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三国 ->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 -> 正文阅读 |
[三国]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第8页] |
作者:wowo606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一八五年左右,刘虞为宗正。一八八年,刘虞被迁为幽州牧。 一九五年左右,刘艾为宗正。二一六年,宗正刘艾使持节(皇帝钦赐的持节的使者,使持节的地位高于持节)行御史大夫(暂代御史大夫)封魏公曹操为魏王。《后汉书卷七十二》注袁宏纪(《后汉纪》)曰:“傕、汜绕营叫呼,吏士失色,各有分散意。……宗正刘艾亦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旧故有河师,犹时有倾危,况今无师。太尉所虑是也。’”《裴注三国志·魏书一》裴松之引《献帝传载诏》:“今进君爵为魏王,使使持节行御史大夫、宗正刘艾奉策玺玄土之社,苴以白茅,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十。”从时间上来看,刘艾似乎担任了二十多年的宗正,应该是汉末担任九卿时间最长的人。 |
大司农: 《后汉书·百官志三》:“大司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郡国四时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大司农官秩中两千石,主管全国(除皇室外)的财政和税收,并掌管设在京城的国库和粮仓;曹操执政的时候,大司农还掌管全国的屯田事务(各屯田官均受大司农管辖,具体见下文典农中郎将部分)。 郡国在四季的第一个月(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的初一,必须向大司农上交记有本地税收情况的账簿;如果郡县没有征收到额定的钱粮,大司农会将郡县拖欠朝廷的数目详细地记录在册。靠近边境的郡国,如果请求朝廷调度钱粮,必须先上报给大司农,大司农再根据各郡国的详细情况,调度资源以互相补充各自的不足。以上两点是由大司农直接负责,而其它的任务则由大司农的下属负责。 大司农的前身为周朝时的太府下大夫,秦朝时更名为治粟内史(韩信刚投靠刘邦的时候,被封的官职就是治粟内史),西汉景帝后元年(前一四四年)更名为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一零四年)更名为大司农。魏西晋皆有大司农一职,东晋哀帝时被并入都水使者,晋孝武帝时复置。北齐时大司农的官署被更名为司农寺,大司农被更名为司农卿,后隋唐宋皆为司农卿,元朝为司农(司)卿,明初时将司农寺(司)并入户部,大司农一职也就此消失。《宋书·百官上》:“大司农,一人。丞一人。周则为太府,秦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曰大司农。晋哀帝末,省并都水,孝武世复置。 |
一八八年左右,张驯为大司农。张驯于初平中年(一九一、一九二年左右)在大司农任上去世。《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列传上》:“张驯字子鉨……光和七年,征拜尚书,迁大司农。初平中,卒于官。” 一九二年左右,士孙瑞为大司农。《裴注三国志·魏书六》:“(士孙)瑞字君荣,扶风人,世为学门。瑞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仕历显位。卓既诛,迁大司农,为国三老。” 一九五年左右,朱儁为大司农。同年,朱儁被郭汜强行留在军中作为人质,之后他因为气愤所以发病而死。《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汜留杨彪……大司农朱儁、将作大匠梁卲、屯骑校尉姜宣等于其营以为质。朱儁愤懑发病死。” 一九五年,张义为大司农。同年,张义被李傕等人所杀。《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傕等复来战,奉等大败死者甚于东涧。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璠,孚袁翻。〕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皆死。” 一九九年,郑玄被曹操征为大司农。不过,郑玄在赴任途中就称病还家,他一生之中并没有真正地当过官。 二一三年左右,王邑为大司农。《裴注三国志·魏书一》:“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献帝起居注曰:使使持节行太常大司农安阳亭侯王邑,赍璧、帛、玄纁、绢五万匹之邺纳聘,介者五人,皆以议郎行大夫事,副介一人。” |
大司农下属: 1.大司农丞:一人,官秩比一千石,大司农官属,为大司农的副官。《后汉书·百官志三》:“丞一人,比千石。” 2.大司农部丞:一人,官秩六百石,大司农官属,掌管帑藏(帑为收藏财物的府库,帑藏即国库)。西汉汉平帝时,十三州每州都有一大司农部丞,负责劝课(劝导、鼓励)农桑;东汉光武复国后全部被撤除,只留下了京城中的大司农部丞负责国库。《后汉书·百官志三》:“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3.太仓令:一人,官秩六百石,主管太仓。太仓是设在京城之中的大粮仓;郡国通过运河输送到京城的粮食,全部都储藏在太仓之中。太仓令手下有丞一人,官秩三百石,其余属吏九十九人。《后汉书·百官志三》:“太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国传漕谷。丞一人。” 