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春秋战国 -> 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全) -> 正文阅读 |
[春秋战国]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全)[第3页] |
作者:相思菁灵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父戊舟爵 父戊舟爵,商代晚期,通高23cm。 爵长圆腹,圜底,前流后尾,流侧有伞形柱,兽首扳,三锥形足。器身起扉棱,两面均饰兽面纹,辅以三角纹和雷纹。流外侧有铭文“父戊舟”,一柱上有铭文“作尊”,表明“舟”是这件青铜器的所有者,为祭祀“父戊”做此爵。 商周时期,“尊”既指一种盛酒器,又是对酒礼器的统称(共名)。此件器物的铭文“尊”是第二种含义。 此爵的流与柱上分铸的铭文构成完整的内容,这在爵中十分少见。 |
子工万爵 子工万爵,通高21.1cm,宽16cm,重0.76kg。 爵圜底,有流,有尾,三锥足,口上有二菌形柱,腹上有一兽首鋬。口、流、尾下均饰蕉叶纹,腹部饰兽面纹。 鋬内有铭文“子工万”。“子”为爵称,是贵族男子的称谓;“工”表示负责管理工匠;“万”是族徽。此铭文表明“万”这个氏族是承担管理工匠之职的贵族。 |
亚方罍 亚方罍,通高60.8cm,宽37.6cm,重20.8kg。 罍方体,方口,有盖,直颈,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首衔环,鼓腹,正背两面各有一浮雕兽首,腹部正面下方有一兽首鋬,方圈足外撇。盖、颈、腹、足上均有8条纵向凸棱,盖作屋顶形,顶上有一钮。钮、盖、腹部饰兽面纹,颈、肩、足部饰夔纹。 盖、器有9字对铭,盖铭2行,器4行: 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彝 铭文大意是:为祭祀历代先王后妃及太子而做该器。“亚”是做器者的族名。 |
玉刃矛 袢忻ǜ?8.3cm,宽4.8cm,重0.1kg。 矛由青铜柄和玉刃两部分组成。柄呈锥状,中空,两侧各有一系,一端有銎,另一端为桃形,有槽,叶形玉刃镶嵌其上。柄饰兽面纹及叶形纹。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出现于商代早期,延续到汉代,是战争中常用的兵器之一。玉刃矛不是实战兵器,而是用于礼仪之器。 青铜柄嵌玉刃矛保存完整者很少见。 |
亚盘 亚盘,通高12.8cm,宽35.3cm,重4.24kg。 “盘”圆体,宽口沿外折,浅壁,高圈足。盘内饰龙纹,龙首硕大,双目凸起,双目间有一锥形凸棱,龙尾绕盘一周,龙纹间隙饰夔纹。外壁饰菱形雷纹,并饰三只浮雕兽首。足上有6条凸棱,以凸棱为中心饰三组兽面纹。盘内底龙首处有铭文“亚(音疑)”二字,“亚是活跃于商代后期至西周初年的一个部族的族名。 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
勺 勺,口径7.8cm,长12.3cm,重0.32kg。 |
兽面纹甗 兽面纹甗,通高80.9cm,口径44.9cm,重40.02kg。 甗侈口,双立耳,三蹄形足。颈、腹部起扉棱。颈部饰由夔纹组成的兽面纹,腹部饰变形三角形夔纹。三足上部饰长有牛角的大兽面纹,下部饰弦纹三道。 此甗花纹精细,型体高大,为青铜甗中之较大者。 |
ㄐ毋父戊方卣 ㄐ毋父戊方卣,通高38cm,宽21.5cm,重5.78kg。 卣方体,斜肩,腹部平直,有盖,盖顶上有一屋顶形钮,有提梁,提梁两端各有一兽首,盖、腹、足上均有8条纵向凸棱,肩部正背两面各有一浮雕兽首。盖饰兽面纹及夔纹,颈部饰夔纹,腹部饰夔纹及兽面纹,足饰夔纹,通体无地纹。 盖、器有7字对铭:ㄐ毋六六六父戊 铭文大意是:该器是为去世的父亲戊做祭器,在做器时进行了占筮,得出的卦画符号是“六六六”。“ㄐ毋”是作器者的族名。 |
二祀其卣 二祀其卣,通高38.4cm,宽36.9cm,重8.86kg。传1940年前出土于河南安阳。 椭圆腹提梁卣。盖、颈、圈足、提梁皆饰夔纹,颈中部两面饰小兽头各一。 该器外底铸铭文39字,盖及内底各铸“亚獏父丁”4字,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几件之一。外底铭释文如下: 丙辰,王令(命)(音义) 其兄(贶)丽,殷 于夆,田雍。宾 贝五朋。在正月,遘 于妣丙,肜日,太乙(音是)。 唯王二祀。既 (音扬)于上下帝。 (丽:《周礼·校人》“束帛丽皮。”《注》“两皮也。”指一对兽皮。兄(贶):即赏赐。宾:金文通例,王派使者出使诸侯称“使”,被使者按例需对使者有所馈赠,馈赠称“宾”。 ) 铭文大意是:商纣王命令其去夆地发布政令,在雍地田猎,并赠送夆地酋首一双兽皮。酋首返赠其五串贝。时值商纣王二年正月丙辰日,举行肜祭,祭祀太乙的配偶妣丙的日子。其对天上的上帝和地上的商王都作出了贡献。 这件铜器的铭文对研究商代晚期王室与周围方国的关系以及商王室的祭祀制度、殷国制度、历日制度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有的学者怀疑这件卣的铭文是伪刻的。为此,我院对该卣进行了X射线检测分析,经透视光片验证,器物铭文部分与器底及圈足是一整体,没有焊接痕迹,可以排除伪铭的可能。 |
