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唐朝 -> 丙申版中国西汉至宋和亲公主列表(初稿) -> 正文阅读 |
[唐朝]丙申版中国西汉至宋和亲公主列表(初稿)[第4页] |
作者:宁江翁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闾大肥复尚濩泽公主 《和亲通史》附录二《中国古代和亲简表》载: “时间:北魏道武帝时;出嫁者:濩泽公主;出嫁者身份:北魏拓跋珪女;出嫁对象:柔然闾大肥;资料出处:《册府元龟》卷978。” 《魏书》卷30《闾大肥传》载:“闾大肥,蠕蠕人也。太祖时,与其弟大泥倍颐率宗族归国。太祖(拓跋珪)善之,尚华阴公主,赐爵其思子。……太宗(拓跋嗣)即位,进大肥为内都大官,增爵为侯。……世祖(拓跋焘)初,复与奚斤出云中白道讨大檀,破之……从讨赫连昌,以功授荥阳公。公主薨,复尚濩泽公主。又为都将,击大檀,大破之。还至渴侯山,遂讨东部高车于巳尼陂。又征平凉,并有功。” “从讨赫连昌”,发生于始光四年(427年);“击大檀,大破之。还至渴侯山,遂讨东部高车于巳尼陂”,发生于神麚二年(429年)。 由此知:闾大肥复尚濩泽公主,发生于427-429年之间。 427-429年之间,远远不是“北魏道武帝时(386-409年在位)”,而是“北魏太武帝时(424-452年在位)”。北魏道武帝是北魏太武帝的祖父。 闾大肥复尚濩泽公主,发生于世祖(拓跋焘)继位之后,却说成是“北魏道武帝时”,不能不令人嗤笑。 |
北魏与柔然和亲? 北魏与柔然是否有过和亲?《和亲列表》给出肯定答复。 《和亲列表》载:“北魏宗女兰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瓌。” 不是事实,论据有三: 1、北魏与柔然没有和亲。 《魏书》卷103《蠕蠕传》载:“太昌元年(532年)六月,阿那瓌遣乌句兰树什伐等朝贡,并为长子请尚公主。永熙二年(533年)四月,出帝(孝武帝元修)诏以范阳王诲之长女琅邪公主许之,未及婚,帝(孝武帝元修)入关。” 由此知: 1) 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瓌曾向北魏为长子求婚,并未为自己求婚; 2) 孝武帝元修诏以范阳王诲之长女琅邪公主许之,但未成婚; 3) 孝武帝元修入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北魏已不存在,不可能再有与柔然和亲。 2、北魏兰陵公主 《魏书.》卷59《刘昶传》载:“长子文远,次辉,字重昌。并皆疏狂,昶深虑不能守其爵封。然辉犹小,未多罪过,乃以为世子,袭封。正始初,尚兰陵长公主,世宗第二姊也。拜员外常侍。” 由此知: 1)北魏兰陵公主,元氏(拓跋氏),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之女,北魏宣武帝元恪二姐,并非宗女; 2) 北魏兰陵公主嫁北魏刘昶(字休道,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后降北魏)次子刘辉,并未远嫁柔然和亲。 3、疑似对史书的随意论断 《资治通鉴》卷157载:梁大同元年(535年)十二月,“柔然头兵可汗求婚于东魏,丞相欢以常山王妹为兰陵公主,妻之。” 梁大同元年(535年)十二月,柔然的头兵可汗向东魏求婚,丞相高欢封常山王的妹妹为兰陵公主,将她许配给头兵可汗作妻子。 将东魏兰陵公主,改为北魏兰陵公主,随意论断,错误更为严重。 小结 《和亲列表》载:“北魏宗女兰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瓌”,系《和亲列表》十六国时期,错误最为严重的实例。捕风捉影,随意论断,理应删除。 |
