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春秋战国 -> 晋国诸卿家族史 -> 正文阅读 |
[春秋战国]晋国诸卿家族史[第2页] |
作者:相思菁灵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赵同(原同、原叔) 赵盾同父异母弟,其母为晋文公女。 前597年邲之战时任下军大夫; 前597-587年之间,赵朔死,赵同佐下军; 前596年先縠被杀,获得其封地原(原最初就是赵衰的封地); 前594年如周献俘,不敬。 前586年郑国归附晋国,与郑君结盟; 前585年随栾书救郑国,与其意见不和; 前583年被赵庄姬、栾氏、郤氏陷害,被杀。 赵括(屏括) 赵同弟。 前607年为公族大夫; 前597年邲之战时任中军大夫; 前588年为卿,佐新中军; 前585年随栾书救郑国,与其意见不和; 前583年与赵同一起被害。 赵婴(楼婴、赵婴齐) 前597年邲之战时任中军大夫; 前587年因与侄子赵朔妻赵庄姬私通,被赵同、赵括驱逐,流亡齐国。 ——赵同、赵括、赵婴的事迹多不在前600年以前,而是与赵盾子赵朔大体同时,甚至更后,因此其详细故事将在后面记述。 赵穿 上面已经讲述过了 |
赵旃 赵穿之子,是赵朔的堂弟。 (一)邲之战中的“英雄”表现 在这次战争中,赵穿是坚定的主战派,原因是以前争取进入六正(卿)的行列没有获得成功,这次急于立功,这和存心想让本国失败的魏錡似乎还是有差别的。但 是他求战的方式对晋军却是毁灭性的。当时荀林父还是想跟楚国和解,但先縠坚决要打。于是赵旃请求去挑战楚军,荀林父没有答应,他又请求去跟楚国讲和(反正 是要立功),获得批准。但赵旃的目的似乎更想激怒对手,造成决战的事实。他晚上到楚营门前,铺上席子,大模大样一坐,派手下人进去说话,楚国人被激怒了, 赵旃遭到追杀,跑得连车都扔了,只好钻进树林,楚国的屈荡将追来就打,赵旃的甲衣也被人家撕掉,但终于还是逃脱了。楚军顺势掩杀,晋军溃败。因此,这次战 争,将帅不和是根本原因,但赵旃的“讲和”行动却是直接的导火索。 但是正在战斗方面,赵旃似乎的确有自己的勇敢和特长。溃败中,赵朔的下军被 楚国右军追杀,狼狈不堪,赵旃挺身而出,把自己的两匹良马让给哥哥、叔叔,让他们驾车快跑。于是赵同、赵括、赵婴和赵朔顺利逃脱。而赵旃自己的车跑得慢 了,眼看要被俘虏,只有故伎重演,发挥自己“丛林战”的优势,又扎进树丛去了。楚国的逢大夫和他的两个儿子正巧驾车驾车经过树丛,看见了赵旃,逢大夫告诉 儿子别回头看,两个儿子问:为什么?赵老头就在后面躲着呢,抓他吧!逢大夫大怒,命令儿子下车,指着一棵树说:“你们去死吧!明天我来这儿收你们的尸!” 又把驾车用的绳子给了赵旃,让他逃脱。而逢大夫的两个儿子就果然在那棵树下自杀了! ——春秋时候的人真的不可捉摸,如果说逢大夫是遵守战争适 可而止的老规矩,那么也没必要为了放跑赵旃而让自己的儿子去死啊?可能他们之间还有特别的某种经历或者关系吧。还有,赵旃是赵穿的儿子,赵朔的弟弟,当时 应该只有30岁左右,逢大夫的儿子却称他为“赵叟”,真真不可理解,莫非逢大夫的儿子非常小?莫非“叟”在当时的楚语中是别的意思? (二)远离家族的旋涡和劫难 邲之战后,赵家似乎出现了内部的争论,当家人赵朔与其叔叔赵同、赵括的立家对外原则很有分歧(前已记述),而赵旃似乎没有牵扯进去,也许他是比较远的 人,已经单立门户而不在赵家本部了,也许因为他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两派对他都比较好,或许他的性格使他对这些并没什么兴趣A吧。 前588年,晋国为奖励去年对齐鞍之战的胜利,建立新三军,扩大卿的队伍(12人),赵旃也被提拔为新下军佐,他终于如愿以尝地加入了卿的队伍——虽然名次靠后。 前585年,参加了栾书率领的救郑侵蔡战争,还是坚定的主战派,但是栾书决定退兵了。 前587年,赵家又出现内乱,原来赵朔死后,他的叔叔赵婴赵婴居然与赵庄姬私通,前586年,赵同、赵括把赵婴驱逐出国,而赵旃似乎也没有介入这场争 端。前583年,赵同、赵括被赵庄姬、栾氏(栾书)、郤氏(郤錡)联手杀害,但赵旃不但没有受到牵连,还升了职。当时晋国把新三军又改为一个新军,赵旃担 任新军珠江。 (三)关于赵旃的卒年 根据《左传》记载,前578年,赵旃还以新军主将的身份参加了与秦国的麻隧之战,但此后就没了他的身影。前575年晋楚的鄢陵战争中,新军主将已经是郤犨了,可见赵旃应卒于前578-575年之间。 |
赵朔之后的赵氏劫难 (一)赵朔给家族造成的巨大损失 前面已经介绍,在自己家族对其他家族关系, 即家族立足的根本策略问题上,,赵朔和他的两个叔叔发生了根本的分歧,赵朔主张及时调整,而赵同、赵括则坚持赵盾时期的老黄历,不肯变通。本来,如果赵朔 能够再执掌家族几十年,也许赵氏家族就能沿着正确务实的方向走下去了,但是不幸英年早去,儿子赵武刚刚2岁左右,家族处于赵同、赵括的执掌下,沿着错误的 路线越走越远,几乎造成了惨不忍睹的灭门之祸。 (二)赵氏与其他家族的关系 1,赵氏与郤氏 本来,郤缺是赵盾一手提拔 起来的,前601年郤缺担任中军元帅后,对赵朔也是特别照顾,把他弄进了六正的队伍,两家的关系还是比较铁的。前597年郤缺去世,其子郤克担任上军将, 前594年为中军佐,前592年担任元帅,前589年增加新三军,赵括、赵括、赵旃都成为军事将领,可见郤克时期,郤氏与赵氏依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但是 前587年郤克去世,郤家在势力大为削弱,郤錡担任下军佐,赵同是下军将,来年各个人成为成为直接上下级,但是两家的关系开始恶化。一方面,上辈人的密切 关系到了下一辈不一定就认,很可能冷淡下来,这是正常的趋势;更重要的,郤氏的人也在急于扩充自己家族的势力,如郤犨、郤至都是虎视眈眈、在权力面前决不 含糊的人,这时候赵家有三个人在12卿的行列,两家的关系自然也就成了争夺地位的关系,所以不得不紧张起来,一旦赵家有难,郤氏的人落井下石是很正常的, 而三郤( 郤錡、郤犨、郤至)又都恰巧正是这样的人。 2,赵氏与栾氏 本来,赵朔与栾书曾经是战友和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前597年 分别任下军将和下军佐),两个人的私人感情也不错。但是赵朔死后,赵同、赵括坚持赵盾时期与栾氏作对的方针。两家矛盾不断加深。前590年前后,赵同担任 下军佐(前589年的鞍之战没有交代下军佐的人员,但前585年晋军救郑侵蔡的战争中,明言赵括是军事将领,且派名在赵括前,据此推断,赵同在前590年 左右已经成为下军佐了),成为赵家在六正中的代表,但也成为栾书的直接下级,两个人的关系似乎跟没没有转好的意思。 前588年,晋国建立新三军,扩大卿的队伍(12人),赵家又有两人加入卿的行列——赵括佐新中军、赵旃佐新下军,家族势力有所回涨,赵家的姿态更加强硬了。 前587年,中军元帅郤克去世,栾书从下军将(第五名)直接担任中军元帅,权势大盛,赵同、赵括依然不肯协调与对方的关系。前585年,栾书率领晋军全 军进行了救郑侵蔡的战争,赵同、赵括、赵旃依然是坚定的主战派,但是栾书还是听从荀首、士燮、韩厥的主张,决定退兵了。应该说,栾书决定撤兵的决策是明智 的,但是赵家与他的矛盾也很可能进一步加深了。 3,赵氏与中行氏 赵盾与荀林父的关系一直比较疏远,前597年,荀林父担任元帅,之后其弟荀首(知氏祖先)与其子荀庚陆续走上高位,虽然这一家(或者叫两家,中行氏和知氏)似乎并不是阴狠的角色,但是他们与赵家的关系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一旦赵家有难,他们会乐得看个热闹。 4,赵氏与韩氏 韩厥是赵盾发现和一手提拔的人才,更难得的是,这是一个真正正直、有良心、有骨气的君子。虽然可能看不上赵同、赵括的人格、水平和作为,但是一旦赵氏家 族出现危难时刻,真正站得出来的也只有这个韩厥了。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当年赵盾对韩厥的深恩,赵家的结局也许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到了战国时期,赵这个 诸侯国很可能就不会否存在,因此,战国的历史也将需要改写。 |
