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明朝 -> 《红楼梦》影射终极大揭秘 (转载) -> 正文阅读 |
[明朝]《红楼梦》影射终极大揭秘 (转载)[第4页] |
作者:songzuyin1981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袭人全名“花袭人”,倒过来是 人袭花。 不管是 花袭人,还是人袭花,都是不好的吧。 贾宝玉惜花、护花,林黛玉‘葬花’; 结果袭人是‘袭花’,薛宝钗是‘吃花’(冷香丸是用四季不同花蕊调制而成), 作者通过对花的不同态度,将人物做了强烈的对比。 |
************************** 人物揭秘:薛宝钗 篇 ************************** 先放下宝二爷,来说说我们的宝姐姐。 薛宝钗,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女子。爱她的骨骼莹润、举止娴雅,爱她的品格端方、容貌丰美,恨她的面热心冷、恨她的自私绝情、恨她的八面玲珑、恨她的满腹心机……可是明知道她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可仍然抵不住她的魅力,正应了她抽的签上那句话:“任是无情也动人”。 (骨骼莹润,容貌丰美) (品格端方,举止娴雅) 可我要说,薛宝钗堪称红楼梦里的第一腹黑女,你能接受吗? |
薛宝钗:美人心计,步步惊心 诚然,没有几个人会接受薛宝钗是腹黑女的评价,毕竟在书中薛宝钗的形象那么美好,甚至可以说是完美。以前也曾有过 林妹妹和宝姐姐 你会选谁的择偶标准讨论,毫无疑问,宝姐姐更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择偶标准。 论长相,薛宝钗是健康丰美;林妹妹是一副病西施相。 论性格,宝姐姐更豁达、更合群;林妹妹则孤傲孤僻,尖酸刻薄。 书中说薛宝钗是“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很显然,薛宝钗是长得很大气,行事很豁达,面对林黛玉对她的奚落,或一些事情,她也并不在意。就这么个人,你怎么说她是腹黑女?还胡诌什么是第一腹黑女? 大部分人充其量认可薛宝钗会耍小心机,会做人,可以说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但由此认为薛宝钗是腹黑女,这帽子也太大了。 关于薛宝钗的有心机,历来研究发掘的文章很多,主要有和她母亲母亲薛姨妈策划‘金玉良缘’的虚假宣传,以及她说话做事,明显就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在此不再拾人牙慧,而重点向大家揭示书上是如何写薛宝钗腹黑的。 本文一切论据皆出自红楼梦的文本,是通过作者的字里行间,来揣摩人物的性格、行为、动机,并非是因为她属金(后金的影射关系)而可以编排她的种种不是。在红楼梦前80回里,目前我发现有三处是揭示薛宝钗腹黑的,还有一处有争议,放到最后来讨论。单这三处,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明显,宝姐姐的美人心计,可谓步步惊心。 |
薛宝钗‘美人心计’之:扑蝶嫁祸 故事发生在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先看看这回目,写得多好啊,对比多强烈啊。薛宝钗是 戏弄,林黛玉在悲泣; 一个青翠欲滴(暗含 清 也),一个是片片残红 (暗指 朱 也)。 宝钗戏蝶,岂是天真烂漫这么简单? 黛玉葬花,又岂是多愁善感那么无聊? 看着对比强烈的回目,可见作者用笔之深也! (宝钗扑蝶是绘画的经典题材,但有几个人从中看出腹黑?) 历来红学家对中间宝钗戏蝶那一段是津津乐道,说如何体现了薛宝钗的天真烂漫、少女情怀。可就是这么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却做出了一件嫁祸情敌的龌龊事,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 这真是浪漫无邪,还是别有用心的‘美人心计’? 红学家还解释说这恰恰体现了薛宝钗的机智。栽赃嫁祸,还说是机智,明明是人品问题,却还夸智商高,这逻辑也只能让人呵呵了。 我们先看宝钗为什么要扑蝶?直接原因当然是蝴蝶可爱。书上写 ‘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跹,十分有趣。’ 