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春秋战国 -> 赵国史稿 -> 正文阅读

[春秋战国]赵国史稿[第10页]

作者:左清词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祖先祭祀,是赵国境内存在最为普遍的祭祀活动,其祭祀对象就是祖先。对祖先的祭祀最早起源于祖先崇拜,赵人相信祖先能够保佑他们渡过灾难,而且赵人认为,祖先是家族的根本,没有祖先就没有家族,因此祖先成为赵人隆重祭祀的对象。在《苟子·礼论》中,苟卿对赵人祭祀祖先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其内容大致包括:
(1)赵人对祖先的祭祀等级,按两个标准划分,一个是政治地位,一个是经济地位,而经济地位的衡量标准,则主要是占有土地的多少。按政治地位划分,王以太祖配天地,诸侯不祧其祖庙,大夫士有常宗;按占有土地多少划分,"有天下者事十世,有一国之地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按照这两个标准,政治地位越高,拥有的土地越多,则祭祀的祖先越多,祭祀的规模越大。
(2)祖先祭祀的举行,有大享、享和祭。所谓大享,就是袷祭、稀祭。袷祭就是合先君之主于太宗庙而祭之,三年丧毕举行一次,褚祭是在袷祭的第二年举行,以后则三年一袷祭,五年举行一次祷祭(《礼记·王制》郑注)。大享祭祀供奉玄尊,案上供放生鱼,先进献生肉粥,也就是所谓大羹,以表示贵饮食之本。享就是四时对宗庙举行的祭祀,四时之祭又分"春祠、夏榆、秋尝、冬蒸"(《公羊传·桓公八年》)。这种祭祀崇尚玄尊玄酒,酌献以酒醴,案上供放生鱼,先陈黍稷然后献以稻粱。祭就是每月对祖先宗庙举行的祭祀,举行这种祭祀时,象征祖先灵位的尸只将大羹放到嘴边,不吃大羹,只有献上普通庶馐时才可以用餐。这样做的含义,是为了"贵本而亲用"。
(3)举行祭祀时,有音乐伴奏,这种音乐称为清庙之歌。这种曲子的演奏比较质朴,一人倡而三人叹,和的人很少。
战国时期的赵人对祖先的祭祀,除了对祖先的崇拜之外,还有通过祭祀"志意思慕之情"的含义(《苟子·礼论》),以此发挥祭祀祖先所蕴涵的团结家族的功用。
赵人在对自己的祖先进行祭祀的同时,还将一些对赵氏有特殊贡献的赵氏功臣放在宗庙中进行配祭。在赵氏与六卿的斗争中,为了保存赵氏势力,曾为赵氏立有大功的董安于自杀,暂时避免了赵氏与强大知氏的冲突,"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左传·定公十四年》)。用有功大臣配祀祖庙,从商朝就已经开始,这种配祀,意在使大臣的神灵与祖先同享祭祀。
按照《苟子·礼论》所说"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赵国也应该有社祭。社祭就是对土地之主的祭祀,这是先秦时期存在非常普遍的一种祭祀,但由于文献的不足,赵国祭祀社神的详细情况已经不太清楚了。
在赵人的祭祀生活中,对山川之神的祭祀也比较普遍。对山神的祭祀主要是祭祀霍泰山之神,霍泰山是赵人崇拜的神山,在赵襄子与知氏的斗争中,据说赵氏得到了霍泰山山阳侯天使的帮助,因而灭掉知氏,按照神意,赵简子"遂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霍泰山祠祀"(《史记·赵世家》),为山神设立百邑进行祭祀,这在战国时期是不多见的。赵国对河神的祭祀,见于文献与考古记载的主要是祭祀漳河河神和滹沱河河神。对漳河河神的祭祀,有西门豹惩治邺地淫祀的故事(《水经·浊漳水注》),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可邺地曾属于赵国领地,而且漳河在赵国境内有很长的河道,漳河在战国时期属于多害之河,赵国境内也应存在对漳河之神的祭祀。对滹沱河的祭祀虽不见于文献记载,但滹沱河也是战国时期的一条多害之河,在今河北平山境内,发现了战国时期祭祀河神的祭祀坑,这些祭祀坑坐落在滹沱河北岸,每个坑内都放置着一些动物的骨头,有的还在坑壁掘龛放置上玉龙或玉璧。祭祀坑的数量众多,范围达数百上千米,估计这些祭祀坑应该是赵人祭祀滹沱河时埋牺牲所用。
 
