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明朝 -> -> 正文阅读 |
[明朝][第3页] |
作者:神宗萬曆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之前吧里一位朋友整理过。我看了深受启发。所以重新整理一下,丰富一下内容。原发在b站,今天搬来吧里。 原链接https://b23.tv/Cl8dBC 我会时刻关注回收站。如果被吞,立马补上,不会打乱顺序,影响阅读。 |
方维仪(1585—1668),字仲贤,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明末著名女诗人、画家,所作有《清芬阁集》, 又辑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其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尤擅长绘释道人物。特别是白描《观音大士图》形神兼备,许多人争相收藏。由于方维仪学识高深又和蔼可亲,因而深受人们敬重。同辈兄弟姊妹及侄辈们都对她心悦诚服,以师礼相待。清芬阁简直成了一所学堂,方维仪便俨然成为清芬阁的女师。她的弟媳吴令仪受学于消芬阁,书法诗文都大有长进。 方维仪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清交替之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清兵入关后的野蛮烧杀,更使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文学艺术家特有的锐敏与丰富情感,使方维仪对现实生活有着更强烈的感受。她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深切同情民生的疾苦。惨酷的社会现实,时时激起她对乱世的怨恨和对故国的怀念。她将忧国忧民的种种情感,曲折淋漓地反映在作品之中。她品行端正,才艺超群,但并不以此自显,诗文从不轻易示人,“离忧怨痛之词,草成多焚弃之”(方孟式《清芬阁集序》)。传世的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要算她晚期所作《旅秋闻寇》。 |
方维仪博学才高,不仅学贯经史,而且工诗文,善书画。据《明史·艺文志》及清人王士禄《然脂集》著录,维仪所著曾有《清芬阁集》8卷、《楚江吟》1卷、《宫闺诗评》1卷、《尼说七惑》1卷以及《官闺诗史》、《官闺文史》、《归来叹》、《闺范》等集行世。这些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札记、论文等多种文体,内容涉及到文学创作、文学史研究、文学评论以及女性哲学等多方面。可惜的是,她的作品今大多已散,我们只能从幸存的少量作品中窥见其诗文风貌之一斑。 方维仪一生执着追求文学、艺术,70余岁高龄时,仍坚持提笔写字作画。她的书法深得卫夫人笔风,绘画则最擅长白描。清人冯金伯《国朝画识》中,把维仪的白描大士列为妙品,认为“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维仪在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她不愧为女界“名士”。 北窗 绿萝结石壁,垂暎清芬堂。孤心在遥夜,当窗皎月光。 悲风何处来,吹我薄衣裳。 出塞 辞家万里戍,关路隔风烟。赋重无馀饷,边荒不种田。 小兵知有死,贪吏尚求钱,倚赖君王福,何时唱凯旋。 独归故阁思母太恭人 故里何须问,干戈扰不休。家贫空作计,赋重转添愁。远树苍山古,荒田白水秋。萧条离膝下,欲望泪先流。 旅夜闻寇 蟋蟀吟秋户,凉风起暮山。衰年逢世乱,故国几时还。 盗贼侵南甸,军书下北关。生民涂炭尽,积血染刀镮。 伯姊之粤有赠 昨岁长溪来,今岁粤中去。此别又数年,离情复何语。 明发皖江城,山川隔烟雾。皓月临苍波,春风满江树。 秋雨吟 高楼秋雨时,事事异往昔。骨肉东南居,田畴稻不获。 树叶色将变,寒虫语幽石。孤愁多苦心,四顾成萧索。 云暗远山峰,独坐苔阶夕。 死别离 昔闻生别离,不言死别离。无论生与死,我独身当之。 北风吹枯桑,日夜为我悲。上视沧浪天,下无黄口儿。 人生不如死,父母泣相持。黄鸟各东西,秋草亦参差。 予生何所为,死亦何所辞。白日有如此,我心徒自知。 伤怀 长年依父母,中怀多感伤。奄忽发将变,空室独彷徨。 此生何蹇劣,事事安可详。十七丧其夫,十八孤女殇。 旧居在东郭,新柳暗河梁。萧条下霜雪,台阁起荒凉。 人世何不齐,天命何不常。孤身当自慰,且免摧肝肠。 鹪鹩栖一枝,故巢安可忘。 从军行 玉门关外风雪寒,万里辞家马上看。哪得沙场还醉卧,前军已报破楼兰。 病起 空斋无事晚风前,雨过苔阶草色鲜。远岫云开舒翠髻,新荷池畔叠青钱。 衰年转觉多愁日,薄命何须更问天。闲坐小窗初病起,西林皓月几回圆。 楚江怀节妇吴妹茂松阁 空林陨叶暮乌啼,云水迢迢隔皖溪。夜发苍梧寒梦远,楚天朗月照楼西。 薄命同罹骨肉哀,天涯书信远难来。愁心不似归鸿影,能逐湘江夜月回。 拟古 八月天高雁南翔,日暮萧条草木黄。与君别后独徬徨,万事寥落悲断肠。 依稀河汉星无光,徘徊白露沾衣裳。人生寿考安得常,何为结束怀忧伤。 中夜当轩理清商,援琴慷慨不能忘,一心耿耿向空房。 |
