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 正文阅读 |
[历史]《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第2页] |
作者:卢镜岚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在滁州,赵匡胤遇上了日后助他顺利登上皇帝宝座的智囊团首席代表——赵普。 赵普是北宋著名的宰相,生于公元922年的幽州(北京),他从小生活在一个战乱不断的地区。因为战争,赵普在少年时期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好好地上过学,他十五岁还随家人逃难到了常州(河北正定)。没几年,常州也是战火连连,又随家人逃到了河南洛阳。 在洛阳安定下来后,赵普已经二十岁,到了可以工作的年纪了。 |
那么这个未来的宰相在找工作的时候,是不是各个大小单位得知后纷纷向赵普抛出了橄榄枝呢? 我们来看看赵普怎么说。 “二十一岁起混迹于各地诸侯的幕府中。“ “混迹“说明赵普连个正式编制都没有,就是个临时工。也许有能力的人在未能发光之前,大多都会有这样的灰暗时期吧。 |
就这样,赵普在各地官员的幕府中混了十来年事业都没有起色。可命运就是如此神奇,这默默无闻的临时工,在后来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这得益于赵普在三十三岁的时候,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贵人——刘词。 赵普三十三岁这年,他来到了后周的永兴军,即现在的西安,成为了永兴军长官刘词的幕僚。 |
很快,后周朝廷就任命赵普到滁州做推官(判官),赵普来到了滁州,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二位贵人——赵弘殷,赵匡胤的父亲。 那时赵匡胤刚打下滁州,赵弘殷因为年事已高身体有病告假,在滁州时想要顺便看看儿子,却没想病情加重。本来该是赵匡胤照顾生病的父亲,但这时又接到周世宗的命令,要继续出征淮南。 赵普对赵匡胤表示会替他代行孝道,于是赵匡胤就奔往前线,将病中的老父亲交由赵普照顾。 病中的赵弘殷得到了赵普的精心侍奉,赵普不仅每天对赵弘殷勤加探望,晚上还陪床。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赵普与赵弘殷还毫无血缘关系。 赵弘殷十分感动,也非常喜欢赵普,于是对赵普说:“既然都姓赵,不如认同宗吧,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
赵弘殷认赵普为同宗被感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他每况愈下的身体,后来不到一年赵弘殷就去世了,他看出赵普是个心善,成熟稳重的人,自己的孩子也都还年轻,也有一种临终托孤的意思。 就这样,赵普从此和赵匡胤、赵匡义俩兄弟有了层特殊的关系。 |
第四章——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懂得创造机会、抓住机会。赵普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在三十三岁以后,创造了许多机会,也抓住了许多机会。替唐太宗重新掩埋尸骨,就是他在无意中创造的第一个改写命运的机会。 很多时候,机会都曾摆在我们的眼前,但在当时我们不知道那是个宝贵的机会,一直等到错过了它,才明白自己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为此痛心疾首。侍奉赵弘殷汤药对赵普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幸运的是,赵普非常及时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后世有人认为赵普就是因为侍奉了赵弘殷汤药这件事,才能在宋太祖朝当了九年的宰相、在宋太宗朝又当了五年的宰相。也许有人会嫉妒说:“只是侍奉个汤药就能有这么好的事,那我也能当宰相了。” 然而在当时谁会想到,照顾一个病入膏肓的老头就能跟开国皇帝搭上关系呢? |
当然,对赵普来说,他最大的贵人是赵匡胤。即便是赵普已经帮助赵匡胤照顾老父亲,赵匡胤对赵普的态度在当时也仅仅是尊敬有加,并没有觉得赵普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赵匡胤开始对赵普刮目相看。 |
赵匡胤在占领了滁州之后手下士兵抓到趁乱抢劫盗窃的盗贼有一百多人,当时乱世用重典,按律应当杀头。大家觉得这是件为民除害的喜事,还为此庆贺,赵普却对赵匡胤说:“将军,我觉得此事不妥。” 赵匡胤觉得奇怪,便问有何不妥。赵普回答:“要杀人,我们应当依法杀人,依法量刑。请将此事交给我审理,审判完了再处理也不迟。”赵匡胤答应了,于是赵普开始审案。 赵普审完了发现这群人里有很多都是当地的百姓,有些人只不过是趁战乱顺手牵羊,只有两三个人应当斩首。 |