请注意‘玉色’二字,对蝴蝶的形容,彩蝶是见得多的,其他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棕红色的蝴蝶也见得到,而这玉色的实在罕见,作者为什么偏偏用玉的颜色来形容?而且还是一对?一对玉色,岂不是双玉!双玉者,大观园谁人不知双玉是谁?乃宝玉、黛玉啊! 如果是其他颜色的蝴蝶,宝钗未必会去扑,但偏偏是玉色的,还是一对,还迎风蹁跹,恩爱得很,这犯了宝钗的忌,宝姑娘岂能容你们?向来举止娴雅的她,此刻也不顾形象了,立马掏出扇子,恨不能立马拍死这对***! 书上上说: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也就是说宝钗扑蝶,并非出自其少女天性浪漫,而分明是蓄意为之。按理来说,看到一对蝴蝶恩爱双飞,少女睹物思人,理应羡慕、祝福才对,或者发些‘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感慨,哪有还去追扑、戏弄、拆散它们的? 根本原因在于那对蝴蝶是玉色的,不由得让她想到了宝玉、黛玉。 |
嫁祸】 -------------------------------------- 扑蝶 只是体现了宝钗心底里对‘双玉’的醋意、恨意,毕竟情逢敌手,心里面有点这种情愫可以理解。但紧接着的事,就不只是心里想想,就是公然嫁祸情敌,直接发起攻击了。 书中说宝钗突然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对话,对话内容主要是‘贾芸捡到小红手帕’的事,然后小红怕被人偷听到,要打开窗子。 这时书中对宝钗的描写,顿时让宝钗的形象大跌。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小红是何等聪明的丫鬟,但在宝钗心里却如此不堪) 其注意里面的这些字眼,我们都说林黛玉说话刻薄尖酸,但林妹妹不过是冷嘲热讽,骂骂老婆子,取消下刘姥姥这样的劳动人民,却从不曾说出这么狠的话来。 薛宝钗可是品格端方,向来大得民心的,怎么这样骂丫鬟们? 或许你会说,这只是在心里骂,又没直接骂出来。心里骂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性,嘴里说的极好听,心里却在暗骂别人,这样不是更可怕吗?这不就是东北方言说的‘当面喊哥哥,背后操家伙’吗? 要说这话出自王熙凤之口,那一点也不稀奇,但却来自宝姐姐内心的真实想法,实在让人眼镜碎一地。足见她平时里对丫鬟下人们的人情热心,全是假的。 原来她不过是个嘴甜心苦、面热心冷之人。 (面热心冷,这四字评语并非笔者的杜撰,而是来自癸酉本最后情榜里,薛宝钗得名‘无情’,其考语大体说她是面热心冷) 这小红到底哪里得罪她了?竟然这样贬损人家? 林小红是没得罪她,但错在林小红也有林黛玉的影子,就好比那对蝴蝶偏偏是玉色一样,这也犯了薛宝钗的忌。 林小红,原名林红玉,名字犯了林黛玉,被迫改名小红。其性格相貌,也颇似黛玉。她又是宝玉房里的丫鬟,宝钗岂能喜欢她? (我们都知道 晴雯是黛玉之副,那可以说 小红是为 黛玉传影,小红的身上是有黛玉的影子:不但姓名相似,性格相似,但得的病症也一样,坠儿还说让她喝黛玉的药;喜欢的贾芸跟宝玉一样,也是个二爷;遗失手帕惹相思,后来黛玉也有遗失手帕的故事。) 癸酉本这里有条批语:“宝钗红玉无端相遇,非闲笔也,伏线千里。”也就是说小红在80回后,与薛宝钗还要重大交集。 薛宝钗骂小红那些话,与其说是骂小红,不如说是骂黛玉(刚才说了,小红是有黛玉的影子)。就如同王夫人骂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病西施,其实在骂林黛玉一样(晴雯是黛玉之副)。宝钗因为恨黛玉,进而厌恶 黛玉 这一类人,(小红、晴雯和黛玉属同一类人,袭人、宝钗是属一类人) 于是恨屋及乌,才会那样恶毒地攻击小红。 如果没有这段心里独白,而直接做出下面的行为,我们尚且可以说宝钗是率真、机敏,是下意识的行为。但正是有了这样的心里独白,正是她心里已经有了对小红的成见,同时也知道林妹妹又是个尖酸刻薄的,可她偏偏还要嫁祸给林妹妹!哪怕是嫁祸给云妹妹(史湘云)、平儿她们也好啊;偏偏借此离间两个同样刁钻古怪的人,让她们互相猜忌。这完全是薛宝钗的别有用心了。 我们再重温下原文: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这只是薛宝钗第一次用计离间林黛玉和小红,可以说是小试牛刀。在癸酉本后28回里面,薛宝钗还有个更加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反间计,也是离间黛玉和小红的,并直接导致小红被误杀,黛玉内疚自杀。善良的人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但回头看看宝钗扑蝶嫁祸这一段,再去看癸酉本后面的反间计,才发现作者早已埋了伏笔。 ‘扑蝶嫁祸’,只是宝钗向黛玉发难的第一件事,后面还有一件一件接着来,可谓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
