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唐朝 -> 唐朝20大名相排名 -> 正文阅读 |
[唐朝]唐朝20大名相排名[第3页] |
作者:杏帘又在望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1 排名仅为个人意见 2 所包括的为《新唐书 宰相表》中的实权宰相,不包括三师、三公、使相等,涉及宰相一生的全部政绩 3 李世民、李隆基等皇帝不计入,李靖、李勣等武将不计入 |
TOP 20 李石 李石是唐朝宗室,襄邑恭王李神符五世孙。元和十三年(818)进士,后成为凉国公李听的幕僚。在李听幕府中主持后方,受到重用。入朝奏事,因应对条理分明,得到唐文宗的赏识。 甘露之变(835)后拜相,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气势大涨,对宰相也多有欺压,常提及李训、郑注之事,意欲折辱朝臣。李石与郑覃反问道:“京师之乱,是李训、郑注引起的。但李训、郑注又是何人引荐的?”仇士良无言以对,气势稍有收敛。此时,缙绅多依赖李石。中使田全操、刘行深巡边返回,扬言要在回京后屠杀朝臣。百官惊骇惶恐,百姓也喧闹不休,无赖之徒便趁机作乱。郑覃劝李石出外暂避,李石道:“如今情势尚未可知,宰相应坐镇城中,或可平息事态。如果真有灾祸,又怎能逃过?”他镇静自若,照常处理公务。长安乱状最终在傍晚得以平息。开成元年(836),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表,弹劾宦官擅杀宰相之罪,仇士良等人这才有所收敛。同年四月,宰相在紫宸殿奏事,却有谣言传出,认为文宗准备让宰相指挥军队对抗宦官。唐文宗在李石的建议下,召聚宦官、宰相,让他们当面解释事态,消除宦官的疑心。 甘露之变后,唐文宗受制于宦官。李石辅佐朝政,不顾自身安危,申张皇纲,欲收回威权,引起仇士良的嫉恨。开成三年(838),李石在上朝途中遇刺,被冷箭射伤,纵马奔回府邸,在临近坊门时又遇刺客伏击。幸亏马匹受惊逃逸,刺客砍中马尾,李石这才得以幸免。李石恐惧,数次上表辞位。唐文宗无奈,只得将他罢相。 会昌三年(843),唐武宗征讨昭义节度使刘稹。时任河东节度使的李石支援支援王逢时造成杨弁兵变,自己被驱逐。 主要成就:甘露之变稳定政局 |
TOP 19 张九龄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主要贡献:推进开元盛世继续发展 |
TOP 18 李吉甫 李吉甫(758~814年),字弘宪,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政治家、地理学家,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宰相李德裕父亲。 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 ,少好学,能属文。早年以门荫入仕,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年,迁太常博士,转户部屯田员外郎,治理明州、忠州、柳州、饶州,入为吏部考功郎中,迁中书舍人。元和年间,两次拜相,期间一度担任淮南节度使,封为赵国公,策划平定西川和镇海二个藩镇,削弱藩镇割据,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元和九年(814年),去世,追赠司空,谥号忠懿。 主要贡献:与裴垍进用贤臣,裁撤冗员,策划平定浙西,修成《元和郡县图志》 |
TOP 17 王式 王式(810-874年),字小年,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宰相王起之子 (一说为从子)。初以门荫,为太子正字,举贤良方正科,迁殿中侍御史。通过郑注结交权宦王守澄,遭到弹劾,出为江陵少尹。唐宣宗即位,迁晋州刺史,救灾百姓颇多。大中十二年(858),出任安南都护,轻徭薄赋,修治壕栅,镇压暴动。 咸通元年(860),裘甫领导浙东农民起义,击败观察使郑祗德所派三百官军,全歼沈君纵五百追击部队,起义军规模三万人,乘胜攻占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大片浙江地区。朝廷拜王式为浙东观察使,率军前往镇压,击溃义军分路抵抗,俘虏裘甫,押送长安斩首,迁检校右散骑常侍。 咸通三年(862),徐州银刀军兵变,拜武宁节度使,率军镇压,设计尽杀乱兵。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卒于任上。 主要政绩:镇压裘甫起义 |
TOP 16 张柬之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以贤良方正科入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州刺史、蜀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狄仁杰再荐之,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乘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拜吏部尚书,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王。除恶不尽,遭韦后和武三思排挤,再贬流放泷州(在今广东罗定),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追赠司徒、中书令,谥号文贞,配享唐中宗庙庭。 主要政绩:神龙政变(还好被贬之后及时去世) |
TOP 15 杨炎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县)人。唐朝宰相,两税法的创议和推行者。杨炎早有文名,曾入河西节度幕府。唐代宗时,历任兵部郎中、山南副元帅判官、礼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受宰相元载提拔,升吏部侍郎。元载被杀后,贬为道州司马。唐德宗李适即位后,受宰相崔佑甫举荐入朝,官至门下侍郎(后调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为卢杞陷害,调任左仆射,又贬为崖州司马,旋即赐死,时年五十五岁。 主要政绩:两税法,整个中国古代史后半段赋役制度的基础。 |
TOP 14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659年 ),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李治,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显庆四年(659年),为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昭陵。 主要贡献:编成《唐律疏议》;帮助唐太宗建业、辅佐贞观之治;作为辅政大臣开创永徽之治。 |
