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这世界上有没有“客观”? -> 正文阅读 |
[哲学]这世界上有没有“客观”?[第2页] |
作者:夏花飞满天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所以,客观唯心主义就催生了辩证唯物主义,这是马哲家人经常讲的话。 啥叫辩证唯物主义? 一句话:如果不把这个外部世界的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搞好,客观唯心主义者的一味妥协,只会催生宿命论和弱肉强食。倒不如在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来挑战自身人性的诸多缺陷,进而来完善自我。 |
那么你该不该把你2楼的话重新考虑下对不对? |
齐主客,无主客,无所谓主客 |
宏观上的客观,就是自然存在的东西,就是脱离的人类,依旧存在的东西。 |
大部分东西我也没弄懂,直接转载吧。 |
转载: 01 镜像阶段 (the Mirror Stage) 「镜像阶段」主要是指孩童透过镜像产生自我认同的时期,约莫发生于婴儿十八个月大,至幼童六岁以前 (Glowinski et al. 114)。在前镜像时期,自我认识支离破碎,并「不完整」;这里的「完整」指的是身体上的完整,就像还没有照过镜子一样,没办法将自己的四肢、身体等部位串联在一起。孩童此时尚不知自我是由哪些拼图所构成。举例来说,当他看到自己的手,这「一只手」与其他外在事物(例妈妈的肌肤、地毯、衣服等)在感知中并无二致,同属一「无断裂、无止境的存有」(uninterrupted, limitless being) (Mansfield 41)。 进入镜像阶段以后,孩童会经历一段成长过程,就时间点来说可简单分为三阶段(杜声锋 130)。第一个阶段可比喻为初次见到镜中的自己,此时因为主体无法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做出区隔,因此会藉由他人的存在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例如镜子里头里自己的影像(杜声锋130)。而此时镜中的自己又跟身旁的事物(如抱着自己的妈妈)被感知为一个「完形」(gestalt) 或不可分割的整体。拉康举例说,我们看到这段时期的儿童,看别人摔倒,自己反而哭了起来(écrits 113)。这种表现就是无法 区别何者为他人,何者为自己。 后来,孩童终于知道,镜中的物体只不过是影像(image),而不是实体,此乃第二阶段。而第三阶段则是孩童确定该影像就是自己的影像,此时,孩童知道了自己的模样,也确定自己的四肢、身体、其他各部位是相连的;另外,也知道自己是与这世界是分离的,不像在第一阶段那样把自己和身旁的人事物搞混 (杜声锋 131)。于是身体「支离破碎」(fragmentation)的概念不再盘据心中,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影像」(an image of wholeness)(Mansfield 42)。 之所以要强调「影像」这个字眼,是因为人是透过镜子的影像,才把自己的身体放在一起(Mansfield 43),所以这种「完整」的概念是来自于「影像」,也就是下面所要解释的「想象」。 02 想象 (the Imaginary) 「想象」是镜像阶段的产物,但「想象」这个词汇在此是名词,并非动词,指的是类似孩童藉由影像而在脑中拼凑出一个完整个体的经验(Mansfield 42)。孩童在看到镜中影像的时候,其实已经在脑中孕育出一个对自己的憧憬,换句话说,在经历镜像阶段的时候,孩童在镜中看到的,是一个完美且完整的影像;在此强调「完美」,是因为此影像可说是人对自己的美好想象,把自己与镜中影像划上等号(Glowinski et al. 115)。 而「想象」虽然是在脑中孕育出对于自己的「完整」概念,却也是一种「误认」(misrecognition) (Sarup 102)。这种误认是「想象」的一体两面,除了让人感到「完整」,也让人产生「分裂」。在镜像阶段时,孩童发现自己与镜中影像同步,当四肢摆动,镜中影像也跟着摆动,因此产生了一个认知:认为镜中的影像与自己是相同的。这个认知其实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是靠镜中影像才知道自己的样子,所以就拉康的观点来说,镜中的影像不是自己,而单纯只是镜中的影像,是「他者」(other) (Glowinski et al. 88)。 正因孩童把镜中影像和自己划上等号是中间透过一个他者来进行,所以脑中完整的自己,乃是依赖他者形构而成,与他者密不可分。中间的他者既是助力,也是阻碍,因为我们只能透过影像才能了解实体,但影像终究并不等于实体,只能呈现片面而非全面的认识,仅限于视觉而非全部感官经验等,也因此主体的自我认同始终是一种「误认」,在既是且非、既非且是的吊诡之间摆荡;主体形成之际即注定了主体的恒久分裂。 |
象征 (the Symbolic 拉康把形塑主体自我形像的他者称为「象征系统」(the symbolic order)。「象征系统」是一种意义的架构,人的外在世界,举凡生活中可触及的所有东西、谈到的所有话题,都包含在象征系统当中。但拉康对于象征系统前后期有不同看法,越是晚年,解释越是深入。他认为此系统涵括社会规范、法律、血缘关系等等,可称之为生活中的「架构」。同时这也是一种「方法」,人藉由象征系统知道自己如何自我实现,也就是藉由象征系统所提供的方法来做事 (Glowinski et al. 198)。例如,当某人说「八卦」二字,旁人听到,会知道此人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何,这是因为语言在此变成一个在背后支撑此人说话的架构,让这二字有意义,此为象征系统运做的其中一个例子。 上述例子也可用以解释象征系统与表意作用(signification)的关系。