证明太仓为京城之中粮仓的史料;《汉官仪》:“逮至文景,国家无事,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腐败而不可食。”《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自四月不雨至于是月,谷一斛直钱五十万,长安中人相食。(汉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贫人作糜,饿死者如故。” 一八八年左右,赵韪担任太仓令。同年,赵韪弃官更随刘焉入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董扶及太仓令赵韪皆弃官,随焉入蜀。” 4.平淮令:一人,官秩六百石,主要负责官府织造地纺织品的买卖,以及对官府的纺织品进行染色。平淮令手下有丞一人,其余属吏一百九十人。《后汉书·百官志三》:“平准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知(通织)物贾(贾为买卖的意思),主练染,作采色。丞一人。” 5.导官令:一人,官秩六百石,主要负责舂御米(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御米;供宫廷和朝廷使用的粮食),以及制作干粮(干糒,可能为军队使用)。导官令手下有丞一人,其余属吏一百一十二人。《后汉书·百官志三》:“导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舂御米,及作干糒。导,择也。丞一人。” |
留名 |
另外,西汉时,盐官、铁官从属于大司农;东汉则从属于各自的郡县。廪牺令、洛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以上三个官职河南尹部分详解)也是同样,西汉从属于太司农,东汉则都从属于河南尹。曹操设置的司盐都尉、司竹都尉、司金中郎将等职(这些官职后文详解),皆不从属于大司农。按上文曹操以谒者仆射兼管盐官,司盐都尉很可能从属于谒者仆射。司金中郎将直接听命于曹操,司竹都尉不知具体从属何人。 |
韩暨、王修 |
楼主完结没 |
少府: 《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 少府官秩中两千石,管理宫中的服饰、器物、珍宝、膳食等,有点类似皇室的总管家。太后所居住的寝宫永乐宫(又称长乐宫,永乐宫坐落在北宫之中),也有少府一职,负责永乐宫中的事务,其职能类似于九卿之中的少府,官秩应和大长秋一样,为两千石。《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一八八年)五月,(灵帝)以永乐少府南阳樊陵为太尉;六月,罢。” 东汉的少府较之西汉,其所掌控的职权被大幅削减。虽然看起来东汉少府的下属很多,但绝大部分都是文属(名义上从属于)少府,只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上林苑令是职属(实际上从属于)少府,像侍中、尚书、御史、宦官、兰台这些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权臣)的。西汉时,少府还负责征收来自山川湖泊的赋税(打猎、捕鱼、伐木之类也必须上交赋税),这部分赋税被称为“禁钱”,用来支付宫廷的开支;东汉时,“禁钱”和其他赋税一起,由大司农统一征收。西汉时从属于少府的考工令(见前文),东汉时转属于太仆;西汉时从属于少府的都水使者(负责灌溉和漕运,后文详解),东汉时转属于各自的郡国。西汉时,少府属下有六丞,东汉只有一丞。此外,西汉少府下属的很多工作,东汉时都转交给了宦官;如前面所说,宦官只是名义上从属于少府。 少府是秦官,两汉都有少府,职能却有不同,上文已经交代过。魏晋时,原先文属于少府的侍中、尚书、御史脱离了和少府名义上的从属关系。东晋哀帝末年,少府被并入丹阳尹(东晋京都建康在丹阳郡之中);晋孝武帝时复置。南朝有少府一职,北朝则更名少府为太府。隋朝有少府卿,唐宋皆无。元朝时曾短暂地设置过少府监,之后不久便废除;此后明清皆无少府。《宋书·百官上》:“少府,一人。丞一人。掌中服御之物。秦官也,汉因之。掌禁钱以给私养,故曰少府。晋哀帝末,省并丹阳尹。孝武世复置。” 一八九年左右,许相为少府。同年,中常侍张让等人诛杀何进后,矫诏以许相为河南尹,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企图控制洛阳的局势。但是,不久后,樊陵和许相就被袁绍所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让、珪等为诏,以故太尉樊陆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 一九零年左右,阴修(《后汉书·袁绍传》中为阴循,《资治通鉴》中为阴修,以阴修为准。《后汉书·卷七十四》校勘:少府阴循至将作大匠吴循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献帝纪“循”皆作“修”,魏志亦作“吴修”,当以“修”为正。)为少府。同年,董卓以阴修为使者,让阴修出使关东。不久后,阴修被袁术所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董卓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緕安集关东,解譬袁绍等。……袁术亦杀阴修。” 一九一年左右,杨彪为少府。同年,杨彪被迁为太常。 一九五年左右,田芬为少府。同年,田芬被李傕等人所杀。《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傕等复来战,奉等大败死者甚于东涧。……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皆死。” 一九七年以后,孔融为少府。二零八年,孔融于少府任上被曹操所杀,孔融死得时候还兼太中大夫。《后汉书·卷七十》:“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绵隶名而已……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孔融)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练恕的《后汉公卿表》:“建安二年丁丑,以将作大匠孔融为少府。” 二一八年以前,耿纪为少府。同年,耿纪起兵反叛,事败后被杀。《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二十三年春正月甲子,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起兵诛曹操,不克,夷三族。” |