十字洞腹方卣 十字洞腹方卣,通高34.5cm,口径6.6cm,重3.54kg。 卣圆口微侈,长颈,方腹,圈足。有盖,盖钮作立鸟状。卣肩两侧各铸一浮雕卧鸟,双鸟背向,尾上卷与卣的提梁相连。卣腹四面正中各有一方孔,形成四面穿透、内部相通的“十”字形孔洞。卣盖、器腹和圈足上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地纹,均饰以兽面纹。 此卣的腹部采用了奇巧的形式,器外部四面相通,器内曲折相连,两者结合,既有贮酒之功用,又有观赏之效果,构思巧妙,匠心别具,反映出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
吧主11 兽面纹大钺 兽面纹大钺,高34.3cm,宽36.5cm,重5.8kg。 形体厚大,器身方正,弧形刃,两角外侈,平肩,长方内。肩上有二穿,用来缚扎和加固钺柄。钺体上方装饰三个带花蕊的圆形浮雕,间饰细腻的兽面纹,下方为兽面三角形纹。钺体两侧镂空。 此钺气魄恢弘,造型与纹饰别致而和谐,雕刻细腻华丽,是青铜钺中的精品。 |
山妇觯 山妇觯,通高17.5cm,口径8.6cm,重0.66kg。 觯侈口,束颈,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一菌状钮。钮上饰火纹,盖面饰乳丁雷纹一周,颈、足部饰夔纹。 器内底有铭文“山妇”二字。“山妇”即“妇山”,表明此器的所有者是以“山”之族名作为自己私名的一位贵族身份的妇人。 |
三羊尊 三羊尊,高52cm,口径41.2cm,重51.3kg。 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繁而不乱,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类器物中之最大者。 这件尊是经过两次铸造而成的,先铸尊体,并在肩部相应的位置上预留孔道,然后在孔道上再搭陶范,铸制羊头。这反映了三千年前我国先民的智慧与技巧,表现了当时冶铸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从大口、广肩、低体、高圈足以及圈足上的三个大孔和繁缛的纹饰、华丽而又庄重的造型等特点来判别,此尊应属于商代晚期器物,其时代相当于公元前十三世纪左右。 三羊尊造型端庄富丽,制作精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佳作之一。 |
亚方尊 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 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 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 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 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传世的亚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15件。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其中一座还是有四个墓道的大墓。加上众多的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再从本器铭文看,能祭祀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会是一般的部族。此外,早年间苏埠屯还曾出土过一些“亚器”,也有学者就此推测苏埠屯是亚族的墓葬区。 |
西周青铜器 龙纹壶 西周 壶为西周时期最主要的容酒器。此壶直口,长颈,斜肩,鼓腹甚大,下承圈足。颈两侧设象鼻上举的兽首环耳,套铸有环。腹部有四等分界栏,界栏和圈足饰变形兽体纹,颈部和腹部界栏内均饰卷体龙纹。纹饰疏宽流畅,规整大方,造型典雅庄重,颇有特色。 |
青铜壶 西周 此壶形体较小,铭文自名为饮壶,故为饮酒器。整器呈椭圆形,垂腹,圈足,盖顶有捉手。器、盖四边皆有勾曲的棱脊,盖沿和圈足各饰对称弯曲的蛇纹,器颈饰对称的鸟纹,盖面及腹部饰对称的变形卷体龙纹。全器以细雷纹装饰。 |