藕官烧纸:谁告的密? 在敝人博客里,将“藕官烧纸被人告密”这事,也认作是薛宝钗腹黑的证据,朋友说比较牵强,我就不把这条当作宝钗腹黑的证据了。 但藕官烧纸的事,到底是谁告的密?显然与 薛宝钗和她母亲薛姨妈都有莫大关系——当时薛姨妈已经住进了林黛玉的潇湘馆,名义上是照顾黛玉,实际上更像是监控和下药(下面马上讲这一节)。而藕官正是林黛玉房里的丫头,薛姨妈刚刚住进来,藕官烧纸偷祭的事情就被人发现了,这不能不令人怀疑。 虽然薛家母女有重大嫌疑,但依然是没有直接证据,所以就舍弃了这一条。但是我还是将它贴出来,不是为了凑数,而是这个故事直接进了回目的,作者费了大笔墨写的,批书人也一直很疑惑,这是书中的悬案之一,也是从来被红学研究所忽略的悬案,我们不妨看一看,了解下这个悬案。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是宝钗干的。 |
**************************** 《红楼梦》里被遗忘的悬案:藕官烧纸被谁告密? ***************************** 图为藕官烧纸钱的情景 故事发生在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故事梗概】:清明节藕官在园子里烧纸,私自祭奠死去的菂官,要被恶婆子抓走,幸亏宝玉半是圆谎半是呵斥地,替藕官解了围。 问题是恶婆子怎么知道藕官在偷偷烧纸? 到底是谁告的密? 书中说 贾宝玉很纳闷,批书人也说很纳闷,最后也没写明到底是谁告密,这事也成了红楼梦里小小的悬案。 或许你会说,是恶婆子碰巧遇见的,宝玉不也是碰巧的吗? 但显然恶婆子是得到消息来的。请看书中文字: ---------------------------------- 忽见一婆子恶恨恨走来拉藕官,口内说道:“我已经回了奶奶们了,奶奶气的了不得。”藕官听了,终是孩气,怕辱没了没脸,便不肯去。 婆子道:“我说你们别太兴头过余了,如今还比你们在外头随心乱闹呢。这是尺寸地方儿。” 指宝玉道:“连我们的爷还守规矩呢,你是什么阿物儿,跑来胡闹。怕也不中用,跟我快走罢!” 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錢,原是林妹妹叫他来烧那烂字纸的。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也正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掩饰,心内转忧成喜,也便硬着口说道:“你很看真是纸錢了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了的字纸!” 那婆子听如此,亦发狠起来,便弯腰向纸灰中拣那不曾化尽的遗纸,拣了两点在手内,说道:“你还嘴硬,有据有证在这里。我只和你厅上讲去!”说着,拉了袖子,就拽着要走。 ------------------------------------------ 从文本可以看出: 1)恶婆子是得了消息 直接来抓人的,并且说已经回了奶奶们,奶奶气的不得了。 2)恶婆子已经知道是烧纸钱,而不是烧林妹妹的烂字纸。 3)罪名都定了:不守规矩、胡闹,这种事连宝玉都不能做的,你算什么阿物儿? 也就是说恶婆子是充分掌握了证据、罪名都拟好了,相当于是警察拿着逮捕令直接来抓人的。要不是有宝玉为她百般辩解,藕官这事的后果很严重。 那恶婆子是怎么知道藕官在烧纸钱?显然是奶奶们打发她来的。 那奶奶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请看前面一段: 正胡思间,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宝玉吃一大惊,又听那边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弄些纸錢进来烧?我回去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宝玉听了,益发疑惑起来。 我们可以说 是前面这个人告诉奶奶们,奶奶们让恶婆子来抓人。 那这个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是她碰巧遇见的吗? 