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论意识 -> 正文阅读 |
[哲学]论意识[第5页] |
作者:侯工22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72. 生命起源 侯工 生命分为广义生命和狭义生命。广义生命是指运动的物质(体);狭义生命是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物质系统。这里讨论的是狭义生命(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等)。 关于生命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神创说。这种假说认为,生命是由神创造的,生命体是被动的,神要什么样子,就造成什么样子。神创说的缺点是没有解决神的起源问题,明显带有忽悠性。 二,生命外来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其他星球,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种”可以随着陨石(或小星球)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为最初的生命起点。但是,陨石(或小星球)上没有氧气,太空中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又充满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等,而且,陨石(或小星球)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产生千度以上的高温,因此任何“生命胚体”是不可能保存的,显然这个假说不成立。 三,自然发生说。此说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中世纪有人认为树叶落入水中变成鱼,落在地上则变成鸟等。这种假说缺乏事实根据,现在已经没什么人相信了。现代生物学,化学的研究结果更加彻底地否认了自然发生说的可能性,生命的创造只能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以及细胞的分裂过程来实现。 四,化学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有人曾经模仿自然环境形成蛋白质。然而,质疑者认为,仅仅能够证明蛋白质大分子可以自然形成便宣称生命可以如此自发产生,就好比给猴子一台打印机,就宣称它可以写出一本《红楼梦》。形成一个大分子固然简单,但是形成含有生命信息的DNA,蛋白质需要这些有机小分子以一种非常非常特别的方式组合。就好比用打字机打出一本完全随机的书固然简单,写出一本《红楼梦》却难上加难。仅仅依赖于随机过程,形成有效生命分子的概率可以小到在1亿亿年的时间内也不太可能发生。生命的信息是怎样被创造的?在很长时间中,该假说的支持者都没有对这一质疑给出有效的解答。换言之,化学起源说不能解决的是概率问题。 以上假说都有片面性,不能自圆其说。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生命起源不可能是被动的(神创说),不可能是外来的(条件不允许),不可能是随意的(自然发生说),没那么容易,也不可能是由概率决定的,因为概率是无意识的,而宇宙一切运动都是有意识的。那么,生命的起源一定是主动的,有意识的,非随机的,而具备这些条件的只有宇宙结构能。 笔者在2.《论意识(灵性)》里说过:“意识(灵性)使物质运动,物质在运动中又会促进新的意识(灵性),新的意识(灵性)又会促进新的运动……两者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且又具相对独立性……生物就是在物质和意识(灵性)的交替进化中产生的。生物产生以后,就具备了自主的意识(灵性),从而加速了意识(灵性)的进化,最终出现了高级的人类意识(灵性),这就是生物进化的过程。” 所以,生命的起源是宇宙结构能。宇宙结构能实际上就是宇宙的意识(灵性)。生物的出现,其实是生命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物质(体)本身不会运动,在结构能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这就是“被动”。如果物质一直“被动”下去,永远不会出现生命体。但是,由于意识(灵性)与物质是互相促进的,是一步一步进化的,其中有部分物质在意识(灵性)的促成下就变成了具有自主意识的物质,这样生命就诞生了,这就是生命的起源。 |
73. 质能方程错在哪里 侯工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提出的区别于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新的平直时空理论——狭义相对论。“狭义”表示它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表示时空是相对的。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两条基本假设: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理论的核心方程式是洛伦兹变换。 笔者在29.《如何一步推翻相对论?》一文里已经指出狭义相对论的错误,就在于光速不变原理与理论的核心方程式洛伦兹变换之间的矛盾。光速不变原理的核心是光速与光源的相对速度无关,即使光源的相对速度接近光速,测量其发出的光速仍然等于c,也就是说,光速不是一般的相对速度,不能与一般相对速度进行混合的四则运算。爱因斯坦假定了单向光速是常数且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光速不变原理),但是由此却错误地引用了洛伦兹变换,并且在此错误基础上继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其中包含有质能方程。 狭义相对论给出的动系相对于静系的”尺缩“”钟慢“的比例因子即洛伦兹因子 ,表达为: (1) 洛伦兹因子(1)式里就有v^2/c^2,即光速c与一般相对速度v的混合的四则运算。爱因斯坦既然声称单向光速是常数且与光源的运动无关,那么就不能将光速c与光源速度v进行混合的四则运算,如果这样做,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光速不变原理,那么狭义相对论就不成立,以相同方法推理提出来的质能方程也就不成立。 由于狭义相对论在推导过程中自相矛盾,在理论上不能自洽,所以得出一系列的错误预言——预言了牛顿经典物理学所没有的一些新效应(相对论效应),如时间膨胀 、长度收缩、质速关系、质能关系——质能方程: E=mc^2 (2) 等。100多年来。科学界将狭义相对论和质能方程奉为圭臬,将其作为现代物理理论的基础之一,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科学发展,使现代科学走进了死胡同。 关于相对论,笔者在29.《如何一步推翻相对论?》一文里已有较详细论述,本文重点分析质能方程的错误。 首先,爱因斯坦认为质能方程E=mc^2表示质量与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一定的物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能量,例如,原 子弹爆炸时,质量减少了,说明减少部分的物质变成了核能E=mc^2。这么说,岂不是违反了物质不灭定律? 其实,质量是指物体含有最小粒子的数量,而能量是指物体运动的能力,两者概念不同,是不能互相转化的。实际情况是,原 子弹爆炸时,有部分物质分解成为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质量减少了,但是物质没有减少,只是物质的形态改变了,最小粒子总数不变,这是符合物质不灭定律的。 其次,爱因斯坦认为质能方程E=mc^2表示物体获得能量后,其质量就会增大。其实,物体获得能量,是获得运动的能力,并没有增加其最小粒子的数量,所以不会增加质量。当你用力踢球的时候,球增加的是动能而不是质量,如果增加了质量,就违反了物质守恒定律。 然而,能量与质量之间还是有关系的,因为物体本身不会运动,必须依靠结构力挟持着才能运动,这时,结构力赋予物体运动的能力,称为动能E动: E动=(1/2)mv^2 (3) 由于物体的本速等于光速c,所以(3)可以表达为: E动=(1/2)mc^2 (4) (4) 写成一般形式,就是: E=(1/2)mc^2 (5) (5)称为质能公式,表示质量为m的物体完全分解成为最小粒子时,释放的能量E为(1/2)mc^2 ,而质量与能量之间是不能互相转化的。 至于狭义相对性原理,是指一切物理定律(力学定律、电磁学定律以及其他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定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惯性系)中都是等价(平权)的,没有一个惯性系具有优越地位,或者说,一切物理定律在洛伦兹变换下数学形式不变。 ——这实际上是爱因斯坦基本上承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的度量与惯性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无关。 从现在观点看,虽然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是错误的,但是,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的度量与惯性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无关是正确的。实际上,宇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以宇宙原点作为参照系,可以看成是一个球坐标系,根本不存在惯性性和非惯性系。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性原理实际上是个伪命题。在宇宙这个系统里,一切物理定律(力学定律、电磁学定律以及其他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定律)本来就是等价(平权)的,并不是因为子虚乌有的惯性参照系。 然而,爱因斯坦既然承认一切物理定律(力学定律、电磁学定律以及其他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定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惯性系)中都是等价(平权)的,但是他却通过洛仑兹变换得到相对时空,也就是否定了前面的结论。 正是因为爱因斯坦错误地将整体的宇宙时空割裂为惯性参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并且错误引用洛仑兹变换,否定了光速不变原理,才得出错误的相对时空观。在相对时空观里,宇宙变得破碎不堪: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没有同时性,那么物体也就不可能同时存在,这是一个什么残缺世界? |
洛仑兹因子 |