四、南北朝 535年,西魏文帝以宗室女嫁氐族首领绍先。 538年,西魏文帝以宗室元翌女嫁柔然头兵可汗(阿那瓌)弟弟塔寒 。 538年,柔然头兵可汗女嫁西魏文帝。 541年,东魏孝静帝以常山王妹兰陵公主嫁柔然头兵可汗之子庵罗辰。 544年,柔然头兵可汗以庵罗辰女邻和公主嫁东魏丞相高欢第九子高湛。 545年,柔然头兵可汗女蠕蠕公主嫁东魏丞相高欢。 545年,吐谷浑夸吕从妹嫁东魏孝静帝。 545年,东魏孝静帝以济南王匡孙女广乐公主嫁吐谷浑王夸吕。 551年,西魏丞相宇文泰通过废帝以宗室女长乐公主嫁突厥土门。 568年,突厥木扞可汗女嫁北周武帝。 580年,北周静帝以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隋改封大义公主,赐姓杨氏)嫁突厥佗钵可汗。 582年,后梁明帝萧岿之女嫁隋文帝杨坚之子隋炀帝杨广。 计12项 |
注释: 1、《和亲列表》缺少和亲时间,有的应该属于十六国时期,有的顺序错误,缺项严重。 2、《和亲简表》中,有的有前后顺序的史实被颠倒,相互连续的史实被隔开,有的词条可以删除。 3、《和亲简表》记载:“435年,北魏宗室女嫁氐族首领绍先”。 严重错误,修改为:535年,西魏文帝以宗室女嫁氐族首领绍先。 4、《和亲列表》记载:“北魏宗女兰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瓌 ”。 《和亲简表》记载:“435年,东魏长山王妹兰陵公主嫁柔然阿那瓌”。 严重错误,修改为:541年,东魏孝静帝以常山王妹兰陵公主嫁柔然头兵可汗之子庵罗辰。 5、《和亲简表》记载:“北齐武成帝时(561-565年),柔然庵罗辰女邻和公主嫁北齐武成帝”。 严重错误,修改为:544年,柔然阿那瓌以庵罗辰女邻和公主嫁东魏丞相高欢第九子高湛。 6、《和亲简表》记载:“兴和年间(539-542年),济南王匡孙女广乐公主嫁吐谷浑夸吕”。 错误,修改为:545年,东魏孝静帝以济南王匡孙女广乐公主嫁吐谷浑王夸吕。 7、《和亲简表》记载:“551年,西魏文帝女长乐公主嫁突厥土门 ”。 严重错误,修改为:551年,西魏丞相宇文泰通过废帝以宗室女长乐公主嫁突厥土门。 8、《和亲简表》记载:565年,突厥木扞可汗女嫁北周武帝。时间错误,应该是568年。 9、《和亲列表》记载:“北周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突厥沙钵略可汗”。 时间:580年 ;初嫁不是突厥沙钵略可汗,而是突厥佗钵可汗。 10、《和亲简表》没有涉及“后梁明帝萧岿之女嫁隋文帝杨坚之子隋炀帝杨广”,理应增加。 涉及注释的一些问题,可以参见下述资料: 在和亲通史吧 发帖 东魏兰陵公主并未嫁给柔然首领阿那瓌。 在和亲通史吧 发帖 柔然邻和公主何年与高湛成婚? 在兰陵公主吧 发帖 兰陵公主(东魏和亲公主) 在古代史吧 发帖《和亲通史》质疑综述中下述章节: 一之(七)柔然蠕蠕公主入塞和亲。 三之(四)东魏兰陵公主出塞和亲;(五)柔然邻和公主入塞和亲; (七)西魏长乐公主出塞和亲;(八)突厥木杆可汗女入塞和亲。 五之(五)东魏兰陵公主嫁阿那瓌;(六)东魏广乐公主出嫁。 十一之(三)西魏文帝女没有出塞和亲。 更可以参见在 古代史吧 发贴 不同版本魏晋南北朝和亲公主列表。 |
柔然邻和公主入塞和亲 《和亲通史》附录二《中国古代和亲简表》载: “时间:北齐武成帝时;出嫁者:邻和公主;出嫁者身份:柔然庵罗辰女;出嫁对象:北齐武成帝;资料出处:《北齐书·武成帝纪》。” 其中,“时间:北齐武成帝时(561-565年)”,严重错误。 《北齐书》卷7《武成帝纪》载:“世祖武成皇帝,讳湛,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之母弟也。仪表瑰杰,神武尤所钟爱。神武方招怀荒远,乃为帝聘蠕蠕太子庵罗辰女,号"邻和公主"。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天统四年(568年),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岁……” 高湛,天统四年(568年),时年三十二。应生于537年。 