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明军打的轻率,问题很多。责备杜松是不对的,杜松没有问题,还成了背锅侠,真是好毒呀,小人泼脏水,寒心。 明军没有常备野战军团,武将权利小,军队编制小。要打仗了,东拼西凑,连主帅都是临时抓壮丁,从文官中找个所谓知兵的。指挥,情报,后勤,样样草台班子,临时凑合,稀里糊涂一弄,没有很明细作战计划,只有抽象命令一下,剩下就是让武将自己去执行,遇到突发情况,既无备案,也无援军。明军中,有磨磨蹭蹭,观望不前的,有锐意进取,往前冲的。 结果,往前冲的,尽忠职守,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倒成了替罪羔羊,天理何在?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样能占住,结果倒是那个不顾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冒雪突击,拼死血战的有罪。 兵贵神速,时西路军杜松,从沈阳出发,到抚顺关稍作休息,按照军令29日晚出关,星夜列炬,一日内冒雪急行百余里。两日山地急行军200于里,努力克服山路崎岖,跨越多条河流,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四路大军,只有杜松是在指定时间内到达,并不是杜松快了,而是另外三路慢了,迟滞不前,贻误战机,激流勇进者倒是背上了贪功冒进之污名,天日昭昭。 杜松的雪夜突袭战术,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立下过无数奇勋,成就无数盖世名将。李愬雪夜入蔡州,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一战平定淮西,各藩镇恐惧不安,请表内附,唐军又挟平定淮西之声威,连克十二州,藩镇割据的局面因之暂告结束,大唐又恢复了统一。 杜松,勇冠三军,名将之风,只要拿下吉林崖,打开界凡城,距离赫图阿拉只有百余里,一马平川,再无险关要塞。杜松不惜一切代价抢山夺关。只可惜,杜松没有获得准确情报,努尔哈赤也不是淮西节度使。不是杜松对不住大明朝,坏了萨尔浒之战事,而是大明朝,不配有杜松这样的名将,此战未能建功,只恨生不逢时。 杜松行军速度快,如果另外三路都是这样快。努尔哈赤有可能来不及全部拦截,女真生活区可能会遭受些破坏。赫图阿拉没有坚固城防,女真人的寨堡比较挫,比朝鲜的还挫,不重视城防。但是仗要打赢也还是很困难。明军即使四路合一也很难,清军6万骑兵,整建制军团,如臂使指,本土地利,真是轻敌了,这个仗不该打呀,怒而兴师,明军是没做好准备。 杜松是强军,雪夜山地行军百余里,还要争渡,还能马上投入战斗,主动进攻去抢山,说明这支部队的体能训练,战斗意志很强,这样的军队,技战术用不着质疑,这就是时刻准备打硬仗的精锐之师。能达到这种状态的军队,几乎每支都能立不世军功。红军生死战,飞夺泸定桥是轻装前进,20小时急行军120里,杜松强渡浑河之前还带着辎重火炮,道路环境更加险恶。清军是占了骑兵优势,走平地,6小时120里,驰援铁背山。杜松如果再快点,带点重装备过去,打下吉林崖,据险而守,此战或许还有转机。清军情报太灵了,大军已提前集结待命,响应速度快如闪电。 如果把另外三路军队交给杜松来带,训练半年,由杜松来全权指挥,组织战役,可以有五成胜算。杜松做法是对的,只是军权小了,对付清军,需要奇袭,主动进攻,提升军团机动速度,几乎是明军当时能够打赢清军的唯一正确方法。清军是集中了优势兵力打运动歼灭战,而自己各处险关碍口,兵力薄弱。如果明军都能不顾险阻,砥砺前行,奋勇争先,抢关夺隘,清军机动部队,转不过来,会出现疏漏,拿下清军险要关口,至少可以弄的清军很难受,牵制住了,长期备战,生产顾不上了,人不解甲,马不卸鞍,拖久了,战力会下降,明朝可以用国力碾压,打不过,不打了,就在家门口耗着。夺了关口之后,骑兵也不好机动了,得绕道走,速度优势就没有了。清军也必须速决,拖不起,这么点地方,没多少余粮,一年不能正常生产,自然拖跨了。清军来打明朝,其实就是在闹饥荒,打草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