居丧,又称守丧、值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居丧时间的长短,是由居丧人与去世人的亲属关系来决定的,血缘关系越近,居丧时间越长。赵襄子为其父亲服丧时,所服的就是文献中所说的三年之丧,据《左传·哀公二十一年》记载:"十一月,越围吴,赵孟降于丧食。楚隆曰:*三年之丧,亲昵之极也,主又降之,无乃有故乎?*"所谓三年之丧,其真正的服丧期只有二十五个月,"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苟子·礼论》)。居丧人在居丧期间的生活方式,《苟子·礼论》曾有记载,居丧人居丧期间"齐衰苴仗,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穿衣服为丧服,所食食品为筋粥稠粥菽藿(豆叶)水浆,居住的是属茨倚庐。通过含辛茹苦的居丧生活,赵人表达了他们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墓葬制度 赵国的墓葬制度,反映着严格的社会等级。不同社会等级的人分区埋葬,赵国国君、王公大臣与赵王宗亲埋葬在赵国陵园区内,赵国贵族则以族葬的形式,埋葬在一定区域之内。邯郸百家村战国墓就是赵国贵族墓葬区。赵国平民墓葬区,则主要集中在大北城的西城外,也就是现今邯郸钢铁厂内。
赵王陵墓区在邯郸市西北的丘陵地区,有五组,分别建筑在五个小山头上。南三组建在邯郸县的陈三陵村和周窑村,北二组在永年县温窑村,五座陵墓共同组成一个陵墓区。在赵王陵园内,还有丛冢村,《史记集解》记载马服君赵奢、望诸君乐毅墓也在这一带。在赵王陵区内,还有一些小的和比较小的墓,有的有封土,有的不显封土。
被称为赵王陵的赵国国君的陵墓,是依山开凿的崖墓,墓顶为穹隆形,据深入到被盗赵王陵内的考古工作者介绍,赵王陵的墓道是从半山腰倾斜挖人丘陵中的。其更为具体的规模形制等问题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赵国国王墓的规模与气势,可以从太原金胜村251号大墓了解其大概。据学者研究,太原金胜村251号大墓是赵氏之主赵筒子的墓葬。该墓墓圹为口大底小的斗状,墓11×9.2、墓底8.8 X 6.8米。椁室长7.2、宽5.2、高3.4米。在椁室四周、椁底下和椁盖上,都堆置了很厚的一层河卵石,再外堆积一层木炭,这种形制就是《吕氏春秋》所描述的"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的积石积炭墓。从墓圹四壁遗痕分析,椁室东西长约7.2米,南北宽约5.2米,高3.4米。从各类随葬品及四具陪葬棺的位置,可以初步推断墓主所使用的椁室包括头箱一、棺箱一、边箱二与足箱三。这种墓室结构与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墓相似。与同一时期的七鼎、九鼎墓相比,这座赵氏君主的墓葬显得气势非常宏大。
邯郸百家村一带的赵国贵族墓葬群,大型墓、中型墓、小型墓集中埋葬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很显然是以家族墓的形式进行埋葬的。赵国历史发展到战国中期,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结构已经基本瓦解,家族兴起,对家长的丧葬之礼也日益受到重视,在百家村赵国贵族墓群中,有带封土的墓葬,从此墓的规模形制及随葬物品看,此墓当为贵族家长墓。
赵国贵族墓的规模与形制,可以从邯郸周窑一号墓和百家村战国墓的大型墓中见其大概。周窑一号墓是为赵王从葬的贵族墓。此墓是一个呈"中"字形的土坑竖穴墓,墓圹东西77米,分墓室与东西墓道两部分,墓道内分别筑有殉葬坑与车马坑。墓室口长14.5米,宽12.5米;底长12.6米,宽9.2米;深7.5 米。椁室在墓室中部,呈长方形,东西长5.4米,宽4.35米,椁有两层,外石内木。石椁用大小互异、厚薄不均的片石砌成,木椁已经腐烂。棺也已经腐烂,仅剩下漆皮,分黑红两色。这座墓中石木两层椁的葬制是战国时期比较少见的葬制。邯郸百家村战国贵族大墓的形制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口较大,墓底略小,墓室底部大部分有所谓熟土"二层台",在24号、52号、51号墓内发现有壁龛。长4-7米,宽3-5米。其中的25号墓还有封土和积石,应当是贵族族长的坟墓。1982年,在邯长公路两侧,发现战国早期墓一座,此墓形制为竖井土坑直穴,深约12米,坑内有大型木制椁室,周围为积石积炭,墓内置棺椁数重,此墓也当为赵国贵族墓。
 
在现今邯郸钢铁厂内,发现几百座战困时期小型墓葬,这些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长一般都在3米以下,宽在2米以下,墓内很少或者没有随葬品。据邯郸市文物保护部门的初步勘测,这样的小墓埋葬范围达数平方公里之广。从这些墓的形制、规模与殉葬物品看,这一带应是赵国平民墓葬区。
