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明朝 -> 明朝中晚期科技汇编 -> 正文阅读 |
[明朝]明朝中晚期科技汇编[第2页] |
作者:狩猎者的部落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顶 |
|
只要开放,中国绝对不会落后于西方,东西各有千秋,明朝隆庆开关以后,经济繁荣,很多欧洲人都跑来中国打工,可惜了,当时没有金融学,对金融认识太浅,明朝实亡于白银的大量涌入引发的金融危机? |
程大位,宇汝思,号宾渠,安徽休宁人。从二十多岁起他便在长江下游一带经商,平时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搜罗了谁多书籍,遍访明师,经过十年的努力,在公元1592年他六十岁的时候写成了《直指算法统宗》一书。《算法统宗》是一部应用数学书,它以珠算为主要的计算工具,全书共595个问题 |
王文素,字尚彬,山西汾州(今汾阳市)人,约生于1465年,于 明朝 成化年间(1465-1487)随父王林到河北饶阳经商,遂定居。自古晋商多儒商,出生于中小商人家庭的王文素,受所处社会及家庭影响,自幼颖悟,涉猎书史, 诸子百家 ,无所不知。尤长于算法,留心通证,以一生之精力,完成了《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这一数学巨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王文素解高次方程的方法,较 英国 的霍纳(Hirner,1786-1837)、 意大利 的鲁非尼(Ruffini,l765-1822)早近300年;在解代数方程上,他走在17世纪牛顿(I.Newton,1642―1727)、拉夫森(J.Raphson,1648-1715)的前面140多年,率先用导数逐步迭代求解,为中国数学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对于17世纪微积分创立时期出现的导数,王文素在16世纪已率先发现并使用,因而,只从微积分的角度探索导数的起源是不够的,由此看来王文素对世界数学的贡献还应更深入的研究。 |
崇祯年任兵部尚书熊明遇也是明末喜好西学的学者之一,著有《格致草》一书,其特色:“不但对于个别自然现象作了科学的研究与记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有意从这些个别研究中寻找出通则与定理。因此他著作中有不少所谓的‘恒论’‘演说’。如卷一有‘原理恒论’‘原理演说’。”11p19熊明遇的儿子熊人霖也是西学名家,著有《悬象说》、《地纬》和《函宇通》。熊明遇对明末大思想家 |
孙元化他的西学知识不在徐光启之下,而且他的军队驻地有支葡萄牙炮队,这批炮手前期有13人,后来增加到40余人,他们成立了一支模范炮队,作为明军孙元化部炮兵的示范部队。这批葡籍雇佣军拿着比周围明军官兵高几十倍的工资,确实干活也很有职业精神,教授明军炮手各种技术也十分认真,工作干得很不错。这种合作比起太平天国起义时李鸿章借洋师助讨太平军的事件,显得既主动又“科学”且开放! 孙元化“除协助徐氏删定《句股义》(即几何原理)外,还撰有《经武全编》和《西法神机》等兵学书,以及《西学杂著》、《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筭要》等数学书。”其中的《西法神机》,直接指导了关外明军的火炮运用。 |
毕懋康(1571年—1644年),字孟侯,号东郊, 崇祯初年,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归。辞别时,崇祯帝命制武刚车、神飞炮等。械成后,编辑《军器图说》以进崇祯帝。因功升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厘,不与宦官同流告归。著有《疏草》2卷、《西清集》20卷、《管涔集》5卷。 |
何良臣,字惟圣,号际明,浙江余姚人。早年喜欢辞赋,在乡里以诗文著称。但在明朝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面前他投笔从戎,年青时代就在东南沿海从军,抗击倭寇。后来当上幕僚,又在长安立过战功,升作偏裨将,最后升为蓟镇游击将军。 何良臣在明代就被誉为文武“通才”。他的文集名为《乾坤集》(又名《辞赋集》),可见气魄之宏大,当时就被认为“壮诗人气”。兵法方面除《阵纪》外,他还著有《军权》、《利器图考》、《制胜便宜》,其中尤以《阵纪》最为有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极力称赞,说“良臣当嘉靖中海滨弗靖之时,身在军中,目睹形势,非凭虚理断,攘袂坐谈者可比,在明代兵家,犹为切实近理者矣。” |
赵士祯(1554~约1611) 中国明代火器专家。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受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 |
