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历史 -> 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 -> 正文阅读

[历史]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第21页]

作者:salorking
首页 上一页[20] 本页[21] 下一页[22]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是作秀
  搞个三五天的生活体验,谁都能坚持,跟这些作秀相比,这世道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坚持,哪怕仅仅从早起开始。
  杨坚的节俭是发自内心的,完全没有任何作秀的成分。
  可手下官员不这么看。
  有一次,内务府往宫里送干姜,正好碰见杨坚。杨坚看他们装干姜用的是布袋子,有点不高兴。杨坚穿衣服才用布匹,你装个姜也用布,太浪费,就把内务府负责运姜的官员叫去,训了一顿,严令以后不准再用布袋子运姜。
  中国汉语非常强大,听人说话,不光要听说什么,还要考虑语境、语气、说话方式和重音在哪。冬天可以说: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也可以说:能穿多少穿多少。字完全一样,意思却截然相反。
  挨训这个官员,语文就没学好,又有点被训懵了,没领会领导意图。把杨坚那句“以后不准再用布袋子”仔细琢磨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皇帝认为咱们给他丢人了。
  于是,下次杨坚再看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真没用布袋子,用的是毛毯……
  杨坚顿时脑门充血,感觉被戏弄了:让你不要用布,你弄个麻片裹裹就得了,竟然敢用毛毯,我自己都舍不得用,你拿来装姜?干脆我给你批个轿子,抬着得了!
  杨坚一点没有犹豫,当即把这位‘敢用没文化幽默皇帝’的人痛打一顿。
  估计那个语文没学好的内务府官员,到现在都没明白,自己为啥挨打,他也不敢问,怕再挨打,心情郁闷至极。其实我有心劝劝他,没必要这样,有人比他更郁闷。
  开皇4年,也就是公元584年,杨坚通令全国:以后大臣们上奏折都要据实撰写,有什么就写什么,不许浮夸。
  其实这个可以看成是杨坚朴素风格的延续,生活上节俭,政治上也朴实无华。但我仔细揣摩之后,发现了点有趣的。这道政令这里面,杨坚有两层意思。
  先说第一层意思。
  官场有个俚语‘千穿万穿,只有马屁不穿’,古代当官的绝技就是,得会溜须拍马。下属要找一切机会拍领导马屁。领导呢,也乐在其中,会故意作秀,主动创造一些给下属拍马屁的机会,来愉悦身心。杨坚佛教徒出身,不喜欢这些虚情假意的奉承,用诏书表了个态:我杨坚不喜欢文风浮夸的拍马屁,踏踏实实干活比什么都强。
  其实杨坚还有一层意思。
  杨坚脸红,不好意思说,我替他说了吧:杨坚文化水平不高,写太华丽,看着费劲,说不定还得查字典问人,净找难堪!
  这可不是我故意污蔑一代圣主,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杨坚当上皇帝之后,坐在龙椅上,跟之前不愿归附他的大臣荣建绪嘚瑟,问荣建绪现在后悔不?
  荣建绪一脸正色回答:“我就算不是徐广,也跟杨彪很像。(臣位非除广,情类杨彪。)”
  解释一下:徐广和杨彪都是篡位时期的官员,俩人都忠心得要命,死活不愿当新朝的官。荣建绪这是引用典故,一来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二来骂杨坚谋朝篡位,****。
  荣建绪说完,杨坚沉思半天:荣建绪刚才说的啥,是个幻觉吗?
  杨坚愣是没听懂,嘚瑟现了,恼羞成怒说:“我虽然不知道你说的什么意思,但也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话!(朕虽不晓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
  总之,文化水平不高的杨坚对奏折的要求就是别拍马屁,简单一点,越通俗越好,能用大白话,就不要引用典故,看着费劲!
  从古至今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政策该下下,下面官该怎么当还怎么当,完全不在意。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按照以前的规矩,闭门谢客十几天,绞尽脑汁写了一篇奏章,把自己会的全用上了,辞藻极尽华丽,洋洋洒洒几千字。司马幼之非常满意,交了上去,满怀信心的等着皇上的表扬。
  嘉奖没等到,贬官的圣旨倒有一封。
  杨坚拿到奏折,先看了一遍,第一遍没看懂,就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整明白这个司马幼之到底在说什么,红着脸问了问身边的太监,他们更不懂。读到第三遍杨坚边查字典边看奏折才算整明白,这家伙用了这么多成语、典故、排比句,说来说去就一句话:皇上真是我的好领导!
  杨坚勃然大怒,瞎耽误功夫,为了看奏折,我晚饭都没吃!查字典、找人问的,都不够丢人的!这到底是表扬我,还是要看笑话?刚下了令,还敢顶风上,贬官!有多远滚多远,以后不许再上奏折!
  于是,司马幼之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因为奏折写的太漂亮被收拾的官员,得了个第一名的奖杯。尽管拿了这个奖,当事人觉得太不光彩,拒绝发表获奖感言。
  这两件都是历史上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可我却认为这是隋朝初年标志性的事件,这个节俭又务实的皇帝,让经历过乱世的人看到了盛世的曙光。隋朝犹如一轮初升的朝阳,国力与日俱增,所有人都相信大隋王朝会有一个未曾出现过的美丽明天,杨坚也将因天下大治,屹立于历史的凌霄绝顶!
  国内大发展的事,咱们要先放一放了。
  因为又开战了!
 
