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世界历史 -> 明清的启迪 -> 正文阅读 |
[世界历史]明清的启迪[第2页] |
作者:虔诚的祈祷未来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这个帖子在天涯 煮酒论史以及新浪 凭栏观史中都有连载,现在转到贴吧,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 |
成功背后(2)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八月,朱元璋两次攻打集庆(南京),都失败了。但也有好消息,大帅郭天叙、二帅张天佑都被杀了。朱元璋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大。 据说,打仗前,朱元璋就知道军队出了叛徒,但还是让那两傻哥们去了(他自己当然没去),去了就被人宰了。 至正十六年(龙凤二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后来成了大明的开国皇都。得到应天后,一下子有军民五十万人来降,朱元璋一下子成了大财主。 但此时的朱元璋仍没有自立门户,仍做龙凤的大元帅,十万大军的大元帅。 这里先介绍一下江南形势。朱元璋占据应天,西到滁州、芜湖,东到句容、溧阳。西边疆界长,东边疆界短,像一个梯形。他的应天正在梯形的短边处。 梯形周围都是军阀:东边元将定定守镇江。东南张士诚(后来的主要对手)占领苏州、常州,转攻浙西。东北面张明鉴占据扬州。南面元将八思尔不花占据徽州、宁国。西南徐寿辉占据池州。再外围仍是军阀。 总之,朱元璋还是一个小军阀。四面受敌,别人动一动,他就可能被灭了。 但是他没有被灭,因为他还是一个轻量级人物。元朝看不上他,别的大军阀也没瞧得起他。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他北面的刘福通和东面的张士诚太能折腾了。像刘福通居然发动了三路大军,对元朝进行了全面战争。有一路竟打到了上都(在内蒙古),烧了元朝皇帝的行宫,又绕到辽东,直逼高丽。还有一路,居然打到了通州,眼看就到大都城下了。 元军着了急,调了大军,左遮右挡,忙着和刘福通掐架。等到快要把刘福通掐死时,自己也被掐得只剩一口气了。而朱元璋北边刘福通,东边张士诚,西边徐寿辉,三大卫星守着,元朝主力根本没法打。 朱元璋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开始大展拳脚。先取了镇江,拔了眼中钉。接着,长兴、常州、江阴、常熟、池州、徽州、扬州。短短一年,眼皮子底下的据点统统落到了朱元璋手里。应天周围再无大忧。 这时的朱元璋已经鸟枪换炮了。东边堵住了张士诚,西边接壤徐寿辉,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和平相处(仍旧不敢主动招惹)。北边是刘福通、小明王,还是名义上的上司,更无危险。 朱元璋决定先打东南,浙江东部的元军。虽然是元朝的正规部队,却有一个特点:孤立无援。死定了。 朱元璋很快搞定了。形势大不一样了。 至正十九年(龙凤五年,1359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这时的朱元璋已经把浙东的驻军全摆平了。 这时朱元璋的局面就变成东北邻张士诚,西邻陈友谅(武力夺了徐寿辉的班,改国号大汉,自称大义皇帝),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 |
下一章:朱元璋治国 |
明清,近代史的坟墓 |
楼主威武! |
朱元璋治国(3) 至于宦官,洪武时的宦官仅仅是宦官。主要工作就是扫扫地洒洒水,完全当奴隶来看。汉唐时太监专横跋扈的记忆太让人痛苦了。朱元璋专门在宫中立下了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又规定宦官不得兼任外朝的文武官衔,不许穿外朝官员的衣服,官阶不超过四品,每月领米一石(100斤),外朝官员不得和内官通信。 严防死守之下,洪武朝未出现过一个大太监。 而夷狄更好说了,自己就是把蒙古人打跑的。还分别于洪武三年、五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三年大规模出征,犁庭扫穴,肃清沙漠(当然五年那次比较失败,主力在岭北被王保保打败)。最北打到了捕鱼儿海(今天的贝尔湖)对于投降的蒙古人也妥善安置,像镇守辽东的元朝丞相纳哈出,就哄得好好地。 当然在“防”上也没少下功夫。平了辽东后,老朱就在大宁设了北平行都司,东接辽阳,西连大同,构成防御性极强的铁三角。再加上开平卫、兴和所、东胜城等各个据点,长城的外围防线固若金汤。 这样一打一拉一防,蒙古暂时消停了。 而藩镇,蓝玉案前后,一大批能打能杀的都被自己报销的差不多了。现在镇守边塞的几个藩王(史称塞王)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姓朱。宁王朱权、燕王朱棣、晋王朱 、秦王朱 都是自己的至亲骨肉,上阵父子兵。难道这些至亲会起兵反对自己吗。有了他们替自己守边疆,江山才会世世代代坐稳。老朱的算盘打得精啊。 老朱实在是太精明了,在他的算盘里把一切都扒拉的一清二楚。但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走向了他设计的反面。 |
下一章:贪官污吏 |
下一章:盛世下的隐忧(上) |
