为了压制若熬家族,起用了蒍家和屈家进行制衡,虽然蒍贾弄死了斗般,但不久自己也被斗越椒弄死了。
  蒍贾死后,他的妻女就跑到了固始这里,隐名埋姓,儿子蒍敖,子孙叔,就直接叫孙叔熬,不蒍了。此时的孙叔熬已经20多岁了,一去没多久,就开始修期思陂。
  所以,那些说孙叔熬出身平民,举于海的人,有点断章取义的感觉。
  这也解释为什么他在水利方面那么厉害?这其中有他个人关于水利知识的天赋和勤劳努力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他带着上流贵族的知识储备来到基层,接受了当地无名氏丰富经验的传授,相当于练功的大侠打通了任督二脉,有内有外,相结合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下基层,到广阔的农村去,你会大有作为。
  回来后,就提拔。而且一提就涨停,直接做令尹。
  当然这种经历不是对每个人都能适用,我们就不敢再用“举于海”劝大家都去农村。大家手中的牌不一样,不能只看一张。
  登上楚国权力顶峰的孙叔敖也没有忘本,很快就开始了一个新的伟大征程,修建芍陂(念切杯)。在大别山,根据西、南、东三面高而北面低的天然优势,在北面修建了一座陂,蓄水成大型水库,直接造福安徽境内寿县等4.2万公顷良田,因为这个工程经过芍亭,所以就叫芍陂。这个工程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2015年还被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这便是所谓 “沧海变桑田” 的故事,原来的灾区现在变成了富裕区,动辄跌停的垃圾股现在一言不合就拉个涨停。
  而且,做到令尹的孙叔敖理想没有变,谦虚谨慎的性格特点没有变,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没有变,甚至因为经历了家族的起起落落后,显得更加成熟。还有一个没有变,那就是处世处事因势利导的理念。这是治水的理念,也成了他治国的理念。
  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老百姓和水其实是一个道理。所以能治水的老孙一接收治国就能融会贯通,很快就赢得良好口碑。
 
楚国富裕了,楚国人有钱了,楚庄王觉得应该叫老百姓们把马车修的高大一点,夏利换奔驰,至少也要奥迪,就准备下一道命令想修改车辆建造标准。孙叔敖建议说,你这样强迫人民改变自己的习惯,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不如我们把街道两头的门槛修高一点,这样小的车不好过去,人们自然会选择大一点的车。楚庄王觉得有道理。果然,不久,大车就在楚国街道上流行起来了。
  马:大爷的,敢情不是你来拉!
  通过修改《交通法》达到换大车的虚荣后,找到爆发户感觉的楚庄王又觉得楚国的钱币制作的太小,不够大气,难于体现我楚国作为产铜大国的气派,就要求把原来2厘米直径的一元铜镚儿,统一换成3厘米。这样磨在手里多有感觉啊!
  但是,楚庄王没有听到别人对他的赞赏,反而是埋怨。孙叔敖解释说,你把铜板变大了,商人都吃亏了,这个市场都乱了。不能在这样下去了。
  是啊,谈到钱的问题,老爸都没得商量。
  不该硬顶着人民干啊!更何况还是谈钱伤感情的事。
  楚庄王就赶紧改回小钱币。经济这门道很深,因为商人很奸。你一个只会打仗、好学周礼的楚王确实不在行,更不要说还涉及到金融,通货膨胀啊什么高端概念!
