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春秋战国 -> 《赵国史话》鉴赏通俗文学演绎古赵文化史学学术! -> 正文阅读 |
[春秋战国]《赵国史话》鉴赏通俗文学演绎古赵文化史学学术![第3页] |
作者:赵北燕南莫离剑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伯益的另一支血脉为大廉,也就是秦赵的祖先。这一支投奔商朝的时间略晚,到了商朝的第七代君王大戊之时,才有大廉的玄孙孟戏、仲衍兄弟载入史册。无独有偶,他们辅佐君王也是从御马开始的。这些后代子孙大多继承了先祖伯益驯服鸟兽的家传技艺,他们对于御马畋猎之类的本领都驾轻就熟,容易在众多的臣子当中脱颖而出,取得君王的信赖。伯益的这一支后代子孙不仅技艺高超,命运也颇令人羡慕。商王大戊用占卜的方式选择谁来做自己御者,也许是因为伯益宗族和商朝王族都有着玄鸟图腾崇拜的缘故,占卜果然取得了吉兆。大戊大喜过望,不仅把仲衍请进宫中,而且还把自家的女儿嫁给了仲衍。从占卜来定御者一事就可推知当时君王对于御者的重视程度已经无以复加。按照古代车战的制度,作为全军统帅的御者就已经是三军进退的标志,各路兵卒必然马首是瞻,更何况是一国之君的御者呢?商王大戊对于仲衍的青睐真是令人羡慕不已。史籍记载,自从仲衍之后,每一代都有建立功勋的人,他们辅佐商朝,受到了格外的器重。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商朝君王仿佛也没能逃脱历史回旋往复的周期律。弹指之间,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纣王就粉墨登场了。仲衍这一支血脉就传到了胥(xu)轩一代。娶了申姜部族的骊山之女为妻,生子仲潏(jue)。申姜部族世居渭水,与周族世代通婚、关系甚密。如此一来,赵氏一族又与西方兴起的周氏族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仲满的儿子为飞廉,飞廉的有二子为恶来,一为季胜。到此为止,恶来即为秦氏族人的直接祖先,这一支族人即是后来的秦人。季胜即为赵氏族人的直接祖先,这一支族人即是后来的赵人。秦赵族人尊奉的最后一位祖先即为飞廉。而飞廉和恶来,确是商纣时期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如上所说,伯益的后人在商朝还是颇受器重的。那么在武王伐纣的历史大潮流中,飞廉和恶来又将何去从呢?这还要从他们在商朝的地位说起。史籍记载,飞廉善于奔走,奇快如飞。楚大夫屈原知晓飞廉奔走似风,就在《离骚》中赞之为风神,后人也称风师、风伯。此后,飞廉就神话成为形状奇特的神禽。说其身如鹿、头如雀、前有角、后有尾、周身豹纹、能致风气。不论神话如何传说,总之,飞廉善于奔走,必定不虚。说其飞廉的儿子恶来更是非同常人。恶来力大无穷,可以空手与野牛、猛虎、巨熊搏斗。父子二人都以奇特的本领为商纣效力,而且忠心耿耿,不生二心。值得一提的是,恶来被周人称之为“助纣为虐”的典型,飞廉却未在其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话说武王伐纣的脚步日益临近,商纣的江山气数也在风雨飘摇中步入黄昏。恶来则依仗神力,帮助商纣铲除异己。但恶来毕竟逆时代潮流而动,最后终被武王的义军所杀。飞廉仿佛受到了其母族申姜部族的影响,并没有带兵和周王朝作对,但他对商朝依然是忠心耿耿,勉力扶持。商纣王起视四境,周朝已经取得了“三 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形势。在这种严峻的情形下,飞廉一不改变忠心,二不自暴自弃,而是协助商纣出使,亲自往来奔走,争取北方部族对商朝的支持。因为飞廉善于奔走,很快就到达了北方。但是,历史的潮流则来得更加迅猛,飞廉还未来得及挽救商朝,商纣就已然被周武王诛灭了。《史记》中说,飞廉受到了天帝的启示,而“不与殷乱”,并答应赐给他石棺以光大他的氏族。怅然若失的飞廉只得在北方的霍泰山筑坛遥祭纣王,以表达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后来,飞廉就死在了家乡,也葬在了霍泰山下,以表示自己不忘使命,不失臣节。此后,霍泰山就成为赵氏祭祀的重要场所。多位赵国君王都亲临霍泰山祭拜祈祷,以求先祖保佑振兴赵国。关于飞廉的历史品评后人也并存两说。有的仍视之为不识时务、心存愚忠的“下下愚人”;有的则把商朝的飞廉与孤竹国的伯夷、叔齐联系在一起,认为飞廉筑坛遥祭纣王是与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的气节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但不论怎样,飞廉作为商朝的臣子,尽到了臣子的本分。而飞廉作为秦赵最后一位共同尊奉的祖先,也见证了秦赵分支的历史场景。 由此,飞廉的二子:恶来、季胜都将名垂史册。恶来殉商而亡,其后代子孙辗转西迁到陕西、甘肃一带生活。直到他们的后代出现了一个叫非子的人。因为此人在渭水一带养马有功,周孝王就把秦这个地方封给了他,并让他继承舜帝赐给伯益的蠃姓,史称秦赢。非子就成为秦国的始祖。而季胜在商亡之后,归附周朝,其后代在周代也是大有作为,被周王赐姓封赏,成为赵姓的始祖。秦赵的渊源就生发于此,他们虽同源一脉,同出一家,但其后代在战国舞台之上却是恩怨情仇、难解难分。在此伏笔,后待详述。 |