经过赵普这么一审理,该杀头的杀头,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放的就放。得以免死的人们纷纷跑到将军府门前跪下,对赵匡胤感激涕零,还说他们是仁义之师。 赵匡胤得知此事非常开心。“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个时候刚刚打下南唐的滁州,民心是最最重要的,由此赵匡胤对赵普开始刮目相看。 赵匡胤与赵普在滁州相处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多月,但就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赵匡胤已经离不开赵普了。滁州安定下来后,朝廷一纸调令就把赵普调到了渭州(甘肃平凉)。赵匡胤马上向朝廷请求让赵普在他手下替他出谋划策。 就这样,赵普就正式地加入到了赵匡胤的幕僚队伍中。 |
赵普初到赵匡胤的幕府工作时,并没有就此得到重用,因为赵匡胤的幕府中人才济济,有吕余庆任掌书记,即幕府的头头,还有楚昭辅等一大批人才。 赵普在滁州做推官时是九品官,在赵匡胤的幕府中又呆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还是九品官,而且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将近四十了。 赵普曾祖父是七品官,祖父是八品,他父亲是九品。这可真是让人沮丧,难道赵普会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连个七品芝麻官都升不上去了吗? 在公元959年的时候,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让赵普发挥他的才能,从九品升到八品。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品阶,这对于一无家庭背景,二无进士出身的赵普来说是非常难的。 这究竟是什么机会让赵普升职加薪呢? |
在攻打淮南的时候,赵匡胤是有军功的,别的将领立了功有升职,赵匡胤却只是平级调动。 以吕余庆为首的幕府成员觉得不公平,会闹的孩子有糖吃,想着应该搞搞事情,到外面放放风说奖赏不公平。但是这个呼吁行为在上司张永德以及周世宗看来就是一个要官行为,给上级的感觉就是你赵匡胤急功近利,没有领导会喜欢主动讨赏的下属。 当周世宗的态度传到赵匡胤这里的时候,赵匡胤也是坐立难安,不知如何是好。 |
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赵普站了出来,献上一计。 几天后的某个月黑风高夜,赵匡胤的家丁带着一批壮汉押着十几辆装满大箱子的车走在开封的大街上,非常神秘。路人见了纷纷猜测说赵匡胤肯定是从淮南搜刮了不少财宝,以致于十几辆大车才装下。 消息传到了周世宗那里,周世宗马上派人过来查看。结果,命人打开箱子一看,无一例外的全是书——这就是赵普献上的计策。 |
赵普这个危机处理的计策,主要是在“误会”上面做文章,让周世宗明白之前的要官事件是谣传、是误会。另外,也是投了周世宗所好,周世宗虽然也是武将出身,但他又是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也喜欢用儒将。 这个计策,表面上是个危机处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在对赵匡胤进行形象包装,把赵匡胤包装成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武将。赵匡胤想要升官,想要做殿前都点检,要官,未免太直接粗暴让人不舒服,打造好了自己的形象,升职就会更容易让别人信服。 赵普因为这个事件处理得当,让周世宗对赵匡胤青睐有加,赵匡胤终于提拔赵普为他的掌书记,官阶从九品升到了八品。 |
当时赵匡胤在攻打南唐,南唐主李璟送来三千两白银。赵普建议赵匡胤将白银上交给周世宗,赵匡胤觉得眼下正是用钱之际,三千两白银也不是个小数目。 赵普晓以厉害:“这是南唐送来的钱,如果不上交,被查出来就有通敌之嫌。这样一来,别说升职了,能不能保有现在的官位都是个问题,搞不好甚至还要杀头的。” 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将银两交给周世宗。当时的武将大多都是目不识丁又贪财的大老粗,周世宗看到赵匡胤主动交来银两,对赵匡胤赞赏有加。 不得不说赵普确实眼光长远,用钱换来周世宗心目中清廉的形象,这三千两买的不亏。 |
此时,为赵匡胤日后“黄袍加身”打下夯实基础的“义社十兄弟”中的成员也大多都已经官升至中级将领。义社十兄弟分别是: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王政忠、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yūn)。 他们都是在后汉时投身于枢密使郭威的军队中,然而具体什么时候结成的“义社兄弟”,还有最初的发起人是谁史书并无详细记载。但推想他们结拜时应当都是普通士兵或是小头目,地位大体相当,因为共苦所以才能够结成“义社兄弟”。 |
