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春秋战国 ->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 -> 正文阅读 |
[春秋战国]中国古代风俗百图[第3页] |
作者:相思菁灵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七十六 金 货郎担 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 〈货郎担图〉在宋人绘画中有数幅。〈清明上河图〉中即有两架货郎担子;金代有〈乾坤一担图〉明代也有〈货郎担图〉。《梦粱录》中所记挑担卖物者种类甚多:『并挑担卖油,卖油苕、扫帚……瓜、茄、菜蔬等物。』属生菜类;『又有铙子、木梳……与各色麻线、鞋面、领子、脚带、粉心、合粉、胭脂等物。』属小百货类;『又有挑担抬盘架,买卖江鱼、石首……河蟹、河虾、田鸡等物。』属水产品类;以及卖熟食、花草、糖果、玩具等,都有挑贩,『并于小街后巷叫卖。』一般称货郎担,主要指卖小百货之货郎。 |
七十六 金 货郎担 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 〈货郎担图〉在宋人绘画中有数幅。〈清明上河图〉中即有两架货郎担子;金代有〈乾坤一担图〉明代也有〈货郎担图〉。《梦粱录》中所记挑担卖物者种类甚多:『并挑担卖油,卖油苕、扫帚……瓜、茄、菜蔬等物。』属生菜类;『又有铙子、木梳……与各色麻线、鞋面、领子、脚带、粉心、合粉、胭脂等物。』属小百货类;『又有挑担抬盘架,买卖江鱼、石首……河蟹、河虾、田鸡等物。』属水产品类;以及卖熟食、花草、糖果、玩具等,都有挑贩,『并于小街后巷叫卖。』一般称货郎担,主要指卖小百货之货郎。 |
七十七 明 磨镜云想衣裳花想容,宝镜绰约映春风。难见庐山真面目,拨雾还赖老磨工。古代用铜镜照面,用久则不明,需倩工磨之。如遇喜事,为使镜面光洁,也要磨之,如唐王建《镜听词》即有:『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梦粱录》即载有:『修磨刀剪、磨镜,时时有盘街者,便可唤之。』与现今磨刀工相似。 |
七十八 清 拉车卖酒 蒸出佳酿入酒海,驱车赶到围场来。曲香何惧鲸饮量,醉倒猎手卧虎台。 用车载酒在街市卖,唐代已有之。杜甫《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这种车就是运酒或卖酒的车。宋代挑酒桶卖酒,见于《水浒传》中。清代烧锅造酒,多用大型容器贮存;如用高丽纸裱糊大竹篓,涂以猪血,一般为酒篓;可容酒百斤以上者,名为酒海。以车载酒海售酒,多在人数众多场所,如庙会、围场等处。承德离宫藏有清代『长白山老满洲京旗驻防热河兴隆阿』所绘之《围场风俗图》,其中即有大车载酒海售酒之情形。 |
七十九 唐 骑驴打球 吐番马球号波罗,传入大唐靡中国。民间亦好击鞠乐,无奈马少骑驴多。 马球藏语称波罗。在唐初传入长安后,即为皇帝和贵族们所喜好。盛行情况可见《封氏闻见记》。尤其到唐玄宗时,打马球风气大盛。波罗球大如拳头,用坚韧木料制成,内部挖空,外面涂色或装饰。故又称『朱球、画球、彩球、七宝球』等。球杖长数尺,击球一端呈弯月形。球场宽阔平坦,两端各有球门,两队球手骑马入场,打入球门为胜得一筹,将筹插在球门上。当时也有在大街上打球者,也有骑驴打球者。如《逸史》载:李林甫『年二十,尚未读书。在东都,好游猎打球,驰逐鹰狗,每天城外槐坛下,骑驴击球,略无休日。既惫舍驴,以两手返据地歇。』后来也有步行打球者,如王建《宫词》:『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近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
八十一 宋 蹴鞠 一脚踢出天边月,两肩擎起海中星。何叹国足英雄少,当知高手在圆情。 我国古代称踢球为『蹴鞠』,《战国策·齐策》中说临淄富实,『民间无不吹竽鼓瑟、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汉书·霍去病传》注:『鞠,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而戏也。』《文献通考》:『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以左右朋,以角胜负。』据《蹴鞠图谱》载无球门踢法:一人或几个人踢称打鞠;二人对踢称白打;三人以上称场户。宋代更重无球门踢球,钱选绘《宋太祖蹴鞠图》,《水浒传》中描写宋徽宗赵佶好踢球可证。当时有许多球社,称『齐云社』、『圆社』;称踢球者为『圆情的』。《蹴鞠谱》中还介绍十种踢法:『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月。』有人或争足球源于中国,正如火药、造纸印刷,如今言之,底气已不甚足矣。 |
