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唐朝 -> (原创)浅析唐罗战争后新罗对高句丽故地的占领行动-汉州篇 -> 正文阅读

[唐朝](原创)浅析唐罗战争后新罗对高句丽故地的占领行动-汉州篇[第1页]

作者:wuanguo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罗九州地图

 
  新罗在占领百济故地和高句丽故地后,最终设置了九州行政区划,即尚州、良州、康州、熊州、全州、武州、汉州、朔州和溟州。其中,汉州、朔州和溟州是在高句丽故地上设置的,最初分别称为汉山州、首若州和河西州,新罗景德王十六年(公元757年)改称汉州、朔州和溟州。
  笔者此前写过一篇《浅析唐罗战争后新罗对高句丽故地的占领行动-朔州溟州篇》(以下简称“朔州溟州篇”),专门讨论分析了新罗对首若州(朔州)和河西州(溟州)所属的高句丽故地的占领情况。当时由于手中资料欠缺,对于汉山州(汉州)所属的高句丽故地的情况,笔者没有涉及。最近这段时间,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笔者决定对汉山州(汉州)的情况进行一些探讨。
  一、龙朔元年(公元661年)的汉山州
  关于高句丽灭亡以前的汉山州的情况,笔者不想追溯太远,本文仅从百济灭亡后展开分析。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唐军在灭亡百济后,对高句丽展开大规模进攻。就在此次进攻前夕,高句丽曾对新罗发动过一次局部进攻,通过这次进攻,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当时高句丽与新罗在汉山州对峙的战线在哪里。
  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五月九日[一云十一日],<高句丽>将军<音信{恼音信}>与<靺鞨>将军<生偕>合军,来攻<述川城>,不克。移攻<北汉山城>”。
  这里提到了2个城,述川城和北汉山城,笔者根据成书于李氏朝鲜时期的《高丽史》和《东国舆地胜览》的记载,对上述2个城的位置考证如下:
 

注释:
  1、述川城:
  据《高丽史》卷56广州牧记载,“川宁郡,本高勾丽述川郡”。
  据《东国舆地胜览》卷7骊州记载,“睿宗元年(公元1469年),……川宁县来属,改今名(即骊州)”。
  《东国舆地胜览》同时记载,骊州境内,有“英陵,世宗庄宪大王陵”,而该陵就位于目前的韩国京畿道骊州境内。
  2、北汉山城:
  据《高丽史》卷56南京杨州记载,“南京留守官杨州,本高勾丽北汉山郡”。
  据《东国舆地胜览》卷3记载,“汉城府,本高句丽北汉山郡,……我太祖三年(公元1394年)定都于此,改汉城府”。
  李氏朝鲜的汉城府,就是现在韩国的首都首尔,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骊州和首尔,均位于现在朝鲜半岛的汉江沿岸。也就是说,在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唐军进攻高句丽前夕,新罗与高句丽大致在汉江一线对峙。
 
插楼,先顶一个
 
附图1:朝鲜半岛地图

 
  二、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至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前的汉山州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夏秋,唐军大举攻入高句丽,为集中兵力对抗唐军,高句丽从汉江一线撤军。至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初新罗金庾信等向平壤唐军苏定方部运送军粮的时候,新罗与高句丽对峙的战线已经向北移动了。
  据《三国史记》金庾信传记载,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正月二十三日, 至<七重河>,……(金庾信)遂先自上船而济, 诸将卒, 相随渡河. 入<高句丽>之境”。
  从这条记载来看,渡过七重河,就进入了高句丽境内。
  也就是说,到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初的时候,新罗与高句丽对峙前线已经在七重河一带了。
  七重河在什么位置呢?笔者未找到关于七重河位置的确切记载,但是,对于与其同名的一座城,即七重城,笔者能够确定其准确位置。
  据《高丽史》卷56记载,“积城县,本高勾丽七重城”。据《东国舆地胜览》卷11记载,“积城县,本高句丽七重县,……高丽初改今名”。其位置大约在现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市的积城面。对于坡州,附图1中没有标注,但是,附图1在汉城(首尔)以北、临津江以南,标注有汶山,而汶山邑是坡州市下属的一个邑,因此,根据汶山,我们可以确定积城的大致位置。此外,附图2李氏朝鲜京畿道地图(取自《东国舆地胜览》),在汉城府以北、临津江以南明确标注了积城。
  从积城(七重城)的位置来看,其附近只有1条较大的河流,那就是其北面的临津江,笔者据此认为,七重河很可能就是临津江、至少是临津江中的一段。
  也就是说,到了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初,新罗与高句丽在汉山州的对峙战线,从汉江流域向北推进到了临津江流域。
 
