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清朝 -> 狡兔死,走狗烹,二二臣中的极品反骨仔——吴三桂 -> 正文阅读

[清朝]狡兔死,走狗烹,二二臣中的极品反骨仔——吴三桂[第3页]

作者:重修明史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党务礼等向康熙仅报告吴吴三桂杀朱国治、扣留使臣的事,对贵阳事变、甘文焜父子之死还一无所知。康熙当面听取党务礼报告的第二天,即十二月二十二日,蔡毓荣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报告。更多消息:吴三桂的名号、国号、贵州提督李本琛从叛、钦差被扣、兵部主事辛珠、萨尔图及甘文焜父子之死……等等,接踵传来,“举朝震惊”。康熙紧急召见议政王大臣,商讨对策。
  
  当初,在是否批准吴吴三桂撤藩的问题上,朝廷议政王大臣及各部官员始终存在着严量分歧。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人主撤,礼部尚书图海等多数人反对撤藩,还有很多大臣不表态,实际也是赞成图海等人的意见。康熙做出了撤藩的决定,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不敢再坚持。但此时,吴三桂叛变的消息一传来,原先反对撤藩的大臣即归咎于主撤者,纷纷要求追究他们的责任。以大学士索额图为首,要求处死主撤的大臣。康熙很有领导风度地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于是再无人埋怨。
  
  
 
这句话不简单!如此重大的变故,康熙没有表现出任何惊慌失措与追悔懊丧,却十分的从容镇定,更没有文过饰非和诿过于他人,而是自己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并保护了为自己出过力的犯众怒之“罪人”,从而防止了内部了分裂并加强了团结。这样的能耐,不要说是皇帝,就是工地上的民工有这份才干,也足可以当大哥了!碰上这样的死对头,吴三桂衰,汉人的运势更衰!
  
  康熙的措施迅速制定出来,概括言之,第一,荆州(湖北江陵)系长江南北咽喉要地,关系最重。康熙料吴军必犯湖南,而荆州必先设防。他特派前锋统领硕岱率每佐领前锋兵一名,兼程前往,保守荆州,固军民之心。然后,由荆州再进至常德,“以遏贼势”;第二,为争取时间,由户部负责,预先在 沿途出征将士停留处备下粮饷,保证硕岱兵到粮饷亦到。康熙责成议政王大臣如何遣派大军,后续部队如何增调到前线等问题,“速议具奏”。
  
  
 
吴三桂进军的第一个目标是贵州,当地军政官员几乎全部投向了吴军。吴三桂令胡国柱留镇云南,自率诸将取贵州,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驰至贵阳。马宝已前驱入城,贵州提督李本琛前来迎降。李本是甘肃西宁人,原明总兵官高杰的外甥。他最初是总督洪承畴的部下 ,官至游击。明亡后,弘光政权大学士史可法推荐他为总兵,隶属高杰。后来,高杰被李定国杀掉,任命他为提督,统其部属。顺治二年,豫亲王多铎南征,李本琛率所部十余万降清,以原官随大军渡江。平定江南后,他回到北京,隶汉军正黄旗。顺治十年,他随同洪承畴再次南下,协助承畴经略五省。十二年,加右都督,充任左标提督总兵官。十四年,随承畴取贵州。十六年,经承畴推崇,授贵州提督,特加太子太保衔,以表彰和奖励他立下的军功。吴三桂任云贵总管后,两人关系密切起来。当吴三桂辞总管时,他上疏陈述吴三桂功绩,请求朝廷继续留任他。由此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李本琛是贵州的军事长官,他投向吴三桂,清廷在贵州的军事即告瓦解。吴三桂一到贵阳,就授他为“贵州总管大将军”之职。李本琛欣然受命。
  