侍中这节,周毖和伍琼到底谁是侍中。 袁纪: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 后汉书袁绍传:侍中周珌、城门校尉伍琼。 三国志袁绍传: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 按史料从众原则,怎么看侍中都是周毖而不是伍琼啊! 按说侍中本来无定员,人数众多也不足为奇啊。 |
马克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
左中郎将祝耽 |
7.黄门侍郎:无定员,官秩六百石,又称给事黄门侍郎,名字中虽然有黄门,却不是由宦官所担任的。黄门侍郎和侍中职能类似,也是随侍于皇帝左右的顾问官。和东汉章帝之前的侍中一样,黄门侍郎可以供职于宫禁之中(给事禁中),为皇帝传达诏命和听取尚书的奏事(关通中外)。诸侯王在宫中朝见皇帝的时候,黄门侍郎引导诸侯王入座。《后汉书·百官志三》:“黄门侍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给事禁中,不是指官职,东汉没有给事中一职,西汉和曹魏有),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坐。”《宋书·百官上》:“(尚书郎)奏事则与黄门侍郎对揖。黄门侍郎称已闻,乃出。”黄门为黄闼(宫禁的门),因给事黄门之中,所以称之为给事黄门侍郎。《宋书·百官下》:“然则黄门郎给事黄闼之内,故曰黄门郎也。” 汉献帝刚继位的时候,置侍中和给事黄门侍郎各六人。后来给事黄门侍郎曾在短时间内更名为侍中侍郎,不久后又恢复为给事黄门侍郎。袁绍等人杀尽宦官之后,所有原先由宦官负责的事务改为由侍中、黄门侍郎等负责。这些侍中、侍郎都是各诸侯和朝中重臣的心腹,所以宫中的机密自然也保不了密。因此王允执政后,禁止了侍中和黄门侍郎出入宫禁。《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引《献帝起居注》:“自诛黄门后,侍中、侍郎出入禁中,机事颇露,由是王允乃奏侍中、黄门不得出入。不通宾客,自此始也。”前汉时,黄门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称之为给事黄门郎)属黄门令。 同侍中,魏国的黄门侍郎不收入在内。 一八七年左右,曹纯为黄门侍郎,曹纯是曹仁的弟弟。《裴注三国志·魏书九》引《英雄记》:“纯字子和。……年十八,为黄门侍郎。二十,从太祖到襄邑募兵(曹操到陈留郡募兵讨伐董卓,时间为一八九年),遂常从征战。” 一八九年四月,何进以荀攸为黄门侍郎。《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何进)以(何)顒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与同腹心。” 一九二年左右,钟繇为黄门侍郎兼廷尉正。《资治通鉴第六十卷》:“傕、汜见操使,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诚实,议留操使。黄门侍郎钟繇说傕、汜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一九六年左右,荀悦为黄门侍郎。《后汉书卷六十二》:“(荀)悦字仲豫,俭之子也。……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曹操在一九六年曾短暂地担任过镇东将军),迁黄门侍郎。” 建安中,丁廙为黄门侍郎(丁廙很有可能是魏国的黄门侍郎,毕竟建安中的时间跨度很大,但我并不是很确定,所以还是收入在内)。二二零年,丁廙和哥哥丁仪一起,被继王位后的曹丕满门抄斩。《裴注三国志·魏书十九》引《文士传》(晋张隐著):“(丁)廙少有才姿,博学洽闻。初辟公府,建安中为黄门侍郎。” 二一三年左右,卫臻为黄门侍郎。《三国志·魏书二十二》:“(卫臻)后为汉黄门侍郎。……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二一三年),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另外,金旋、射坚(射援的兄长)担任过黄门侍郎,具体时间不明。二者的事迹见《裴注三国志·蜀书二》 |
留名, |
= = 好厉害的样子 话说我要凑到十五字~~~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三国 最新文章 |
荆州交易的实质 |
我一直很好奇,说糜芳背叛 |
关羽在荆州八年干了什么 |
这张图可能就是最接近真相的荆州情势 |
关于关羽北伐,为什么总有人想不通? |
话说合肥之战张辽高光时刻,为啥封赏不是第 |
其实曹髦造反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 |
为何三国前期的人才凋零后,大部分的后代都 |
马岱北伐之谜 |
曹魏为什么不主攻蜀汉?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