附图2:李氏朝鲜京畿道地图

 
  此后,到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以前,新罗在与高句丽的对峙中,不断取得战果,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
  公元664年秋七月,“攻<高句丽><突沙城>,灭之”。
  公元666年冬十二月,“<高句丽>贵臣<渊净土>,以城十二、户七百六十三、口三千五百四十三来投,……其八{十二}城完,{并}遣士卒镇守”。
  但是,由于上述高句丽城的具体地望不详,笔者不确定新罗究竟将战线推进到了哪里。
  然而,《三国史记》收录的金法敏回薛仁贵书透漏出一点信息,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冬,新罗军队配合唐军进攻高句丽的时候,“且打<高□丽{高句丽}><七重城>,开通道路,伫待大军来至。其城垂垂欲破……行至<水谷城>,闻大军已回,<新罗>兵马,遂即抽来”。也就是说,直到公元667年,七重城(积城)仍在高句丽手中,新罗与高句丽在汉山州对峙的战线仍然大致在临津江一带。
  当然,这条记载同时表明,新罗虽然是在临津江一带与高句丽对峙,但是,其军队可以绕过七重城,继续向北进攻。
  关于新罗军队可以向北进攻的问题,新罗本纪也有类似记载: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十一月十一日,至<獐塞>,闻<英公>归。王兵亦遇{还}”。
  《三国史记》的2条记载,一说新罗军队到达水谷,一说新罗军队到达獐塞。现对水谷和獐塞的地理位置考证如下:
 

  注释:
  1、水谷城:
  据《高丽史》卷58谷州记载,“侠溪县,本高勾丽水谷城县”。
  据《东国舆地胜览》卷42新溪记载,“新溪县,本高丽新恩县,……本朝以侠溪县来属,……世宗二十七年采二县名为今名”。
  2、獐塞:
  据《高丽史》卷58谷州记载,“遂安县,本高勾丽獐塞县”。
  据《东国舆地胜览》卷42遂安记载,“遂安郡,本高句丽獐塞县,……高丽初改今名”。
  从附图1上看,新溪和遂安都在临津江以北,相距有一定距离,但是不远,即当时新罗军队已经越过了临津江向北深入,但是未取得战果,又撤回去了。
  也就是说,在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至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这段时间,高句丽与新罗仍然大致在临津江一线对峙,但是,高句丽军队的防御已经比较虚弱了,新罗军队已经可以跨过临津江向北推进,但是,尚不能对临津江以北的土地进行有效占领。
 
