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唐朝 -> 唐静乐公主身世考证综述 -> 正文阅读 |
[唐朝]唐静乐公主身世考证综述[第4页] |
作者:宁江翁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五、相关人员史料 既然《和亲通史》认为,静乐公主是信成公主与独孤明的女儿,必须了解信成公主与独孤明。 史书记载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载:“(唐玄宗第十五女)信成公主,下嫁独孤明。”[1]记载极为简略。 《新唐书》卷76《后妃传上》载:“天宝初,(杨氏)进册贵妃。追赠父玄琰太尉、齐国公。擢叔玄珪光禄卿,宗兄铦鸿胪卿,锜侍御史,尚太华公主。主,惠妃所生,最见宠遇……建平、信成二公主以与妃家忤,至追内封物,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2] 其中,建平公主,是唐玄宗第十三女,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册建平公主,下嫁豆卢建,又嫁杨说,后徙封为卫国公主。 册文 《册信成公主文》:“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岁次丁丑八月癸卯朔十五日丁巳,皇帝若曰:於戏!《易》著于归,《诗》称下嫁,所以正风化、厚人伦也。咨尔信成公主,淑慎由衷,聪明形外。训以师氏,颇详环佩之仪;修其妇功,更习?纟延之艺。日徵先近,年及有行,宜锡徽章,俾膺茂典。今遣使……持节册尔为信成公主。尔其光昭阃德,宏长国风,无怠厥心,就绥介福,可不慎与!”[3] 女道士王氏墓志铭 《太平观女道士讳紫虚墓志铭并序》:“(女道士王氏,夫阎力)长女荣亲,早薨丧德。外孙金艳,国女信成公主。桃夭盛花,不幸将薨。驸马银青光禄大夫、秘书大监、武阳县开国侯独孤明。”[4] 信成公主其人 信成公主,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五女,母阎氏(阎力之女)。生卒年不详。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八月十五日册封信成公主,下嫁独孤明。 独孤明其人 据《太平观女道士讳紫虚墓志铭并序》知:独孤明为银青光禄大夫、秘书大监、武阳县开国侯。 天宝年间,建平、信成二公主与杨贵妃家发生矛盾,唐玄宗居然把以前赐给女儿的大内物品(内府封赠物品)追回,信成公主更倒霉,致使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 [1]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659页。 [2] 《新唐书》卷76《后妃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493页。 [3] 《全唐文》卷311《册信成公主文》。 [4] 《全唐文补遗》第五辑 《太平观女道士讳紫虚墓志铭并序》,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第399页。 |
我原本也不知道唐朝有一个静乐公主,最后是我在小说上看到的 |
六、探索考证方案 《和亲通史》认为:“唐玄宗第十五女信成公主出嫁独孤明。由此可见,静乐公主是信成公主所生。所以,静乐公主是唐玄宗外孙女。” 静乐公主独孤氏是否是信成公主与独孤明的女儿?关键在于天宝四载(745年)三月,静乐公主独孤氏出嫁时,信成公主与独孤明是否有可以出嫁的女儿? 《和亲通史》对此,未进行后续考证。没有必要?当然不是。为什么未考证?没有说明。 欲进行考证,并非易事。如何考证?没有现成有效方案,只能反复探索。 (一)唐朝公主的册封与出降 信成公主何时出降?史书未载,其出降时间,是考证的重点与难点。信成公主,生卒年不详,仅有册封信息而已。公主册封与出降有何关系?能否利用公主册封这唯一信息,突破难关。为此,有必要对唐朝公主的册封与出降,进行详细考证。 