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三国 -> 三国周边少数名族简介(北方(含东北方)总合篇) -> 正文阅读 |
[三国]三国周边少数名族简介(北方(含东北方)总合篇)[第1页] |
作者:幼麟姜小维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要说北方的少数民族,首先要看他们的三个源头,即:肃慎,东胡,秽貊三个民族。(还有后来崛起的突厥) |
@戦無吥勝0思杰 @Hero_幼节 @01黑暗骑士10 @小宝爷SR 收藏这篇吧 |
先讲肃慎 肃慎 肃慎,又称息慎、稷慎。早在舜禹时期就已存在并同中原有密切的来往。 而据《山海经·大荒北经》以及《扩地志》记载表明,肃慎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以北的牡丹江流域,东滨海以及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肃慎-挹娄 战国以后,肃慎改成挹娄,有时仍称肃慎。而挹娄人活动范围任然在今辽东省北部,吉林,黑龙江省东北部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阔流域。 挹娄一族一直受到松花江中游一带的夫余贵族的压迫,但他们是一个强悍的民族,始终没有被屈服。曹魏以后,挹娄终于摆脱了夫余的压迫。为了与夫余和正在兴起的高句丽抗衡,积极发展与中原(曹魏)的关系并多次朝贡。 晋朝建立后,挹娄仍然与中原保持联系,并接受设于平州的东夷校尉的统领。西晋亡后,挹娄仍与江南东晋保持过一段联系,后来才转贡于石赵王朝。 |
肃慎-挹娄-勿吉 北魏时期,源于挹娄的勿吉一族兴起,并赶走了夫余一族,还向东进攻了高句丽。而此时的勿吉,鼎盛时期分布已扩大到东临日本海,西至嫩江,南抵吉林市,北达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了。而勿吉也一直到北齐时,还与中原有来往。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 在隋唐时期,勿吉被称为靺鞨,而此时他们的分布已扩大至俄罗斯结雅河,我国嫩江流域,北达库页岛等地方。而后期受到中原影响,靺鞨南部在渤海等地建立了震国和渤海国,而由此也分支出了渤海族。而辽金之后渤海族渐渐融入汉族或迁入朝鲜半岛,成为了当地的居民 |
基友慰问团 |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女直) 渤海亡国后,原靺鞨的黑水一部立即南下取而代之,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直(女真)”,后来,女真这一称呼便代替了黑水靺鞨。辽朝征服女真后,将居住在松花江以南的数千大户迁居辽阳市以南的地区,编入辽籍直接管理,这部分人成为“熟女真”,而还留在故地的族人被称为“生女真”。熟女真后期便渐渐融入了当地的居民。 后女真部不满辽朝统治,由阿骨打率领之下推翻了辽朝并建立金朝。而融入中原的女真人在后期也慢慢汉化,失去了大部分女真的民族特点。 金朝亡后,女真人或依附蒙古族,或南下融入汉族了。 |
友情插入,帮顶 |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满族 明末,仍然生存在长白山的(大部分祖先是生女真部)的女真酋长努尔哈赤便在长白山南段的苏子河畔崛起,并逐一兼并了女真的其他部落,开始不断壮大起来。并在后期建立了“后金”国。 建国后努尔哈赤开始直指明朝。努尔哈赤逝世后,其子皇太极觉得旧称“女真”已难通用,便更定族称“满洲”(即满族),后建立了清朝。 |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明朝)-鄂伦春、赫哲 鄂伦春源于“野人女真(东海女真)”的一支,他们早期生存在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的森林中,后被清朝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迁移至黑龙江嫩江一带,并与陆续迁来的鄂温克、达斡尔等族交错杂居。 赫哲为明代女真的后裔,因以鱼皮为衣,故又称“鱼皮部”。明末清初,赫哲人生存在牡丹江下游,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入口海以东到海的广大地区。后被努尔哈赤,皇太极征兵而迁入辽东腹地,编入八旗,并参与了满洲共同体的形成,成为“佛满洲”的一部分。虽然康熙年间,赫哲人尚有不少于一万人之多,宣统年间有7000余人,民国初期还有2000余人,而在1945年的统计,赫哲人只剩下300余人了。 (注:另有鄂温克,达斡尔二族,不明确是不是肃慎这一支的,所以没有写) |
肃慎篇结束,接下来发东胡(悲剧啊,好不容易打出来的秽貊篇没保存,要重新手打 |
东胡-乌桓 乌桓又称乌丸、古丸、乌延。是东胡被匈奴打败后,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大兴安岭南脉),因以乌桓为号。其地东临挹娄、夫余、高句丽,西连匈奴,南与幽州刺史所部相接。由于东胡大败,乌桓受匈奴贵族的役使,汉朝时大将霍去病大破匈奴,乌桓才解脱出来接受汉王朝的管辖,并被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从此与汉王朝关系密切。 后王莽篡汉,压迫乌桓,使得乌桓依附于匈奴。东汉大将马援北伐乌桓,乌桓相率逃走。次年,匈奴内乱,乌桓趁机大破匈奴并强盛起来。东汉末年,三郡乌桓以蹋顿为军事领袖攻破幽州,并出兵帮助冀州牧袁绍消灭公孙瓒,后曹操统一北方,亲征乌桓,大破柳城并阵斩蹋顿,后将大部分乌桓降者迁于内地,使得乌桓渐渐与汉族相融。 |
东胡篇结束,容楼主慢慢打秽貊篇 |
辛苦了,人工置顶 |
秽貊—夫余 夫余一称始见于《史记·货殖列传》,有燕国“北邻乌桓、夫余”之语,也有人认为夫余便是西周九夷之一的凫臾。 夫余主要来源于秽貊的北部橐离一部,其兴盛时有多达8万户的居民,其北达小兴安岭南部的松嫩平原,南抵辽宁省开原县北,中心地区在吉林省农安县附近。 新朝时,夫余断绝了与中原的来往,直至东汉建立才恢复。东汉末年,中原大乱,公孙度割据辽东,夫余也放弃了名存实亡的东汉政府,转而依附公孙。曹魏时,又改臣曹魏。夫余一直借助汉朝和曹魏的力量来抵抗鲜卑和高句丽的抵抗。晋朝太康六年,夫余被鲜卑慕容氏所破,第二年晋朝便出兵帮其复国。 后来,夫余受日益强大的勿吉族的侵逼,不得已投降高句丽,国亡。夫余族也渐渐融合于高句丽,鲜卑,勿吉等族。 |
秽貊—高句丽 汉武帝东破卫氏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于玄菟郡,当时高句丽县的居民便是最早的高句丽人 后朱蒙建国,部分发人、沃沮,东秽,夫余人陆续被兼并,成为高句丽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古朝鲜人和辽东汉人的融入,至5世纪初,高句丽族已成为我国东北一个庞大的民族。后至隋唐,隋朝数次征讨高句丽,无功而返,唐朝一战,高句丽派出了15万大军,可以推测,高句丽鼎盛时期军队人数不下二三十万。 西汉时,高句丽迫于周围的强大势力,依附了夫余国,并向西汉朝贡。新朝时王莽欲征高句丽兵以镇压辽东叛乱,被高句丽王拒绝,使得高句丽王被处斩,王莽还下令改高句丽为下句丽。东汉时,高句丽一面向东汉朝贡,一面不断蚕食周边势力,朱蒙建国,国力大增,直至二代琉璃王类利和三代王无恤时,南占朝鲜半岛北部,重创夫余国,并发兵辽东。位宫即位,扩地至日本海,迫使夫余国投降,并数次发兵辽东。 后曹魏一统北方,六次进攻高句丽,重创丸都,曹魏幽州刺史毋丘俭并在丸都山上刻石记功,也使得高句丽的扩张得到控制。