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春秋战国 -> 『八卦战国』越八越文化 -> 正文阅读

[春秋战国]『八卦战国』越八越文化[第26页]

作者:o弘毅o
首页 上一页[25] 本页[26] 下一页[27]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排名:1751
 
250 长勺之战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元年。
  这一年,公子小白从莒国奔回齐国即位,完成身份上的蜕变;
  这一年,公子纠输掉与公子小白的竞赛被处死,管仲被囚,在鲍叔牙的帮助和举荐下得到由公子小白转变为齐桓公的赏识而成为齐国的国相;
  对于齐国而言,在结束了由齐襄公所带来的短暂混乱后,这是一个新的开端,齐桓公称霸的志向将从这里开始,管仲治国的抱负将从这里开始,齐国的富国强兵之路也将从这里正式开始。
  如何开始呢?
  齐桓公:打鲁国。
  管仲:别闹……
  话说齐鲁两国此前关系其实一直还挺不错的,不过自从鲁桓公客死齐国,齐襄公还给他带了这么大顶绿帽子后,两国之间自然就没了那般亲密,来来往往也打了几仗。
  齐桓公刚刚即位不久,拥护公子纠的鲁庄公对这个结果相当不满,便打算趁着齐桓公立足未稳再争取一下,不料鲁国大败,被齐军逼到家门口的鲁庄公压力之下也只得处死公子纠了事。
  总体来看,齐鲁之间感情已经宣告破裂,对于鲁国来说悲催的是,他们还总是齐国被欺负的对象。
  这样的大背景下,齐桓公和管仲联手确立了带领齐国实现富国强兵的宏伟蓝图,接下来便是如何去实现的问题。
  管仲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对齐国上下进行改革,把国先富起来再说;
  齐桓公一门心思想的却是对外打仗,通过胜利来显示齐国的强兵之道。
  需要知道的是,强兵的前提必须是国家硬实力做支撑,任何不首先搞好经济基础就想一步到位壮大军事实力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所以管仲对齐桓公马上就打鲁国的想法相当不支持,并且试图阻止这个计划。
  不过最近这么些年来,齐鲁之间的几次交战基本都是以鲁国战败而结束,齐国心理上已经积累了巨大的优势。
  管仲说,当国君的优柔寡断是大忌,齐桓公记住了这句话。
  管仲说,当国君的不能懒,齐桓公也记住了这句话。
  于是在伐鲁一事上,齐桓公是既坚决,又积极,齐桓公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等率大军进军鲁国,企图一举征服鲁国。
  只是,管仲一直是相当不满意这个作战计划的,因为过快的伐鲁严重干扰到管仲改革的进程。
  作为弱势的一方,鲁庄公得到这个消息后自然忐忑不安。
  在乾时交战时,齐鲁本来兵力相当,鲁庄公打算替公子纠出口气,顺便看看能不能挽回局面扶持公子纠成为齐国国君,没想到的是两军交战鲁国兵败如山倒,最后鲁庄公还是丢弃了战车才狼狈逃回鲁国。
  眼下齐桓公踌躇满志,齐军士气高昂,对比之下鲁庄公底气全无,鲁军连战连败,仗还未打,形势便已经足够明朗。
  此时此刻,已经没有谁能阻挡齐桓公对称霸的向往,也已经没有谁能阻挡齐军前进的步伐。
  『长勺之战』『今山东莱芜东北一带』,齐鲁即将再次点燃战火。
 