季胜带领族人归附周朝,赵氏一脉也在周朝得以承续和发展。赵氏族人特有的品质和本领不久就在众人之中显现了出来。季胜有个儿子名叫孟增,周成王十分欣赏他,并把皋狼之地赐给了孟增。孟增以此作为光复本族的希望,从此自号为“宅皋狼”,以此象征宗族要在此地复兴。皋狼之地虽为西河郡的一处山陵沟壑,远非地处汾河流域的霍泰山可比,但是族人却将此视若珍宝。这不仅代表着周朝王族对于归附而来的赵氏先人的首肯,更代表着赵氏先人将在周朝大展身手的开始。此地像霍泰山一样,成为赵氏振兴之初的神圣之地。值得一提的是,赵氏宗族一直保有此地,即使遇到强权暴力也未曾丢失此地。皋狼之地,也成为赵氏先人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起始之地。 孟增的孙子名叫造父,造父则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赵氏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光辉人物。造父的御马技术真可谓出神入化、登峰造极。 造父从小就和马有缘。一日,造父正在田间耕作,适逢有一对父子乘车经过,马受惊而不走了,儿子就下车牵马,父亲就去推车,还请求造父:“帮助我推车。”造父因此收拾工具,把它们捆好后寄放在车上,拉过那儿子牵的马,才刚刚检查缰绳马鞭,还没有开始使用,而马就感受到并奔驰起来。故事传开,真不禁使人啧啧称奇。 造父真正的老师是泰豆氏。他开始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三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可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六根缰绳,驾驭六匹马拉的大车。”造父回答:“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六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六根缰绳不乱,二十四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泰豆氏技艺绝伦,尽心传授;造父更是勤学苦练,毫不懈怠。于是,造父就成为一位真正的御马高手。 造父还十分爱惜马匹。一日,延陵卓子乘坐由八尺高的骏马和显露有花纹的好马组成的车乘,钩似的饰物装饰在前面,涂彩的玉石饰物装饰在后面,马想要前进那么钩饰限制了它,想要后退那么错缀就会顶住它,马因而从旁边跑出来。造父经过时为马匹哭泣,说:“古时候治人也是这样啊。那奖赏是用来勉励人的,但毁谤却存在其中;惩罚是用来禁止人们犯罪的,而赞誉却加在它头上。人们站在中间不知道进退,这也是圣人为他们哭泣的原因啊。”造父话也就是说,如果统治者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限制得太死了,人们也就做不成任何事了。人们如果做不成任何事统治者又怎么能生存呢?可见,造父已经把御马和治国的道理联系了起来。 |
天道酬勤,苦尽甘来。造父出色的御马之术和独到的远见卓识,使他受到了当时周王的青睐。这位周朝的君王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穆王。周穆王时代,正是周王朝显露盛世危情的时候。周穆王身为君王,自然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有一次,周穆王对大司徒君牙说道:“我这个年轻人继承了文王、武王的遗业,自己心怀忧愁危惧,像踩着老虎的尾巴,又像是行走在春天的薄冰之上。伟大的文王的韬略,光辉的武王的功绩使我们依从正道,让我们以前辈美善的行动为榜样,取得昭示后人的丰功伟业。”可见,周穆王即位之初既有忧患之心,又有奋发之志。他与君牙制定了正身、思艰、安民的治国方略,并准备巡视天下,安定四海。此时造父就承担了为周穆王遴选骏马的艰巨使命。千金易求,良马难得。一天,造父与随从到潼关郊外去闲游,一下子捕获了六匹骏马,这个意外的收获,使造父欣喜异常。当时周王的车乘需要选配八匹骏马,而且一定要品种上乘,毛色纯正的千里骏马。造父本想把捕获的六匹骏马献给周王,但又感觉还差两匹没有配齐,实属遗憾。因为这些骏马都是万里选一的宝马良骥,自然优于周穆王现有的御马,自己如果驱使,这显然对周王不够恭敬。思来想去,造父决定再去寻找骏马。 