  在李本琛之后,投降吴三桂的还有贵州巡抚曹申吉。曹申吉是山东省安丘人。他既不是靠降清得仕,也不是以军功升职。他是在顺治十二年考中进士后,始步入仕宦之途。先授庶吉士,再改授内翰林院国史院编修,充任日讲官。此后,又历外任多职,至康熙六年提升为礼部侍郎,九月调任吏部右侍郎,次年,授以显职贵州巡抚。他的简历表明,他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而且进展很快。他与明朝并无政治关系,跟农民起义军也无丝毫瓜葛,他所得到的一切荣誉和地位,都是清廷给的。但清廷万未料到,吴三桂到了贵阳后,他也乖乖投靠了吴三桂!仍以原官出任贵州巡抚。
  
  辽东人王永清,以黔西镇总兵官叛清“从逆”。康熙大骂他“身膺重任,甘心从贼”。
  
  吴吴三桂兵进贵阳,兵不血刃,传檄而得贵州全境。该省曾由吴三桂总管,心腹遍布各处,后来吴三桂辞总管任,该省在实际上仍是吴三桂的势力范围,处于他的控制之下,他的讨清檄文最先到达这里,他的心腹即起兵响应。
  
  康熙十三年(1674年)伊始,吴三桂正式称“周王”,废康熙年号,称周王元年,改元“利用”,同时废康熙制钱,自铸货币,名曰“利用通宝”。时一儒生上书吴三桂,对他改年号提出反对意见。他说,应奉明朝为宜,仍称前朝所封“平西伯”,有鉴于以往的教训,宜应“缟素待罪,以告天下”,那么,忠臣义士谁不倾心于复明的事业!而今义旗一举,便自视为“开国”,建立新朝,岂不是瓦解天下人之心!而更改年号,让人们看清吴三桂的志向不在复明,失去道德制高点,他还有什么群众基础呢?
  
  
 
 二月初八日,吴三桂命夏国相率部兵不血刃就夺取了常德以北的澧州。吴军赶到时,城内清兵献城易帜,变成吴军之一部。清将提督桑峨、总兵官周邦宁率部从常德还至澧州城外,见吴军容甚盛,自感一旅“孤军不能迎敌”,“不得不退回荆州”,向清廷告急。
  
  继澧州到手后,吴将张国柱率部攻陷衡州(衡阳市),然后进据长沙。原来,偏沅巡抚卢震逃走后,长沙副将黄正卿、参将陈武衡留下守城,吴军已近在咫尺,全城人心惶惶,官兵已无心守城。康熙命吏兵两部传达他对长沙地区文武各官的指示:“逆贼吴三桂虚声恫吓,以致巡抚卢震弃地潜逃,已行拏究。湖南文武各官仍能保百姓,固守地方,允称尽职,事平之日,从优加典。”但是,援军迟迟没来,当地军民无心固守。守城将黄正卿、陈武衡不想为清廷效力,连同部属和城池都献给了吴军。长沙之失,失在清援军行动迟缓,畏缩不前。当康熙遣派都统觉罗巴尔布、护军统领伊尔度齐等率部至荆州时,常德、澧州尚未失陷,如按康熙指令,兵马稍事休息,即迅速渡江,赶赴常、澧,当不致很快失陷。但他们到达荆州后,却“迟迟不前”,给吴军造成了有利时机,长沙空虚,无须进攻,守将就献城投降了,所属兵船皆归吴军所有。吴三桂的大将张国柱与夏国相进驻长沙。常德、长沙“扼湖湘之险,当水陆之冲”,两城一失,“全楚之势”都转到了吴军方面。
  
  吴三桂于二月间,“日夜兼程,突逼(辰州)城下”,守城的清“士卒解体,孤城无援”,辰州一鼓而下。至二三月之交,亲至常德、澧州等处督战,“兵锋甚锐”。
  
  三月初,大将吴应期与张国柱以水陆大军齐进,谋取洞庭湖之滨的重镇岳州。他们密遣人入城策反,该城参将李国栋“私行纳款”,把岳州献给了吴军。
    
  从康照十二年底,吴军首陷沅州,至次年即康熙十三年三月,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吴三桂挥军长驱直进,连陷沅州、常德、辰州、长沙、岳州、衡州等战略重镇,而清兵未集,“处处无备”,“五千里无只骑拦截”,所经之地,诸府州县将吏非逃即降。清廷兵部惊呼:“吴三桂反叛以来,湖南绿旗官兵多附贼。”
  