楼主太厉害了,看过这么多书
 
252 一鼓作气
  带着不安的情绪,鲁庄公还是来到了长勺战场,顺便还带着的便是自荐的曹刿。
  齐鲁两军摆开决战的态势,双方各自布置好自己的阵型,随时等待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就将开始。
  不对,是鼓响……
  齐军一路顺风顺水,加上心理上的优势,于是率先击鼓,齐军冲了过来,鲁庄公不想认怂便令人击鼓应战。
  曹刿:别动……
  鲁军只得按兵不动。
  眼看着齐军步步逼近,晃了一圈占不到任何便宜,于是又退了回去。
  很快,齐军的第二道战鼓又擂了起来,鲁庄公着急了,于是再次令人击鼓。
  曹刿:别动……
  鲁庄公不知道曹刿的意图,不过还是按照曹刿的意思严守阵地,齐国第二个回合还是攻不破鲁军的防线,于是只得继续返回,准备第三次对鲁军发起重逢。
  接下来,齐国第三道战鼓响起,齐军继续朝鲁军冲了过来,鲁庄公有点发蒙的感觉,战还是不战,这鼓敲还是不敲,他也拿不定主意了……
  曹刿:别怕,动……
  曹刿终于下了击鼓的口令,鲁庄公也紧张的情绪也终于得到了舒缓,鲁国的战鼓更是被敲得惊天动地,鲁军犹如冲出栅栏的野牛般迎着齐军而去,心理完全不设防的齐军顿时方寸大乱。
  别动……
  别动……
  别怕,动……
  仅仅因为曹刿在击鼓节奏上不按套路出牌,一场本来齐国占优的战争居然彻底改变了走向,鲁军气势如虹,齐军一片混乱,没过多久齐军被溃败逃亡。
  鲁庄公:给我追。
  曹刿:别动……
  接下来,曹刿下车四处看了看。
  然后道:给我追。
  鲁庄公:……
  长勺之战,原本是齐国占据主动的一场战争,鲁国原本严重不被看好。
  后来的结果却是鲁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齐桓公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鲁庄公更是完全喜出望外,而真正决定这场战争走向的便是曹刿。
  这张战争也成就了经典的『曹刿论战』。
  后来,曹刿是这样给鲁庄公解释的:打仗嘛,比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是最旺盛的时候;到第二次击鼓冲锋时,士气就开始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时士气就基本消失了。
  鲁庄公顿时明白,曹刿三次对战鼓节奏的掌控正是利用了这点,在鲁军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一鼓作气的向士气已经严重萎缩的齐军发起猛攻,鲁军也凭借着士气上的巨大差异赢得了这场战争。
  那么后来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自己下车看了看就命令鲁军追击,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曹刿表示:敌人败退说不定是诈降,比如当年山戎来进攻郑国时,郑军就故意诈降把山戎的阵型拉散然后轻松击败,所以得确定齐军到底是真逃还是假逃。我下车观察后发现齐军车辙紊乱,旗帜歪斜,确定齐军不是诈降才建议追击。
  经过曹刿的点拨,鲁庄公这才领悟到谋略在战争中是如此之重要,深深的为曹刿的军事才华所折服,此后曹刿也成为鲁国的大夫。
  长勺之战前,曹刿评价那些『肉食者』们目光短浅,毫无谋略;长勺之战后,我们认为曹刿有实力,也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语。
  不过我们还是要说,真正成就『曹刿论战』这个典故的正是长勺之战,同时我们也得说一点,因为此战立功,曹刿也成为了一名『肉食者』……
 
@ llyking79
礼战的彻底结束与宋襄公关系很大。
历史对于宋襄公褒贬不一,褒的说宋襄公时期是整个宋国最辉煌的阶段,几次盟会奠定春秋霸主地位;
贬的说宋襄公就是一个二货,打起仗来还那么死板。
宋襄公的事情后面我们会介绍到,
正是基于对于“礼”的不同认识,造就了对宋襄公形象认识的巨大偏差。
事实上,宋襄公为什么要那么做?
还是与当时的礼有关。
作为大国,作为霸主,宋襄公要用“礼”来服人,
这是当时的背景。
可惜的是宋襄公的礼战被彻底打脸,终究成了一个笑话。
各路诸侯也看到了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样板,
大家看到打仗已经不再是什么以德服人的事情,
生存或者胜利的重要性才是第一,
这是礼战与诡战在春秋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变。
 