造父凭着自己对骏马习性的了解,认为在潼关一次能捕获这么多良马绝不是偶然现象附近一定有一个适宜良马生存繁衍的地方。于是造父继续打听,最后从山里人口中得知,潼关东南方有一片宽广约三百里的桃林,常有千里驹奔驰其中。只是桃林深广无边,沟壑纵横,常有野兽出没。造父不畏艰险,在桃林中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经常深入到蛇蝎盘卧的乱岗中,闯荡到虎豹藏身的洞穴旁,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捕获了两匹绝世骏马,连同先前六匹骏马一起献给了周穆王。周王从来没见过如此精良的骏马,只见面前的骏马各个体魄健壮,毛色光亮,鸣声震天,气度不凡。周王大喜过望根据这些骏马的特征,分别起了动听的名字。其中:火红色的骏马,称之为赤骥;纯黑色的骏马,称之为盗骊;纯白色的骏马,称之为白义;青紫色的骏马,称之为逾轮;灰白色马,称之为山子;鹅黄色的骏马,称之为渠黄;黑鬃黑尾的红马,称之为骅;青黄色的骏马,称之为騄耳。从此,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騄耳八匹骏马,就成为天下名马的代称。一时间,“穆王八骏”,名震天下。 |
万事俱备,周穆王钦点造父为君王的御者,准备巡行天下。这就是著名的“周穆王西行”的故事。春秋战国年间,有人根据周穆王西行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编写了《穆天子传》。但其书历来不被史家采信。《穆天子传》后来失传了,直到晋朝太康年间,荀子的第十五世孙、著名学者荀勖(xu)在汲郡收集整理了被盗的一批魏墓竹简,整理出了天下闻名的“汲冢竹书”。其中除了《穆天子传》,还有另一部重要的史书《竹书纪年》,都记载了穆王西行的故事。这些失而复得的故事才重新被世人重视。 据记载,造父随同周穆王一行,颇具传奇色彩。他首先出兵西征犬戎,俘虏了四个以白狼为图腾的部落酋长和四个以白鹿为图腾的部落酋长,打通了去往西方的道路。于是,造父驱使八骏载着周穆王,四蹄腾空,一日千里,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巡游。穆王从成周出发,沿太行西侧渡过黄河,通过雁门关到达了河宗部落。河宗部落献上十张豹皮和三十六匹骏马作为贡品。随后周穆王又到黄河岸边钓鱼,到渗泽去畋猎,并把打猎所得的白狐作为祭品祭祀河宗部落的祖先,以表示和睦相处的诚意。穆王继续西行,经过乐都到达了昆仑之阿。穆王登上了昆仑之巅,瞻仰了名胜黄帝之宫,又举行了隆重的祭山典礼。造父驾车向北来到春山,穆王见山木丰茂、花果飘香,还特意在大石上铭刻为记。再向西到达了赤乌的部落。赤乌部落与周人同宗,穆王在这里受到了亲切的招待。赤乌部族献上美酒千斛,牛羊无数;穆王也回赐了一辆墨车(古代大夫所乘的车子,车身墨漆,无彩绘)和黄金四十镒(一镒相当于二十两)。周穆王又令造父转而向北,渡过洋水,到达曹奴。部落首领为穆王准备了丰盛的宴会,并资助了丰厚的路费。穆王也把四十条饰有贝壳的带子回赐给他们。造父再向东赶车,到达了黑水,恰好赶上一连七天的暴雨。穆王又沿黑水到达了山容氏,取得了大量的美玉。此后,造父一路西行,最终来到了西王母之邦—瑶池。 瑶池乃是天造的胜境,西王母更是奇特的天神。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乃是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的半兽半人形的天神。她面目狰狞,粗蛮丑恶,蓬头散发,虎齿豹尾。嫦娥所服下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后羿从西王母这里求来的。到了汉武帝时期,西王母又被人形容成美貌绝伦的神仙女子。西王母的形象又从原始神话变成了道家方术之士的仙话了。不论怎样,西王母的确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周穆王在瑶池受到了隆重至极的接待,他献上了白圭、玄璧和织锦,以表谢意。西王母竟然也唱起了歌谣,以助酒兴:“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大意是,天山飘着朵朵白云,它们都出自高高的山陵。您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不畏山川阻隔跋山涉水。衷心祝愿您长生不老,希望以后能再次相会!穆王颇受感动,也即兴赋诗:“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女。比及三年,将复尔野。”大意是,待我回到东方之后,和平治理华夏诸盟。当万民百姓安居乐业我将履行您的叮嘱,顶多三年五载,我将再来畅叙离情。” |
要开始春秋的赵氏了。。。 |
