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明朝 -> 最新古人DNA研究表明,华夏族不止O3这个基因 -> 正文阅读 |
[明朝]最新古人DNA研究表明,华夏族不止O3这个基因[第1页] |
作者:霜冻窗棂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考古发现华夏族是在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孕育的。此前龙山文化只测了一部分,而且测出的全是老O3(新O2)所以大家认为非老O3(新O2)就不是汉族。但是近期吉林大学的论文中指出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测出了q1a、O1b、C南支和O2a2b1这几种基因。此前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禹瓦店遗址测出了O—F46这个类型(听说李辉就是这个)。而且之前仰韶文化也测出了N系。说明华夏族根本就不止老O3这个基因。 而且相关论文还指出现代汉族遗传框架早就在龙山文化晚期就形成,虽然历史上融合了一些异族血统,但是主体成分并未改变。而且目前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还没有测完,且由于年代太久远,所以大部分骸骨无法测出DNA。 以下是论文截图。 |
这是另外两篇论文的截图,表明现代汉族的遗传框架早在龙山文化晚期已经形成,且主体成分并没有受异族大的影响。 |
随着分子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O1都是百越的。有些O1与百越没有任何关系。比如O1中的Page59和P49。P49集中在日韩,而Page59集中在汉族中,这两个基因都起源于北方。据说第一篇论文中的河南境内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测出的O1b就是Page59这个类型。据说曹操也是这个类型,反正我早就知道曹操的类型跟百越无关。看看这些图,这些O1支系都是明显的北多南少。如果我没有弄错O1b2和O1b1都分开2万多年了,而百越才几千年,会是百越北上留下的?复旦大学的视频早就说过,O1早在汉朝还是战国时期就在汉地大量存在了。 |
这是23魔方公司制作的现代各地汉族的父系基因表格 |
有些人你给他摆证据他跟你谈HX。 |
和明朝有关系? |
赞。 |
N-M1819飘过,O系大概占中国人的百分之七十五。那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不知道的是,即使在不同的民族里也是同时存在的,汉族里有O,N。别的少数民族里面也有。在生物分子学的框架下民族其实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所有的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中国人的共同祖先是有几个支系所共同构成。 |
看这里@HDKHDCK5 @maybesure168 @lbdcn123 @木乐打工大安?? |
某些对自己血统不满意的,理解,自卑嘛,人都有。千万不能数典忘祖乱认祖宗给祖宗乱找爹啊 |
不太懂,我盲猜一下有沒有可能是原炎黃二帝的部落 |
赞?? |
爷爷是祖先,奶奶外公外婆也是祖宗。 Y染色体找祖宗是错误的理论,不应到处宣扬。 俗话说,儿子像舅舅,一个家庭之中,母亲对后代的影响更大。 母系对特征的影响要大于父系。 |
不讲血统是不行的,血统是天生的无法改变而文化是个人就可以学。只谈文化认同的话会让很多异族以认同我们文化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名义跑来干鸠占鹊巢反客为主的事情 |
@隔壁住玛丽 看看这个,理性发言,千万不要吵架。 |
你们是怎么测的 |
Y单倍群是杂交的,民族这个概念在生物分子学领域并不存在。只存在社会学领域,民族是怎样诞生的?一群人几百年或者更短时间就可以诞生一个民族,语言,习俗,服侍,节日。这些就是构成民族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蛮夷之辩也并不是今天民族的概念,而是你是否用“礼”就是文化制度。 |
@喀迈拉的世界 据说这次吉林大学发表的论文中中原测出的那例NO(就是下图中划紫色横线的)就是N1b2*。 |
无论是从外貌到文化,都很难让人相信汉人和藏人本出同源,但分子人类学家对此深信不疑。 最早提出汉藏同源的是中国的一些语言学家。原本在语言学界认为南方的侗傣语和汉语最接近,后来发现与汉语最接近的是藏语。 藏语中大多数字的发音在中国东南部的方言中都能找到,而且字义相同。 藏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对应关系,而是系统性的一一对应。在语言上,汉族和藏族表露出非同一般的关系。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于1996年在DNA中找到了汉藏同源的证据。他发现汉人和藏人在M122以及在其分支M134上都有相同的突变。宿兵通过对Y染色体主成分分析,发现藏族的突变频率与汉人最接近,这意味着在藏缅语系的诸多民族中,藏族和汉族最接近。他们分化的年代约在5000年前。 