  吴军在湖南迅速进展,清军一触即溃,甚至闻风而逃,与清军初入关时那种所向克捷,锐不可当恰成鲜明对照!朝廷异常震恐,挡不住吴军的攻势,便追究地方军政大员失土的责任。兵部与吏部向康熙参劾蔡毓荣:“闻吴三桂反叛,不能安民心,固疆域,又不令提督桑峨往守常德,致常(德)、澧(州)、长(沙)、岳(州)相继陷贼,应革职。”两部同时还题参新任命的云贵总督鄂善,他奉有与蔡“公议军机”的命令,地方失守,也难逃其责任,应给予降五级的处分。康熙批准了吏兵两部的意见,考虑到正在用人之际,特许他们继续留任,“戴罪图功”。
  
  吴军在湖南的全胜,就像一道冲击波,引起了连锁反应,那些怀念明朝的人们,乘时而起……
  
  与湖南仅一江之隔的湖北一些地方,已经或正酝酿反清斗争。当吴军胜利进入湖南省的时候,康熙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襄阳总兵官杨来嘉在谷城(今仍名)宣布起兵,响应吴三桂。他是福建福州人,初为郑经的都督,于康熙元年降清。三年,授予湖广襄阳(湖北襄樊市)总兵官。当吴军陷常德、澧州时,康熙就开始注意杨来嘉,密令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密切注视他的动静。康熙指出,杨氏才能平庸,所部官兵大都“藐玩”,恐有变故,要勒尔锦加强襄阳的防御,时刻提防杨氏。果然,在吴军拿下长沙时,他与郧阳(今郧县)副将洪福串通,在谷城密谋起兵。但可惜清廷已于襄阳有备,他的计谋没能全部成功。
  
  三月十九日,继杨来嘉公开反清后,与他合谋的郧阳副将洪福也以所部清兵叛于郧阳。在此之前,康熙曾提醒兵部:郧阳“地介三省(陕西、河南、湖北),中多旷土,山谷拒塞,奸民易于啸聚”,可能有与吴军相呼应的,或可能吴军乘间进犯,特提升佟国瑶为提督,驻于郧阳城内“弹压”。康熙不幸而言中,洪福一起兵,就率部千余名士兵围攻郧阳提督佟国瑶的衙门。佟国瑶同游击杜英仅以三百余名标下亲兵同多倍的叛兵激战。战斗持续到二十日,还没有攻下。洪福怕清军来援,不敢恋战,引兵撤退,投往吴军去了。
  
  湖北杨来嘉、洪福的叛清,被清军击退,没有引起更大的连锁反应。但严重的问题是发生在四川。吴三桂一起兵,康熙就十分关注四川,他认为,四川与云南接壤,估计到“贼兵必犯巴蜀”,先调驻守西安的西安将军瓦尔喀火速进川,指示他凡自云南入川的险要之地,“俱行坚守”。原令副都统科尔昆驻防太原,他还未及起身,又改赴西安,接替瓦尔喀守西安的职务。康熙仍放心不下,续增都统赫叶及瑚里布、穆占,副都统廷布率京城官兵同往四川。此路军由赫叶、瑚里布统辖,西安兵由瓦尔喀指挥,两路军应尽快会合,“同心协力”,守住四川。赫叶与新任命赴荆州增援的勒尔锦同一天离京出征。行前,康熙亲行告祭礼,出西长安门,目送两将军,又派内大臣,礼兵两部大臣在郊外设酒饯行。康熙这一举动,是表明他把四川看成如同荆州一样重要。
  
  
 
延龄以妻父而贵,独掌一省的军权,他也效法吴三桂,“骄纵无忌”,凡本省武职官员任免,他都擅自决定。康熙十一年九月,御史马大任弹劾他擅自用权,随意任免武职官员。兵部庇护延龄,驳斥了马大任的参劾,而延龄得寸进尺,请旨严斥马大任,兵部了解情况,“申禁之”。十二年七月,他的部下都统王永年、副都统孟一茂、参领胡同春、李一第等人上疏,揭发他诸多不法事:贪污国家财政、纵容部下残害百姓、昼闭城门、乡民不敢入城等罪状。他们的揭发材料先送交广西总督金光祖,他据实上奏。
  