75. 上帝粒子 侯工 我在上章《相对论评析》里说过:“要研究时空,首先要懂得宇宙的结构。如果不懂得宇宙结构,那么对时空的研究就是瞎子摸象。”其实,何止是时空,凡是对宇宙一切研究,都是 如此。 除了爱因斯坦在瞎子摸象,一群量子力学家也在瞎子摸象——先说说“上帝粒子”是如何瞎子摸象的。 在量子力学,有一个“标准模型”。在标准模型中有61(一说62)种粒子,每种粒子负责一种任务,例如有8种胶子,负责传递强相互作用;W+、W-、Z,这3种粒子,负责传递弱相互作用;1种光量子,负责传递电磁相互作用;1种引力子(还是一个假设),负责产生引力;1种希格斯粒子,也称希格斯玻色子,负责产生质量。 根据度娘介绍,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有异议),不带电荷、色荷(故弄玄虚的名堂),极不稳定,生成后会立刻衰变。1964年,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在希格斯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自发对称性破缺,并将质量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他们甚至设计出希格斯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指一种很简单的、生成质量的机制,能够使基础粒子获得质量——基础粒子通过与希格斯场耦而获得质量。 从他们对“上帝粒子”的描述可知,这些粒子其实是中微子——不带电荷,极不稳定,生成后会立刻衰变。既然“上帝粒子”极不稳定,生成后会立刻衰变,那么靠它产生质量,那质量不是也极不稳定吗? 在自然界,中微子无处不在,1 秒就有10亿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眼睛,何必花费巨资去制造呢? “上帝粒子(中微子)”可以使基础粒子产生质量,这不啻于天方夜谭,实在是胡思乱想异想天开。标准模型完全是主观臆想。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粒子——在微物质里,可分为分子、离子、原子、原子核(阿尔法射线)、质子、中子、电子(贝塔射线)、反电子、中微子(3个类型)、最小粒子等十多种类,这些粒子大多数可以在宇宙射线中找到,完全不需要什么加速器。建造大型加速器实在是浪费。他们建造大型加速器其实是为了满足虚假的标准模型的需要。至于什么胶子、光量子、上帝粒子……都是意淫的产物。传递力的只有一种粒子——最小粒子。 标准模型中其它的“粒子”都是根据某些人的需要设计出来的。至于什么粒子负责什么分工,那更是无稽之谈。 所有力和能量都来自宇宙球面。宇宙球面对万物的作用力是总力,称为结构力。由结构力派生出6种力: (1)重力。重力是结构力对星球在径向牵引力的反作用力。其大小由星球的相对速度决定,是速度补偿的量值。如地球的重力是mg,月球的重力是mg/6,太阳的重力是270mg。 (2)电磁力。电磁力是结构力对电子在球面上作用力的反作用力。结构力对电子在球面上的作用力使电子里的5个最小粒子速度平衡,表现为电子的1/2自旋,而结构力对电子在径向牵引力表现为电子的重力,表现为电子的径向与球面同步运动。 (3)膨胀力。膨胀力是宇宙球面径向运动派生的副作用力。宇宙球面的径向运动使其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在球面上形成膨胀力。膨胀力使天体互相远离,也是星球火山的主要成因。 (4)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来自宇宙球面的膨胀力,是膨胀力的反作用力。膨胀力与万有引力共同作用使天体产生旋转,从而维持天体有序运动。 (5)弱力和(6)强力是结构力在微物质里的两个分力。当结构力作用在原子核与电子上时,不能即时将其拉开。因而在球面上沿着球面切线方向形成两个分力,由于两个分力夹角非常大,所以其量值比结构力大很多(10^38倍)。强力维持原子核、电子结构的稳定,弱力破坏原子核、电子结构的稳定,使原子核、电子不断分解。 以上6种力加上结构力,一共是7 种力,它们都是通过最小粒子传递的。最小粒子自身带有能量而且以光速运动;它占有空间,充满太空;它在径向的更新就是时间。它的不可再分是因为它是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是构成宇宙的最小单元。 物质的质量M来自最小粒子的失速。最小粒子不失速时是以光速在径向运动的,这时它是没有质量的。当两个最小粒子抱在一起时,就像两个跑步运动员撞在一起,都跑不动了,这种现象称为抱团失速。 失速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不能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惯性。物体有了惯性,才有质量。 在地球上,使物体离开地面的结构力的大小就是该物体的质量。 质量本质是物体内含有最小粒子的数量。 结构力使物体运动的力也称为惯性力,在量值上等于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地球上物体质量M: M=F/g 由上论述可知,质量与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上帝粒子”与其它粒子一样,都是物体分解的产物。只不过“上帝粒子”是人为制造的而已。“上帝粒子”产生的过程,相当于你用大铁锤猛砸一快石头,从石头上飞出一些细小的碎片。这些碎片与其它较大的碎片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你能指望这些碎片能使物质产生质量吗? |
75. 上帝粒子 侯工 我在上章《相对论评析》里说过:“要研究时空,首先要懂得宇宙的结构。如果不懂得宇宙结构,那么对时空的研究就是瞎子摸象。”其实,何止是时空,凡是对宇宙一切研究,都是 如此。 除了爱因斯坦在瞎子摸象,一群量子力学家也在瞎子摸象——先说说“上帝粒子”是如何瞎子摸象的。 在量子力学,有一个“标准模型”。在标准模型中有61(一说62)种粒子,每种粒子负责一种任务,例如有8种胶子,负责传递强相互作用;W+、W-、Z,这3种粒子,负责传递弱相互作用;1种光量子,负责传递电磁相互作用;1种引力子(还是一个假设),负责产生引力;1种希格斯粒子,也称希格斯玻色子,负责产生质量。 根据度娘介绍,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有异议),不带电荷、色荷(故弄玄虚的名堂),极不稳定,生成后会立刻衰变。1964年,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在希格斯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自发对称性破缺,并将质量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他们甚至设计出希格斯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指一种很简单的、生成质量的机制,能够使基础粒子获得质量——基础粒子通过与希格斯场耦合而获得质量。 从他们对“上帝粒子”的描述可知,这些粒子其实是中微子——不带电荷,极不稳定,生成后会立刻衰变。既然“上帝粒子”极不稳定,生成后会立刻衰变,那么靠它产生质量,那质量不是也极不稳定吗? 在自然界,中微子无处不在,1 秒就有10亿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眼睛,何必花费巨资去制造呢? “上帝粒子(中微子)”可以使基础粒子产生质量,这不啻于天方夜谭,实在是胡思乱想异想天开。标准模型完全是主观臆想。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粒子——在微物质里,可分为分子、离子、原子、原子核(阿尔法射线)、质子、中子、电子(贝塔射线)、反电子、中微子(3个类型)、最小粒子等十多种类,这些粒子大多数可以在宇宙射线中找到,完全不需要什么加速器。建造大型加速器实在是浪费。他们建造大型加速器其实是为了满足虚假的标准模型的需要。至于什么胶子、光量子、上帝粒子……都是意淫的产物。传递力的只有一种粒子——最小粒子。 标准模型中其它的“粒子”都是根据某些人的需要设计出来的。至于什么粒子负责什么分工,那更是无稽之谈。 所有力和能量都来自宇宙球面。宇宙球面对万物的作用力是总力,称为结构力。由结构力派生出6种力: (1)重力。重力是结构力对星球在径向牵引力的反作用力。其大小由星球的相对速度决定,是速度补偿的量值。如地球的重力是mg,月球的重力是mg/6,太阳的重力是270mg。 (2)电磁力。电磁力是结构力对电子在球面上作用力的反作用力。结构力对电子在球面形成两个分力,相当于强力和弱力。这两个分力使电子产生1/2自旋,从而使电子里的5个最小粒子速度平衡,电磁力就是在电子的自旋中产生的——两头产生南北磁极,中间产生负电荷,而结构力对电子在径向牵引力表现为电子的重力,从而使电子在径向与球面同步运动。 (3)膨胀力。膨胀力是宇宙球面径向运动派生的副作用力。宇宙球面的径向运动使其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在球面上形成膨胀力。膨胀力使天体互相远离,也是星球火山的主要成因。 (4)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来自宇宙球面的膨胀力,是膨胀力的反作用力。膨胀力与万有引力共同作用使天体产生旋转,从而维持天体的速度平稳并使之有序运动。 (5)弱力和(6)强力是结构力在微物质里的两个分力。当结构力作用在原子核(电子)上时,不能即时将其拉开。因而在球面上沿着球面切线方向形成两个分力,由于两个分力夹角非常大,所以其量值比结构力大很多(10^38倍)。强力维持原子核(电子)结构的稳定,弱力破坏原子核(电子)结构的稳定,使原子核(电子)不断分解。 以上6种力加上结构力,一共是7 种力,它们都是通过最小粒子传递的,与什么胶子、光量子、引力子无关。最小粒子自身带有能量而且以光速运动;它占有空间,充满太空;它在径向的更新就是时间。它的不可再分是因为它是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是构成宇宙的最小单元。 物质的质量M来自最小粒子的失速。最小粒子不失速时是以光速在径向运动的,这时它是没有质量的。在宇宙诞生之初,当两个(或以上)最小粒子抱在一起时,就像两个(或以上)跑步运动员撞在一起,都跑不动了,这种现象称为抱团失速。 失速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不能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惯性。物体有了惯性,才有质量。 在地球上,使物体离开地面的结构力的大小(kg单位制)就是该物体的质量。 质量本质是物体内含有最小粒子的数量。 结构力使物体运动的力也称为惯性力,在量值上等于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地球上物体质量M: M=F/g(kg) 由上论述可知,质量与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上帝粒子”与其它粒子一样,都是物质(体)分解的产物。只不过“上帝粒子”是人为制造的而已。“上帝粒子”产生的过程,相当于你用大铁锤猛砸一快石头,从石头上飞出一些细小的碎片。这些碎片与其它较大的碎片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你能指望这些碎片能使物质产生质量吗? |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你眼里的这两名词都是实在论的变形罢了真正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都是反对你所谓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 |
物质也有意识,那不成精了? |
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从自身发展中产生能思维的生物,经历漫长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1,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3,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2.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3.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一,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二,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三,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76. 标准模型是阿茂整饼——冇个样整个样 侯工 以前西关有个做饼的师傅,市面上缺什么款式,他就做什么款式,不管销路如何。比如没有月饼,他就做月饼(不管中秋不中秋),没有八角饼,他就做八角饼(不管八卦不八卦),因此而出名,后来传为笑谈:阿茂整饼——冇个样整个样。 无独有偶,在量子力学,也有一个阿茂整饼,就是“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根据自然界的需要,人为地设计出60多种粒子,并且对这些粒子分派了不同任务: 胶子8种,负责传递强相互作用;光子1种,负责传递电磁相互作用;W及Z玻色子3种,负责传递弱相互作用;希格斯粒子1种,这个厉害,被称为上帝粒子,有个特别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引导规范群的自发对称性破缺,与费米子有汤川耦合,使物质获得惯性质量。——如果有些名词你感到费解,那就对了,这就达到忽悠目的了。 这些粒子都是阿茂整饼时设计出来的:强相互作用没有传递介质这种饼,阿茂就设计了8 个叫胶子的饼出来;弱相互作用没有传递介质这种饼,阿茂就设计了W及Z玻色子3种饼出来;电磁相互作用没有传递介质这种饼,阿茂就设计了光子这种饼出来;缺少产生物质质量这种饼,阿茂就设计出希格斯粒子这种饼出来。据说最近发现缺少产生引力这种饼,阿茂正在用心设计叫做“引力子”的这种饼,如果能够设计出来,那么只要在你的手上撒些“引力子”这种粒子,就能够将别人的钱吸引过来,你说好不好? 你不要以为我在说童话故事。你只要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标准模型”,保证你可以看到阿茂在整饼——没什么就做什么,应有尽有。 这60多种粒子,好像是量子学家们豢养的听话的小狗,吩咐它们做什么,它们就乖乖地做什么——世界上哪有这等好事?如果他们需要金钱,岂不是可以设计一种“金币子”粒子出来,把这种粒子往荷包里一放,财源就滚滚来了;如果他们需要地位,岂不是可以设计一种“龙椅子”粒子出来,把这种粒子往屁股上一抹,就可以坐上龙位了;如果他们需要身体健康,岂不是可以设计一种“健康子”粒子出来,每天吃一些这种粒子,身体就永远健康了。 根据宇宙的运行规律,宇宙的模型只能是个以光速膨胀的球面: S=4лc^2t^2(c是光速,t是时间,见8.《宇宙数学模型》) 所有粒子都是物质(体)分解过程的产物,只是暂时存在的形式,它们本身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有什么能力负责传递力或产生质量(引力)? 实际情况是:最小粒子是物质(体)的最终稳定形态,所以能够传递各种力;只有宇宙球面所具有的结构能,才可以产生引力和质量。 由于量子学家们不懂宇宙结构,所以在宇宙模型的设计上就成了阿茂整饼,随心所欲,冇个样整个样,最后成为一个大笑饼。 |