拉康延续索绪尔(Ferdinand de Sassure)「符征 (signifier)」和「符旨 (signified)」概念,用以解释无所不在的象征系统。简单来说,索绪尔认为当人使用一个词语时,这个词语就是一个符征,指向符旨,形成解释或象征的关系,即内涵意义(denotation)或外延意义(connotation)。就前段所述的例子来看,当有人说「八卦」二字时,该词指向某个意义,该意义就是符旨,可能指「干、坤、震、坎、艮、巽、离、兑等八个卦象」抑或「谣言、诽闻等小道消息」,依当时情况和前后文而定。 拉康又进一步拓展了索绪尔「表意链」(signifying chain)的概念,意思是每个符旨也身兼符征,看似意义的终点,实际上本身亦是另一个符征,指向另一符旨,依此类推,表意作用可以无穷开展(Glowinski et al. 200)。例如「八卦」若以八个卦象为符旨,其中任一卦象又可作为符征指向另一符旨,例「干」卦代表「天」,而「天」又可往下延申其含意,如「上」、「君」、「父」等。而「八卦」若以「小道消息」为符旨,则又可指涉「隐私」、「流言蜚语」、「搬弄是非」和「无聊」等。把这些符征和符旨串连起来,形成「表意链」,就是方才提到拉康所说的人类社会架构。当然,这种意义连续并非只限于语言的使用,而是包括行为举止、文化现象等等,都在此范围内。 |
|
真实 (the Real) 「真实」是用以解释在想象和象征系统之外、完全无法触及的存在(Glowinski et al. 155);换句话说,真实界所涵盖的内容无法透过人的方法来理解。人在理解的过程中,必须将「真实」中的东西以象征系统过滤,套用既定的语法和文化传统,才能产生意义(Mansfield 44)。例如桌上有个花瓶,但「花瓶」这个概念本身,包括形状、功用和价值等,都是象征系统的一环。先创造了「花瓶」这个概念,看到了花瓶,才会知道有花瓶。反之,若要说花瓶存在于真实当中,则不成立,因为当人说出「花瓶」两字时,就已经在使用象征系统当中的符号,而真实界当中是不存在这些符号的。由以上例子得知,真实本身无法探知,且本身具有「不可能性」(impossibility),意即本身不可能以让人理解的方式出现。 |
你承认不只有你一个主体就有客观了 |
6到18 个月的幼儿(尚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碎裂身 体)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统一影像,即产生 一种完形的格式塔图景。这个完形的本质即 是想象性的认同关系。这不是黑格尔所说的 另一个自我意识,而是“我”的另一个影像。 “它的对方”一开始就变成了它的影像-幻 象。随即,他将这一图景误认为是自己,这 恰恰是弗洛伊德所讲的那个自恋阶段中自居 (认同)关系的幻象化。拉康的语境中,这 是一种本体论上的误指关系。拉康清醒地意 识到实体性主体的虚无,这既包括弗洛伊德 的生物性的本我(原欲),也包括自足的意 识主体——心理自我。他肯定马克思-海德 格尔对人之存在的关系本体基础,但又将这 种关系本体论颠倒在证伪逻辑之中。拉康的伪自我理论很深地承袭了黑 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的内里构架,同时却祛除 了“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所实现的自我意识 的辩证法”。他自己说,那个过去一直被认 为是完善了完成了的主体理论,是整个历史 进步的“最根本的假设”:“事实上他是被叫 做这个进步的基质;他名为Selbst bewusstsein,即自我意识,全意识的存 在”。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学的本质,正在于“只有当主体偏离了自我意识时这个验证的过程才真正触及主体”。他认为弗洛伊德的革命还不够彻底,拉康是要连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走向现实的心理自我也一并否定掉。他声称,自己最有兴趣的正是那 个“自以为是主人的奴隶”——自以为是个人自我主体的非主体。拉康要颠覆自笛卡尔以来一切思想文化传统。这包括自己的老师 ——弗洛伊德。 聪明的拉康区分出一个非语言的小他者,即做了本是“空无”的自我的主人。在此,他与列维纳斯不同,后者的他者理论中有他人, 也有作为面貌和语言的他者,可是列维纳斯并没有区分大写他者和小写他者。这种小他者开始是镜像中那个无语的“我”的影像,以后是母亲父亲和其他亲人的面容(列维纳斯的“表情”),还有一同玩耍的小伙伴的行为 和游戏。伪自我正是在这种种非语言性的另一个(anther)对象性关系中被现实地建构 和肯定的。这里的非语言即是小写性。并且已经暗合将来他的那个没有被象征化的残渣 的对象a。小写他者总是与感性的他人面容 为伍的。可是,我们切不可将拉康的他者简 单地比做他人。小他者固然以形象为介体, 但它并不是另一个或者其他的人,在拉康那 里,他者是存在之缺失在此,小他者是那 个“它”的缺失,以后,大写他者 (象征性语 言)将是物与人的不在场和死亡。 拉康将这样一个以对他人的感性形象反映关 系为生存本体基础的“上手世界”称之为想象 域。这不是一个婴幼儿心理自我的发生学建 构过程的肯定性描述,绝不能把“自我看作 居于感知-知觉体系的中心,也不看作是 由‘现实原则’组织成的”。 正是在超现实主义 的相同意向中,拉康否定把自我视为在现实 生活中不断建构发生出来的感知实体,即他 与达利达成共识的“构造主义”中的自我,反 之,拉康恰恰是非建构论地、批判性地揭露 一种真相(truth):真实自我建构的不可能和现实自我的被证伪。 |
有客到就有客观,但首先要请他留步 |
这所谓的“客观”还不是来源于人的意识吗,或因人数或因地位。只要那个人的权力足够大,鹿甚至都能变为马 |
刚看前面对“理念世界”的描述,还以为是自己发的帖呢~~以前也做过同样的思考,得出的结论基本和楼主一致?我想我们是活在无数“虚幻自我”构建的“表象世界”里吧。“我”本是相对之存在,“我”本是分离之幻象,在绝对圆融之境界本无我~~ |
没有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