楼主,我又来了我知道我很烦,但是我还是想问一句,你说杨坚信佛,当时宗教是咋样的?佛教是国教么也是当和尚就能白吃白喝不当兵上税么?我知道大伙想看打仗的,君臣斗心眼的,各位看官恕罪
 
还有你这是要打陈了吧,方便的话,介绍下陈朝情况再讲两国开片吧。我底子差,要不好多地方看不懂。
 

 

 
好不容易有个假期,今天陪老人出远门赏花,刚刚回家,明天再更新,大家见谅。
 
自卫反击战
虽然北方统一了,但‘帝修反’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切不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就在大隋王朝如火如荼的大发展中,边境传来军情:吐谷(yu)浑进犯凉州。
当时大隋王朝的边境局势是:北面是突厥,西面是吐谷浑,南面是陈朝。吐谷浑,国家不大,也就现在咱们两个省那么大小,四世级初由辽东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跟慕容复没关系)。吐谷浑国家不大,实力不强,心眼却不少。在南北朝中原大乱时期,吐谷浑经常趁乱打劫,时不时的抢北周边境地区,占点小便宜。
一见吐谷浑跟大隋开战,581年9月24日,陈朝也‘很默契’地趁火打劫,派大将周罗睺hou、萧摩诃攻占隋陈边境地区,趁机扩张地盘。陈朝皇帝陈顼天天祈祷着:吐谷浑跟隋朝能全面开战,打个头破血流,最好能拼个鱼死网破,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其实陈顼想的有点多,隋朝虽然刚刚成立,对付突厥、陈朝确实困难点,但是打吐谷浑还是小菜一碟,基本相当于现在打菲律宾的水平。虽然占据着绝对的军事优势,杨坚还是不打算全面跟吐谷浑开战,其主要原因是突厥、陈朝这些实力强劲的对手都虎视眈眈刚刚成立的隋朝,国祚刚立,不宜大打。
不宜大打,不是不能打,打还是要打的,教训一下吐谷浑是必要的,要不然容易让邻邦看笑话。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对付蹬鼻子上脸的人,必要时抽两耳光子,让他镇定镇定,比只讲道理,效果要明显的多。军事素来是政治的延续,想教育吐谷浑,也得先打的他们心服口服才行,只讲仁义道德,他还以为你好欺负呢。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个国际气势,隋朝是一定要拿出来的。
听到吐谷浑进犯的消息,杨坚立马任命元谐为行军大元帅带军出征,反击吐谷浑。说起这大元帅元谐,杨坚是了解的。元谐是他太学时的同学,出身关陇贵族,脑子不算太灵光,政治觉悟也一般,唯独一样,打仗很猛,是一员沙场猛将。
猛到什么地步?
这么说吧,你要问元谐:你是如何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敢打敢拼,并杀伤一半以上敌人的?
元谐一定这么回答:很简单啊,故意放跑另一半,就行了呀。
元谐猛到杨坚出征前不得不再特意叮嘱他两句。杨坚跟元谐说:现在国际局势不稳,不宜大战。咱们这次是自卫反击战,不是灭吐谷浑,不要打得太狠,把他们赶出国境,教训一下就行,出了国境的,主要以感化(吓唬)为主。
