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清朝 -> 说说明清时期你所了解的军械设备 -> 正文阅读 |
[清朝]说说明清时期你所了解的军械设备[第1页] |
作者:斗篷客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清时期,是中国风起云涌的一段时间,各种风云人物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他门的故事。 本期专栏活动,主要说说明清时期你所了解的军械设备。无论明朝清朝,只要是你所了解的军械及设备,都可以在本贴提名,并简要叙述一下其简介。 本吧吧务组对本期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
@兰l234 支持一下 |
抬枪(国产大型火绳枪) 这玩意叫抬枪,清朝的,看着挺猛的,就是不知道实际效果如何,有没有吧友知道? |
滴滴 大佬是没有在那个帖子回复吗?没看到 |
左1:旗手 左2:火绳鸟枪兵 中:将军 右3:副将 右2:弓兵 右1:虎衣藤牌兵 这种冷热兵器的混合组合,在明清时期很常见。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清国主要的海岸炮: 此炮是8000斤级大炮,射程只有不到3公里。 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龙发生冲突,英军首先开炮,英方参战五艘非正规舰只;清军出动三艘战船,有岸炮支援。战斗持续四个小时,双方损失轻微。 |
你这专栏活动就是【专栏活动】啊,这也太简单了吧 |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火炮: 1826型12磅舰炮长炮射程1500码短炮1200码,相比清军炮台占优势。清军有仿造。不过有没有用,看鸦片战争的结局就知道了。 |
1839年11月3日,中英穿鼻之战,关天培率领的水师被击退,英军无人员伤亡。 关天培旗舰上的威远将军级铜炮。是在穿鼻海战中唯一震慑英军的武器。 |
1841年1月6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三期奏折,下严令:“逆夷要求过身……非情理可谕,即当大军挞伐……逆夷再或投字帖,亦不准收受”, 同时重新启用被革职的林则徐等。在谈判期间,琦善不断从广东各地调兵至虎门,虎门兵力达到11000人。虎门也成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火力最强大的炮台。 虎门炮台炮口、(这是极少数一鸦前留下来的 大部分在一鸦后改造重修 今天的虎门炮台是改造重修过后的) |
虎门的主力岸炮 我上面发的8000斤级大炮,其余的6000-3000。总数大约为 约500门,相当与当时日不落帝国5艘一级战舰的总和,但是因为有任何战舰都没有装甲掩护(要塞)和射程优势,拼炮英军占不到便宜。 但是清军致命缺点是,火炮都是固定式的无法左右移动,只能靠交叉火力密度弥补射角。英军就是抓住这个破绽打烂你鼓励的炮位置,然后陆战队上岸一个一个拿下。 在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近身搏杀能力已经退化的到了负值,整个鸦片战争中号称让英国吃亏最大的镇江之战也不过让英军付出72人阵亡的代价。 |
手铳是明代前期主要的单兵用火器。从洪武年间开始大量制造,它们较元代手铳,口径减小身管加长,制造较精细,表明手铳的射程有了提高。 铳身多刻有制造地 、制造部门、工匠姓名、监造官重量和制造年月等,说明对火器制造的管理更加严格了,到永乐年间,手铳已发展到工艺精细,形制统一的阶段,铳身构造也有所改进,自药室至铳口,壁厚逐渐递减,说明当时对膛内压力从药室至铳口递减分布的状况已有一定的认识。火门铸有一个长方形槽,便于装填引火药,上面装有防护盖,可避免风雨吹散、打湿引火药,使手铳在风雨中仍能正常使用。这时的手铳由朝廷统一制遣,统一编造 如“天字号手铳,在30多年中制造了10万余件,但手铳由于准确性差,点火费时,射程有限,所以到明中期鸟铳传入中国后,手铳即被淘汰。 |
大抬杆 |
