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阅读古代文献的一个困惑 -> 正文阅读 |
[历史]阅读古代文献的一个困惑[第3页] |
作者:丹心雅韵993722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为什么不把古代的陵墓全部挖开考古,历史不就清楚了? |
司马公曰的话,你信吗 |
再比如“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非常精彩。但是有些地方我想不通,秦国的人没有对荆轲进行搜身吗?荆轲都把匕首拿出来了,居然没有杀死嬴政?所以我对这个故事也是存疑的。 |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对这个故事有一个疑惑。徐公是谁?这个让邹忌如此嫉妒的美男子为什么考证不出来?他为什么只留下一个姓呢? |
再比如陈桥兵变,按照史书的记载,只有韩通一个人死了。这个“韩瞪眼”为什么就莫名其妙地被杀了呢? |
看证据,讲逻辑,时时加以对照,传统意义上分别真伪的方法有很多的。我有一次问方志远教授类似的问题,他的回答大意就是谁的证据多信谁,要是你的证据充分,推翻前人的说法都行。总而言之,尽信书不可,不信书亦不可,抱着怀疑批判的眼光去看。看什么信什么固然不对,但你这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去了。本来历史本身就是无法还原的,我们只能读到史料(事实上就算是亲历者也不能保证完全还原历史),如果完完全全陷入你这种怀疑论的话,那历史还怎么进行研究,研究者只能一边相信一边怀疑。 |
这个问题可太复杂了,我潜了好几年不更贴去看书,这里边的门道可是相当难说。 |
?对,所有的历史文献都是假的,地球才被上帝创造了三天 |
对史料的采信程度,说句难听的,非专业人士不要参加。咱们老百姓本身能接触的史料有限,自身工作生活时间也得合理分配。穷词极义,辨析真伪。从明清考证和校勘学的兴盛,一直到现在,对史料真实性的考证一直没停过。确切的说,现存的26部正史,其材料的事件准确性大多是有实物和文献互相“照应”的,对真实性的担心大可不必有。况且读史是为了吸取经验,而普通人更加碎片化的阅读对阅读一部史书来说更是天方夜谭。就一部《二十四史》,二十四本史书,直到现在全国都没有几个人全读完过。那么,对史料的怀疑,会随着人的成长和对史料的阅读量而烟消云散。从而,可以快速分辨出史料的真实性。 |
当然,建立在实物上的辨析不可忽视。举个例子吧。在《史记》中,司马迁将苏秦和张仪在同时代的合纵连横写的绘声绘色,而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献则记载二人所处时间相差极大,争议到现在仍未平息。 |
读史书不是让你读豆腐帐,历史大框架没问题就够了,事件人物的细节问题,看完了你爱信不信。就跟现在修清史似的,一下弄出来三千多万字的稿字,你说印出来你怎么看?只能当字典用。中国的所有史书如果都档案齐备,你就别想着通读。 |
所以单个来源的记载,不会被认为是信史。一个事件要被确认为历史事件,需要多个来源的证明。 |
翻资料库,找到一页,上图。全文不发了,后续还有二次考证,太繁琐了,非专业人士可能觉得一脸懵,不发了 |
历史的大体走向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一些小细节经不起推敲! |
孤证当假说,如果考古发现与古书不符基本就可以证伪。 考古结果>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文献隔得越远可信度越低。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