  康熙特派兵部侍郎勒德洪赴粤审理此案。这时,御使鞠珣乘机进言,说孙出身微贱,又属外姓,享有已故定南王孔有德的待遇,不知感恩图报,胆敢为非作歹,委任其兄孙延基总管属下兵事,军心未服,已引起“讦告纷纷”。他请求将延龄调回北京,其属下兵士,或令归属八旗,或仍令驻守广西,另派一将官统辖。
  
  兵部奉命讨论此事,认为延龄已为王永年所揭发,朝廷已派大臣前往桂林调查,应等待其调查结果,然后再议处。勒德洪桂林之行,很快将王永年所揭发的各条款调查清楚,情况属实。据此,兵部请康熙将延龄治罪。康熙斟酌再三,予以宽大,免予处分。
  
 
 
吴三桂初举兵时即大肆宣称三藩共同起事,后来史学界也称之为三藩之乱。而事实上,尚耿两藩只有耿藩大举投入到反清当中,但即便就是这样,还稍微显得有些姗姗来迟——未列入三藩的广西尚且于二月反清,列入三藩的耿精忠却要推迟到三月份。当然,这只是站在汉人反清的立场来看的,认为他们早该反了——快快都一鼓作气直捣虏穴!但清廷却对耿精忠很信任,吴三桂初反时,康熙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湖南、四川、陕西、江西诸省,他频频调兵遣将,意在加强这些战略地区的防御。而对福建方面尚未注意,未发过一道指令。显然,他还未估计到福建方面可能出现不测事件。他大概以为,长期在京的耿精忠,一则年轻,一则朝廷给予恩惠不少,量他还不至于挑起事端。但出乎他的意料,当他正忙于在上述几个地区紧急布防时,康熙十三年三月,杭州将军图喇传来惊人的消息:耿精忠据福建反叛,福建总督范承谟被幽禁、福建巡抚刘秉政从叛……
  
  耿精忠是耿藩第三代王,即耿仲明的长孙,耿继茂的长子。他于顺治十一年留京入侍,世祖把他大哥肃亲王豪格的女儿许配给耿精忠,称和硕额驸。论亲戚,世祖是耿精忠的叔丈,康熙则是耿精忠的叔伯内弟。康熙二年,继茂请求让耿精忠回福建学军事。十年,继茂因病奏请朝廷让耿精忠代理藩事。康熙亦允准。继茂去世,耿精忠正式承袭靖南王爵。十二年,耿精忠听说平南王尚可喜将撤藩回辽东,也被迫请求撤藩。吴三桂起兵后,康熙停撤平南与靖南两藩,命他仍留镇福建。
  
  吴三桂起兵,立了旗号,马上派人飞驰福州,呈上他的信,诱耿精忠共同起兵。本来,撤藩实非他的本愿,福建是他的根本利益所在,关外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异域之地,撤离北返,无疑是对他的一个严重伤害。在这个问题上,他跟吴三桂有着共同的利益。而吴三桂首先采取行动,向朝廷撤藩表示坚决的抗争,这对耿精忠是个巨大的鼓舞,或者说,吴三桂的行动,也充分反映了耿精忠内心的情绪和愿望,代表了他的利益。所以,吴三桂起兵,至少说耿精忠是同情的,支持的。何况吴三桂约他起兵,更是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他内心不满之火。也许,他准备不足,或者是看看形势变化再说。总之,他没有立即起兵,而是在吴三桂起兵四个月后,才采取行动。
  
  耿精忠接受了吴三桂之约,进行了一番秘密筹划。参与决策的,有他的左翼总兵曾养性,右翼总兵江元勋,参领白显忠、徐万耀、王世瑜、王振邦、蒋得等人。耿精忠的母亲周氏知道儿子的谋划,很是生气,屡次责备他,力图阻止他胆大妄为。但耿精忠根本就听不进去。母亲气愤之极,绝食而死。
  