78. 量子力学在概率上的错误 侯工 概率属于统计学范畴,它反映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例如,从一批有正品和次品的商品中,随意抽取一件,“抽得的是正品”就是一个随机事件。设对某一随机现象进行了n次试验与观察,其中A事件出现了m次,即其出现的频率为m/n。经过大量反复试验,常有m/n越来越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常数。该常数即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常用P (A) 表示。 中医有一种传递生命讯息的系统叫经络,是生物生命的一种表征,它伴随生物生命而存在。当生物生命结束后,经络也就不存在了。然而,有人却在人类尸体上寻找经络,这不啻于刻舟求剑。 研究生命,必须研究活的生命,但是西医通过解剖尸体研究生命,因而得到的结论往往南辕北辙,与活生生的生命完全不沾边,所以西医越发展,病人却越多。 研究运动,必须研究活的运动,但是量子力学通过观察死的概率来研究活的运动,不就是东施效颦吗? 运动就是生命。我们研究运动,实际上是跟踪生命的过程,而概率,是死后验尸。 本来,量子力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学科,应该从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运动过程入手,通过观察微观运动寻求微观粒子的结构、性质及其运动的规律。然而,量子力学却避开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在运动的结果上做文章,以概率当规律,真是牛头不对马面。 经典力学已经建立了物体运动轨道理论:星球就像台球,其运动有迹可寻,一般存在一个位置,其运动从点A通过一条单一路径到达点B 。然而量子力学完全否定经典力学。根据量子理论,在微观世界里,粒子不是台球,而是嗡嗡跳跃的概率云,它们不只存在一个位置,也不会从点A通过一条单一路径到达点B 。 ——其实,这是人类视力不行。天上的云其实是由很多小水滴组成的。你看到电子外围是一层云,就像天上云是一个个的小水滴一样,其实是一个个的微小的电子。这些电子像行星围绕恒星旋转那样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因而,电子云不是什么嗡嗡跳跃的概率云。行星有自己的轨道,电子也有自己的轨道,因而电子像行星一样,只存在一个位置,它只会从点A通过一条单一路径到达点B。你看不清它的运动过程,这是你能力问题,应该从提高技术着想,而不能拿它运动的结果当过程,难道这是科学态度吗?这是不能张冠李戴的啊!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的行为常常像波,用于描述粒子行为的“波函数”预测一个粒子可能的特性,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确定的特性,因而,量子力学得出有些怪异的概念,诸如量子纠缠、光量子等 。 ——其实,粒子的行为基本符合经典力学的轨道原理。粒子表现出来的波现象,是其粒子运动的副产品。例如,电子是个粒子,这是它的物质属性,而电磁波是电子自旋运动产生的波动,是它的意识属性,两者分属不同的范畴,属性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所以,“波函数”是个伪命题,同理,波粒二象性也是个伪命题。 对于量子纠缠,量子学家们根本就不知是怎么回事。从他们说量子纠缠可以超光速,就可判定这是伪科学。因为任何运动都不可能超光速。 爱因斯坦通过光电效应提出光量子,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荒诞不经的。光本来是电磁波,是由电子运动派生的,何来什么粒子性?光电效应是电子与光的频率产生谐振而提升了能量从而逸出金属表面成为自由电子,只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的“粒子”无关。 一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断言量子力学摈弃因果性。如果没有因果,那么量子力学就可以**河马了——运动可以有任何结果,怎么说都是对的。而另一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量子力学因果律反映的是一种新型的因果性——概率因果性。如果有概率因果性,那么在医学上只要研究死人就可以了。 ——以上这些都是胡说八道,是量子力学在概率方面的错误。概率是对运动结果的归纳和总结,不受意识支配,而宇宙所有运动都受意识支配。意识支配就是运动的原因。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原因的运动,也不存在什么概率因果,概率只是结果而已。 |
78. 量子力学很综艺 侯工 综艺节目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并带有娱乐性的电视节目,给大家带来很多欢乐。细细品味量子力学,发觉量子力学也很综艺。 有网友在拙作《75. 上帝粒子》后跟帖说:“无法证明,无法证伪。不能证明默认不存在。”意思是不能否定上帝粒子产生质量的功效。 我回复说:“这就是相信西游记的原因。”——孙悟空、猪八戒……也无法证明,无法证伪。也不能证明他们不存在。 网友说:“:西游记不是小说吗?” 我说:“上帝粒子比小说还小说。” 确实,近年来,在诸多量子力学家的努力下,量子力学已经变得很综艺了: 上帝粒子很小说,情节很荒诞;标准模型很工艺,正如阿茂整饼,没什么就做什么;量子纠缠很文艺,爱情很新潮,量子纠缠犹如一对痴情男女,缠绵悱恻,形影不离;更具戏剧性的是薛定谔的猫,由人的感觉决定其生死;量子技术很科幻,什么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想象力忒丰富。这也难怪,科学已经进入了神学阶段。 关于上帝粒子小说式的虚构,笔者在拙作《75. 上帝粒子》里已经论及。本文侧重介绍量子纠缠和薛定谔的猫。 先看看量子力学是如何描述量子纠缠的: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纠缠。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两个暂时耦合的粒子,不再耦合之后彼此之间仍旧维持着关联。两个有纠缠关联的粒子,即使相隔数光年之遥,也能够具有即时相互联系的特性。 为了使你容易理解,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像两个男女青年在一见钟情后,虽然分居两地,男的在广州,女的在伦敦,两人仍然保持心灵感应,并且通过心灵感应产生肢体互动——如果男的在广州打飞机,远在伦敦的女的立刻就有高潮。——这就不是一般的文艺作品了,而是超级荒诞剧了,如果你相信,可以将你忽悠瘸了。 爱因斯坦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量子纠缠违反了信息传递所设定的速度极限——光速。任何运动速度,包括信息传递速度都不可能超光速。宇宙运动的速度等于光速,超光速就是超过宇宙速度,就不在宇宙之内了,那么量子纠缠也就不存在了,哪里还有量子纠缠呢?因此爱因斯坦讥讽量子纠缠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该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 然而,薛定谔的猫就错在叠加态。将实际上不存在的叠加态强加到实验中。叠加态源于粒子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叠加。人们错误地以为,粒子的行为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其实,粒子的行为只有粒子性,波动性是由粒子运动产生的副产品,并不是粒子的行为。粒子好比灯泡,波动好比灯泡发出的光。灯是灯,光是光,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两者不可能叠加。再说,镭要么衰变,要么不衰变,不可能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所以,生猫和死猫也不可能叠加。换言之,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这是有违常识和逻辑的。猫是生是死,在打开盒子前就已经定型了,打开盒子只是验证而已。 物理是相通的,宏观的灯和灯泡不能叠加,微观的粒子和波也不能叠加。 然而,人们又错误地将光作为粒子和波的叠加,其实,光是电子这种粒子运动的副产品,只有波而没有粒子,怎么叠加? 量子本来是指能量是一份一份不连续传递的,称为能量子,以公式表示: ε=hv(h是普朗克常数,v是波的频率) 一份能量子相对应的是一个电子以1Hz频率振动时产生的能量,所以,量子是关于波及其能量的研究,与粒子无关。但是,人们将量子滥用于粒子研究,于是就有了粒子和波动的混淆不清,甚至搞出子虚乌有的粒子与波的叠加态——这就是薛定谔猫的来由。 量子力学由能量研究转向粒子研究,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首先要搞清粒子与量子的概念,概念不清,就会一塌糊涂。量子是能量,属于意识范畴,粒子是物体,属于物质范畴,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量子力学应该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是,由于人们将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完全切割开来,并且将能量与粒子、意识与物质混淆起来,搞出天大的乌龙,致使量子力学综艺化,从而使科学沦为神学,将科学引入歧途,这就可能给科学骗子可乘之机。例如他们大搞子虚乌有的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等,骗取经费,欺世盗名,请诸君提高警惕。 |