到了周世宗初年,义社十兄弟各人发展情况已经开始有了显著差异,地位也已相当悬殊。在周世宗前期时地位最高的是李继勋,到了周世宗后期赵匡胤开始平步青云深为周世宗器重,成为了当红炸子鸡,自然,这个时候在义社兄弟中赵匡胤的地位也是最高的。 赵匡胤身居要职后与义社兄弟的关系有着亲疏远近的差异。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在李继勋地位最高的时候与赵匡胤职位相当,所以赵匡胤与他三人关系最为密切。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升迁最慢,职位差距太大也就难有交集,与赵匡胤的关系也就较为疏远。 由此可见,他们在结成义社兄弟时身份地位是没有太大差距的,都是普通士兵或者低等小头目。如果是在他们都已经身为中高级将领的时候再结拜的话,性质就属于拉帮结派,足以威胁皇权了。在那个兵变造反是家常便饭的年代,周世宗不会坐视不管,必然会让他们这帮兄弟如手足的义社兄弟“手足分离”。 |
本人喜欢东坡先生,喜欢他的词 |
|
第五章——幽云十六州的前世今生 在公元932年时,后唐末帝李从珂因石敬瑭杀唐闵帝李从厚有功,任命石敬瑭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 虽然石敬瑭立有奇功,但是他坐拥在河东地区实力日益强盛,李从珂无法坐视不管,就想调离石敬瑭然后再慢慢削弱他的实力。石敬瑭了解其中利害关系,拒诏不从。 李从珂于是派重兵镇压,石敬瑭无力抵挡,因此向狼邻居辽国求助。辽太宗开出的出兵条件是让大自己十岁的石敬瑭向辽称“儿臣”并且割让幽云十六州,否则一切免谈。 摆在石敬瑭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让后唐军队打死,要么选择没尊严的继续享乐。在死和苟活享乐这两个选项中,沙陀人石敬瑭选择了后者:在小自己十岁的人面前自称儿臣,还有献上幽云十六州。 |
石敬瑭做出的选择让他获得了辽国军队的帮助,在辽国的帮助下,后唐五万大军在晋安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全军覆没。随之,后唐也被辽国军队和石敬瑭联合消灭,接着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政权。 后世有的人骂石敬瑭不知羞耻、卖国求荣。石敬瑭的确是不知羞耻,不过谈不上卖国求荣。沙陀人石敬瑭连向小自己十岁的人自称儿臣都可以厚着脸皮照做,只是割让在自己管辖内、对于自己来说是异族人的中原人的土地就更没什么不可以的了。 |
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区域包括包括燕(幽)、蓟、瀛、鄚(mào)、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囊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都在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和太行山西南。 被并入辽国的幽云十六州由于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成为了辽国的军事重地,而且还成为了辽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中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雄县和霸县境内的淤口关、瓦桥关、益津关合成的三关口更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 中原国家失去幽云十六州这个绝佳的天然北部屏障,就等于将中原地区直接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下,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之后三百多年,收复幽云十六州就成为了中原汉民族政权挥之不去的心病。 |
没有幽云十六州,周世宗觉得自己的后周就像是一个衣不蔽体的美女,面前还站了个色狼那样没有安全感,无法安享帝位对此坐视不管。他训练士兵一段时日后,在显德六年(959年)四月亲征北伐辽国。 到达宁州(河北青县)时还没开战,刺史王洪就投降献城。之后,到了益津关、瓦桥关,守将们也是不战而降。随后,鄚州(河北任丘)、瀛州(河北河间)的刺史也纷纷献城投降。 |
此时辽国当政的是辽穆宗,辽穆宗虽然没有沉湎女色,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才醒,长期不理朝政,被当时的辽国人称为“睡王”。 辽穆宗当政初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投奔中原政权的事件。由于政局动荡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辽国还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日渐强盛的后周。 后周发动的北伐,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十七县,辽穆宗甚至都有放弃幽云十六州的念头。 周世宗正准备趁着大好时机夺取幽州,这个时候却不幸染上恶疾不得不班师回朝。 |
就在这次北归途中,周世宗发现了一个皮囊,里面装着一个小木牌,上面刻着“点检作”。 别人看了可能不明白,但周世宗是个十分聪敏的人,周世宗明白这“点检作”要表达的意思分明就是:点检作天子。 点检是指殿前都点检,是后周权位最显赫的武官,掌管着后周最精锐的禁军部队。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周世宗的表姐夫张永德。 周世宗了解张永德为人,他知道照张永德的智商是干不出这种事的,到底是谁想用这个小木牌陷害张永德?他当时立马就想到了两个嫌疑人选。 |