关于“赵氏孤儿”的千古疑案 (一)《左传》、《史记》关于“赵氏孤儿”记载的重大差别 1,《左传》与《史记-晋世家》的记载 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左传》的记载如上,应该说比较详细了。 另外《史记-晋世家》的记载与此大体相同,只是比较简单: ( 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 ——晋景公十七年即鲁成公八年,也即公元前583年。 2,史记《赵世家》与《韩世家》的记载 (1)《赵世家》的记载与《左传》完全不同,它为我们讲述的“赵氏孤儿”2500多来流传更广,被无数次搬上舞台,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了。具体故事和戏里面唱的差不多原文如下: 晋景公之三年(前597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 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 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 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 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 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 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 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 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 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 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喝,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 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惟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 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堵将人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 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 邑如故。 (2)《韩世家》的记载与《赵世家》相呼应: 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韩厥许之。及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程婴、公孙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知 鞍,局?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韩厥称赵成季之功,今后无祀,以感景公。景公问曰:“尚有世乎?”厥於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赵氏田邑,续赵氏祀。 3,两个故事的主要分歧这两个故事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最根本的差别在于: (1)时间。关于赵氏劫难发生的时间,《左传》与《晋世家》记为前583年;而《赵世家》与《韩世家》则记为前597年,整整早了14年; (2)关于加害人。前者记为赵庄姬与栾、郤两家,对屠岸贾没有任何交代; 而后者记为屠岸贾与“诸将”,而对赵庄姬与赵婴的丑事没有任何交代。 (3)关于被害人。前者记为赵同、赵括;而后者记为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多了两个。 ——至于其他情节,差异也很巨大。 |
(三)《史记》自相矛盾的原因及“赵氏孤儿”真相分析 1,《史记》的自相矛盾是由于采用了不同来源的资料。 如上,《晋世家》的来源可能是《左传》或者晋国的历史资料,因此于《左传》大体吻合。而《赵世家》与《韩世家》则可能采信的是赵国的历史资料(《世本》)与韩国的相关资料。 而“赵氏孤儿”故事在赵国史书里面的“演义”,则无疑是出于赵国人对祖先事迹的掩饰与美化。试想,赵国国君的直系祖先、老祖母赵庄姬与自己的旁系祖先赵 婴通奸,这说出去无论如何是祖先的耻辱、也是自己的耻辱,但是赵氏的那场劫难是无法抹杀的,于是就把一切责任推到了一个“屠岸贾”的人的头上。屠岸贾不属 于当时的任何一个强大家族,即使真的是当时的司寇,并且真的参与了陷害赵家的行动,其实力和能量也是相当有限,因此《左传》中根本没有提到这个人。而《左 传》的作者引用的可能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史书,所以没有什么单独特意为赵家掩饰的必要,一切都如实记录的。 而司马迁为什么在《晋世家》、《赵世 家》与《韩世家》中保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呢?似乎也不能武断地推断为他的组心和不负责任,更大的可能是:他在看到晋国、赵国、韩国乃至魏国史书的不同记 载后,一时懒于或者难以判断事实的真相,干脆本着存疑的态度,就把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双双留给后人,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好了。但无论如何,在不同章 节中出现如此重大的矛盾而不分析或者说明一下,总是体例上的一种不负责任。 2,“赵氏孤儿”故事是否还有迷失的真相? 但是,太史 公难以判断两个不同“赵氏孤儿”故事版本,似乎也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存在。虽然《左传》明言故事发生在前583年,但实际上,从前597年的邲之战,赵朔这 个人在《左传》中就似乎失踪了,没有任何记载,于是我们只能根据其他地方中的记载来推断赵朔的卒年和最后阶段的活动。也就是说,《左传》关于赵朔的死亡很 可能也存在隐晦不说的情况。 而且,那些被隐晦的内容很可能十分难言,是赵家的难言之隐,甚至同时也是晋国国君的难言之隐。否则,单单为赵庄姬 与赵婴通奸,赵国的史书似乎也没必要做如此重大而漏洞百出的“改编”,一种可以考虑的情况是,赵庄姬与赵婴早在赵朔生前就已经开始私通,为了更加“方便 ”,他们合谋害死了赵朔这个障碍。而作为 “赵氏孤儿”的赵武,也很可能是庄姬与赵婴通奸的产物,而不是赵朔的儿子。这样的事件对赵家的子孙来说无疑构成奇耻大辱,因此才有拼命掩盖和“修正”的必 要。 当然,一切都只是无稽的猜测而已。但我相信,关于赵朔是死,真的还有一些关键的事实被时间埋没了,这个真相也许比“赵氏孤儿”的戏曲、甚至比我们的任何想象更加传奇…… |