但仔细琢磨她那句话——“藕官,你要死,怎弄些纸錢进来烧?我回去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而且一口气说完,压根不给藕官分辨解释的机会。 A. 大呼 ‘藕官’ 其名,让周围的人都听见了。 B. 明显知道藕官在烧“纸钱”,而不是烂字画。 C. 要回去告诉奶奶们。(而且很可能去告状了,因为恶婆子很快来了) 如果说这个人是偶尔撞见藕官烧纸的,那绝不会一口气说出这么信息量大的一段话来。 我们可以模拟这个场景,如果当你黑夜里看到火光,走过来看究竟,大体会有这样的对话: “谁?” “是你!” “你在烧什么啊?” “你竟然在园子里烧纸钱啊?” —— 这还是跟藕官关系不怎么样的人,如果恰好碰到会有这样的反应。 但如果是 跟藕官关系好的,见到这事,首先绝不会大呼小叫,暴露其名,其次压低声音看看周围,再来询问藕官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从前面那人的那段话看出: 一、她跟藕官关系不好,所以唯恐大家不知道是藕官干的,大呼其名,并且直接就去告状了。 二、她不是恰好撞见,而是事先得到了消息,一抓到现行,立马大喇叭广播,并且马上去告状。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讶,也不给藕官丝毫辩解的机会。 所以最后的问题变成了,是谁告诉了前面这个人的? 这件事原本有几个人知道?且看 藕官是怎么说的。 藕官因方才护庇之情感激于衷,便知他是自已一流的人物,便含泪说道:“我这事,除了你屋里的芳官并宝姑娘的蕊官,并没第三个人知道。今日被你遇见,又有这段意思,少不得也告诉了你,只不许再对人言讲。”又哭道:“我也不便和你面说,你只回去背人悄问芳官就知道了。”说毕,佯常而去。 宝玉听了,心下纳闷,〖庚双夹:连观书者亦纳闷。〗 也就是说,藕官在园子里烧纸的事,只有芳官和蕊官知道。 宝玉觉得很纳闷,因为他认为芳官、蕊官不至于出卖藕官。 首先看芳官,从性格上看,芳官可谓是这批女官中的女汉子,不像是做这种勾当的人。二来芳官要告密,也是先告诉宝玉,犯不着去告诉奶奶们,她也不是袭人那种会讨奶奶们欢心的人。 更主要是芳官是藕官最好的朋友,最信任的朋友,她的全部心事,芳官都知道。 芳官怎么会出卖藕官? 事后宝玉终于跟芳官问起了这事,芳官说了 藕官烧纸的原因,是为了祭奠死去的相好菂官。 且看那段话: 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dì】官。” 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 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 (笔者按:菂,古代指莲子。菂官和藕官,真可谓是一家。 红楼梦的每一个人名,都大有机心) 这话有两个细节: 1)每节烧纸。 菂官死后,每逢过节,藕官都有烧纸,但以前都没出过事。 2)后来补了蕊官。 结果这次出事了,被人抓了现行。 由此看来,蕊官是有告密的重大嫌疑。但后来的文本,发现蕊官和藕官其实关系很好啊。蕊官经常找机会去林黛玉那里找藕官玩。 到后来更是“三个人寻死觅活,只要剪了头发做尼姑去”。 (根据癸酉本93回,她们三个确实做了尼姑,但不在一个庵子里: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二人跟了地藏庵的圆心) 所以 蕊官 也不会出卖藕官。 但不主动出卖,不代表没有无意中泄露啊? |
蕊官给了宝钗当丫鬟,在蘅芜苑,她跟谁的关系最好?是莺儿。蕊官也是很佩服莺儿的,花篮编的那么好。 那有没有可能蕊官无意中说起了藕官偷偷烧纸祭奠的事?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莺儿就将这事告诉了宝钗,宝钗再安排个人去抓现行,然后去告诉奶奶们。 这样一来,藕官怎么也搞不清谁是真正的告密者了。 莺儿 这丫头,看似不显山露水的,但却是宝钗得力的耳目。大家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在说起宝钗项圈上字(金玉良缘的宣传策划),就是莺儿全力配合宝钗,主仆二人一唱一和,将金玉良缘的宣传,做得天衣无缝。 平时,宝钗隔三差五地派莺儿去林黛玉的房里,名义上是嘘寒问暖、问药送汤的,实际上是随时打探情敌的动静。 也难怪 每次黛玉和宝玉在一起时,宝钗总能及时地又不合时宜地出现。 另外再捎带多说莺儿一点,莺儿有个很奇怪的姓名,叫 黄金莺 (又是个 带金 的)。有的古本里,还有段莺儿的秘闻。在同样是在58回,在说到贾母将剩下的十二官中几人,分别分配给了宝玉、宝钗、黛玉等人,然后特别提到了 龄官的下落,说贾蔷将龄官包养起来,跟茗烟母子住一屋子。 我摘出与莺儿相关的文字来: 原来宁府遣放大丫头出来择配,茗烟便求了宝玉,向贾珍将万儿讨出来。那叶妈本想讨娶莺儿作媳妇,黄妈也愿意,只是茗烟不肯。莺儿又一时不能放出来,那黄妈还着实心中不自在呢,倒底把茗烟给他做干儿子,才罢了。 【茗烟是宝玉的小厮,莺儿是宝钗的丫鬟,茗烟不愿意娶莺儿,宝玉何尝愿意娶宝钗?】 |