李之藻(1565~1630 中国明代科学家。字振之,号我存,又号凉庵(一作淳庵)、存园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南京工部员外郎。二十九年从传教士利玛窦习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 李之藻学识渊博,娴于历算。“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 ,与徐光启齐名 。万历四十一年与利玛窦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8卷),是中国编译西方数学的最早著作,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译《名理探》一书是名学中的最早译本。他还协助徐光启修订《大统历》,并编撰《崇祯历法》。 |
王徵(1571~1644)明代科学家。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了一子、支离叟,明西安府泾阳县鲁桥镇温丰乡盈村里尖担堡人。天启、崇祯年间,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扬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从政后留心经世致用之学,后以经算教授乡里,致力于传授西方学术,为最早的陕籍天主教徒之一。 王徵对明末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曾起重要作用。他早年喜爱古器和机械。出仕以前,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写成《新制诸器图说》。后又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远西奇器图说》,天启七年(1627)出版。主要叙述西方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静力学知识,包括地心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远西奇器图说》是中国第一本有关西方力学的编译著作。王徵对传播西方科学、促进文化交流卓有贡献,被誉为“南徐(光启)北王”。 |
邢云路是中国明代天文学家。他写成《戊申立春考证》一卷,著《古今律历考》七十二卷。他在《古今律历考》中指出:“星、月之往来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也。”这是一种朴素的行星运动受太阳吸引力支配的思想。在邢云路活动的年代,中国古典天文学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他曾参加两次改历运动(1595年和1610年),是明末复兴天文学的重要人物。 |
在孙云球短暂的一生中,他制造的各类光学仪器达七十余种。这些仪器早已荡然无存,所幸的是《吴县志》在介绍孙云球时,提到了他所发明的一些仪器的名称,使我们得以窥其一斑。 在孙云球研制的光学仪器中,望远镜常被人们提及。他所研制的望远镜性能良好,据《吴门补乘》记载,浙江天台有一个名叫文康裔的人,患有严重近视,孙云球曾和他一道,登上虎丘山,用自制的望远镜眺望,看到苏州城内的楼台塔院近在眼前,清晰可辨;天平、灵岩、穹窿诸峰苍翠挺拔,历历在目。文康裔赞叹不已,视为神技。 另外,孙云球还为苏州眼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用以矫正视力的眼镜并非孙云球所发明,孙云球的贡献在于他创造性地采用水晶为原料,磨制成各种凹凸镜片,并根据近视、远视不同情况,“随目对镜”,使人们配到适合自己眼睛的镜片,“以年别者老少花,以地分者远近光”,从而使视力得到矫正。这种水晶眼镜在当时很引人注目,人们不惜出重资购买,苏州眼镜业也就在此基础上兴盛起来了。 孙云球还制有“存目镜”,用这种镜来观察物体,“百倍光明,无微不瞩”,能将极细小的东西,看得一目了然。这有可能是一块放大镜或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考虑到单个放大镜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宋代已用水晶照物,明代已有“单照”,但那类放大镜很难达到此处所说的“存目镜”的效果。所以,孙云球所发明的存目镜,极有可能是一架简单显微镜,即具有较高放大倍数的凸透镜。 另外,“察微镜”也是孙云球的发明之一。如果说“存目镜”是一种简单显微镜的话,那么“察微镜”就应该是一种复合显微镜。对于孙云球来说,制造复合显微镜的技术障碍并不存在。因为他能够制造望远镜,在制造望远镜过程中,只要稍稍改变一下透镜的装置方法,望远镜就会变成一架复合显微镜。 |