第六章——赵匡胤的机会 周世宗怀疑的其中一个人是赵匡胤,张永德是赵匡胤的上级,张永德倒了,说不定他赵匡胤就能当上殿前都点检了。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周世宗否决了,因为赵匡胤当时才三十二岁,比他有资历的人大有人在,未必轮得到他赵匡胤,而且赵匡胤在他周世宗眼中是一个爱读书又忠直清廉的人,赵匡胤应该干不出这样的事。 被周世宗怀疑的另一个人就是当时的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以前张永德地位比李重进低的时候,张永德就总是说李重进坏话,经常在周世宗面前无中生有毁谤李重进。周世宗觉得张永德被提拔为殿前都点检,李重进心里不平衡因此报复张永德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
周世宗一听张永德的话,就冷冷地盯住张永德,半天也不说话,盯得张永德心里发毛,冷汗直冒。过了好久,周世宗才说:“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吾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 周世宗这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怀疑张永德想要做天子;一个是怀疑点检作天子确实是天意,是说:我知道这些都是别人教你的,唯独只有你不明白我的意思!但是我看你这个穷酸样,哪里能当得了天子呢? 这个皇位本来就是姑父给的,将来皇位到底是传给儿子,还是传给表姐夫呢?周世宗停在澶州好多天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都想不清楚,想不出答案。 |
现在张永德主动前来,周世宗豁然开朗,知道该如何做决定了。 既然你张永德这么蠢,我肯定不能把皇位传给你,既然不传位给你,你又有做天子的可能性,只好解除你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位。 于是,周世宗当天就下令大军回开封。回到开封后,周世宗觉得李重进陷害张永德说不定也是因为李重进自己有谋反之心,又将他认为的幕后元凶李重进调离京城,任淮南节度使,驻扎在扬州,失去了对全国军队的控制权。 |
这个小木牌是谁设计的呢? 当然是赵普。赵普这个计策用得是极妙,一招就击倒了两个对手。也许最开始的时候,赵普和赵匡胤只是为了谋求高位,可人生处处有惊喜,除了高官,前方还有更诱人的东西在等着他们。 周世宗回京后,很快就卧床不起。到了临终托孤之际,周世宗选人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忠心,于是他选了韩通和赵匡胤。 韩通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他忠心耿耿;不过这个时候周世宗看到的赵匡胤已经不是真实的赵匡胤,是经过赵普精心设计了形象,是完全按照周世宗喜欢的样子来包装过的赵匡胤。所以在殿前都点检职位出现空缺的时候,周世宗想到了赵匡胤,觉得这个时候的赵匡胤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也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
当时右拾遗杨徽之就提醒周世宗,说:“赵匡胤的人望很高,不宜典禁军。”周世宗听了不以为然,说:“赵匡胤资历尚浅,不足为虑。”话虽如此,但周世宗也做出了一些防范举措。赵匡胤只管训练军队,带兵打仗、军队调动权则交给韩通。 同年六月十九日周世宗柴荣驾崩,终年三十九岁。柴荣被后人称为五代十国中的一代明君,他的执政能力也不比赵匡胤差,只可惜他过早地去世了。 柴荣不到八岁的儿子柴宗训在灵柩前即位,沿用后周太祖年号显德。由年轻的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大臣辅政。周世宗去世前将自己信任的赵匡胤升为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以保障自己儿子将来能坐稳江山。 |
多么讽刺,周世宗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却在自己去世仅半年就从自己年幼的儿子手中夺取了后周政权。 皇位上现在坐着一只小羊羔,赵匡胤觉得自己离皇位好近好近,他心动了。于是给赵普出了一道要造反称帝的难题:“这反得造得有天理,而且又合乎道义,最好是士兵逼我们造反,才能对得起刚去世的周世宗。” 赵匡胤给赵普出的这道题实在是太难了,不过赵普是个聪明人,还是很快就想好了计策。 赵匡胤作为殿前都点检,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兵权搞到手。直接用抢的肯定不行,在韩通手上直接抢兵权付出的代价太大,于是他们就想到了骗。 他们是怎么骗的呢?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