@ llyking79
齐鲁后期偶有摩擦,但次数不多,规模也不大,归根结底齐桓公时期齐鲁战斗力不在一个档次,齐桓公称霸的年底啊鲁国也没那么傻非要跟齐国死磕。
曹刿在左传中出场不多,于历史而言他的军事才华全都浓缩于这场曹刿论战当中。
 
253 春秋战争守则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的话,长勺之战齐鲁双方其实在战争规模上并不算很大,其结果对后来局势的发展影响也较小,真正意义上让这场战争成为经典的还是因为曹刿的谋略体现出两军交战,尤其是以弱对强时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所以比如后来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它是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结晶,也是军事思想的巅峰之作,而孙子兵法中所体现出来的军事思想才是后来人重点关注的部分,很多经典的战争之所以经典,同样也是因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谋略与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用自己的优势在精神上压倒敌人,使之不战而溃败,这是最高层次的战法,曹刿论战也无形中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战法的魅力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时期战争在规模、形态上都有着很大的变化,鉴于此,为了加深对长勺之战中曹刿谋略的理解,我们本期八卦的科目是『春秋战争守则』。
  提一点,春秋时期大中华土地上的战争规则真的和后来的战争很不一样;
  再提一点,这些真的是春秋时期战争的规则……
  战争守则一:打仗是很件上档次的活动,是需要取得从业资格证的。
  能够上战场打仗的叫做战士,至于平民百姓以及奴隶什么的就不要想了,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后勤工作吧。
  商周交替之际武王伐纣时,牧野之战上帝辛来不及召回自己的军队,曾经临时组建过一只由大量奴隶组成的军队来对抗武王,后来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杂牌军是打不过正规军的,商朝由此灭亡。
  战争守则二:偷袭是可耻的,不是文化人的套路。
  所以通常战争是要下战书通知对手的,并且还要约好时间、地点,战场一般设置在两国交界的地方。
  戎狄以前没少来骚扰过中原的国家们,他们这样的行为必然遭到了中原人士的不齿,不过没关系,戎狄也不介意,表示反正我们没你们中原有文化……
  战争守则三:『车战』是春秋时期中原各国战争的主要形态,车战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乘。
  一乘通常由一辆战车配备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兵。通常每车载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长﹐称『车左』;右方甲士执戈或矛,主刺,称『车右』;居中的主要负责跟马打交道……
  所以我们看到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是某国几百辆战车对抗某国几百辆战车,战争的规模我们根据车乘数量便比较清楚。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也由最初的一、二百辆战车对抗逐步上升到后来的甚至双方加起来战车累积过千辆。
  战争守则四:车战通常是回合制的。
  两方交战先是远程射者对攻;战车靠近后车右用戈矛戈交战;然后战车擦身而过,驶向远方,又用弓箭对射,这个过程成为『合』。等到双方战车驶远后就得掉头重来,准备第二次对攻,这个过程也就是『回』。
  如果『合』了一次发现打不过,那就不掉头直接逃跑,而另一方得等『合』完了掉过头来才能发现对手已经跑了,所以通常来说逃跑是一件难度系数相对不高的事情……
  战争守则五:战争要想上档次,制作就要精良,音效自然是不能少的,战鼓成为控制战争节奏、活跃战争气氛的重要道具。
  双方摆好阵型后,随着战鼓的起起落落发起一波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回合回合再回合,打完收工……
  所以战鼓的使用说明上是这样介绍的:+攻击速度,+移动速度,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同时也有一定的冷却时间……
  战争守则六:科技树目前尚欠发达,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按套路出牌。
  但凡能够打破常规并且赢得最终胜利的,必将成为日后经典战役,供无数后来人顶礼膜拜。
  战争守则七、八、九:已失传……
 