《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广郡开国公高公妻茹茹公主闾氏墓志铭》:“公主讳叱地连,茹茹主之孙,谙罗臣(即庵罗辰)可汗之女也。……以武定八年(550年)四月七日薨於晋阳,时年十三。即其年岁次庚午五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釜水之阴,齐献武王之茔内。” 邻和公主叱地连,谙罗臣可汗庵罗辰之女。武定八年(550年)薨,时年十三。应生于538年 高湛与邻和公主成婚,不是北齐武成帝在位时;而是“帝时年八岁”, 应是东魏武定二年(544年)。当年,高湛八岁,邻和公主七岁。 《和亲通史》,将高湛与邻和公主的“童婚”,改在北齐武成帝时(561-565年);朝代:从东魏变为北齐;时间:拖后十七、八年,尤其是邻和公主已经死亡多年:如此窜改史书,岂不令人嗤笑! |
氐族首领绍先与西魏 氐族首领绍先何年、娶哪个地方政权宗室女? 《和亲通史》附录二《中国古代和亲简表》载: “时间:435年;出嫁者:公主 ;出嫁者身份:北魏宗室女;出嫁对象:氐族首领绍先;资料出处:《魏书·氐传》《北史·氐传》” 《北史》卷96《氐传》载:“魏末,天下乱,绍先奔还武兴,复自立为王。周文(宇文泰)定秦、陇,绍先称籓,送妻子为质。大统元年(535年),绍先请其女妻,周文(宇文泰)奏魏帝(文皇帝元宝炬)许之。绍先死,子辟邪立。” 《魏书》列传89《氐传》载: “其后,绍先奔还武兴,复自立为王。” 杨绍先,(?-535年),氐人,是后仇池灭亡后建立的武兴政权的第四任首领。503年—535年在位。后被杀,仇池政权至此结束,后世系不明,亦仅称武兴王。 《和亲通史》,将“出嫁者身份”,由西魏宗室女,改为北魏宗室女;时间:由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改为435年,相差百年。《和亲通史》中,时间相差百年者,并非孤例。 |
东魏兰陵公主出塞和亲 东魏兰陵公主,何时出嫁,嫁给何人?史书记载不一。更是《和亲通史》附录二中,错误最为严重的实例。 1、《资治通鉴》卷157记载 梁大同元年(535年)十二月,“柔然头兵可汗求婚于东魏,丞相欢以常山王妹为兰陵公主,妻之。柔然数侵魏,魏使中书舍人库狄峙奉使至柔然,与约和亲,由是柔然不复为寇。” 梁大同元年(535年)十二月,柔然的头兵可汗向东魏求婚,丞相高欢封常山王的妹妹为兰陵公主,将她许配给头兵可汗作妻子。柔然多次侵扰西魏,西魏委派中书舍人库狄峙带着使命到达柔然,与头兵可汗订立了和亲条约,从此柔然不再入侵西魏。 《和亲通史》附录二《中国古代和亲简表》以此为据,记载如下: “时间:435年;出嫁者:兰陵公主;出嫁者身份:东魏长山王妹;出嫁对象:柔然阿那瓌;资料出处:《资治通鉴》卷157、《魏书·蠕蠕传》 但是,《资治通鉴》卷157说法,与以后的史实:西魏厙狄峙出使柔然,取得成效;尤其是西魏与柔然和亲;阿那瓌掠幽州范阳、杀东魏使者元整等矛盾,说明该说法,并不存在,纯系子虚乌有。以此为据的附录二《中国古代和亲简表》的表述,自然难以成立。 2、史书另有一说 《资治通鉴》卷157说法错误,那么,正确说法何在? 《北史》卷98《蠕蠕传》载:“(张)徽纂既申齐神武(高欢)意,阿那瓌乃召其大臣与议之,便归诚于东魏。遣其俟利、莫何莫缘游大力等朝贡,因为其子庵罗辰请婚……兴和二年(540年)八月,阿那瓌遣莫何去折豆浑十升等朝贡,复因求婚。齐神武请遂其意,以招四远。诏以常山王骘妹乐安公主许之,改封为兰陵郡长公主。……(兴和)三年(541年)四月,阿那瓌遣吐豆登郁久闾譬浑、俊利莫何折豆常侯烦等奉马千疋,以为聘礼,请迎公主。诏兼宗正卿元寿、兼太常卿孟韶等送公主自晋阳北迈。” 《和亲通史》正文载:“大统六年(540年),西魏孝文帝元宝炬皇后郁久闾氏死后,东魏高欢乘机派相府功曹张徽纂出使柔然,离间西魏与阿那瓌的关系……阿那瓌和部下一致同意‘归诚于东魏’。阿那瓌便派俟利、莫何莫缘游大力等向东魏朝贡,并为其子庵罗辰请婚。……同年(540年)八月,阿那瓌又派遣莫何去折豆浑十升等人到东魏再次求婚和亲。在高欢奏请下,静帝把常山王元骘妹乐安公主改封为兰陵郡长公主,嫁给庵罗辰”(该书第142页) 《北史》卷98《蠕蠕传》说法,可以从后续的史实得到证实。 《和亲通史》认为:兴和二年(540年),东魏兰陵郡长公主,嫁给庵罗辰,时间错误,相差一年。 |