1、《通典》、《文献通考》记载 《通典》卷129 《礼八十九·开元礼纂类二十四·嘉礼八》“公主出降”条,有下述内容: 册公主、公主受册、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同牢、见舅姑、盥馈舅姑、婚会、妇人礼会、飨丈夫送者、飨妇人送者。 《文献通考》卷258《帝系考九》 ◎唐开元礼 △册公主及公主出降仪条,内容同上。 册公主、公主受册,是公主出降的第一道程序。 2、公主“册文” 《册信成公主文》:“……皇帝若曰:於戏!《易》著于归,《诗》称下嫁,所以正风化、厚人伦也。咨尔信成公主……持节册尔为信成公主。”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有云: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1] 注释:之子:指出嫁的姑娘。于归:古时指女子出嫁,或单称“归”。室家:指夫妇。 册文,是对公主的命名,更是准予出降的正式书面文件。 3、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册封、出降实例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载:“(唐玄宗第二十六女)太华公主,贞顺皇后所生。下嫁杨锜。薨天宝时。”[2] 《封太华公主制》:“肃邕禀德,邦化所崇,汤沐疏封,古训斯在。第二十一女,践修阃则,素承阿保之严;砥砺嫔仪,率由图史之范。……可封太华公主,食实封一千户。”[3] 《资治通鉴》卷215载:“(天宝)四载(745年)八月,壬寅,册杨太真为贵妃;赠其父玄琰兵部尚书,以其叔父玄珪为光禄卿,从兄銛为殿中少监,锜为驸马都尉。癸卯,册武惠妃女为太华公主,命锜尚之。”[4] 天宝四载(745年)八月十七日,唐玄宗册封杨太真为贵妃,追赠其父亲杨玄琰为兵部尚书,任命其叔父杨玄珪为光禄卿,堂兄杨銛为殿中少监,杨锜(杨贵妃的叔叔杨玄珪的儿子)为驸马都尉。十八日,册封武惠妃的女儿为太华公主,并命杨锜娶其为妻。 唐玄宗即或对其最心爱的女儿——太华公主,也是先册封,然后令其成婚。 [1] 《诗经译注》《国风·周南·桃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2]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659页。 [3] 《全唐文》卷24 《封太华公主制》 [4] 《资治通鉴》卷215,唐玄宗天宝四年八月壬寅,岳麓书社,1990年版,第3册,第840页。 |
(二)公主出降时间上限 唐朝早期,有的公主幼年册封;有的出降前数年册封。唐玄宗李隆基诸女,有的出降前数年册封,多数是在出降当年册封。但是,有些公主只有册封记载,查不到何时出降,信成公主即如此。 册公主、公主受册,是公主出降的第一步,公主册封早于出降。公主册封与出降,如何关联?可行方案是:用公主册封时间作为其出降时间的上限。 用册封时间作为其出降时间的上限,预计其子女年龄只能偏大,有利于考证。 如此考证,能否得出有效数据,将取决于考证结果。 如果预计其第一个女儿不足“及笄之年”,没有女儿可以出降,为有效数据,考证结束。即或公主出降晚受册数月或数年,其第一个女儿实际年龄会更小,考证仍然有效。 如果预计其第一个女儿已过“及笄之年”,是否有女儿可以出降?不一定。需要核查公主册封与出降间隔。由于不知道公主出降时间,故其第一个女儿已过“及笄之年”,为无效数据,考证失败。 简言之,如果预计其第一个女儿不足“及笄之年”,为有效数据,考证结束;反之亦反。 (三)适用范围 要具备下述三个条件: 公主要有册文。例如《册信成公主文》;如果公主没有册文,只能作罢。 公主册文,要有明确时间;如果公主册文没有明确时间,只能作罢。 |
《和亲通史》认为:“唐玄宗第十五女信成公主出嫁独孤明。由此可见,静乐公主是信成公主所生。所以,静乐公主是唐玄宗外孙女。” 考证到此为止,有始无终。 如何进行后续考证?没有现成有效方案,只能反复探索。 探索得到的考证方案,是否准确、有效?是本帖的关键所在,希望吧友、专家、学者发表意见! |
网上曾热议宜芳公主是杨说前妻或妾的女儿,宣布《和亲通史》:“宜芳公主是唐玄宗第十三女卫国公主与杨说的女儿”论断的彻底破产。为什么网上对静乐公主的身世没有议论? 二者,有何不同?希望吧友、专家、学者发表意见! |