盛世下的隐忧 (上)(1) 中国从不缺治世、盛世,文景、汉武、贞观、开元、仁宣、康乾,“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让无数身经乱世苦难的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说实话,读史的时候,我也爱读牛的朝代,不爱读怂的。爱读朝代牛的时候,不爱读怂的时候。后来我发现,牛的朝代从出生的时候就不同凡响。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下边这些数字。他们就像人的生命指标,直接决定了新生王朝的命运走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十年间,北征匈奴,南伐南越,修长城,建陵墓,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大手笔。但经过秦末大乱和楚汉相争,十几年下来,到刘邦初定天下,奠鼎汉祚时,大概只有六百万人了。虽然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先生认为还要多些,但汉初人口锐减,已是不争的事实了。据说,刘邦当了皇帝出门,竟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相公卿出门只能坐牛车(要想上朝不迟到,就得起早了)。 隋朝在大业二年(606年)进行过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此时,大隋有8907536户,46019956人。据有的历史学家估计,当时还存在黑户口,北方不多,南方相当严重。隋朝平定南方不久,统计工作很不扎实。人口高峰大概有5600万—5800万。 但经过草头王们十八年混战,到唐高祖把他们都摆平时,仅有200多万户。贞观之治开始时才增加到300万户。人口大减。交战激烈的,像关中、河南,十死七八。就是边境地区也是一片惨淡。贞观四年(630年),高昌王曲文泰应邀访问大唐,说了这样一番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 大明王朝在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也来一次人口普查。普查范围两京十三省。统计结果户10622436,人60692856。而大清朝在康熙时也干过这事,范围与明朝大体相同。但十五省区有十四个比万历六年的人数大规模缩水。最惨的江苏(包括安徽,与万历时的南直隶大体一致)竟少了641万余人。江西紧跟其后,减少了366万。这两个地方就少了1000万。人口缩水最少的贵州也有25万的差额。只有四川人口增长了70余万(理由待会再坦白交代)。 这不是康熙元年的统计数字,而是康熙五十年的。康乾盛世也开始了一半。 而万历六年(1578年)到崇祯元年(1628年)天下大乱还有五十年的时间啊。太平时代,人口通常是打着滚的往上翻。据估计,崇祯上台之前的人口至少突破了2亿大关。创下中国历代人口新纪录。而明末清初人口也有相当惊人的折损率,估计有40%(比元明交替高多了)。也就是八千万人非正常死亡了。 上面说的只有四川人口有增加,不是说四川战乱少。恰恰相反,明末清初四川战乱最多,损失也最大。打到最后实在没人了。清朝只好“湖广填四川”,拼命从周边省份往四川扒拉人,才把四川撑起来。据说开国元帅朱德的先人就是这时从外地迁来四川的。 |
盛世下的隐忧(上)(3) 这就是土地兼并最常发生的案例了。 当然地主获得土地多是趁人之危、巧取豪夺。 这样一来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地主富豪们把土地兼并过去,并不是要亲自耕种,还要依靠佃农。像福王朱常洵一下子把400万亩土地捞到手,要是亲自种地,就是累死也种不完。 这样看来,土地还是把农民牢牢地锁在土地上。 其实,土地兼并受害最先、最大的不是农民,而是国家。因为历来中国就有这么一条规矩:士绅不当差不纳粮。 原来,中国人就有这么一个毛病,进来多少也不嫌多,出去一点就肉疼。对待税,是能拖就拖,能逃就逃。丝毫没有纳税人意识。 皇帝们也特体谅人心,对皇子们、勋戚们大手一挥(在我看来,皇帝老爱挥手),你们名下的土地不用纳税了,收多少都是自己的。同时为了笼络读书人,也给了一些优惠政策。像中了举人,或成了府县学生,这些都是准官员,于是也免差免税了。 按说,开始时,这些特殊人群,人数不多,占的土地也不多。但中国人还有一个毛病:占便宜没够。 为了占便宜,就要钻空子。 于是,他们后来兼并的土地也在免税之列。 这下糟了。 国家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国家能收的税越来越少。 但国家的开支却一点不能少。家大业大花销大啊。税是一点不能少收的。那就只能向佃农的亲戚邻居们收了。 比如,张三、李四、王五是亲戚兼邻居。张三先 遇了天灾人祸,没办法,把土地一卖,率先成了佃农。这样一来,虽然没了自由身(即使有土地,也不能随便瞎溜达,要有路引,否则按通缉犯处理)。但却有了意外的惊喜,收皇粮国税的再也不上门了。 都跑到李四王五那去了。 李四王五交完了定额,差役接着伸手,张三的税你俩也替他交了吧。张三虽然投了地主,但皇粮数没减啊。 没办法,民心似铁,官法如炉。交了人家的,原来能吃个半饱,现在只能喝汤了。 过了些日子,李四也遭了天灾人祸。一拍大腿,也卖了土地,成了佃农。 差役再来,好啊,王五,张三李四的那份都归你出了 。原先还能喝汤,现在糠都吃不上了。 不等差役再来,王五一拍大腿,我也卖土地投地主了(学名“投人家”)。 地主家虽然爱扒皮,但为了让佃农活下去(活下去才能干活啊),还是会多少留一点吃的的。 差役再来时,只能找他们亲戚的亲戚,邻居的邻居了。 所以,越到后来,主动卖地的还是聪明人的选择呢。 照这样下去,“士绅不当差不纳粮”只能让全国的土地统统跑到地主手里。而作为国家税收的支柱税种—农业税就彻底扯淡了。 但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发生。 因为等不到这个时候,就天下大乱了。 |
求更新啊 |
下一章:盛世下的隐忧(下) |
留名 |
写得不错。 |
下一章:下西洋的后继者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历史 最新文章 |
二战十大名将 |
对比史上主要强国综合国力 |
太平天国若成功中国命运不堪设想,看朱九妹 |
中国历史“圣经”——《资治通鉴》柏杨白话 |
大家说如果那年819紧急状态委员会对叶利钦果 |
二战时各国的实力排名 |
高梁河车神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遭人唾弃? |
历史上各时段的亚洲十大强国排名 |
【转载】《天下无谍》——黄河故人(基本全 |
世界古代史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