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唐朝 -> 扒一扒唐玄宗李隆基的老底 -> 正文阅读 |
[唐朝]扒一扒唐玄宗李隆基的老底[第2页] |
作者:星之殇_月之碎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在此期间,之前一直特别活跃的武氏集团,却像是失声了一般,几乎没有记载他们干出什么事情,除了一些官职的任免,除了帮武则天搞点土木工程,几乎没有武氏什么事情。 武氏集团为什么突然失声了? 我推测在此期间,李氏和武氏之间达成了暂时的和解,武则天命李武在明堂立誓和解,应该有一定的效果,至少李武面对二张的威胁,暂时的团结了起来。 既然李武已经联合,那么李氏做出的一些行动,其实也就代表了武氏的意志,又或是部分的意志。 通鉴虽然说武三思和二张专权,又说武三思奉承二张,但却说不出武三思与二张联合干了什么坏事,几次二张干坏事,也没有人说武氏有人参与,反而是武三思的侄子武延基因为二张而死。 由此可见,二张和武氏集团之间,其实并不友好,或者说应该死对立。 至于所谓的武三思与二张亲善,讨好二张,应该是武三思一贯的行为。三思素来就擅长官场逢迎,十分圆滑,很会做面子工作,和宋璟那种喜欢怼人的完全是两个极端。 综上所述,武氏集团的态度,应该与李氏一样,同样反对二张。 |
怎么还没到主角? |
接下来,也是最重要的,整个漩涡的中心,女皇武则天,她的利益诉求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但其实却很简单,因为武则天是皇帝,而且她已经年迈,所谋的事情无非两个。 身前事,身后事。 首先说身前事,武则天权力欲很重,在她活着的时候,是不可能容忍有人染指她的权利的,但对于那些不能威胁到她的人,其实是比较宽容的。通鉴上记载了很多人讽谏武则天,武则天都没有计较。那什么事情会让武则天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呢? 其实答案很明显了,懿德太子与永泰郡主夫妇私议二张,有可能是被武则天看做了李武联合对他发难的先兆。其他人正直的大臣怼她,她一笑了之,但如果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夫妇回去鼓动各自的亲属,那是真的有可能威胁到她。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李显是她亲自从房陵诏回神都,她于李显有大恩,但是懿德太子和永泰郡主居然对她这个恩人奶奶如此不敬,可能会让年近八旬的武则天非常难过吧,所以她让李显自处,但李显居然直接逼死了儿子女婿,这其中有可能存在着信息差,也有可能有二张从中作梗的影响,但无论如何,二张和李武之间再无和解的可能。 接下来说身后事。前边分析过,李显立为太子,最大功劳的其实是二张和吉顼,其中出主意的其实是吉顼,他也是在立储问题上看得最通透的一个。在李显被立为太子不久,吉顼因为和武懿宗争功,被贬,临行时和武则天有一段对话,大概意思是李武之间必不可能相容,武则天感叹,说她也知道,但也没有办法解决。这是通鉴的说法。 但我认为,武则天对李武共存的问题,有着更清晰的认识,她想了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吉顼被贬后不久,懿德太子与永泰郡主夫妇具死,在此我仍然坚持三人之死是意外,但这件事情的发生,也让武则天看到一个契机,想让李武团结,就要立一个靶子,让他们去打,这个靶子就是二张兄弟。 但同时武则天也明白,在他死后,二张这个靶子立刻就会被打掉,到时候李武又会反目成仇,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接下来就是我根据史实的一些推测了。武则天逐步安排相王接掌北牙禁军,在懿德太子永泰郡主死前,相王只是领太子右卫率,这是出于保护李显的考虑做出的决定,但让相王知左右羽林军事,那就毫无疑问的将北牙的军事力量对相王开放,可以想象,在此期间年少的李隆基有可能会与禁军中的一些人结识,在此不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张与李武之间的矛盾越发激化,二张越嚣张,李武就越团结,但二张也不是傻子,他们也在为武则天死后之事考虑,根据前边的推测,他们的选择就是李重福,这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在神龙之变前,李重福晋封谯王,这或许是一个信号。 对于武则天来说,无论是李显李旦还是李重福谁继位,对她都没有多大区别,但现实的困境是无论谁继位,李武都不可能再和睦下去。 在此我大胆推测,在懿德太子永泰郡主死后,武则天已经认清了现实,知道在她死后,武氏不可能一直荣宠不衰,所以放弃幻想,将北衙禁军逐渐交给相王统领。知子莫若母,相王不可能威胁到她的地位,也不会去侵夺太子的地位。将禁军交给相王,等李显继位后,由相王,或者太平公主掌实权,李显为皇帝,武氏逐渐退出朝堂,作为地位超然的勋贵与朝休戚与共,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按照正常的事态发展,武则天大概也只有撑死三年好活,在她死后,二张有可能矫诏李重福继位,而后李武与二张火并,决定最后的胜利者,李武基本上必胜。武则天的计划也就能成功实现。 但就在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今天就到这吧,明天继续 |