TOP 13 刘晏 刘晏(716-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县(今山东省东明县) 人。唐朝杰出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南华县丞刘知诲之子。 [2] 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进士及第,出任夏温二县县令,迁度支郎中、侍御史。至德年间,参谋平定李璘反叛,用心治理宁州、陇州、华州、豫州、雍州。迁户部侍郎,管理度支、铸钱和盐铁等事务。实施榷盐法、漕运改革和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增加中央收入,为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授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册封彭城伯,官至尚书左仆射。建中元年(780年),刘晏受到宰相杨炎的谗害,坐罪自尽,享年六十五岁,追赠郑州刺史、司徒。 主要成就:盐税、漕运改革,缓解了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的财政危机 |
TOP 12 李绛 李绛(764年-830年),字深之,赵郡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宰相。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登博学宏词科,补渭南县尉,拜监察御史。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任职勤勉,屡有匡补。元和六年(811年),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与宠臣李吉甫不和,托称足疾,请求去职,迁礼兵二部尚书。唐穆宗、敬宗时,两任东都留守,拜尚书右仆射。唐文宗时,授太常卿,后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赵郡公。大和四年(830年),山南发生兵变,李绛为乱军所害,时年六十七,追赠司徒,谥号为贞。 主要贡献:促进元和中兴,尤其是对魏博归附的预判和处理堪称神奇。魏征、宋璟、李绛堪称有唐一代三大直臣,这三个人正好对应唐朝最灿烂的三个时期,既有道德又有能力。 |
TOP 11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六十四岁。唐玄宗于光顺门举哀,罢十九年元正朝会,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主要贡献:改革宰相制度,变革府兵制,大兴文治,能文能武,将开元盛世推向巅峰。 |
TOP 10 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宰相,杰出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 ,通过明经举入仕,授汴州判佐,历任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迁宁州刺史、检校工部侍郎、江南巡抚使、尚书右丞、豫复二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皆以不畏权贵、造福生民著称。武周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授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受到酷吏来俊臣诬害,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97年),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迁侍中。清正忠耿,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和举荐忠于唐朝的大臣,成为大唐社稷光复的重要支柱。久视元年(700年),授中书令,卒于任上,追赠右仆射、司空公、太师、梁国公,谥号文惠,配享唐中宗庙廷,葬于洛阳县北邙山南原。 主要贡献:迎立庐陵王,帮阿武补锅。(如果没有国老不知道后世如何尬吹阿武,可能会有社稷之臣李昭德、神探王及善) |
TOP 9 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 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时,位居首功,拜太子左庶子,册封蔡国公。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 检校侍中、吏部尚书,迁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 贞观四年(630年5月6日),病逝,时年四十六岁,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贞观十七年(643年),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三。 主要贡献:房谋杜断,不解释,如果去世晚一些的话排名还会更高。 |
TOP 8 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主要贡献:开元第一直臣,促进开元盛世诞生。 |
TOP 7 陆贽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 ,为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陆贽为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后,随德宗出逃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遭构陷后罢相。永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陆贽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 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全唐诗》存其诗。有《陆宣公翰苑集》及《陆氏集验方》传世。 主要贡献:堪称平定建中之乱的第一功臣,有陆贽这样的名相和李晟这样的名将真是唐德宗的幸运。陆贽的政治韬略与贾谊不相上下,但是人际关系和心态远胜贾谊。只是贞元德宗实在有些昏庸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唐朝 最新文章 |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
安禄山和杨玉环 |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