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春秋战国 -> 『八卦战国』越八越文化 -> 正文阅读 |
[春秋战国]『八卦战国』越八越文化[第8页] |
作者:o弘毅o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我来谁惊艳 |
【哥不是完美吹。只是看不惯某些流浪者,有家不回,鸠占雀巢】《最新改良版》 |
137 专利大法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厉王看中荣夷公和虢公长父并随后重用两位,期待的是他们『巨能捞』这一技能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但同时失去的却是维持政治秩序基本的道义。 厉王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擅自打破原有的秩序秩序,弃用『旧章旧臣』这一举动得到朝中强烈的反对声音,包括召公还对此事专门发表评论,『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表达的是召公的不满与失落。 但是这些反对的声音与厉王对财富的渴求一比起来,实在是显得太过苍白。有吃有喝有钞票,这才是穷惯了的厉王所追求的美好…… 很快,荣夷公辅佐厉王并开启『巨能捞』模式,他的办法是推行『专利』。 这个办法实在是好啊,在我们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随随便便一个能被市场认可的专利那都是价值千金,荣夷公要是研发出一堆的专利,钞票滚滚而来的好日子估计马上就会到来。 不过问题是在西周时期,『商人』这一职业虽然已经出现,但一来这个职业的人数非常少,他们能够贩卖的货物比如有丝绸、布匹、粮食、牲口以及木料等这些平民百姓所需要的物资; 二来商人们的聚集地『市』规模还非常小,想靠摆地摊一样的商业交易混口饭吃难度还是显得比较大。 『商不出则三宝绝』,说明周人已经意识到商人们对粮食、器物、财富这三宝流通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不过商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在平民市场需求还不够大的情况下,他们把目标瞄向了高端市场,也就是那些贵族阶级。 珠宝、玉器以及珍贵毛皮等奢侈品成为商人们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而商人为贵族阶级带来的便利也开始显得十分重要,只是钞票这个概念在这个时期还比较淡薄。 『以物易物』成为交易的一种常态,当然,原始比如用贝壳作为交易的媒介在商周就已经出现,再往后一点的话,铜制的『贝币』也慢慢出现并流通于市场。 到这里我们想说的是,西周时期的商业及市场还处于原始萌芽状态,想通过推广知识产权大搞『专利』来获利是行不通的…… 那么,我们就要重新解读上级的『专利』政策。 专利,对于周天子而言,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 荣夷公的专利又该如何体现呢? 很快荣夷公就发话了,既然天下的土地都贵周天子所有,那么天下的山川河流、湖泊沼泽同样也归周天子所有。 同理的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通通都是周天子的私人财产。 荣夷公这话听起来似乎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区别也不是很大啊,那么他用这个旧瓶又是装的什么新酒呢? 荣夷公又发话了:『既然这山林川泽的物产是周天子的专利,那么像砍柴啊、捕渔啊、打猎啊这样的行为自然就是违法的了,国家即刻开始要封山占水,禁止一切这样的非法行为,否则严惩不贷……』 这下问题就大了去了…… 以前那些指着捕鱼抓虾的百姓突然被断了生路,于是彻底抓瞎了。各个诸侯老大也不高兴了,说好的永久使用权,厉王这是摆明开抢,并且吃相也实在太难看了点。顿时朝野上下怨声四起,明里暗里纷纷咒骂厉王。 不过实践却证明,荣夷公这样的专利行为是非常有效的,厉王将资源强行垄断很快便为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实践同样也证明,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可怕的,厉王集全天下的财富于一人,他倒是爽了,其他人怎么办? 捞钱捞到手软的厉王说:爱咋办咋办…… |
排名:2806 |
前两章就开始想女人了,13岁,,啧啧,种马的节奏啊 |
排名:2790 |
我来谁惊艳 |
排名:2771 |
楼楼写到后面,故事里的人竟没几个认得的,看的略艰难,看来我的历史是需要补补,给楼楼树个大拇哥,太赞! 「另,小伙伴们快来,此处有好帖」 |
还有一事问楼楼,可以讨论剧情吗,就是回复相应的楼^_^ |
排名:2760 |
2739 |
操 |
继续 |
排名:2733 |
142 再谈共和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的话,『共和行政』在西周的政治发展中,具有着十分重要历史意义,并且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即便我们把这件事情放到整个大中华的历史进程上来看的话,它也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不过即便由此大中华进入到信史时代,其实仍然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历史终归由人书写,各方面的原因会使得写的人未必完全忠实于历史本身,并且文字也并不能承载历史的全部,所以我们看到的历史并非完整,或者真实。 比如说,我们对共和行政虽然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但其中一些具体细节却仍然扑朔迷离,争论已过千年。 传统一派的观点认为,因为共和行政也被称为『周召共和』,因此共和元年起西周由召公、周公二人共同行政,维持政治秩序的稳定。 这里『共和』二字被看做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组织形态。 但是随着各种文献以及青铜器铭文资料等相对越来越丰富,后来人对共和二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越来越多资料的支持下,共和二字更多被认为单指一个人,也就是我们提到的卫武公。 