七、天宝四载(745年)信成公主女儿小于七岁 ——静乐公主身世考证之一 《和亲通史》认为:“唐玄宗第十五女信成公主出嫁独孤明。由此可见,静乐公主是信成公主所生。所以,静乐公主是唐玄宗外孙女。” 天宝四载(745年)三月,静乐公主独孤氏出嫁时,信成公主与独孤明是否有可以出嫁的女儿?是考证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如何考证?应用丙申考证方案。 《册信成公主文》:“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岁次丁丑八月癸卯朔十五日丁巳,皇帝若曰:於戏!《易》著于归,《诗》称下嫁,所以正风化、厚人伦也。咨尔信成公主,……” 信成公主,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八月十五日受册。信成公主与独孤明成婚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八月十五日以后。 如果信成公主与独孤明有子女,并且,第一个子女是女儿。到天宝四年(745年)三月,年龄最多不过六岁半。如果公主出降晚受册数月或数年,其第一个女儿,实际年龄会更小。年龄最多不过六岁半,不足“及笄之年”,为有效数据,考证结束。 唐玄宗焉能以最多不过六岁半的外孙女、信成公主之女独孤氏,“出降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 还要考虑的是:同时“出降奚饶乐都督怀信王李延宠”的宜芳公主,是能题《虚池驿题屏风》诗的成年女子。怎能设想:一个大人与一个年岁不过六岁半的女孩同时出嫁?! 天宝四年(745年)三月,静乐公主独孤氏出嫁时,如果信成公主与独孤明有女儿,小于七岁,不可能出降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 出嫁的静乐公主独孤氏,不可能是信成公主与独孤明的女儿,也不可能是唐玄宗的外孙女。 静乐公主的身世,与信成公主无关。 |
示例: 标题:【索引】唐朝和亲公主相关考证 1楼:(说明?目录?) 2楼:帖子标题: 帖子链接: 3楼:帖子标题: 帖子链接: 4楼:帖子标题: 帖子链接: 5楼:帖子标题: 帖子链接: 依此类推 大概这样,就是把所有的帖子链接整理到一个主题帖,以后新写的帖子也可以都放进去 |
对吧主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 崔明德著《中国古代和亲通史》(以下简称《和亲通史》),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是当代和亲史的权威著作。但是,该书有多处错误。如果当代史学家,未能指出并更正,岂不贻笑后人! 《和亲通史》,有错误。但是,有多少读者会怀疑其中有错!能够识别其真伪! 一年多,曾大量揭示《和亲通史》谬误。在“唐朝”、“宜芳公主”、“和亲通史”、“百家争鸣”等吧,曾发表一些唐代和亲公主身世、生平考证、《和亲通史》质疑之一、不同版本隋朝、唐朝和亲公主列表、丙申版西汉至宋和亲公主列表等帖子,其中有的被评为精品。 按照吧主5月16、17日要求,已于18日将在“唐朝吧”发表的帖子,摸索汇总成一个”和亲帖汇总专贴“。感兴趣的吧友可以在汇总中通过点击链接进入到某个和亲帖。 希望吧友认真审查,尤其是对和亲公主列表更要逐条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互交流,通过争论,明辨是非,达成共识。 ”和亲帖汇总专贴“,是否可行?还需要哪些修改、补充,希望吧主明示。 |