  康熙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耿精忠在福州宣布反清,令官民悉剪辫留发,衣冠悉依明制,次日,移檄各处附县曰:共奉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高皇大业必留隆准之遗,明室中兴断有春陵之瑞。誓当推诚翼戴,戳力匡襄。
  
  耿精忠属下诸将官都随他叛变,地方大员也多投降,惟有福建总督范承谟是否支持他起兵,他没有把握。因为他知道范承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对朝廷一向忠顺不贰,如得知他背叛朝廷,他真不知范承谟持何种态度。范承谟是清初最著名的文臣范文程的次子,追溯远祖,可追到宋代的范仲淹。他们是名门后裔,从小就受孔孟之道的严格训练和教育,忠君报国,清廉做人,已成了范氏家族的传统。范承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于顺治九年中进士,初任庶吉士,升至秘书院学士。康熙七年,授外职,出任浙江巡抚,励精图治,吏治为之廓清,深得百姓爱戴。任职三年,因病请求解除职务,朝廷已允,当地百姓纷纷要求他留任。康熙接受请求,让他继续留杭州任职。康熙十一年十月,康熙还是把他调离杭州,提升为福建总督。康熙知他为官清廉,品学纯正,才大胆提拔他。他想辞去,康熙不允。要求进京觐见,陈述病情,于十二年七月,回到北京。康熙召见了他,询问病情,即命御医到他家中给他治病。赐药饵,关怀备至。他的病稍好,康熙就催他尽快上任。行前,康熙情深意长地说:“闽海海氛未靖(指郑氏),地方困苦已极,为天下第一烦剧要地。卿廉能素著,亦为天下最,故特倚任。”赐给冠服、鞍马,以示朝廷隆礼。
  
  福建总督原驻漳州,因为将要撤藩,命移驻福州。范承谟到福州不多日子,就爆发了吴三桂叛乱。他观察耿精忠,看出他“有异志”,时加防备。他曾报请朝廷,要到沿海地区巡历。他的目的,是脱身离开这里,万一情况有变,便于及时征调兵马。此事还没有定下来,耿精忠就发动了叛乱。
  
  
 
事先,耿精忠已谋划好,就在三月十五日一大早,派手下人到范承谟的衙署请他有要事相商。来人照耿精忠编好的一番话,说:“王守制数月(指耿精忠的父亲刚去世,他守孝日期未满),未亲理军务,今有海寇游荡,乘云南多事,萌发窥我之心,讹言四起,众情深惑。王今新接到固守地方的命令,不敢以私心废弃公事,愿与诸公会商护内防外之策。因为丧服未释,不便亲来就教,敬遣下员促驾前来。”不一会儿,福建巡抚刘秉政来约他同行。刘是汉军正红旗人,初为直隶鸡泽县知县,顺治九年授云南道监察御史。此后升迁很快,到顺治十六年已升至宁夏巡抚,康熙五年补福建巡抚。耿精忠在谋划反叛时,他参与其事。因为他已暗从耿精忠谋反,耿精忠怕范承谟不来,特令刘约他同来,以消除范承谟的戒心。范承谟就问他,所商何事?近有何消息?秉政支吾不清,用别的话来掩饰,范承谟心中顿生疑窦。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坦然应允,同秉政骑上马,并而行,一直入耿精忠府第,他感到气氛不对,隐然有一种杀气。他自知已陷虎口,势无退理,便挺身上前,昂然而入。
  