255 别惹战俘
  到公元前684年时,齐桓公上任后齐鲁之间连续发生二次战争,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贯强势的齐国在这二次战争中都没占得任何便宜,反倒是鲁国因为曹刿和公子偃的精彩发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长勺之战,曹刿胜在士气;
  乘丘之战,公子偃胜在心理。
  鲁国的二次胜仗各具特色又不可谓不经典,不过还好的是这两仗双方都未尽全力,所以即便齐国连输二场,其实对接下来齐桓公与管仲的战略影响不是很大。
  不过我们不曾想到的是,乘丘之战对于宋国的影响那就实在是太致命了……
  这个怎么讲呢?
  话说乘丘之战中有一个细节我们还没讲到,这次战争中宋国有位领兵的将领叫『南宫长万』,臂力惊人,十分勇猛,宋后闵公对他也是敬爱有加。
  只是乘丘之战的最终剧情的发展完全出乎宋军的意料之外,公子偃没打算跟南宫长万比力气,而是搞了些老虎皮披在战车上,结果是唬得宋军一愣一愣,轻松的赢下这个回合。
  老虎皮的问题我们就不纠结了,我们能够断定的是,公子偃用的材料肯定来自是纯野生的老虎。
  我们纠结的是,开始不让公子偃出兵攻打宋军的鲁庄公后来还是跟了出来,并且宋军大败后鲁庄公一箭射中南宫长万,他的车右还把南宫长万给活捉了。
  南宫长万:……
  所以我们说呢,被公子偃的老虎皮计谋吓输了倒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是宋国猛将南宫长万被鲁国给捉去当了俘虏。
  春秋时代什么最重要?
  自然是人才最重要。
  不过其实问题也不在这里,因为没过多久鲁国就把南宫长万给放了……
  但是这事一发生,南宫长万的心里就有了不小的一块阴影面积。
  毕竟作为一员猛将,履历里面如果多了战俘这一经历,面子上肯定是挂不住的。
  哪壶不开提哪壶。
  一年后,南宫长万陪宋后闵公打猎时因为争夺猎物的事情两个人闹得很不愉快,宋后闵公一生气便说道:以前我还是很尊敬你的,不过如今你都成了鲁国的俘虏,所以我就不再敬重你了。
  别让昨天在你伤口狂妄地洒盐,一碰就痛,一想就悲,南宫长万的阴影面积持续扩大中……
  又过了一年,公元前682年,出大事了,周朝天子庄王去世了。
  当然,庄王的死与宋国没关系,与心理阴影面积越来越大的南宫长万也没什么关系。
  我们这里只是插播一条小广告而已……
  但是,自打做过鲁国的战俘后,南宫长万本来就很是不开心,宋后闵公的羞辱他也是一直暗暗记在心里。
  庄王去世的同年,宋后闵公带着一帮人在『蒙泽』『宋国都商丘附近』,南宫长万积蓄已久的怒气终于找到机会释放,直接就将宋后闵公给杀了。
  随后,南宫长万大摇大摆的走出城去……
  宋国国君被臣子杀,这个剧情我们并不陌生,华督就干过这事。
  不过华督弑君是在杀完孔父嘉为求自保,南宫长万自诩力大过人,靠着自己的两只胳膊便足以自保,所以南宫长万弑君的根源很简单:让你看不起我……
  来到城门口时,南宫长万恰好遇到大夫『仇牧』,南宫长万二话没说,杀……
  再走几步,不巧的是遇到了华督,华督:这么巧啊,你也把国君给杀了啊。
  南宫长万:是啊是啊。
  然后南宫长万又把华督给杀了……
 