好东西,收藏 |
胥氏 胥氏本出姬姓,应为晋国宗室的一个分支。《国语-晋语四》记载: 文公刚即位时,“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以上十一个家族都是晋国旧姓,也是文公政权的支柱。胥氏的具体渊源已不可 考,但在文公时期以前,这个家族似乎并不十分显赫,直到胥臣跟随文公流亡,后在文公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胥臣之后,其子胥甲、孙胥克先后受到赵氏、郤氏的 压制与打击,前601年失去六正席位,家族沉沦近30年,直到前573年,胥克受到晋厉公的宠信,帮助厉公除掉郤氏,重新被封为卿,但不到一月,即被栾书 杀死,胥氏从此彻底退出晋国政治高层。 |
(五)关于胥臣担任司空的时间问题 胥臣又叫“司空季子”,他做过晋国的司空,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关于他担任司空的时间却颇值得探讨。首先,胥臣于前636年随文公回国,前622年去世,这个大范围是确定的。但是其任职的起止时间,史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除了胥臣,与文公时期司空一职有关的人还有一个:《左传》记载,鲁文公四年(前625年)六月,“穆伯会诸侯及晋司空士縠盟于垂陇,晋讨卫故也。书士 縠,堪其事也。”可见当时晋国的司空是士縠而非胥臣。根据杨伯峻《注》,士縠是士蒍之子,而士蒍在前668年已经担任晋国司空,所以认为士縠是继承乃父士 蒍职务。按照这个说法,胥臣担任司空只能是在前625-622年之间了。但是士縠这个人一直活到前618年,比胥臣还晚4年。个人认为,胥臣担任司空的时 间应在前636年到前632年(为下军佐)之间。因为士蒍曾经协助献公杀害公室成员,为重耳建造城墙也不认真(《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 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文公一即位就任命其子袭承司空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是更可能任命亲信的胥臣,直到前632年担任军事统帅后才辞 去司空职务。因此,杨伯峻《注》中关于士縠直接继承乃父司空职位的解释很可能是疏忽导致的错误判断。士縠担任司空的时间应在前632-618年之间,是胥 臣的后任。 (六)关于胥氏与其他家族的关系 除了与文公的关系十分密切,胥臣与其他重臣的关系似乎十分恬淡。他与其他大臣的关系方面,有记载的只有两次: 一是前633年被赵衰举荐(“胥臣多闻”),但赵衰一辈子举荐的人几乎包括了上上下下所有的同僚,因此我们不能根据这个事件就认定他与赵衰的关系就十分亲密。 二是向文公举荐郤缺,但当时的郤缺是个没落贵族,还在种地,而且是文公仇人郤芮的儿子,因此,他的这次举荐应该说没有什么结党的目的,而事实上,郤缺日后还成了胥氏的敌人。 ——从人格上讲,胥臣真可以算一个对上忠于国家,在下“不蔓不枝”,“亭亭静植”的君子,他才是真的君子,比起赵衰为子孙深谋远虑的“君子”做派,应该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
第三部分:东郭先生和狼:胥臣举荐郤缺 (一)郤缺:落难的狼 上面说过,胥臣是一个位对上忠于国家,在下“不蔓不枝”的君子,真的君子。因此,他与其他大臣、以及胥氏与其他家族之间,恩怨与纠葛很少。胥臣唯一的一 次举荐人才,对象是破落户郤缺,从主观上言,应该是没有任何私人目的的。这与赵衰荐人“积德”的老谋深算是本质不同的。 郤缺,郤芮(因为封地 在冀,又叫冀芮)之子。郤芮当初是晋惠公夷吾(文公重耳)的老师和谋主,是个多谋而狡诈的老家伙,他之于惠公夷吾,重要性和亲密程度甚至超过狐偃之于文公 重耳。当时重耳和夷吾双双流亡,夷吾的路线选择要优于重耳,这些都是郤芮的贡献,后来重耳也是走了秦国的路子才成功的——可见郤芮的厉害。前636年文公 回国,杀死怀公,郤芮一看不好,就伙同吕甥男(也是惠公死党),试图焚烧宫室,谋害文公,但因泄密未逞,反而被文公灭掉。郤芮的家族从此沦丧,封地冀也被 褫夺,儿子郤缺也没落为种地的。这时候的郤缺及其家族,就如同一条被冻僵而濒临死亡的蛇,似乎没有任何复苏的机会了。但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蛇得到胥臣 给予的温暖,居然重新走上了晋国政治的舞台。 (二)胥臣:善良的东郭先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有一次,胥臣出差经过冀地(今山西河津县), 正好看见没落贵族子弟郤缺在田间除草,他的妻子来为他送水饭,两口子互相尊敬,“相待如宾”。这对模范夫妻的表现感动了胥臣,他直接把郤缺带走,向文公举荐. 胥臣:敬,是道德的集中体现。能敬的人必定有美德,而有美德就能治理百姓,请您重用这个人吧。况且,臣听说,出门时态度就象会见宾客一样礼貌,办事时就象祭祀一样庄重,这就是“仁”的标准啊! 文公:但是,郤缺的父亲犯过重罪,我们已经惩罚了,这个人能用吗? 胥臣:怎么不能?从前,舜的处罚导致鲧被流放,但是仍然提拔成就了禹(鲧之子)的功勋。还有,管仲曾经试图杀害齐桓公,但齐桓公还是任命他为宰相,最终 成就了霸业。 《康诰》上说:一个人的父亲不慈爱、儿子不成器、兄长不友善、兄弟不恭敬,不能连带责怪这个人本身(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诗》 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您只要选用他的长处就是了呗。 ——这里记载胥臣的话恐怕经过了节选,他恐怕也夸奖过郤缺的能力。但是最核心的还 是称赞他的“德”,读书过多的胥臣夫子难免有些迂腐了,事实上,在家里和老婆关系好,根本不能说明一个人道德就很高尚。自古到今,在家是孝子慈父、在朝是 贪官污吏的官员几乎多得难以计量。对于平常人来说,把自己家里弄地干干净净,到公共厕所堵塞马桶的也是大有人在。但胥臣的这个推理,也反映了当时的基本社 会制度和道德观念,在那个时代,“国”与“家”虽然大小差异,但在管理、组织模式上是基本一致的,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作为一个序列来层 层类推,这些道理被看作是相通甚至一致的。 另外,胥臣引用《康诰》上“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的话,在今天现存的《康诰》里是没有的。在史书中,胥臣一开口则必有今人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可见这的确是个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三)郤氏的复苏 关于胥臣举荐郤缺的具体时间已经不可确知,但应在前632-628年之间,在文公时代的后期。 在胥臣的强力举荐下,文公任命郤缺为下军大夫。前627年8月晋国与翟在箕作战,郤缺亲手俘虏了白翟的首领。襄公(以三命)任命先且居将中军(纪念先轸 的壮烈牺牲),以(再命)命赏赐给给胥臣先茅之县(大夫先茅原来的封地),奖励他举荐郤缺的功劳。,”(以一命)任命郤缺为卿,把冀重新封给了郤缺。虽然 起点低了些,但是这对郤氏来说,无疑就是一次彻底的死里逃生了。 但是,胥臣的这次成功举荐并没有让对方铭记在心,他所救的是一个能力非凡但利益至上的家伙,20年后,胥臣的孙子就是在这个人手下遭到打击,甚至一蹶不振的。详细情况将在“胥克”的部分叙述。 |