西晋后,中原大乱,鲜卑慕容氏为了解除后患,进攻高句丽,重创丸都,使得高句丽受到重创。 直至小兽林王丘夫与一代名王好太王谈德,大举回复国力,扩张领土,攻占夫余64座城池,并南侵百济,新罗,攻占辽东之地,也使得中原王朝失去对辽东地区的控制长达265年之久。 长寿王即位,摄于北魏的强大,转向朝鲜半岛发展,迁都平壤。唐朝总章元年,击败了高句丽国,才恢复对辽东半岛的统治,也使得高句丽退往朝鲜半岛。 高句丽亡国后,高句丽族也解体,一部分被迁入中原,融入汉族,一部分退往朝鲜半岛,于当地居民融合为高丽族,后称朝鲜族,留在东北的高句丽人多投入了突厥和靺鞨,其中投入靺鞨的后来成为了渤海族的重要来源。 |
秽貊—高句丽—高丽族—朝鲜族 早在先秦时期,便有不少古朝鲜人生活在鸭绿江以西的地区,后来依附于箕氏朝鲜和卫氏朝鲜。 唐朝时,高句丽灭国,大部分高句丽人退往朝鲜半岛。935年,新罗国为高句丽族后裔王建所破,至此,朝鲜半岛居民(新罗,百济,高句丽)合称为高丽族。1392年,高丽国大将李成桂取代王氏称王,改国号朝鲜,族称便也改称朝鲜族。 明朝时期,便有许多朝鲜人迁往辽东地区,明朝末年的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先世即为朝鲜族人,至李成梁已是第十代,所以只称为铁岭人。后明朝进攻后金,发兵88000人,并有朝鲜兵10000人辅助,结果大败,许多朝鲜人也被掳往后金。清太宗在位,两征朝鲜,掳掠了大量朝鲜人并于后来编入了八旗,融入满族。 清后期,虽然清朝对辽东实行封禁政策,但还有许多朝鲜人因为种种原因迁往辽东,以至于深入黑龙江地区(多是因为饥荒)。人数的增多使得清朝不得不解封,后来日本入侵朝鲜半岛,又有大量朝鲜人涌入辽东。1920年,辽东半岛地区已有朝鲜族人46万之多,这些人便也成为了我国的少数民族——朝鲜族。 |
秽貊篇总算发完(我在单机吗累觉不爱) 明天再发最后一篇-突厥篇吧 |
好吧,我全看完了,好像发现牛掰的少数民族都发源于东北地区,农牧结合地区 |
顶一下 |
好 |
|
接下来介绍一下北方一个强大的民族 匈奴 匈奴人发祥于今内蒙古河套和阴山一带。关于匈奴的来源也各说纷纭,《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因此,大多数人认可匈奴源自夏人或华夏;也有人认为北狄所建立的中山国是夏人建立的,后赵灭中山,北狄退往北方,成为匈奴,但是这也是说明匈奴应该是夏人的后代。 王国维认为匈奴便是夏代的荤粥,商代的鬼方,昆夷,西周的猃狁,春秋后称作戎狄、胡。主要根据是匈奴与这些民族的活动范围和地域相同,而荤粥,鬼方这个几个名称的音韵也与匈奴一样,可能是同一名称的不同汉译。后来也有学者认为,匈奴应该是荤粥,鬼方,猃狁,戎狄等民族的混合体。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匈奴人在漠南河套和阴山一带,其政治中心在头曼城——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此城便是在汉代的五原郡境内。而从城名上看,似乎是已头曼单于的命名,说明匈奴的政权早在此时便已存在。此时的匈奴,南接秦、赵、燕三国,北为丁零,西邻月氏,东临东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两次率大军远征匈奴,使得头曼单于放弃了河套地区,向北退后七百里,秦朝也将北方的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抵御匈奴。匈奴退往北方后,便开始统一大漠南北的游牧部落了。 后来冒顿单于弑父自立,此时的匈奴领地已北抵贝加尔湖,叶尼塞河上游,西至天山南北,东达辽东平原。而冒顿单于更是击灭东胡诸部,往西击走月氏,南并娄烦,北服浑庾、屈射、丁零各族。随后又平定楼兰、乌孙、乌揭等附近二十六的族落。 秦始皇死后,蒙恬被害,匈奴趁机进攻,夺回了失去多年的河套地区。 