  楚国强大了,楚王可以膨胀,通货却不膨胀。实际上楚庄王也是明白人,这颗自我陶醉的小内心也只在国内耍耍,要到了中原那就变得非常谨慎。尤其是面对晋国这样大国,所以在邲之战之前,在打与不打的节点前,楚王很犹豫。他十分信赖令尹孙叔敖,毕竟这几年,在治理楚国上,孙叔敖从农业入手,再到各项朝政,搞得井井有条。
  一个人的威信和说服力不是一天就能获得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几千个日日夜夜,辛辛苦苦赞出来的人品。这就是孙叔敖的成长之路,所以到了今天才会让楚庄王力排众议,接受孙叔敖的建议,撤兵。
  但是在撤兵的路上,楚庄王又因为伍参的建议做出了新的判断,决定还是回去与晋国干一架。
  十分难得可贵的是,孙叔敖并没有因为楚王不听自己的建议而故意赌气。这是真正的忠臣,事前尽力说,给王足够的信息和分析,辅助王做出判断,不管有没有采纳。在王决定后,事中都要尽力做,努力实现王的意图。
  忠臣的孙叔敖这么说也这么做,所以继续跟着楚王去打晋国。并且在关键的时候建议楚王趁势一鼓作气直接进攻,直接促成打败了晋国的邲之战。
  这才是真正的尊重领导。不是现在泛滥的民主思想下,说领导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会尽力说服领导,如果领导最后不听,就用真理在手中的勇气坚持自己意见。然后还能继续说什么自己尊重领导?这是自私到都不知道自己的自大,扯什么蛋?
  其实,孙叔熬在邲之战中的建议也都有治水思想的痕迹。他认识到战场上士兵的一鼓作气势如虎的壮举,应该是和溃坝决堤的水流有一样的画面?这还是水利专家的胜利。所以,老师总是叫我们好好学习,终身受益。你真不知道自己学的东西什么时候会用到,甚至用到了你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会想到这一出,石头蹦出一只猴子,你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这是学习的量变到了运用的质变。
  所以,思想的闪光常常要“送”给那些打通任督二脉的学霸,因为他们已经融会贯通,一通百通。通过治水,了解自然,理解自然,参透万物,进而到结合自己家族的兴衰成败,孙叔熬在对待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政治生涯(生命)也有一致的态度。
 
中华有孙叔敖
  顺势而为,而不是动辄“人定胜天”改变自然;理解官场、权力,顺势而为,而不是说别人错,自己对,然后还得理不饶人。
  当时有个叫狐丘的老人跟孙叔敖说,你做令尹有三利,有高爵位、有强权力、还有富钱财。但是,三利的同时也有三害,你爵位高,别人没有,就会被人嫉妒;有权力分割就容易与君王形成矛盾,招来楚王猜忌;有财富,消费层面会比较高,就容易引起别人的怨恨。
  这是一个事实,如同大自然的山一样矗立在每个权臣的面前,这是由人的本性形成的社会形象,任何人都无可避免。
  如同两千年后,黄炎培问毛 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孙叔熬思考片刻,回答这位老人说,爵位给我尊贵的地位,但是我会用卑下的心态去对待人,消除他们对我的嫉恨;权力给我断事的机会,但是我会更加谨慎小心,不越过边界,消除君王对我猜忌;财富给我有过奢侈生活的机会,但是我习已惯清贫的生活,会尽量将楚王的赏赐分给别人吧,消除他们对我的怨恨。
  总结起来,这种处世哲学,就是迁就!平易近人一样可以让你显得尊贵但不盛气凌人;依礼行权一样可以让你实现抱负但不专权独断;乐善好施一样可以让你温饱愉悦但不仗势欺人。这种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不过,孙叔敖做到了!至少第一步,清廉,他死后连自己的棺材本都没有;其次是和善,他虽然得到了楚王的宠幸,并充分信任,但是他与人为善,哪怕是政见不和,甚至家族仇恨,也未见到其有公报私仇的动作。再者就是守礼,礼在当时的地位就如同现在的法,治水,劝农,练军,本本分分,从不拉帮结派。
  因为做到了这些,所以孙叔熬之后,并未在楚国政治上形成了孙氏家族。而其获得的肯定使得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都跟着不再姓蒍,而是成为一个新的姓,孙或孙叔。
  他的儿子严格按照父亲的要求,在埋葬了孙叔敖后,就乖乖回到山里去过农民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在市场卖柴的时候,被孟优偶遇。孟优认出了他,了解情况后,十分震惊,没有想到楚国令尹的儿子居然会如此落魄,就决定帮助孙叔熬。孟优是历史上第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善于模仿人,就花了一段时间专门模仿孙叔熬的样子,在等到孙叔熬儿子肯定后,他就去找楚王。
  在楚王面前,孟优大概是说了一场单口相声,或者是演了模仿秀之类的节目。楚庄王吓了一条,太像了,就问他要不要出任楚国的令尹?这当然是开玩笑,你个说相声的艺术家哪里能妖得住朝堂上那些王公贵族?但孟优却不是用这个理由推脱,而是说外人都在传楚国的令尹不能去当!