(三)愚蠢的错误和残酷的打击 根据上面对胥甲所处地位和面临形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时候的胥氏最需要的就是谨慎和安全了,暂时低调、慢慢加强自己实力,应该是胥甲最明智的选择。但是他的低素质导致了他的错误,他的错误和当时的特殊情况结合,导致了他的家族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1.愚昧的“帮凶” 前615年冬,秦康公伐晋,晋国六军全出以抵御双方在河曲(在今山西永济县,黄河在此甩弯东流)决战(词战详情在“赵氏-赵穿”部分已有介绍)。一开 始,赵盾采纳了上军佐臾骈“疲敌”的建议,但是这个计划被娇宠张狂的年轻公子哥儿赵穿打乱了。晋国的实力还是比秦有很大的优势,草草打了一回,两下收兵。 晚上,秦国派使节来下战书:“今天没有怎么打,双方的君主都觉得不过瘾,明天早上我们再决战!”臾骈又告诉赵盾:“这个下战书的眼珠乱转,说话声调也失 常。肯定是秦国人怕我们了,想稳住我们,夜里逃跑。我们如果在河边等这阻击,一能大败秦军!”赵盾又采纳了,但是胥甲居然莫名其妙站出来阻止,赵穿也跟着 起哄,两个人挡着营门大喊大叫: “咱们还没有收敛牺牲将士的尸骨,多不人道啊!而且不敢按约定的时间作战,却在险要处伏击敌人,多没勇气啊!我不让你们去!”闹成这样,简直是没法行动 了。于是秦军顺利地趁黑夜逃脱。不久又入侵晋国,攻陷了瑕(在今河南陕县)。 胥甲的这次表现实在是不可理解,如果说他的确认为不 该出击,只是说明他才能不够。但这里面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情绪,他可能觉得,跟着赵穿犯错误(而且赵穿还更张狂呢),赵盾不会追究,没人敢说什么,但他也没 想想,人家是谁?你自己是谁?到时候如果需要一个替罪羊,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2.丑陋的“处分”。 从河曲回来,总得有个负责任 的吧?但是对于赵穿,赵盾当然难以下手,处分胥甲呢?大家明显不会服气。就这样一拖就是几年,直到前610年,晋国与一度归附楚国的郑国重新联盟,赵盾一 想,这是个机会,于是就派赵穿、公婿池到郑国做了人质,一则表明自己并不护短,二则让他暂时到外面避避舆论的压力。实际上,没过多久——大概也就一年时 间,这位驸马爷就回来了。 既然处理了自己的兄弟,自然就可以处理胥甲了,前608年,赵盾以不服从命令为由,把胥甲(胥甲父)驱逐到卫国,而 立了他的儿子,年轻而有疾的胥克。按说,河曲事件到这时已经整整过去了10年,再翻老帐似乎有点过分了,这个“不服从命令”也有可能是胥甲其他行动中的表 现,毕竟10年中间,作为六正之一,胥甲犯错误的机会必然多多。至于处分的理由,我们也不必替赵盾费心,作为霸道而老辣的官僚,应当相信赵盾会做的很漂 亮。 3.胥氏面临的严峻危机 赵盾时隔10年赶走胥甲,当然不是事情本身那么简单。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推断,他是在为自己身后着想。 自己死了,儿子赵朔怎么办,能不能进入六正的行列?这是所有老官僚最关心的问题了。按说,自己一死,六正必然空出一位,但是一个空缺显然不够,因为自己身 边还有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士会,这个人战局一个位置,几乎是肯定的。于是,要保险,只能在现有的六正中拿掉一个,应该对谁下刀呢?前608年六正人员 为: 中军将:赵盾 中军佐:荀林父 上军将:郤缺 上军佐:先縠 下军将:栾盾 下军佐:胥甲 拿掉荀林父?他资力比赵盾还老,能力也强,显然不可能; 郤缺?这可是自己心里既定的接班人,也没有考虑的必要; 先縠?先家与赵家可是20多年的关系户了,而且这个先縠强劲霸道,难度太大。 ——于是只能从栾盾和胥甲身上打主意了,而胥甲实力与能力更弱,又有把柄在手,于是他想不倒霉也难了。 另外,拿掉胥甲,安排他年轻又身体不好的儿子胥克。则体现了赵盾老谋深算的本色,现在彻底拿掉胥氏家族,一是难度大,二是自己还没有死,空位还得给别人,于是留下孱弱的胥克,到时候就好处理了。 ——而胥甲呢,带着愤恨和部分家产流亡卫国,晋国今后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
第三代:胥克 胥克,胥甲之子。 前608年代替父亲为下军佐,但是他似乎只是为了自己家族承受下一次打击而出场的。 前601年,赵盾死。他选择了郤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郤缺当时是上军主将,排名第三,荀林父佐中军,排名第二。按照六正排名的正常顺序,接替赵盾正卿位置的应该是荀林父,而选择破格提拔郤缺,除了才能及性格的因素之外,主要还是为自己的儿子考虑的。 郤缺,这个当年得到胥臣的大力引荐,自己的政治生命才得以死里逃生的人,这个胥臣认定“有德”的贤人,却是一个丝毫不缺乏才干、谋略,同时又似乎过于热 中势利迎逢的人。他的事迹将有专门介绍。其父亲郤芮被杀后,郤缺也一下子成了农民,后来多亏胥臣举荐,才得以东山再起,赵盾执政期间,郤缺是向核心靠拢最 卖力的人,因而成为赵盾最得力和紧密的助手,仕途一帆风顺。 秋天,郤缺就以下军佐胥克有“蛊疾”为借口,把他拿下,而安排赵朔佐下军。所谓“ 蛊疾”,一说即腹中有虫,而导致人精神错乱——总之,郤缺对下属身体的关心程度也真够让人佩服的。可以想象,如果安排公忠古板的荀林父接替自己,以这种方 式照顾自己的儿子,以荀林父的品质恐怕不可能做得出来,甚至这些条件怕是讲都讲不出口的。原来,以“健康原因”被迫离开领导岗位的情况,早在2600年前 就已经不新鲜了啊。 赵盾的苦心安排虽然霸道,但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却也无可厚非,但郤缺对曾经有大恩于自己的胥家居然下得了这样的手,才真正让人心里发抖。——来者日以亲,往者日以疏,这就是政治。 从此之后,在长达27年的漫长岁月里,在晋国六正行列中再也难觅胥家子弟的身影了。只有胥克带这自己的“蛊疾”,向他的儿子胥童浇灌着家族的刻骨仇恨…… |
郤氏 郤氏,为晋国公族,郤为食邑,遂以之为氏。郤氏在献公时期已经是 一个势力雄厚的大家族,并且人丁很旺,献公末年,家族内部分成两派,一派辅佐惠公,一派则支持文公,其后家族在晋国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郤芮、郤缺、郤克三 代都做到执政大臣,前574年,“三郤”被灭,郤氏退出晋国政治舞台。 第一代:郤豹 根据《世本》记 载,却豹是却芮和却义的父亲。而却芮是晋惠公的老师和谋主,却芮的儿子却缺后来成为晋国执政。关于郤豹,《左传》没有任何事迹的记载,甚至没有出现这个名 字。这里为了把各个家族在年代上大体统一,即以文公时期的大臣为各个家族的第一代,因此暂把郤豹列为郤氏第一代,“备员”而已。 |