    耿精忠哪里是跟他“议事”!他把范承谟骗来,是要他表态支持叛乱的。他一到议事厅,耿精忠的党徒就亮出刀刃,一派杀气腾腾。耿精忠要他做出选择,要么降、要么死。范承谟见此情景,义愤填膺,骂不绝口,耿精忠下令,当场把他逮捕。有一两名士卒不认识范承谟,上前误把刘秉政的胳臂抓住。其党羽马九玉急忙申斥:“不干巡抚事!”秉政低头无语,两颊微红。马九玉一挥,令他退下,他惶恐斜趋而出。耿精忠见范承谟倔强,叫人把他押下去,关在一间土室里,他绝食十天,没有死。耿精忠派巡抚刘秉政来劝降,一见面,范承谟上前就是一脚,秉政没 提防,竟扑倒在地。范承谟笑着说:“逆贼本该死,我先夺其魄!”秉政被斥回,耿精忠又使人问他:“听说你曾与杭州的水月和尚交游,还记得他曾给你写过什么话吗?”范承谟斥责说:“我家世代尊奉孔孟,忠孝大节,岂是死生所能夺!即使水月作过预言,也必以忠孝劝人,岂肯妄言祸福?你回去告诉你的主子,善自为计,不要取灭族之祸。”耿精忠囚禁了范承谟,连同他的家属五十余人,也都拘捕起来。
  
  范承谟大义凛然,深深感染了他的部属和看守他的人役。他的部曲,有一个叫张福建的,决心救他,持刀夺门而入,斩杀数名看守士兵,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而死。看守范承谟的,有一个蒙古人,叫嘛尼,已受耿精忠“散骑郎”之职,他有感于范承谟忠义,秘密救出范承谟,事情败露,耿精忠十分恼怒,将他处以磔刑,嘛尼厉声说.“我宁愿与忠臣同死,不愿与逆贼同生!”
  
  耿精忠还不打算马上处死范承谟,令人严加看守,百般折磨他。他被押两年间,没换过一件衣服,通身生虮虱蛟蝇,任其钻咬,蓬头垢面,疾病缠身,每天仅吃半碗饭,只求速死!天天他都骂一阵,然后写诗文,没有笔砚,就用“烧桴存煤”,写在墙壁上,有一篇“自序”,历数身世,洋洋二千余言……
  
  耿精忠囚禁了范承谟,再没有人敢反对他。如有不从的,马上被处死。耿精忠大权在握,自称“总统天下兵马上将军”,比吴三桂称“元帅”自低一格。他效法吴三桂,蓄发易衣冠,改穿明朝服饰。私铸钱,名曰“裕民通宝”。
  
  他大封从叛的将领,以曾养性、白显忠、江元勋为将军,所属佐领黄国瑞、林芳孙、廖廷云、李似桂、护卫夏季旺、吕应计、长史陈仪、陈斌等一大批人,都加给新的职务,分授都督、总兵官等职。
  
  耿精忠的反叛,进一步加深了清政权的危机。康熙不能等闲视之,当机立断,迅速作出反应,削其王爵,发通告致讨:逆贼耿精忠,庸懦无能,痴愚寡识,祗缘伊祖耿仲明航海来归,太宗文皇帝念其投诚之功,特封王爵,宠眷优隆。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复加委任,令其统兵镇粤,中道殒身。其子耿继茂,叨恩承袭,两镇疆,恪其职守。朕眷怀勋裔,恩礼有加,及其病亡,尤深轸恤,特遣部臣,颁赐敕谕,俾耿精忠袭封王爵。自伊祖以及伊身,受恩三世四十余年。在耿精忠赖祖父之余勋,冒朝廷之崇秩,自宜感恩图报,殚竭忠忱。不意其包藏祸心,潜谋不轨,乘吴逆之变,辄行反叛,煽乱地方,罪恶昭彰,国法难宥,今削其王爵,遣发大兵进剿,指日荡平。但念其所属官兵,及地方官员军民人等,或被逆贼迫胁,虽怀忠义,莫能自明,恐大兵一到,玉石难分。有能擒斩耿精忠,投献军前者,优加爵赏;或以兵马城池纳款者,论功叙录;或力有不逮,自拔来归者,亦免罪收用;其原系所属之人,见(现)为直隶各省文武官员者,概从宽宥,虽有父子兄弟见在福建者亦不株连,勿得心怀疑畏自罹法,负朕好生之意。
  
  
 
这步棋,在吴氏集团中一些有识之士已有所察觉,除了刘玄初力主迅速渡江北上,还有主张下九江,扼长江、淮河、以绝清朝的南北运道;也有的劝吴三桂据巴蜀,塞肴函以自固。这些主张,各有侧重,但从战略上,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力主进兵,而不能停顿下来。可惜吴三桂都不听,一到湖南,就屯兵不进,坐失机宜。吴三桂最终的命运,至此已经是注定了!
  