方维仪《罗汉图》 |
方维仪诗风或细腻,或激昂,或悲楚。她在反映北方战事的《老将行》中写道:“绝漠烽烟起戍楼,?笳吹彻海风秋。关西老将披图看,尚是燕云十六州。”在《从军行》中写道:“玉门关外风雪寒,万里辞家马上看。哪得沙场还醉卧,前军已报破楼兰。”她饱尝人世间生离死别的痛苦,孤独伶仃,身心交瘁。她在一首叙身世的屋言诗中说:“昔闻生离别,不闻死别离。无论生与死,我独身当之。北风吹枯叶,日夜为我悲。上观沧浪天,下无黄口儿。人生不与死,父母泣相持。黄鸟各东西,秋草亦参差。余生何所为?死亦何所辞。日日复如此,我心徒自知。”在历代女作家的诗中,能表现如此博大的忧国忧民思想情怀的作品并不多见,沈德潜评道:“如读杜老伤时之作。闰阁中乃有此人!”( 《明诗别裁集》)这是相当准确的一个辨味,无论就本篇字句的锤炼,语言的精纯,措意的深厚,表情的沉着,言情的顿挫而言,它都神似杜甫的伤时念乱的五律。 |
柳如是 月堤烟柳图 卷 纸本设色 125cm 25.1cm 1643年 故宫博物院 |
王素娥,号蘖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真翁之女,十七岁嫁吏部胡节为妻。后节以吏曹死于北畿,素娥誓不再适。夫亡后,笃志佛法。尝有诗曰:“礼佛焚香易,修行定性难。古来成道者。把铁铸心肝”,年四十一卒。王素娥工诗文,尤妙女红。诗名颇高,清顾起纶《国雅品》目为“(唐李)季兰之后,又得一俊媛”。著有《王蘖屏诗》。 渡钱塘喜晴 风微月落早潮平,江国新晴喜不胜。 试看小舟轻似月,载将山色过西陵。 |
邢慈静,明代万历年间人,号蒲团主人,兰雪斋主,山东临邑人。她自幼聪慧,悟性超群,工书法,善绘画,尤精白描观音,博学多才,深受世人的喜爱。邢慈静幼年受九嫂杨氏(杨梦山之妹)影响学习律诗,青年时代受长兄邢侗影响学习书法绘画,晚年临摹《澄清堂帖》,深得右军神韵。 读三国志·抱膝长吟道自尊 抱膝长吟道自尊,一时鱼水感深恩。 当年若稳陇中卧,不到秋风五丈原。 |
邢慈静《临右军帖》 |
邢慈静 1587年作《如来佛》 |
马湘兰,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秦淮八艳之一,南直隶应天(今江苏南京)人,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是秦淮八艳之一。 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 马湘兰绘画造诣高,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2句,记载在曹寅的《栋亭集》里。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间杂着马氏的兰花册页,发着独异的光彩,她的绘画在国外一直被视为珍品。 日本东京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幅中国明代的“墨兰图”,此画并非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而是明神宗时期的秦淮名妓马湘兰所作,被日本人视为珍品。 鹦鹉 永日看鹦鹉,金笼寄此生。 翠翎工刷羽,朱咮善含声。 陇树魂应断,吴音教乍成。 雪衣吾惜汝,长此伴闺情。 |
马湘兰绘画 |
马湘兰绘画 |
马湘兰《墨兰图》现藏日本东京博物馆(上文所说,被视为珍品的就是此图) |
叶小纨(约1613 ~约1657 )字蕙绸,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顺治十四年。叶绍袁、沈宜修二女,著有杂剧《鸳鸯梦》,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 浣溪纱·为侍女随春作 髻薄金钗半亸轻。佯羞微笑隐湘屏。嫩红染面太多情。 长怨曲阑看斗鸡,惯嗔南陌听啼莺。月明帘下理瑶筝。 得胜令 蓦地人惊倒,顷刻也魂飘。从今后,雁去书难寄,灰寒香怎烧。悲淘,断送金兰约。呼号,摧折刎颈交。 沽美酒 险将我一交,原来是苍苔上纸钱飘,书堂里人影寥。你年青志高,缘何一命轻抛?为路迢迢,难聚昏朝。说到伤心处天荒地老。呀,我几回将兄弟叫。 太平令 天不佑斯文年少,地偏埋玉树琼瑶。絮叨叨难诉天知道,眼盼盼遂一灵飘渺。心摇,气敲,泪飘,唤不应转添烦恼。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朝 最新文章 |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方言,广丰话 |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能力之我见 |
崇祯3700万内帑,舍不得花,是怎么回事?所 |
这个人真有意思 |
小伙鞭炮炸ATM想进劳教所过年 不知劳教已废 |
语文问题:明史这张献忠图六万万是六亿还是 |
金庸《天龙八部》慕容氏复650多年燕国是不是 |
话说如果把明朝放在19世纪,按照常理会如何 |
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能力排行: |
明武宗朱厚照究竟为什么一直没有儿子啊?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