八十二 宋 捶丸 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朴通事谚解》中有关于元代大都民俗中『捶丸』的记载:『用有柄木勺接球,相连不绝,方言谓之球棒。球用木为之,或用玛瑙,大如鸡卵。』(也有皮球的记载) 其场地『掘地如碗,名窝儿。或隔殿阁而作窝,或于阶上作窝,或于平地作窝。人打球儿,先掘一窝儿,后将球儿打入窝内。』盛球棒的器具,称为『提揽』,筐上有圆圈,用手提携。在宋代绘画有小儿《蕉阴捶丸图》;成人亦有捶丸活动,《续夷坚志》:〔京娘墓〕:『他日寒食,元老为友招,击丸于园西隙地。』最早系用小木棒击球。可能至元代有所改变。按捶丸的形制,就是高尔夫球之祖源。而《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没有高尔夫球起源记载,只说最早1457年 (明代)苏格兰禁止高尔夫球。 |
八十三 明 妇女踢球 阳春三月小桃开,笑语飞过百花台。五彩毛团翻上下,原是双娇踢球来。 汉代即有女子踢球运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便有女子踢球形象。《文献通考》:『宋,女弟子队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明王誉昌《崇祯宫词》:『锦罽平铺界紫庭,裙衫风度压婷婷。天边自结齐云社,一簇彩云飞便停。』明代画家杜堇绘有『仕女蹴鞠图』,画中三位妇女在踢一白色大球。明钱福有《蹴鞠》诗:『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煞长安美少年。』清代年画中仍有戴花帽缠足妇女踢五彩球之形象。 |
八十四 明 放纸鸢 巧糊彩画飞蹁跹,乘风起舞绿杨天。影驰碧空飘双带,又送红灯到上边。 《朝野佥载》:『鲁般者,尝作木鸢乘之而飞。』元代诗人谢宗可《纸鸢》:『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清代诗人描写放风筝:『槐榆舒绿柳含青,阵阵东风拂面生。最是儿童行乐事,置身檐瓦放风筝。』『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北京称风筝为『鹞子』;缚竹笛于风筝背上,因风播响,称为『鹞鞭』。据说初春的风,由下往上刮,过清明风则不稳;故易吹落。 |
八十五 清 打陀罗 冰上乐兮鞭陀罗,随风旋转呼如何。貂帽锦靴小阿哥,明年跃马金盘陀。 陀罗,又作陀螺,《通俗编》:『陀罗者,木制,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掣其鞭则转,顶光旋旋,影如不动也。』北方正月,天气正寒,儿童多在冰上打陀罗,俗称『冰嘎』。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打陀罗》:『清明佳节柳条拖,放学儿郎手折多。早送爷娘上坟去,好寻闲处打陀罗。』此指在平地打陀罗也。 |
八十六 汉 六博 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只缘获筹心欢悦,废寝忘食仍嗜迷。 六博在汉代流行。出土汉俑即有二人对坐六博者。鲍宏《博经》:『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鱼两枚。博时先掷采,后行棋。棋到水处则食鱼,食一鱼得二筹。更多具体玩法,已失传。 |
八十七 唐 双陆 桐阴对坐品香茗,一局双陆赤与青。掷骰滴答如铜漏,深宫又闻小尨声。 双陆是古代一种棋类游戏,有固定长方形盘,上画左右各有六路,双方分黑白各十五个马子,状如保龄球的小木棒。马子按规定在盘边摆放,双方轮流掷骰子,按点多少移动马子。白马子自右向左,黑马子自左向右。马子先出尽者为胜。晚唐反映宫人生活的绘画中有打双陆的形象。 |