79. 量子新衣技术 侯工 笔者在《55. 暗物行时》里说过,有高级裁缝利用暗物质暗能量给上层作新衣,使上层为其造了到太空寻找暗物质的人造卫星。无独有偶,后来,又有高级裁缝给上层作了更美丽的新衣,使上层为其造了量子通信实验卫星,据说为此耗费N多亿,然而基本全部打了水漂。 过去有一段时间,电视报纸等棺梅曾经大炒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顺便也将鬼神、心灵感应和幽灵超距传送等迷信玩意儿也穿上科学外衣,堂而皇之地登上棺梅的大雅之堂。一些砖家叫兽乐此不疲,一时间信口雌黄,**河马之声不绝于耳。 由于砖家叫兽们将量子技术吹得神乎其神,瓜众几乎都被忽悠瘸了,因而市面上打着量子招牌的产品比比皆是——什么量子美容,量子补品……卖得热火朝天,小裁缝们也赚得盆满钵满,大裁缝更是春风得意财源滚滚了。 这几年风靡神州的量子新衣技术主要有两项——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 高级裁缝说,设想有一个量子系统由两个自旋为1/2的粒子构成,每个粒子的自旋要么向上(↑),要么向下(↓),这意味他们总是处于自旋相反的状态。 现在将粒子a和b分别配置于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A、B。例如,A在地球上,B在月球上。按照量子力学的预言,每个粒子的自旋方向是不确定的,在任何方向上测量会有一半概率向上,一半概率向下。但如果地球上的粒子a被测量并发现其自旋向下,那么月球上的粒子b即便不测量也能确定其自旋必定向上,因为a、b自旋总是相反的。 可见,地球上a未测量时,月球上b只有一半概率向上,而地球上a一旦被测量,并发现自旋向下,那月球上的b立刻以百分之百概率处于自旋向上的状态。月球上b的状态似乎是瞬时被地球上a的测量所控制,这种控制行为以超光速方式发生。这就是从量子力学原理推演出来的”必然结果”。 高级裁缝吹嘘说:他们可以先建立一对纠缠态的量子a和b,纠缠态的量子可以是光子,也可以是电子或其它微观粒子。这对量子分别放在需要通信的两个地方A和B,通过测量A处的a粒子,向B处传递信息,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高级裁缝又说: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量子计算机的特点主要有比传统计算机运行速度较快、处置信息能力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等优点。与一般计算机比较起来,信息处理量愈多,对于量子计算机实施运算也就愈加有利,也就更能确保运算具备精准性。 由于人们的肉眼根本看不到量子如何纠缠,更分不清它们的自旋方向,至于它们怎样纠缠,纠缠时是向上还是向下,只有裁缝说了算。所以,这种新衣是最好做的了——如果你说看不见有新衣,裁缝就说你是外行。上层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外行啦!皇帝新衣中的皇帝是不会承认自己是愚蠢的。 不过,高级裁缝太得瑟了,所以对他们的西洋镜还是要拆穿一下好。 首先,光没有粒子,所以建立一对纠缠态的光子纯粹是子虚乌有。 其次,反转的电子只能在质子里存在较长时间,一旦离开质子,就会迅速与一般电子碰撞而分解成中微子或最小粒子,根本不可能放到遥远的B处。 第三,任何微观粒子的速度都接近光速,请问高级裁缝是如何将其从A处刚好“放”到B处的?裁缝先生是如何认得“b”粒子的?又是如何确定它方向的上下的? 第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微观粒子很容易分解,所以它们携带的信息也是不稳定的。 既然量子信息千变万化,又怎么可能用来作为通信和计算机的信息源呢?那么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只能是大话西游记了。 高级裁缝早就拍胸口说在2015年开通北京到上海的经由光纤传输的量子通信线路。结果国家把光纤建好了,量子通讯却开不出来。至于量子计算机,这么多年过去了,连个影子也没有。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近几年来,光纤网络、通信实验卫星和光量子计算机实验样机相继上马,可是这些大师们从来没有对上层或大众解释过量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是含糊其辞地说,量子就是光子或电子,光子、电子可以进行量子纠缠,利用量子纠缠可以做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如果你不去深究,大师就将你的口诀改成“33得韭”了。 其实,量子本意是指一份最小的能量,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来源上说,是指一个电子以1Hz频率振动时产生的能量,二是从能量传递上说,是指频率为v的光在1/v秒时间内所传递的能量,两者都是指能量,而不是什么粒子,也不会产生什么量子纠缠,所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都只是童话故事而已,却被裁缝大师当作新衣技术欺世盗名,骗钱骗粮票。 |
量子力学的哲学困境 量子力学有个“不确定性”原理,这是自然规律设置的,关于测量精度的上限,与测量仪器无关,大体含义是,如果你测量一个系统,就必然会干扰这个系统,从而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准确”,”亦即当你观测它时,它的状态就被改变从而造成观测结果的不准确。一切都是“观测结果”。 在科学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比量子力学带来的哲学困惑更基本,也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像量子力学那样,从其诞生之日起一直到有了惊人应用前景的今天,还伴随着激烈的哲学争论。 相对于人类而言,朴素的实在论是与***常生活相符合的很自然的态度,就像动物的本能一样。但是在科学中,科学家通常与超出日常生活之外的现象打交道,需要借助特定的抽象理论才能达到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的说明。是理论拯救了现象,而不是从现象中归纳出理论。这样,客观性问题就变的复杂起来,现象背后是否存在一个不依赖于观察者的客观世界,就成为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 量子力学诞生前,科学家有两个共同的基本信念:一是相信自然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有规律可循的。相同的实验条件必然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既决定论的因果性观念;一是相信科学理论都是对现象背后的客观世界的规律的解释,科学的目标在于掌握规律,作出预言。 然而,量子力学一开始就从根本意义上对这两种信念提出了挑战。正如波恩所说“从我们的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在任何一个个别的情形里,都没有一个量能够用来确定碰撞的结果;不过迄今为止我们在实验上也没有理由相信,原子会具有某种内部特性,能够要求碰撞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我自己倾向于在原子世界里放弃决定论。但是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只靠物理学的论证是不能决定的。” 如果物理学家完全接受量子力学波函数的概率解释,那么就意味着降低了科学的预言能力,“而是像算命先生一样,只能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从而使科学变成一项追求不确定性的一项事业。”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量子力学真实的描述了现象背后的世界,那么那个神秘的世界确实让人难于想象。反之,如果认为量子力学没有描述现象背后的世界,那么就颠覆了科学家长期信奉的科学研究传统,这正是量子力学带来的哲学困惑之一。 另一个困惑是由量子测量导致的。测量的结果概率是一个数学量而不是一个物理量,是主体与客体通过测量相互作用的一个综合结果,量子力学是研究主体与被研究客体之间相互关系与作用的规律。量子测量中,主体与客体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不清了,量子力学不再是客观的,还包含主观的因素。“量子力学的建立,是以放弃对于物理现象的客观处理,亦以放弃我们唯一的区分观测者与被观测者的能力为代价的。”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仅凭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无法理解我们根本无法体验的微观世界的,量子世界在本质上是随机的,也是整体的,微观粒子是抽象空间的存在,它的演化遵循的是统计因果性的规律。 与此同时,量子力学还似乎告诉我们,物质的实在性存在于观察中,不存在一个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行的客观独立的物质世界。我们所描述的物质世界是依赖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存在的,量子之间呈现的超距同谋是个体生命意识活动的综合反映,世界的实在性扎根于个体生命中的感受和理解中。 来源:量子科学 |
80. 关于经典力学的假定问题 侯工 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它有三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时间和空间互相独立(牛顿对时间的解释是:“时间就好像一条无头无尾的均匀连续流逝的长河,和物质运动无关,它是绝对的、无限的。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互不依赖,也不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相关。”);其二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三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 笔者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对物理研究,必须具备全局观,首先要懂得宇宙结构。如果不懂宇宙结构,免不了会成为瞎子摸象。由于经典力学不懂宇宙结构,所以对宇宙、时空的描述不可避免地成为瞎子摸象。 经典力学第一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这一假定有一半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说明为什么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而且时间和空间不是互相独立的。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原因在于宇宙是一个球面结构。这个球面在径向运动是匀速的,其快慢等于光速,并且是一行一停地不连续行走的。一行的时间等于一停的时间等于半霎。一行一停合起来等于一霎。将每一霎的间隔记录下来就是时间。一霎等于=0.9208X10^-23秒,是最小的时间单位。每一霎宇宙球面走过的距离等于一个最小粒子的直径——2.7624X10^-15m,这是最小的长度单位,称为宇步,是宇宙在径向走一步的距离。宇宙是个球面,如果没有径向运动,宇宙就没有立体空间。宇宙的径向运动不仅是时间的来源,也是空间的来源。没有空间在径向扩张就没有时间,没有时间的径向运行也就没有空间,所以时间和空间不可能互相独立,而是互相依存的。 经典力学第二假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 ——经典力学不懂力作用的传递原理,所以错误地认为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实,力也是一种波,就是宇宙球面一行一停形成的脉冲波,其速度等于光速,即等于宇宙球面的径向速度。宇宙结构能通过力波的传递而形成力,因此力传递的速度等于光速,不可能瞬时到达。例如,太阳和地球之间引力的传递是需要时间的,等于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 经典力学第三假定——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 ——经典力学不懂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中,而运动中的物质的物理量(位置,动量等)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不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物质停顿时间只有半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类是无法进行测量的)。例如你要测量运动着的汽车的重量,由于汽车在不断燃烧汽油,重量不断减小,所以它的重量是测不准的。 有人以为,经典力学的错误是不能区分高速运动与低速运动。其实,由上面分析可知,这与运动速度高低无关,而是与宇宙结构即宇宙球面的运动有关。 |
