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唐朝 -> 唐宁国公主生平考述 -> 正文阅读 |
[唐朝]唐宁国公主生平考述[第4页] |
作者:宁江翁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六、史书中有駙馬都尉薛康 ——宁国公主婚姻顺序考之一 寧國公主自回纥回到京师后,有唐肃宗关怀、同情,有热心助人、关系密切的三妹和政公主,有众多崇拜者,宁国公主有可能下嫁薛康衡。然而,良好地愿望不一定是事实,需要考证。 如何考证?除已知记载外,从史料堆中,再查找鄭巽、薛康衡。鄭巽,未查到任何蛛丝马迹;薛康衡,还可以查到一点相关史料。 (一)相关史料 《新唐书》卷73《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薛氏)》记载: 道衡字玄卿,隋益州總管、臨河貞公。 收字伯褒,秦王府十八學士、汾陰獻公。 振字元超,相高宗 耀字昇華,給事中,襲汾陰男。 毅字仲雄,太子舍人。 儒童字勝流,醴泉令。 海童字深源,新鄉丞 江童字靈遠,陳留太守、河南採訪使。 寧字孝本,著作郎。 平 邕字公和,宣歙觀察使。 康,殿中監、駙馬都尉。 釴,司農丞。 鉅,洛陽令 二子。 鈹,京兆府倉曹參軍 一子。 鈞,通州刺史五子。 釗,祕書監。三子。 晏,嶺南推官。 薛道衡———薛收———薛振———薛毅———薛江童———薛康。 上表记述,与两《唐书》记载有一定出入,然而,不影响对薛康考证。 |
注释:上述史料,原文是分辈的,发表后,一律靠左,辈分全部混同。 六世祖:薛道衡——五世祖:薛收——曾祖父:薛振——祖父辈:耀薛、薛毅—— ——父辈:薛儒童、薛海童、薛江童———同辈:薛寧、薛平、薛邕、薛康、薛晏—— ——子辈:薛釴、薛鉅、薛鈹、薛鈹、薛釗。 (二)薛康其人 《新唐书》卷73《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薛氏)》中有:“薛康,殿中監、駙馬都尉。” 薛康,是駙馬都尉,尚哪个公主?是考证的一个难点。 1、《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中,诸帝公主没有下嫁薛康的。遍查《唐会要》卷六,也得出同样结论。 2、史书中有駙馬都尉薛康衡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载:“肅宗七女。萧国公主,始封宁国。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758年)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 《唐会要》卷6 载:“肅宗七女。寧國。降鄭巽。後降回紇可汗。三降薛康衡。封蕭國。” 《册府元龟》卷300载:“郑巽尚肃宗女宁国公主(後降回纥可汗,三降薛康衡)。” (薛)道衡,是康六世祖。如果康称康衡,在同页出现也应避讳,空字为康。 显然,薛康就是薛康衡。 (三)有力旁证 该表中,除薛康以外,尚有“驸马都尉”六人。 例如:伯陽,左千牛將軍、駙馬都尉(薛康族兄);談,衛尉卿、駙馬都尉(伯陽之子)。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载:“睿宗十一女:凉国公主字华庄,始封仙源。下嫁薛伯阳。”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载:“玄宗二十九女:常山公主,下嫁薛谭,又嫁窦泽。” 《旧唐书》卷73《薛收传》载:“(薛)稷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子伯阳,以尚公主拜右千牛卫将军、驸马都尉,亦以功封安邑郡公,别食实封四百户。及父死,特免坐,左迁晋州员外别驾。寻而配徙岭表,在道自杀。伯阳子谈,开元十六年,尚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光禄员外卿,旬日暴卒。” 显然,薛談就是薛谭。 此外,尚有:紹,左散騎常侍、駙馬都尉;儆,鄧州刺史、駙馬都尉;鏽(儆之子),光祿卿、駙馬都尉;蒼,光祿卿、駙馬都尉。 表中记载“驸马都尉”的,从史书中都可以查到所尚公主,为薛康尚宁国公主提供有力旁证。 |
《新唐书》卷73《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薛氏)》中有:“薛康,殿中監、駙馬都尉。” 薛康,是駙馬都尉,尚哪个公主?是考证的一个难点。 通过考证得知,薛康就是薛康衡,薛康尚宁国公主,是本文考证的关键。 是否准确,希望专家、学者发表卓见。 |
如有异议,希望提出,进行交流,以理服人,明辨是非。 |