元谐看着这个以前的同学、现在的皇帝,认真地点点头,让杨坚放心,一定严格贯彻皇上指示。行军路上,元谐对杨坚特意的叮嘱仔细理解了一下:出了国境的敌军,主要以吓唬为主,那在国境以内的,是不是暗示我可以随便打?
元谐一拍脑袋,立刻下令:全军长途奔袭,先头部队遇见敌军都先别打,全给我绕过去,先把吐谷浑的后路给我堵住了。
吐谷浑侦察兵发现了隋朝大军的先头部队直接从他们身边开了过去,笑的直不起腰,连个敌军方位都搞不明白,隋军的先锋官肯定是个草包。
等元谐大军主力部队也全部从他们身旁开过,直接把吐谷浑将领也看晕了:隋军这是要干嘛?人数还没我们多,就想包围我们?这个隋军统帅也是个不懂兵法的傻大个。
隋军各作战部队就位以后,元谐解答了疑惑:不包围,先抄后路。既然敢来,就一个也别想走了!
于是,2万吐谷浑骑兵被元谐大军在丰利山打的丢盔卸甲、哭爹喊娘,大部分被歼,只有少数突围成功,逃回了吐谷浑。
吐谷浑吃了亏,知道隋军来人不多,反应也很迅速,由太子亲率5万精锐骑兵,企图绕道背后,偷袭隋军。要不说元谐够猛呢,吃掉吐谷浑2万骑兵,一听说又来了5万精锐,更有精神,元谐把杨坚的叮嘱忘了个干净。
此时的元谐心里就想着一句话:什么狗屁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元谐带着全部兵力就开进了吐谷浑境内,又是一场一边倒的痛打,干掉吐谷浑一万多人马,吐谷浑太子鬼哭狼嚎的跑了。元谐下令全军追击,要再接再厉吃掉这5万吐谷浑主力,一口气追出去三十多里,吓得吐谷浑头都没敢回。
前后7万人马,基本是吐谷浑全部兵力了,被元谐打的落花流水,太子都差点没了,吐谷浑国王吓得不行,带着皇族老幼出城投降,元谐这才又想起杨坚的叮嘱,一脸的不过瘾,把吐谷浑国王骂了个狗血淋头,悻悻的带着无数战利品撤军。
吐谷浑是个小国,本来就不禁打,本想趁着隋朝改chao换代,占点便宜,谁知道吃了这么大亏,死伤好几万人。这一下吐谷浑是彻底打怕了,哆嗦着回国压惊去了。吐谷浑怕了,陈朝还占着隋朝的地盘,对于抢地盘的陈朝,杨坚也不客气。
582年正月,隋朝收拾完吐谷浑,就派宰相高颎率军出征,教训陈朝。高颎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一副要干掉陈朝的气势。可是大军刚出发,一波陈朝外交官员搅乱了所有计划。
582年正月十七,陈朝突然派外交团来长安谈判,要讲和。为表求和诚意,陈朝竟然还主动归还之前攻占的故墅城,杨坚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南北朝时期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地盘谁抢着是谁的,从来没有过主动还的。
杨坚让使者又重复了一遍,这才确信陈朝就是这个意思:还地、求和。
杨坚有点想不明白:打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占着优势,隋朝大军刚刚出发,陈朝就派人来讲和,还主动归还城池,这是良心发现了?
其实,陈朝没那么好心,真正的原因是:陈朝乱了。
 