81. 关于以太 侯工 什么是以太? 19世纪的物理学家,认为以太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媒质,以太这种物质充满整个太空。 当时,科学家发现光是一种波,而自然界中的波大多需要传播介质,如声波的传递需要借助于空气,水波的传播借助于水等。因为物理是相通的,所以光(电磁波)的传递也要借助于某种物质,这种物质称为以太。这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发现,可惜以太理论后来被科学界错误地抛弃了,并且错误地以为太空是没有任何物质的真空,光(电磁波)是在真空中传播的,不需要任何介质。 M-M实验是“麦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简称。实验者是麦克尔逊和莫雷两个科学家。笔者在《43.M-M实验解密》里曾经说过,由于“M-M实验”没有发现“以太风”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麦克尔逊和莫雷当时认为,地球从西向东自转,那么以太风是从东往西吹的,从西往东发出的光的速度就要减去以太风的风速,从东往西发出的光的速度就要加上以太风的风速。可是实验结果,无论是往东还是往西的光速都等于3X10^8m/s。这就说明没有以太风,也就没有以太。 这样,麦克尔逊和莫雷就搞了个大乌龙——因为无论如何测量光速,都等于宇宙球面的径向速度c(光速),这是个不变的量值,与有没有以太风速无关。由于光(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太,而实际上光(电磁波)得到传播,说明以太是存在的。太空并不是没有任何物质的真空,而是充满了以太——即最小粒子。 如何证明太空中充满以太呢?因为恒星每时每刻都在放射出阿尔法、贝塔等射线粒子,但是太空中这些粒子的浓度并没有增加,说明这些粒子在不断分解从而保持浓度不变,那么这些粒子一定分解成为以太——最小粒子,这就证明太空中充满了以太,而以太就是传播光(电磁波)的介质,而且,以太也是传递能量的介质,使宇宙结构能对宇宙万物产生挟持作用,从而驱动所有物质(体)运动。 综上所述,以太就是最小粒子,是同一物质不同名称,所以从此恢复以太在物理中的名称和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
82. 我们可以看多远 侯工 我们可以看多远?在学术上,这叫做视域半径。在大雾天气,视域半径只有几十米;在晴朗天气,视域半径可达几十千米;而在太空,最好的望远镜的视域半径最远可达宇宙半径,再远就看不到了。 为什么最好的望远镜最远也只能看到宇宙半径远的地方?假设宇宙球面上有一个天体与我们的圆心角为1弧度,按照弧度定义,其距离等于宇宙半径138亿光年(宇宙球面以光速沿着径向膨胀,宇宙年龄138亿年),如果它现在向我们发出一道光线,那么要在138亿年后我们才能看到。而我们现在看到138亿光年远的天体,说明它是138亿年前发出的光线,也就是宇宙刚诞生时发出的光线,它的位置刚好在宇宙的原点,而且发射光线的天体与我们的圆心角刚好是1弧度。这个天体如果还存在的话,在球面上与我们的距离刚好等于宇宙半径。圆心角小于1弧度的天体,其实体与我们的距离小于宇宙半径。圆心角大于1弧度的天体,其实体与我们的距离大于宇宙半径,其最初发出的光线还没有传播到我们的眼睛,最好的望远镜也看不到它,所以最好的望远镜最远也只能看到宇宙半径远的地方。 通过计算,视域面积占宇宙球面总面积的21%,还有79%的天体人类是无法观测的,这一点在计算宇宙参数时很容易被忽略。有人可能就将这79%的天体当成暗物质了,结果派出飞船去寻找。以光速飞行都要138亿年才能到达“暗物质”的天体,以人造飞船的速度,不知要多久才可以找到“暗物质”的天体呢? |
4. 什么是宇宙 侯工 由于人类长期生活在地球,所以宇宙的概念几乎都是来自地球思维:“宇”代表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即所有的空间,空间是无限的,无边无际;“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时间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上面宇宙定义,一直沿用至今,好象是天经地义不可动摇的。其实,这个定义并没有反映宇宙的实际,因而给人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因为时间和空间是宇宙运动的标志,属于意识(灵性)范畴,不足以用来定义宇宙。定义宇宙还要考虑运动的主体——物质。而且,空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时间有起点,也有终点。 那么,什么是宇宙? 宇宙是物质和意识(灵性)的存在,是这两种存在通过运动实现的周期变化。 物质是宇宙的本体,它本身不会运动,必须在宇宙结构能作用下才能运动。物质不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不能存在。 宇宙结构能赋予物质生命,并且引导物质按照一定规律运动,所以是宇宙的意识(灵性)。 我们将有质量的物质称为物体,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称为物元。 大家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假如你能抽身于宇宙之外,你看到的宇宙只是一个像肥皂泡一样的泡泡,这个泡泡在径向以光速作匀速膨胀运动,天体只是泡泡上的尘埃。泡泡膨胀到极限时又以光速往回收缩,进入“怀孕期”,最后转变成一个“胚胎”。然后这个“胚胎”诞生成“婴儿”,又变成泡泡,又慢慢地匀速膨胀。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你会看到这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宇宙从“怀孕”期开始到“寿命”结束,为一个周期。那么,宇宙从“怀孕”期开始是时间的起点,宇宙寿命结束是时间的终点,空间也随着时间的周期变化而变化。 我们将这个泡泡称为宇宙球面。 简单地说: 宇宙是物质两种状态——物体与物元,在宇宙意识(灵性,即结构能)的作用下,以球面形式沿着径向互相转换的恒速循环运动的一个过程。 宇宙起主要作用的是宇宙结构能通过球面对物体的径向牵引力。在宏观上,一方面,牵引力作用在物体上,形成重力;另一方面,这个牵引力使宇宙球面膨胀,于是在球面上形成膨胀力,它的反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膨胀力是正作用力,所以宇宙总是在膨胀,表现为宇宙球面的加速膨胀,以及球面上两点之间的匀速远离。 结构力在微观上:(1)在电子上形成两个分力:一个分力使电子正转,产生负电荷,另一个分力使电子反转,产生正电荷,例如质子内的电子;(2)在原子核上形成两个分力:一个分力使原子核维持稳定,称为强力,另一个分力使原子核分解,称为弱力,由于受膨胀力影响,弱力是主力,弱力大于强力,物体总是在分解,表现为阿尔法、贝塔、伽马衰变。 所以原子核最终被分解。而分解原子核外电子靠的是电磁力——电磁力产生的电磁波使核外电子产生谐振从而获得能量而逸出,成为自由电子,最终使原子外围解体。 在宏观上,以前有一种说法:宇宙初始是一片一片的宇宙尘埃,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这些宇宙尘埃慢慢地聚合在一起,然后一小片尘埃形成行星,很多行星再聚合,形成恒星,剩下少量行星围绕恒星旋转,恒星聚集就形成星系。 其实刚好相反,宇宙是由聚集到分散的。 真实情况是:宇宙由一团最小粒子形成的胚胎,“足月”后诞生为“婴儿”,由“婴儿”分裂出星系,星系分裂出恒星,恒星分裂出行星,行星分裂出卫星。恒星最终会爆炸而彻底分解,其周围的行星也随之彻底分解。当所有物体分解成为最小粒子时,宇宙寿命结束,然后进入“怀孕”期——最小粒子沿着宇宙径向以光速进行收缩运动。 超新星爆炸就证明物质不是聚集而是分裂的。宇宙尘埃就是由超新星爆炸产生的。 在核反应中,裂变反应比聚变反应容易,说明弱力起主要作用,强力起次要作用。在宇宙,聚变反应发生在宇宙诞生初期,在星系形成以后,由于温度降低而停止了聚变反应,所以恒星内是没有聚变反应的。氢弹的聚变反应是人为的结果。裂变反应只发生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中,原子弹的裂变反应也是人为的结果,因为自然界不存在高纯度的放射性物质。 有人说石头风化是因为热胀冷缩。其实,石头风化是因为石头含有容易分解的物质。石头风化是物体分解过程。 黄金也会风化吗?当然也会风化,只是非常缓慢而已,因为任何物体都有贝塔衰变,只是衰变速度不同而已。由于宇宙球面在加速膨胀,所以物质在加速分解,将来黄金也会加速风化,甚至成为放射性物质。 我们不能离开宇宙球面,只可以在球面内活动。球面在一霎时间内一行一停,在停止的时候,宇宙球面是二维的,就像一张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空间产生了三维感,所以时间是第三维度,空间的深度、高度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又因为人类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就没有立体感觉。 人类是通过不同球面的对比才有立体感的,所以人类要有两只耳朵和一双眼睛。不同的耳朵和眼睛产生时间差和距离差,也就是不同的球面差,于是形成立体感。不信你遮住一只眼睛、掩住一边耳朵试试。 当你出差回到家里,好像回到原来的空间。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你已经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空间了。空间的空气已经不是原来的空气了。房子也比以前旧了。你也不是原来的你了。你比原来的你老了。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也不能两次住进同一间房子。上一瞬间的空间已经逝去,下一瞬间的空间还没到来,所以说,空间是瞬时存在。 我们常说时空,是指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离的。虽然时间表述为宇宙球面的径向运动的标志,空间表述为宇宙球面的范围。但是,没有球面的径向运动,即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球面空间存在,而没有球面空间,当然也不会产生径向运动,也就没有时间。因此,每一霎的时空面都是不同的。 时间是光速的体现。任何运动离不开时间,即任何物体的本速都与光速同步,所以万物能够同时存在,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光的原因。 |
5. 宇宙的前身 侯工 追根溯源,宇宙的前身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将一块混凝土打碎,变成一堆沙砾,说明混凝土是由沙砾构成的。 再将沙砾磨碎,变成粉末。粉末还可以再分。 如果你的眼力够好,你可以看到粉末里有一个个原子。你再仔细观察,原子有原子核,原子核里有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外围有若干电子在沿着轨道旋转。你会看到时不时有电子飞离原子。有的电子分裂成中微子。中微子很快分解成一些粒子。这些粒子不会再分解了,成为最小粒子。 原来,宇宙是由最小粒子构成的,所以最小粒子称为物元,即物体的本原。 从宇宙本原是一个个独立的最小粒子推想,宇宙前身是一盆“散沙”。这盆”散沙“就是弥散状的最小粒子。 由于最小粒子会运动,推想出它具有能量,从而推想出它是空心的球面结构。因为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使球面具有能量。如果是实心的,说明里面还有颗粒类的东西,还可以被继续分解,而空心的里面没有东西了,再分解就不成形状了。 由于这堆最小粒子性质相同,因而凝聚在一起慢慢结成一个球体。这个球体称为宇宙“胚胎”。 根据球体公式: V=(4/3)лr^3 其中л是超越数,是二维圆周与一维直径之比,没有确定的值,是不确定因子,所以“胚胎”中心有一个小于最小粒子的间隙。当最后一个最小粒子钻进这个间隙时,就撑破了“胚胎”,于是第一个宇宙就诞生了。 老子在《道德经·25章》里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宇宙的母亲。 宇宙的母亲即宇宙前身,按照中国传统说法,称为无极。无极处于一种虚无缥缈,没有阴阳,只有一些离散状态的物元的混沌状态。 无极经过了N年,不断地旋转循环,最后将这些离散的物元聚拢在一起形成太极,所谓太极就是宇宙的胚胎。易经系辞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阴、阳。阴阳变易称为道,就是宇宙有规律的运动。阴是物质,阳是意识(灵性),也就是宇宙结构能。宇宙结构能对物质(体)的作用称为结构力。结构力挟持着物质(体)与宇宙球面同步运动。宇宙结构能是宇宙的原动力的来源。 第一个宇宙到现在经过了多少年?这是无法考证的,正如宇宙前身有多少年一样,也是无法考证的,这些可以做为人类思考的空间。 |
不要用“论”字 你可以说:“谈谈” 这更恰当一些 |