冒顿单于死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相继继位,又将领地扩大至今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一带,西北的氐、羌,西域的三十六国均臣服于匈奴。 汉武帝时期,汉朝三次远征匈奴,大获全胜,后来在与月氏,乌孙等联军的帮助下,使得匈奴渐渐走向衰落。 直至新朝,匈奴与中原关系破裂,后来到东汉末年,匈奴中分裂出南匈奴,南匈奴在呼厨泉单于不断南迁,进入中原,曹操将其安置于邺城,后又分为五部。西晋时期,匈奴人相继建立起了汉,前赵,夏,北凉等政权,出现了像刘渊,刘聪,刘曜,赫连勃勃等有名的君主,这些政权灭亡后,其中的匈奴人也渐渐融于汉族。 北匈奴当时在北方还在日益壮大,东汉政府便联合南匈奴数次进攻北匈奴,几次大战,将北匈奴赶出了漠北,使得当年冒顿单于在此建立的300年的政权结束。 北匈奴开始西迁,并慢慢进入了欧洲地区。随后,匈奴进攻了欧洲的东哥特、西哥特两个国家,相继攻破,之后又向北征服了日耳曼部落,以匈牙利平原为基地,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445年,阿拉提为王,此时匈奴领土,东起咸海,西至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北至波罗的海。随后,阿拉提屡次进攻东罗马帝国,后率50万大军进攻失败,让阿拉提不得不撤退。后阿拉提去世,其后代内讧,互相倒戈,使得帝国四分五裂,慢慢地让这个帝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匈奴西迁,使得哥特人大迁移,让罗马这个帝国也崩溃下去了,所以欧洲人称匈奴人为”上帝之鞭“,席卷欧洲。 |
丁零—突厥(另注:1.丁零后裔还有铁勒部落,因为在西边,所以我们不讲了。2.突厥还有来自于匈奴一说,但我们今以丁零一说来写。) 隋唐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民族——突厥。 像突厥的阿史那王室和铁勒的契骨(今柯尔克孜族先民)是同一祖宗的后裔,更有学者认为突厥就是铁勒。根据史料记载,突厥跟铁勒的祖先应该便是秦汉时期的丁零人。 起初,突厥部落在柔然之下,后来,铁勒(高车)部落10余万落往漠北西迁至高昌西北,此后30年,铁勒和柔然多次交战,而一旁的突厥趁机崛起。520年,突厥归附北魏,摆脱了柔然的控制,拥有了自由发展的机会。 542年,突厥扩展至河套以北的蒙古高原。此后,突厥不断与铁勒部联合,不少铁勒的部落归附突厥,使得突厥人口一下增加30余万人,靠这些力量,突厥慢慢得以控制北方。 后至西魏,伊利可汗自立,建立了突厥汗国。伊利可汗之子木杆可汗出兵剿灭柔然残部,兼并了叶尼塞河的契骨,逼走了辽河上的契丹,又联合西魏进攻吐谷浑,随后又由其叔父向西进攻中亚的嚈哒国,将其消灭,又占领了中亚的“中河地区”,南渡阿姆河,占领了吐火罗斯坦。至此,突厥汗国成为了空前浩大的游牧汗国。 后来至隋朝,突厥汗国内部矛盾扩大,最终分裂为了东西突厥,并以金山为界,成为两个国家。 |
完了么?支持一下 |
匈奴人和匈人是两回事 |
伪满杂种那是斯通古,不是什么女真 |
什么时候出一个南蛮 |
收藏了 |
好长,mark慢慢看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三国 最新文章 |
荆州交易的实质 |
我一直很好奇,说糜芳背叛 |
关羽在荆州八年干了什么 |
这张图可能就是最接近真相的荆州情势 |
关于关羽北伐,为什么总有人想不通? |
话说合肥之战张辽高光时刻,为啥封赏不是第 |
其实曹髦造反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 |
为何三国前期的人才凋零后,大部分的后代都 |
马岱北伐之谜 |
曹魏为什么不主攻蜀汉?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