(莺儿和蕊官编花篮) 除了莺儿和蕊官有嫌疑,还有一个人有更大嫌疑,那就是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原来清明节期间,贾府的贾母王夫人等都去京城为老太妃守孝去了,于是把薛姨妈请进园子照顾孩子们,薛姨妈住在哪呢?恰恰住在林黛玉的潇湘馆里。而藕官是林黛玉房里的丫鬟,她夜里偷偷出去烧纸,保不定就被薛姨妈看见了,然后派个自己的小丫鬟去告诉恶婆子。 (当然这也是我的臆测,反正这对薛家母女一靠近林黛玉,林黛玉就有麻烦,后面的事也印证了) 扯远了,再收回来。如果说这事是薛宝钗或者薛姨妈干的,那她的动机是什么? 藕官只是个戏子、丫鬟,跟宝钗、薛姨妈无冤无仇,犯得着跟她过不去? 藕官是跟宝钗没仇没怨的,但错就错在她是林黛玉房里的丫鬟。王夫人如果因为这事整治藕官,藕官无非是被打一顿,再拉出去配小子。但这事会影响林黛玉啊! 藕官这么没规矩,在园子里偷偷烧纸钱摆道场祭祀,这是任何大户人家都不能容忍的。事情闹出来,林黛玉也下不了台,因为藕官是你的丫鬟,你是怎么教导下人的?任由下人做出这事来? 因此,黛玉首先就要担个管教不严之罪。在封建社会,这可不是小事。如果连个小丫头都管教不好,以后怎么做 宝二奶奶? 其次,丫鬟做错事,小姐 也会跟着名声受辱,从后面 司棋的事、惜春撵入画的事,都可以看出来。 就算王夫人等不因为藕官的事而责怪黛玉,但黛玉也觉得面子上无光。 要说动机,薛宝钗做这事的动机:借藕官这事来抹黑情敌林黛玉。 试想,如果没有贾宝玉恰好将这事圆过去,那王夫人将怎么看林黛玉? 原本贾宝玉任由芳官、晴雯一群‘骚鞑子’‘狐狸精’胡作非为,已经够让王夫人担心的了,如今林黛玉对丫鬟也是疏于管教,这两人要是结婚了,那这个家还成什么样? 这事虽然这么糊弄过去了,但后遗症其实还在。 第二天,夏婆子就将这事抖落给了赵姨娘。“连昨日这个地方他们私自烧纸錢,宝玉还拦到头里。人家还没拿进个什么儿来,就说使不得,不干不净的忌讳。这烧纸倒不忌讳?……” 芳官后来被王夫人撵走,这事也多少算个引子。(现在也基本认定了,那个来抓藕官的恶婆子,就是这个夏婆子) 更要命的是,这件事之后,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急转直下。在这之前,王夫人多少表现出对林黛玉的关心,比如二十八回主动问起林黛玉吃药问题,到抄检大观园时,骂晴雯骂的毫不留情,什么水蛇腰、削肩膀、病西施,偏偏又说晴雯眉眼像黛玉,这不等于摆明了是骂黛玉吗? 虽然藕官烧纸这事就这样过去了,并没有给藕官带来实际性的灾难,黛玉也全蒙在鼓里,王夫人等会不会因为这事对黛玉新生恶感,作者是写得云山雾罩,我们也只能小人之心做个推测。 薛宝钗的这一计谋,说到底没有成功,当然也不算失败,她也知道要扳倒这个情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前面扑蝶嫁祸,就算是碰巧遇见情急之下的反应吧; 这烧纸告密,则是直接向黛玉身边的丫鬟开刀。已经明显算是升级了。可效果依然不明显,那只有出大杀招了。林妹妹,你准备好咗未? |
燕窝案:宝哥哥也怀疑宝姐姐了 其实不只是我觉得宝钗可疑,连向来不谙世事的贾宝玉,也怀疑起薛宝钗来。 一) 在第四十九回: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且尚不知近日黛玉和宝钗之事,正恐贾母疼宝琴他心中不自在,今见湘云如此说了,宝钗又如此答,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心中闷闷不乐。因想:“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 宝玉见钗、黛相好,为什么反而“闷闷不乐”呢? 这原本是宝玉所希望而又办不到的事。两人真和好了,宝玉反而不高兴了。难道是宝玉喜欢女人为了他争风吃醋?宝玉显然不是这种世俗的男子。 更有意思的是,前面写到 黛玉和宝钗 关系好了,他是闷闷不乐; 后面紧跟着写 黛玉和宝琴关系好,他则是暗暗纳罕。(宝琴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宝玉看着只是暗暗的纳罕。) 为什么宝钗和黛玉关系好了,贾宝玉反而不高兴?