6. 宇宙的诞生 侯工 现代神话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称为“大爆炸宇宙论”。它的主要观点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这里主要问题是:奇点从何而来?不解决这个问题,“大爆炸宇宙论”就是荒诞剧。 其实,要知道宇宙起源,必须必得宇宙的结构:构成宇宙的基础东西是什么?然后由这些东西构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笔者在上章《宇宙的前身》里已经阐明:宇宙是由最小粒子构成的,宇宙前身是一堆弥散状的最小粒子。由于这堆最小粒子性质相同,因而凝聚在一起慢慢结成一个球体。这个球体称为宇宙“胚胎”。根据最小粒子的大小,计算出“胚胎”的半径是1.9711*10^13米,而不是体积极小的奇点。 宇宙最小粒子运动永远是匀速的,等于光速,由最小粒子构成的宇宙胚胎,也是按照光速沿着径向膨胀的,所以不可能产生大爆炸。大爆炸是剧烈分解反应,是非匀速运动,这种超巨大的爆发力是无源之水,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宇宙的匀速运动是控制剧烈分解反应的。如果不控制,太阳会在瞬间爆炸完毕的——真正的太阳爆炸是进入晚年了,那就是超新星。 现代科学家(神学家)认为在最原始状态下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重力作用都是统一的。在大爆炸的一瞬间开始,重力场、电磁场相继独立出来,此后才由原物质形成质子和中子,随着宇宙物质的进一步演变生成现有的原子核和原子。这些都是现代神学家的意淫产物,其实宇宙诞生前是没有质量的,更没有什么原始状态下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重力作用。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重力作用都有一个相同的根源——宇宙结构能。 现代神学家大爆炸说还不如我国古人的盘古开天地说。大爆炸总得有火药吧?总得有人点火吧?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在上章《宇宙的前身》已经说明宇宙“胚胎”的来由。宇宙诞生前是一团有能量而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宇宙前身是一团弥散状的最小粒子,它们是天然存在的。经过长时间的运动、排列组合,最后形成一个“胚胎”,然后诞生出第一个宇宙“婴儿”。经过很多代传到现在。 现在的宇宙是来自上一代宇宙的结束。物体的完全分解就是宇宙寿命的终结,然后宇宙进入新一代宇宙的“怀孕”期。怀孕期是1056亿年,与宇宙寿命1056亿年(经计算)相等。 宇宙从“怀孕”期开始到“寿命”结束,为一个周期。前一个宇宙就像现在的宇宙一样,物质不断分解,分解……经过1056亿年,所有物质分解完毕,然后往回收缩,再经1056亿年就成为一团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即形成宇宙的“胚胎”。 因为л的存在,胚胎中心最后一个空隙小于一个最小粒子,所以胚胎被最后一粒最小粒子撑破了,由收缩转为膨胀,于是新的宇宙诞生了——第一个宇宙也是这样诞生的。 宇宙诞生时,最小粒子撞到一起了,结果互相抱成一团,你拉着我的手,我扯住他的脚,导致谁也跑不动了,也就是说,它们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了,全部跑到宇宙球面上去了,本身没有能量了,于是不能运动了——这种丧失运动能力现象称为惰性,惰性就是惯性。 物质有了惯性然后被结构力挟持着运动,于是有了质量,同时因运动而有了能量(动能),于是最小粒子形成了有质量有能量的物质——是宇宙球面赋予物质能量和质量,而不是什么“上帝粒子”。 为什么宇宙球面具有能量?这是由球面和半径的结构产生的,称为结构能。由于球面与半径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这种不确定关系是产生结构能的根源。 宇宙球面的拖拉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地球的加速度是g=9.8米/秒^2 根据公式 F=mg 地球质量m=5.965×102?kg 宇宙球面对地球的拉力=mg=5.965×102?X9.8=58.457×102?(牛顿)——注意,这不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来的那种,是膨胀力的反作用力。而地球重力是宇宙球面对地球上物体牵引力的反作用力。 从一开始宇宙球面就以光速沿着径向膨胀,此时宇宙球面非常小,容纳的最小粒子也非常少,其它的最小粒子只得组成物质,成为一个大仓库,将这些最小粒子储存起来,然后根据需要随时分解出最小粒子,以作为球面膨胀的补充。 在形成物质的过程中,最容易形成的是电子,它由5个最小粒子组成,三个组成品字形,然后上下各一个,这样。就相当于一条轴穿过上下两个的中心。电子一边绕轴旋转,一边左右摇摆着旋转,这种方式叫半奇数自旋,即公转两周才完成一个周期。电子这种旋转方式的粒子也称为费米子。 电子配成电子对,电子对耦合成质子,质子或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原子核捕获了电子就成为原子。然后由原子构成分子,这样就形成了大千世界。 宇宙球面的形成是宇宙诞生的标志。这个球面就是统一场,是一切力的来源。球面结构力拉着万物沿着径向运动,于是在球面产生了膨胀力;膨胀力的反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所以不存在什么“引力子”;球面结构力拉着电子,电子可以看成一个点,于是在这个点上形成两个分力,使电子以特殊的半奇数自旋,于是产生电场和磁场,由此产生了电磁力,可见,电磁力是球面牵引力在球面上对电子的两个分力的共同作用。同时,球面结构力在原子核上形成两个分力,一个控制物质分解,称为弱力。另一个维持原子核稳定,称为强力。强力是核能的来源,原子核分解就放出核能。 力是一种波,一种脉冲波,称为力波,是由宇宙球面结构能施加于球面,使球面一行一停产生的,然后通过最小粒子这种介质传播开去,遇到物体就对物体发生作用。 你看那满天星斗在有序运行,都是拜托宇宙球面的意识(灵性)和神力。任何天体本身是不会运动的。没有宇宙结构能,物质是不能存在的。结构能就是宇宙的意识(灵性)。 宇宙球面代表宇宙的大脑,体现了宇宙的意志和精神,宇宙的命运——生老病死,全由她一手安排。如果说有上帝,宇宙球面就是上帝。 现在宇宙的年龄是138亿年,已经进入青年期。人类能有一亿年也就不错了,不作不死,人类是自己作死的。为了自我毁灭而屯积了大量的核武器——要作死,上帝也无能为力。 |
由上可见,能量不是来自物质,相反,物质的能量来自无质量的宇宙结构。例如太阳的能量来自宇宙球面的牵引,所以太阳能够维持几十亿年发光发热,其它恒星也是如此。结构力使宇宙球面膨胀,因而形成膨胀力。万有引力是膨胀力的反作用力。 由于物质本身没有能量,所以不能运动,只能靠结构力牵引着才能运动。如果地球会运动,一天就不是24小时,太阳也会从西边升上来。 3 对宇宙的微观结构,经典的宏观结构原理基本适用,只是根据条件变化而作相应的改变。 宇宙结构的最小单元是最小粒子,它有能量而没有质量,速度恒等于光速。宇宙极限球面时刚好铺满一层最小粒子。 电子是物体最小的完整结构单元,由结构力在球面的两个分力操纵运动,从而形成电和磁,所以电磁力是结构力在球面的两个分力共同的作用。 电磁力使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电子受电磁力作用(接收了其它电子发出的电磁波)又会离开原子核。电磁力既维持原子外围稳定,又可以使原子外围分解,是因为电磁力包含两个方向不同的分力。 我们知道宏观万有引力公式是: F=G(m1m2/R^2) 式中R表示两个物体的距离。在微观世界里,两个粒子靠得很近,R趋于0,所以不能运用万有引力公式。这时,两个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就变成结构牵引力的两个分力:(1)在电子上两个分力共同作用形成电磁力,从而使电荷分正负,磁性分南北两极。(2)在原子核上两个分力是弱力和强力。强力负责收拢粒子,保护原子核,维持原子核稳定,弱力负责分开粒子,使原子核分裂。 4 光(电磁波)是由电子运动产生的。由于电子的本速等于宇宙球面的径向速度,所以光的速度等于宇宙的本速,即宇宙球面的径向速度。本速不变,所以光速不变,这也是由宇宙结构决定的。 5 宇宙的循环是由“怀孕”{收缩}期开始——“胚胎”——“婴儿”——膨胀——“寿命”终结,如此周而复始,这是宇宙的运动结构的循环模式——只有循环的运动,才是可持续的运动。 6 由于宇宙的特殊结构,决定宇宙是唯一的。如果有两个以上宇宙,那么其它宇宙的速度与我们宇宙相同吗?如果相同,实际上是同一个宇宙,如果不同,两个宇宙不可能共存——本速不同的物体不能共存。再说,宇宙外面是未来,未来不可能存在任何物质,当然不会有别的宇宙。 7 当我们了解宇宙结构后,其它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
8. 宇宙数学模型 侯工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理论物理。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因为有很多实验是不能实行的,比如最小粒子的性质,又比如观察视域以外的天体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只有理论物理,通过定理、逻辑论证或思想实验来解决。 人类可以通过离开地球的卫星来观察地球,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但是人类无法离开宇宙来观察宇宙,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宇宙。 我们观察自然界,月球是球状的,太阳是球状的,吹出来的肥皂泡是球形的,空气中的雨滴也是球形的,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自然界有一条最省材料又能平稳运动的原理,球形是最省材料而且转动最平稳的。按照这个原理推论,宇宙也应该是个球形的。 那么,宇宙究竟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实心的,天体就像池塘里的鱼儿一样到处乱窜地无序运行。那么互相碰撞就是经常发生的了。所以宇宙是空心形的,而且必须受球面牵引才能运动。这样就保证有序运行了。否则,物体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或者干脆就不动了。 宇宙球面是宇宙的主脑,是一切精神意识的来源,指挥着宇宙千军万马步调一致地运行。 这样,宇宙的数学模型就比较简单了: 设宇宙球面积为S,宇宙半径为r,则有: S=4лr^2 (1) 由于r=ct(c为光速,t为时间) 则有:S=4лc^2t^2 (2) (2)表示球面的瞬时面积。 两边对t求导,得: S’=8лtc^2 (3) (3)表示球面瞬时膨胀速度,也就是瞬时膨胀增幅。 瞬时膨胀增幅/瞬时面积称为膨胀率: 8лc^2t/4лc^2t^2=2/t (4) 当t到达极限时,膨胀率为0。 当膨胀率为0的时候,所有物体分解完毕,t就是宇宙的寿命。 (3)两边对t求导,得: S”=8лc^2 (4) (4)表示球面积瞬时膨胀的加速度。这里是指面积,然而,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膨胀是匀速的,没有加速度。例如月球离开地球的速度是3.8cm/年(实测)。这是因为: 过宇宙原点的圆L=2лr=2лct (5) (5)表示圆的瞬时周长。对t两边求导,得: L’=2лc (6) 上式表示圆周的瞬时增幅。2л是圆的圆心角。如果两点的圆心角为a,那么两点互相远离的速度v: v=ac。 ac是常数,所以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膨胀是匀速的,没有加速度。由(6)可知,圆心角越大,两点互相远离的速度越大,圆心角越小,两点互相远离的速度越小,月球与地球的圆心角很小,所以月球离开地球的速度是3.8cm/年,地球与太阳的圆心角较大,所以两者互相远离的速度是10.841米/年。视域边缘的天体与我们的圆心角等于1,两者互相远离的速度是光速c。——这就是距离越远的天体红移越厉害的原因。 地球离开太阳的速度是多少? 计算; 圆心角1弧度即138亿光年距离的两点互相远离的速度是3*10^8米/秒(光速),那么每年远离的速度是1光年/年。 1光年=9.4607*10^15米。 138亿光年=1.38*10^10*9.4607*10^15米。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1.496*10^11米 设地球每年离开太阳X米,则有: (9.4607*10^15)/(1.38*10^10*9.4607*10^15)=X/(1.496*10^11) X=(1.496*10^11)/(1.38*10^10)=10.841米,也就是地球每年离开太阳10.84米,那么每年地球就要多跑2*3.1416*10.84=68.11米。 地球公转速度是2.979*10^4米/秒,那么每年需要多用的时间: 68.11/2.979*10^4=22.8634*10^-4=0.0023秒。 通过计算,(1)地球远离太阳是闰秒原因之一,500年才慢1 秒,那么(2)主要原因是潮汐运动引起的能量消耗,使地球自转变慢,还有一个(3)原因是来自太阳的辐射在减少。太阳到现在已经中年了,其辐射给地球的能量远没有以前那么多。外太空辐射的减少,导致地球可接收到的能量减少,这也是自转减速的一个原因。最后一个(4)原因是地球自身的辐射造成质量减小,从而使自转减慢。 以上4个原因导致每3年就要慢1秒,称为闰秒。1秒要3年,1年有3.1536*10^7秒,那么: 3*3.1536*10^7=9.4608*10^7≈10^8年 大概1亿年后,地球公转一周就要两年时间,一天就要48小时了。 根据速度守恒定律,地球的宏观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其微观速度增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这是地球温度增高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宇宙结构能的源源不绝的补充,这同时也使地球减速缓和些。 闰秒,是宇宙以球面膨胀方式运动的证据之一。 有了数学模型,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宇宙了。 |