七、薛康衡(薛康)何时尚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婚姻顺序考之二 薛康衡(薛康)尚宁国公主,没有争议。问题在于:是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撤离长安)以前,还是乾元二年(759年)八月(从回纥回到京师)以后?是考证的一个重点。 (一)薛康衡(薛康)称駙馬都尉 《宁国公主下降制》载:“宜以幼女封为宁国公主。”[1] 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唐肃宗封其次女(不是幼女)为宁国公主。薛康衡(薛康)称为駙馬都尉,说明宁国公主是在唐肃宗登基后嫁薛康衡(薛康)。 (二)薛康衡(薛康)充当殿中監 殿中監,是唐设殿中省的主官,从三品。殿中省,官署名。隋代始设立殿内省,唐武德元年(618),改殿内省为殿中省,掌皇帝生活诸事,所属有尚食局、尚药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六局。唐龙朔二年(662)曾改中御府,咸亨元年(670)复旧。 殿中監,属于皇帝的近臣。只有在唐肃宗时期,薛康衡(薛康)与宁国公主成婚,方能获此官职。更说明宁国公主是三嫁薛康衡(薛康)。 (三)薛康衡(薛康)有子五人,女儿若干 薛康衡(薛康)有子五人:薛釴、薛鉅、薛鈹、薛鈹、薛釗。 宁国公主生于开元十六年(728年)左右,天宝十四载(755年)年二十八左右。薛康衡(薛康)年龄应与宁国公主相匹配,稍大数岁。天宝十四载(755年)前死亡,应是英年早逝,不可能有子五人,女儿若干。而只有活到以后很多年,方有可能。因此,宁国公主应该是三嫁薛康衡。 (四)薛康衡(薛康)子薛钊尚唐德宗女临真公主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载:“德宗十一女,临真公主,下嫁秘书少监薛钊。薨元和时。” 《册府元龟》卷300载:“薛钊,以前兴平县尉,授秘书少监同正驸马都尉,尚德宗第六女临真公主。” 唐德宗是唐肃宗之孙,宁国公主是临真公主的姑祖母。 临真公主生卒年不详。有幸查到宜都公主及其夫墓志铭。 宜都公主,是唐德宗女儿,驸马柳昱墓志说是第四女,公主墓志说是第五女,《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作第十女,显然有误。公主墓志记载:贞元十九年(803年),死于永兴坊家中,时年三十二岁。应该生于大历七年(772年)。 临真公主是德宗第六女,年龄小于宜都公主。临真公主最早出生于大历七年(772年),薛钊年龄应与之匹配,即或大十岁,出生也不会早于宝应元年(762年)。 如果薛钊出生晚于宝应元年(762年),当时薛康衡(薛康)还健在,说明宁国公主是三嫁薛康衡(薛康)。 综上所述,薛康衡(薛康)尚宁国公主,发生在唐肃宗即位以后,即宁国公主是三嫁薛康衡(薛康), 《和亲通史》:“寧國公主是唐肃宗次女,公主先嫁鄭巽,再嫁薛康衡”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不可能成立。 [1] 《唐大诏令集》卷42,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185页;《全唐文》卷42。 |
唐寧國公主婚姻顺序如何?是初嫁郑巽,又嫁薛康衡,再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还是降鄭巽,後降回紇可汗,三降薛康衡?史书记载不一,专家、学者见解不尽相同。 本节的论证,给出明确结论。是否准确?希望专家、学者发表高见! 如有异议,希望提出,进行交流,以理服人,明辨是非。 |
《和亲通史》指出:“宁国公主在回纥因无生育子女,于同年八月二十三日回到长安,一直过着独居生活。” 并有下述脚注:“《唐会要》卷6 称:‘降鄭巽。後降回紇可汗。三降薛康衡。封蕭國。’今从《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1] 因何从《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未见说明,与本节论证的结论,背道而驰。孰是孰非?希望专家、学者发表高见! [1] 崔明德著《中国古代和亲通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5页脚注。 |
薛康衡兄弟五人,三个哥哥:薛寧、薛平、薛邕;一个弟弟:薛晏。至于是否有衡字,考证过,至今无结论。希望专家、学者协助。 |
八、宁国公主非嫠居旁证 ——宁国公主婚姻顺序考之三 寧國公主回到京师后,下嫁薛康衡,已有确切的考证,尚可以提供非嫠居旁证。 (一)宁国公主非嫠居旁证之一 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唐肃宗驾崩,时年52岁。唐肃宗长子,唐代宗李豫(762~779年)继位。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自杀,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新唐书》卷6《代宗本纪》载:“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吐蕃陷陇右诸州。八月,仆固怀恩反。九月乙丑,泾州刺史高晖叛附于吐蕃。十月庚午,吐蕃陷邠州。辛未,寇奉天、武功,京师戒严。丙子,如陕州。丁丑,次华阴。戊寅,吐蕃陷京师,立广武郡王承宏为皇帝。辛巳,次陕州。癸巳,吐蕃溃,郭子仪复京师。十二月辛未,甲午,至自陕州。” 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土蕃陷陇右诸州,十月攻占邠州(今彬县),长安即将被吐蕃军队攻陷,唐代宗李豫于十月初七,逃往陕州(今河南陕县)避难。吐蕃入长安,降将高晖与吐蕃大将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礼之孙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改元,置百官。