136楼记下明天看
 
写的很好
 
有关于宦官政治:关于宦官政治,在前面分析皇权与官僚集团的博弈里,大致提到过一些,就是无论怎样诟病宦官政治,无论说宦官如何邪恶变态,但是宦官势力,显然是维护皇权的一股重要力量。宦官是邪恶变态的化身,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宣传的结果(因为历朝历代的话语权,基本都是掌握在官僚集团手里)。不带主观色彩去看,实际上宦官集团和官僚集团,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双方争得你死我活,无非也就是争权夺势而已。并不存在什么所谓正义,邪恶的说法。如果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天生有一种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另一种人,天生就是邪恶变态,祸国殃民的话,那只能说明,我们比较适合看童话故事。
先说说东汉吧, 就如十常侍的张让所言,我承认我们不清白,问题是,你们所谓的士大夫,谁是清白的?在传统的史书里,宦官都是邪恶变态,弹无复白,任人唯亲的。实际在皇帝眼里,宦官和官僚集团,也就是半斤对八两。甚至说,宦官****,士大夫集团,更****!否则,你们动不动就世代当官,而且全家都当官呢?否则,帝国中央、地方政府,怎么会全是你们的人呢?否则,你们这些人的亲属,学生,怎么会遍布东汉帝国政府呢?你们这群***,也有脸标榜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有脸标榜自己是人民好公仆?真不怕大风闪了舌头!基于穷二代出身的宦官集团来说(一个人家里有点底子,哪会走上这一条道?),那就更是如此了,总而言之,你们投胎投的好,就可以起步处级、局级,三下五除二就升到了市级、省部级。我们就因为没个好爹,一辈就只能吃糠咽菜,咬着挥刀自宫,也是从底层干起,一步一个坎的总算混了点地位。你们看不起老子,老子还看不起你们呢。你们把天下的财富都弄到了自己的家里,却恬着脸说我们这些暴发的穷二代谈无复白,你们还要点脸不要了?真是不知羞耻到了极点。仅仅是因为官N代们控制着话语权,所以人们总相信他们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仅仅是因为宦官集团没有话语权,所以人们总相信他们就是贪婪邪恶的化身。其实呢,大家也就是乌鸦站在黑猪背上,谁也别笑话谁。事实上,皇帝真正变成傀儡,那也是宦官集团被清洗之后的事情,之前,皇帝有着强大的宦官团队,就是可以把嚣张跋扈的外戚势力打下十八层地狱,就是可以强有力的驾驭士大夫集团。宦官被清洗之后,皇帝还靠什么翻盘呢?
 
到了唐代,实际也与之类似。正是因为宦官集团掌握着强大的军政资源,所以大唐帝国才能衰而不倒。你别看藩镇**哄哄,但是敢和大唐帝国叫号的,大都让大唐帝国打翻在地了。就是黄巢之乱后,大唐皇帝也没沦为傀儡。大唐皇帝真正沦为傀儡,也是朱温清洗宦官集团,朝臣系统之后的事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如果宦官首领大太监,真的只知道谈屋腐败、吃喝玩乐胡折腾,宦官系统早让皇帝清理出局了。事实上,宦官系统一直存在,就是因为他们对帝国的统治非常有价值,而宦官系统也必须得证明,自己具备这种作用。
到了明代,宦官系统仍然是皇帝牵制和制约官僚集团的法宝。太监就是皇帝养的一群恶狗,他们的任务就是监察官员们的违法乱纪。虽然这些狗在工作时,常常会乱咬人;虽然这些狗在工作时,常常会被官员们收买;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狗,还真是不行的。
 