八十八 汉 弄剑与踏杯舞 壮夫弄剑不弄丸,上下青光慑人寒。长袖应随笙鼓乐,跳踏圆杯舞君前。 四川出土汉画像砖中百戏部分有『跳丸』或称『弄丸』者,一男子赤上身,双手上举,空中有五个圆球,加其手中一球当为六球。汉代壁画百戏中亦有一人在弄六丸、梳髻着衣,似为妇女。沂南汉墓石刻百戏中一赤上身男子,所弄为四把短剑。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又南阳画像石中有长袖舞女在五个杯上舞蹈之状;荥阳出土汉代陶楼所绘人物中,亦有长袖舞女在五个覆杯上舞蹈的形象。这些可视形象证实:我国的杂技在两千多年前便有了相当高超的水平。 |
八十九 唐 西域歌舞 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吹奏何必琼林宴,市间到处闻管弦。 隋唐时期,西域文化包括宗教(如景教、祆教)、服饰 (如胡服翻领窄袖)、饮食 (如胡饼、烧饼)、绘画、歌舞、音乐及乐器等一起传入长安。音乐主要有龟兹乐、天竺乐、疏勒乐、安国乐等。乐器舞蹈也随之而流行。著名的『胡腾舞』出自石国;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胡腾》诗:『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李端《胡腾儿》诗:『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又有『胡旋舞』,出自康国;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胡旋女,出康居。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出土唐三彩中有穿舞服的舞伎俑,唐墓壁画中也有舞女张臂作舞形象。 |
九十 宋 瓦子内说书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说话者谓之舌辩,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且小说名:「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发发踪参之事,有谭谈子……等;谈论古今,如水之流。谈经者,谓演说佛书。又有说诨经者,……讲史书者,谓讲说《通鉴》、汉、唐历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所谓『四家数』即对曲艺说话的分类:小说、讲史、谈经、诨话。银字儿指演出前先吹银字管乐而得名。烟粉指烟花、爱情故事;灵怪指神鬼故事;说诨经指滑稽说唱。 |
九十一 宋 傀儡戏 村头齐观耍傀儡,搬演故事又一回。载歌载舞赖提举;博得欢笑落夕晖。 《东京梦华录》中已载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等名目。《梦粱录》:『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如悬线傀儡者,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故事也,今有金线卢大夫、陈中喜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线者尤佳。更有杖头傀儡,最是刘小仆射家数果奇,其水傀儡者,有姚遇仙、赛宝哥、王吉、金时好等,弄得百伶百悼。兼之水百戏,往来出入之势,规模舞走,鱼龙变化夺真,功艺如神。』 |
九十二 金 酒楼唱曲 路歧天涯沦落人,酒楼赶座唱清音。不入勾栏打野呵,瞽女弹词说陶真。 耐得翁《都城纪胜》:『诸色路歧人在此作场。』路歧人指歌唱卖艺者。《武林旧事》云: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耍场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即露天卖艺,或称『打野火』。《尧山堂外纪》载:杭州瞽女唱小说评话,谓之『陶真』。 |
九十三 清 高跷 丰年高跷扮秧歌,水浒英雄摹演多。文武两班分丑俊,挥扇敲鼓打手锣。 清代高跷,俗称秧歌。较早组成的内容,系表现《水浒》男女英雄人物;分丑、俊两班;以执器来分,则左棒武松,右棒张清,渔翁阮小二,樵夫石秀,丑鼓时迁,俊鼓杨雄,丑锣顾大嫂,俊锣孙二娘,丑扇王英,俊扇扈三娘。其后加入青蛇、白蛇、许仙、丑婆、傻儿等,乃进入二十世纪之事,早已失却歌颂梁山英雄之传统矣。 |