而宝琴和黛玉打得火热,贾宝玉没有丝毫的担心,只是暗暗觉得有些奇怪(毕竟林黛玉向来是小性子的,宝琴那么受宠,她怎么不羡慕嫉妒恨呢)。 显然,在宝玉的心里,宝琴对黛玉是毫无威胁的,因为她是个“年轻心热”的人;而宝钗,恰恰是个面热心冷的,吃的是冷香丸,住的屋子跟“雪洞”一样,又是圆滑世故,最善笼络人心的。林黛玉这样的实心肠子,跟宝钗走得近、打得火热,岂不危险?所以才 闷闷不乐。 二)宝玉当然不敢怠慢,借《西厢记》的“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来问黛玉与宝钗究竟是怎么回事。(楼主按:孟光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妻,举案齐眉的典故,就是出自梁鸿和孟光夫妻。按理说孟光是举案齐眉,丈夫梁鸿来接案,怎么是孟光反而接丈夫举过来的案? 其实是问黛玉,你不向来和宝钗有点斗气使性吗?怎么两人好上了呢?) 黛玉说出了原委,“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 黛玉还很自责,觉得自己以前错怪了宝钗。但宝玉虽然解开了疑惑,但也是话里有话:“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 虽然是引用《西厢记》的话,但其实在委婉地提醒:你啊,太单纯了,像小孩子一样,没遮拦地就接了宝钗的“案”了。 |
接着宝玉说出了自己最大的疑惑:“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 (插图:宝黛读西厢) 【注意1】: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 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注意2】:一个说眼泪比往年少了;一个说眼泪哪会少的? 宝玉的眼里:黛玉变得更瘦了。 黛玉的感觉:眼泪更少了。 黛玉不是天天吃宝钗差人送来的燕窝吗?怎么效果更差了? 竟然更瘦了?眼泪更少了? 按宝钗的说法燕窝是养阴补气的,养阴就会生津,生津怎么眼泪反倒少了呢? 津液少了,才会显得越瘦。长得不够丰润水灵嘛。 明显是没有养阴,反倒生内火了,所以才津液少,觉得烦躁失眠。失眠的事下面再说。 【注意3】:这事发生在五十回,离宝钗献燕窝有多久了?具体多久不知道,怎么说也要好几个月了,因为现在是 冬末了,下雪了,这一回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宝钗献燕窝时,还正值秋雨时分。 林黛玉已经吃了宝钗好几个月的燕窝了,结果却是这种效果! 三)到这个时候,贾宝玉已经直接怀疑燕窝的问题了。这事在五十二回。 贾宝玉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 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我们拆分一下: a. 宝玉走了走了又返回来,不放心,总觉得黛玉的病有古怪。他也知道黛玉的病是没到春分秋分之后有咳嗽的旧毛病,但现在是大冬天怎么还病者?还比以前更瘦了,眼泪更少了? b. 黛玉说则说自己不但夜里咳嗽,而且还失眠了,只睡了一个更次。 睡觉是养身的最好方子,如今黛玉连觉都睡不好了,问题是极其严重了。 c. 宝玉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疑惑,直接提宝姐姐的燕窝。 请注意,他是挨过身来,悄悄地说的。 d. 谁知那该死的赵姨娘跑来,打断了这个关键的话题。 四) 宝二爷知道不能再耽搁了,直接出手,用自己家里的燕窝替代了薛家的燕窝。这事发生在五十七回里。 除了宝玉,还有一个人也对燕窝起疑心了,那就是紫鹃。 紫鹃听说贾宝玉在桃花底下生气发呆,忙来找他,表面上是安慰他,但一开口就是问燕窝的事:“……正是前日你和他才说了一句‘燕窝’就歇住了,总没提起,我正想着问你。” 紫鹃真是个好丫头,她敏锐地察觉到宝玉是话里有话。 但宝玉又怎么可能对一个丫头说出自己的怀疑? 何况自己也没有真凭实据,就算明知道燕窝有问题,也不能跟紫鹃说出来啊,只能将燕窝换掉,然后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就行了。 宝玉说:“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風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 谁说宝玉是个腹内草莽的纨绔公子呢?你看他这事做得多漂亮! 他不将这事跟王夫人说,他也发觉了王夫人对林黛玉态度并不好,再说王夫人知道了,那也等于薛姨妈和薛宝钗知道了。 他直接跟贾母和凤姐说。贾母是何等疼自己的外孙女啊。立马就让人送燕窝来了。 但这样就真的没事了吗? 不但没有,接下来的事情,反而更加凶险。 因为薛家并没死心,而是采取了更加主动的战略:直接打入情敌内部,潜伏在情敌身边。 请看下一回《干娘的诱惑》。 |