3、《和亲通史》脚注 《和亲通史》指出:“《资治通鉴》将这次和亲系于535年,并称兰陵公主嫁给阿那瓌,误。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版第二篇第496页援引《资治通鉴》之误。 今从《北史·卷98·蠕蠕传》和《魏书·卷103·蠕蠕传》所载。”[1](该书第142页脚注) 虽然指出《资治通鉴》、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版的错误,但是,也有问题: 同意与反驳《资治通鉴》卷157的《中国古代和亲简表》“兰陵公主”条以及脚注,都引用《魏书·蠕蠕传》,岂不怪哉! 《魏书》卷103《蠕蠕传》载:“齐献武王遣使说之,阿那瓌遣使朝贡,求婚”,阿那瓌遣使为自己求婚,脚注不应该引用。 既然《和亲通史》正文批驳《资治通鉴》说法,为什么在附录二中,还据此列表? 4、附录二勘误 勘误后“兰陵公主”条应该是:“时间:541年;出嫁者:兰陵公主;出嫁者身份:东魏常山王妹;出嫁对象:柔然阿那瓌子庵罗辰;资料出处:《北史》卷98《蠕蠕传》” 5、小结 《和亲通史》正文错误,脚注亦有错误,附录二《中国古代和亲简表》“兰陵公主”条,除兰陵公主外,全部错误。其中,“时间:435年”,即或依据《资治通鉴》卷157也应该是大统元年(535年),也相差百年。 附录二中,相差百年者,并非孤例;《和亲通史》正文与附录二前后矛盾,更非孤例。 一些《和亲列表》记载:“北魏宗女兰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瓌”;“535年,东魏兰陵公主,嫁给柔然阿那瓌”的表述,严重错误,应该改正。 《和亲通史》,有多处错误。有多少读者会怀疑其中有错!能够识别其真伪! [1] 崔明德著《中国古代和亲通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页脚注 |
五、隋朝 596年,隋文帝以宗室女光化公主嫁吐谷浑首领世伏。 597年,隋文帝以宗室女安义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 599年,隋文帝以宗室杨锴女义成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 612年,隋炀帝以戚属宇文氏女为华容公主(唐诏赐李氏,封常乐公主)嫁高昌王鞠伯雅 614年,隋炀帝以宗室女信义公主嫁西突厥处罗可汗。 大业中,隋宗室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注释: 1、《和亲列表》,没有和亲时间;信义公主、华容公主,顺序错误。 2、《和亲列表》、《和亲简表》记载:华容公主身世,不准确。华容公主宇文氏女,应是“戚属宇文氏女”;《和亲简表》记载:609年,错误,应该是612年。 3、《和亲简表》记载:淮南公主出嫁者身份,为隋炀帝女,史书未载,缺少依据;出嫁时间大业末,与史书记载矛盾,应该是大业中。 4、《丙申版隋朝和亲公主列表》中,“大业中,隋宗室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没有“和亲决策人”,如何结论?尚需论证。 涉及注释的一些问题,可以参见下述资料: 在唐朝吧 发帖《和亲通史》质疑之一; 在古代史吧 发帖《和亲通史》质疑综述中下述章节: 十一之(四)“隋炀帝女没有出塞和亲”; 五之(七)“隋华容公主身世”; 六之(七)“隋义成公主出塞”。 更可以参见在 唐朝吧 发贴 不同版本隋朝和亲公主列表。 |
