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春秋战国 -> 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全) -> 正文阅读 |
[春秋战国]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全)[第11页] |
作者:相思菁灵 |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郑义伯 郑义伯,春秋前期,通高45.5cm,口径14.7cm,重9.66kg。 侈口,细颈,硕腹,附兽耳。有盖,盖口纳于颈中,盖钮如绳,盖顶面及边均饰一道重环纹。器口下饰回纹,颈饰窃曲纹,腹饰鳞纹,鳞纹上下各饰一道相向的瓦纹。盖口外沿有8行33字,器颈部有32字,盖、器铭文大意相同。器颈部铭文为环行排列: 郑义伯作尊,以行,以顺我郑囗。我用以为粦顺,我以囗兽。用赐眉寿,孙子唯永宝。 大意是:郑义伯自做祭祀用,持之以行,可以顺我郑国。我用它来和顺邻邦,用它在林中狩猎。祈望能降赐长寿,子孙永宝。 该器造型庄重,纹饰肃穆,有西周晚期青铜器的遗风,是春秋前期青铜的代表作。 |
铸子叔黑簠 铸子叔黑簠,高17.8cm,宽27.6cm,重4.24kg。 器斜壁,腹较浅,有简化的兽首形环耳,器与圈足的底边均有“”形缺口。盖可却置。 器、盖对铭,各4行17字: 铸子叔黑 (音夷)肇作宝, 其万年眉 寿,永宝用。 铭文大意为铸国公子叔黑自作宝簠,祈望万年长寿,永宝用之。 传此器为清光绪初年出土于山东桓台。 |
梁伯戈 梁伯戈,长17.5cm,宽9.4cm,重0.28kg。 戈为魏国的兵器。援的前锋呈圭角状,上刃在援末扬起,与长栏的上端形成弧线,下刃与胡自然相接,内为长方形,有一长穿,栏上两面各饰一兽头,栏内侧有三长穿。 穿旁正反两面共有铭文2行14字: 抑鬼方,抑攻方。 梁伯作宫行元用。 铭文记述梁伯做的是近卫部队宫行使用的戈,用来对付攻方敌人。 圭形援头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援的上刃与长栏相连成上扬的曲线则多见于春秋以前,而栏上饰物又常见于春秋早期以后。综合考察,本器的铸造年代当定于春秋前期。 援: 青铜戈部位名称,即戈前端两侧带刃的部分,与柲方向垂直的两侧带刃部分。柲即戈柄。 胡:青铜戈或戟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一面为锋刃,一面有案,以用线索固定于柲上。 内:位于戈头后部。当援戳刺敌人时,可增加力度与速度,也可以同援合力摚架对方的攻击。 栏:戈头中部位于援、内之间的凸起的长条。 穿:是用来穿系绑长柄的带子的穿孔。 |
番君鬲 番君鬲,高11.8cm,宽16cm,重1.46kg。 鬲口沿宽且外折,束颈,突肩,有凸棱,裆部趋平,足呈兽蹄形。肩饰变形窃曲纹。 口沿有铭文17字: 唯番君伯自作宝鼎,万年无疆,子孙永用。 铭文意为:番君伯自作宝鼎,祈望万年无疆,子孙永用。 西周晚期,束颈鬲开始逐渐消失。春秋早期的鬲多沿袭西周晚期的式样,此器是当时尚遗存的一件典型的束颈鬲。又由于鼎、鬲形近,所以此鬲又名为鼎。 |
陈子匜 陈子匜,高16.7cm,宽29.8cm,重2.09kg。 匜口缘曲,流槽不太长,腹较浅,龙形鋬,下具四只扁兽足。以蟠螭纹为主体纹饰。 器内有铭文5行30字: 唯正月初吉丁 亥,陈子子作孟 妫女媵匜。用 祈眉寿万年 无疆,永寿用之。 铭文大意:在正月第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陈子之子为他的女儿孟妫女做陪嫁用的匜,并祈求长寿,永远保用此器。 |
兽形匜 兽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2.3cm,宽42.7cm,重4.88kg。 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 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致,极具观赏性,堪称同时代铜器中的一件佳作。 |