金力教授的实验室助理钱吉说,其实中国利用DNA分析自己祖先的迁徙路线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中科院云南动物研究所的张亚萍、褚嘉祐,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傅颂滨、李璞,中科院细胞遗传学的徐久瑾等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只要把各自分散的路线拼合起来就是一条完整的中国人迁徙路线。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华夏56个民族和东亚、东南亚各民族都是由南亚语系的先民分化出来的,因为他们身上都带有M122的突变。 M122突变大约发生在三万年前,那时中国陆地上的许多山脉被积雪常年覆盖。除了有少数棕色人在黄河、长江流域活动,更多的地方显得空茫一片。这时候,在东南亚的缅甸一带,黄种人的部落已经取得一定势力,棕色人不断向南退缩。 “当中国陆地上的冰川不断地消融时,一支带有M122突变的南亚语人群开始进入了中国。”李辉说,目前发现关于南亚语先民进入中国后的分化路线有3条,共有2个入口,一个是在云南,一个是珠江流域。 其中一支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他们最终在距今1万年前的时候到达了河套地区,黄河中上游的盆地。这批汉藏语系的祖先也被后人称之为先羌,他们也就是汉族与藏族人的共同祖先。 这一支南亚先民在出发时的头颅还很圆,又因为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关系,出现了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征。但他们顺着江,走着河谷,从云南来到甘肃,人体形态也发生变化。而到了高原之后,不再受疟疾影响,加上缺氧,地中海贫血基因的人不容易存活。于是存活下来的人,脸都变得很长,线条、棱角变得刚硬、如同刀削。 在漫长的行进中,他们使用的语言也发生变化。有一种理论认为,这是口耳相传所带来的变化。听的人觉得你在讲另一个字,复述的时候就变成另外一个音了。 李辉说,更重要的是,经过这1万多年的迁徙,在他们的体内M122的基础上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突变,M134.这样一直到5000到6000年前,人体内部的DNA又开始“不安分”了,那时,由于粟谷农业的出现,新石器文化开始在这个地区发展。人口的增长使群体必须扩增新的居住地。汉藏语系的两个语族开始分野。 其中一个亚群在M134的基础上又发生了M117的突变。他们带着这个突变向东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来。他们掌握了农业文明,开始以农耕为生。这个群体就是华人,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汉人。“M117是汉人身上很古老的一个遗传突变。”李辉说。 另一个亚群被称为藏缅语族群体。他们离开黄河流域,向西向南迁移,最后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居住下来。 在迁徙的过程中,这个群体就像细胞在不断裂变,分化出了藏、羌、彝、景颇、土家。 华人在渭河流域磨砺出一支骁勇善战的秦人,他们盘踞在关中,积聚着统一中国的实力。还有一部分华人则出了潼关,受到夷人龙山文化和苗瑶文化的影响,分别形成了齐语支和楚语支人群。 秦汉时期,四分五裂的中国被统一,从语言、文字到货币、计量单位等文化层面上,汉族的整体意识真正形成。加上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之后汉族就没有再出现分化。而文化上的强势让汉族像是一滴浓酽的墨水滴在了中国的版图上,他们带着M117突变迅速地向四周渗透。 |
|
|
Qm120在此 |
@江苏泰戈尔?? @惩戒抢人头 @Still_aegean 这次吉林大学公布的论文中指出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某个地方也测出了N1b2*。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在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孕育的。楼主的这个类型被认为可能是姬周父系,周人极有可能来自仰韶文化。第二张图的表格中的第15号样本中的NO(打紫色线条的那个)据说就是N1b2*。 |
看看这个@等搜狗vnjs |
可以看看这个@输掉了灵魂 @贴吧用户_759RbU4 |
看看这个@greatp?? |
现代汉民族和古人一脉相承,这是华夷之辨的功劳。反之欧美等国已经乱的不能再乱了。 |
去人种吧,那里有一大堆人需要你说服 |
@黑月焚尸 可以看看这篇论文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朝 最新文章 |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方言,广丰话 |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能力之我见 |
崇祯3700万内帑,舍不得花,是怎么回事?所 |
这个人真有意思 |
小伙鞭炮炸ATM想进劳教所过年 不知劳教已废 |
语文问题:明史这张献忠图六万万是六亿还是 |
金庸《天龙八部》慕容氏复650多年燕国是不是 |
话说如果把明朝放在19世纪,按照常理会如何 |
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能力排行: |
明武宗朱厚照究竟为什么一直没有儿子啊?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