第二代:却芮(冀芮、子公) 却芮字子公,因采邑于冀,又称冀芮。他是文公的弟弟夷吾(惠公)的老师,并且一直作为其谋主,与惠公不但休戚与共,并且气味相投。直到惠公死后文公即位,才因阴谋败露而身死,但其子却缺随后重新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 第一部分 流亡时期 前656年末,骊姬谮杀太子申生,老迈昏庸的献公实际上是默许了一次明杀的行为。骊姬进而谗言:重耳与夷吾兄弟参与了“谋杀”献公的阴谋, 重耳、夷吾惟恐遇害,急忙逃离国都,回到自己的城池。这样一来,似乎坐实了二人的叛逆,献公顺理成章就派兵攻打二公子。前655年初,重耳根本没有进行抵 抗,仓皇出逃到狄;而夷吾则进行了颇为坚强的抵抗,直到前654年初,献公在演完了自己“假徒灭虢”的好戏后,派重兵进攻屈(由右行贾华领兵),夷吾难以 坚守,在与自己的部下盟誓后流亡,开始了自己真正的政治生涯。 向哪里去呢?这可是鼎鼎重要的一步。夷吾的意思是也投奔狄,与兄长重耳相依为命,这时候为他指明方向和绘制政治蓝图的正是却芮。于是,夷吾流亡梁国,走了一条与重耳不同但更为成功的路径。 却芮的理由:1,道义上,“后出同走,不免于罪”。即,两个人往一个地方逃命,正好证明了是谋害献公的同谋,在舆论上将陷于不利;2,弟兄关系上,两个 都有政治野心的兄弟在一起,日后难免相互仇恨和摩擦(且夫偕出偕入难,聚居异情恶);3,梁国与秦国接壤,并且关系不错。秦国是晋国的亲戚,现在献公已经 年迈,这样,将来争取回国夺权的竞争中就容易得到秦国的支持。 从以上一翻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却芮绝对是一位够敏锐够老辣的谋臣了,在仓皇逃窜前能看这么细,看这么远,仅仅在选择流亡方向这个环节中,却芮似乎是压倒了重耳的谋臣,而实践也证明,在四年后的回国夺权中,夷吾成为了胜利者。 前652年,骊姬在实现了立自己儿子为储君的愿望后,感到献公年老,外在威胁重大,主动派人来给夷吾送礼讲和——也证明着他流亡方向选择的正确。 |
却义:却芮之兄 关于却义,史料并无其事迹留存,根据《世本》记载,却义为却豹之子,是却步扬的父亲。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步扬为惠公御戎(驾战车),已经步入晋国政坛,而却芮的儿子却缺还远没有出现。可能当时却义已经去世,因此,却义大半是却芮的兄长。二人同为惠公的党羽。 |
却称:惠公心腹 却称与吕甥是惠公留在国内的心腹。前651年,里克杀奚齐、卓子之后,二人派亲信蒲城午到梁国送信,并谋划回国即位事宜。可见却称也是惠公集团的核心成 员。前650年,丕郑告诉秦穆公,是吕甥、郤称、冀芮反对惠公给秦国割让五座城池,建议把三人引诱到秦国除掉,也可见却称的地位。 却称是却芮的同族,也是坚定的惠公党,年龄似乎相仿。 |
却乞:惠公难友 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却乞与惠公一同做了俘虏。惠公公在秦做了 三个月的战俘,秦国有意讲和,惠公命却乞回国与吕甥商议 。 吕甥教却乞在朝堂告诉国人: 国君让我告诉大家,秦国将把寡人送回来,我当了俘虏,再当国君是国家的耻辱,我的太子圉也不好,请大家君再选别人立为国君吧! 一翻话把群臣感动得痛哭流涕,还厚赏群臣,为惠公回国奠定了良好基础。 |
郤溱:首任副帅 被庐之搜,郤溱被任命为中军佐,郤氏一门占据六正的前两位,实在是后无来者了。郤溱作为中军副帅,参加了城濮之战,战役详情在先轸传中已经叙述,这里省却。 郤溱担任中军副帅的期限不甚明了。但根据推算,应在前629年清原之搜后,前627年晋、狄箕之战前。 有记载认为,郤溱后来作为“三郤“之一的郤至就是郤溱的后代。 |
第三代:郤缺(郤成子、冀缺) 前636年,却芮因谋刺文公败露被杀,他的儿子郤缺虽 然没有被株连,但是家里的一切官职特权都被剥夺。文公末年,因被胥臣举荐,重新步入晋国政坛。前627年参加晋、狄的箕之战,立下大功,恢复卿位和封地。 经过仕途上20余年的勇猛精进,主要是以来赵氏的提携,终于前601年攀上中军元帅的位置。前597年初去世。 第一部分 “五好家庭”起步 冀(在今山西河津县),原是一个诸侯国,被晋国所灭,后来这里成了却芮的封地,却缺大概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但现在,却缺已经不是此地的少主人,而成为一个地道的农夫了。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有一次,胥臣出差经过冀地, 正好看见没落贵族子弟郤缺在田间除草,他的妻子来为他送水饭,两口子互相尊敬,“相待如宾”。这对模范夫妻的表现感动了胥臣,他直接把郤缺带走,向文公举荐。 胥臣:敬,是道德的集中体现。能敬的人必定有美德,而有美德就能治理百姓,请您重用这个人吧。况且,臣听说,出门时态度就象会见宾客一样礼貌,办事时就象祭祀一样庄重,这就是“仁”的标准啊! 文公:但是,郤缺的父亲犯过重罪,我们已经惩罚了,这个人能用吗? 胥臣:怎么不能?从前,舜的处罚导致鲧被流放,但是仍然提拔成就了禹(鲧之子)的功勋。还有,管仲曾经试图杀害齐桓公,但齐桓公还是任命他为宰相,最终 成就了霸业。 《康诰》上说:一个人的父亲不慈爱、儿子不成器、兄长不友善、兄弟不恭敬,不能连带责怪这个人本身(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诗》 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采蔓箐,采萝卜,不要抛弃它的根)”您只要选用他的长处就是了呗。 对于这段故事,《国语》的记载大体相同。 ——这里记载胥臣的话恐怕经过了节选,他恐怕也夸奖过郤缺的能力。但是最核心的还是称赞他的“德”,读书过多的胥臣夫子难免有些迂腐了,事实上,在家里 和老婆关系好,根本不能说明一个人道德就很高尚。自古到今,在家是孝子慈父、在朝是贪官污吏的官员几乎多得难以计量。对于平常人来说,把自己家里弄地干干 净净,到公共厕所堵塞马桶的也是大有人在。但胥臣的这个推理,也反映了当时的基本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在那个时代,“国”与“家”虽然大小差异,但在管 理、组织模式上是基本一致的,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作为一个序列来层层类推,这些道理被看作是相通甚至一致的。 胥臣举荐郤缺的具体时间已经不可确知,但应在前632-628年之间,在文公时代的后期。在胥臣的强力举荐下,文公任命郤缺为下军大夫。 从此,一条落难的狼就在胥臣先生的培养下度过了难关,从此他上辉煌的宦海航程。胥臣不会料到,自己的衷心举荐并没有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他所救的是一个能力非凡但利益至上的家伙,20年后,胥臣的孙子就是在这个人手下遭到打击,最终一蹶不振的。 |