258 相地而衰征
  对于如何治国,管仲是这样说的:『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仲这话寓意何在呢?
  所谓的『富国』在管仲看来,既不是让那帮吃肉者为代表的政府富起来,也不是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富国真正的境界是让百姓们全都富起来。
  两千多年前的管仲提出这样的理念并为之而努力,让后来的吃肉者们情何以堪,更为重要的是,管仲还真就做到了他想做的事情。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管仲认为农业才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辟田畴、制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
  先吃饱肚子才是第一要务,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考虑富不富的问题,否则一切只能是空谈。
  在抓农业上,管仲创造性的制定了『相地而衰征』这样的政策,这个怎么讲呢?
  周朝成立以来,我们提到的『井田制』一直还在沿用,这样的农业体系下,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宗亲、贵族、以及有功之臣等,不过他们拥有的也只是使用权,而且还要定期向天子缴纳赋役。
  时间一长,天子越来越弱,大家对这样打包固定收租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不买账,再加上春秋以后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推动了农耕的技术水平,因此天子往下大家对所谓的公田积极性越来越低,慢慢的开始搞起了私田,井田制逐渐被时代所抛弃。
  如何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
  有一个与几千年的历史相比还算比较热乎的词叫『包产到户』,说白了就是让大家甩开膀子加紧干,多劳就能多得。
  毫无疑问的是,管仲也认识到人性上的这个特点,于是管仲按照劳动力对耕地平均分配,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按产量来征收税负。
  土地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决定税负的高低,总之的是,既保证资源的公平合理,也鼓励大家增产创收。
  收成越好,交得越多,但同时自己得到的也会更多。
  后来的进程表明,管仲的『相地而衰征』不仅仅是推动了齐国农业的进步,更是带领着其他诸侯国从『劳役地租』渐渐转化为『实物地租』的关键一步,既顺利了历史的潮流,也加速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同时,管仲也十分重视工商业,具体的办法是『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这里面就涉及到贴上管仲标签的『轻重理论』。
  轻与重本来是一个对立与矛盾的事情,当管仲把这个轻重理论运用到经济中时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对内,轻重理论权衡货币与商品的供需、贵贱关系,采取措施使国家富强,并抑制物价安定百姓;对外,轻重理论通过对外贸易和商战牵制他国,在不久之后我们也将会看到一些管仲通过贸易操纵来决定齐楚之间战争结果的经典案例。
  既然有了商品,商人自然就有了存在的意义。
  结合齐国临海的特点,管仲把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品定位了鱼盐,尤其是盐。
  管仲代表齐桓公宣布,自此以后食盐归属国有,具体措施是在食盐的生产上实行官督民产,规定百姓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煮盐,然后齐国政府设置盐官,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
  由于春秋以后铁器更多的开始被使用,因此对铁这一资源管仲也有类似的措施,盐铁盐铁,后来成为了很多朝代不约而同采取国有垄断而获取大量税收的重要手段。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对于改革时期的管仲,孔子显然也有着极高的评价。
 
260 管仲与法家
  管仲: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在管仲变法的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管仲的治国理念注重的是百姓,是民心。
  『以人为本』从哪里来,实际上『以人为本』正是源于管仲的语录,儒家统治几千年以后这个理念也终被宣传和贯彻,一字未改。
  我们在提到管仲变法时,更多的是侧重于他对经济的重视以及在经济改革上的巨大成就,并且管仲对于周朝的礼制也并非表现出有多反感,因此后来也有把管仲划归到儒家这个流派的声音。
  当然,更多的意见认为,管仲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更多偏向于法家,因此管仲传统意义上被视为法家先驱,他和他的『以法治国』代表的是一种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治国主张和观念。
  对于管仲,对于法家,我们要说几个问题。
  首先,所谓的『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包括儒家、法家等众多学术流派从萌芽到产生,从被推广运用到总结沉淀,这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管仲有没有想过当法家的代言人呢?
  其实是没有的……
  管仲最根本的出发点其实是治理齐国,帮助齐桓公实现称霸的理想,同时实现自身的个人抱负与价值。
  管仲的思想付诸于实践且取得空前成功,并形成『管子』一书,因此后来法家一派对前期的成就进行总结时发现管仲的很多思想其实蛮符合他们这个套路的。
  再加上管仲名气这么大,法家流派也就毫无疑问的把管仲拉到这边来了……
  类似的比如有制定周礼的周公,西周时期的周公其实与后来的儒家关系并不太大,但是没关系,周公成就与威望并重,他的很多思想又能够与儒家所总结出来的理论联系得上来,所以儒家流派也毫不犹豫的把周公拉了过去……
  然后我们的问题是管仲都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以至于他会被认为是法家的先驱呢?
  管仲看来,虽然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周朝已经从西周时期的天子号令天下向诸侯国做大做强慢慢演变,但过去沿用的法制也不能就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
  『修旧法,择其善者而用之』。
  也就是说管仲虽然重视法律对治国的作用,但管仲并没有大刀阔斧的进行彻底的把齐国弄个底朝天,而是对周朝沿用的法律进行一定的改良;
  同时,管仲坚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的意思是经济搞上去了,肚子吃饱了,百姓的素质自然会跟着上去,否则一切都不过是空谈而已。
  接下来,管仲提出『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指的便是前面提到的礼义廉耻,管仲将这四维列入治国的纲领,既不打压周朝的礼制传统,也提倡用法律来进一步规范国家,这也是后来儒家流派向管仲招手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里我们提到一点,管仲在礼法上否定了所谓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取而代之的是『万物待礼而后定』。
  比起让权贵们玩礼、平民们受刑来,这样用礼来教育和引导民众的思想无疑要进步了很多。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管仲以法统政、礼法并用,用法律的手段推行军事、行政以及商业政策,但是却并不过于依赖于礼,也不过分强调法,在富国的过程中逐步将礼法完善到每一个领域,这才是管仲变法最大的精髓所在。
 