第二章从亡佐霸 ——赵衰与晋文公 史引 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 ——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史话: 武王伐纣,周朝初创。可惜周文王姬昌还未来得及看见这梦寐以求的辉煌时刻,就在新都病逝了。屈指算来,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也让周朝后人略感安慰。周文王的儿子姬发即位,史称周武王。周武王继承周文王的遗志完成了伐纣灭商的煌煌伟业,随着大禹的九鼎从商都迁至周都,商王朝六百年的历史也至此结束。同样令人感到可惜的是,这位满怀着雄心壮志的周武王在灭商两年之后英年早逝。太子姬诵继承了王位,史称周成王。周成王年幼,辅政监国的重任就落在了周公的肩头。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曾辅佐武王灭商,居功至伟,与太公姜子牙齐名。武王死后,周公又摄政辅佐成王而号令天下。史籍记载,成王即位时年仅十三岁,如此年幼的周成王还需要在周公的背负下接受诸侯和大臣的朝见。周朝兴起于西方,对于广大的东方控制薄弱。周朝初期,便开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建邦立国,这就是著名的“周封诸侯”。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分封七十一个国家,其中姬姓子弟就占有五十多国。分封的初衷就是要创建一个护卫周王朝的藩屏。于是,天下星罗棋布的大小封国,就构成了周朝统治的新格局。 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起初,周武王和叔虞的母亲结合时,叔虞的母亲梦见天神对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地赐给他。”此后,叔虞的母亲果然生下了儿子,而且儿子的手心还有个字,张开一看,果然就是“虞”,因此就给他起名叫“虞”。 《史记》记载,武王病逝,成王即位。许多诸侯就趁着天子年幼、立国未稳,起兵造反,争夺天下。其中唐地就发生了叛乱,周公率兵攻伐叛乱,平定了唐地。这一天,年幼的成王和弟弟叔虞在桐树下面玩要。成王把一片桐叶剪成“圭”的式样。圭是古代的玉器名,长条形,尖端呈半椭圆状,是古代天子用以封赏诸侯的器物,也是王族朝聘祭祀、丧葬所用的礼器。当年,舜帝就为大禹颁赐了玄圭作为奖赏。成王把桐叶圭交给叔虞,开玩笑地说:“以此封若。”意思是,我拿这当作封你的信符。在旁的史官即刻把这话记载下来,随之请成王“择日立叔虞”,要求成王选择吉日对叔虞进行分封。成王对史官说:“吾与之戏耳!”成王立即说自己这是和他戏要,并非认真啊!史官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歌乐之。”意思是天子一言九鼎,哪有戏耍之理,既已说出,史册就要正式地书写,典礼就要隆重地实行,乐工就要衷心地歌颂。成王无法对答,就把刚刚平定的唐地封给了弟弟叔虞,此后,叔虞也被称作唐叔虞。这就是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 关于剪桐封弟,《吕氏春秋》所记载的情节与《史记》大同小异。除了把史官这个角色换成了周公,还绘声绘色地描写道:当叔虞听到成王分封自己的承保诺后,便喜形于色地前去报告周公。周公不仅向成王讲述了“天子无戏言”的道理,还开导他要“重言”而不可食言,进而规诫他要“明爱弟之义”,懂得珍重兄弟手足情谊,从而达到“辅王室之固”的目的。于是,成王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遂封叔虞于晋(唐)”。《吕氏春秋》一再强调“人主之言,不可不慎。”由此观之,向天下以示诚信的举动在周朝初创的大背景下是多么重要。与此同时,分封同姓宗室为诸侯也对巩固天下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唐地位于黄河汾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地方。唐地原先是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带,虽然历经商朝,夏人仍保持着旧有的风俗。唐叔虞仿效姜子牙治理齐国的智慧,因俗而治,“启以夏政”,唐国也因此渐渐发展壮大。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迁居到了晋水旁,于是就改国号为晋。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是被戎狄之民所包围。晋人则必须与戎狄为邻,由于远离周朝王室的荫庇,则只能依靠自己与这些戎狄部族打交道。就是在这种“不尽力,子孙将弱”的时局之下,从而造就了晋人好勇尚武的精神。