三、郤缺时期的晋楚争霸活动 从前601年到前598年,郤缺执政晋国为期4年左右,在与楚国争霸的局面上,基本是赵盾时期的延续。前605年,楚国平越椒着急乱。彻底稳定国内,北 上更加坚决,但面对才干突出的郤缺,基本上还是个平手。直到前598年末或597年初郤缺去世,楚国才趁机大败晋国,实现了它渴望已久的霸业。 (一) 晋楚的拉锯式斗争 当时的晋楚争霸,依然表现为两国对宋、陈、政几个中间诸侯国的争夺,但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逼近质变的边缘。 前601年冬,陈国与晋联盟,楚国在平定舒氏诸国的叛乱,并与吴、越结盟、稳定大后方(夏季)之后,迅速出兵伐陈,陈国转而与楚结盟; 前600年9月,晋、宋、卫、郑、曹国君会盟于扈,以声讨背叛的诸侯,并派荀林父帅师伐陈,但,晋成公在扈病逝,由于国内不稳,只好退兵,未能征服陈国; 冬,楚国得寸进尺,讨伐郑国,郤缺帅军救郑,郑国军队打败楚军。但郑国上下对楚的威胁已经极其惶恐; 前599年5月,陈国内乱,夏征舒不堪母亲夏姬被陈灵公以及大臣孔宁、仪行父奸淫,杀死陈灵公, 孔宁、仪行父逃亡楚国; 6月,郑又与楚结盟。晋、宋、卫、曹四国联军伐郑,郑又屈服; 冬,楚庄王亲自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士会救郑,在颖北赶跑楚军。诸侯联军帮助郑国防御楚军; 前598年春,楚庄王再次亲自讨伐郑国,郑国被连年讨伐,痛苦不堪,于是干脆谁来就降谁,于是又投靠楚国。 夏,楚、陈、郑国君在辰陵(今河南省淮阳县西); 同时,楚国左尹子重侵犯宋国; 冬,楚庄王借平乱名义,攻入陈国,当时的陈国太子还出使在晋国; 同时,郑国再次归顺晋国。 (二)晋、狄议和 在争霸斗争进入白热化之后,郤缺开始意识到一场决战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在双方激烈拉锯的同时,郤缺还忙里偷闲,与白狄各部议和,试图为马上到来的晋楚决战稳定后方。 讲到狄,便不得不提戎了,他们都是活跃在山西、陕西、河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但在秦晋两过多年的斗争中,狄人帮助秦国,而戎人帮助晋国,实际上在西北区域也形成了两个敌对的联盟。 狄又有赤狄、白狄之分,前601年春,晋国就曾与屡次攻击自己的白狄讲和,双方一起进攻秦国。现在,白狄各个部落苦于赤狄的压迫和奴役,纷纷要求晋国的 庇护。前598年秋,晋国与白狄部落结盟,当时晋国大臣普遍看不起狄人,觉得把他们叫过来结盟就已经足够给面子了,只有郤缺坚持:“我听说,如果没有崇高 的品德,就不如自己勤快一点,不勤劳,用什么去求得别人的拥护?能勤劳,才可能有好的结果。《诗经》说:文王既勤止(终身勤劳),文王尚且需要勤劳,何况 我等?呢我们还是主动过去吧!”于是,晋国人主动到欑函(狄人的领地)与之结盟。 还是郤缺深谋远虑,他本来想通过这次稳定后方的结盟,为即将到来的晋楚决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关键时刻病逝 然而,天不佑晋国,就在前597年初(或者前598年末),一代能臣郤缺撒手人寰。这年夏天,决定命运的大决战就展开了,荀林父由于刚刚继任,不能很好地协调六正关系,导致了悲哀的大败…… 无论我们对郤缺其人会有什么样的看法,但是对于他的智谋和能力,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怀疑的。如果晋国有他,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大决战中,雄心勃勃的楚庄王是 难以占到什么便宜的;甚至他可能根本不会有决战的勇气(邲之战前,楚国主战派的理由之一就是“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 如果站在晋国的立场,我们不得不为郤缺的去世而痛惜…… |
郤步扬(步扬):惠公御戎 步扬,按其活动时期,应为郤缺的堂兄。 前645年秋,秦惠公与秦穆公在韩原决战,步扬担任惠公的御戎,为其驾战车。 《左传》记载:惠公所乘的战车是小驷(马名)拉的,小驷马是从郑国进口的,当时的大夫庆郑提出不同意见:自古以来碰到打仗,一定要使用本地产的马种,因 为本地马生长在自己的国家,懂得主人的心思,服从主人的调训,熟悉本国的道路,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让人放心。现在您用外国的马去作战,如果遇到以外难免会受 惊,失去常态,与人的心意相违背。那时,它们就会竟长地喷着粗气,乖戾暴躁,血液沸腾,血管突起,表面上很强壮,其实是“外强中干”的。进退不听指挥,旋 转不灵敏。到那时,您会后悔的。 惠公照例是不听良言的,战斗中,马车果真就陷在泥泞中出不来,自己也做了秦国的俘虏。 步扬之子郤犨,为后来的“三郤”之一。 |
第二部分 晋齐鞍之战 一、城濮之战后的晋、齐关系模式 (一)齐晋组合与楚秦组合的形成 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奠定了此后100余年的国际关系大格局,这就是晋楚争霸的格局。其后春秋数十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大都实在晋楚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大背景之下展开和演绎的。 在晋楚对抗的大背景之下,天下诸侯国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范畴:晋国势力集团、楚国势力集团以及两个势力集团拉锯争夺的中间小国(最典型的是郑国),中间小国的投靠方向,大家基本认为是晋楚争霸的风向标,哪个集团控制了郑国,基本上就算是占据了上风。 争霸前期,最主要的国际势力是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与齐秦两个一等大国,经过一翻捭阖,逐渐形成齐晋组合与楚秦组合的对抗。 (二)“秦晋之好”的破裂与“秦楚联盟”的形成 起初,秦国是晋国的亲戚和坚定伙伴,也就是所谓的“秦晋之好”,但从前630年两国共同围攻郑国,秦穆公私自撤军,秦晋的友好关系其实已经出现了深 深的裂缝。前627年的崤之战,使得两国关系正式破裂,从此秦晋连续十多年几乎战争不断,因此,所谓的“秦晋之好”,其实真正存续的时间不到10年。 前627年,秦晋关系正式破裂,秦穆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对付晋国,于是就把做了8年战俘的楚国申公子仪放回去,委托他促成楚国与秦国的结盟。 但一开始,子仪的任务似乎执行得并不顺利,至少到前622年,子仪的使命一直没有完成,后来子仪做了楚穆王太子的老师,前614年,太子成为了楚庄 王,才正式采纳了联合秦国的建议,并迅速于秦国修好。虽然子仪于前613年作乱被杀,但秦楚结盟对付晋国的国策还是确立了。 从此,楚国在正面与晋对抗,而秦国连年在西面与晋作战,有力牵制了晋国的精力。 (三)晋齐联盟的稳定性与变数 1,晋国的对齐国政策 齐国是晋国与楚国对抗中最重要的盟友,特别是楚、秦联合之后,齐的地位更为关键,试想,如果齐国与晋为敌,那么天下大局就形成了齐秦楚三面夹击晋国的情 况,晋国无论如何也吃不消的。因此,为了维持霸业,齐国的支持绝对不可或缺,晋国需要齐国,所以晋对齐的主要活动在于拉拢,实在难以拉拢,不得已才进行打 击,但打击的目的依然在于制服,使其与自己联盟。 2,齐国的复杂心态与姿态 对于齐国来说,齐国人是老霸主,桓公的子孙似乎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做霸主的经历,也一直在努力与晋国争夺着中原的霸权,直到晋国下定决心不惜一战,才能把这个盟友打得服帖一段时间。