崇祯皇帝因为一直躲在府里读圣贤书,所以总认为他的皇兄太昏晕了,所以换上他,肯定能让帝国中兴的。于是崇祯上来以后,立马就把宦官集团,三下五除二,给收拾了。更主要的是,他把魏忠贤为代表的所谓阉党清理出局了,更全方位的限制了太监的权力。但是帝国呢?却好像没人管了。直到敌人大军攻到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才终于发现,政治不是童话。于是,太监的权力再次被提高。看到皇帝竟然开始重用太监,官僚集团都急了。皇帝,你是千古圣君,怎么能重用太监啊!问题是,我不重用太监,你们就把我当傻子玩。你们说阉党坏事,我就清理太监;你们说太监坏事,我就全面限制太监。结果呢?敌人都打到都城之下了,你们却都是一推二六五,你也没错,他也没错,全是我这个皇帝的错!你们的本事,原来就是光扯淡不干正事啊,老子重用你们,就是为了当这个冤大头?
监与官员之争,表面上是正义与邪恶之争,实际上就是利益之争。最初,崇祯皇帝以为帝国就是太监给搞坏的,所以他一当皇帝,就清除了所谓的阉党,更把太监系统的权力剥夺了。崇祯皇帝以为,信任、重用所谓的东林党;崇祯皇帝以为,把太监系统清理出军事、政治、经济领域;帝国就会变好了。但是,崇祯皇帝终于发现,帝国无官不贪、无贪不官的现状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了。所以,崇祯皇帝终于发现,太监参政作为帝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它绝不是某个皇帝昏晕的结果;而是皇帝与官员一再博弈出来的结果。于是,崇祯皇帝终于发现,大明帝国的种种腐败,绝不是简单的因为他爷爷、哥哥昏晕造成的;更不是因为他们信任太监造成的。事实上,他的爷爷、哥哥对政治的领悟,比他深刻多了。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终于试着捡起自己爷爷、哥哥丢下来的东西。因为,基于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皇帝自然不能重用太监,基于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重用太监的皇帝不是昏君,谁是昏君?但问题是,基于隐秘的政治博弈,皇帝不重用太监,那不是让官僚集团当傻子一样玩的团团转?
但是不管怎么说,重用太监,在舆论和大道理上,并不是多能站得住脚。所以,当官员们听到,皇帝想让太监监察他们的工作时。马上就炸了窝,总而言之,皇帝,我们都以为您是明白人,您怎么也这样糊涂啊?太监!太监能相信吗?官员不可信,太监就可信?你好好想一想,您让太监监察官员,以后写到历史书上,历史书会怎样评价您?关键是,太监监察官员的结果,都不用看太远的历史,就看看前两年的事,就可以知道了。您觉得官员****,太监就更****了。皇帝面对官员们的指责,只能厚着脸皮说。如果你们好好工作,我会派太监出去监视你们吗?
 
而言之,我并不想派太监出去监视你们。问题是,你们太让我失望了!说到这里,皇帝心里肯定都在流泪。真是不当家,不知道当家的难。崇祯皇帝原来以为,当一个好皇帝很容易,现在才知道,当一个好皇帝竟然这样难。总而言之,为了让你们谈屋腐败时有所顾忌,现在我正式决定,让太监出去监察你们的工作。一切正如人们所说,官员不可信,太监就可信?官员们谈屋腐败,太监就不谈屋腐败?
因为崇祯皇帝一直希望做一个好皇帝, 所以他重用太监、压制东林党时,一再向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动机。总而言之,我并不想重用太监,问题是,没有太监的约束,只是方便了你们谈屋腐败。再总而言之,我重用太监并不是因为我昏晕,而是因为你们太让我失望了!再总而言之,你们想让我撤回太监,这很容易。只要你们好好工作,我随时都可以把太监撤回来。再总而言之,你们总说太监这样坏、那样坏,问题是你们比太监还****。
天启皇帝性格比较深沉,所以小皇帝从来不外露自己的意图。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容易感觉天启时代太监势力巨大,是朱由校被愚弄的结果。所以,对于崇祯重用太监的行为,我们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朱由校重用太监的行为,我们总觉得不可理喻。但是,也正因为崇祯性格比较外露,所以与朝臣在与崇祯博弈时,很容易看到崇祯的底牌,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不会产生某种错觉,更不会被这种错觉误导。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宦官政治并不是某个皇帝**变态的产物,而宦官本身,也就未必是所谓邪恶变态,祸国殃民的小人。宦官集团和官僚集团,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因为历朝历代,话语权基本都在官僚集团手里,所以宦官大都都是一群邪恶变态,脑袋进水的人。而实际上,也不过是政治宣传罢了。
 