楼主,两年前v哥掰谎已经发过了,你好歹转一下出处再水 |
******************************************** 薛宝钗‘美人心计’之:干娘的诱惑 ********************************************* 故事同样发生在五十七回《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前面刚写到了宝玉换掉了薛家的燕窝。结果因为紫鹃一句“要回苏州去”的玩笑话,害得宝玉犯了呆病。闹出一场风波。接着又是给说宝琴、邢蚰烟的婚事,然后又是薛姨妈的生日,忙了几日。也就是大概半个月过去了,恐怕所有人都忘了燕窝的事了,但薛家母女可没忘,这不,她们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来看林妹妹了。 (薛家母女拿黛玉开涮,可怜的林妹妹被玩弄于股掌间) 宝钗就往潇湘馆来。正值他母亲也来瞧黛玉,正说闲话呢。宝钗笑道:“妈多早晚来的?我竟不知道。” (正巧啊,原来你也在这里。是真巧么?一笑。) 薛家母女俩跟黛玉聊天,扯到了邢蚰烟的姻缘,薛姨妈是何等老练的人物,马上就扯到黛玉身上:“……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接着宝钗又故意在黛玉面前扑在薛姨妈怀里撒娇,惹得黛玉眼热伤心。薛姨妈便借机示好,说其实我“心里很疼你的,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何况“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 (听听,黛玉身边才有几个人啊,谁说歹话了)。 就这样几句话,黛玉就被彻底感动了,唉,没爹妈的孩子,别人对他稍微好点,她就感动得稀里哗啦,便没心没肺地就要认薛姨妈做干娘。不是说干娘的诱惑有多大,而是林黛玉太渴望亲情友情了。 这正和薛姨妈心意。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何尝不是如此,其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自己父亲逼死了,连葬在哪里都不知道(崇祯母亲我们后面会说到),其父亲在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的冷落下做了几十年的‘小媳妇’太子,结果刚做皇帝一个月就死了。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十七岁被迫登基,玩了七年又死了。崇祯十六岁上台,举目望去,自己是无父无母无兄弟,孤家寡人一个,面对满朝各怀心思的官员、暗地算计的宦官,怎能不心感孤独与悲凉? 崇祯朱由检虽然贵为皇帝,想必也有林黛玉那种孤独感。】 薛宝钗则趁机开了林黛玉一个龌龊的玩笑 —— 让林黛玉嫁给她那个**哥哥薛蟠! 虽然只是个玩笑,但这玩笑也真够毒的! 想想林黛玉这么神仙样的人物,要落入呆霸王薛蟠之手……真让人不寒而栗。在二十五回,薛蟠第一次见到林黛玉,什么反应?——“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我想在家里薛蟠肯定也跟薛宝钗问起过林黛玉,薛宝钗很可能也逗过他:想不想要林妹妹做老婆啊? 或许正是在家里有过这样的玩笑,今儿又故意这样开林黛玉的玩笑。何况贾宝玉的呆病刚好,怎么又开这种玩笑?贾宝玉要是听了这话,估计又得气癫狂了。 接着薛姨妈也开了个玩笑——说要把林黛玉说给宝兄弟。 母女俩轮番开玩笑取笑林黛玉,拿林妹妹开帅,这确实也太欺负人了。 连旁边的紫鹃都看不下去了,她当然看出了薛姨妈的口是心非,于是借势将一军:“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 (紫鹃多厉害啊,你既然有这想法,就去跟太太说啊,紫鹃也知道 王夫人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 你不跟王夫人,说明你是口是心非嘛) 最后的事,不用想都知道,薛姨妈不可能去跟王夫人说宝玉黛玉的亲事。