  三、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至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唐罗战争时的汉山州
  (一)高句丽灭亡后新罗对高句丽的基本政策
  进入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新罗配合唐军攻灭高句丽,新罗军队一度打到了浿江以北的平壤。高句丽灭亡后,新罗趁机占领了高句丽的部分土地,但是,在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以前,新罗在高句丽故地的行动并不十分引人注目,至少与新罗同时期侵占百济故地相比是如此。按照《三国史记》记载,高宗在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正月扣留新罗使者,其理由是“以王擅取<百济>土地遗民”,只提到了百济,并未提到高句丽。
  这一时期,新罗对高句丽采取了什么样的基本政策呢?我们来看新罗的2次行动。
  其一,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三月,新罗王金法敏命新罗军队配合高句丽叛军开过鸭绿江,进入辽东地区,“三月,沙湌<薛乌儒>与<高句丽>太□□{大兄}<□延武{高延武}>,正各率精兵一{二}万,度<鸭绿江>,至<屋骨>”(《三国史记》)。
  其二,同年六月,新罗接纳了以高句丽贵族安胜为首的高句丽叛乱政权,并将其安置在原百济故地的金马渚。
  从新罗的上述做法大致可以看出,新罗对高句丽故地采取的策略与对百济故地不同,对百济是直接占领,而对高句丽,则是扶持傀儡政权。新罗王金法敏于同年八月一日册封安胜为高句丽王时,特别提到,“公宜抚集遗民, 绍兴旧緖, 永为邻国, 事同昆弟”(《三国史记》),也就是说,金法敏希望安胜能够召集高句丽残部,作为新罗的屏障。此后,金法敏又在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九月对安胜继续进行笼络,“封<安胜>为<报德王>”(《三国史记》)。对此,唐朝方面也很早就认识到了,《三国史记》收录的咸亨二年(公元671年)薛仁贵致金法敏书说,“又<高丽{高句丽}><安胜>,年尙幼冲,遗壑残郛,生人减半,自怀去就之疑,匪堪襟带之重,……恃为外援,斯何谬也”,明确指出金法敏扶持高句丽安胜政权是将其“恃为外援”。
 
  新罗为何采取扶持安胜政权的政策,而不对高句丽故地进行直接占领呢?笔者认为,这与新罗当时的国力有关。新罗直接出兵占领百济故地,已然招来唐朝不满,新罗为此不得不与唐军偏师在百济故地交战。而当时唐军的主力在高句丽故地,如果新罗在占领百济的同时,又直接占领高句丽,势必会在毫无缓冲的情况下与唐军主力正面交锋。从新罗国力来考虑,两线作战对新罗来讲是比较吃力的,因此,新罗被迫暂时采取了扶持高句丽安胜政权的政策。
  正是出于扶持安胜政权的考虑,当时的新罗并没有过多的占领高句丽故地,而是派出新罗军队在高句丽故地与高句丽叛军一起对唐朝作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八月发生在高句丽故地的石门之战(白水城之战),新罗与高句丽联军被唐军打的大败而逃。此战中,新罗充当了援军的角色,对此,《资治通鉴》有明确记载,“高侃与高丽馀众战于白水山,破之。新罗遣兵救高丽,侃击破之”。也就是说,当时,唐朝也认为,新罗在高句丽土地上充当的是救援高句丽叛军的角色,而不是高句丽土地的直接占领者。
 
  (三)新罗这一时期的筑城行动分析
  在高句丽灭亡后直到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这段时间,新罗采取了一系列的筑城和增筑行动,以加强对其领土的控制。那么,从这些筑城行动中,是否可以找到新罗对临津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有所动作的证据呢?
  现根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的记载,将新罗该期间的筑城行动汇总如下: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八月,“筑<汉山州><昼长城>,周四千三百六十步”。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二月,增筑<西兄山城>”。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八月,“增筑<沙热山城>”。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九月, 筑<国原城>[<古薍长城>]、<北兄山城>、<召文城>、<耳山城>、<首若州><走壤城>[一名<迭岩城>]、<达含郡><主岑城>、<居烈州><万兴寺山城>、<歃良州><骨争岘城>”。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缘<安北河>设关、城,又筑<铁关城>”。
  笔者根据《三国史记》地理志的记载,确定上述各城的所属州如下:
 

  注释:
  1、西兄山城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良州记载,“<商城郡>,本<西兄山郡>”。
  2、沙热山城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朔州记载,奈堤郡“<淸风县>,本<高句丽><沙热伊县>”。笔者推测,沙热伊县,可能就是沙热山城,但并不确定。
  3、国原城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汉州记载,“<中原京>,本<高句丽><国原城>,<新罗>平之,<真兴王>置小京,<文武王>时筑城,周二千五百九十二步”。
  4、北兄山城
  据《三国史记》祭祀记载,“<北兄山城>[<大城郡>]”,可见北兄山城在大城郡。而据《三国史记》地理志良州记载,大城郡在良州辖内。
  5、召文城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尚州记载,“<闻韶郡>,本<召文国>”。
  6、居烈州万兴寺山城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康州记载,“<居昌郡>,本<居烈郡>[或云<居陁>]”。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根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的记载,新罗在这段时间共修筑及增筑12城,除有3城所属州不详外(俟以后详考),其余9城中属于汉山州的只有2城,即昼长城和国原城。笔者对这2城的具体地望考证如下:

  注释:
  1、昼长城:
  据《高丽史》卷56记载,“广州牧,……有日长城[新罗文武王所筑即昼长城]”。
  据《东国舆地胜览》卷6广州记载,“广州牧,本百济南汉山城,……高丽太祖二十三年改今名”,在其古迹部分记载,“日长山城,即新罗时昼长城,文武王所筑”。
  笔者将该城的大致位置判定为现在韩国的京畿道广州市或城南市,而不仅仅是广州市,主要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韩国从广州郡拆分出城南市,笔者不确定昼长城遗址分到了哪里。
  2、国原城:
  据《高丽史》卷56记载,“忠州牧本高勾丽国原城”。
  据《东国舆地胜览》卷14忠州记载,“忠州牧,本高句丽国原城,……高丽太祖二十三年改今名”。
  从附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南和忠州的位置,均位于汉江一带,可见,这一时期新罗在汉山州的筑城,完全是在加固后方城市,对于临津江以北地区,并未有证据显示新罗有所涉足。
 
  (二)新罗这一时期与领土有关的活动
  这时对新罗来讲正是绝佳的机会,应该趁机抢占临津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新罗对于高句丽故地,那是很有野心的。根据《三国史记》收录的新罗王金法敏回薛仁贵书说到,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向新罗许诺,“<平壤>已南、<百济>土地,并乞你<新罗>,永为安逸”。这话是金法敏转述的,因此,唐太宗是否说过这话,我们尚不能确定,但是,金法敏说出这句话,表明新罗对于高句丽平壤以南(即浿江以南)的土地是很有兴趣的。
  既然如此,那么在唐朝从安东都护府战略收缩以后,安东都护府已经比较空虚了,按理说新罗应该趁机占领临津江以北的土地才对。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
  查唐罗战争后直到开耀元年(公元681年)文武王去世,新罗在汉山州几乎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笔者查阅了《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对这几年的记载,将这几年与领土有关的记载汇总如下: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正月,“置<北原>小京,以大阿湌<吴起>守之”。
  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增筑<南山城>”。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加耶郡>置<金官>小京”。
  开耀元年(公元681年),“沙湌<武仙>率精兵三千,以戍<比列忽>”。
  其中,最后一条有关比列忽的记载,笔者在“朔州溟州篇”一文中已经论述过了,比列忽郡是属于朔州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下面笔者对其余几条记载涉及的城的所属州考证如下:
 

  注释:
  1、北原小京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朔州记载,“<北原京>,本<高句丽><平原郡>,<文武王>置<北原>小京”。
  2、南山城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关于新罗都城的记载,“筑宫城,号<金城>,……于<金城>东南,筑城,号<月城>,……<新月城>南有<南山城>”。可见南山城就在新罗都城以南不远。而新罗划分九州的时候,“王城南曰<良州>”(《三国史记》),则南山城应在良州境内。
  3、金官小京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良州记载,“<金海小京>,古<金官国>,……率百姓来降,以其地为<金官郡>。<文武王>二十年,<永隆>元年,为<小京>”。
  