八、天宝四载(745年)信成公主只有二十四岁 ——静乐公主身世考证之二 天宝四年(745年)三月,静乐公主独孤氏出嫁时,信成公主与独孤明没有可以出嫁的女儿,原因何在?信成公主是大龄结婚?还是年岁小?因此,有必要对信成公主年龄进行考释。 信成公主,生卒年不详,没有姊妹的墓志铭可以参照,如何考证年龄?有幸查到《封高都公主等制》、《封临晋公主制》等,可供参考。 (一) 参照《封高都公主等制》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唐玄宗二十九女”中,记载了大部分公主,但没记录她们的排行。明确排行,主要出于《全唐文》卷23、卷24、卷310。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唐玄宗第十女)晋国公主,始封高都。下嫁崔惠童。贞元元年,与卫、楚、宋、齐、宿、萧、邓、纪、郜国九公主同徙封。” 《封高都公主等制》:“门下:肃雍之范,以成女德;汤沐之赐,爰著国章。第十一女等,生於公宫,训以师氏,温惠之性,颇有天姿;图史之学,仍闻日就。初笄甫及,外馆将归,宜因待礼之期,式备疏封之典。可依前件,仍各实封一千户。主者施行。” “笄年”、“初笄甫及”,如何理解?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初笄,可以指女子十五周岁,也可以指女子成年。如系前者,“初笄甫及”,即是刚到十五周岁;如系后者,“初笄甫及”,即是刚到成年,也应该是十五周岁。 《册高都公主文》:“维开元二十五年岁次丁丑九月壬申朔十一日壬午,皇帝若曰:於戏!古之圣人,垂训作则?必正内外之位,以明婚姻之礼。咨尔高都公主……” 晋国公主,始封高都,唐玄宗第十一女(按封制),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二十七日,高都以上各公主,各得实封一千户。同年九月十一日,正式受册。嫁清河大房的崔惠童,当年十五周岁。 (二)参照《封临晋公主制》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唐玄宗第十二女)临晋公主,皇甫淑妃所生。下嫁郭潜曜。(或郑潜曜)薨大历时。” 《封临晋公主制》:“汤沐建封,古今通典,岂独贵於宠数,亦兼崇於美名。第二女性与柔和,生知法度。率以师氏之训,成其天然之质。有行之礼,将及於笄年;备物之恩,俾开於井赋。可封临晋公主,食实封一千户。” 《封临晋公主制》认为临晋公主是唐玄宗第二女,《封皇行二女为常芬公主等制》认为常芬公主是唐玄宗第二女。按其受册、成婚时间推算,临晋公主不应该是唐玄宗第二女,应是第十二女。 “将及於笄年”,如何理解? 笄年,可以指女子十五周岁,亦可泛指女子成年。如系前者,“将及於笄年”,将要到“笄年”,尚未到,女子应是十四周岁;如系后者,“将及於笄年”,即将进入成年,女子也应是十四周岁。 《册临晋公主文》:“维开元二十六年,岁次戊寅,闰八月丁卯朔十六日壬午,皇帝若曰:於戏!古之帝女,下嫁诸侯,以正婚姻之懿纲,昭肃雍之令德。咨尔临晋公主……” 临晋公主,唐玄宗十二女,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获封临晋公主,实封一千户。当年十四周岁。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闰八月十六日,正式受册。 |
(三)信成公主年龄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载:“(唐玄宗第十五女)信成公主,下嫁独孤明。” 从《封高都公主等制》、《封临晋公主制》中,得到“初笄甫及”、“将及於笄年”等可以量化的信息,可以明确高都公主、临晋公主年龄。 从公主封制中,得到有用信息,实属难得。多数公主,只有册文,没有封制;即或有封制,很少提供涉及年龄的有用信息。 信成公主,唐玄宗第十五女,岁数必然要等于或小于其十二姊——临晋公主。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虚岁最多十六岁。 (四)小结 《唐会要》卷83《嫁娶》载:“贞观元年(627年)二月诏云:‘其庶人男女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皆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 天宝四载(745年)三月,静乐公主独孤氏出嫁时,信成公主最多二十四岁,不可能有可以出嫁的女儿! 再次证明:天宝四年(745年)三月,出嫁的静乐公主独孤氏,不可能是信成公主的女儿,也不可能是唐玄宗的外孙女。 |
