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一定是对的,如果不打这一仗,他以后北伐就只能选择后面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的策略。无论当时诸葛亮有没有看到这一点,刘备打了一辈子仗,自入川以来早已不是当年常败的刘备了,他清楚地认识到荆州的战略性有多重要,否则当年就不会让他最信任的统帅之才关羽留在荆州。夷陵之战大家只知道七百里连营,但是谁都不知道为什么要七百里连营。如果拿演义说事就别跟我抬杠了。从川蜀进军东吴最难的是什么,一直都不是战力,而是稳定的粮食补给。以刘备汉中之战打败不可一世的曹操来看,刘备绝不是不会打仗的人(如果你们说汉中之战是刘备手下一众军事武将打的那可真是大笑话了,统帅可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七百里连营,基本都是围着河道走,而刘备采用的补给道路就是顺流而下走水运,无论成本还是时间都是最佳选择,而这七百里连营就是保卫的这条脆弱的粮道,从历史地图上看这一定是最优解。刘备并不是输在七百里连营,他从第一年冬天讨伐东吴,按当时天气的寒冷(你们可别代入现在的南方天气,东汉末年是典型的寒流,比现在冷了可不止一点两点),陆逊就算想到了火攻,也绝不可能对刘备的粮道造成一点伤害。而真正的火烧连营是到了第二年的七月,在这大半年的时间东吴是完全的按兵不动,不与刘备开战,真正的想耗死刘备,而且他也没有破解刘备大军的办法,想要断其粮道只能大迂回到刘备的后方,这是当时情况绝对不允许的。到了七月,气候回暖,树木茂盛,川军不适应江南的天气,已经完全没有了斗志。刘备最大的失误是他犯了兵家大忌,长时间带大军入侵却久战不下,打成了拉锯战,进攻方的士气早已消耗殆尽,甚至蜀军认为江东小儿都是鼠辈,甚至哨兵都懈怠了。而东吴守卫自己的土地,粮食饮水应有尽有,刘备甚至连边防都没打进去,就算七百里连营保卫粮道,也绝对耗不过东吴,更何况他带来的是几十万大军,那可是几十万张嘴。打仗的事,尤其在古代,谁都没有卫星电话,统帅这个位置尤其重要,韩信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就是因为他统兵,多多益善,没有上限,而一般人统几万兵能带明白已经是不可一世的将才了,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经常出现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都是人多的一方败,大多都是问题出在统帅身上,他并没有那个实力去统帅那么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