薛凤祚(1600-1680,出身书香门第,少承家学,后学习中国传统的天文历算方法。1652-1653年又至南京,向波兰传教士穆尼阁学习西方新法,并协同穆尼阁翻译了西方天文历算等方面的著述。 薛凤祚少攻儒学,中秀才。明熹宗天启年间,他远游保定府定兴县,从鹿继善和孙奇逢学“陆王”之学。后跟魏文魁学习中国历算,继而又就教于意大利传教士罗雅各(天启二年来华,曾与修《崇祯历书》);复去南京投师泰西天文学名士波兰人穆尼阁(为第一个在中国传播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者)和德人汤若望(又名道未,曾与修《崇祯历书》)。他集众师之长,尽得西方历学之精要,终于成为学贯中西,以历算知名海内的天文学家。 |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号晓庵,又号余不、天同一生,震泽镇 。王锡阐少年博览群书,尤精历象之学。明亡投河完节,被人救起,从此着明朝冠服,不用清朝钱,潜心天文学研究。夜色晴朗,王锡阐躺卧屋顶上整夜观察天象。针对当时中西历各种门户之见,他提出考证中历古法之误,而存其是;择取西说之长,而去其短。著《晓庵新法》,精确计算出日食、月食的时间,首创计算金星凌日、水星凌日的方法,还著有《五星行度解》、《大统历法启蒙》、《筹算》 |
最早园艺专著《花镜》作者陈溟子 陈溟子(1612-?),一名扶摇,自号西湖花隐翁。籍贯不详,园艺学者。一生喜读书,爱好栽花。明亡后退归田园,从事花草果木的栽培 和研究,并兼授徒为业。于(1688)写成《花镜》一书。全书分 6 卷,卷一“花历新栽”中,除占验和占候外, 授时部分,共分十项,列举各种观赏植物栽培的逐月行事。卷二“课花十八法”,包括课花大略,辨花性情法,种植位置法,接换神奇法,扦插易 生法,移花转垛法,浇灌得宜法,培壅可否法,治诸虫蠹法,变花摧花法, 整顿删科法等等内容。主要记述观赏植物栽培原理和管理方法,是全书的 精华。卷三、卷四、卷五,着重叙述花木的名称、形态、生活习性、产地、 用途及栽培。卷六附记了一些观赏动物。《花镜》的版本有善成堂镌木刻本,日本花说堂重刻本,文德堂木刻本,锦章图书局石印本,大美书局铅印书,沈鹤记书局石印本,中华书局 铅印本等。 |
明代农学家、地理学家黄省曾 。喻氏两兄弟 一部《疗马集》──明代兽医学家喻仁、喻杰 。药物学界的“王子”──明代医学家李时珍 。 创立疫病新说的人──明代传染病学家吴又可 。世界最早系统论述岩溶和洞穴的人──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海洋动物研究的开拓者──明代生物学家屠本峻畯 。 中国第一本漆工专著的作者──明代油漆匠师黄成。束水攻沙治黄河──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⒗ 一心治水 壮志未酬──明代水利专家徐贞明。园林学第一人──明代园林学家计成。 |
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明末传染病学家。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1]。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又可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
医学家:张景岳——《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 数学家:王文素——《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兽医学家:喻仁(字本元)、喻杰(字本亨)——《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 植物学家:朱橚——《救荒本草》 植物学家:俞宗本——《种树书》 植物学家:马一龙——《农说》 植物学家:屠本畯(jun)——《闽中海错疏》 |
屠本畯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著有《山林经济籍》一书,系其罢官里居时编著,意在“畅山林之趣”、“尽幽赏之致”,约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刊刻。后著有《闽中海错疏》、《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园艺等广阔领域。《闽中海错疏》主要记载福建沿海一带的海产动物,是中国早的海产动物志。《说郛续本》。《野菜笺》1卷,记载屠本畯家乡四明(今浙江宁波)的野生植物。 |
屠本畯的代表著《闽中海错疏》是作者入闽之后;应太常少卿余寅之请撰写的,成书于明万历丙申(1596)。全书分为3卷,上、中两卷为鳞部,下卷为介部,又有自序和附录各一篇。此书共记载福建沿海海产动物200多种(包括少数淡水种类),以海产经济鱼类为主,有中国著名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4大海产珍品,以及驰名的对虾、鲥、鳓、鰶(中华青鳞鱼)等海产动物。《闽中海错疏》记载的鱼类除同种异名外,计有鲫鱼、真鲷、方头鱼、鲻鱼等80多种,分别属于鲤科、鲷科、鲳科40个科,及鲤形目、鲈形目、鲻形目等20个目。所记载的两栖类动物有蟾蜍(黑眶蟾蜍)、雨蛙(中国雨蛙)、虾蟆(泽蛙)、水鸡(虎纹蛙)、石鳞(棘胸蛙)、黄魻(沼蛙)等10种,分属于蟾蜍科、雨蛙科、蛙科3科。此外,还记有软体动物的贝类,节肢动物的虾类,以及少数龟、鳖等,还有福建常见的外省海产燕窝、海粉等。应该指出的是,书中有些记载是前人不曾提到的。如“海胆”一名,过去曾被认为来自日本,其实日本是引自此书。 |