陵寝制度 陵是古代帝王坟冢的专称,寝则是建筑在陵墓之上或陵墓旁边,用于供奉死者灵魂的建筑。陵与寝出现在战国初年,陵与寝的建造规模到战国中期逐渐形成一种制度,称为陵寝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革,西周时期的礼制已经遭到破坏,不能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原则,新兴的贵族需要一套新的标准来表现社会新的等级关系,冢墓便适应了这种要求,应运而生。春秋以前,墓葬一般称为"墓"。"冢"原是指高起的山顶,"坟"原是指高起的土堆。到战国时代,坟丘式墓制开始推广,人们开始称坟为"丘坟"、"坟墓"、"冢墓"。《吕氏春秋·安死》说:"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坟丘的大小已经被作为表现身份等级的标准之一,《吕氏春秋·孟冬纪》和《礼记·月令》都讲孟冬之月"审棺椁之厚薄,营丘垅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在战国发现的坟丘,因等级的不同丘坟的大小也有很大不同。人们把丘墓旁的寝造得像都邑一样,既设有阙庭,又造宫室,还在宫室之前建有宾阶和阼阶。这是模仿当时富贵人家住宅的式样建造的。
赵国丘坟墓的出现,也应当在战国初年。属于春秋末年的太原金胜村赵氏墓,还是竖穴土坑墓,墓上也没有任何丘陵式标志。从战国中期开始,君王坟墓的建造,一般均依山势,修在小山丘上,以使陵墓高大雄伟。这样,从战国时期开始,诸侯王的坟墓开始称陵。赵肃侯起寿陵(《史记·赵世家》),是我国历史上君王坟墓称"陵"的最早记载。
帝王陵墓之所以称为山或陵,不仅因为它造的高大如山陵,更重要的是,借山陵之名来表示墓主属于封建等级中的最高级。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已用山陵比作最高统治者,常常隐晦地称最高统治者去世为"山陵崩"(《史记·赵世家》)。同时为了避免不吉利,把生前所造坟墓称为"寿陵"。把君主之墓比作崇高的山陵,是推崇至高无上皇权的一种表现。
从赵肃侯修建陵墓起,赵国开始设置有陵区,以显示赵国国君之威势,巩固其统治。在赵国陵区内,现存有五座赵王陵。赵王陵采用的是高台建筑的形式,五座陵墓均修在小山顶上,山顶上修筑有长方形坐西朝东的陵台,一般长300米左右,宽200米左右,每个陵台上都有一二个高大的封土堆,长宽3卜50米,高度 3-15米不等。封土堆四个近方形,一个长方形。陵台四周原有围墙,周窑村附近的陵台尚存陵垣残迹,范围大约500米见方,陵台东边有东西笔直的大路,作斜坡形,说明陵园都是坐西朝东的。赵王陵之所以建在山丘之上,可能也与人们相信神灵在天际、在山巅的原始宗教观念有关,表现了赵人对山岳的崇拜。
邯郸赵王陵的墓地与河南辉县固围村墓地相似,在对周窑村附近的赵王陵从葬墓进行发掘时,封土上有较多的板瓦和筒瓦,表明原来可能也有像固围村那样建有"享堂"一类的木构建筑。固围村三座魏国墓上部都覆盖宏伟的瓦顶"享堂"建筑,基址范围比墓室宽出一圈。M2的"享堂"开七问,包括砾石散水在内的基础 25-26米见方,两侧的"享堂"开五问。赵王陵享堂的形制,也当与固围村的享堂形制相似。在中山国王陵上,也建有规模很大的墓上建筑,在1卅1978年的发掘中,发现中山王陵封土二层台阶上有回廊建筑遗迹。回廊地面大部分已被掘毁,回廊顶部由壁柱和檐柱支撑。壁中有长方形的柱洞,底部有不规则的柱石。东西两面壁柱洞中点间距3.6米,南面间距3.34米,与壁柱石相对的外沿有大型的檐柱柱石,二者中点间距3米。檐下散水与檐柱柱础水平间距约1米,鹅卵石筑成,低于建筑地面1.3米,宽1.1米左右,向外稍有倾斜。回廊建筑南北、东西的长度,外檐约为52米,后壁约为44米,这应是一个非常辉煌的墓上"享堂"建筑。赵国葬俗与中山国相近,而赵国国力远比中山国要强大得多,赵王陵的墓上建筑当然不会比中山国的墓上建筑逊色。
 

 
偷偷试试我的小尾巴。。。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第十五章 赵国人物
一 祖先
女修 赵氏女性祖先。传为古代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生当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据说,有一天女修正在织布,忽见一只黑色羽毛的燕子从头顶飞过,落下一枚鸟卵。女修好奇,遂拿来吞食下去,不料竞因此怀孕,生下一子,取名大业。从这个传说可以推知,女修的丈夫当来自崇拜鸟图腾的东夷少昊部落。在华夏文明占据中心地位时,这位丈夫因出身"东夷"而失去了将自己的名字流传下来的资格;而身为帝胄的女修则因为出身正统而高贵,成为后代子孙尽心祀奉的祖先。