今天主要讲讲神龙之变,首先在这件足以改变整个宗国历史的大事件发生前,我们先来看看参与各方的实力如何。 首先是位于漩涡中心的武则天,女皇年迈,政事多委任二张兄弟,这是通鉴的说法,那我们来看看二张兄弟在变乱前夕,实力如何。 麟台监就是秘书监,主要管管皇室的书籍,没事还能给皇帝提提建议。春官侍郎,就是礼部侍郎,职责不必多说大家也清楚。 二张一方除了他们兄弟二人之外,还有他们的其他族人,比如张昌仪、张同休等人,之前因为别的事情已经被贬斥了。另外还有一些与二张交好的文官,通常也被认为是二张的党人,比如杨再思、韦承庆、房融、崔神庆等人。 但例数以上人等,没有一个和北衙禁军有关系,根据唐代数次宫变的经验,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控制北衙禁军,宫变就根本不可能实施,所以在此认为二张兄弟的实力为零。 二张一党的成分和结局,在宫变之后清算和论功行赏的时候会细说,其他各方势力同样。 |
根据通鉴的说法,武则天政事多委任二张,但经过上边的分析,得出结论,这句话就是瞎扯淡,二张手上根本没有掌握任何硬实力(兵权),文官系统方面,在宫变前,明确与二张有交情的只有一个杨再思,而崔神基、韦承庆、房融等人之所以获罪,一来因为与二张在业务上有往来(他们都擅长文学,当时二张就是管文学方面的,平时肯定少不了逢迎客套,这一点上和武三思有点像),二来二张倒台后,李显命令韦承庆等人审理二张的案子,但失实,以致被贬,至于哪里失实了?则不得而知。 况且,在李显登基后,命令韦承庆等人编纂《则天实录》,等于说要给武则天盖棺定论,李显的立场大家都是清楚的,他不可能会让有可能说武则天坏话的人去编武则天的历史。编书的主要人员仍然是武则天时期与二张交好的大臣,如李峤、苏味道、杨再思、韦承庆等人。 分析到这里,就再明白不过了,以宰相为代表的文官们,因忌惮二张受宠,所以每每逢迎二张,但要说他们与二张一党,就是无稽之谈,真正使韦承庆等人被贬的原因,还是在于审查二张同反案失实,但具体的经过现在已经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所谓二张专权,既无北衙禁军支持,又无宰相协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宫变前夕,二张犹如鱼肉,刀俎待毙。 |
补20楼: 今天主要讲讲神龙之变,首先在这件足以改变整个宗国历史的大事件发生前,我们先来看看参与各方的实力如何。首先是位于漩涡中心的武则天,女皇年迈,政事多委任二张兄弟,这是通鉴的说法,那我们来看看二张兄弟在变乱前夕,实力如何。 麟台监就是秘书监,主要管管皇室的书籍,没事还能给皇帝提提建议。春官侍郎,就是礼部侍郎,职责不必多说大家也清楚。二张一方除了他们兄弟二人之外,还有他们的其他族人,比如张昌仪、张同休等人,之前因为别的事情已经被贬斥了。另外还有一些与二张交好的文官,通常也被认为是二张的党人,比如杨再思、韦承庆、房融、崔神庆等人。 但历数以上人等,没有一个和北衙禁军有关系,根据唐代数次宫变的经验,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控制北衙禁军,宫变就根本不可能实施,所以在此认为二张兄弟的实力为零。二张一党的成分和结局,在宫变之后清算和论功行赏的时候会细说,其他各方势力同样。 |
nt玩意,发一次删一次,tnnd |
|
tmd删了老子这么多,生气了,不想写了 |
可以可以,从武周到开元的细节一直是很多人的知识盲区 |
二张必须死,可以参考秦始皇和赵高的事。 当时武则天随时驾崩,身边只有二张,秦朝的事就会再次上演,杀二张绝对是好事,无论对于武则天来说,还是对于太子李显,甚至对于武家后人 |
?怎么太监了 |
感觉还挺有意思,继续写呗楼主 |
武曌为什么在李显当太子后,给李旦这么多权利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唐朝 最新文章 |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
安禄山和杨玉环 |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