长安被洗劫一空。长安陷落十五日。被唐军收复。十二月十九日,代宗从陕州启程返京,二十六日,到达长安。 《和政公主神道碑》载:“广德元年(763年)冬,上(唐代宗李豫)既东幸,主(和政公主)志期扈跸,回兵充斥,咫尺不通,因至荆南。” [1] 和政想跟哥哥往东避难,却被乱兵堵住了路,于是跑到荆南。 天宝十五载(756年),宁国公主当年二十九左右,还要由和政公主、柳潭照顾逃亡;而这次,广德元年(763年),宁国公主,年三十六左右,又有公主府招牌,和政公主逃亡荆南,为什么没有护卫宁国公主同时撤离?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宁国公主已经再婚,不用和政公主再特殊照顾了。不言而喻,为寧國公主三嫁薛康衡,提供了强有力的旁证。 (二)宁国公主非嫠居旁证之二 建中元年(公元779年),唐代宗驾崩。唐代宗长子,唐德宗李适(779~805年)继位。 《新唐书》卷7《德宗本纪》载:“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师。戊申,如奉天。硃泚反。硃泚犯奉天。十一月,癸巳,李怀光及硃泚战于鲁店,败之。怀光为中书令、朔方邠宁同华陕虢河中晋绛慈隰行营兵马副元帅。十二月,硃泚陷华州。兴元元年二月甲子,李怀光为太尉,怀光反。丁卯,如梁州。” 建中四年(783年),因朝廷赏赐有失公平,激起泾原兵变。长安已被泾原(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叛军占领,唐德宗李适于建中四年(783年)十月,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兵马拥立留居长安的前卢龙节度使硃泚为秦帝(后改为汉帝)。硃泚围奉天,十一月,由于朔方(今宁夏灵武)节度使李怀光等军勤王,贼解围而去。兴元元年(784年)二月,李怀光叛变。三月,唐德宗到梁州(今陕西汉中)避乱。五月,唐中兴名将,京畿、渭北、商华兵马副元帅李晟,击破朱泚、李怀光联军,收复京师。六月硃泚伏诛,七月,唐德宗才得以重返长安。 不知宁国公主是否逃亡?逃到何处?但是有薛康衡照顾,幸得劫后余生。 [1] 《全唐文》卷344,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 |
唐朝是皇帝被迫撤离首都最多的王朝,主要的有九次之多。 《廿二史札记》:“玄宗避禄山,有成都之行;代宗避吐蕃,有陕州之行;德宗避泾师,有奉天、梁洋(梁州、洋州)之行。迨僖宗走成都、走兴元、走凤翔,昭宗走莎城、走华州,又被劫於凤翔,被迁於洛,而长安自此夷为郡县矣。” 宁国公主遇到三次,无人照顾,很难平安度过。 |
九、宁国公主子孙满堂 《和亲通史》:“宁国公主在回纥因无生育子女,于同年八月二十三日回到长安,一直过着独居生活。” [1]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宁国公主不仅再嫁薛康衡,而且子孙满堂。是否属实?需要考证。 问题关键在于:薛钊是宁国公主之子,论据有三: 1、唐德宗的初衷 《册府元龟》卷300载:“薛钊,以前兴平县尉,授秘书少监同正驸马都尉,尚德宗第六女临真公主。” 薛钊,因何尚德宗第六女临真公主?应与寧國公主有关。 唐德宗按照有皇室血缘关系,亲上加亲的初衷考虑,在选和政公主四子柳昱尚宜都公主以后,如法炮制,决定选寧國公主子薛钊“授秘书少监同正驸马都尉”尚临真公主。 薛钊尚临真公主,为薛钊是宁国公主之子,提供有力证据。 2、薛钊的生年 前已考证:临真公主最早出生于大历七年(772年)。薛钊年龄应与之匹配:年龄稍大些,如果大十岁,出生应该是宝应元年(762年)。 当年宁国公主年龄几何?宁国公主生年为开元十六年(728年)左右。宝应元年(762年),只有35岁;大历七年(772年),也只有45岁。宁国公主具备生育能力。 3、有力的旁证 《册府元龟》卷300载:“柳杲,为秘书少监,尚代宗女义清公主。” 《册府元龟》卷300载:“柳昱,为舒王府司马,授殿中少监同正驸马都尉,尚德宗女宜都公主。” 皇室是重视亲上加亲的。柳潭尚唐肃宗女儿和政公主,柳潭三子柳杲尚代宗女义清公主,柳潭四子柳昱尚德宗女宜都公主。后者,辈份差点,和政公主是宜都公主的姑祖母。 尤其是宁国公主、临真公主之间辈分关系,与和政公主、宜都公主之间辈分关系相同。 薛钊是寧國公主之子,薛钊有子三人:薛弘紹,醴泉令,薛弘懿,商州長史,薛弘裕,宋城尉。宁国公主后半生,子孙满堂,其乐融融。 [1] 崔明德著《中国古代和亲通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5页。 |
应该是出乎一些专家、学者想象的问题:宁国公主不是三次结婚,三次守寡么?怎么从回纥返回后,不仅再嫁薛康衡,而且子孙满堂? 是否属实?那就希望专家、学者认真进行考证吧。 问题关键在于:薛钊是否是宁国公主之子。 唐德宗总不可能将自己的女儿——临真公主,嫁给一个庶子吧。 |
静候专家、学者不同意见,通过争辩,方能明辨是非,争取早日达成共识。 |
楼主勤于钻研,可以申请小吧试试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唐朝 最新文章 |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
安禄山和杨玉环 |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