这样的过程似乎成了规律,今后将会不断地重复。 但晋齐矛盾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大体上还是合作的成分占支配地位。其原因:第一,齐桓公以后,齐国的国力已经与晋国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再次称霸 其实已经是一个梦想,而联合晋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第二,即使与晋国摩擦,齐国的目标在于自己做中原霸主,而不是向秦国那样,就是为了不顾一切向晋国报 仇,加上齐国“华夏集团”的自我认同,因此它与楚国联手的愿望与可能性很小;第三,如上所言,晋国需要齐国的支持,只要晋齐联盟牢固,晋国会给齐国足够的 尊敬与关照,齐国可以很舒服地做自己的东方大国,压迫鲁国等小国,晋国大半是给予容忍的。 但是每当齐国压迫鲁国等小国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晋国 作为霸主,总要来维护秩序,这时如果齐国仍不收敛,往往被晋国视为挑战自己的霸主地位,不得已就要来硬的,把齐国的“霸主梦”喊醒,使晋齐关系回到正常轨 道。100多年的晋齐关系,实际上就是重复着这样的一个一个周期。 |
二、晋齐关系的紧张与矛盾的激化 郤克执政后面临的形势,就是齐国霸主梦复发的阶段,他的使命就是给予当头棒喝,让齐国服从晋国的霸权。 (一)晋国战败与齐国“霸主梦”的复苏 前599年,齐惠公卒,其子无野即位,为齐顷公。无野是位雄心勃勃,勇猛而浮躁的年轻君主,于是齐国的复霸梦想日渐膨胀。 前598年夏,齐鲁联合讨伐莒国,当时晋楚争霸已经白热化,根本无心东顾。此年,楚庄王为了对付晋国,派申叔时出使于齐,准备与齐联合,于是齐顷公胆色更盛。 前597年,晋国在邲之战中败北,内外矛盾重重,齐国更不惧晋国。 前596年,齐再次讨伐莒国,“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 前592年,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寻求联合,遭到羞辱(前文已详述)。 (二)第一次联齐 前592年,晋国为了重新与楚国争夺霸权,派郤克出使齐国寻求联合,通知齐国,6月份在断道(今河南济源附近?)参加晋国主持的诸侯国盟会,但遭到羞辱 (前文已详述)。而齐倾公虽然不甘心跟在晋国后面做小弟,但也没有足够的决心与之决战。尽管羞辱了郤克,仍然派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去参加会盟——以 顽劣的姿态弄政治,表明了倾公的轻佻和不成熟。而在晋国,郤克已经在强烈要求攻打齐国了,晋景公虽然没有答应郤克的要求,但大臣受辱,无论如何也有伤国 格,决定采取报复措施。 这时候最难受的要数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四个齐国代表了:主子得罪了晋国,自己还要和晋国会盟,断然是没有什么好 果子吃的。代表团到了敛孟(河南濮阳),代表团团长高固就吓得逃跑回国了。只剩下、晏弱、蔡朝、南郭偃三位“团副”前往。6月,晋国拒绝了齐国代表参与会 盟,并拒捕了三位代表,分别羁押起来。还是晋臣苗贲皇在与晏弱谈心后向景公求情:晏弱他们有什么罪呢?过去诸侯侍奉我们晋国,都惟恐做得不好,他们觉得晋 国的大臣们不讲信用,难伺候,所以都对我们产生了二心。比如这次吧,齐国的君主惟恐过来得不到礼遇,所以不敢过来,而派了四位大臣。四个人的随从对他们 说,这次我们国君不来,晋国肯定恼火,必然会把使臣抓起来。于是高固中途就逃走了。但是晏弱、蔡朝、南郭偃三个人说,如果因为我们的原因导致两国关系断 绝,我们宁愿去死!——他们是冒着巨大危险而来的啊!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善待他们,现在却把他们抓起来,这样不是证明了齐国人的那些话是真的了吗?您 迟迟不放他们回去,他们三个本来是齐国倾向晋国的力量,弄不好也会反对晋国的。这样,逃跑的高固更可以在齐国人面前说他不来是对的,这三个人来了是错的, 这样诸侯会更畏惧晋国,对咱们有什么好处? 景公觉得苗贲皇的话有道理,但有不好承认自己就错了,于是命人放松对晏弱的看管,再由苗贲皇私下通气,晏弱逃回了齐国。 (二)第一次伐齐 第一次联齐尴尬收场,晋国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决定来硬的。前591年春,晋景公会同卫国太子,组成联军讨伐齐国。大军到达阳谷,齐倾公一看晋国要来真 的,又觉得自己不是个儿了,赶紧表示屈服,与晋景公在缯结盟,还派公子强到晋国做人质。看到齐国已经屈服,晋国也就退兵。 蔡朝、南郭偃以与晏弱同样的方式“逃”回齐国。 但《史记-齐世家》的记载大不相同:齐使至晋,郤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看来不大可信。 (三)鲁国向楚求助 但是,齐倾公的屈服只是权益之计,可能他没料到晋国军队来得这么快,还没有作好准备,对于倾公这样的顽童,不让他有切肤之痛他是决不会俯首帖耳的。 历来,齐国对晋国表示不服的标志性动作,就是压迫和攻打鲁国。 前591年夏,通过自身承受的压力,鲁国已经感到齐国的威胁,而且晋齐刚刚结盟,鲁国只好派使臣到楚国求助。但是这年秋,一代霸主楚庄王去世,楚国一时难以行动。 (四)鲁国矛盾:东方战争的导火索 1,公孙归父奔齐 鲁桓公(前711-前694年在位)的治国才干平平,而且,因为老婆(文姜)和大舅子(齐襄公)私通而被害于齐国。然而就是这么个窝囊的主,偏偏善生嘉 子:不仅鲁庄公英明能干(后来虽然齐国的霸业确立,但他凭借着不俗的表现,仍然使鲁国赢得了霸主足够的尊重,可参见“曹刿论战”),而且,庆父、叔牙、季 友三个公子也都是厉害角色,三人的家族世称“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最终架空了国君。 鲁僖公(前659-前627年在位)时期,由 于国君精明能干,“三桓”在鲁国主要是为国君服务,没有专权的机会。但文公、宣公时期,“三桓”日益坐大,越来越表现出与国君争权的野心和迹象。好在从前 634年开始,庄公的儿子公子遂(东门襄仲,其家族称“东门氏”)执政,一直到前601年,公子遂有才干,坚决支持国君,因此“三桓”势力虽然有所发展, 但34年间始终为“东门氏”所压制。 前601年,公子遂去世,其子公孙归父(子家)执政,仍与国君保持一致,但在与“三桓”的斗争中日渐感到 吃力,乃积极与晋、齐、楚等大国接触,以取得国外势力的支持。前591年,公孙归父与鲁宣公商议,由自己到晋国去争取,让他们帮助鲁国除掉“三桓”势力, 但似乎也没有什么功效。不巧的是,就在公孙归父出使期间,鲁宣公在10月去世,导致“三桓”趁机发动政变,等公孙归父回来时,发现鲁国政权已经牢牢掌握在 政敌手中了。季文子当权,公孙归父被驱逐出境,投奔齐国求助。 2,齐楚联合 现在的鲁国已经不是半年前的鲁国了,当时的联楚政策是在鲁宣公和公孙归父的统治下确立的,现在鲁宣公去世、公孙归父奔齐,联楚政策自然夭折。 但是公孙归父把联楚策略实现在了齐国。前590年,齐国与楚国联合,准备对付晋国。 3,晋鲁结盟 现在,鲁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重,前590年夏,得悉齐楚已经联合,鲁国马上派大臣臧孙许与晋国在赤棘结盟,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 冬,臧孙许下令,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现在齐楚刚刚,我国与晋联合,如果晋楚再次争霸,齐国肯定会出兵。帮我们的只有晋国,攻击我们的却是齐、楚两个大国。灾难要来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