厚趠方鼎 西周 此鼎为饪食器。口沿外折,双立耳,方腹直壁,由上向下渐有收分,下有四条细长柱足,四隅有棱脊。腹四壁均饰兽面纹,兽面纹长角下垂于两侧,体躯省略,图式稀见。内壁有铭文五行三十四字,记述王在成周之年,厚趠受到廉公馈赠的事迹。该器铸作精细,在宋代即已著录,流传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
妊簋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妊簋的圈足下设有四条象蹄形足,提高了器物的高度,是为了取食方便而进行的特殊设计,但与一般圆形器用三足的习惯有所不同,比较罕见。器身两侧设置象头形的双耳,长鼻翻卷如垂耳,极其生动。簋的腹部饰有百乳雷纹,是商代晚期盛行的纹饰,沿用至周初。 |
德鼎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德鼎是西周早期遗存的少数青铜大鼎之一。这一时期的鼎发现很少,在重视食器的当时,都是重器。德鼎的造型较商代晚期已发生变化,口部呈桃形,器腹微微下垂,平添沉稳的气质。鼎的花纹仍采用带地纹的兽面纹,但构图趋于简略,层次也不甚丰富,表现出周人独特的简约风尚。 |
凤纹卣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卣是西周前期最主要的酒器,数目倍于商,并且有多种式样的变化。这件卣纹饰特别精美,盖和腹部的回顾式大凤纹羽冠逶迤交缠,华美异常,范铸技术也十分精湛,是西周卣中难得的精品。此卣出土于安徽屯溪古越族的墓葬中,同出器物多为春秋战国之际的青铜器。在春秋战国之际越人的墓葬中埋藏有如此精美的西周铜器,显示了他们对先进的中原文化的仰慕之情。 |
父庚觯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父庚觯是圆体垂腹的觯,颈部饰蕉叶纹和分尾的鸟纹,腹部则为对称的凤鸟纹,昂首垂尾,华丽而精美。从西周初年起,鸟纹装饰逐渐增多,并常作为主题纹样,且形式日渐华美,尤以康王、昭王时代最为著称。 |
效卣 西周 西周恭王(公元前10世纪中叶) 卣是古代用于盛放香酒之器,多装饰精美。这件器盖部和腹部都饰有华丽的凤鸟纹,凤首回顾,生动多姿,器物的颈部和圈足上也装饰有回顾的龙纹。此卣铸有铭文七行六十八字,记效因受到父亲公东宫转赐的天子赐品而作器纪念。 |
保卣 西周 高盖沿,圈形捉手,垂腹,圈足,兽首提梁。 盖、沿下、圈足各饰龙纹、联珠纹、蝉纹。器盖对铭46字,记召公太保受王命伐殷东国五侯。 |
虎簋 西周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此簋的造型和纹饰均十分壮丽,微微隆起的盖部置有莲花形的捉手,优雅美观。口、腹之间稍稍内收,形成流畅的曲线。盖部、腹部、颈部和口部分别装饰连绵的波曲纹和交缠的兽目交连纹,气势雄浑,富有韵律感。在器物的盖和内底,分别铸有一虎纹,当是作器人的氏称。 |
师遽方彝 西周 西周恭王(公元前10世纪) 彝为容酒器.此方彝两侧置有上卷的象鼻形双耳,较为少见。盖及器体饰变形兽面纹,口沿下及圈足饰兽体变形纹饰。盖、器各铸铭文六十七字,大意记载周王在王宫中举行酒宴,师遽向王奉献礼品,王命令宰利赐给师遽玉圭等物品,师遽因以作器,以答谢天子的赏赐。 |
史颂鼎 西周 大立耳,垂腹,近平底,三蹄足。口沿下、腹和足上分饰变形兽体卷曲纹、波曲纹、兽面纹。铭文62字,记史颂受周王之命省视苏国。 |
德方鼎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西周早期的方鼎造型更趋浅腹,足部变得细长,这件鼎是这一时期的典型。鼎的铭文相当重要,共5行24字,记成王在成周洛邑祭祀武王,贵族德参与其事,受到成王赏赐,作器以记之。 |
晋侯苏编钟 西周 西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中叶)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铭文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归.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 |
|
青铜方尊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尊也是一种盛酒器,一般为圆形。这件尊为圆口方体。器上的装饰以兽面纹为主,肩部四周各饰有立体的大象,象鼻高高翘起,庄严中略带诙谐。尊的四角有镂雕棱脊,雕工精细。此器形体虽不大,而其气度则深厚雄健,仿佛大器。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