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心理学 -> 越饥饿越执着 -> 正文阅读 |
[心理学]越饥饿越执着[第3页] |
作者:贪蛋小妖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2021年5月27日日记,《越饥饿越执着》 目录 1.事情 2.事后 3.原因 4.不同点 5.结果 |
——————1.事情—————— 某次俺玩网络游戏,想着最多赢3局或者干5局,够了数额就不玩了。 那次好像赢了2局左右后连输3局什么的,然后心里想“虽然够5局了,但是还差1局够赢3局,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干完剩下的1局就去做晚饭。” 在匹配的等待时间里,俺想起包里放了些饼干。 就一边吃饼干,一边匹配游戏。 吃完饼干后,游戏还没匹配好,于是俺改变了主意:“退出游戏,去做饭。” 于是俺退出了游戏。 |
——————2.事后—————— 事后,我在想,当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够了5局额数还继续游戏?——这是问题1。 当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改变了主意,让我放弃超额的第6局而去做饭?——这是问题2。 |
——————3.原因—————— 我们把整件事的前后因果关系理顺后,大概得出这样的逻辑顺序。 1.做XXXXX几个小时后,已经接近饭餐时间了。 2.随着时间推移,体能消耗,身体开始饥饿。 3.虽然身体开始饥饿,但是XXXXX还没有完成。 4.因为连续做几个小时,会产生一定的行为惯性推力,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最容易产生的想法是“再做一会,再做一会马上好啦,做完再吃饭。”因为有惯性嘛! 5.如果碰巧,我们手上做了一半的XXXXX是季度工作报告、市场调查、几个广告方案对比、小说剧稿、游戏设计草稿、你是藤本树的助手在帮他修改漫画细节……等等之类的脑力劳动。惯性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6.奇怪的转折。这时候,奇怪的转折就发生了。因为我们饥饿,所以我们想早点做完XXXXX;因为我们继续做XXXXX,所以我们处于挨饿工作的状态;挨饿工作效率变低,出错率变高,我们做得会变慢;我们做得变慢,我们继续挨饿,加深饥饿状态;加深饥饿状态,让我们更急着做完XXXXX再去吃饭;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7.为什么这样呢?本来饥饿,我们体内产生吃东西的物质欲望。 8.但是我们还在做XXXXX,我们的XXXXX还没有完成。 9.我们希望做完XXXXX再吃饭。这个时候我们不仅推迟了吃饭,就连吃饭的“物质欲望”也不知不觉中转移到“做完XXXXX”身上,加强了这种“精神欲望”。 10.于是形成了“越饥饿越执着,越执着越饥饿”的恶性循环。 11.说回来我们当时的情景。因为我们吃了放在包里的饼干,补充了体力,减少了饥饿,打破了“越饥饿越执着,越执着越饥饿”的恶性循环。 12.因为当时打破了恶性循环,所以让我们改变了主意。 |
——————4.不同点—————— 为什么脑力劳动惯性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呢? 难道体力劳动惯性的效果会弱一些吗? 聪明的你猜对了,的确如此。 我们在上面说到“挨饿工作效率变低,出错率变高,我们做得会变慢”对吗? 体力劳动出错的话,会造成疼痛感,甚至工伤——脑力劳动出错不会产生疼痛感。 人和动物受到疼痛感伤害之后,会潜意识地、不知觉地寻找食物安慰自己、寻找药物治疗自己。 如果寻找食物安慰自己,吃饱后就会打破“越饥饿越执着”的恶性循环陷阱。 如果寻找药物治疗自己,我们不知不觉去做疗伤这件事,我们不知不觉中被转移了注意力,也打破了“越饥饿越执着”的恶性循环陷阱。 因为体力劳动出错的话会痛,所以会让我们寻找药物和食物来治疗与安慰自己,而这会间接打破恶性循环陷阱——得出结论,如果我们当时做的XXXXX属于体力劳动,对恶性循环有一定克制作用,那么“越饥饿越执着”的恶性循环陷阱对我们效果减半。 |
——————5.结果—————— 发现了两套相反的方法。 方法1:如果你希望更好地专注做某一件事。就把房间里于这件事无关的事物拿到另一个房间。减少房间里不关联的事物,以让你更加专注于所做的事,最好也把房间的时钟也拆到另一个房间去。为什么赌(和谐)场里没有时钟呢?就是这个原因了,因为赌(和谐)场工作人员把时钟搬走了,让你无法立马知道时间,引诱你继续沉迷赌(和谐)博游戏。 方法2:如果你希望把事情做得调理分明、不耽误时间、不拖延队友、不想让朋友等你。就在你要做事的房间里增加一些有趣的事物。例如,把时钟搬进来、放些好吃的零食、放本菜谱在旁边。 把时钟搬进来房间,可以提醒自己放沉迷——这个是我们参考赌(和谐)场不放时钟的方法反过来做的相反方法。 放些好吃的零食在显眼的位置,可以避免我们陷入“越饥饿越执着”的恶性循环陷阱。 放本菜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醒我们自己“时间够了就去做饭,先暂停手上的事啦。” |