蟠螭纹编镈 蟠螭纹编镈(3件),春秋后期,通高61.4cm,宽41.3cm,重34kg;通高61cm,宽39.5cm,重31kg;通高56.3cm,宽36.3cm,重30kg。 三器均为阔腔平口,截面呈椭圆形。钮为镂空的蟠螭形,舞、篆、隧等处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此套编镈形体巨大而不笨拙,厚重中寓精巧,威严中寓柔美,是铜镈中组合完美之器。 |
邗王是野戈 邗王是野戈,春秋后期,通高6.9cm,宽14.9cm,重0.24kg。 吴国兵器。舌形短援,援末下垂成“胡”,胡后有扁圆形銎,上有一“穿”。“内”呈镂空的鸟兽状。援两面有8字铭文: 邗王是野, 作为元用。 意为吴王是野做此自用戈。 “邗王”即“吴王”,由以下文献和实物可得以求证:《说文》:“邗,本属吴。”《左传·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 “吴”亦称“吴干”,《战国策·赵策》中有“吴干之剑”。现藏大英博物馆的赵孟壶上有铭文“遇邗王于黄池之会”,所记正是《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吴王夫差十四年“吴王北会于黄池”之史实。 此戈造型新颖独特,漂亮的镂空纹饰使人耳目一新。 |
娄君盂 娄君盂,通高12.8cm,宽33.2cm,重2.28kg。 此盂敛颈,折肩,腹圜收,平底,肩上有二兽耳。颈、腹部以两周绹纹作界栏饰于主纹上下。主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小方格内饰横竖线条为地纹,每一方格内有多枚具有一定长度的青铜刺,细如针尖,整体效果是尖刺密集丛生。器内底有铭文6行26字: 唯正月初吉, 娄君伯□自 作□盂。用祈 眉寿无 疆,子子孙孙宝 是尚。 大意是:在正月的第一个吉日,娄国国君伯□自做盛食之盂,用来祈求长寿无疆,子孙后代宝用此盂。 |
越王者旨於赐剑 越王者旨於赐剑,春秋后期,通长64cm,宽4.7cm,重1kg。 剑前锷略有弧曲。“茎”作实心圆柱形,茎上有两道箍,便于缠“缑”。“格”宽而厚。剑格两面共有铭文8字,一面为“越王者旨”;另一面为“越王於赐”。 此剑的所有者为“越王者旨於赐”。“者旨”读为“诸稽”,是越王的氏,“於赐”则为名。越王於赐即越王鼫与(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之子。 与此剑同铭器传世共有7件。 |
兽耳虎足方壶 兽耳虎足方壶,春秋后期,通高87.5cm,宽47.2cm,重41kg。 此壶有盖,盖似华冠。直口厚唇,束颈修长似扁方筒,鼓腹,圆形底。颈饰蕉叶纹,颈两侧附一对壮硕的龙形耳,龙回首卷尾呈蹲立状,双龙耳上铸有细缕孔。腹饰界栏状凸棱,上区饰蟠虺纹,下区光素无纹。圈足饰蟠虺纹和云纹,足下卧二虎。此壶造型优雅,纹饰繁缛精美,龙虎上下呼应,栩栩如生。 |
匏形匜 匏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3.1cm,宽40cm,重6.32kg。 匜作半匏状,曲缘,近口处饰一周绹纹。短槽流,与流相对的一侧腹部内收,鋬衔小环。下具3个扁长的矮足。《左传》有“奉匜沃盥”之语,所以匜当为盥洗注水之器。本器设计成瓢形正是应其功用而为。 |
蟠虺纹镈 蟠虺纹镈,春秋后期,通高108cm,宽93.5cm,重13.9kg。 此镈深腔平口,截面为椭圆形。透空蟠虺纹钮,层层相错,华丽且工整。“舞”、“篆”、“隧”等处均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
秦子戈 秦子戈,春秋后期,长23.1cm,宽11.5cm,重0.240kg。 戈长刃,直“内”,内上有一长“穿”,“胡”上有三穿,有“栏”。援上刻划铭文15字: 秦子作造,中辟元用,左右师魼, 用逸。宜。 记秦子(秦子指初即位的幼君)做戈,秦君自用,左右两军,迅速出动。宜地(“宜”为地名)所造。 |
矢镞 矢镞,春秋后期,长7.5cm,宽2.2cm,重0.0185kg。 此矢镞锐锋,两翼张开,翼端呈收削之势。 青铜镞始见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兵器之一,商代早期已大量使用。西周时期可见带铤双翼镞,有的双翼还呈镂空状。春秋时期常见的形制有翼型和无翼型,其中翼型镞之双翼出现了收削的趋势。 |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