后主上台
582年正月,陈宣帝陈顼病逝,陈后主即位。
三国之后,中国的两段大乱世出了两位文采非凡的wang 国之君,一个是南唐后主李煜,另一个就是咱们这位陈后主陈叔宝。这俩人在‘副业’上都是成绩斐然,而在‘主业’做皇帝上,都不咋地,再加上个宋徽宗赵佶,他们仨可以弄个组合:wang 国三才子。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多才多艺,“工书画,知音律”,尤其在作词方面成绩斐然,号称千古词帝,名作颇多,像《虞美人》、《相见欢》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歌赋方面,陈叔宝也是相当出类拔萃,终日“作诗不辍”,著名的宫体诗《玉树后庭花》就出自陈叔宝之手: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虽然陈叔宝跟高纬合称‘南北朝后主双星’,但是公道的讲,陈叔宝并没有什么特别变态的举动,智商也没问题,只是偶尔不在线,在线时又没用对地方,杨坚就曾讽刺他说:“(陈叔宝)要能把作诗的本事,用在治国上,也不至于wang国。”
细细想来,杨坚说的倒也不错,陈叔宝之所以会如此痴迷诗词歌赋,或许跟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陈叔宝生于公元553年梁朝的江陵,他母亲柳敬言是梁武帝萧衍的外孙女。陈叔宝出生的第二年,江陵就被杨坚的爸爸杨忠给攻陷。当时在位的梁元帝读书读傻了,喊了句‘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一把火把极其珍贵的14万卷书烧了个精光,让后代史学家提起来一次,就捂着胸口心痛一次。因为这次焚书事件,梁元帝萧绎本来应该是历史上最有文化的皇帝,却被大家一致视为文化二杆子。
这场文化大浩劫就是跟‘焚书坑儒’齐名的‘江陵焚书’。
‘江陵焚书’事件之后,陈叔宝跟他母亲柳敬言因战乱,辗转流落到穰城(今河南邓县),在那一住就是八年。这八年里,陈叔宝一直跟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虽然不算清苦,但缺少父亲的陪伴,陈叔宝性格一直偏弱,‘终日以读书为乐’让陈叔宝身上书卷气越来越浓,男人该有的阳刚之气却越来越少。孩子幼年受了苦,回到建康之后,爸爸陈顼像所有内疚的父亲一样,为了补偿儿子,对陈叔宝百般溺爱。
陈废帝即位,安成王陈顼辅佐朝政,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陈朝一代权臣。老爹权力越来越大,陈叔宝自然顺风顺水,再没遇到一点挫折。又因为是嫡长子,陈顼废帝自立,当上皇帝之后,陈叔宝也从安成王世子顺利升格为皇太子。不知道是不是人生太顺理成章,陈叔宝一直对政治不感兴趣,就喜欢喝喝酒、作作诗,对皇太子的位子一副‘要不要都行’的态度。
陈叔宝无所谓的态度让他的兄弟们看到了希望:你不要,我要啊!
陈顼生儿子能力挺强,一共有42个儿子,这些皇子里对皇位想法最多的当属陈叔宝的二弟、始兴王陈叔陵。
陈叔陵只比陈叔宝小几个月,幼年的经历一样,可性格却跟他大哥陈叔宝截然相反,陈叔陵没有诗词歌赋的雅兴,就喜欢一样东西---权力,整天野心勃勃的。做人方面,陈叔陵就是个浪荡公子,经常干些荒诞不经的事,还有个特别的怪癖---爱盗墓,梅岭上谢安的墓就让他给盗了。陈叔陵不光享受盗墓的过程,还喜欢把一些尸骨当‘战利品’,带回家挂起来。不知道现在的网络小说盗墓系列,有没有写过陈叔陵。
仗着皇帝老爹的宠爱,陈叔陵认为自己很有机会。陈叔陵的逻辑很简单:自己是老二,只要干掉大哥陈叔宝,皇位自然就得由他继承。陈叔陵怕自己势单力薄,就拉拢了‘皇宫消息通’的堂兄陈伯固一起图谋太子位,答应事成之后,共享天下。
 