隋炀帝女儿没有出塞和亲 《和亲通史》写道:“淮南公主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大业末年,天下大乱,淮南公主避难跑到突厥,被始毕可汗嫡长子突利(602-631年)娶为妻子。” (该书179页) 《和亲通史》附录二《中国古代和亲简表》载:“时间:大业末;出嫁者:淮南公主;出嫁者身份:隋炀帝女:出嫁对象:突厥突利可汗;资料出处:两《唐书》《突厥传》” “出嫁者身份:隋炀帝女”,不准确,论据有六: 1、史书没有明确是隋炀帝女 《旧唐书》卷194上《突厥传上》载:“突利可汗什钵苾(603—631年)者,始毕可汗之嫡子,颉利之侄也。隋大业(605-618年)中,突利年数岁,始毕(咄吉,609~619年)遣领其东牙之兵,号为泥步设。隋淮南公主之北也,遂妻之。颉利嗣位,以为突利可汗,牙直幽州之北。” 《新唐书》卷215上《突厥传上》载:“突利初为泥步设,得隋淮南公主以为妻。颉利之立,用次弟为延陀设,主延陀部,……贞观四年(630年)突利至,礼见良厚,……后入朝,死并州道中,年二十九,帝为举哀,亦诏文本文其墓,子贺逻鹘嗣。” 史书只有“得隋淮南公主以为妻”,没有明确淮南公主是隋炀帝女。 2、隋炀帝女中没有淮南公主 《文献通考》卷258《帝系考九》载:“炀帝女南阳公主適宇文士及。” 《旧唐书》卷76《太宗诸子》载:“太宗十四子:杨妃生吴王恪、蜀王愔。” 史书记载隋炀帝只有二女:一女为南阳公主,母萧皇后。开皇十九年(599年)嫁给宇文述第二子,大文学家宇文士及,子宇文禅师;另一女,后来嫁给李世民为妃,是吴王李恪、蜀王李愔的生母。 隋炀帝女中没有淮南公主。 3、大业中,突利不可能与隋炀帝女成婚 1)突利可汗生年 《和亲通史》载:“突利(602-631年)……突利生于仁寿二年(602年)……贞观五年(631年)……生病而死时年29岁。” 相互矛盾,631年,时年29岁,突利应生于603年。 2)突利何时得隋淮南公主? “突利初为泥步设,得隋淮南公主以为妻”。突利初为泥步设,610年左右。当年突利8岁。与“隋大业中,突利年数岁”吻合。 由此知: “时间:大业(605—618年)末”,错误,应该是:大业中。 3)大业中,隋炀帝女不可能与突利成婚 原因有四: 大业中,隋炀帝没有安排公主出使突厥; 大业中,隋炀帝女不可能私自逃亡至突厥; 隋炀帝没有安排过与突厥和亲; 隋朝以宗室女嫁突厥可汗,不可能以公主嫁给泥步设。 |
4、淮南公主不是“诸女”中一员 《北史》卷4《后妃下》载:“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是时突厥处罗可汗方盛,其可贺敦即隋义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 《和亲通史》载:“大业末年,天下大乱,淮南公主避难跑到突厥。” 淮南公主不可能是“诸女”中一员,原因有二: 萧太后于唐武德三年(620年)到突厥,并非“大业末”,更非“大业中”; “诸女”是先被押送(至武强县以前),后被护送到突厥,不是“避难跑到突厥”。 5、《和亲通史》亦有此说 《和亲通史》表一《中原王朝出嫁少数民族和亲公主身份表》“皇女”栏,没有隋炀帝女。(该书第23页) 6、后突厥毗伽可汗提供旁证 《旧唐书》194上《突厥传上》载:“……小杀等曰:“两蕃亦蒙赐姓,犹得尚主,但依此例,有何不可?且闻入蕃公主,皆非天子之女,今之所求,岂问真假,频请不得,实亦羞见诸蕃。”” 后突厥毗伽可汗的怨言,为隋炀帝女没有出塞和亲,提供了重要旁证。 7、结论 淮南公主是否是隋炀帝女,已不可考;不一定是隋炀帝女,疑是隋宗室女;《和亲通史》“淮南公主是隋炀帝杨广女儿”的论断,缺少史料依据。 关键问题在于:淮南公主与突利成亲,隋炀帝未涉及,不应该算和亲。但仅是一家之言,与专家学者见解不同,尚需论证。 |