9. 为什么宇宙是个球面 侯工 笔者在7.《宇宙的结构》里说:“宇宙的结构是一个膨胀的球面。”为什么宇宙是个球面? 关于宇宙的形状,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一个大盒子,天空作为盖子,地球作为底部。尼罗河位于地球的中心。 ——因为他们没有见过黄河和长江。 古代犹太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被一圈恒星围绕着。 ——因为他们以为太阳和月亮一样大,而且都比地球小多了,那些恒星就更小了。 看来古人有点离谱,然而现代人比古人更离谱。古人住的井还有个井口,现代人住的井,上面还加了一个井盖。 现在虽然科学进步了,但是对宇宙形状的认识却更加不靠谱了,简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怪到你想不出来。 爱因斯坦认为,宇宙空间在引力作用下会产生弯曲,每个天体周围都凹下去了。 ——就像农民种树时在地上挖了很多坑。宇宙的形状远看就是一张麻子脸,虽然不是很美观,但是颇具沧桑感。然而,宇宙是美的,不可能长个麻子脸,所以宇宙是个完美的球面脸,就像苹果的面一样。 斯蒂芬·霍金认为宇宙的形状可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几何图形,更接近超现实主义艺术,就像荷兰艺术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创造的那样奇形怪状,犹如阿茂整饼,没那样就整那样。 ——据说霍金的想法基于弦理论,那真是玄之又玄,也只有霍金的大脑才会有这么多奇葩的想法。估计霍金将自己的形象投射到宇宙上去了,宇宙就变得奇形怪状了。 现代大多科学家相信宇宙是平坦的,他们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调查,有关数据说明宇宙可能是平坦的。 ——平面上的点前进方向都垂直于平面。如果宇宙是平坦的,历史就会像千层糕一样只有简单的重复,什么都像是克隆的,孙子像父亲,父亲像祖父,而且千人一面,张三李四一个样,甚至所有树叶长一个样子,所有花儿同一样子同一种颜色,连鸟儿的叫声都是一个调儿。 由于他们承认我们这个宇宙是一个平面,于是有些想象力丰富的人就提出了平行宇宙。所谓平行宇宙,是指有一个平行作用力的宇宙,与我们这个宇宙是对立面,就像两块平行的“木板”。他们那个宇宙的力是平行的,是产生纯基本粒子的宇宙,而我们这个宇宙是万有引力的,是产生纯星球的宇宙。 他们进一步打大脑洞,想象在两个平行宇宙的两边,还有很多个互相平行的宇宙。这样就形成多元宇宙,也就是有很多块平行的“木板”。 在这些互相平行的宇宙中,也有和我们的宇宙相类似的宇宙,那里很有可能存在着和人类居住的地球相同的、甚至具有和我们相同历史的行星。由于宇宙太多了,当然也可能存在着跟我们宇宙完全不相同的未知相互作用力的宇宙。在这些不同相互作用力的宇宙里,事物的发展会有不同的结果,可能那里会有怪物,也有可能住着神仙。 ——奇葩啊!听起来就像科幻,你能想到的,他们肯定想到了,你想不到的,他们也能想得到,想象力比整饼的阿茂还丰富N倍。 在上章《宇宙数学模型》里笔者已经说过,宇宙的外面是未来,未来不存在任何东西,所以宇宙是唯一的。 还有一种学派认为,宇宙只是人类视觉和触觉的产物,更根本的是一个思维世界,或者是信息流,它不是一个物质世界,它只依赖于人类意志的客观存在。 ——按照他们的说法,没有人类前是没有宇宙的,那么人类从哪里来的?他们会说,只有上帝制造出人类以后,宇宙才能够出现。——也是醉了! 其实,物理是相通的。很多事情,只要想明白其中道理,就可以触类旁通。很多事情就在我们身边,大家却对它熟视无睹。例如,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性就是宇宙的动因。人们宁愿相信上帝,也不会相信这个,因为这个太浅了。人们宁愿往深处想。好比高考时,有道题是求负1与正1的差,很多人就搞错了,正所谓浅水浸死人。 其实,每人都有祖先。假设你的一个远古祖先,他繁衍的后裔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万个,分布在全球各个地方。请你将这一千万个人当成一千万个点,然后与祖先画出一千万条连线。由于一千万个后裔是同时存在的,你会发现每条连线的长度都是相等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球面。 同理,宇宙也是由一个胚胎分裂形成今天这样的大千世界。假设将亿万星球当成亿万个点,然后与宇宙原点(胚胎位置)画出亿万条连线。由于亿万个星球是同时存在的,你会发现每条连线的长度都是相等的——这样,宇宙万物就构成了一个球面。 科学已经证明宇宙在膨胀,宇宙只有是球面,才能够做到同步膨胀,就象吹气球一样;如果是平面,膨胀时就会凹凸不平,平面也就不存在了。 球面上每个质点都具有自己的方位,没有两个质点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千人一面,而且可以欣赏到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鲜花,听到不同音调的鸟叫声,世界就不会那么单调了。 笔者在上章《宇宙数学模型》里,给出宇宙形状的概念——宇宙是按照球面公式运动的。虽然宇宙球面不是标准的球形(如果是标准的球形就不会做膨胀运动了),但径向误差也只有一个最小粒子的直径那么一点点。即使误差这么小,却成为宇宙运动的根源:当宇宙球面要达到标准球面时,半径就要伸长,这样导致球面膨胀而产生间隙。最小粒子填补间隙时,由于间隙不是最小粒子的整数倍。因而又扩大了球面,使球面变歪,于是又要通过伸长半径来修复球面……如此反反复复,就使球面不断膨胀,这就是宇宙运动的根源。 |
10. 什么是宇宙结构能 侯工 什么是能?能是产生力的机制。 什么是力?力是传递能所发生的作用。 什么是宇宙结构能? 由宇宙结构产生的能,称为宇宙结构能,简称结构能。 在普通物理学里,有势能、动能、化学能、光能,电能,热能,机械能,原子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等,在化学还有化学能,如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和燃烧)产生的能,但从来没有说过什么结构能。然而,结构能是前面所有能的根源。 结构能是笔者破天荒第一提出来的,希望不要吓坏宝宝,如有感到不适者,请远离为宜,免喷。 在普通物理学中,人们常常谈论前面所列的各种能,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些能的来源。即使不知道,提出怀疑也是可以的啊!然而,就是没有人怀疑,是没有胆量,还是没有意识? 我看是因为爱护大脑,不想伤害脑细胞。 笔者不信这个邪,就敢于怀疑,并且提出挑战,不服者可以驳斥。 笔者认为,万物皆有根源,任何事物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水有源,树有根,有果必有因。所以自然界中所有能,一定有个总根源。 那么,什么是所有能的总根源呢? 要摸到总根源,必须有全局观念,不能像瞎子摸象那样,只看到局部。 现在的学科越分越细,摸象也不是摸象腿了,而是摸象腿上的一根毛,甚至只研究毛上的一组基因。如果科学按照这样模式发展下去,离大象的形状和结构将会越来越远,也就是越来越瞎。 在宇宙学上也是这样,人们不去研究宇宙的整体,却花费巨大精力、物力和财力去研究什么子虚乌有的量子纠缠、相对时空、引力坍塌、黑洞、虫洞、时间隧道、超高维空间……甚至要建什么超强对撞机,发射卫星寻找暗物质,建立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确实是钱多任性。 本来,根据现有的科学成果,只要联合起来思考,就可以知道宇宙的结构和形状。 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人索尔·佩尔马特和亚当·里斯以及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布莱恩·施密特,他们通过研究几十颗处于爆炸状态的恒星、即“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扩张膨胀过程中。 他们发现,越远的天体红移就越严重,于是得出加速膨胀的结论,这是不对的。其实,他们不知道宇宙是个膨胀的球面。随着球面的膨胀,球面上两点之间就会互相匀速地远离,远离的速度与两点间的圆心角成正比,根据圆周公式: L=2лr (1) 上式L是圆周长,r是半径。 因为r=ct (2) 上式c是光速,t是时间, 所以L=2лct (3) 两边对t求导,得: L’=2лc (4) (4)就是两点间互相远离的速度。2л是一个圆的弧度。半圆的弧度是л,所以处于半圆两个端点互相远离的最大“速度”=лc。小于半圆的两点与其圆心角成正比,因为越远的天体圆心角越大,因此他们观测到越远的天体互相远离的“速度”越大。1弧度处的天体远离的“速度”等于c,大于1弧度的“速度”就大于c,但不可以说其运动速度超光速,因为这是由半径延伸形成的“速度”,圆心角并没有增大,角动量为0,也就是说在球面上没有相对运动,所以不能说速度超光速。 如果宇宙是平面的,是不可能膨胀的,因为平面膨胀就会起包,平面就不存在了。宇宙也不是实心的,因为实心的在膨胀时内部就会产生空心,实心就不存在。只要想到吹气球时的情景,就会联想到宇宙的膨胀也应该是球面形式的。只有球面才能均匀地膨胀。你不要被银河系的巨大尺度迷惑了,对宇宙来说,银河系只是一粒尘埃而已。所有天体,无论大小,都是沾在宇宙球面上的尘埃。 笔者在上章《为什么宇宙是个球面》里已经论证过宇宙是个球面,关键问题是:宇宙球面为什么具有结构能? 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宇宙万物为什么能够做到有序运行?如果万物是自主运动的,(1)速度有快有慢,步调不一致,就不可能做到有序运行,(2)方向不同,各有各的方向,就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那么天体就会互相碰撞,(3)电子不会按半奇数规律自旋,电和磁也就不存在,(4)我们速度与光速不统一,那么就看不到光,(5)最小粒子不同速,就不能形成电子,那么根本就不能产生电磁波,也就没有光…… 总之,如果万物是自主运动的,宇宙不可能存在,所以,万物是不可能自主运动的。 那么,万物是怎么运动的? ——万物只能被牵引着运动,就像湿底牵引花尾渡一样。 是什么牵引万物运动? ——宇宙球面牵引万物运动,能够做到步调一致,有序运行。 宇宙球面牵引力来自什么?来自宇宙结构能。 宇宙结构能来自什么? ——来自宇宙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不确定产生不稳定,不稳定产生运动。(1)最小粒子是空心的,是最小的球面,因而具有最小的结构能,因而最小粒子有运动能力,其运动速度等于光速;(2)宇宙球面也是空心的,也有结构能,所以能够沿着径向运动,而且能够携带宇宙万物同步运动。 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来自哪里? ——来自二维封闭曲线圆周与一维直径的比值л,л称为不确定因子。 再问下去,沙锅已经打破了,到此为止,诸君可以自由想象。 |