天长日久,晋国周围有许多戎狄部落先后都被晋国灭掉了,晋国也从原先大约十县一州的狭小之地渐渐发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就是在这种“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历史大趋势之下,唐叔虞乘势而上建立国家,为此后晋文公的春秋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造父的后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终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将赵氏的发展融入历史的大潮中,毅然先择了离开周室、入仕晋国。经过艰难曲折的漫长道路,赵氏在晋国这个母体中孕育成长,终于成为一个政治成熟、前途光明的大国卿族。 |
那么,赵氏一族又是如何离开周室、人仕晋国的呢? 自从造父立“赵”姓以来,以下几代的名字与事迹并未见于史籍。只是到了造父的六世孙奄(yan)父,才因千亩之战而再现于史家的笔下。千亩之战是西周宣王时期的著名战役。征战的双方则是周王室与姜氏之戎。姜氏之戎史称申戎,即与周室世代通婚的申姜势力集团。史籍记载,周氏先祖弃的母亲名叫姜原,为姜氏。此后,周太王之妃、王季之妃、周文王之祖母等皆称“太姜”。姜氏与周氏在周宣王以前的关系一直很融洽,直到周宣王即位之初,还娶了申姜集团申伯的女儿作为自己的王后,并分封申伯,建立申国。到了周宣王三十九年,周王室与姜申集团发生分歧,周王室从此称申国族人为“申戎”,双方迅即兵戎相见。在这一年,双方在千亩之地展开大规模的激战。周宣王发号诸侯,御驾亲征。此时的奄父因家传绝技见长,仍为宣王的御者。周宣王在千亩之战中曾一度受困,多亏奄父熟悉战场,善于驾驭,机智勇敢地驾车载着周宣王脱离了险境。周宣王虽在这次大战中丧南国之师,但也取得了破击申戎的胜利。值得一提的是,积极响应周宜王号召的诸侯中就有晋国的穆侯。晋穆侯在此战也有不凡的表现并对这次勤王之举津津乐道,此时,正值得子的喜讯从晋国传来。晋穆侯为了纪念这次大战的胜利,甚至以“成师”为儿子命名。周宣王的千亩之战破坏了以往巩固的周氏与姜氏的联盟,也是整个西周王朝走向败亡的一个转折点。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奄父在深感周室王朝江河日下一般衰微的同时,也看到了晋穆侯作为诸侯国王的勃勃生机。历史也在这里埋下了“赵氏入晋”的伏笔。 千亩之战不久,周宣王就去世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西周最后一位国君周幽王。周幽王在短短十一年的统治时间内不思进取、昏庸至极,这不仅使得西周二百七十余年的基业在内外交困中毁于一旦,而且还坚定了赵氏离开周室、另谋发展的决心。 |
周幽王即位刚刚三年,就得到了一位美貌的女子—褒姒。周幽王自得褒姒,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只可惜这位褒姒竟是一位冷若冰霜的冷美人,终日难得一笑。可褒姒越是不笑,周幽王对她就越有兴趣,越想让她发笑。于是,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就在周幽王的脑中酝酿了起来。西周时期,交通不便,通讯困难。来自北方和西方的游牧部落的马队经常袭扰中原。为了拱卫京城,周朝就采用了狼烟报警的方法。一旦外敌入侵,烽火台的土兵就把狼粪点燃,以此通报敌情,夜晚则燃起火把代替。周幽王陪伴着褒姒来到烽火台上,擅自点起了狼烟,并把战鼓擂得山响。各路诸侯一见国都内狼烟四起,还以为国家遇到了大难,纷纷马不停蹄赶奔国都镐京。当诸侯感到国都城下之时,只见周幽王正和褒姒饮酒取乐,根本没什么军情。褒姒看着一个个诸侯的狼狈相,禁不住大笑不止。周幽王见爱妃一笑,也心花怒放,自鸣得意起来。各路诸侯敢怒不敢言,只得拂袖而去。周幽王为了再让爱妃发笑,又如法炮制,再燃狼烟。结果可想而知,前来勤王的诸侯自然越来越少。 褒姒得了如此的恩宠,也越加放肆起来。她为周幽王生下了儿子伯服,更把目光盯在了天子的权力之上。褒姒一面与大臣密谋,驱逐了原来的太子宜臼;一面向周幽王邀宠,立伯服为太子。周幽王在美色的诱使下自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一安排。可原来的太子宜臼却如何能够甘心,他逃亡申国避难,申侯联合西戎一起进攻周天子。当此国家存亡之际,周幽王慌忙登上烽火台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救。可各路诸侯已经被欺骗羞辱多次,哪个还来理睬呢?于是,国都镐京很快就被申国和西戎的军队攻破,繁华的镐京当即被洗劫一空。周幽王临死还不忘带着褒姒一起出逃,结果被酉戎的军队在骊山脚下追上。可叹周幽王成为西戎的刀下之鬼,褒姒也成为了西戎的战利品。直到镐京成为一片废墟,各路诸侯还都不知道这场浩劫的确切消息。 