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佞幸 栾激 春秋末期赵筒子臣,善于阿谀奉迎。赵筒子喜欢音 乐,栾激为之四处寻找乐人;赵简子迷恋美女,栾激又各处为之搜求;赵简子对所居的宫室台榭提出更高要求,栾激马上大兴土木;赵简子欲求好马及善御者,栾激立即不辞辛劳,遍境觅求。然而,当赵简子急需事业上的得力帮手,下令招贤举士时,栾激就不再积极响应了,他不曾为赵简子招徕一名贤士。赵筒子终于看透了他的为人,栾激只不过是一个助其纵情声色、玩物丧志的小人;对他的事业发展不会有任何促进作用,相反还会阻碍他有所作为。留这样的佞臣在身边,贤人们难免望而却步。于是,赵简子终于下定决心,将栾激沉人黄河,以示惩戒,以警后人。 郭开 赵国大臣,具体职务不详,他受宠于赵悼襄王和赵王迁两代君主。他嫉贤妒能,赵国名将廉颇的失势和李牧的被杀,都与他有关,他是以一个佞臣的形象留名史册的。因赵悼襄王的猜* 忌,大将廉颇被迫出奔魏国。后,赵王心生悔意,欲起复廉颇。郭开闻讯,坐卧不宁,他不能容忍廉颇这样的有为大臣与他共处一朝。于是,他向使者行贿黄金,暗中指使使者设法诋毁廉颇,使之不能回朝。自廉颇去后,支撑赵国半壁江山的是大将李牧,秦国遣人行贿郭开,郭开受贿后便四处扬言李牧欲反,赵王中计,斩杀李牧。此后不久,赵国被秦灭亡,做垂奴的郭开不知身归何处,执法严明的秦国是否会收留这种败类,史无明言。 韩仓 赵王迁的宠臣。他是杀害大将李牧的罪魁之一。大将李牧率军拒秦,屡建奇功,却不会讨好赵王身边像韩仓之流的宠臣。韩仓嫉妒他的功劳,便恶意诽谤他拥兵自重并有刺王杀驾的嫌疑。本来就对李牧心存戒备的赵王听信韩仓的谎言,派人将李牧召回,交韩仓审讯。李牧极力为自己辩白,韩金置之不理,强传王命,迫李牧自杀。 田不礼 赵国大臣。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封其长子赵章为代安阳君,派田不礼出任安阳君的相,以辅助安阳君治理代地。安阳君因失去王位继承权而心怀不满,阴谋反叛。田不礼不加制止,反而助纣为虐。二人狼狈为奸,暗中培植私党,等待叛乱时机。第二年,安阳君与田不礼人京朝见。之后,陪同主父和赵惠文王出游沙丘。主父与惠文王异宫而居,安阳君见机会难得,遂伙同田不礼发动武装叛乱。因赵国君臣早有防范,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安阳君被杀,田不礼也未能逃脱身死家灭的厄运。 十 诸子 荀况 赵国人,时人尊称其为苟卿、苟子,后人又称其为孙卿。苟况曾游历各国,担任过齐国稷下学宫的老师。后,有人在齐王面前诋毁苟子,苟子离齐归楚。楚国权臣春申君十分赏识苟子的才能,任命他为兰陵令。春申君遇难死后,苟子辞官,开始著书立说。苟子本着"扬弃"的原则,继承了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并吸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从而使儒家理论更加适应新兴统治阶级的需要。经过苟子改造的儒家思想体系,因为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以后历代统治阶级不可或缺的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苟子死后,葬于兰陵。《苟子》今存三十二篇。 慎到 赵国人,战国时期法家。他曾长年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学说。他主张国君无为而治,目的却是充分使用臣下的才能。同时,他又大力提倡法制,要求国君以法治国。他还十分注重权势的作用,认为国君应当充分发挥"势"的作用来驾驭臣下。在他看来,国君只有将这几方面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将国家治理得百无一失。慎到有著作《十二论》,《汉书·艺文志》收录了《慎子》四十二篇,现在散佚不全,仅存残本五篇,《群书治要》卷三七存节本二篇,另外还有散见于各书中的佚文数条。 公孙龙 赵国名士,与平原君关系甚好。他属名家学派,以"离坚白"之论闻名于世。他的理论不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对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却是卓有贡献的。他被后人尊称为"公孙龙子"。《汉书·艺文志》收录有《公孙龙子》十四篇,今存六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