中国传统科学发展到明代,出现了一种总结的潮流。明万历年间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条件。《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相继完成,它们分别是集药物学、农学、手工业技术大成之作。《元亨疗马集》也具有类似的特点。 |
明代农学家耿荫楼 耿荫楼,字旋极。北立隶灵寿(个河北灵寿县)人,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进士,曾在山东临淄、寿光等地做官,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清兵攻陷灵寺城时死难。做为农学家,他著有《国脉民天》一书,内容包括区田、亲田、莽种、硒种、蓄龚、治早、备莞子七目。 书中所述“法参古人,的以家训,事若琐质,实则呕心血,试有成效,炸未信而劳民。”全书的篇幅虽然很短,但内容却很着。著名的亲田法就是在这本书中提出来的。亲田法的基本原则是在一大块田中逐年选出一定比例的小块,进行人力、物力的倾斜投资,以保证小面积的德产高产,旱涝保收。其他部分按照常规进行耕种。 |
黄衷 ,字子和,号矩洲,别号铁桥、铁桥病叟,广东南海(今属广州)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湖州知府,历福建转运使、广西参政、云南布政使、湖广巡抚,终兵部侍郎。所作《海语》,详述海上奇幻之状。 《海语》一书记录明朝中后期海上丝路的重要文献,对研究16世纪东南亚史地和中国南洋交通关系有重要参考。 |
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字济时,富字行,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常山县前坊人,世代为医,皆任太医院医官。因世居京都,亦称“都门杨氏”。主要作品有《针灸大成》。 |
杨继洲在家传《针灸玄机秘要》等典籍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全面总结明以前针灸学成就,撰成《针灸大成》一书,成为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该书列入《四库全书》存目,被国内外医界尊为针灸经典。本书自公元1601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有47种版本,其翻刻次数之多,声誉之隆,都是罕见的。在国外,也有重大的影响,许多国家的针灸学者把它译成本国文字,把它当作重要的学习和参考资料。至今仍是针灸学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杨继洲另著《病机秘要》,收入《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子部医家类”。他研究铸造铜人像,详细刻画穴位,并绘图立论,便于钻研。正是这些开创性的成就,奠定了杨继洲医学史上“针圣”的地位。 |
有一次,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患了痿痹之疾,多方诊治,屡治不愈,邀杨继洲去山西诊治而愈,杨继洲仅仅针刺了三针就痊愈了。他在早年就曾编撰《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但一直未能刊刻问世。正是这个时候,赵文炳看到了《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这本书。他为了答谢杨继洲,决定帮助杨继洲将这本书付梓出版,并委托晋阳人靳贤进行选集校正。此时,杨继洲又博览群书,将其中有关针灸的内容都一一摘录下来。最后《针灸大成》的内容除了《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外,又辑录了《神应经》、《古今医统》、《针灸节要》等著作中的针灸内容,凡是明代以前的重要针灸论著,《针灸大成》都或多或少进行了辑录和引用 |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朝 最新文章 |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方言,广丰话 |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能力之我见 |
崇祯3700万内帑,舍不得花,是怎么回事?所 |
这个人真有意思 |
小伙鞭炮炸ATM想进劳教所过年 不知劳教已废 |
语文问题:明史这张献忠图六万万是六亿还是 |
金庸《天龙八部》慕容氏复650多年燕国是不是 |
话说如果把明朝放在19世纪,按照常理会如何 |
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能力排行: |
明武宗朱厚照究竟为什么一直没有儿子啊?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