陈朝内乱
582年正月初五,陈宣帝病危,陈叔宝跟二弟陈叔陵、四弟长沙王陈叔坚三个儿子一同入宫侍疾。六天后,陈宣帝陈顼去世。(可见,尽孝还得多陪伴才行,临到末了,多少儿子伺候都没用,该挂还得挂。)
陈宣帝入殓时,陈叔宝悲痛欲绝,扑在灵柩上哭的一塌糊涂(比宇文赟可乖多了),全然没有注意身后的情景。二弟陈叔陵猛地掏出事先磨好的剉药小刀,一刀砍在陈叔宝的脖子上,陈叔宝捂着脖子痛苦倒地,血流不止。这变故太突然了,在场的人都没反应过来,得亏陈叔宝的亲妈柳皇后和奶妈吴氏在旁边拼死拽住陈叔陵,陈叔宝才被人扶着逃了出去。四弟陈叔坚趁机夺了陈叔陵手里的小刀,暂时制服了二哥陈叔陵,把他用衣服捆在柱子上。
把二哥陈叔陵捆好,陈书坚就急匆匆地出去找大哥陈叔宝,一来看看大哥伤势如何,二来请示一下如何处置这发了疯的二哥陈叔陵。
皇帝刚死,太子又遇刺,宫里乱成了一锅粥。陈叔坚走的急,捆的不够结实,陈叔陵靠蛮力,挣脱了衣服,趁乱逃了出去。出了皇宫,陈叔陵一路狂奔,回了大本营东府城。在东府城,陈叔陵振臂高呼,号召宗室诸王和掌着兵权的将帅们起兵,跟他一起推翻陈叔宝。
谁都知道陈叔宝是正统皇位继承人,他陈叔陵才是犯上作乱,对于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征召,傻子才会来!
别说,还真有傻子,同伙陈伯固来了。
对于援军陈伯固的到来,陈叔陵却一点高兴不起来,也实在没啥可高兴的。
因为陈伯固是一个人来的。
看着陈伯固孤单的身影,陈叔陵实在没心情跟陈伯固唠‘患难见真情’的嗑。宗室都不来,有兵权的将军也不来,就来了陈伯固,还是单枪匹马一个人来的,这让陈叔陵感觉十分忧愁。
一个人来?就是来个关羽也不成啊。
其实,这场战争真有个“关羽”,不幸的是,不在陈叔陵这边。
造反得有兵,陈叔陵手里没兵,他就把监狱里的犯人都给放出来,发武器当战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凑了1000人的部队。陈叔陵仔细看了看这帮把武器都能拿反的‘士兵’,感觉很糟糕,就这点人马都不够看的,攻打皇城肯定没戏,就打算自守。
陈叔宝这边情况也不乐观,虽然刀伤不致命,可流血过多,再加上惊吓,陈叔宝一度昏迷不醒。老皇帝刚死,新皇帝还没即位就受了重伤,又遭叛乱,最要命的是当时陈朝军队都布防在长江一线防备隋朝了,皇宫里根本没有多少部队,这万一陈叔陵带人攻打皇城,真是后果不堪设想。万般无奈之下,柳皇后只好赶鸭子上架,先替陈叔宝主持大局,以皇太子的名义诏右卫将军萧摩诃带兵平叛。
听到萧摩诃的名字,陈叔陵就吓得从椅子上直接秃噜地上了。这个萧摩诃是南陈第一猛将,绰号‘陈朝关羽’,成名之战就是“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萧摩诃亲自率军平叛,别说打,吓都能吓死陈叔陵。陈叔陵心里直犯怵:萧摩诃就算自己一个人来,他打不过。
打肯定是打不过了,只能想别的招。
劝降。
为了打动萧摩诃,陈叔陵开的招降条件非常优厚,大饼画的很大,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萧摩诃跟陈叔陵的招降使说:这么好的条件,谁知道是不是你胡说八道,将来反悔怎么办?你这个级别不行,得让始兴王亲自跟我说。
招降使说:那不行,你什么都没答应。始兴王来了,不就被你抓了,肯定不能来。
萧摩诃说:始兴王如果实在不敢来,最起码也得派个心腹大将来说,我才信。”
没有一口拒绝,证明有的谈,有的谈就好说。
陈叔陵觉得有戏,事不宜迟,立刻派心腹大将去萧摩诃军营谈投降事宜。谁知道萧摩诃是诈他,人一到就被萧摩诃抓了,斩首示众。
玩心眼玩不过萧摩柯。陈叔陵扭头看看身后这哆嗦嗦嗦的1000‘士兵’,打肯定更打不过萧摩诃。
单挑?
陈叔陵不禁打了个寒颤,摇摇头,还是别吓唬自己了。
算了,打不过就跑吧,还是去隋朝政治避难安全些。陈叔陵带着几百人就往隋朝方向冲,可惜没跑了,半路还是被萧摩诃截杀了。
这陈朝内乱不到一天就被平定,实在就是一场宫廷闹剧,但是内乱造成陈叔宝重伤,不能亲理朝政,皇帝养伤期间为了避免跟隋朝开战,这才有了陈朝一反常态的主动求和。
首页 上一页[20] 本页[21] 下一页[22]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 最新文章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如何评价这个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7 13:47:33  更:2021-09-01 19:59:3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