三、公元前589年的东方战争 与以往的争霸不同,这次战争发生在东方,当时天下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卷了进来,形势错综复杂。而故事的真正主角仍是两个超级大国:晋与楚。 (一)战争的开端 1,齐侵鲁 现在,有霸主楚国撑腰,齐国再不怕晋国了。而且,有鲁国公孙归父主动请求,也算是出师有名,帮邻居平定“内乱”。 前589年春,齐倾公亲自出马,带兵攻击鲁国,保卫了鲁国北部的龙(在今山东泰安)。顷公的宠臣嬖人卢蒲就魁在攻城的时候被鲁人活捉,顷公表示:不要杀 他,如果你们放人,我和你们盟誓,绝不再攻击。但守军相当坚决,杀掉卢蒲就魁并把尸首搭在了城墙上。暴怒的齐倾公亲自擂鼓进攻,三天后,龙失陷,齐军继续 南进,到达巢丘。 2,卫国救鲁 四月,同盟的卫国派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四人帅军攻打齐国,在半路上遇见齐军。石稷认为不是对手,建议撤退,但孙良夫坚持作战。结果卫国军队战败。 石稷断后,向军队宣称,我们的援军马上来了!齐军不知真假,也就没有追击。卫军全身而退。 3,卫、鲁向晋求助 孙良夫回国,没有脸面去见国君,于是不进都城,而是到晋国请求援助。鲁国也派臧孙许到晋求援,两人都是通过执政郤克来请求晋景公求助。 |
郤犨(苦成叔、苦成叔子):郤克堂弟 步扬之子,为郤克的堂兄弟。 前580年春,出使出使鲁国,与鲁结盟,娶鲁国公孙婴齐之娣; 前580年冬,在河西与秦国结盟; 前580年,将新军,为公族大夫; 前577年,送卫国执政孙林父回国复位; 前575年,如鲁、卫请求出兵支援晋楚决战; 战后,拒捕鲁国季文子,欲除之,未果,又与之结盟; 前574年,“三郤”一同被长鱼矫刺杀。 郤犨主要活动在郤克之后,与郤錡、郤至同时,合称“三郤”。因此,对其将在郤錡部分详述。 |
步招 步招,具体身份不详,鲁文公7年(前621年)晋秦令狐之战,为赵盾御戎。 按年代来说,应为郤犨的叔或兄。 |
第五代:“三郤” 郤錡(驹伯),郤克嫡子。 郤至(温季子、郤 昭子),其身份比较模糊,按照《世本》说,他是郤豹的玄孙,也就是与郤錡同辈,为本家兄弟;一说其为郤步扬之孙,则也与郤錡同辈,不过脉系更清楚了;一说 是郤溱之后,但辈分不明了。(按郤至之弟郤毅又称“步毅”,因此两人应为郤步扬后代。)这里暂依前两说,以之为郤氏第五代传人。 郤犨(苦成叔、苦成叔子):步扬之子,郤克的堂兄弟,也是郤錡、郤至的叔叔辈。 以上三人合称“三郤”,这里将其三人合传,一是因为三人的活动时间大体一致;二是三人关系密切而协调,人物性格多有一致处;三是三人的行为联系紧密,同是郤氏的终结者,所谓同生共灭,在叙述上也难以分开。 |
第一部分 “三郤”简历 一、郤錡 郤錡为郤克嫡子,身份上是郤氏家族的当家者。 前597年参加晋楚邲之战,服役于其父所在的上军。 前587年(冬之前),郤克去世,栾书执政,郤錡代替栾书将下军。 前585年,晋出全军救郑国,郤錡在其中。 前583年,郤氏帮助栾书谋害赵氏,赵同、赵括被杀; 约于此年,中军佐荀首死,郤錡佐上军。 前578年,晋国将攻秦国,郤錡往鲁国请求出兵相助; 此年冬,晋伐秦,为麻隧之役,大败秦国,郤錡参战。 前577年左右,中军佐荀庚死,郤錡将上军。 前576年,“三郤”谮杀伯宗,并杀栾弗忌。 前575年,晋楚决战于鄢陵,楚师败绩,郤錡参战。 前574年6月,中军佐士燮死,郤錡佐中军,地位仅次于栾书; 此年12月,“三郤”被灭。 二、郤犨 前580年春,出使鲁国,代表晋国与鲁结盟,并取鲁大臣公孙婴齐之妹; 此年冬,代表晋君出使秦国,在河西与秦君结盟。 前577年,送孙林父回国复位(卫国执政孙林父与卫定公不和,奔晋); 约于此年,郤犨将新军,并任公族大夫。 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前,出使卫、齐,请求援兵; 秋,郤犨受鲁国叔孙氏贿赂,助其打击季孙氏,拘捕季文子,但遭到栾书反对,晋国放回季文子; 冬,与季文子在扈结盟。 前574年6月,中军佐士燮死,郤犨佐下军; 12月,“三郤”被灭。 三、郤至 前589年,楚国申公巫臣逃亡,通过郤至来晋,任邢大夫。 前583年,郤氏助栾书害赵氏,郤至佐新下军。 前580年,与周王争鄇(在今河南武陟县)田,被晋君制止。 前579年,晋楚第一次议和,到楚结盟。 前578年,参加晋秦麻隧之役。 前575年,参加晋楚鄢陵之战,有大功; 冬,到周王朝献楚国战俘。 前574年6月,中军佐士燮死,郤至将新军; 12月,“三郤”被灭。 |
第三部分 倏然倾颓 公元前574年,厉公集团与栾书集团终于合流,同时将矛头对准郤氏。三郤彻底败亡。 一、栾书陷害 栾书对“三郤”出手的根本原因自然是两家矛盾的逐步积累和激化,直接原因就是三郤在去年的鄢陵之战中风头完全盖过了自己,以及两家对鲁国外交的争夺。 栾书的出手方式,是阴谋——他最擅长的阴谋。 根据叔向的回忆,栾书执政期间相当简朴:“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 不备其宗器”。这样的实力跟郤家明斗,应该没有希望。 阴谋的切入点,是去年鄢陵之战中楚国的俘虏——公子伐(《国语》称“王子发钩”)。以把他释放为交换条件,栾书让公子伐向厉公告发:“战前,郤至派人给 楚王送信,说是晋国的援军还没有来,趁机交战一定能打败晋国。郤至的目的就是想让晋国失败,自己迎接孙周(后来的晋悼公,流亡在周王朝)来做国君!况且, 在战场上,郤至本来可以俘虏楚王的,但他有意把人放了。”对于一个国君来说,君位被威胁永远是最危险的,听到这样的诬告,所有的国君都会宁信其有。 厉公找栾书讨论这件事,栾书自然顺水推舟:这个事恐怕是真的,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在战场上冒死接待楚王的使者呢?至于篡位的事,您可以派他到周王朝去出使,看看他的行为。”厉公将信将疑,也就采纳了。 栾书赶紧给孙周送信:郤至来了,见他一下。——早早结交孙周的恰恰是栾书! 这样以来,一切罪行自然都“坐实”了。 在栾书,自己的行为无非是与郤家在斗争,而对厉公来说,处置三郤只是自己剪除权臣的一部分,下一步就是栾家了。栾书可能没有洞察厉公的意图,即使有所察觉,把国君的矛头对准郤家,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也是上好的选择。 二、厉公发难 也许厉公也早看穿了栾书的计谋只是一场权臣之间的斗争游戏,他先拿三郤开刀,主要还是基于自己的考虑。 首先是急于向郤家复仇的胥童向厉公建议:一定要先除掉三郤。他们家族强大,仇人众多。除掉大族,国君的权威就不会再受到逼迫;讨伐大家讨厌的人,也容易成功。 一个意外事件则使厉公最终下定了决心:一次厉公组织群臣打猎,郤至射杀一头野猪,准备献给国君,不想野猪被厉公的心腹寺人孟张抢了去。郤至哪受得了这个,干脆顺手又一箭,射杀了孟张。 这下厉公真受了刺激:“季子欺余!” |
这不是晋国诸卿发展史么? |
好文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