之所以这样说笑,一则是拿林黛玉开涮;二则又能体现自己是多么慈爱,彻底打消林黛玉对她们薛家母女的防备心。 经过这一番铺垫,到五十八回薛姨妈正式入住潇湘馆,潜伏在林黛玉身边就顺理成章了。 |
书中交代了原因:恰好那位老太妃已薨(一个老太妃去世了,用得着这么大动静?又不是皇太后! 老太妃的秘密后面再说),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 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前后得一个月光景。两府无人,整个大观园出现了管理真空,所以让薛姨妈入园子。因为其他地方都没空了,所以住到了潇湘馆。 书中写道“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薛姨妈)照管林黛玉,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 【好怕怕,又是药饵饮食!】 本来是让薛姨妈来是照看代管大观园的,但薛姨妈是“一应家中大小事务也不肯多口”,只是一心照看林妹妹的“药饵饮食”。 就这样,虽然燕窝已经换成贾母给的,但你贾母派人送来的燕窝,依然要经过薛姨妈的手! 可笑你贾母、贾宝玉千算万算、千防万防,依然逃不出薛家母女的算计。 这一个月下来,林黛玉 被薛姨妈照顾得十分经心,前前后后不知道吃了多少经过薛姨妈之手的“燕窝粥”。 同时,也就是在薛姨妈住到黛玉这里不久,黛玉的丫头藕官出事了 —— 偷偷在园子里烧纸钱,被抓了个正着。 我们前面说了,到底是谁告密的,或者说是谁发现的,一直是个悬案。 前面我们推测很可能是 蕊官无意中说给了莺儿,莺儿说给了宝钗。 如今看来,薛姨妈也是有嫌疑,她住在潇湘馆,又是代管大观园,藕官出去烧纸,很可能被她察觉。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
【许媳妇的秘密】 前面说到老太妃薨了,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前后得一个月光景。显然“贾母、邢、王、尤、许”都是贾家的媳妇们,其中邢夫人、王夫人,都是儿媳妇;尤氏是孙媳妇,如果秦可卿不死,也会出现在这,是重孙媳妇。那这个“许”呢?也许是孙媳妇,也许是重孙媳妇,反正排在尤氏后面,不可能是贾府的儿媳妇。 莫非是秦可卿死后,贾蓉又娶了个媳妇姓许? 但后面说得很清楚,贾蓉娶的媳妇姓胡。 这个‘许媳妇’就在这里出现了一次,各个版本后面都没有再出现,包括癸酉本里后28回也没有。作者突然写一个‘许氏’是何用意?难道仅仅用来凑数? 如果再结合死去的秦氏 秦可卿,那就是‘贾母、邢、王、秦、尤、许婆媳祖孙等’, 秦、尤、许…… 熟读《百家姓》的朋友会想到什么?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没错, 朱 秦 尤 许! 《红楼梦》里没有姓朱的,是写“贾”家的故事。贾家的孙媳妇重孙媳妇,是有秦氏、尤氏、许氏,那就是 【贾 秦 尤 许】。 作者之所以在尤氏后面,写一个许氏,难道就是为了 引出 【贾 秦 尤 许】? 而【贾 秦 尤 许】,必然会让读者想到“朱、秦、尤、许”,那岂不是暗示“贾”就是“朱”,‘贾家’就是‘朱家’?就是‘朱明’? 想想看,是不是有这份暗示?否则为什么后面突然多出一个‘许媳妇’,这人后面又再也没出现。 红楼梦的人物用百家姓来取姓名,也不是这里突然出现的,早在秦可卿出殡时,很多王孙公子都来了,其中就有 冯子英、陈也俊、卫若兰,这不是百家姓里的‘冯、陈、褚、卫’吗? 作者故意将“褚”公子 隐去,实则欲盖弥彰。就如同,在尤氏后面,故意加一个许氏一样。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朝 最新文章 |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方言,广丰话 |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能力之我见 |
崇祯3700万内帑,舍不得花,是怎么回事?所 |
这个人真有意思 |
小伙鞭炮炸ATM想进劳教所过年 不知劳教已废 |
语文问题:明史这张献忠图六万万是六亿还是 |
金庸《天龙八部》慕容氏复650多年燕国是不是 |
话说如果把明朝放在19世纪,按照常理会如何 |
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能力排行: |
明武宗朱厚照究竟为什么一直没有儿子啊?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