而早在此前,身居周王室的赵氏宗族就对西周的毁灭已有预感。总体说来,周幽王的确是一位很不走运的天子。当他登上王位的第一年,全国就发生了大旱。各地的河流、泉池都干涸得见了底,草木庄稼也都枯死殆尽。举目四望,尽是赤地千里,哀鸿遍野。《诗经·大雅·云汉》篇不仅描写了旱情的严重,还指出了“天降丧乱”的预兆。《诗经·大雅·召旻》篇则更加鲜明地指出了周朝昔日“辟国百里”与幽王时期“蹙国百里”的强烈反差。周幽王在位的第二年情形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国都镐京和泾水、渭水、洛水流域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连象征着西周发源之地的岐山都崩塌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篇则记载了当时“日有食之”的奇特天文现象,而且还描绘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天地翻覆的情景。周幽王六年十月一日(公元前776年9月6日),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古人言:“日者,君象也。”夏桀当年就曾以日自喻。而此时,周王朝的史官不得不援引上天对君王的警示而有所劝勉:“过去,伊水、洛水干枯而夏朝灭亡;黄河干枯而商朝灭亡;如今周德也像前二代那么衰落,国家灭亡不会超过十年。上天就要抛弃周朝这一代了。”果不出所料,西周王朝果然在天灾人祸中毁灭殆尽了。而身在周王室的奄父又岂能不重新考虑赵氏的发展前途呢。于是,奄父的儿子叔带就满怀着对于周幽王的绝望之情,进入晋国,重新开辟赵氏发展的新境界。“叔带入晋”也就成为赵氏“离周入晋”的标志。据史籍推论,赵氏先祖叔带在周幽王时期离开周王室,投奔的君主就应当是当年在千亩之战中大获胜利的晋穆侯的儿子晋文侯。 |
为何赵氏先祖叔带离开摇摇欲坠的周王室之后,偏偏要投奔晋国的晋文侯呢?赵氏宗族真的能在晋国的土壤中发展壮大吗?这一切还要接着从周幽王被西戎杀害之后说起。 当周幽王惨死于乱刀之下,各路诸侯不仅看到了烽火台上那腾起的狼烟,也看到了从镐京燃起的熊熊大火。开始之时,诸侯们还以为是周幽王戏弄诸侯的把戏,可再过些时日,诸侯们就陆续得到了幽王惨死的噩耗。当各路诸侯再次率领大军前来救援时,镐京已经成为一片瓦砾。郑、卫、秦、晋等国的诸侯看见幽王已死,就共同商议,把幽王的长子宜臼从申国请回来立为天子,史称周平王。于此同时,又有虢公翰也拥立了王子余臣为天子,史称槜(zui)王。一时出现了两周并立的情况。十余年后,晋文侯灭掉了槜王,周王室才得以安定。所以,周平王对晋文侯十分尊敬。 周平王当时也没想到自己为了讨伐褒姒,竟然惹下如此大祸。现在镐京成为废墟,又离戎狄太近,不能再当做都城了。于是,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诸侯的护卫下把都城向东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王东迁”。从此以后,周王朝被后世习惯称之为东周。由于有一部著名的史书《春秋》记载了此后东周前期的历史,故此又史称春秋时代。司马迁曾对这个时代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其意是指,自从平王东迁后,轰轰烈烈长达三百年的春秋即在此时拉开了帷幕。诸侯相互争强,兼并弱国。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晋国为代表的诸侯开始强大。天下政治不再被周王所左右,而被四方诸侯中的首领所掌控。人们常说的“春秋霸业”,就是如此。 |
且说平王东迁主要依靠的就是郑、卫、秦、晋四国,这四个国家可以从东、北、西三面拱卫洛邑和东周王室安全。在此,不得不提到与赵氏共祖的赢姓一族的兴盛。前面说到秦人的始封之君是周孝王时的非子。非子西居犬戎之地,因周孝王又封他秦邑,故此延续了赢氏的祭祀,号秦羸。周厉王任命非子之孙秦仲为大夫,让他讨伐西戎。秦仲为国捐躯,宣王又任命他的儿子秦庄公继续攻打西戎。秦庄公与兄弟五人带兵七千西征,大破西戎。秦庄公兼有了犬丘之地,成为西垂大夫。秦庄公的儿子是秦襄公。由于秦人世代与西戎有仇,秦襄公在周幽王被杀之后,毅然带兵救周,立下了战功。不仅如此,秦襄公还拥立平王,并一路护送东迁洛邑。这使周平王十分感激,决定把原本是大夫的秦襄公破格擢升为“诸侯”,并答应如果把西戎赶走,就把岐山以西之地封给秦国。这极大地刺激了秦人的扩张领土的欲望。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率领七百人“东猎”,在渭水旁筑城定居。之后,秦文公果然将戎族逐出,占有了岐山一带的土地,并将岐山以东献给了东周王室。此后,秦人继续奋发,向着西方大国的目标阔步前进。且说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带着“诸侯”的封号,凯旋归国。