12. 宇宙动因 侯工 宇宙的动因是什么?一直以来人们苦苦追寻,都没有找到答案,最后归结于上帝,以免于尴尬。 其实,宇宙球面膨胀的原因是因为球面与直径的不确定性,л是不确定性因子。 设想宇宙初始时是一个最小的球面,要在这个最小的球面上排满最小粒子。根据球面公式: S=4лr^2 设最小粒子在球面上占有面积为1,由于上式含有л,所以S不是整数,其小数部分不能容纳1个最小粒子,就形成间隙。间隙是没有任何东西的绝对空间,是静止的,速度为0,致使整个宇宙球面停顿,因此球面必须补充间隙,使宇宙能够继续运动,于是一个最小粒子就会钻进那个间隙。由于最小粒子稍大于间隙,因此扩大了球面,于是形成最初的球面膨胀。 第一次膨胀导致球面变形。球面变形就不是球面了,因而打破了宇宙平衡,导致宇宙不可能存在的严重后果,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通过伸长半径来矫正它。矫正后又产生新的间隙,最小粒子又会钻进去,于是产生第二轮膨胀,形成再下一轮的补充、膨胀…… 宇宙球面与直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能称为结构能,因为宇宙球面与直径属于宇宙结构。 由上可知,宇宙球面结构能来自球面与直径的不确定关系。由于宇宙球面是整个宇宙的发动机,所以这个结构能足以牵引整个宇宙的物体沿着径向运动。 根据以上分析,л是球面膨胀的始因,缘于л是二维的封闭曲线圆周与一维直径的比值。由于圆周与直径维度不同,所以其比值是不确定的。宇宙球面与直径不确定性的实质是圆周与直径的不确定关系,以л为标志,简言之,л就是宇宙的动因。 别小看这个л,如果没有л,球面与半径是确定的,宇宙也就没有膨胀了,一切都停止了,世界就完了。所以我们要感谢л。 可见л是自然存在,只是人们发现了它而已。它表示一种规律,一种关系,而不是一般的数。一般的数是人为的,用来表示量的大小,如1个苹果,2个苹果……但是不存在л个苹果。 为了将л与其它数区别,我们称л为超越数,意思是说,л不是一般代数式中的解,它表示运动的特征、关系或规律之类,所以属于意识范畴。 |
当你明白了这个世界存在也不存在的矛盾,你就懂这世界是怎么回事了,追求一种极端或不极端都是错误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一个相对性。 |
13. 宇宙结构的周期性 侯工 由于宇宙结构的周期性,决定了宇宙运动的周期性。 宇宙结构的一个周期分为两个部分: (一)膨胀部分 宇宙球面以光速沿着径向作匀速膨胀运动。根据公式 S=4лr^2 (1) 在(1)中,S为球面积,r为半径。 因为R=ct 所以S=4л(ct)^2 (2) 在(2)中,c为光速,t为时间。 S’=8лtc^2 (3) (3)表示球面的膨胀速度。 S”=8лc^2 (4) (4)表示球面的膨胀加速度。 在面积上,球面是加速膨胀的,所以物质是加速分解的,不然的话,就不能及时补充球面的增幅。由此说明,宇宙的演变是加速进行的。所以,虽然宇宙才138亿岁,相对宇宙寿命1056亿岁,好像还是少年期,但实际上已经进入青年期。再过50亿年,宇宙进入中年期。100亿年后,太阳可能发生超新星爆炸。中年期后200亿年即250亿年后,宇宙开始进入漫长的老年期。 宇宙在诞生初期是一个大火球,内部温度高达几百亿度,压力可达亿亿个大气压,所以所有核聚变都可以进行。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是在那时生成的。大概在30亿岁的时候,大火球分裂成7.8619*10^11个星系。从那时以后,核聚变反应就停止了,因为温度达不到核聚变反应的温度——1亿度以上,重核元素更需要数亿度以上。 现在太阳内部也含有所有元素。为什么目前人类观测到太阳内的成分是:氢:73.46%、氦:24.85%、氧:0.77%、碳:0.29%、铁:0.16%、氖:0.12%、氮:0.09%、硅:0.07%、镁:0.05%、硫:0.04%?其实,其它元素都在太阳里,只是因为含量少,观测不到而已。 现在,有人错误地以为太阳还在进行着核聚变反应,并且以为太阳的光和热来自核聚变反应。实际上,太阳中心的温度只有1500万度,这么低的温度根本不可能产生核聚变反应。再说,如果真的有核聚变反应,由于核聚变反应是快速反应(氢弹爆炸百万分之一秒),因而太阳里的氢早就消耗完了。可是,太阳存在几十亿年了,太阳内的氢仍然保持73%以上。 为什么太阳现在还在不断地发光发热呢? 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宇宙球面的牵引力。太阳本身没有能量,也不会运动,在球面牵引下,才会运动。由于太阳质量大,相对于宇宙球面的速度较小,所以球面给它相应较大的速度补偿。太阳的宇宙牵力加速度是地球的270倍,也就是速度补偿是地球的270倍。速度补偿主要作用在太阳内部的微观粒子上,使它们运动速度加快,与表面速度达到平衡,从而产生高温——越往中心,补偿越多,速度越大,因而温度越高。 太阳表面温度是6000度,如果没有速度补偿,太阳中心的温度大概也是这么高。 为什么地球冷却了45亿年,地心还是高温的岩浆? 同理,对地球而言,速度补偿主要作用在地心上,使地心温度升高而成为岩浆。不然的话,地心温度与地表是一样的。 然而,宇宙在圆周上,却是匀速膨胀的,因为: 根据圆周公式: L=2лr=2лtc (5) L’=2лc (6) (6)式表示球面上两点的膨胀“速度”等于其圆心角与光速之积。当球面上两点的圆心角为1弧度时,两点互相远离的“速度”等于光速。当球面上两点的圆心角大于1弧度时,两点互相远离的“速度”大于光速。一个圆等于2л弧度。两点相距最远是半圆。在圆心角为л弧度即半圆处,两点互相远离的“速度”等于лc,也就是光速的3.14倍。 在实际观测中,科学家观测到越远的天体远离的“速度”越快,相距138亿光年的天体远离的“速度”接近光速,于是推算出更远的天体远离的“速度”超过光速。但是由于两点间的圆心角不变,角动量等于0,两点之间没有运动,所谓互相远离的速度,其实是圆心角的“张量”而不是运动速度,所以运动速度不会超光速。 宇宙球面真正的运动是在径向以光速所作的运动,两点间在球面上的位移是由径向运动引起的,是径向运动的副作用而已,将其作为运动你就错了。 (二)收缩部分 根据计算,宇宙寿命1056亿年。也就是说,宇宙只能在径向膨胀1056亿年——此刻,宇宙所有物质全部分解完毕,宇宙不能继续膨胀,只可往回收缩(7.《宇宙的结构》),从此,宇宙进入怀孕(收缩)期。 整个怀孕(收缩)期,怀孕(收缩)的物料全部是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这时的运动方向与膨胀运动相反,称为收缩运动,但不是膨胀的逆运动,因为收缩运动不能形成膨胀运动时的各种天体、各种元素的反形式,也不会有电子、质子、原子、分子等反微观粒子。 在整个怀孕(收缩)期,宇宙球面只是静静地一行一停了收缩,不断地收缩,但是没有亮光,也没有声响。 有一点与膨胀运动是相同的,即也是一行一停的,因为宇宙球面要停下来缩短半径以修复球面。 我们知道,膨胀运动一开始就产生了球面空隙,球面停下来是为了往空隙里补充最小粒子,补好空隙又导致球面变形从而半径要伸长。 而收缩运动有所不同。收缩运动一开始产生的是球面变形,球面停下来是为了缩短半径来修正球面。缩短半径必须向内挤出整个的最小粒子,因而使球面产生了空隙。球面为了掩盖空隙从而导致球面产生新的变形,这时又要缩短半径来修正球面……这样一行一停地就使球面收缩持续下去。 因为相同的距离相同的速度(光速),所以宇宙怀孕(收缩)期也是1056亿年。怀孕开始时由球面怀抱着薄薄的一层最小粒子,以光速沿着径向往宇宙原点运动。宇宙球面一份一份地收缩,导致球面内的最小粒子一层一层地积聚而变厚,直到1056 亿年后,形成新的胚胎。 当最小粒子填满最后一点处于胚胎中心小于一个最小粒子的空隙时,使胚胎产生了膨胀,于是新的宇宙诞生了,一个巨大的火球出现了,宇宙从此进入新一轮循环。 如果以公式表示宇宙的收缩运动,以下式表示: S=-4л(ct)^2 负号表示球面收缩运动方向与膨胀相反。 宇宙球面的膨胀和收缩。都归因于圆周率л。由于л使球面产生了不是整个最小粒子的空隙,导致宇宙球面形成两个相反方向的运动,从而使宇宙运动得到循环,因而周而复始,以至于无穷,这就是宇宙结构的周期性。宇宙一个周期的时间是1056亿年×2=2112亿年。 |
14. 宇宙统一场 侯工 什么是场? 一般认为场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说它是物质的,是因为它确实与我们所知的现象存在着能量的交换;说它是存在的,是因为所有的实验观测都无法从我们的探测中把它排除;场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实际物质意义的物理概念。 ——这样听起来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究竟场与能是什么关系?而场又是如何统一的?都没有明确解释。 下面请听笔者详细分析: 场是产生、交换能的机制。这种机制: (1)可以是具体的物体。如地球是可以产生磁能的磁场。又如,经过毛皮摩擦的塑料棒可以产生电荷能,它对小物体的作用(吸附)就是电荷力,我们称这个塑料棒为电场。 (2)可以是一种结构形式。如宇宙的球面结构形式具有结构能,对物质(体)的作用就是结构力。我们称宇宙球面为结构场,它是宇宙7种力(牵引力,重力,电磁力,膨胀力,万有引力,弱力,强力)的根源,所以又称为宇宙统一场——统一7种场: 1 磁场,是磁性物质产生对磁性(可磁化)物质具有吸引(排斥)力的机制。例如磁力起重机可以吊起钢板。又如电机中旋转的磁场可以使其转子运动。 2 电场,是带电荷物质(体)对其周围物质(体)具有产生异性电荷的机制。例如带静电的衣服碰到其它物体时会放电从而产生电火花。又如带电荷的云层碰到树木会产生闪电。 电场和磁场合称为电磁场。 3 重力场,是星球对其身上每部分产生重力的机制。 4 膨胀力场,是产生使天体互相远离的力的机制。 5 万有引力场,是使物体之间具有互相吸引力的机制。 6 强力场,是对质子、中子之间以及微观粒子(如电子、中微子)自身产生凝聚力的机制。 7 弱力场,是对质子、中子之间以及微观粒子(如电子、中微子)自身产生产生分解力的机制。 将以上7种场统一到一个场,叫做统一场,它就是产生宇宙结构能机制的宇宙球面,它本质上是宇宙球面与直(半)径的不确定性关系。 宇宙统一场定义:宇宙统一场是产生宇宙结构能的机制,它是宇宙所有能和力的根源。 在任何时候,即使宇宙球面半径为0时,宇宙统一场都能够产生驱动整个宇宙的结构能。 能是运动的能力。 力是传递能发生的作用。 结构能是如何驱使宇宙万物运动的? 首先,是结构能对万物的挟持作用——统一场宇宙球面通过最小粒子将结构能传递给物体,形成挟持力将物体团团围住,使物体与球面同步运动。这种挟持作用称为①牵引(挟持)力,它是通过物体旋转运动来实现同步的:在微观上,它使粒子产生半奇数(1/2)自旋来实现速度平衡,例如,使电子像陀螺那样一边摇摆转动一边自身旋转,摇摆公转2周刚好自转1周称为半奇数(1/2)自旋,电子(包括以同一方式自旋的粒子)以这种方式实现体内各粒子速度相同。在宏观上,星球通过提高自身体内微粒速度、以小星球围绕大星球、大星球围绕星系中心、星系之间互绕……等旋转方式来实现自身和天体之间的速度平衡,使所有物体、物质与宇宙球面同步前进。 其次,挟持力在物体上的反作用力在宏观上称为(星球)②重力。重力不是万有引力,是球面的牵引力。 第三,挟持力在电子上形成两个分力:③电磁正力、④电磁负力),这两种力使电子形成1/2自旋从而产生电和磁。电磁正力维持原子外围电子以及电子本身的稳定,电磁负力使原子外围电子逃离原子同时使电子自身分解。 第四,挟持力在原子核上形成两个分力:一个称为⑤弱力,负责原子核的分解,另一个称为⑥强力,负责维持原子核的结构完整。 由于球面的径向运动而使球面产生膨胀。这种使球面膨胀的力称为⑦膨胀力,这种力使星系之间以及星系内的星球之间互相远离,从而形成红移,同时使物体膨胀,从而形成星球的火山。膨胀力的反作用力就是⑧万有引力。万有引力主要维持星球、星系的结构稳定。 由上可知,宇宙有8种自然力,都是成对出现的:①、②和⑦、⑧是正反作用力,③、④和⑤、⑥是两对分力。以前人们以为只有4种自然力,显然是不全面的。 至于宇宙收缩期,由于这个时期宇宙没有质量只有能量,所以是宇宙统一场的收缩运动,没有力,只有能量的汇聚。 从能的性质来分,结构能是驱动能,称为正能,物体接受结构能后获得的能量称为负能。负能的绝对值E E=1/2mc^2 其中m是物体质量,c是物体本速,等于光速。 正能自始至终赋予物体负能。例如结构能时刻赋予太阳能量,使它不停运动并且维持发光发热。 物体通过分解将负能转化成为正能,从而实现能量守恒。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负能称为能量。 从上个世纪开始直到现在,100多年来,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杨振宁等都在苦苦寻觅统一场,结果全部无功而返。目前基本上已经无人问津了,大家都不想无谓地杀伤脑细胞。 笔者经过多年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统一场,希望能对现代科学有一点贡献。 现在,我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宇宙统一场就是宇宙球面。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