六、唐朝 唐朝和亲公主,尤其是唐对契丹、奚和亲公主的身世,史书多处记载,但内容不一;有多位专家、学者考证,但见解不尽相同。《和亲列表》、《和亲简表》有多处错误,尤其是《和亲通史》将静乐公主、宜芳公主身世的误判,誉称“新发现”,不能不令人深思。 《丙申版唐朝和亲公主列表》如下: 640年,唐太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嫁吐谷浑主诺曷钵。 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吐蕃王松赞干布。 710年,唐中宗以雍王李守礼女金城公主,嫁吐蕃王尺带珠丹。 717年,唐玄宗以辛景初女固安公主,嫁给奚首领李大酺。 717年,唐玄宗以唐东平王李续外孙杨元嗣女永乐公主,嫁给契丹首领李失活。 722年 唐玄宗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交河公主,嫁突骑施首领苏禄。 722年,唐玄宗以余姚县主女燕郡公主,嫁给契丹首领李郁于。 723年,唐玄宗以成安公主女东光公主,嫁给奚首领李苏鲁。 726年,唐玄宗以宗室出女东华公主,嫁给契丹首领李邵固。 744年,唐玄宗以宗室女和义公主(告城县令李参之女),嫁宁远国王。 745年,唐玄宗以宗室出女静乐公主,嫁给契丹首领李环节。 745年,唐玄宗以宗室出女宜芳公主,嫁给奚首领李廷宠。 756年, 回纥英武可汗女毗伽公主,嫁唐朝敦煌王李承寀。 758年,唐肃宗次女宁国公主,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 758年,唐肃宗派遣荣王女以滕身份,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 758年,唐肃宗以大臣仆固怀恩之女,嫁回纥登里可汗。 758年,唐大臣仆固怀恩女以滕身份,嫁回纥登里可汗。 769年,唐代宗以仆固怀恩之女崇徽公主,嫁回纥登里可汗。 788年,唐德宗女咸安公主,嫁回纥武义成功可汗。 821年,唐穆宗第十妹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可汗。 883年,唐僖宗妹安化长公主,许嫁南诏王隆舜,未成行。 |
注释: 1、《和亲列表》记载:“639年,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淮阳王李道明的女儿)嫁吐谷浑诺曷钵。 严重错误:弘化公主不是唐太宗侄女,不是李道明的女儿,出嫁时间是640年。 2、《和亲列表》记载:“717年,唐玄宗外甥女固安公主辛氏……” 《和亲简表》记载:“717年,唐玄宗从外甥女固安公主,嫁给奚首领李大辅” 严重错误;固安公主辛氏不是唐玄宗外甥女,不是从外甥女,而是辛景初之女。 3、《和亲列表》记载:“717年,唐玄宗宗女永乐公主杨氏…… 《和亲简表》记载:“717年,唐东平王李续外甥女永乐公主,嫁给契丹首领李失活 ” 严重错误:永乐公主杨氏不是唐玄宗宗女,不是唐东平王李续外甥女,而是唐东平王李续外孙杨元嗣之女。 4、《和亲列表》记载:“722年,唐玄宗外甥燕郡公主慕容氏……” 《和亲简表》记载:“722年,慕容嘉宾长女燕郡公主,嫁给契丹首领李郁于 严重错误:燕郡公主慕容氏不是唐玄宗外甥女,是唐玄宗族表妹;慕容嘉宾长女,但是模糊与唐皇室关系;应该是唐余姚县主之女, 5、《和亲列表》记载:“726年,唐玄宗外甥女东华公主陈氏嫁松漠郡王李邵固(契丹) 严重错误:东华公主陈氏不是唐玄宗外甥女,而是宗室出女。 6、《和亲列表》记载:“726年,唐玄宗外甥女东光公主韦氏……” 《和亲简表》记载:“722年,唐宗室女东光公主,嫁给奚首领李苏鲁” 严重错误:东光公韦氏不是唐宗室女,不是唐玄宗外甥女,是从外甥女,是成安公主之女;出嫁时间,错误,不是726年,722年,是723年。 7、《和亲列表》记载:“745年,唐玄宗外孙女静乐公主独孤氏(唐玄宗女信成公主……” 《和亲简表》记载:“745年,唐玄宗外孙女静乐公主,嫁给契丹王李环节 严重错误:静乐公主独孤氏,不是唐玄宗女信成公主的女儿,不是唐玄宗外孙女,而是宗室出女。 8、《和亲列表》记载:“745年,唐玄宗外甥女宜芳公主杨氏(唐玄宗女卫国公主……” 《和亲简表》记载:“745年,唐玄宗外孙女宜芳公主,嫁给奚王李廷宠“ 严重错误:宜芳公主杨氏,不是唐玄宗女卫国公主的女儿,不是唐玄宗外孙女、外甥女,是宗室出女。 