大业 女修之子,乃赵氏第一位将名字流传下来的男性祖先,亦即大名鼎鼎的古代圣贤皋陶。皋陶生活在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他所在的氏族也是构成部落联盟的众多氏族中的一支。皋陶聪敏能干,很受尧、舜的赏识,在他们手下担任着重要职务"士",其职责是执掌刑法。他执法公正,赢得了部落联盟成员的衷心爱戴,后世百姓也将他作为秉公执法的典范加以怀念。皋陶不仅是一位公正严明的法官,还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开始形成的时期,皋陶分析当时的形势,拟定了一套相应的治国方略上陈部落联盟首领舜,舜大加称赞。舜去世后,禹因为平治洪水,救民于危难之中,得以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他与皋陶长期共事于尧舜手下,对皋陶有深刻的了解。故此,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皋陶预立为自己的接班人,这无疑是对皋陶杰出才能和卓越贡献的肯定。遗憾的是,这时的皋陶已经年迈体衰,他没有来得及在禹的朝廷中施展抱负便溘然长逝了。
 
大费 大业(即皋陶)之子。大业娶著名的氏族少典氏之女女华为妻,大费是他们的长子。大费也就是赫赫有名的伯益,又称作伯翳或柏繁,他也是赵氏可以引以为自豪的祖先。伯益最杰出的贡献就是辅佐禹治理洪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治水过程中,他还发现了地下水的秘密,由此发明了凿井技术。洪水退后,伯益又教百姓种植稻谷,以解决温饱问题。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对他们的功绩大加赞赏,除了厚赏禹之外,对伯益也额外嘉奖,并将自己家族的姑娘下嫁予他,对他寄予厚望。洪水平息后,伯益担任了舜手下的虞官,其职责是掌管山泽,驯育鸟兽。他尽心尽责,很快掌握了这门专业技术,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他的后人很好地掌握了这门家传,有好几代人是靠驯化鸟兽立名于世的。伯益智慧超群,功勋卓著,又是部落联盟的功臣皋陶之子,故而新继任的部落联盟首领禹对他格外青睐。皋陶去世后,禹便将伯益立为自己的法定继承人。然而,世事难料,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与伯益争位,竞将伯益杀害。也有人说,伯益谦逊,为了让位于启而隐居深山。不论何说,伯益终究还是从政治舞台上消逝了。
大廉 大费(即伯益)诸子之一,他的后代号称鸟俗氏,赵氏便是由这一支繁衍而来的。
仲衍 大廉玄孙,他以鸟纹身,借以表明自己的来历。他生活在商朝,继承了祖先的技艺,以善御闻名当世。商王大戊闻其名,知其技,召卜师进行占卜,卦象大吉。遂将仲衍召来做了自己的御者。古代盛行车战,御者的地位十分重要,更何况是商王的御者,其所受到的厚遇可想而知。仲衍受商王知遇之恩,力图报答,屡建功勋。大戊大喜,又将王室之女嫁与他为妻。仲衍既与商王联姻,当然对商王更加忠心耿耿,商王则回赐他高官厚禄。故而,在商代,身为赵氏祖先的仲衍及其后人是十分荣耀显赫的。
 
奄父 字公仲,为造父六世孙。生当周宣王时期。他秉袭家传,仍以善御著称于世。公元前789年,周王朝与姜氏之戎发生大战,即历史上有名的千亩之战。这场战争极为can ku,周宣王也御驾亲征。争战中,周宣王被姜戎围困,情势危急。紧要关头,奄父发挥其善御的本领,载着宣王脱离了险境。奄父以护王救驾之功,在史册上留下了辉煌一笔。
叔带 奄父之子,在周幽王手下为官。幽王无道,西周王朝的威信江河日下,统治岌岌可危。为了本家族的生存发展,叔带毅然弃周投晋,带领族人迁居晋国。从此,赵氏便开始了在晋国的发展。