  楚王来劲了!为什么我的管家就不能当?
  找死啊?我最好的位置你居然说不想要,不能要?难不成你们都要做楚王?孟优解释说,因为孙叔敖做了令尹后,死了连棺材本都没有,儿子也只能靠砍柴度日。
  楚王一听突然想起来了,原来孙叔敖生前一直拒绝自己的赏赐,不是家里已经有足够财富,而是他这个人不需要财富。但这种事情不能持续下去,否则外面真的以为我们公司的工资这么低,那以后还这么招人才呢?
  个人可以,但制度不可以!
  楚王就把孙叔敖的儿子叫来,要给他钱,大笔钱;要给他地,黄金地皮,但是孙叔敖儿子都拒绝了。楚王就问为什么?他说是自己父亲交代的。楚王说那你也不能就这样一直靠砍柴度日啊!
  你们父子这样是露脸了,全国都说你们好,那我不是被打脸了?
  不要把自己的名誉建立在别人的毁誉的身上。现在有些老人只要儿女一言不合,就要出去,离家出走,独自流浪,你是独立了,自强了,但是就给自己的子女一个“不孝”的骂名压力。
  孙叔敖的儿子感觉事情确实有点像楚王说得那样。就说,我父亲交代,如果楚王一定要赏赐什么,就请你把楚越之间有寝丘给我吧?
  那个地方贫瘠,偏僻,风水不好,名字还难听。总之,最大的特点就是没什么人要!
  孙叔熬不傻,这才是它的忧点,没人争夺,以我儿子的智商和地位才能保得住。
  这么偏远,估计孙叔敖也是找了好久才发现的。
  楚王也理解了,也佩服,就同意了。
  我们现在很难知道,孙叔敖这个选择是不是对的,有多对?因为那块地的贫瘠,没有人去争夺?那是楚国贵族不要,你这么就能确定隔壁爆发户(越国)不要?后面没有记载有人去争夺,那就当做没有了,但也没有记载其子孙后来都有谁了?总之好坏都没有证据了。但是有一点可以推测出来,明哲保身的孙叔敖只是把自己在世的时候做到最好,而不是把楚国的以后做到最好。他这样安排自己的儿子,肯定预见到楚国的隐患,楚庄王一旦不在了,楚国极有可能会发生动乱,而那个时候以自己儿子的智商根本没有办法在复杂的楚国朝野上立足,所以远离才是安全。
  这还是孙叔敖明哲保身的思想延续。
  的确,38岁的孙叔熬去世两年之后,霸主楚庄王去世了。此时的楚国虽然强大无比,但也是危机重重,因为强人楚庄王为了进取中原,把楚国武装到了一个顶峰,军事,经济实力强大意味着各派政治势力也是实力强劲。手里有刀枪,只要一言不合就很容易干起来。楚庄王把楚国当做一张弓拉满起来,不管对向谁,哪个诸侯都怕,这是楚国的巅峰荣耀。但是他还来不及考虑如何继续,或者是放松下来,自己就去世了,于是这个满弓就在对外后,也可能对内,抑或失去了牵制就乱射一通。
  儿子楚共王就深受其害,并且这个害将一直伴随楚国很久。
  楚庄王时代培养起来的权臣所埋伏的内斗隐患,在他去世的第一年就爆发出来了。巫臣在与楚庄王弟弟子重争夺令尹官位失败后,害怕被报复就逃到晋国。但是子重并没有因此而放过他,而是杀了他留在楚国的家人。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巫臣,他就是把自己余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培养吴国上,使得吴国很快具备了袭击攻打楚国的实力。自此,楚国进击中原的步伐彻底停下来了。
  因为吴国,楚国后方不再是稳定的后方。
  别人是屁股着火,楚国是屁股上火了!