  吴三桂为什么不愿北进?他久历战阵,娴熟战略战术,应该说,已成老谋深算,对于是否继续进兵,自有打算。他考虑问题,也许自以为比他人更老成持重。他的一个基本的想法,“欲出万全,不肯弃滇、黔根本”。他苦心经营云贵十多年,视此为根基所在,北上意味着弃根本,另辟新天地。倘若大事不顺,中道受挫,就使自己陷入进退失据的危险境地。屯兵长江以南,巩固阵地,站稳脚跟,即使大事不成,尚可“划江为国”,立半壁江山。这番考虑,虽属稳,却难保胜利。兵法上说,有进无退。只有进攻,才能取得和巩固已得的胜利。而军事进攻一旦停顿下来,变为防御,就将使自己被动挨打。吴三桂的这种军事上的保守主义,使自己的军队很快丧失掉进取的锐气。从刘玄初的信中,看出吴三桂还顾虑儿子吴应熊尚在北京,指望以儿子作为交换条件,把应熊放回江南,他就不过江。他以为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清朝会接受他的条件,跟他“裂土议和”。
  
  据说,吴三桂很迷信,对于是否渡江北上这件大事,求诸占卜。他进驻衡阳后,听说衡山岳神庙里有一只白色的小龟,其大小如一枚铜钱,居此庙已有年头了,当地人以为鬼神之使,把它奉为神灵,藏在帏中,按时敬祀它,用它来占卜吉凶祸福之事。吴三桂就自己的前程想问卜此龟。他择一吉日,前去庙中祀神。他把全国山川地图铺放在神座前,将白龟置于地图上,心里默默祝祷,看此龟究竟走向何方。只见小龟在地图上蹒跚而行,始终不出长沙、常德、岳州之间,然后回转至云南而止。占卜了三次,都是一个结果。吴三桂暗暗吃惊,信以为真,不敢轻出湖南,亦不敢渡江。
  
  八卦的消息先不去管它。康熙对吴三桂儿子的处置却是沉痛而致命的。
  
  
 
  
  吴三桂辞总管云贵事,交回用人权,所剩权力无几,仅剩个高贵的亲王名号。他失去了大权,就成了食君禄无所事事的“闲王”了。他的部属却沉不住气了。到九月底,云贵总督卞三元、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提督李本琛忽然联合上奏,力陈三桂功劳,要求朝廷仍命三桂总管云贵事务。本来,朝廷把三桂所掌管的权力归还云贵总督、巡抚、提督等文武将官,照理,他们应高兴,可是,他们却一反常理,居然不肯接受应得的权利,宁愿给吴三桂。吴三桂对此如何想,没有材料予以证明。但从他们跟三桂的密切关系,可以肯定,卞三元等人的举动是得到三桂的默认和鼓励的。朝廷既然把三桂总管权收回,怎么可能又还给他!出乎意料的是,康熙很服软地说:“该藩以精力日为销减奏请,故照所请允行……,恐其过劳,以致精力大损。如边疆地方,遇有军机,王自应料理。”如遇有军事,仍由吴三桂“料理”,这等于授予三桂临时用兵的权力。清廷很明智,因为没有必要,至少在此刻无须激化和加剧矛盾,使吴三桂怀二。
    