赵夙 叔带之五世孙。事晋献公,深得献公的器重。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为开疆拓土,起兵讨伐霍、魏、耿三个小国。赵夙在这场重大的军事行动中,担任伐霍的主将。他率领的这支晋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霍国国都,霍君仓皇逃亡齐国,霍国纳入晋国的版图。就在这一年,晋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晋献公经过占卜,认定是霍泰山作祟。为了解除旱灾,赵夙又受晋君之命前往齐国,游说并迎请霍君归来,主持霍泰山的祭祀。由于赵夙在这场军事外交活动中表现出色,贡献突出,晋献公特意将新伐灭的耿地封赐给他。这是赵氏入晋后得到的第一块采邑。从此,赵氏在晋国有了立足之地。
 
赵景叔 赵武次子,名成,他善于修养品德,在晋国有良好的声誉。其父去世后,由他继承赵氏宗子的位置。他曾担任晋国的中军佐,名列为卿,但却未能登上晋卿权力的顶峰,故而,他在晋国政坛上的影响远不如其父显赫。他离世后,被谥为"景",人们又称其为"景叔"。
赵简子 名鞅,字志父,"简"是其谥号。他继承其父景叔的职位成为赵氏宗子和晋国的卿,从此便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作为晋卿,他曾奉晋君之命平定周王室的王子朝之乱,为晋国争得尊王之名;他还曾铸刑鼎,协调晋国各阶层的关系;在众多的外交事务中,他维护了晋国的尊严。作为赵氏宗子,他为赵氏政权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他定下了赵氏发展的宏伟蓝图。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他招贤揽士,虚心纳谏;他苦心经营晋阳,使其成为赵氏的后方基地;为争取民心,他改革田制、税制;在与诸卿的斗争中,他善于分清敌友,最后经铁之战,消灭了敌对势力范氏和中行氏。简子终身努力的结果,是民心的归附和赵氏势力的日益强大。在他当政期间,完成了赵氏立国的最后准备。
二 国君
赵襄子 名毋恤,"襄"是其谥号。他本为简子庶子,没有资格继承赵宗。但他却身怀远大抱负,而且胸怀宽广,礼贤下士,又
能忍辱负重,颇具政治家的风范。简子为了赵氏的长远利益,打破旧制,将他立为太子。襄子不负重望,筒子去世不久,他便兴兵平代,实现了简子北进的意图。其后,知伯无理索地,襄子断然拒绝,因此爆发了"晋阳之役"。面对知、韩、魏三家的联合围攻,襄子君臣团结一致,共抗外辱,并利用对方的矛盾,分化瓦解之,终于使韩、魏倒戈,与赵结盟,共破知伯。晋阳解围后,赵氏与韩、魏共同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势力更加强大。与此同时,赵氏集团内部各项制度也日臻完备,终于实现了质的飞跃,赵襄子成为赵国的开国之君,开创了赵国数百年的基业。他的丰功伟业可与其父赵简子相媲美,故而史书上有"简襄功烈"之美誉。赵襄子在位共五十一年。赵桓子 襄子之子。襄子晚年并未在其诸子中选立太子,而是确定其嫡兄伯鲁之孙赵浣为太子。桓子不服,在其父去世后,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实力驱逐赵浣而自立。桓子在位一年。他故去后,群臣复迎立赵浣(即献侯)即位。
赵献侯 名浣,本称为献子,其子烈侯被周王室确认为诸侯后,追尊他为献侯。献侯即位后,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将赵都迁往中牟。此外,献侯还非常注重军事防御体系的完善,他发布命令,广筑城墙,以备诸侯来犯。总的来说,献侯是一位比较称职的守成之君,却缺乏大刀阔斧的开拓精神。献侯共在位十五年。赵烈侯 名籍。是赵国较有作为的一位君主。在他统治的第六年,周天子正式任命赵、韩、魏为诸侯。这意味着赵国从此成为合法的诸侯国,能够以一个独立国家的姿态参与各诸侯国间的朝聘盟会等事务了。为使赵国以一个强国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赵烈侯任用公仲连、牛畜、苟欣、徐越等人,雄心勃勃地开始了政治变革。其主要措施有:节省开支,杜绝浪费;选拔贤能,量才授官;奖有善,罚有过;在国内建立王道统治。经过这番改革,赵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赵烈侯在位九年。
武公 赵烈侯之弟。烈侯去世后,太子赵章年幼,武公凭恃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权势废掉太子,自立为君。从其名号可以知晓,这是一位强权人物,他的事迹,史籍不详。武公共在位十三年。赵敬侯 名章,烈侯太子。武公去世后,赵国大臣才遵照烈侯遗愿,立他为君,是为敬侯。他即位当年,首先平定了武公之子朝发动的叛乱,将其驱逐到魏国。之后,又迁都邯郸。敬侯在位期间,边境不宁,与周边各国连年发生战争,各有胜负。敬侯共在位十二年。
