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唐朝 -> 文德皇后庙的存在及性质(二) -> 正文阅读

[唐朝]文德皇后庙的存在及性质(二)[第3页]

作者:wuanguo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太宗在庙乐这点上并没有特殊照顾文德皇后,即其庙乐的级别不是皇帝级别而是正常的皇后级别,太宗素以礼法治国,自然不会作此不伦不类的僭越之事。至于文德皇后神主是直接入太庙,使三昭三穆的六室变为不伦不类的七室则更无可能。
-----------------------------------------------------------------------------
其实拉拉扯扯一大堆,基本跟史料没什么关系。
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话,“太宗素以礼法治国,自然不会作此不伦不类的僭越之事。”
这不是史料分析,而是常理推断。
 
许敬宗奏议时,直接说“【七庙观德】,义冠于宗祀”,“七庙观德”出自《尚书》的“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很明显就是指的宗庙。
因此,文德皇后去世后直接进入宗庙,应该是可以确定的。
不仅如此,无独有偶,恐怕大家还对贞观十四年大臣们一提到文德皇后庙时就算在七庙里面,动辄就是“七庙”“七庙”的情景记忆尤深吧。
------------------------------------------------------------------------------------------------------------------------------------
这是楼主认为文德皇后在贞观时期就已经入太庙的重要依据。大家也都附同认可。可大家却没有想一想贞观大臣提的七庙或七庙观德指地是什么,而文德皇后是否属于这七庙之一。
史料记载很明确,《旧书·礼仪五》记载“<尚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至孙卿、孔安国、刘歆、班彪父子、孔晁、虞宪、干宝之徒,或学推儒硕,或才称博物,商较今古,咸以为然。故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谨按<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以上就是七庙或七庙观德的来源。贞观太庙实际分为两部分:一为三昭三穆的六亲庙,一为暂时没有神主的太祖之庙,这是太宗采纳朱子奢的建议增修而成的。其中六亲庙神主,分别是李重耳、李熙、李天赐、李虎、李昞、李渊。文德皇后入太庙,必然会导致李重耳因亲尽而被迁出,不然三昭三穆从何说起?可是史书记载李重耳是在太宗入太庙时才因亲尽而迁,这说明文德皇后并未进太庙而入三昭三穆序列。
因此有人指出没有人说文德皇后在贞观时进入三昭三穆的六亲庙,而是被安置在太庙别室。但问题是太庙别室根本就不算一庙,上述七庙观德里的七庙就是三昭三穆加太祖庙等于七,如此则文德皇后更与七庙无缘。但史书又记载有文德皇后庙之语,这只能说明文德皇后庙是别庙,贞观君臣讨论七庙时,是附带提及文德皇后庙的。
有人说不会这样,古人注重礼法,不会连太庙与别庙的区别都不知道,因此文德皇后还是在贞观时入了太庙在七庙之内。但是此人没想到,古人将文德算在七庙之内,那就是连“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这个基本常识都分不清了。
有人说我的分析都是常理推论,和史料没有关系也好;说我的论述是一直假设但无法证明假设也好,这都是每人对我所写产生的各自不同的理解。
 
君子是的女的——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听到你的话,会哭道在地的,淑女表示我居然成了同性恋,跟个女的在恋爱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清 孙枝蔚《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这几个更要哭死了
长孙皇后的庙是别庙——
皇祖弘农府君李耳、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赐、太祖景皇帝李虎、世祖元皇帝李昞、高祖大武皇帝李渊——这几个要哭晕了,尤其是李渊表示我好歹是你李世民的生父,居然把我丢到别庙去,话说起来跟长孙提到一起的都是皇帝(追封的也算),提到皇帝的有可能是别庙吗,那小李也太不孝了吗,居然把祖宗丢进别庙里
 
不明觉厉
 
说起来小李把长孙和祖先放在一起的理由是殷荐祖考,以崇功德,这里面小李完全把长孙当祖考了
有了这一说明,长孙皇后宗庙乐会是普通的皇后乐吗
 
算起来到小李死后的太庙如下演变
建唐初: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4
唐高祖驾崩:弘农府君+高祖神主+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2+4=6
长孙皇后驾崩:弘农府君+高祖神主+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长孙皇后=6+1=7
唐太宗驾崩:弘农府君+高祖神主+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长孙皇后-弘农府君=7-1=6
说起来,许敬宗甚至为了让小李神主祔于太庙而提议把把弘农府君庙应迭毁,幸亏有范宣意欲别立庙宇,奉征西等主安置其中这一已经,才让弘农府君迁奉神主,藏于夹室
怎么说起来,祔于太庙和藏于夹室最大区别是祔于太庙的神主可以再太庙接受供奉祭祀,而藏于夹室的神主就不能了——这一点说了长孙后的比如是太庙,而不是夹室或所谓的别庙
 
赞此类以史为据的严谨贴!
 