  吴三桂自请辞总管等权,朝廷迅速照准,实际是削去他在云贵的军政大权,清廷也担心吴三桂怀二,马上对其安抚。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提升吴三桂的儿子和硕额驸吴应熊为少傅兼太子太傅。为显示皇恩浩荡,一视同仁,同时还提升已故靖南王耿仲明的孙子耿聚忠、耿昭忠及平南王尚可喜三子尚之隆为太子少师。相比之下,吴应熊的爵位仍高于耿聚忠等三人,这向三桂明确暗示,朝廷对他们父子恩遇独厚。朝廷在提升应熊爵位后,约于康熙八、九年之交,命他赴云南探望其父,又一次表示出清廷对吴三桂关怀备至。吴三桂也知趣,于康熙九年八月初给朝廷奏报:八月二十六日,“仍遣吴应熊自滇赴京” 吴应熊探病后,吴三桂不敢多留儿子,很痛快地打发他回北京,表示出他对朝廷的不变的忠心。
  
  康熙十一年(1672年),吴三桂满60岁,举行大寿庆典。吴应熊同他的满洲妻及其子世璠一同来昆明祝寿。吴三桂非常高兴,悄悄对方光琛等人说:“可见朝廷不疑我,你们都要谨慎些。”曾经有一个姓黄的人赴昆明祝寿,吴应熊怕他游说父亲蓄逆谋,特派人前去阻拦。行至镇远,遇到了他,告诉他不要去昆明。吴三桂闻听此事,也不让他来,这位姓黄的人只好回去了。
  
  清廷与吴三桂互相猜疑,理所当然。朝清廷虑吴三桂势大,与它分庭抗礼,威胁满洲政权;吴三桂一心世守云南,疑朝廷不履行诺言,惟恐撤其藩地。自云南安定后,彼此猜忌日益加深, 但双方都很谨慎,尽量消除对方对自己的怀疑。从朝廷方面说,鉴于三藩势大,它不会贸然行动,挑起纷争,激化矛盾,因为清廷并无完全必胜的绝对把握。从三藩三桂方面说,他也不愿意同清廷决裂,而决裂就意味着战争,三藩吴三桂已经彻底卖身于清廷了!双方都想避免矛盾加深,也各自做出一定努力,企图缓和气氛。但是,三藩吴三桂以及尚可喜、耿精忠三藩的“独立王国”与清廷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清廷乃殖民政权,而三个汉人异姓王却占地如此广大,兵力如此厚实,资财如此雄厚,满洲统治者无论如何都不能高枕无忧,一旦时机成熟,必定还是要撤藩,以求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因此,吴三桂等三藩跟清廷廷的矛盾是不能消除的,双方的破裂,仅是时间问题!
  作者:程滇 回复日期:2010-07-10 14:51:04 回复   康熙亲政之后,便不断为撤藩做人事安排,以准备有朝一日撤藩能顺利进行。多年来,由于年老或引退,因病或休或故去,吴三桂的部将失去不少,加之朝廷频繁调动,已打乱了吴三桂的原先部署,但对他周围的至关重要人物如夏国相、方光琛以及他的吴氏亲属还没有触动,以免惊动他。但吴三桂已经察觉清廷正在逐步削弱他的实力,便伺机夺回某些权益。此时决裂,决无好处。清廷以退让换妥协,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月,清廷又向吴三桂大举示好:康熙亲派一等侍卫吴丹、二等侍卫塞扈立前往云南,慰问吴三桂,并携带他御用的貂帽、团龙貂裘、青蟒狐腋袍各一袭,束带一条,赏给吴三桂。另派两名侍卫前往广东,向尚可喜颁赏,其赐物略比吴三桂要低些。

 
你是风风火火的风格,能耐着性子看一半已经不错了!
 
汉奸都没有好下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吴三桂汉奸做的不彻底,汉奸民生被满清加强,有些比他还奸恶的汉奸反而不是大名鼎鼎人尽皆知的汉奸。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清朝 最新文章
给老照片上个色,让人我物更生动,让场景更
假如乾隆皇帝重视火器发展
欣赏b站清小将言论
清朝驭民政策:33两白银
我们现在的领土和满清什么关系?
1861-1863的照片是因为照相技术
历史吧0001号候选人,投他
夏完淳与郑成功的奋斗:父子同仇与父子异道
慈禧——中国最早玩cosplay的人
连环画|苏武牧羊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7-06 08:53:49  更:2022-07-06 09:01:5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