召公与周公之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召公相对更加活跃,但从国人暴动随后召公不得不牺牲自己儿子来保全太子姬静的情况可以清晰的看到,召公的能量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周朝的政治体系。 于是在这种局面下西周需要一位威望很高的人站出来作为旗帜,这个人便是卫武公,也就是『共伯和』,共和二字指的便是共伯和本人。 名义上,共伯和是厉王出逃时期西周的最高级别领导,不过具体负责处理行政事务的人还是召公和周公。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共和二字也就没有我们现在『共和国』中的共和这么深刻的含义。 通过共和行政我们可以看到,西周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实际上走向了一条逐渐衰弱的道路,天子独大的局面已经有慢慢向诸侯做强做大发展的趋势,宗法制与礼乐制则在中间维系着微妙的平衡。 作为天子,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耀,哪怕实力本身在不断萎缩,但历史地位始终摆在哪里,所以即便后来周王室落魄到被『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大多数时候敢直接对天子的下手诸侯还是相当少。 我们往好了看的话,共和行政至少并没有直接就宣判周王室政治命运上的死刑,而是在政治与社会形势危急的情况下暂行代管维持着周朝稳定运转,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十四年。 从共和元年到共和十四年,对于西周的王室而言这是非常悲催的十四年,厉王被撵到山西挖煤去了,太子也只能眼巴巴的望着他人打点朝中上下。这十四年里,周朝一直处于没有天子的真空期。 不过远在彘的厉王还是下定决心改变这个局面,他要让周王室的后人重回政治舞台的中央,他要洗刷这段真空期为周王室所带来的耻辱。 于是厉王要放大招了。 厉王的大招是这样的:深呼吸,一二三,断气。 哦豁…… 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 厉王的死立刻打破了既有的共和行政格局。 周天子驾崩,正牌太子姬静在召公家也逐渐成人。在礼法制度的规则下,在召公、周公以及众诸侯的支持下,姬静正式成为西周以来第十一任天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宣王』。 宣王接下来的表现给了我们一个难题:宣还是不宣。 |
排名:2713 |
|
排名:2696 |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 |
最近更新的节奏可能不会太稳定 抱歉 |
145 鲁国之乱 鲁懿公以少子的身份成为国君,在整个西周时期这都是不多见的事情,不多见的原 因很简单,这是严格嫡长子继位制度后政治上的一个大忌。 宣王因为对鲁懿公的偏爱,终于还是导致了这样不合礼仪的事情成为既定事实,这件事情对他自己的声望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鲁懿公来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哪怕是国君,其实也未必就是件好事。 废长立幼,于礼不合,尤其是在鲁国这样礼法制度贯彻落实比较好的诸侯国,鲁懿公继位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拥护。 鲁懿公九年,宣王二十一年,出大事了…… 到这年的时候,鲁懿公的长兄公子括已经去世,不过公子括的儿子『姬伯御』长大了。 想想死去的老爹,又看看在位的叔叔,伯御心里闹别扭了,原本他才是最应该成为鲁国国君的人,但以后很可能这些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伯御集结自己的势力作乱并顺利拿下鲁懿公。 与此同时,伯御原本计划顺便拿下自己的另外一个叔叔『公子称』以绝后患,好在公子称得到消息及时逃脱。 经此一乱,鲁懿公阵亡删号,伯御又回到了他所期望的位置,代号『鲁废公』。 有命赚钱是好事,问题是还得有命去花,有命当国君也是好事,问题是还得有命去指点江山…… 宣王强行任命鲁懿公,破坏了鲁国的政治体系,也把鲁懿公放在了靶子的中心,最终带给鲁懿公的只是一场灾难。 喜欢一个人有错么? 也许没错,但是因为喜欢,宣王把曾经的公子戏推向的却是一条不归路。 更为悲剧的是,鲁废公从一开始也就注定了成为这场风波中的牺牲品。 按照他正常的成长路线,伯御只需要健健康康成长,顺利的等他的老爹下班,他就能够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鲁国。 可惜的是,鲁懿公的即位打破了这份宁静,伯御最终只得通过暴力手段来争取他认为原本就属于他的东西。从根红苗正到图谋不轨,伯御还是那个伯御,国君还是那个国君,但毫无疑问的是,伯御心中的国君可不是什么『鲁废公』…… 古语有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十年后,宣王总算想起来为他心爱的公子戏报仇来了…… 宣王三十一年,宣王正式讨伐鲁国,鲁败,鲁废公亡,公子称成为国君,也就是『鲁孝公』。 『废』这样的谥号本身相当少见,对于伯御而言更为悲催的是很多后来人甚至都不承认他的国君地位。 某种意义上来讲,鲁废公的存在是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前奏,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导演不是别人,正是周天子本人。 假如当年鲁武公不去朝见宣王,那么宣王就不会认识并喜爱公子戏; 假如宣王不认识公子戏,那么宣王就不会想着立公子戏为国君; 假如公子戏不当国君,那么伯御对公子戏就没什么意见; 假如伯御对公子戏没什么意见,那么他也不用扭曲到为了当国君改抢; 假如伯御不用去抢国君,那么说不定他会是个三观端正的好国君; 假如伯御是个好国君,那么他也不至于会被宣王讨伐也不会这样死; 那么我们的问题来了,鲁武公这一不经意的朝见弄得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死于非命,你说鲁武公好端端的没事去朝见宣王干什么…… 诸侯国的国君们看到这样悲剧的上演大抵明白了『朝见天子有风险』这样的道理,所以大家也就慢慢不去朝见天子了…… |
还有谁?头晕了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