《册府元龟》永徽三年五月有司奏言文德皇后庙乐请停光大之舞唯进崇德之舞从之。
《旧唐书》二十三年,太尉长孙无忌、侍中于志宁议太宗庙乐曰:“《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请乐名《崇德》之舞。”制可之。后文德皇后庙,有司据礼停《光大》之舞,惟进《崇德》之舞。
-------------------------------------------------------------------------------------------
一个猜测:
永徽三年五月文德皇后庙才停光大之舞,唯进崇德之舞。原因是否与古代三年心丧结束前不行祭礼有关。
《魏书》:【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自尔之后,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春秋公羊》鲁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传》曰:’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何休曰:’陈者,就陈列太祖前。太祖东乡,昭南乡,穆北乡,其余孙从王父。父曰昭,子曰穆。’又曰:’殷,盛也,谓三年祫,五年禘。禘所以异于祫者,功臣皆祭也。祫犹合也,禘犹谛也,审谛无所遗失。’察记传之文,何、郑祫趾之义,略可得闻。【然则三年丧毕,祫祭太祖,明年春祀,遍禘群庙。此礼之正也,古之道也】。
《宋书·礼志》案《礼》:「三年丧毕,然後於太祖。」又云:「三年不祭,唯天地社稷,越绋行事。」且不衤覃即祭,见讥《春秋》。求之古礼,【丧服未终,固无裸享之义】。
 
殷祭:盛大的祭典。指三年一次的祖庙大祭(祫)及五年一次合祭诸祖神主的大祭(禘)。
《礼记·曾子问》:“君之丧服除,而后殷祭,礼也。”
孔颖达 疏:“殷,大也。小大二祥变除之大祭,故谓之殷祭也。”
--------------------------------------------------------------------------------
《旧唐书》说“有司【据礼】停《光大》之舞,惟进《崇德》之舞”。
那么这个礼就一定是有据可依的。
古代为帝王服丧是以日易月,但心丧仍然要守三年。心丧结束前,不行殷祭。
永徽二年八月前(禫礼在二十七个月后举行),太宗尚未到殷祭之时,但长孙却要殷祭
所以文德皇后庙还需要保留奏《光大》之舞。
等到永徽三年五月以后,长孙和太宗可以同时参加殷祭了,就只奏崇德《之舞》了。
------------------------------------------------------------------------------------------
古代丧祭制度实在太复杂了,看了几天也没看太懂
历朝历代为了具体执行操作,留下了大量的争论记录
观点各执一词,资料浩如烟海
感觉古人真是把大量的时间空耗到这些不打粮食的事情上了,难怪科技发展这么慢
以上仅是对古代丧祭制度一知半解下的个人猜想,可能完全错误,欢迎讨论指正。
 
《文献通考》: 宗庙歌辞:皇帝入庙门,奏《皇夏》,一曲,四言。降神奏《昭夏》,一曲,四言。俎入,皇帝升阶,奏《皇夏》,一曲,四言。 皇帝献皇高祖,奏《皇夏》一曲,五言。献皇曾祖德皇帝,奏《皇夏》,一曲,五言。献皇祖太祖文皇帝奏《皇夏》,一曲,五言。【献文宣皇太后,奏《皇夏》,一曲,四言】。献闵皇帝,奏《皇夏》,一曲,五言。皇帝还东壁,饮福酒,奏《皇夏》,一曲,四言。还便坐,奏《皇夏》,一曲,四言。
-------------------------------------------------------------------------------------------------------------
感觉与永徽初年太宗和文德皇后庙两乐同奏情况相似的还有宇文泰和文宣皇太后。
《文献通考》上这段话明显是宇文邕时期的情形。
文宣皇太后是宇文邕的生母,574年去世。
宇文邕于578年去世。
宇文邕在生母去世后的三年心丧期之内,入太庙拜祭时,父母的庙乐也是分别献奏的。
就是不太清楚这里文宣皇太后在太庙是有独立的皇后庙,还是祔庙于宇文泰的。
 