可见,这段时间新罗的几次筑城行动,均不涉及汉山州。
 
  (三)新罗对高句丽故地的基本政策
  这段时间,新罗不但没有直接占领汉山州所属高句丽故地,反而延续了唐罗战争以前的扶持安胜政权的基本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其与高句丽安胜政权的关系。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永隆元年(公元680年),“三月, 以金银器及杂彩百段,赐<报德王><安胜>,遂以王妹{兄之女}妻之”。进一步与安胜结为姻亲。
  这就很奇怪了,当年新罗扶持高句丽的安胜政权,说“永为邻国”也好,“恃为外援”也罢,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新罗北方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和缓冲区,抵挡和缓解北方来自唐朝的压力。而唐罗战争结束后的这几年,唐朝从安东都护府进行了收缩,其对新罗的压力已经不大了。既然如此,新罗为何不将安胜政权抛到一边,趁机直接占领临津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呢?
  从唐罗战争后新罗文武王的谨小慎微中,我们大致可以解读出以下几方面意思:
  第一,新罗在唐罗战争中并没有占到便宜,而是遭到了比较沉重的打击,因此,即便唐军主力撤走,新罗也不敢对高句丽故地轻举妄动,而是继续保留安胜政权作为缓冲。
  第二,唐军主力撤走后,唐朝于仪凤二年(公元677年)任命高藏安抚高句丽余众,在开耀元年(公元681年)以前的这几年,唐朝的这一安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此笔者要多说几句,高藏后来想联合靺鞨背叛唐朝,后来事情败露。由于唐朝方面的史料并未记载高藏谋叛的具体时间,而是笼统的将其写在高藏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返回辽东以后,因此给人的感觉是,高藏一回辽东就开始谋叛,唐朝对高藏的这一安排彻底失败。但是,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后记记载,“王至<辽东>,谋叛,潜与<靺鞨>通。<开曜{开耀}> 元年,召还<昂(/卭)州>,以<永淳>初死”。明确将高藏谋叛事件的时间确定为开耀元年(公元681年)。也就是说,高藏是在返回辽东4年后因谋叛被处置。而在这4年中,高藏在安抚高句丽余众、防守安东都护府等方面应该是或多或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作用比较有限),至少,其附属于唐朝的高句丽政权的象征意义是存在的。正因为如此,新罗为与安东都护府对抗,不得不继续加强与高句丽安胜政权的关系。
 
说明一下,本文比较长,涵盖了新罗文武王、神文王、圣德王和景德王等多个国王。当然,以文武王为重点。
上面已经将文武王时期的全部内容贴出,欢迎大家讨论。
对于文武王以后的内容,我将尽快陆续贴出。多谢。
 
一个棒子岛居然有九个州啊,好厉害,全是秀珍型的吧
 
好文加精
 
关于本文的地望考证部分,特别希望大家共同讨论。
如果哪位有类似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朝鲜半岛的历史地图集,真诚希望能够共享,多谢了。
 
报德王安胜政权的统治范围在哪里
 
@紫霄凌烟
我的看法,咸亨四年(673年)以前,应该可以涵盖大同江以南的部分土地,咸亨二年(671年)唐军曾在平壤发生激战,咸亨三年(672年),唐军又与高句丽叛军在白水交战,咸亨四年(673年),唐军又攻克高句丽的牛岑,牛岑位于礼成江南岸。
673年以后,高句丽叛军退入新罗,此后安胜政权应该只能控制金马渚了。
不知凌烟兄是怎么看的。此外,凌烟兄对于本文的地望考证,有何看法?
 
今天继续更新。
 
  五、新罗神文王时期(公元681年至692年在位)的汉山州
  (一)神文王时期新罗与领土有关的活动
  开耀元年(公元681年)高藏谋叛,唐朝对此进行了严厉处治,“召(高藏)还,徙邛州而死,散徙其人于河南、陇右诸州,贫者留安东城傍”(《资治通鉴》)。唐朝安东都护府的实力因此大受削弱。
  这里多说一句,《三国史记》崔致远传收录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到,“至<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徙其人(即高句丽余众)于<河南>、<陇右>”。这条记载显示,唐朝将高句丽余众散徙于河南和陇右发生在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早于《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的高藏谋叛事件的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在没有找到其他证据以前,笔者将2条记载并存于此。同时,笔者认为,2条记载未必就是矛盾的,唐朝可能是在发现高藏有不轨的苗头以后,先控制住高藏,然后自公元678年开始逐渐将高句丽余众散徙,至公元681年散徙基本完成后,才正式处置高藏。而对于新罗来讲,只要高藏还在,其附属于唐朝的高句丽政权的象征意义也就存在,新罗也就不敢大动。当然这仅是笔者的推测,聊备一说。
 