  着火你灭了便是,但是上火你就不能吃再吃香喝辣,否则今天灭了,明天就又上火了!
  楚国为此痛苦不堪。
  而晋国却因此又有机会再次崛起,重新夺回霸主。
 
中华有孙叔敖
  顺势而为,而不是动辄“人定胜天”改变自然;理解官场、权力,顺势而为,而不是说别人错,自己对,然后还得理不饶人。
  当时有个叫狐丘的老人跟孙叔敖说,你做令尹有三利,有高爵位、有强权力、还有富钱财。但是,三利的同时也有三害,你爵位高,别人没有,就会被人嫉妒;有权力分割就容易与君王形成矛盾,招来楚王猜忌;有财富,消费层面会比较高,就容易引起别人的怨恨。
  这是一个事实,如同大自然的山一样矗立在每个权臣的面前,这是由人的本性形成的社会形象,任何人都无可避免。
  如同两千年后,黄炎培问毛 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孙叔熬思考片刻,回答这位老人说,爵位给我尊贵的地位,但是我会用卑下的心态去对待人,消除他们对我的嫉恨;权力给我断事的机会,但是我会更加谨慎小心,不越过边界,消除君王对我猜忌;财富给我有过奢侈生活的机会,但是我习已惯清贫的生活,会尽量将楚王的赏赐分给别人吧,消除他们对我的怨恨。
  总结起来,这种处世哲学,就是迁就!平易近人一样可以让你显得尊贵但不盛气凌人;依礼行权一样可以让你实现抱负但不专权独断;乐善好施一样可以让你温饱愉悦但不仗势欺人。这种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不过,孙叔敖做到了!至少第一步,清廉,他死后连自己的棺材本都没有;其次是和善,他虽然得到了楚王的宠幸,并充分信任,但是他与人为善,哪怕是政见不和,甚至家族仇恨,也未见到其有公报私仇的动作。再者就是守礼,礼在当时的地位就如同现在的法,治水,劝农,练军,本本分分,从不拉帮结派。
  因为做到了这些,所以孙叔熬之后,并未在楚国政治上形成了孙氏家族。而其获得的肯定使得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都跟着不再姓蒍,而是成为一个新的姓,孙或孙叔。
  他的儿子严格按照父亲的要求,在埋葬了孙叔敖后,就乖乖回到山里去过农民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在市场卖柴的时候,被孟优偶遇。孟优认出了他,了解情况后,十分震惊,没有想到楚国令尹的儿子居然会如此落魄,就决定帮助孙叔熬。孟优是历史上第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善于模仿人,就花了一段时间专门模仿孙叔熬的样子,在等到孙叔熬儿子肯定后,他就去找楚王。
  在楚王面前,孟优大概是说了一场单口相声,或者是演了模仿秀之类的节目。楚庄王吓了一条,太像了,就问他要不要出任楚国的令尹?这当然是开玩笑,你个说相声的艺术家哪里能妖得住朝堂上那些王公贵族?但孟优却不是用这个理由推脱,而是说外人都在传楚国的令尹不能去当!
  楚王来劲了!为什么我的管家就不能当?