赵成侯 名种。他即位之初便有公子胜不服其立,与之争位。因此,成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定公子胜的叛乱。国内局势刚刚稳定,赵国便又卷入国际事务中去,或战争,或盟会,连年不绝。在此期间,赵与韩、魏一道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将晋君局促于端氏一地。公元前353年,日益强盛的魏国攻陷了赵都邯郸,赵国几乎经历了一场灭国的噩运。所幸赵、魏两国不久便达成协议,魏国撤军,将邯郸归还赵国。这场浩劫,使赵成侯意识到本国所面临的严峻局势,但是,他尚未采取任何强国的政治措施便溘然而逝了。赵成侯共在位二十五年。
 
复制粘贴这么多,倒不如直接发个链接多方便。
 
建信君 赵孝成王时人,以色得幸。孝成王对他宠信异常,不仅允许其参与国事,而且还任为相国,主持国政,封建信君。建信君并无治国之才,他嫉贤妒能,对贤臣极尽迫害之能事,唯恐他们才华显露,危及自身利益。他自知青春易逝,君心难固,富贵不常,为寻后路,他甚至暗通敌邦秦国,出卖本国利益,被赵王发觉。他的结局史书不曾记载,故不知所终。
华阳君 冯亭,本为韩上党郡守。公元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被秦军切断,孤立无援。于是,冯亭将上党郡献于赵国,以求赵出兵抗秦。赵孝成王派平原君赵胜前来接收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赵国军队也随后出动,加入到上党的防御中来。华阳郡冯亭先后协助大将廉颇、赵括共抗秦军,最后捐躯沙场。
信平君 廉颇,赵国名将,以英勇善战闻名诸侯。他历仕赵惠文王和孝成王两朝。惠文王时期,他就屡建奇功,出任赵国大将军。赵国另一名臣蔺相如在当时尚未脱颖而出,后经完璧归赵不辱使命和渑池相会护王尊严两事名声鹊起,受到赵王重用。廉颇对蔺相如的飞速升迁直言不满。蔺相如对其采取退避谦让的态度,廉颇终于感悟到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应只顾个人名利得失。两人误会消解,成为刎颈之交。二人一文一武,对维护赵国政局的稳定贡献颇多。孝成王时期,赵国国势开始衰退,秦军屡次进攻赵国,公元前259年,赵国派廉颇率军进驻长平,对抗秦军。廉颇采取坚壁不出的战略,以图拖垮远离本土的秦军。秦国遂大施反问计,扬言廉颇旦夕将降,而秦军所畏者唯有马服君之子赵括。赵王中计,派赵括取而代之。廉颇失去兵权,回到邯郸。赵军在赵括的率领下出击秦军,结果全军覆没,秦军一鼓作气,进围赵都邯郸,赖楚、魏发兵解围,邯郸才得保全。不久,燕国又趁赵国孤幼未壮之时发兵攻赵,廉颇临危受命,大破燕军,重振国威。赵王以廉颇功大,封其为信平君,并加授假相国一职。赵孝成王驾崩后,悼襄王继立,派乐乘取代廉颇,廉颇被迫逃亡魏国。廉颇出走后,秦军加紧进攻赵国,悼襄王又生起用廉颇之心。他派使者前往魏都大梁看望廉颇,探其意向。廉颇设宴款待使者,并在使者面前大口吃饭,大块食肉,以示自己身体尚壮。宴后,又为使者操演武艺,以示自己尚可为国效力。廉颇所为没有感动使者,因为他已接受了廉颇私仇郭开的贿金。使者向赵王做了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汇报,赵王遂以为廉颇已老朽无用。廉颇归国效力的希望破灭后,接受了楚国的聘请,出任楚将。但他心系故国,念念难忘,不久便故去了。
武阳君 郑安平,魏人。与秦相范睢友善。范睢将他推荐给秦昭王,昭王封其为将军。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发动对赵战争,郑安平奉命攻赵,结果陷入赵军包围,遂降赵。赵封其为武阳君。公元前255年,武阳君郑安平死,赵将其封地收回,不令世袭。武襄君 乐乘,是名将乐毅的同宗之人。初,出仕燕国。燕王喜听信栗腹之谋,趁赵国大败于长平、国力衰弱之机大举攻赵,乐乘等人虽然对燕王乘人之危的做法表示反对,但也不得不随军出征。同仇敌忾的赵国军民在大将廉颇的率领下大破燕军,乐乘等人被俘。乐乘因燕王不听己言,遂傻赵不归。乐乘在赵国多有战功,封武襄君。赵悼襄王即位后,对久握重兵的大将廉颇产生疑忌心理,遂派乐乘前往接管廉颇兵权。
春平君 赵国宗室封君。公元前243年,秦王召春平君,春平君入秦后被秦王寻借口滞留于秦。春平君急于脱身,泄钧为之游说秦国权臣吕不韦,春平君遂得归国。另据史书所载,春平君当为赵故太子,但为哪一位王的太子不能确定;为何没有继承王位,也不得而知。他曾任赵国相邦,但又不能确知是在哪一位王执政期间。他又曾与赵悼襄王的王后,即赵王迁之母倡后私通,以至于他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
 