9、756年, 回纥英武可汗女毗伽公主嫁唐朝敦煌王李承寀,《和亲简表》中应该有记载。 10、《和亲列表》记载:“758年,唐肃宗侄女小宁国公主(荣王李琬之女)嫁……” 《和亲简表》记载:“758年,唐荣王女小宁国公主,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 错误:“小宁国公主”,不是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等给予的册封,仅是“回纥号为小宁国公主”而已。 11、《和亲简表》记载:“758年,唐大臣仆固怀恩之女名之为公主,嫁回纥登里可汗” “758年,唐大臣仆固怀恩之女名之为公主,嫁回纥登里可汗” 错误:仆固怀恩嫁回纥登里可汗的两个女儿,没有公主封号,“公主”二字应删除。 12、《和亲简表》:“768年,唐大臣仆固怀恩之女崇徽公主,嫁回纥登里可汗 ” 错误:仆固怀恩应该是唐叛臣;出嫁时间应该是769年。 13、《和亲简表》:“788年,唐德宗女咸安公主,嫁回纥武义成功可汗、忠贞可汗、奉诚可汗及怀信可汗”,后三名可汗,应当删除。 14、《和亲简表》记载:“883年,唐懿宗第二女安化公主,嫁南诏王隆舜。” 《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唐会要》卷六《和蕃公主》、《册府元龟》979中未涉及安化公主是否出嫁,本帖认同。 15、《丙申版唐朝和亲公主列表》中,“758年,唐大臣仆固怀恩女以滕身份,嫁回纥登里可汗”,没有“和亲决策人”,史无明载,缺少史料佐证。 |
《中国历代和亲公主列表》,有多个不同版本。但是,与《丙申版中国西汉至宋和亲公主列表》不尽相同。为什么?希望不同版本的编撰者,勇于陈述己见,发表高论,指出《丙申版中国西汉至宋和亲公主列表》的错误,提出修改意见。通过争辩,明确是非,力争早日达成共识,扭转当今和亲史的混乱局面。 |
唐永乐公主身世 唐永乐公主,是唐玄宗出嫁契丹首领的第一位和亲公主。 《和亲列表》载:“ 717年,唐玄宗宗女永乐公主杨氏(唐太宗孙子李续外孙的女儿)嫁契丹首领李失活、李娑固。” 《和亲简表》载:“时间:717年;出嫁者:永乐公主:出嫁者身份:唐东平王李续外甥女;出嫁对象:契丹首领李失活;资料出处:《唐会要》《契丹》;《资治通鉴》卷221。” 1、唐永乐公主身世 “出嫁者身份:唐东平王李续外甥女”, 严重错误,有诏书为证。 《封永乐县主出降松漠郡王诏》:“故东平王外孙正议大夫复州司马杨元嗣第七女,誉叶才明,体光柔顺。葭莩懿戚,敦睦有伦。舜华靡颓,德容兼茂。属贤王慕义,於以赐亲,纳采问名,兹焉迨吉。宜升外馆之宠,俾耀边城之地。可封永乐县主,出降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 “出嫁者身份:唐东平王李续外甥女”, 违背史实,没有出处。 2、唐玄宗与永乐公主辈分对比 唐太宗——(第九子)高宗李治——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 唐太宗——(第十子)纪王李慎——长子东平王李续——女儿——子杨元嗣——第七女永乐公主。 永乐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族外甥杨元嗣的第七女。唐玄宗李隆基是永乐公主的族舅爷。 永乐公主,是“不肯同谋”反抗武则天专权,也被诛杀、除族籍,改氏“虺”的李氏外孙之女。 3、小结 永乐公主杨氏,不姓李,不可能是宗女、宗室女;不是唐东平王李续外甥女;是“唐东平王(李续)外孙正议大夫复州司马杨元嗣第七女”,或“唐东平王李续外孙杨元嗣女”。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唐朝 最新文章 |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
安禄山和杨玉环 |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