 
 找死啊?我最好的位置你居然说不想要,不能要?难不成你们都要做楚王?孟优解释说,因为孙叔敖做了令尹后,死了连棺材本都没有,儿子也只能靠砍柴度日。
  楚王一听突然想起来了,原来孙叔敖生前一直拒绝自己的赏赐,不是家里已经有足够财富,而是他这个人不需要财富。但这种事情不能持续下去,否则外面真的以为我们公司的工资这么低,那以后还这么招人才呢?
  个人可以,但制度不可以!
  楚王就把孙叔敖的儿子叫来,要给他钱,大笔钱;要给他地,黄金地皮,但是孙叔敖儿子都拒绝了。楚王就问为什么?他说是自己父亲交代的。楚王说那你也不能就这样一直靠砍柴度日啊!
  你们父子这样是露脸了,全国都说你们好,那我不是被打脸了?
  不要把自己的名誉建立在别人的毁誉的身上。现在有些老人只要儿女一言不合,就要出去,离家出走,独自流浪,你是独立了,自强了,但是就给自己的子女一个“不孝”的骂名压力。
  孙叔敖的儿子感觉事情确实有点像楚王说得那样。就说,我父亲交代,如果楚王一定要赏赐什么,就请你把楚越之间有寝丘给我吧?
  那个地方贫瘠,偏僻,风水不好,名字还难听。总之,最大的特点就是没什么人要!
  孙叔熬不傻,这才是它的忧点,没人争夺,以我儿子的智商和地位才能保得住。
  这么偏远,估计孙叔敖也是找了好久才发现的。
  楚王也理解了,也佩服,就同意了。
  我们现在很难知道,孙叔敖这个选择是不是对的,有多对?因为那块地的贫瘠,没有人去争夺?那是楚国贵族不要,你这么就能确定隔壁爆发户(越国)不要?后面没有记载有人去争夺,那就当做没有了,但也没有记载其子孙后来都有谁了?总之好坏都没有证据了。但是有一点可以推测出来,明哲保身的孙叔敖只是把自己在世的时候做到最好,而不是把楚国的以后做到最好。他这样安排自己的儿子,肯定预见到楚国的隐患,楚庄王一旦不在了,楚国极有可能会发生动乱,而那个时候以自己儿子的智商根本没有办法在复杂的楚国朝野上立足,所以远离才是安全。
  这还是孙叔敖明哲保身的思想延续。
  的确,38岁的孙叔熬去世两年之后,霸主楚庄王去世了。此时的楚国虽然强大无比,但也是危机重重,因为强人楚庄王为了进取中原,把楚国武装到了一个顶峰,军事,经济实力强大意味着各派政治势力也是实力强劲。手里有刀枪,只要一言不合就很容易干起来。楚庄王把楚国当做一张弓拉满起来,不管对向谁,哪个诸侯都怕,这是楚国的巅峰荣耀。但是他还来不及考虑如何继续,或者是放松下来,自己就去世了,于是这个满弓就在对外后,也可能对内,抑或失去了牵制就乱射一通。
  儿子楚共王就深受其害,并且这个害将一直伴随楚国很久。
  楚庄王时代培养起来的权臣所埋伏的内斗隐患,在他去世的第一年就爆发出来了。巫臣在与楚庄王弟弟子重争夺令尹官位失败后,害怕被报复就逃到晋国。但是子重并没有因此而放过他,而是杀了他留在楚国的家人。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巫臣,他就是把自己余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培养吴国上,使得吴国很快具备了袭击攻打楚国的实力。自此,楚国进击中原的步伐彻底停下来了。
  因为吴国,楚国后方不再是稳定的后方。
  别人是屁股着火,楚国是屁股上火了!
  着火你灭了便是,但是上火你就不能吃再吃香喝辣,否则今天灭了,明天就又上火了!
  楚国为此痛苦不堪。
  而晋国却因此又有机会再次崛起,重新夺回霸主。
 
第六篇 结束!谢谢,还有第七篇继续自娱自乐了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0:41:21  更:2021-07-08 10:46:0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