秦襄公踌躇满志,还在西畴刻石记功,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石鼓文》。可见,秦襄公做足了“平王东迁”的文章,为日后秦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赵氏一族看到同族的秦人如此声势浩大地开发西陲,不由得深感自身发展的困惑和苦闷,而就在此时,晋文侯的身影出现在了赵氏一族的眼前。 在“平王东迁”中立下大功的另一个诸侯国就是晋国。晋国地处周王室的北方,以汾水、曲沃一带为中心。晋文侯不仅拥护平王登位、护送洛邑,而且还消灭了平王的心头大患——槜王,结束了两周对峙的尴尬局面。平王赐给晋文侯圭瓒和车马弓矢,并赐给用黑黍和郁金香酿造的酒,以表达感激。因为周晋同宗,册封仪式也格外隆重,周平王对晋文侯郑重地说:“伟大光辉的文王和武王,能够敬慎行德,昭示上天,德泽下土,天帝及时降福命给文王、武王。那时的公卿近侍贤明地辅佐他们,不管大事小谋无不遵从,真心拥戴先君之位。唉,我这个不幸的人,继承王位恰遇天帝责罚,戎狄不断入侵,断绝了百姓的福泽。我的治事官员,缺少德高望重的人选,而我又不能胜任。祖辈父辈的同族诸侯们,希望你们竭诚辅助我。只有我做出成绩,才能使周朝永固。您是伟大的唐叔虞的后继者您的智慧足以治御百官,您会和了卫侯郑伯、秦伯在成周就是证明,您足以追效先贤。您的长处,足以在我艰难之时护佑我,您已经这么做了。所以,我要嘉奖你。您回归故里,巡视您的军队,使您的邦家获得安宁。带去我给你的香酒,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一张,黑色的箭一百支,四匹马。您前去安抚边远的居民,亲善近处的邻国,给小民施惠,让他们过上康宁的日子,不要荒废政事,贪图安逸。专心治国,来成就您光辉的美德。” |
周平王对晋文侯真可谓评价极高,语重心长。这话里又略带感伤,可以理解为同宗兄弟的衷肠相告。周平王这番话,实则暗含着对于“诸侯坐大,天子式微”的无限叹惋。而事实也是如此。平王东迁,故土丧失。堂堂的东周王朝也只不过拥有洛邑周边的一隅之地。它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仅至沁水南岸,只有方圆六百余里。此后,黄河北岸沁水之南的温赐给了郑国,后又转赐晋国。东北的酒泉又赐给了虢国,虎牢以东之地又赐给了郑国。秦晋两国将允姓九戎迁到伊川。于是,周的地盘仅仅方圆一二百里了相比于方圆数千里的霸主之国,周王室只相当于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已。 不仅东周王室的地盘缩小,西周以来一套严格的礼制也被无情地破坏。诸侯大国开始打听鼎器的轻重,天子巡狩也不再进行。诸侯不屑于带着贡品朝见天子,与此相反,天子倒要主动聘问诸侯。这一变化,集中反映在东周的墓葬制度上。通过对近年发现的东西周墓葬的对比,“天子列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的制度也从春秋开始日益被破坏。诸侯对天子权威的僭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平王东迁后的“王室式微”,周天子成了名义上的“天下宗主”,再也不能号令诸侯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在这时显现出了弊端。西周以来的宗法制度也破坏殆尽,整个社会也随之动荡了起来。而这就是春秋时代的历史大背景。 赵人与秦人有着共同的祖先。为何此时秦人已经被封为诸侯,拥有了自己的国家,而赵人仍在四处寻找出路,最终还要寄身于晋人篱下呢? 一个国家的兴起,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秦赵共祖,同为女修的后人,也同样有着玄鸟图腾的信仰。而在西周时期,两家虽然同时辅助周王室,但其中又有了一些微妙的不同。秦人先祖非子在犬丘养马,后又被封于秦邑。虽然离周天子遥远,但是西陲之地就成为秦人发展的广阔空间。而造父、奄父等人虽然整日与周天子不离左右,但却失去了亲自经营一方土地的机会。且周王室遭遇劫难,秦人则可以派出军队勤王,而失去根基的赵人则不得不在覆巢之前另择新主。幸运的是,秦人赶上了东周的一次分封诸侯国的机会。这在武王伐纣的时代,秦人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因为秦人的先祖恶来曾因助纣反周而被杀。东周刚刚建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历史潮流也有了一次看似精彩的回光返照。而秦人正是这第二次大分封的幸运儿。此时此刻,赵氏族人四顾天下,东面有齐国,南面有楚国,西面有秦国,他们的势力在东、南、西三面都已站稳了脚跟。而就发展空间来讲,出于北方的晋国仍是方兴未艾,北方广大的土地仍在狄人与胡人的手中。一个氏族的发展绝对不能脱离它所处于的时代,“诸侯立家”的时代虽已过去,而初现于西周末年、兴盛于春秋一代的卿大夫阶层却成为了赵氏族人下一步的奋斗目标。赵氏族人正是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而暂时退居幕后,就是在默默无闻地助推晋国霸业的同时,一个崭新的赵氏将再次展现于历史的前台。 |