鸟铳是嘉靖年间,西方发明的火绳枪经日本传到中国,与手铳相比,它具有两大优点:一是身管较长,口径较小,发射与口径吻合的圆铅弹,因而射程较远。二是它增设了准星和照门,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枪柄由插在手铳尾銎内的直形木柄改为托住铳管的曲形木托,可稳定持枪进行瞄准,因而射击精度较好。中国称其为“鸟铳”,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说:“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因其枪机头形似鸟嘴,故又名鸟嘴铳,据《明会典》记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一次就造鸟嘴铳1万把,明朝最初仿制的鸟铳均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射程达150 ~300米,但装填弹药费时,射速较慢。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士桢为提高鸟铳的射速,参考佛朗机铳制成了装有子铳的“掣电铳”,参考三眼铳制成了有5支枪管的“迅雷铳”,可轮流发射,崇祯八年(1635年)毕懋康著《军器图说》,载“自生火铳”,改火绳枪机为燧石枪机,提高了点火机构的可靠性。 明末,鸟铳增制了枪叉,可将枪支地,稳定瞄准射击。鸟铳的基本结构和外形已接近近代步枪,是近代步枪的雏形。 |
1841年1月7日,英军发动进攻,虎门战役开始。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并击败清军水师。比起先前的表现,守军作战也很勇敢,共计战死282人,受伤462人,沉没战船11艘,直至炮台被打塌后才开始后退。英军仅受伤38人,关天培在此战中战死。 |
总体评价:此时清军火器远不及英法 |
关天培奏折明细。 |
而欧洲各国不仅仅利用工业技术降低了火药中硝的配比,还制成粒状火药并进行磨光处理降低火药吸潮的可能,其性能远在清军火药之上 |
三眼神铳 |
三眼神铳全长约120厘米,共有三个 枪管,枪头突出,全枪由纯铁打造,射击时可以轮流发射,是辽东铁骑的标准装备。发起冲锋时,辽东铁骑即冲入战阵,于战马上发动齐射,基本上三轮下来,就能冲垮敌军。但问题似乎也未完全解决,三枪打完后怎么办呢?一般说来,换兵器是免不了的了,但中国人的智慧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验证,这把 火铳之所以用 纯铁打造,枪管突出,是因为打完后,吹吹枪口的烟,换个握法,把它竖起来使,那就是把十分标准的铁 榔头。人骑着马冲进去,先放三枪,也不用装弹,放完抡起来就打,这么几路下来,估计神仙也扛不住。明朝在抗日援朝战争中,就是用三眼神铳重创日本小西行长的第一军。 然而另据考证,三眼铳并没有火绳击发和燧石击发的装置,也没有方便装填的子,纯属手工点火的火门枪,因此使用十分不便,尤其在马上。三眼铳又称快枪,口径一般都有15-20毫米,相对一尺五寸的长度来说,身管长度并不高,因此精度、射程和威力均差强人意。戚继光就曾如此评价:“(快枪)远不及鸟铳(射程不如鸟铳),又手夹铳后,又必手发(手执火源点火),远近高下势不由人(精度差)。然北军惯习之,一铳入二、三子(超量装填,难怪容易 炸膛),放毕当锤击之,痼不可变。”可见 戚继光对三眼铳很不感冒,他手下的火枪骑兵使用的都是被誉为“(鸟铳)能及远(射程远),又多中(精度高),又能透甲(威力大),为马上步下第一利器”的 鸟铳。北方骑兵使用 三眼铳多是因为鸟铳装填繁琐,又不能近战(戚继光的 火枪兵都配备了七尺长的野太刀,靠野太刀冲锋肉搏的),大概与北方人性子急躁有关。 辽东铁骑的骑兵或许有很少一部分人配备了三眼铳,但这种原始的火器与满蒙人的强弓重箭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能惊吓马匹算是一种特殊用途。 |
明朝版本加特林 |
火龙出水,四级固体导弹,除了落点随缘,似乎在当时找不到别的缺点 |
抗日战争时期,我华北地区的抗战游击队正在使用佛郎机打击日军。 |
第一次鸦片战争虎门战役清军六处炮台。 |
一鸭,虎门战役,因为清军的火炮射角有限、炮术又蹩脚,于是大清国的官员得出一个结论,洋人有大仙护体,决定拿马桶熏死他们,未果,又放火攻船,可惜,敢死队死的连毛的不剩。 |
综合对比,清军设备被完爆了。 |
中英七次要塞战中火炮对比。 |
抬枪的相关参数。抬枪其实是一种重型鸟枪。每分钟1发。 |
清军鸟枪,由于质量垃圾,时常炸膛,士兵不愿使用。尽管鸟枪已经很落后了,一般部队的装备率只有40%~60%,甚至更低,有的直接就没有。 |
棕贝丝燧发枪 恩菲尔德p1853步枪。 这些燧发枪,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成为了淮军的制式装备,为中国最早大批量引进近代武器之一,射速每分钟2~4发,射程300米。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清朝 最新文章 |
给老照片上个色,让人我物更生动,让场景更 |
假如乾隆皇帝重视火器发展 |
欣赏b站清小将言论 |
清朝驭民政策:33两白银 |
我们现在的领土和满清什么关系? |
1861-1863的照片是因为照相技术 |
历史吧0001号候选人,投他 |
夏完淳与郑成功的奋斗:父子同仇与父子异道 |
慈禧——中国最早玩cosplay的人 |
连环画|苏武牧羊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