《文献通考》唐太常乐章:
太清宫荐献大圣祖元元皇帝奏混成《紫极之舞》。天宝元年四月十四日有司奏,请降神用《混成之乐》,送神用《泰一之乐》,乐章十一(检撰人名姓未获)。
飨德明兴圣皇帝庙,酌献并奏《长发之舞》,乐章九(吏部侍郎李撰)。
献祖宣皇帝室酌献奏《光大之舞》。贞观十四年,秘书监颜师古议,皇祖弘农府君、宣简公、懿皇三庙之乐,诸同奏《长发之舞》,至开元十三年封禅定庙乐,改用《光大之舞》,乐章阙。
懿祖光皇帝室酌献,奏《长发之舞》。开元十三年定议,依旧用《长发之舞》。至贞元十四年四月,太常奏与德明兴圣献祖庙并同用宫悬,祭月飨之,乐章阙。
太祖景皇帝室酌献,奏《大政》之舞。贞观十四年,秘书监颜师古定议,请奏《永锡》之舞。给事中许敬宗议,奏《大有之舞》。至开元十年改定,用《大政之舞》,乐章阙。
世祖元皇帝室酌献,用《大成之舞》。 贞观十四年,秘书监颜师古议,奏《大有之舞》。许敬宗议,改用《大成之舞》,乐章阙。
高祖太武皇帝室酌献,奏《大明之舞》贞观十四年,秘书监颜师古议,奏《大明之舞》。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室酌献,奏《崇德》之舞。
【先是,文德皇后庙乐,贞观十四年,颜师古请奏《光大之舞》,许敬宗议同。及太宗庙,遂停《光大之舞》,唯奏《崇德之舞》,乐章阙】。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室酌献,奏《钧天之舞》。
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室酌献,奏《太和之舞》。
睿宗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室酌献,奏《景之舞》。
以上庙,贞观十四年六月,颜师古、许敬宗已定乐章庙舞之号。至开元二十九年六月十日,太常又奏,准十三年封禅日有司所定九庙酌献用舞之号,皆列於次。
元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室酌献,奏《广运之舞》(中书令郭子仪撰乐章)。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室酌献,奏《惟新之舞》(吏部尚书刘晏撰乐章)。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室酌献,奏《保大之舞》(中书令郭子仪撰乐章)。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室酌献,奏《文明之舞》(尚书左丞、平章事郑馀庆撰乐章)。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室酌献,奏《大顺之舞》(中书侍郎平章事郑撰乐章)。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室酌献,奏《象德之舞》(中书侍郎、平章事段文昌撰乐章)。
穆宗睿圣文思孝皇帝室酌献,奏《和宁之舞》(中书侍郎、平章事牛僧孺撰乐章)。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室酌献,奏《大钧之舞》(中书侍郎、韦处厚撰乐章)。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室酌献,奏《大成之舞》(中书侍郎、崔珙撰乐章)。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室酌献,奏《大定之舞》(中书侍郎、李回撰乐章)。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室舞号(检未获)。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室舞号(检未获)。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室舞号(检未获)。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室酌献,奏《咸享之舞》(撰乐章人阙)。
飨让皇帝庙乐章六(吏部侍郎李撰)。
飨诸太子庙乐章六(检撰人姓名未获)。
【仪坤庙乐章十二】(散骑常侍徐彦伯撰)。
惠昭太子庙乐章六(左散骑常侍归登、谏议大夫杜羔、给事中李逢吉、孟简、职方郎中知制诰王涯等其撰)。
悼怀太子庙乐章六(检撰人姓名未获)。
庄恪太子庙乐章六(给事中裴泰章苏条等共撰)。
 
看《文献通考》中整理出来的唐太常庙乐
文德皇后庙乐也是放在一系列皇帝庙乐中的,很是特殊啊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朝 最新文章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安禄山和杨玉环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2:09:08  更:2021-09-12 02:42:0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