九、宗室出女之说,浮出水面 《和亲通史》附录二《中国古代和亲简表》载: “时间:745年;出嫁者:静乐公主:出嫁者身份:唐玄宗外孙女;出嫁对象:契丹王李怀节;资料出处:两《唐书》《契丹传》;《资治通鉴》卷215。” 《和亲简表》是以“资料出处”指定篇目的内容,确定和亲“时间”、“出嫁者”、“出嫁者身份”、“出嫁对象”的。 不妨查阅指定篇目原文: 《旧唐书》卷199下《契丹传》未涉及李怀节,自然没有提到静乐公主。 《新唐书》卷219《契丹传》载:“以宗室出女独孤为静乐公主妻之。” 《资治通鉴》卷215 载:“上以外孙独孤氏为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节。” 问题有二: 《旧唐书》卷199下《契丹传》未涉及,为何列入? 《新唐书》卷219《契丹传》、《资治通鉴》卷215 记载不同,如何确认“出嫁者身份”? 将内容未涉及或相互矛盾的篇目,在“资料出处”中罗列,在《和亲简表》中,并非孤例! 从指定篇目内容得知:静乐公主的身世,除外孙独孤氏以外,尚有宗室出女之说。 与《和亲通史》第244页记载的静乐公主身世不同,宗室出女之说,终于浮出水面。 外孙独孤氏静乐公主已经不存在,只有宗室出女静乐公主! |
十、宗室出女静乐公主独孤氏 ——静乐公主身世考证之三 外孙女静乐公主独孤氏,没有查到;外甥女静乐公主独孤氏,不存在;只有查找宗室出女静乐公主独孤氏了。 (一)史书记载 《新唐书》卷219《契丹传》载:“天宝四载(745年),契丹大酋李怀秀降,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以宗室出女独孤为静乐公主妻之。” 《文献通考》卷345《四裔考二十二》“契丹上”条载:“天宝四载(745年),契丹大酋李怀秀降,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以宗室出女独孤为静乐公主妻之。”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十通之一,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书。 马端临编撰《文献通考》过程中,《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早已成书。关于静乐公主身世,为何取材于《新唐书》《契丹传》,而不是其它,必有道理,令人深思。 (二)《和亲通史》也有此说 在《和亲通史》《中原王朝出嫁少数民族和亲公主身份表》中,把静乐公主独孤氏的身份,列在“宗室甥女”之中。唐对契丹、奚和亲公主,全部列为“宗室甥女”。 “宗室甥女”,不是外孙女,也不是外甥女,而是“宗室出女”。 一个和亲公主的身份,两次记载,截然不同。 (三)宗室出女静乐公主独孤氏 何谓“宗室出女独孤”?史书为什么不多提供点信息?此类提法,并非首例,早已有之。 唐玄宗赐给契丹首领李邵固的东华公主(嫁契丹首领的第三位公主),不过是“从外甥女陈氏”、“宗室出女陈”而已,也未落实到人。史料如此,焉能奢求! 独孤家族人员众多,不乏名人(如独孤信,系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可能被选中出嫁和亲的宗室出女,应该不乏其人。 ( 四)静乐公主和亲半年后惨遭杀害 《旧唐书》卷9《唐玄宗本纪下》载:天宝四年(745年)“秋九月,契丹及奚酋长各杀公主,举部落叛。” 静乐公主独孤氏、宜芳公主杨氏,出嫁仅过半年,惨死他乡,成为中国和亲历史中惨痛事件之最。此事件,由何引起? 《资治通鉴》卷215载:天宝四年(745年)九月,“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 安禄山邀功固宠,屡屡出兵侵掠契丹与奚,依此取得唐玄宗的宠信,却引起契丹与奚怨怒,杀和亲公主,率部叛乱。 安禄山不仅挑起唐对奚、契丹的战争,更是间接杀害两个和亲公主的罪魁祸首。唐玄宗不但没有追查、惩处安禄山的罪责,反而继续重用。不知如何面对和亲公主的父母、家属!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唐朝 最新文章 |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
安禄山和杨玉环 |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