  注释:
  1、西原小京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熊州记载,“<西原京>,<神文王>五年,初置<西原>小京”。
  2、南原小京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全州记载,“<南原>小京,本<百济><古龙郡>,<新罗>并之。<神文王>五年,初置小京”。
  3、石山县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熊州扶余郡记载,“领县二:<石山县>,本<百济><珍恶山县>”。
  4、马山县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熊州嘉林郡记载,“领县二:<马山县>,本<百济>县”。
  5、孤山县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熊州任城郡记载,“领县二:……<孤山县>,本<百济><乌山县>”。
  6、沙平县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熊州(扌彗)城郡记载,“领县三:……<新乎县{新平县}>,本<百济><沙平县>”。
  7、泗沘郡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熊州记载,“<熊州>,本<百济>旧都。<唐><高宗>遗<苏定方>平之,置<熊津>都督府”。而百济旧都,指的应该就是百济都城泗沘城。
  8、熊川郡
  即熊川州(熊州),神文王六年升郡为州。
  9、发罗郡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武州记载,“<锦山郡>,本<百济><发罗郡{废罗州}>”。
  10、武珍郡
  即武珍州(武州),神文王六年升郡为州。
  11、一善州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尚州记载,“<嵩善郡>,本<一善那{一善郡}>,<真平主{真平王}>三十六年,为<一善州>”。
  12、獐山城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良州记载,“<獐山郡>,<祗味王{祗摩王?}>时,伐取<押梁>[一作督]小国,置郡”。
  13、转也山郡
  据《三国史记》地理志康州记载,“<南海郡>,<神文王>初置<转也山郡>,海中岛也”。
  仅从新罗本纪的上述记载来看,神文王也未对临津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采取行动,倒是对百济故地(熊州、全州、武州)进行了一番梳理。
  那么,神文王时期,新罗是否对高句丽故地有所行动呢?
 
  (二)神文王时期新罗控制高句丽故地的相关史料
  综合《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和职官志等的记载来看,笔者认为,神文王时期,新罗对临津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采取了行动,实现了初步的控制。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剿灭高句丽安胜政权。
  高句丽的安胜政权,前文已进行了分析,直到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新罗仍然在加强与安胜政权的关系。
  但是,文武王去世、神文王即位后,新罗对于安胜政权的态度却发生了巨变。
  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冬十月,征<报德王><安胜>为苏判,赐姓<金>氏,留京都,赐甲第良田”。其中,“征为苏判”、“赐姓金氏”、“赐甲第良田”全是虚的,真正关键的是“留京都”,这说明,安胜,作为流亡新罗的高句丽余众的首领,已经不能与其属民一起住在金马渚报德城了,而是被留在了新罗京都。这是一种变相软禁,表明新罗已经开始对高句丽安胜政权动手了。
  新罗的这一举动,说明此时新罗已经不需要安胜政权了。为何新罗在短短3年时间内(公元680年与安胜结亲至公元683年软禁安胜),对安胜政权的态度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笔者认为这与当时的形势有关:
  首先,高宗末期,吐蕃、突厥为患,唐朝疲于应付,高宗本人又晚年多病,因此,唐朝无暇顾及新罗。
  其次,安东都护府在经历了开耀元年(公元681年)高藏谋叛事件后,实力大为削弱,无力应付新罗。
  在这种形势下,新罗北方面对的压力大为缓解,新罗已经具备了向临津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进行扩张的条件。此时,新罗已经不再需要安胜政权了,安胜政权对于新罗已经失去了最初存在的意义,反而成了一种累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罗开始对高句丽安胜政权动手。
  当然,从《三国史记》记载的新罗采取的手段来看,新罗刚开始似乎想以温和的、渐进的方式解决安胜政权。然而,此后事态快速发展,安胜政权叛乱,新罗快速将其剿灭,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十一月,<安胜>族子将军<大文>,在<金马渚>谋叛,事发伏诛。余人见<大文>诛死,杀害官吏,据邑叛,王命将士讨之,逆鬪幢主<逼实>死之。陷其城,徙其人于国南州郡,以其地为<金马郡>”。
  从剿灭安胜政权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罗决定抛弃安胜政权,直接对临津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采取行动了。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朝 最新文章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安禄山和杨玉环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2:09:08  更:2021-07-08 12:26:3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