提前问候各位新年好
 

 
268 楚文王迁都
  显然的是,蔡国没有楚国强大,何况蔡哀侯此时又成为了楚国的俘虏,一时半会看来是出不来了,他又能对息侯采取怎样的报复行动呢?
  是这个样子的,楚文王作为大国的领导在前面出场过程中太过仓促,戏份给的不足,形象不够饱满,有点当了配角的感觉,楚文王对此表示很不满意,因此在蔡哀侯的报复之前我们对已经上任几年的楚文王做个简要的介绍。
  ……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随途中,楚军隐瞒楚武王去世的消息,一直进军随国并和随国达成盟约后才退兵,此后其子『熊赀』『音同资』即位,就是我们说到的楚文王。
  楚文王上任时,楚国经过几代人,尤其是楚武王几十年的治理后已经相当强大,也就是因为楚国远离中原地带,所以大多数时间里楚国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不够深刻,事实上关于楚文王有几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楚武王在世时十分重视对太子的教育,因此还专门从申国请来一位称作『葆申』的为楚文王当师傅,楚文王吸取了很多中原的文化和思想,而不是动不动就以蛮夷自居。后来楚国灭申后楚文王任命战俘『彭仲爽』为令尹成为一件美谈,这是其一;
  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楚文王自然即位时已经不再年轻,这是其二;
  文王、武王这样的谥号通常来讲,文王偏向于善于治理国家,武王更多则是指的是能征善战。
  从楚文王后来的表现来看,楚文王继承的是楚武王『观政中国』的想法,更多偏好还是南征北战,这是其三。
  楚文王上任以后又具体做了些什么呢?
  第一件事情便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和氏璧,卞和历经两代楚国国君,结果两次进献玉石都不成功,还被砍去双脚,到了楚文王时这块稀世美玉也终于被世人所发现,不过这件事情疑点颇多,真实性有待商榷;
  第二件事情与迁都有关,楚国自西周建国以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从中原逐渐往东南迁移的过程,楚文王上任后,都城由最初的『丹阳』迁至『郢』『今湖北江陵一带』,楚国的活动中心也更加偏向南方;
  第三件事情则与一次惊险的征伐有关。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讨伐东申国,楚国北上的途中需要经过『邓国』。
  在楚文王看来,与其借道还不如直接先灭了邓国省事,不过楚文王的母亲恰好就是邓国人,此时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这层关系摆在这里自然也就不好下手。
  等到楚文王领兵路过邓国时,邓国的几位大夫就有了想法,他们建议邓祁侯趁这个机会杀了楚文王,否则楚国以后肯定会威胁到邓国的生存。
  楚文王:……
  楚文王没好意思打自己的舅舅,邓祁侯也拉不下脸面来打自己的侄子,于是邓祁侯喊了一声过,楚文王奔着地主东申国去了。
  随后,一路畅通的楚文王顺利灭掉东申国,到了次年春天返回楚国时,这不是又得路过邓国么,邓祁侯还是喊过,但是楚文王不干了,楚文王仗还没打过瘾,于是又向邓国发起了进攻。
  邓祁侯:……
  到了楚文王六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蔡哀侯非礼息妫,息侯自然不干了,于是找上门来希望楚国帮忙出这口气,楚文王本来就有意加强对南方一带的控制,这事正合楚文王的心意。
  如此一来,楚国和息国各取所需,楚国得了实惠,息国报复成功,蔡哀侯倒是成了俘虏。
  不过俘虏蔡哀侯也有话说:拖了一集了都不让我说话,我是真的要报复啊……
 