平都侯 赵国封君。他曾随春平君一道人秦,后又代春平君为质于秦,不知所终。
武安君 李牧,战国晚期赵国名将。他率军驻守赵国北部边境,防备匈奴,是时匈奴强盛,经常袭扰赵国边地,百姓苦不堪言。李牧到任后,厚待士卒,严格操练,却严禁士卒出战,只以保存实力为务。匈奴视之为怯懦。李牧不动声色,只按原计划等待战机,待匈奴完全陷入麻痹状态时,赵国士卒却鼓足劲头,决心一战。李牧见战机成熟,遂派兵布阵,设下埋伏,大败匈奴十余万骑。随后又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给匈奴势力以决定性打击。此后,匈奴十余年不敢近赵边城,边境居民得以安居乐业。赵悼襄王即位后,大将廉颇被逼远走他国,李牧遂代之担当起支撑赵国半壁江山的重任。他北攻燕,西却秦,屡建奇功,受封武安君。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赵,李牧临危受命,抵御秦军。秦国再次施用惯用伎俩,大施反问计,扬言李牧欲反。赵国朝廷之中也有奸佞受秦贿赂,肆意诋毁李牧。赵王迁终于听信谗言,夺其兵权,逼其自杀。
 
六 功 臣
张孟谈 又作"张孟同",赵襄子的重要谋臣。当知伯联合韩、魏两家共伐赵氏时,张孟谈临危不乱,果断建议赵襄子退保晋阳。晋阳民众果然能够同心协力,共抗外辱。知伯志在灭赵,久围不退。晋阳城兵困民乏,外援难继,危在旦夕。张孟谈竭思尽虑扶助襄子死保晋阳。紧要关头,他又置生死于不顾,深入虎穴,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游说韩、魏两君,终于使韩、魏两家倒戈,与赵氏结盟,共讨知氏。知氏灭亡后,赵氏政权得以巩固。为使赵氏政权的发展走上正轨,张孟谈及时地向赵襄子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权建设的方案。之后,他向赵襄子表达了功成身退的意愿,不顾襄子的再三挽留,毅然退归田园。三年之后,韩、魏、齐、燕四国共谋伐赵,赵氏政权又面临一场浩劫。国难当头之际,张孟谈又挺身而出,为襄子出谋划策,终于使一场战乱烟消云散。
董安于 又作董阏于,赵简子贤臣。他长期追随赵筒子,对赵氏的发展多有贡献,赵简子非常倚重他。他曾为赵简子新开边地上地守,厉行法治,使这片荒蛮之地终于纳人赵氏统治的轨道。其后,赵简子又将赵氏根据地晋阳交他经营,董安于深思远虑,将其建设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这座城池在以后赵氏政权遭遇挫折时,多次发挥挽救赵氏政权的功能。董安于运用自己的智谋,推动赵氏政权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与赵氏相抗衡的知氏的忌恨。知文子借董安于未受晋君旨意,即发兵抵御范氏、中行氏一事向赵简子施加压力。董安于深知如果赵简子不顾知氏的指责而保护自己,将会给知氏挑起兵端制造借口。为了赵氏政权的安宁,为了回报赵简子的知遇之恩,董安于毅然自杀。董安于死后,赵氏将其神位安放于赵氏宗庙,以表达对这位为赵氏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的崇敬和怀念。
尹铎 赵简子贤臣。尹铎继董安于之后,继续为赵氏经营晋阳。赵筒子命他到晋阳之后,首先要拆毁范氏、中行氏围困晋阳时留下的壁垒,那是赵氏受辱的见证。尹铎没有遵照赵简子的意愿办理,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对晋阳城外的壁垒进行了增修。赵简子到晋阳巡视,见之大怒,欲杀尹铎。赵简子另一贤臣邮无正代尹铎陈述了这样做的理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留下壁垒,会长久地激励赵氏的奋斗之志。赵简子深以为然,遂厚赏尹铎。尹铎对晋阳的百姓采取宽惠政策,轻徭薄赋,民心大和。晋阳终于成为赵氏深可依赖的稳固的根据地。
邮无正 又作邮无恤,字子良,又称王良。邮无正曾与赵简子另一名臣尹铎结怨,双方互不谅解。后,尹铎受赵筒子之命治理晋阳,他违背简子的意愿修缮晋阳城外的壁垒,简子不解其意,欲杀之。邮无正挺身而出,为之辩解,指出尹铎这样做正是为了赵氏的发展壮大。简子终于醒悟,遂以"免难之赏"厚赏尹铎。尹铎对邮无正心怀感激,前去拜谢。邮无正对他明言,他对双方的恩怨仍旧耿耿于怀,并未释然,他是为了赵氏的发展大业才为之求情的。邮无正这种先公后私的宽广胸怀,受到后人敬仰。邮无正还是一位优秀的御者,并善相马,因有"伯乐"之称。在公元前493年的铁之战中,他为赵简子驾御战车,驰骋于疆场,搜寻战机,化解险情,显示了高超的御马技术。他跻身于赵筒子贤臣谱中是当之无愧的。