九十四 清 子弟书 太平歌词子弟书,开篇妙语似连珠。单弦牌曲八角鼓,风送时调满京都。 清代初期,出征的八旗子弟采用俗曲、巫歌等曲调,填词演唱。传说乾隆时凯旋的阿桂部军士即用八角鼓击节,演唱这些俗曲以颂武功,又传说军士乘骑入京,以鞭击镫,边行边唱天下太平,谓为太平歌词,京城为之轰动。后以此八旗子弟军乐为基础,形成以八角鼓伴奏的说唱形式『八旗子弟书』。八角鼓为满族乐器,传说由八旗的八位首领各献一块好木料镶嵌而成。李镛在顾琳《书词绪论》序中说:『辛亥夏(乾隆五十六年)旋都门,得闻所谓子弟书者。』《天咫偶闻》:『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轫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子弟书在文人参与下,提高其艺术含金量,创作许多曲目。清末,子弟书由盛转衰,其曲本被北方各种大鼓所采用;部分曲调亦被借鉴和吸收;有的曲牌仍保留在单弦唱腔之中。 |
九十五 清 太平鼓 太平年间太平鼓,边打边唱边起舞。宛转九腔十八调,祭祖敬神求多福。 太平鼓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汉族很早即有,宋代称打断,明代称太平鼓。鼓呈桃形,蒙以羊皮或多层高丽纸;或呈圆形,鼓边缀以绒球,铁柄下打成环中套环之形。一是源于满族萨满祭祖跳神时用之单鼓、呈椭圆形,蒙以马、驴或羊皮。清何耳《燕台竹枝词》:『铁环振响鼓蓬蓬,跳舞成群岁渐终。见说太平都有象,衢歌声与壤歌同。』 |
九十六 清 盲人走街卖艺 命运乖舛苦盲人,学得数术养自身。风吹雨淋街巷走,难免饥寒守清贫。 《尧山堂外纪》载:杭州瞽女唱小说评话,谓之『陶真』。旧社会盲人,一般只有两种职业:曲艺或算命。曲艺包括时调小曲、著名唱段、长篇评弹等;算命包括批八字、合婚嫁娶、细批流年等。兼业曲艺者携带三弦;专业算命者,敲小锣,锣名『报君知』;或吹横笛或打竹板。 |
九十七 唐 刺青 长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竞相比雕青。精刺五彩多奇妙,东传扶桑有遗风。 刺青是古代纹身风俗的遗迹,许多民族都曾有过。古书记载:周代的越人即披发文身。后来民间的刺青已没有上古图腾崇拜的内容。唐代民间特别流行刺青,当时称为『札青、点青、肤札、镂身。』刺的内容有各种图形,文字以及人物佛像等。《酉阳杂俎》载:『荆州街子葛清,自颈以下,遍札白居易诗。段成式尝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札处,至「不是花中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黄夹缬窠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挂缬窠,文绝细。凡札三十余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唐代刺青的技术水平已很高妙,『又有王力奴以钱五千,召工札胸腹为山池亭院,草木鸟兽,无不具悉,细若设色。』《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等皆刺得一身好花绣,说明宋代仍有刺青。宋后便少见。刺青唐代传入日本,迄今仍有满身刺五彩图形者。 |
九十九 明 猴戏 黄毛红臀小胡狲,翻斗爬竿踏车轮。顶盔挥旗羊做马,妆扮美女笑煞人。 汉代画像石中百戏图里有猴戏形象,可知我国驯猴作戏的历史甚早。迄明清时,玩猴者多为谋生之计流浪江湖。玩猴艺人多为一副扁担,挑两个箱子;或牵羊,带助手扛一长十字竹竿。在选好场地后,敲锣引人驻足。一般令猴翻筋斗、担水、走索;或爬高竿;或开箱戴面具,穿戏衣走场。《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马也。』 |
一百 清 斗蟋蟀 底事清闲爱小虫,重价得来藏玉城。交恶皆因争异性,不惜搏斗逞英雄。 《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蛐蛐罐有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之别,佳者数十金一对。』每一罐内须置一小扇面形过笼,作为雌雄蟋蟀交尾的『洞房』。清代北京俟冬至这天以虫会友,进行传统的『封盆』格斗。早年间斗蟋蟀规定:以二十四罐为一棹,斗之前,要先比较蟋蟀的个头大小,同一等级的即大小相当的才放入一盆决斗。两条体重相等的雄性蟋蟀一旦移进斗盆,彼此寻觅『情敌』,相遇后即互相厮杀,战胜的蟋蟀,皆冠以『将军』称号。输赢亦有赌注,一般为数斤月饼或水果,主要在求一乐。 |
收藏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