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商朝商人问答 -> 正文阅读 |
[历史]商朝商人问答[第42页] |
作者:祖法天敬 |
首页 上一页[41] 本页[42]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554,武家璧的该论文说:"陶寺观象台与类似遗迹的又一显著区别在于它的自然山峰背景。陶寺天文遗迹以自然山峰做衬托,人工建筑与天然背景相融合,天人合一,构成一个巨大的天文照准系统,用来观测日出方位以制订历法。" |
555,武家璧的该论文说:"陶寺观象台的背景山叫做"崇山",又名"塔儿山"。《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帝王世纪》引《山海经》作"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文献记载夏禹的父亲鲧就封在崇山,称为"崇伯鲧"(《国语·周语》),因治河无方被尧帝诛杀,尧帝同时启用其子禹治水,嗣封称为"崇禹"(见《逸周书·世俘解》)。《国语·周语上》及《郑语》载:"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
556,武家璧的该论文说:"有学者认为上述尧舜时期鲧禹的封地"崇"就在今陶寺东南的崇山。《史记·夏本纪》刘起釪注译:"鲧居地在崇(山西襄汾、翼城、曲沃之间的崇山),称崇伯。"陈昌远认为"古崇国应在今山西南部襄汾崇山,即夏族兴起地。" |
557,武家璧的该论文说:"何光岳研究,崇人约在唐虞以前随夏部落联盟越过岷山顺渭水东下,迁至今山西省襄汾县一带,处于帝尧部落联盟的中心地区。今塔儿山古名崇山,因崇人迁居而得名。杨国勇也主张襄汾崇山与崇伯鲧及夏族兴起有关。" |
558,武家璧的该论文说:"中国考古天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必须将古代天文遗迹遗物与出土文献、传世典籍以及历史传说等结合起来。运用科学史以及数理天文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得地下、地上和天象等三方面的证据互相吻合,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
559,武家璧的该论文说:"根据上文所述陶寺观象台遗迹所独有的内涵特征,我们认为陶寺天文观测遗迹所具有的科学价值是巨大的,其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以及世界科学发展史研究中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陶寺观象台是中国考古天文学的真正开端。" |
560,总结一下,商人当然有四季,四方风甲骨及其相关卜辞的出土,正是商代有四时的证据。商人的四季就叫"析、因、彝、宛",并且商人的四季的源头就来自距今4100年前山西的陶寺,文献学上就是《尚书·尧典》等诸典籍。还是以李学勤的一篇论文作为第7个问答的结题吧!李学勤的《商代的四风与四时》,该论文发表于1985年第5期《中州学刊》。 |
561,李学勤的该论文说:"殷墟甲骨中的四方风名,系统见于刘体智旧藏的《京津》520胛骨刻辞及YH127坑所出卜甲《殷墟文字缀合》261。首先研究这个课题的是胡厚宣,他在一九四一年撰写了《甲骨文四方风名考》,随后丁声树、杨树达等不少学者有所论述。YH127坑该版卜甲到五十年代基本缀合复原,在一九五六年胡厚宣又发表了《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一文,所论更为详尽。此后,又有一些国内外学者讨论到这个问题。" |
562,李学勤的该论文说:"四方风名之所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一方面由于这一发现涉及到对商代思想文化若干根本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为《尚书·尧典》和《山海经·大荒经》等文献提供了重要证据。近年有几篇论著,就四方风名的读释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因此我们有可能试作进一步的探索。" |
563,李学勤的该论文说:"《山海经·大荒经》说明,四方之神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出入风,一是司日月之长短。这种观念显然是古人历象知识的一种反映。古人已经认识到,一年之中,随着季候的推移,风向有所变化,昼夜的长短也有不同。四方之神及其来风,是当时人们科学知识和宇宙观的一种结晶,不可单纯视为神话。" |
564,李学勤的该论文说:"《尚书·尧典》载,帝尧命羲和"饮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下又云:(略)。----这段文字的四中星,近来有学者提出,如依所举四地点位置分别推算,实合于唐虞时的天象,这是一个极有兴昧的问题,在此不能详述。" |
565,李学勤的该论文说:"值得提出的是,《尚书·尧典》所言羲和,分居四极,司日之长短,虽较《大荒经》神话性质较少,基本观念仍属一致。这里所说的"厥民析"、"厥民因"等,意义比较明显,是指人民在四时的行为,和下面所叙鸟兽的行为相呼应。最近有学者把四方风与授时联系起来,是有道理的。" |
566,李学勤的该论文说:"《尚书·尧典》明确讲到四时,《山海经·大荒经》提及日月长短,也意味着四时。古人正是从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建立了当时的天文历象之学,认识了四时和年岁,并知道四方风的季候性质。" |
567,李学勤的该论文说:"长期以来,大家因为在卜辞里没有发现"夏"、"冬"字样,认为当时只有春、秋两季。这一见解,在有关中国科技史的著作中也很通行。实际上,四方风刻辞的存在,正是商代有四时的最好证据。析、因、彝、伏(现作宛)四名本身,便蕴涵着四时的观念。" |
568,李学勤的该论文说:"从四方风,我们可以窥见商代有关历象、气候和农业生产的种种认识,也可借以了解古人的宇宙观。把一年分成四个阶段,将其行事分配于四方,已经具备了两周以至汉代思想中宇宙间架的雏型。这一思想脉络,说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在佛学传来以前有着绵延不绝的传流过程。" |
首页 上一页[41] 本页[42]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