周舍 赵简子贤臣,他直言好谏,对赵筒子的过失从不讳言,深受赵简子的赏识。周舍死后,赵简子对其念念不忘,常常为失去这样一位诤臣而叹息。他激励其他臣子要效法周舍,不做唯唯之臣,而要做一个匡救赵氏的谔谔之臣。
史黯 又称"史墨",赵简子贤臣。晋君有一座苑囿名"蝼",是个田猎的好去处。赵简子未经晋君许可,便欲人苑行猎。史黯闻讯,知此事不妥,会损害赵简子的名誉,有碍赵氏的发展。他急中生智,忙牵一犬先待于苑囿多。简子至,见史黯,问其至此何事。史黯答得一好犬,欲试于苑囿。简子责备他不事先请示。史黯趁机反谏,赵简子顿悟,立即回车,放弃了行猎的打算。赵简子好士,只嫌自己身边的贤臣太少。一日,史黯陪侍在他身边,赵简子又流露出欲招徕赵氏仇敌范氏、中行氏贤臣的意向。史黯遂向他分析道,真正的贤臣不会因为主人失利就背叛他,而会千方百计辅助主人恢复日业,而那些见主人失败就弃之他去的臣子是配不上贤臣的称号的。赵筒子以为然,遂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史黯博学多才,赵简子经常向他请教,他也尽自己所能为赵筒子解惑。
 
提弥明 赵氏勇士,任赵盾车右。晋灵公派人刺杀赵盾未遂,仍不罢休。他摆下酒宴,设下伏兵,欲制赵盾于死地。提弥明陪赵盾赴宴,侍立于堂下,见四周气氛反常,遂加意提防,终于识破其阴谋。情急之中,提弥明快步上堂提醒赵盾处境险恶。赵盾领悟,遂辞君下堂。晋灵公放出恶犬,唤起伏兵,围攻赵盾。提弥明奋力拼搏,击杀恶犬,勇敌追兵,终于使赵盾聪离险境。提弥明因寡不敌众,被杀身亡。
灵辄 早年为人臣隶,不受主人赏识,无奈返乡。途中,因食物匮乏,奄奄待毙。恰逢赵盾率众行猎,将他救起。赵盾得知其遭遇后,深表同情,并厚赐于他。后来,晋灵公将其收为甲士,守卫公宫。晋灵公设宴欲杀赵盾,灵辄得知晋君欲杀之人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遂倒戈反击,与提弥明一道护卫赵盾,终于将其救出。灵辄因违抗君命,遂逃往他乡,不知所终。
程婴 据《史记·赵世家》所载,程婴为赵朔生前好友,当赵氏遭受族诛之祸时,他没有像势利小人那样唯恐避之不及,而是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当他得知赵朔之妻身怀遗腹,走避公宫,而仇人仍紧紧追逼,意欲斩草除根时,乃下决心拯救赵氏遗孤。赵氏孤儿呱呱坠地后,他便冒险人宫将其救出。赵氏之仇屠岸贾恐留遗患,派人四处追杀。为了赵氏孤儿的安全,程婴与赵氏门客公孙杵臼商议后,由程婴假意出首,公孙杵臼与假赵氏孤儿罹难。身负卖友骂名的程婴忍辱负重携赵氏真孤隐匿山中艰苦度日。十五年后,晋景公感念赵氏先人的功绩,萌发复兴赵氏的念头。此时,程婴已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在晋景公的召唤下,赵氏孤儿走出深山,继承了赵宗。程婴又助他诛灭仇家,雪恨消仇。事后,程婴慷慨赴死,下报赵氏先人与公孙杵臼。太史公将程婴这一人物塑造得丰满无瑕,可歌可泣。然而,也正因为其过于完美,反而显得有失真实。因此,历史上是否真有程婴其人,史家争论不休。
公孙杵臼 据《史记·赵世家》所载,公孙杵臼本是赵氏门客,当赵氏举族罹难时,他既没有远避他乡,也没有去做无谓的牺牲。因为他知道赵朔之妻身怀有孕,遂暗下决心要为赵氏家族保留一条血脉。与他怀有相同志向的还有义士程婴。赵氏孤儿出生后,他们设法将其从宫中救出。赵氏仇人屠岸贾派人四处搜求,大有不灭赵孤绝不罢休之势。危急时刻,公孙杵臼献策愿以自家性命换取赵氏孤儿的安宁,他们商定由程婴假做小人出卖公孙杵臼与假赵氏孤儿,以蒙蔽赵氏仇人。这条计策果然奏效,公孙杵臼骂敌而死,假赵氏孤儿同时遇难,赵氏仇人以为后患已绝遂不再追究。赵氏真孤则由程婴抚育成人,最终复兴赵氏,实现了公孙杵臼的遗愿。太史公笔下的公孙杵臼是一位悲壮的义士,但他是否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则尚存争议。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0:41:21  更:2021-09-11 20:03:0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