269 蔡哀侯的报复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蔡哀侯被俘,想想以前的风光,看看现在的憋屈,蔡哀侯那是相当郁闷,说好楚国进攻息国,蔡国前来营救的,不知怎么回事蔡哀侯就中了楚军的埋伏,到这个时候蔡哀侯其实还蒙在鼓里……
  不过楚文王搞定蔡哀侯后便顺路来到息国,息侯自然设宴款待,蔡哀侯这才闹明白是个什么情况。
  蔡哀侯:阴谋,绝对是个阴谋。
  知道真相的蔡哀侯想了个馊主意,蔡哀侯告诉楚文王他那小姨子是如何如何的美,如何如何的销魂,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堆,无论如何,让楚文王一定要见识见识,说得楚文王有想法了。
  楚文王:听说你家夫人不错啊,要不带来见见?
  息侯:哪里哪里,喝酒喝酒。
  楚文王:一句话,给不给见个面?
  息侯:给……
  没办法,楚文王坚持要求,于是息侯只得安排息妫打了个照面。
  楚文王:美,果然美。
  蔡哀侯:然后呢?
  楚文王:酒足饭饱,带上俘虏回家啊。
  蔡哀侯:……
  蔡哀侯的计谋看来失败,楚文王的确见到了传说中的息妫,也觉得惊为天人,但那又怎样呢,毕竟已经是别人家的老婆了。
  楚文王收拾收拾回到了楚国,息侯悬着的心顿时放松了下来。
  蔡哀侯:看来只能老老实实做俘虏了……
  一年后,出事了……
  楚文王起兵伐息,息国就此灭亡。
  楚文王为什么会突然讨伐息国呢,这葫芦里面究竟卖的什么药?
  友情提醒,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葫芦竟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
  大中华的故土上,大概在7000多年前,先人们就已已经开始种植葫芦,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
  这个时期,上古的那些大神们都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巴……
  楚文王灭掉息国、杀掉息侯,将息国重新整编设置成楚国的一个县。
  然后带上息妫,回家……
  感情楚文王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倒是挺实诚的,时隔一年之后为了息妫,楚文王还是来了……
  这里我们说几个细节,息国灭亡后被楚国设县,以及早先时候楚文王灭东申国而设县,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制的套路,楚国也由此成为最早创立县制的诸侯国,这是其一;
  楚文王费这么大劲可不是为了再见息妫一面,息妫被带到楚国后自然就成了楚文王的夫人,随后为楚文王生下二子,这是其二;
  息国也灭了,息妫也抢过来了,蔡哀侯的信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楚文王一高兴,蔡哀侯又可以回家了,这是其三。
  所以到这里的时候蔡哀侯的计谋看来并未失败,只是比他预计的时候要晚上了一年。
  蔡哀侯的报复看来才是成功的,的确是这个样子么?
  未必……
 

首页 上一页[25] 本页[26] 下一页[27]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0:41:21  更:2022-11-03 06:00:54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