@果酱菌橘子菌?? @盛难却- @晓光之恤℃ 橘子菌、盛难却、晓光之恤,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做XXXXX的事做到一半,见快到饭餐时间了,急着想把事做好再吃饭。越挨饿工作,越希望把工作的各项细节做好,越是怕做错某些细节,中途做的检查越来越多,做得越是慢。 越是慢,又越是急着完成,越是想做,急着做完吃饭。 上次翻查小说学习同行的时候,早上10点30左右想看下同行是怎样写的,最多看1个小时左右,看到上午11就去做饭了。 结果到上午11点开始饥饿以后,心里却执着想了解 “某断剧情为啥是这样写的呢?” “我得翻查前面的章节,看下作者怎样写剧情铺垫,怎样写伏笔的。” 为了更详细了解某一章剧情的原因和来龙去脉,我们前前后后翻查了好几个章节。 原本打算上午11点多做饭的,却因为“越饥饿越执着”而被迫挨饿翻查地找了、做了3个小时——挨饿到下午14点左右才做饭。 越饥饿越执着,越执着越饥饿的恶性循环陷阱——我们中招了。 |
写的理论挺不错,但是就我的逻辑体系而言,这涉及到阀值和根本目的 |
比如说,你打游戏打5局,内心并不是期望打5局,而是将这5局与自身预期获得的快乐关联了起来 当你对这5局结局不满意的时候,就会导致一些现象 这和你在这5局当中,以及之前局数当中获得的快乐印象有关 如果你本身就不喜欢一个游戏,你自己就算定了5局的目标,也不会去做它,因为内心不认可 |
那么为什么产生额外的局数没有延续下去?这就涉及到利益平衡的问题 游戏获得的快乐也有边际效应,你赢的局数越多,获得的快乐越少 而饥饿导致的身体焦虑却是随着时间而增加的,这就使人在一定程度后放弃自己现在做的事情 |
我之前没有关注过这个现象,因为建立现在的逻辑体系后,对身体的掌控力度上升 上瘾现象可以随时终止,如果无法停止,就会研究其中的原因进行定义。 随着定义和理解,原本上瘾的现象也可以掌控 |
补充说明:翻查文件、翻箱找柜寻找事物、在大街上找人和寻找失物这类也属于脑力劳动。因为这里面不存在出错造成疼痛感和工伤的可能;而内心想早些找回事物和人的心思会让焦虑随着时间增长,找得越久,越是焦虑,越是执着,越是沉迷,惯性也越大——所以我们找东西的时候经常找过头而把一天的计划都打乱了。 |
这里举个显著的例子 一个不喜欢做题的小学生在做着题 这时候如果以排外性定义,那么这个小学生的脑力活动具有排外性 但是,如果这时候给出另外的选择,允许他不做作业,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这时候小学生可能会选择不做作业,去做其他的事情 那么这种排外性就被破坏了,就不具有宏观思考下的决定意义 而能让小学生留着写作业,或者去玩耍的原因 实际上是小学生进行了他自身利益的衡量 |
为什么举例13楼? 是因为我想要表明 人是根据利益去衡量他的所作所为 这个利益包含物质和情感因素 还有你说的上瘾现象 并不是排外性导致 而是利益选择导致 打游戏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收获快乐 上瘾现象则说明从中收获的快乐尚未满足 或者环境变化导致快乐需求增加 比如说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会有吃东西的习惯,这就是环境导致的需求增加 |
然而这些涉及到更多的心理学效应 比如说我打游戏全赢,可能会无聊,早早放弃游戏 但是当我打游戏全输呢?从中获得不了什么快乐,也会早早放弃游戏,说服自己不适合这款游戏 但是当打游戏互有输赢后,就会产生赌徒效应 还有更多的心理学效应在其中糅合,我不知道它们的学名,而且没有具体探究过很多,所以只能说出存在这种影响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心理学 最新文章 |
我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 |
心理测试 |
我好像有点奇怪的问题 |
有人听我倾诉吗 |
心理学是迷信吗? |
无能的自己 |
吐槽生活滴内心小段子、幸福的店不幸福的店 |
大家有什么心理上的烦恼,都可以在此贴与我 |
求助!做高铁买的站票,有时候有空位宁愿站 |
我在高一下学期遇到了一个很敏感的同桌,他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