赵氏先祖叔带刚一投奔晋文侯,晋国就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这件大事对赵氏族人的震动和启发确是前所未有的。 晋穆侯四年,晋穆侯迎娶了齐国国君的女儿姜氏为夫人。三年后,晋穆侯攻伐条地的戎族,结果大败而归。正在晋穆侯闷闷不乐之时,姜氏生下一个男孩,晋穆侯就给男孩起名为“仇”,以此来铭记对条戎的仇恨。仇也就成为晋国的太子。又过了几年,晋穆侯在千亩之战中大获全胜。好事成双,姜氏又生下了小儿子,晋穆侯就给小儿子起名为“成师”,以此来铭记这次战役的胜利。晋国大夫师服听说此事,十分诧异地说:“这个名字取得太不妥当了!国君给孩子起名字,太子叫仇,仇就是仇敌;小儿子叫成师,成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名称,是成就功业。一个人的名字影响着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决定着名分。如今,太子和公子的取名恰与他们的名分相悖,晋国今后能不出乱子吗?” 晋穆侯二十七年,穆侯去世。穆侯的弟弟殇叔依仗势力强大,自立为国君。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仇出国流亡。四年后,穆侯的太子仇才率领自己的党徒袭击殇叔,杀死殇叔,自立为国君。太子仇就成为晋文侯。晋文侯三十五年去世,他的儿子伯继立为君,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昭侯将他的叔父成师封于曲沃。曲沃的城池比晋国的国都翼城还要大,这就埋下了分裂晋国的导火线。成师受封曲沃后,被人们成为“桓叔”。桓叔在曲沃积极推行德政,收拢人心,晋国的百姓纷纷投奔了桓叔。桓叔此时五十八岁。晋国大夫师服又评论说:“我听说,建立国家应该本大而末小,国君是本,封臣是末,君强臣弱,国家才能长久稳固。正因为如此,天子封授诸侯国,诸侯封授卿族立家。这样,任命才能服从封君的指挥,才不至于犯上作乱。如今,晋国本来就是诸侯国,却又在自己的封国内建立封国。国君的力量日益衰落,国家又如何能长治久安呢?” 由于曲沃桓叔大力推行德政施惠于民,深得晋国百姓的拥戴。随着晋文侯的去世,晋国分为晋国旧宗晋昭侯和晋国强宗桓叔两大政治势力。史籍记载,赵氏作为刚刚投奔入晋的臣子,并没有直接参与晋国两大王族的争斗,但赵氏一族应当在此时就做出了归属曲沃桓叔的政治选择。《诗经·唐风·扬之水》就是百姓为了期盼曲沃桓叔早日成为诸侯而作。诗经大意写道: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 水底的白石更显鲜明。 想起了白衣衫红衣领, 跟从你到曲沃城一行。 既然见了桓叔这贤者, 怎不从心底感到高兴。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 冲得石块更洁白清幽。 想起白内衣和红绣领, 跟从你到那鹄城一游。 既然见了桓叔这贵人, 还有什么值得去忧虑。 曲沃也被人称为鹄城。在赵氏的心中,鸿鹄是其精神图腾。这也仿佛是上天对于赵氏的一种暗示吧。而事实证明这种暗示是及时的。到了晋昭侯七年,晋国发生了漫长的动乱。大臣潘父杀其国君晋昭侯而迎立曲沃的桓叔为君。毕竟叛乱不得人心,桓叔刚想进入晋都翼城,晋人就开始发兵攻打桓叔。于是,晋人立昭侯之子平为国君,是为晋孝侯。孝侯当即杀了叛乱的潘父,但晋国分裂为翼城和曲沃两大对立政权的局势已经不可避免。八年之后,曲沃桓叔去世,其子嗣位,即曲沃庄伯。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在翼城杀了晋孝侯,晋人反击攻打庄伯,庄伯又归入曲沃,晋再立孝侯的弟弟鄂侯为君。晋国双方继续对峙。双方往来争斗,历时六十七年,致使民怨沸腾,苦不堪言。就连“名为天子”的周君也看不下去了。周平王、周桓王曾两次派兵支持晋侯而讨伐曲沃,但都无法遏制曲沃势力的发展壮大。直到曲沃出现了武公。武公率领全部军队发动总攻,一举击败了晋缗侯的军队,占领了晋国首都翼城,杀死了晋缗侯。为了笼络周天子,取得晋国名正言顺的地位。曲沃武公将缴获晋国所得的珍宝器物送给周天子,从此,周王室也改变了过去对曲沃的态度派虢公出使晋国,册封曲沃武公为晋国的国君。当时,曲沃武公已经在位三十七年,受封之后,改称晋武公。晋武公迁都翼城,正式统治了晋国。屈指算来,从桓叔受封曲沃,经儿子庄伯和孙子武公三代的努力,最后灭掉了号称晋国正宗的王室。史称“曲沃并晋”。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